“雅克兄弟” | |
---|---|
![]() | |
童謠 | |
語言 | 法語 |
英文書籍 | “約翰兄弟” |
歌曲作者 | 傳統的 |
“雅克兄弟”(/ ˌ f r ɛər ə ˈ ʒ ɑː k ə / ,法語: [fʁɛʁ(ə) ʒak]),在英語中也稱為“約翰兄弟”,是一首源自法國的童謠。這首童謠傳統上是以輪唱的形式演唱的。
這首歌講的是一位睡過頭的修道士,他被催促起床 敲響晨禱的鐘聲。
歌詞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
您睡著了嗎?睡覺嗎?
早晨來了!早晨來了!
喧嘩,喧嘩,咚。喧嘩,喧嘩,咚。[ 1 ]
英文翻譯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
你睡覺嗎?你在睡覺?敲響
晨鐘!敲響晨鐘吧!
叮,叮,咚。叮,叮,咚。
傳統英文歌詞
Are you sleeping?你在睡覺?
約翰兄弟,約翰兄弟,
晨鐘響了!晨鐘已響!
叮,當,咚。叮,當,咚。[ 2 ]


這首歌講述的是修道士敲響晨鐘(matines)的職責。雅克神父顯然睡過頭了;晨鐘已敲,有人用這首歌喚醒他。[ 3 ]傳統的英語翻譯保留了詩句的韻律,但改變了其含義,例如約翰兄弟被鐘聲吵醒了。
英語中, friar(修道士)一詞源自古法語frere (現代法語frère,英語為「兄弟」),因為在13世紀四大修道士團體成立時,法語仍在英國官方圈子中廣泛使用。法語單字frère則來自拉丁語單字frater(也表示「兄弟」)。[ 4 ]
法文名字Jacques通常不會被翻譯為“John”,而法文則是“Jean”。相反,Jacques 這個名字對應的是英文名字James或Jacob,後者源自拉丁文 Iacobus和希臘文Ἰακώβος(七十士譯本希臘文 Ἰακώβ),指的是聖經中的族長 Jacob和在英文中稱為 James 的使徒。
起源理論
歐文‧勞登 (Irvine Loudon ) [ 7 ]和其他許多人都聲稱「雅克神父」與 17 世紀的 切石學家 雅克·博利厄神父(Frère Jacques Beaulieu,又名雅克·博洛神父[ 5 ] [ 6 ] ) 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 JP Ganem 和 CC Carson [ 8 ]也沒有發現任何證據。
馬丁娜·大衛 (Martine David) 和 A. 瑪麗·德爾里厄 (A. Marie Delrieu) 認為“雅克神父”的創作目的可能是嘲笑多米尼加修道士(在法國被稱為雅各賓派)的懶惰和舒適的生活方式。[ 9 ]
在評論一本有關科茲瑪·普魯特科夫的書時,瓦薩學院俄語教授理查德·格雷格指出,普魯特科夫自稱的諷刺集體筆名“雅克神父”源自一首俄羅斯神學院關於“特奧菲爾神父”的歌曲。[ 10 ]
出版記錄
首次出版
AllMusic指出[ 11 ] ,這首旋律的最早版本出現在大約 1780 年的一份法國手稿中(巴黎國家圖書館手稿收藏中的手稿 300 )。這份手稿名為“Recueil de Timbres de Vaudevilles”,法國國家圖書館估計它寫於 1775 年至 1785 年之間。
樂譜收藏家詹姆斯·富爾德(James Fuld,1916-2008)表示,這首曲子最早出版於 1811 年,[ 12 ]歌詞和音樂於 1869 年在巴黎一起出版。[ 14 ]歌詞和音樂一起出現在夏爾·勒布克( Charles Lebouc)的《Recreations de l'enfance: Recueil de Rondes avec Jeux et de Petites Chansons pour Faire Jouer, Danser et Chanter les Enfants avec un Accompaement de Piano Très-Faciano Très-Faciano Très 1860 年 1860 年 1860 年 1860 年由巴黎的書》首次出版。這本書非常受歡迎,並多次再版,因此存在多個版本。
法國音樂學家西爾維·布伊蘇 (Sylvie Bouissou) 發現了一些證據,證明作曲家讓·菲利普·拉莫 (Jean-Philippe Rameau)創作了這首樂曲。法國國家圖書館的一份手稿中包含 86 條教規中的“雅克神父”,作者為拉莫。[ 15 ]
1926年,曲調被中國黃埔軍校軍官創作的愛國歌《國民革命歌》採用。[ 16 ]
與 Fra Jacopino 的比較
《雅克兄弟》與吉羅拉莫·弗雷斯科巴爾迪創作的《託卡塔沃拉圖拉》第 14 號《雅克兄弟的隨想曲》[ 17 ]有相似之處,這首樂曲首次出版於 1615 年左右[ 18 ] ——“雅克兄弟”的一個可能的意大利語翻譯是“Fra Jacopino”。[ 19 ]愛德華‧基萊尼指出,《Fra Jacopino》與1650年的法國歌曲《Chanson de Lambert》和一首匈牙利民謠有著相同的「Frère Jacques」式的旋律。[ 20 ]
《雅克兄弟》曲調與《三隻瞎老鼠》旋律一起,是最基本的重複卡農之一。它也足夠簡單,可以輕鬆地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例如,芭芭拉·米特勒(Barbara Mittler)在一份會議摘要中指出,《雅克兄弟》的旋律已如此徹底地融入中國文化,以至於它可能被廣泛地視為一首名為《兩隻老虎》的中國民歌。[ 21 ]
影響
科學
流行文化
- 曲調的一個版本出現在古斯塔夫·馬勒的第一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中。馬勒用小調而不是大調來呈現旋律,從而賦予這首樂曲葬禮進行曲或輓歌的特徵;然而,這種向小調的轉變可能並非如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是馬勒的發明,而是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在奧地利演唱這種輪唱的方式。[ 25 ] [ 26 ]弗朗西斯卡·德拉貢(Francesca Draughon)和雷蒙德·納普(Raymond Knapp)認為[ 27 ]馬勒改變了調,讓《雅克神父》聽起來更「猶太化」(馬勒從猶太教皈依天主教)。德拉貢和克納普聲稱這首曲子最初是為了嘲笑非天主教徒,例如新教徒或猶太人。馬勒本人用德語名字稱呼這首曲子“馬丁兄弟”,並在他為演出編寫的節目單中暗示這首曲子與一個戲仿作品有關。[ 28 ]類似的解讀在學術界和音樂界頗為盛行。[ 29 ]
- 倫納德·伯恩斯坦在他的電視節目《什麼使音樂具有交響感?[ 30 ] [ 31 ] ( 1959 年至 1972 年間,與紐約愛樂樂團一起舉辦的「年輕人音樂會」系列 53 場節目之一,將音樂與講座相結合,進行電視轉播)。
- 披頭四1966 年的歌曲《Paperback Writer 》以約翰·列儂和喬治·哈里森在最後一節的主旋律下演唱了歌曲標題“Frère Jacques” 。
-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以勒·佩托曼 (Le Pétomane)為人所知的法國表演者以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歡樂。[ 33 ]
- 法國劇作家亨利·伯恩斯坦於 1904 年與皮埃爾·韋貝爾合作創作了喜劇《雅克兄弟》。
- Frère Jacques 是一種半軟牛奶乳酪,具有溫和的榛果味道,由加拿大魁北克聖伯努瓦杜拉克修道院的本篤會僧侶製作。[ 36 ]
- 1944 年,四位法國歌手,兄弟安德烈·貝勒克 (André Bellec)、喬治·貝勒克 (Georges Bellec)、弗朗索瓦·蘇貝朗 (François Soubeyran) 和保羅·圖雷納 (Paul Tourenne) 組建了一支喜劇歌唱團體,名為“雅克兄弟”,儘管他們中沒有人叫“雅克”。該團體的名稱有點文字遊戲的味道,因為法語中常見的表達方式“faire le jacques”意味著像小丑一樣表演。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們的事業都成功了。[ 37 ]
- 天安門廣場的示威者以《雅克兄弟》的曲調高喊政治口號。[ 38 ]
- 中國、越南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兒童有著強大的口頭傳統,即用自己的歌詞傳承以「雅克兄弟」為曲調的歌曲。[ 39 ]
- Frère Jacques 是英國一家連鎖法國餐廳的名稱[ 40 ],也是紐約市 Murray Hill 區一家法國餐廳的名稱。[ 41 ] Les Frères Jacques 是都柏林一家法國餐廳的名字。[ 42 ]
- 居住在法國布列塔尼小鎮布里薩爾的英國藝術家Ron Haselden與彼得·庫薩克 (Peter Cusack)合作創作了以「雅克兄弟」為主題的互動多媒體作品。[ 43 ]
- 中文歌曲《大道列強》(“砍倒列強”或更確切地說:“讓我們一起打敗列強”)也被稱為《公民革命之歌》,歌頌了 20 世紀 20 年代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中國合作反抗軍閥和帝國主義列強,以“雅克兄弟”的曲調演唱。[ 44 ]
- 韓國流行音樂組合Nmixx將這首節奏插入他們 2023 年的歌曲“ Young, Dumb, Stupid ”中。[ 45 ]
- 海灘男孩的歌曲《衝浪》在歌詞和旋律上都引用了《雅克兄弟》的英文版,歌詞中有一句是“你睡著了嗎,約翰兄弟?
《賈克修士》(法語:Frère Jacques,法語發音:[fʁɛʁ ʒɑk]或更普遍的為[fʁɛʁə ʒɑkə])是一首法國民間輪唱歌曲[1],可以單以本來的曲調或者不停的四部輪唱的方式演繹。這首歌擁有諸多語言版本的填詞及名稱,其德語版本叫做《馬丁兄弟》[1],英語版本叫做《約翰兄弟》[1],其國語版叫做《兩隻老虎》,粵語版叫做《打開蚊帳》[2]。
這首歌曲有許多改編。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在其1888年發布的處女作《第一號交響曲》中將這首歌改編為小調式的,以作為第三樂章喪葬進行曲的主題[1]。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這首歌被重新填詞為《打倒軍閥》作為戰歌,隨著北伐戰爭傳唱全中國[1]。
法文版本
歌曲概況
這首歌是關於一個僧侶敲鐘叫馬丁的職責:賈克修士顯然是睡過頭了,是搖鈴叫馬丁的時候了,於是有人用這首歌把他吵醒了[3]。
|
|

歌曲的出處
有學者稱這首歌和17世紀專治結石的外科醫生賈克·比尤利神父有關[4],而另有學者進一步調查表示未發現支持這一說法的證據[5]。亦有人認為這首歌最早是用來嘲諷猶太人、新教徒或馬丁·路德[6]。還有人認為這首歌是用來嘲笑道明會之懶惰[7]。理察·格雷格評論科茲馬·普魯特科夫的書時指出,《賈克修士》出自一首關於「神父西奧菲爾」的俄羅斯宗教歌曲[8]。
出版記錄
樂譜收藏家詹姆斯·富爾德(英語:James Fuld)說這首曲子於1811年首次出版[9],歌詞和音樂於1869年一起在巴黎出版[10]。而1825年的一本書中提及了這首歌的歌詞,並以唱名描述了旋律,未給出樂譜[11]。這首歌的歌詞和音樂一起出現在夏爾·勒布所著的《兒童娛樂:面向兒童的遊戲圓舞曲及遊戲歌舞小調合集,附流暢鋼琴伴奏》(法語:Recreations de l'enfance: Recueil de Rondes avec Jeux et de Petites Chansons pour Faire Jouer, Danser et Chanter les Enfants avec un Accompagnement de Piano Très-Facile)一書中,此書於1860年在巴黎出版。
衍生版本
歐美各國
《賈克修士》在歐洲廣為流傳,而各種語言的翻譯大都跟法文原文的意思相近。各國的譯詞間的差異,大多在修士的名字。原來人名賈克在德文與丹麥文得以保持,但在俄文與英文的版本就變成了約翰,在義大利文則變了馬丁諾,考慮到與樂句之間音節搭配的問題。所以英文的翻譯把問句調到所呼喚的人名之前,而俄文的譯詞則在人名之後,並且多加了一個呼喚的音節。至於鐘聲,原文只說道早晨的鈴在響,英文版本直接翻譯。而俄文版本因為名詞區分六個格,在歌詞的第三句則加以把貪睡鬼(Соня)譯成Соне колокольчик,整句的意思變成了「你(難道)沒有聽到(催促)貪睡鬼(起床)的鐘聲」,使本來的意思顯得更明顯。此外,模擬鐘聲的擬聲詞在各國不同的翻譯版本也有點不同,似乎在斯拉夫語系裡鐘聲是用較為高頻的聲音來表現,而德文與丹麥文等日爾曼語系中則用低頻的發音。丹麥文用了b代替d作為鐘聲的聲母。
中文地區
「賈克修士」這首歌有數個中文版本。
19世紀初粵語填詞的《打開蚊帳》兒歌,產生於澳門,歌詞描繪生活片斷、與小孩互動。[2]。1835年容閎7歲時到澳門的教會學校上學,在澳門當地就已經接觸到了《賈克兄弟》和《打開蚊帳》。
該曲被重新填詞,成為現在通行的歌詞,曲名也定為《兩隻老虎》,在華人世界中流行不衰。
中國國歌歷史 | |
---|---|
![]() ![]() ![]() ![]() | 普天樂(半官方) 李中堂樂(半官方) 頌龍旗(半官方) 鞏金甌 |
![]() ![]() ![]() 1915 1915—1919 ![]() ![]() ![]() | 五族共和歌 卿雲歌(第一次) 中華雄立宇宙間 原歌詞 重新填詞 盡力中華歌 卿雲歌(第二次) 中華雄立宇宙間(第二次)(第二次重新填詞) |
![]() ![]() | 國民革命歌 黃埔軍校訓詞/三民主義歌(中華民國國歌) |
![]() | 國際歌 |
![]() 1949—1966 1966—1978 1978—1982 1982— | 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原歌詞 無歌詞 重新填詞(繼續革命的戰歌) 原歌詞 |
1920年代北伐之前,1925年2月1日,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廣東大學大操場召開成立大會,全體合唱《國民革命歌》。[13]1925年2月6日東征途中在東莞縣召開軍民千人聯歡會,群唱《國民革命歌》《殺賊歌》。[14]1925年2月20日在《中國軍人》創刊號上刊登《國民革命歌》詞曲全文,沒有署名。旋律取自法國著名童謠《賈克兄弟》,重新填詞後改名為《國民革命歌》作為國民革命軍軍歌。這首歌的詞作者的身份至少有黃埔二期學員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鄺鄘[15][16]、留法勤工儉學近四年後歸國[17]的黃埔二期學員羅振聲[18]、黃埔一期政治教官時任建國陸海軍大元師府鐵甲車隊黨代表廖乾吾(廖乾五)、甘乃光4種說法。[19]1926年7月2日廣州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通過了《請頒布國歌案》:「(甲)請教育行政會制定。(乙)先定文字後定譜。(丙)在國歌未頒布以前,卿雲歌等以國民革命歌代之」。直到1930年國民政府以孫中山黃埔軍校訓詞(即三民主義歌)為代國歌為止。1927年6月,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宣傳部呈文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要求修改《國民革命歌》詞調,稱「現時普通所謂之國民革命歌者,音調既近鄙澀,歌詞亦似欠修飾」。1927年7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連續多天在《申報》《民國日報》上刊登有關徵集《國民革命歌》新歌詞的啟事。[19]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共產黨在其統治區發動土地革命,將此曲重新填詞[16]。
其後,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在民國54年(1965年)利用此曲調作為軍歌《打倒共匪》的旋律[20]。
上述五個中文版本陳列如下: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
打開蚊帳,打開蚊帳, |
|
|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 |
越南
Kìa con bướm vàng (看黃蝴蝶)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