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的一部分 |
猶太人和猶太教 |
---|
系列的一部分 |
猶太哲學 |
---|
![]() |
在猶太教中,猶太人作為選民的概念(希伯來語:הָעָםהַנִבְחַר hāʿām hanīvḥar)是相信猶太人作為一個民族,是古代以色列人 的後裔,是古代選民,即被選中與上帝立約。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這一點直接見於申命記7:6 [ 1 ]中的動詞baḥar (בָּחַר),並且在希伯來聖經的其他地方使用其他術語(例如“聖民”作為goy )來暗示。 [ 2 ]拉比文學中有很多關於這些主題的文章。三大猶太教派——正統猶太教、保守猶太教和改革猶太教——都堅信猶太人是上帝出於某種目的而選擇的。有時,這種選擇被信徒視為賦予猶太人一項特定的使命──成為萬國之光,並體現《妥拉》中所描述的與上帝之約。以賽亞和耶利米認為上帝對以色列的慈愛選擇是教導一神論、打擊偶像崇拜、遏制人類傲慢、結束暴力、慾望、貪婪、極端沙文主義和戰爭以及迎來新社會的一種手段。
雖然「選民」的概念可能被一些人理解為意味著種族至上,[ 3 ]猶太教中「選民」的地位並不排除上帝與其他民族有關係的信念——相反,猶太教認為上帝與全人類,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都與上帝建立了關係。聖經參考資料以及拉比文獻都支持這一觀點:摩西提到“所有肉體的靈魂之神”,[ 4 ]塔納赫(希伯來聖經)也指出了以色列社區之外的先知,先知約拿被明確告知去向尼尼微。猶太傳統清楚地表明,非猶太先知與上帝之間存在著互動,但《妥拉》中沒有記載。根據這些陳述和故事,一些拉比推測,用12 世紀也門猶太神學家的話說Natan'el al-Fayyumi密西拿指出「人類是從一個人亞當產生的,以顯示上帝的偉大。當一個人在壓機中鑄造一枚硬幣時,每枚硬幣都是相同的。但是當萬王之王,神聖的一位,願他受頌讚的人,以亞當的形式創造了人類,沒有一位與其他人相似」(密西拿公會 4:5)。
據以色列民主研究所稱,大約三分之二的以色列猶太人認為猶太人是「選民」。[ 5 ]
字源背景
「選民」一詞是從聖經術語ʿ am segullah(「寶藏人」)和ʿ am nahallah(「遺產人」)免費翻譯的。[ 6 ]
在宗教文本中
根據《妥拉》,雅各離開迦南後,居住在迦南的民族違反了上帝的律法,因此被從這片土地上驅逐出去,但他們的罪孽還沒有嚴重到值得這樣的結果,直到幾百年後,上帝將雅各的後裔帶回了這片土地,並警告說,如果他們違反了上帝關於偶像崇拜和其他「可憎之物」的規定,他們也會被驅逐。在《申命記》中,《妥拉》規定:「當耶和華將以色列人交付到那地時,其他民族將被趕出,並且「不可與他們立約,也不可憐憫他們」[ 7 ]申命記7:5- 7:6,
- 「你們卻要這樣對待他們,拆毀他們的祭壇,拆毀他們的偶像,砍伐他們的樹林,用火焚燒他們雕刻的偶像。因為你是歸耶和華你神為聖的百姓。耶和華你的神上帝從地球上所有的民族中選擇了你作為他自己的寶藏。[ 8 ]
類似的段落談到以色列作為選民時遵循禁止禿頭[ 9 ]和在哀悼中割傷自己的禁令,「因為你是聖潔的人民」。[ 10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f/136.The_Prophet_Amos.jpg/220px-136.The_Prophet_Amos.jpg)
托拉還說,
- 「現在,如果你們確實聽從我的聲音,遵守我的約,那麼你們將成為我從萬民中得到的特別珍寶,因為整個地球都是我的。” [ 11 ]
上帝承諾祂永遠不會與任何其他人交換祂的子民:
-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立約,作永遠的約,我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 [ 12 ]
其他關於選擇的妥拉經文,
- 「你們將成為我祭司的國度,神聖的國民」[ 13 ]
- 「主愛你們,揀選你們,並不是因為你們人數比任何人都多,你們是眾人中人數最少的;而是因為主愛你們,也因為他要遵守他所立的誓言。已經向你的祖先發誓了。[ 14 ]
- 「我從地上萬族中只挑選出了你們;因此我要追究你們的一切罪孽。」
拉比的觀點
大多數猶太文本本身並沒有聲明「上帝選擇了猶太人」。相反,這通常與使命或目的聯繫在一起,例如在所有國家中宣揚上帝的信息,儘管猶太人如果逃避使命就不會成為「未被選中」的人。這意味著一種特殊的責任,這種責任源於這樣一種信念,即猶太人已遵守上帝與他們的祖先聖經族長亞伯拉罕以及在西奈山與整個猶太民族締結的盟約。[ 6 ]依照這種觀點,猶太人有責任作為上帝的祭司子民過聖潔的生活。
在猶太祈禱書(Siddur)中,選擇的含義有多種。閱讀妥拉的祝福寫道:“讚美你,主我們的上帝,宇宙之王,你從萬民中選出了我們,並將他的托拉賜給我們。”在「Kiddush」(成聖禱文)中,安息日以一杯酒開始,經文寫道:「因為你從萬民中揀選了我們,使我們成聖,並賜給我們安息日作為安息日。」主啊,你使安息日成為聖日,你在愛和恩惠中承受產業。在節日朗誦的“Kiddush”中,它寫道:“您是有福的……您從萬國中選出了我們,使我們超越了所有人的舌頭,並通過他的誡命使我們變得聖潔。 」阿萊努祈禱文提到了猶太人作為選民的概念:
有時,這種選擇被視為賦予猶太人一項特定的使命──成為萬國之光,並體現《妥拉》中所描述的與上帝之約。然而,這種觀點並不總是排除上帝與其他民族有關係的信念——相反,猶太教認為上帝與全人類訂立了盟約,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都與上帝有關係。聖經參考文獻以及拉比文獻都支持這一觀點:摩西提到“所有肉體的靈魂之神”,[ 4 ],而塔納赫[ 17 ]也指出了以色列社區之外的先知。根據這些陳述,一些拉比推測,用12 世紀也門猶太神學家的話來說Natan'el al-Fayyumi [ 18 ]《密西拿》指出,「人類是從一個人亞當產生的,以顯示上帝的偉大。當一個人在壓機中鑄造一枚硬幣時,每枚硬幣都是相同的。但是,當萬王之王,神聖的一位,受到祝福時,他以亞當的形式創造了人類,沒有一個人與其他人相似。[ 19 ] 《托塞夫塔》是一部重要的後塔木德話語集,其中還指出:“所有國家的正義人民都在未來的世界中佔有一席之地。” [ 20 ]
進一步解讀
- 以下部分包含《猶太百科全書》的訊息,該百科全書最初於 1901 年至 1906 年期間出版,屬於公共領域。
根據拉比們的說法,“以色列是所有國家中最任性或最任性的國家,《托拉》應賦予其適當的抵抗範圍和力量,否則世界將無法承受其兇猛。” [ 21 ]
「耶和華向萬國頒布了律法;但除了以色列以外,所有人都拒絕接受它。” [ 22 ]
我們如何理解“一個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學習和遵守律法的外邦人,其地位與大祭司一樣高”,R. Meïr 根據列夫的推論說。十八. 5;二、薩姆.七. 19;伊莎.二十六. 2;詩。 xxxiii. 1、十八. 20、二十五。 4,所有的壓力都不是放在以色列身上,而是放在人或正義的人身上。[ 23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3/Maimonides-Statue.jpg/220px-Maimonides-Statue.jpg)
邁蒙尼德指出:現在非常清楚的是,哈希姆對亞伯拉罕及其後裔所做的承諾將首先在伊察克身上得到履行,然後在伊察克的兒子雅科夫身上得到履行。一段話證實了這一點:「他永遠銘記他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他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向伊扎克起誓,並在法令中為雅科夫和以色列確認了這一約,這是一個永恆的約。[ 24 ] [ 25 ]
Gemara 是關於一位研究托拉的非猶太人 [他的 7 mitzvot] [需要澄清] 的說法,關於這一點,請參閱 Shita Mekubetzes,Bava Kama 38a,他說這是誇大其詞。[需要澄清]無論如何,這種說法並不是讚揚非猶太人。裡雄人解釋說,這是在頌揚托拉。
Tosfos 解釋說,它使用了kohen gadol (大祭司)的例子,因為這個說法是基於詩句“ y'kara hi mipnimim ”(它比珍珠更珍貴)。這在《Gemara》的其他地方被解釋為意味著《妥拉》是更珍貴的pnimim(這裡翻譯為「內部」而不是「珍珠」;因此《妥拉》被內省地吸收到人體內),它指的是lifnai v'lifnim(翻譯為「最裡面的地方」),那是卡洪加多爾。
無論如何,在米德拉什·拉巴[ 26 ]中,這一陳述是在一個重要的補充下做出的:一個皈依並研究《托拉》等的非猶太人。
以色列民族被比喻為橄欖樹。正如這種果實只有在經過大量壓榨後才能產生寶貴的油一樣,以色列的命運也是一種巨大的壓迫和苦難,以便它能夠因此而發出具有啟發性的智慧。[ 27 ]貧窮是最適合以色列選民的特質。[ 28 ]僅由於其善行,以色列才在列國中“如荊棘中的百合花”,[ 29 ]或“如糠秕中的小麥”。[ 30 ] [ 31 ]
現代東正教觀點
英國聯合猶太教堂(現代正統猶太教)前首席拉比伊曼紐爾·雅各博維茨勳爵拉比這樣描述選擇:
現代東正教神學家麥可‧威斯科格羅德寫道:
保守觀點
保守的猶太教這樣看待選擇的概念:
拉比魯文·哈默(Rabbi Reuven Hammer)對上述阿萊努祈禱文中被刪除的句子評論道:
改革意見
改革派猶太教對選擇的概念如下:「古往今來,面對各種形式的異教和唯物主義,向神作見證一直是以色列的使命。我們認為與所有人合作建立國家是我們的歷史任務。神的國度、普世兄弟情誼、正義、真理與地球和平,這是我們的彌賽亞目標。[ 37 ]1999年改革運動指出,「我們申明,猶太人民透過永恆的盟約與上帝連結在一起,這反映在我們對創造、啟示和救贖的不同理解中。…我們是以色列,一個渴望聖潔,是透過我們古老的聖約和我們在各國中獨特的歷史而被挑選出來的,作為上帝臨在的見證人,我們透過這個聖約和歷史與各個時代和地方的所有猶太人聯繫在一起。[ 38 ]
另類觀點
靈魂平等
![戴黑帽子的拉比梅納赫姆·孟德爾·施內森的胸高肖像](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1/Rabbi_Menachem_Mendel_Schneerson2_crop.jpg/220px-Rabbi_Menachem_Mendel_Schneerson2_crop.jpg)
許多卡巴拉來源,尤其是《坦妮亞》,都包含這樣的陳述:猶太人的靈魂在本質上與非猶太人的靈魂不同。許多知名的查巴德拉比提供了對坦妮亞的另一種解讀,他們沒有從字面上理解這一教義,甚至設法將其與國際主義和階級鬥爭的左派思想相調和。 《塔妮亞》的原文提到了“偶像崇拜者”,根本沒有提到“世界民族”,儘管這種解釋得到了梅納赫姆·孟德爾·施尼爾森的認可,並在當代恰巴德圈子中流行。早期坦妮亞評論家希勒爾·帕里徹(Hillel Paricher)寫道,正義的外邦人的靈魂與猶太人的靈魂更相似,並且通常是善良的而不是自私的。這一教義被施尼爾森接受,並被認為是查巴德的規範。[ 39 ]
性質不同但價值沒有不同
根據《坦妮亞》的作者本人的說法,一個正義的非猶太人可以達到類似於天使的高水平的靈性,儘管他的靈魂與猶太人的靈魂在性質上(而不是價值)仍然有根本的不同。[ 40 ] 查巴德的第三代雷貝·澤馬赫·澤德克(Tzemach Tzedek)寫道,穆斯林本質上都是善良的人。拉比約瑟夫·雅各布森(Rabbi Yosef Jacobson)是當代著名的查巴德講師,他教導說,當今世界大多數非猶太人都屬於正義的外邦人類別,這實際上使坦尼婭的態度不合時宜。[需要引用]
利他主義
亞伯拉罕·耶胡達·凱因(Abraham Yehudah Khein)對坦妮亞提出了反猶太復國主義的解釋,他是一位著名的烏克蘭查巴德拉比,支持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並認為彼得·克魯泡特金是一位偉大的查迪克人。凱因基本上是倒著讀《塔妮亞》;根據坦妮亞的說法,由於偶像崇拜者的靈魂被認為是邪惡的,而猶太人的靈魂被認為是善良的,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從精神意義上來說,真正無私的人實際上是猶太人,而猶太民族主義者和階級壓迫者則不是。按照這種邏輯,他聲稱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和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可能有猶太靈魂,而托洛茨基和其他極權主義者則沒有,而他將許多猶太復國主義者比喻為猿猴,他們只是「出生證明上的猶太人」。[ 41 ]
正義的非猶太人
布雷斯洛夫的納赫曼也認為,猶太身分是一種意識水平,而不是一種內在的與生俱來的品質。他寫道,根據《瑪拉基書》,人們可以在所有民族中找到“潛在的猶太人”,他們的靈魂被“神聖信仰”的飛躍所照亮,從而“激活”了他們靈魂中的猶太性。否則這些人會皈依猶太教,但他們不願意這麼做。相反,他們承認異教中的神聖合一。[ 42 ]
艾薩克·阿拉馬 (Isaac Arama ) 是 15 世紀頗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和神秘主義者,他認為正義的非猶太人在精神上與正義的猶太人相同。[ 43 ]拉比梅納赫姆梅里 ( Rabbi Menachem Meiri) ,著名的加泰隆尼亞 塔木德評論家和邁蒙尼德哲學家,認為所有真誠地信奉道德宗教的人都是更大的「精神以色列」的一部分。他明確地將基督徒和穆斯林納入這一類別。梅里拒絕所有歧視猶太人和非猶太人的《塔木德》法律,聲稱這些法律只適用於沒有道德感的古代偶像崇拜者。唯一的例外是一些與通婚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法律,梅里確實承認這一點。
梅里將他的「精神以色列」概念應用到塔木德關於猶太人獨特品質的陳述中。例如,他認為以色列超越占星宿命的名言(Ein Mazal le-Israel)也適用於其他倫理信仰的追隨者。他也認為,居住著道德高尚的非猶太人的國家,例如朗格多克,是聖地的精神部分。[ 44 ]
斯賓諾莎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2/Spinoza_Tractatus_Theologico-Politicus.jpg/220px-Spinoza_Tractatus_Theologico-Politicus.jpg)
哲學家巴魯克·斯賓諾莎是一位對選擇的猶太批評者。[ 45 ]在斯賓諾莎的神學政治論文的第三章中,斯賓諾莎提出了反對對上帝選擇猶太人的天真的解釋的論點。他以聖經本身為證據,認為上帝對以色列的選擇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在選擇希伯來民族之前,他已經選擇了其他國家),而且對猶太人的選擇也不是包容性的(它不包括所有猶太人,而是包括所有猶太人)。最後,他認為上帝的選擇不是無條件的。回顧上帝多次威脅要徹底毀滅希伯來民族,他斷言這個選擇既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永恆的,也不是必要的。
愛因斯坦
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在 1954 年 1 月 3 日給哲學家埃里克·古特金德 (Eric Gutkind)的一封德語信中寫道:
重建主義批評
重建主義猶太教拒絕選擇的概念。其創始人莫迪凱·卡普蘭拉比(Rabbi MordecaiKaplan )表示,上帝選擇猶太人的觀念導致了猶太人的種族主義信仰,因此必須將其從猶太神學中剔除。這種對選擇的拒絕在該運動的siddurim (祈禱書)中得到了明確的體現。例如,在讀《妥拉》之前背誦的原始祝福包含這樣的短語:「asher bahar banu mikol ha'amim」——「讚美你主我們的上帝,宇宙的統治者,你從萬民中選擇了我們,賜予我們托拉」。重建主義者的版本被重寫為“asher kervanu la'avodato”,“讚美你,我們的上帝,宇宙的統治者,你通過給我們托拉吸引我們為你服務。” 1980年代中期,重建主義運動發表了《重建主義綱領》。它指出,選擇的想法“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任何擁有這種信念的人“都意味著選民的優越性和對他人的拒絕”。[ 47 ]
並非所有重建主義者都接受這一觀點。運動的最新 siddur,Kol Haneshamah,將傳統的祝福作為一種選擇,一些現代重建主義作家認為應該接受傳統的表述,因為它不是種族主義。[ 48 ]
重建主義女性主義詩人瑪西婭·福爾克(Marcia Falk)原創 的祈禱書《祝福之書》已被許多改革和重建主義猶太人接受。法爾克拒絕所有與等級或區別相關的概念;她認為任何區別都會導致接受其他種類的區別,從而導致偏見。她寫道,作為一名政治自由主義女權主義者,她必須拒絕男性和女性、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區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拒絕安息日和一周中其他六天之間的區別。因此,她拒絕接受選擇的想法,認為這是不道德的。她也大體上拒絕猶太神學,轉而堅持某種形式的宗教人文主義。法爾克寫道:
重建主義作家朱迪思·普拉斯科 (Judith Plaskow)也批評選擇的觀念,原因與法爾克的許多原因相同。普拉斯科是一位政治上自由的女同性戀者,她拒絕接受男性和女性、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大多數區別。與法爾克相反,普拉斯科並不拒絕所有差異概念,因為它們本質上會導致不道德的信仰,並且堅持比法爾克更經典的猶太有神論形式。[ 50 ] [ 51 ]
改革派和保守派猶太人對這些觀點做出了一些回應。他們認為,這些批評是針對自由派猶太教中不存在的教義,而這種教義在正統猶太教中很少見(除了某些正統派社區,例如查巴德)。另一種批評源自於猶太教所有教派中猶太教女性主義形式的存在,這些教派在選擇的概念上沒有問題。[ 52 ]
對其他宗教的看法
伊斯蘭教
以色列人在伊斯蘭教聖書《古蘭經》中享有特殊地位(2:47 和 2:122)。[ 53 ]然而,穆斯林學者指出,這種地位並不能賦予以色列人任何種族優越性,只有在以色列人維持與真主的聖約的情況下才有效。[ 54 ]
基督教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c/File%22-Saint_Paul_Writing_His_Epistles%22_by_Valentin_de_Boulogne.jpg/220px-File%22-Saint_Paul_Writing_His_Epistles%22_by_Valentin_de_Boulogne.jpg)
有些基督徒相信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 55 ]但由於猶太人拒絕耶穌,基督徒反過來獲得了這種特殊地位。[ 56 ]這種學說稱為取代主義。
其他基督徒,例如克里斯塔德爾菲派,相信上帝並沒有拒絕以色列作為祂的選民[ 57 ],而且猶太人實際上會在耶穌第二次降臨時接受耶穌作為他們的彌賽亞,從而獲得救贖。[ 58 ] [ 59 ]猶太人仍保留其選民地位的觀點也與約翰·納爾遜·達比和賽勒斯·斯科菲爾德所提倡的時代神學有關。[ 60 ]
奧古斯丁批評猶太人的選擇是「屬肉體的」。他推論以色列是「按著肉體」被揀選的。[ 61 ]
賈米森-福塞特-布朗聖經註釋同樣認為,上帝使以色列成為“神聖的國家”,以專門維護對他們“虔誠的祖先”的承諾。他們認為猶太人至上主義的觀點是不合理的,聖經中猶太人常被描述為從事「反常」道德行為的小民族。[ 62 ]
天主教會的教理將「上帝的子民」描述為指所有相信基督並受洗的人。他們具有「區別於歷史上所有其他宗教、種族、政治或文化群體的特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