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引用的非正典書籍 包括非聖經文化和已知或未知狀態的已遺失的作品。 「聖經」是指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認為屬於舊約(或塔納赫)一部分的書籍,以及大多數基督教徒認為屬於聖經偽經或次經一部分的書籍。
它也可能包括只被東正教基督徒接受的Anagignoskomena 書籍(東正教的次經書籍) 。就本文而言,「引用」可以指直接引用、解釋或暗示,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引用僅僅是因為古代作家或作品或作者的引用才被人知曉。
希伯來聖經
希伯來聖經中提到了以下內容:
- 《雅煞珥書》在《約書亞記》10:13 [ 1 ]和《撒母耳記下》1:18 [ 2 ]中被提及,也可能在《七十士譯本》《列王記上》8:53 中被提及。[ 3 ] [ 4 ]從《撒母耳記》的脈絡來看,這是一本詩集。有幾本書聲稱是這部失傳的文獻,其中一些被認為是偽經。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某些成員獲得了其中一本英文譯本的版權,並於 1887 年在鹽湖城重新出版。[ 5 ]
- 《耶和華的戰書》 [ 6 ]在《民數記》21:14中被提及。[ 7 ]《雅煞珥書》(約 1840年由摩西·塞繆爾翻譯,1887 年由 JH Parry 編輯)第 90 章第 48 節也引用了《耶和華的戰書》,認為它是摩西、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合作撰寫的記錄。
- 《以色列列王記》和《猶大列王記》均在《列王記上》中提及(列王記上 14:19, 29)。[ 8 ]據說它們分別講述了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和猶大王羅波安統治期間所發生的事情。 《以色列諸王記》在列王紀上 16:20 [ 9 ]中再次被提及,其中提到了心利王。 [ 10 ]
- 《先知示瑪雅書》和《先知伊多的故事》(又稱《先見伊多的異象》或《先知伊多的年鑑》)在《歷代誌下》中被提及。[ 11 ]除了書名以外,這本書已完全在歷史上消失了。
- 《王國風範》(又稱《法令之書》或《撒母耳記下》);引自撒母耳記上 10:25。[ 12 ]
- 所羅門行傳;[ 13 ]引自列王記上11:41。[ 14 ]
- 大衛王編年史(又稱大衛王編年史或大衛王年代誌,可能指《歷代誌上》其餘部分);[ 15 ]引自歷代誌上27:24。[ 16 ]
- 撒母耳記(也稱為撒母耳先見或撒母耳行傳,可能與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相同);[ 17 ]引自歷代誌上29:29。[ 18 ]
- 先知拿單書(又稱《先知拿單》、《先知拿單行傳》或《先知拿單史》);[ 17 ]引自歷代誌上 29:29,以及歷代誌下 9:29。[ 19 ]
- 先見迦得之書(也稱為先見迦得或先見迦得行傳);[ 20 ]引自歷代誌上29:29。
- 亞希雅的預言(也稱為《示羅人亞希雅的預言》[ 15 ],可能指的是《列王紀上》14 章 2 至 18 節);引自歷代誌下 9:29。
- 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也稱為以色列和猶大諸王記);歷代誌下 16:11 [ 21 ] 、歷代誌下 27:7 [ 22 ]和歷代誌下 32:32 均有提及。[ 23 ]可能與列王紀上、列王紀下相同。
- 《耶戶書》(也稱為《哈拿尼兒子耶戶的書》)可能指的是《列王紀上》16:1-7。引自歷代誌下 20:34。[ 24 ]
- 《列王記的故事》(又稱《列王記米德拉什》);[ 15 ]引自歷代誌下24:27。[ 25 ]
- 烏西雅行傳(先知以賽亞也稱之為《烏西雅書》);也許與《以賽亞書》相同。[ 17 ]引自歷代誌下 26:22。[ 26 ]
- 以賽亞的異象(也稱為先知以賽亞的異象);可能與偽經《以賽亞升天記》相同,也可能指的是現存的《以賽亞書》。引自歷代誌下 32:32。[ 23 ]
- 以色列諸王行傳(也稱為瑪拿西行傳和祈禱);[ 27 ]可能與《以色列諸王書》相同。引自歷代誌下 33:18。[ 28 ]
- 先見者的格言(也稱為先見者的行為);[ 15 ]引自歷代誌下33:19。[ 29 ]
- 約西亞哀歌(也稱為耶利米哀歌)。這事件被記載在現存的《耶利米哀歌》中。引自歷代誌下 35:25。[ 30 ]
- 亞哈隨魯王編年史(又稱《歷代誌》或《米底波斯諸王編年史》);以斯帖記2 : 23、6 : 1、10 :2和尼希米記12:23都有提及。[ 34 ]
次經/偽經
- 《托比特書》 1 : 22、2 :10、11: 18、14 : 10和35章 36節中引用了阿希卡爾之書(或《智慧書》)。
- 伊索寓言《兩個罐子》,引自《西拉書》13:2-3 [ 40 ] [ 39 ]
- 埃及諷刺文學,或另一部延續此傳統的作品[ 41 ],引自《西拉書》38:24–39:11 [ 42 ]
- 約翰‧海卡努斯的年鑑,引自《馬加比一書》16:23-24 [ 43 ] [ 39 ]
- 馬加比二書 2:1 中提到的「檔案」[ 44 ] [ 39 ]
- 《馬加比二書》 2:13 中引用了《尼希米記》[ 45 ] [ 39 ],這本書可能與《尼希米記》相同。
- 馬加比二書 2:13 中提到的「君王的書信」[ 39 ]
- 《馬加比下》 2:23 中引用了「古利奈人傑森的五本書」: [ 46 ]《馬加比下》的作者在這裡聲明,他們的作品是傑森從歷史中刪節而來的。
- 馬加比二書 11:22 中提到的「君王的信」[ 47 ] [ 39 ]
新約
門諾學者大衛‧埃瓦特 (David Ewart) 曾提到,內斯特爾的希臘文新約聖經列出了大約 132 段新約經文,這些經文似乎是對準正典的口頭暗示。[ 48 ]
- 米南德,Thais 218,[ 51 ]引用歐裡庇得斯的話,[ 52 ] [ 53 ]「壞朋友敗壞好習慣」(哥林多前書 15:33) [ 54 ]
- 埃庇米尼得斯 ( Epimenides , de Oraculis), (提多書 1:12-13 [ 55 ]保羅在其中介紹埃庇米尼得斯為「克里特人的先知」;參見埃庇米尼得斯悖論)
- 阿拉圖斯,《現象》第 5 章(《使徒行傳》第 17 章第 28 節,[ 56 ]保羅在其中提到「你們自己的一些詩人」的話)
引用或提及的非正典書籍有:[ 49 ]
- 以諾書(猶大書第4、6、13、14-15節,彼得後書2 : 4和3:13 ,以及約翰福音7:38)。 [ 65 ] [ 66 ]
- 奧利金認為,雅尼和楊布雷的偽經(提摩太後書 3:8 [ 67 ] “…正如雅尼和楊布雷抵擋摩西一樣”
- 老底嘉人書信(歌羅西書 4:16,[ 68 ]「讀老底嘉人書信」)
- 亞當和夏娃的生活(哥林多後書11:14,“撒旦裝作光明的天使”,12:2,“第三層天” )[ 71 ]
- 《摩西升天記》中遺失的部分(猶大書9 [ 72 ]「麥可......摩西的身體」)
- 以賽亞升天(希伯來書 11:37,[ 73 ]「他們被鋸成兩半」)
-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之前寫給哥林多人的書信(《哥林多前書》5:9,[ 74 ]「我在信中寫給你們...」)
- 保羅在以弗所書之前寫給以弗所人的書信(弗 3:3,[ 75 ]「正如我以前所寫過的…」)這點存在爭議,因為希臘語術語 προγραφω(“寫在前面”)的許多譯本都將其解釋為指稱先前在《以弗所書》中寫的內容[ 76 ]
- 一個未知的彌賽亞預言,可能來自非正典來源,引用自馬太福音 2:23,其中指出「他將稱為拿瑣羅人」(ὅτι Ναζωραῖος κληθήσεται)。 「拿祚人」通常被翻譯為「拿撒勒人」(「來自拿撒勒」),如在使徒行傳24:5,[ 77 ]其中基督徒被稱為「拿祚人/拿撒勒人教派」(τῶν Ναζωραίων αἱρέσεως )。這是[誰推測的? ]隱約影射了士師記 13:5 中關於參孫的一句話,其中使用了發音相似的詞:「這孩子必作拿細耳人」(ναζιρ)
- 未知版本的《創世紀》(可能是塔古姆、米德拉什或其他註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45 中引用[ 78 ] ,稱基督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οὕτως κα5ώ γέγ Ἀδὰμ εἰς ψυχὴν ζῶσαν· ὁ ἔσχατος Ἀδὰμ εἰς πνεῦμα ζῳοποιοῦν)。有人猜測[是誰? ]保羅只是轉述了《創世記》2:7,[ 79 ]但沒有明確跡象表明這不是完整的引述。
-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2:9 中引用了一段未知的文字[ 80 ] ,奧利金認為這是一本已失傳的偽經:[ 81 ] “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這也可能暗指以賽亞書64:4 [ 82 ] “因為從古以來,人未曾聽見,未曾耳朵聽見,未曾眼睛看見除你以外,還有哪一位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
- 路加福音 24:46 中引用了一個未知的彌賽亞預言,可能來自非正典來源,[ 83 ]據推測這是對何西阿書 6:2 的模糊暗示:[ 84 ] [ 85 ] “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須受害,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 馬可福音 9:12 中引用了一個未知的彌賽亞預言,可能來自非正典來源,[ 86 ]由誰推測? ]模糊地影射了以賽亞書第 53 章:“經上記著說,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人輕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