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心理學

 基督教心理學是神學心理學的融合[ 1 ]它是心理學的一個方面,遵循基督教耶穌基督的教義來解釋人類的思想和行為。基督教心理學通常是指基督教新教心理治療師,他們力求在專業實踐中完全融入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心理訓練。[ 2 ]然而,基督教心理學的實踐者不會接受所有的心理學觀點,尤其是那些與上帝的存在和聖經經文相矛盾或違背的觀點

在美國,美國心理學會批准的基督教心理學課程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開設,以應用科學、基督教哲學和基督教對心理學的理解為基礎。[ 2 [ 3 [ 4 ]在現代心理實踐中,基督教透過各種療法融入其中。主要實踐選擇是基督教諮商。它允許心理學的某些方面,例如情感,透過基督教信仰來部分解釋。對人類心靈的理解被認為既是心理的,也是精神的。[ 5 ] 美國天主教大學G.C. 迪爾薩維爾為「基督教心理學之父」 ,[ 6 ]但《心理學與教會:批判性問題/關鍵性解答》的作者認為,諾曼·文森特·皮爾才是這兩個領域的合併的先驅。克萊德·M·納拉莫爾對基督教心理學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 7 ]他是羅斯米德心理學院的創始院長,該學院現隸屬於拜歐拉大學[ 8 ]該學院自 1973 年以來一直出版心理學與神學雜誌

歷史

編輯

宗教學者和科學學者經常就將兩個學科結合的想法發生衝突,這使得基督教心理學一直備受爭議。基督教在歷史上一直影響著心理學領域,並影響了著名心理學家的信仰和作品。在 17 世紀的歐洲,人們認為心理學的某些面向違反了基督教的教義。例如,笛卡爾洛克萊布尼茨等重要人物都推遲或改變了他們的思想,以適應當時文化上可接受的信仰。這是因為發表違背基督教教義的心理學理論往往會受到懲罰。[模糊的]

啟蒙運動時期,一些突破性的思想,包括科學和宗教思想,被引入西方社會。針對天主教教義的思想受到了挑戰。一位學者認為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轉變是漸進的、微妙的,而不是突然的。[ 9 ]當時,一些哲學家推動了與宗教相衝突的科學思想的引入。一位早期貢獻者是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他強化了亞里斯多德的一個概念,該概念解釋了符合教會教義的人類思想——靈魂的概念。[ 10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激進」思想也逐漸存在。人類是否有能力完全理解上帝的存在的問題是由帕斯卡提出的。[ 11 ]其他哲學家,如約翰洛克,提出了自然神論的概念。當時影響心理學和宗教的主要思想是拒絕「原罪」、接受不帶宗教的個人道德、強調個人良知。然而,雖然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與教會思想相悖的激進思想,但這並不是說這些思想被完全拒絕了。無神論和自然神論等思想仍然被視為激進的思想流派。宗教教義在現代心理學領域仍具有影響力。

重要人物

編輯

胡安路易斯維夫斯

編輯

胡安·路易斯·維韋斯(1493 年 3 月 6 日 - 1540 年 5 月 6 日)是一位基督教學者,深受神學家伊拉斯謨的推崇,被稱為“現代心理學之父”(沃森,1915 年)。雖然尚不清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否熟悉維夫斯的作品,但精神病學歷史學家格雷戈里·齊爾博格認為維夫斯是精神分析的教父。 (《醫學心理學史》,1941 年)。維維斯是第一位直接分析人類心理的著名學者。

勒內·笛卡爾

編輯

法國著名哲學家勒內·笛卡爾在對心理學領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牢記天主教會的信仰。笛卡爾的信仰在 17 世紀引起了爭議,因為他的一些信仰違背了基督教的教義。與基督教的教義相反,笛卡兒認為動物可以被理解為沒有靈魂的機器。[ 12 ]雖然他沒有明確說過人類沒有靈魂,但是基督徒認為這種說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人類類似於動物。這些信念寫在他的著作《世界》中。《世界》從未出版,因為笛卡兒擔心天主教會因其有爭議的信仰而懲罰他。

約翰洛克

編輯

約翰·洛克是一位英國哲學家,他認為“理性”是“一切事物的最終裁判者和指導者”,即使在宗教問題上也是如此。他並不關心證據,而是尋求一致性、意義以及人類應該如何回應慾望,尤其是他們自己的信念。

他對心理學的一大貢獻是他的心智理論,成為解釋身份和知識獲取之間關係的先驅。洛克認為,心智具有天生的能力,能夠將知識轉化為複雜的思想和思想之間的關聯。[ 13 ]例如,他的理論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會接受基督教的教義,而其他人卻沒有,儘管他們接受了相同的基督教教義。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

編輯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是一位路德教哲學家,與洛克不同,他認為有些宗教觀念本身是無可辯駁和不容置疑的。[ 14 ]

因此,人們希望他的大部分哲學思想,包括那些有助於建立心理學概念的思想,不會對歐洲以基督教為基礎的信仰造成乾擾,並能統一基督教各教派之間的分歧。作為對心理學的重大貢獻,萊布尼茨區分了意識狀態和無意識狀態,佛洛伊德和其他繼承者在幾個世紀後進一步擴展了這個理論。[ 12 ]

索倫‧克爾凱郭爾

編輯

索倫·克爾凱郭爾(生於 1813 年,逝於 1855 年)是一位對心理學理論貢獻深刻的哲學家。[ 15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他從基督教的角度描述了人格的本質、罪惡、焦慮、潛意識(佛洛伊德之前)、主體性、人類發展和精神發展。克爾凱郭爾被認為是治療心理學的「之父」。[ 16 ]波德摩爾寫道:“《致死的疾病》(1849)試圖將心理學對絕望的看法與赦罪神學結合起來,解決有罪的‘自我’問題。” [ 16 ] : 176  Julia Watkin (1998) 表示,“很有可能,如果不是因為他用少數民族語言寫作,他早在弗洛伊德出現之前就會被譽為重要深度心理學的創始人。” [ 17 [ 16 ]:176 曾師從安娜‧佛洛伊德的艾瑞克森進一步指出,克爾凱郭爾而非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才是第一位真正的精神分析學家。[ 18 ]查爾斯·卡爾(1973)表示:“克爾凱郭爾對內疚、恐懼、罪惡和絕望的深刻見解,也使他值得被譽為現代治療心理學之父。” [ 19 [ 16 ]

現代影響

編輯

基督教輔導

編輯

基督教諮商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強調人與上帝的關係的重要性。基督教諮商利用基督教心理學的思想來正確理解和治療病人。基督教心理學和基督教諮商都幫助人們從心理和上帝的眼中理解自我。這種特殊的諮商形式結合了個人獨特的宗教觀點,以創造更個人化的治療形式。[ 20 ]這種治療方法往往圍繞著耶穌基督和人們與祂的關係。與他的關係越好,患者的生活和對生活的理解就越好。

參見

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