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教普世復活

 普遍復活是相信死者復活從死裡復活Koineἀνάστασις [τῶν] νεκρῶνanastasis [ton] nekron;字面上為:「從死裡站起來」[ 1 ] ) ,大多數復活或所有死去的人都會恢復生命。這個概念的各種形式可以在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撒馬利亞教瑣羅亞斯德教的末世論中找到  

拉比猶太教和撒瑪利亞教

編輯
幹骨之谷景象杜拉歐羅普斯猶太教堂的壁畫
以西結的枯骨之谷異象,古斯塔夫·多雷 (Gustave Doré)雕刻(1866 年)

希伯來聖經中有三個關於人從死裡復活的明確例子:

  • 先知以利亞禱告,上帝使一個小男孩從死亡中復活(列王紀上 17:17-24)
  • 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列王紀下4:32-37);這正是他先前預言過的孩子的出生(列王紀下 4:8-16)
  • 一個死人的屍體被丟進以利沙的墳墓裡,當屍體碰到以利沙的骨頭時,屍體就復活了(列王紀下 13:21)

雖然在公元前 200 年之前,猶太教並不相信個人來世會有獎賞或懲罰,[ 2 ]但後期的猶太教撒馬利亞教卻相信,以色列的上帝有朝一日會在彌賽亞時代賜予義人teḥiyyat ha-metim(“死者得生”),他們將在來世Olam Ha-Ba)永遠活在世上。[ 3 ]當今猶太人的這種信仰以《以賽亞書》(Yeshayahu)、《以西結書》(Yeḥez’qel)和《但以理書》(Dani’el)為依據。撒瑪利亞人僅以撒瑪利亞五經摩西之歌的一句詩句為依據,因為他們只接受妥拉,而拒絕希伯來聖經的其餘部分

第二聖殿時期,猶太教對於復活形成了多種信仰。肉體復活的概念可以在《馬加比二書》中找到,根據這個概念,復活將透過肉體的再創造而實現。[ 4 ]以諾書[ 5 ]巴錄啟示錄[ 6 ]以斯拉記下等經書外,也詳細記載了死者復活的傳說。根據英國古猶太教學者菲利普戴維斯 (Philip R. Davies) 的說法,死海古卷文本中「很少或根本沒有明確提及…永生或死而復活」[ 7 ]約瑟夫斯和《新約》都記載,撒都該人不相信來世 [ 8 ]不同來源對法利賽人的信仰有不同的看法。新約聲稱法利賽人相信復活,但沒有具體說明這是否包括肉體的復活。[ 9 ]法利賽人約瑟夫斯說,法利賽人認為只有靈魂是不朽的,好人的靈魂將轉世“進入其他身體”,而“惡人的靈魂將遭受永恆的懲罰”。[ 10 ] 使徒保羅也是法利賽人,[ 11 ]他曾說過,在復活時,「所種的是血氣之體,復活的是靈性之體」。[ 12 ] 禧年僅指靈魂的復活,或指更普遍的靈魂不朽的概念。[ 13 ]庫姆蘭第二聖殿的猶太教傳統 認為,正義的人和非正義的人都會復活,但極好的人和極壞的人都會復活,[ 14 ]而且只有猶太人才會復活。[ 15 [ 16 ]學者們對巴錄二書以斯拉四書復活的程度有爭議。[ 17 [ 18 [ 19 ]

死者復活是《米甚納》的核心信仰,而《米甚納》是在基督教初期編纂而成的。[ 20 ]猶太教的禮拜儀式中,所有場合都表達了對復活的信仰;例如,在晨禱Elohai Neshamah中,在Shemoneh 'Esreh中以及在葬禮中。[ 21 ]猶太教的哈拉克威邁蒙尼德(Maimonides)制定了“十三條信條”,這些信條自此以後一直被印在所有的拉比祈禱書中。復活是第十三個原則:“我堅信死者將會在造物主喜悅的時候復活,願他的名字受到讚美。” [ 22 ]現代正統猶太教認為,死者復活的信仰是拉比猶太教的基本原則之一。

哈里·西斯林 (Harry Sysling) 在其 1996 年對巴勒斯坦塔古姆《Teḥiyyat Ha-Metim》的研究中發現,「第二次死亡」一詞在第二聖殿時期和早期拉比著作中的文本中被一致使用,但在希伯來聖經中卻沒有出現。[ 23 ]「第二次死亡」被認為是審​​判,接著是在末日從地獄Gehinnom)復活[ 24 ]

基督教

編輯

書信

編輯

《哥林多前書》第 15 章中,ἀνάστασις νεκρῶν 用來表示死者的復活。[需要引文]在第 54 至 55 節中,使徒保羅引用了《何西阿書》 13:14,他在其中談到了廢除死亡。在新約聖經保羅書信中,使徒保羅寫道,那些復活獲得永生的人將會以不朽的靈體復活;自然的、易朽壞的身體的「血肉」不能繼承神的國度,同樣,那些易朽壞的人不會獲得不朽壞(哥林多前書 15:35-54)。儘管保羅沒有明確指出永生不包括肉體,但一些學者認為,根據保羅的說法,肉體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因為人是不朽的[ 25 ]

福音書和使徒行傳

編輯

馬太福音4:17中記載了耶穌第一次著名的教導/佈道,“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 6:19-21。它引入了表達形式 ἀναστάσεως τῶν νεκρῶν,耶穌在獨白中用到了這個表達形式,他向人群講述了“復活”,簡稱為 ῇ ἀναστάσει(馬太福音 22:29-33)。這種復活指的是在這個時代末期,所有人類的死者的復活,[ 26 ]即普遍的復活。[ 27 ]

正典福音書中耶穌的復活被描述為肉體的復活:馬可福音中是從空墳墓中復活;馬太福音中擁抱復活的耶穌腳的女人;路加福音中復活的耶穌堅持認為他是有「血肉之軀」的,而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或靈氣;復活的耶穌鼓勵門徒觸摸約翰的傷口。

《使徒行傳》中,使徒保羅使用了 ἀναστάσεως νεκρῶν 這一表達來捍衛復活的教義。保羅在亞拿尼亞·本·內德巴約面前受審時提出了復活的問題。這表述有多種用法,指當今時代末期(使徒行傳 23:6、24:15)的普遍復活(使徒行傳 24:21) [ 27 ] 。 [ 26 ]

欽定本的《使徒行傳》 24:15寫道:“...死人都要復活,無論善惡。”

尼西亞信經與早期基督教

編輯
肉體的復活(約 1500 年),作者:盧卡·西諾雷利(Luca Signorelli)——基於《哥林多前書》15:52:“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奧爾維耶託大教堂聖布里齊奧教堂。

大多數基督教派都信奉尼西亞信經,該信經肯定了死者的復活;目前使用的《尼西亞信經》的大多數英文版本都包含以下短語:“我們期待死者的復活和來世的生命。” [ 28 ]

公元2 世紀的基督教作家愛任紐殉道者遊斯丁撰文反對只有靈魂才能永生的觀點。 (「靈魂」一詞在亞蘭文中是未知的,它是透過希臘文進入基督教神學的。)[ 29 ]賈斯汀馬丁堅稱,人既有靈魂又有肉體,而基督已承諾要使兩者復活,就像他自己的身體復活一樣。[ 30 ]

公元一世紀的論文《十二使徒遺訓》評論說:「不是每個人都會復活,而是,正如它所說,『主將會降臨,所有祂的聖徒都會與祂同來』(16.7)[ 31 ]

基督教的復活教義是基於基督的復活。古希臘人並不相信死者會普遍復活。事實上,他們認為一旦身體被毀滅,就沒有復活的可能,因為即使是神也無法重塑肉體。[需要引用]

一些早期的教父,如偽賈斯丁、殉道者賈斯丁、塔提安、愛任紐和雅典的阿西納哥拉,都對基督教的複活信仰進行了辯論,以回應傳統希臘人對死後肉體延續性的懷疑態度。人類的肉體無法被消滅,只能被溶解,甚至無法融入吞噬者的身體。因此,上帝只需在復活時重新組裝溶解的身體的微小部分。[需要引用]

傳統基督教會,即恪守信條的教會,繼續堅持這樣的信念,即在「世界末日時,死者將普遍復活,正如保羅所描述的那樣:「他已經定了日子,要審判天下」(使徒行傳 17:31 KJV)和「死人,無論善惡,都要復活」(使徒行傳 24:15 KJVV)。

肉體的復活在阿奎萊亞信經(4 世紀以前)中被提及。[ 32 [ 33 ]如阿奎萊亞信經所確認的,羅馬埃及亞歷山大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會都信仰這一信仰。

現代

編輯
北密西西比州基督教公墓墓碑上刻有:“願復活之神在你懷中發現你。”

早期基督教教父捍衛死者復活,反對異教徒的信仰,即認為不朽的靈魂在人死後立即進入冥界,之後再轉世到另一個身體中(輪迴)。基督教徒相信正義者的靈魂會升天[ 34 [ 35 ]

中世紀末期,現代時代的來臨使得基督教思想從強調肉體復活重新轉向強調靈魂不朽。[ 36 ]這種轉變是時代精神變化的結果,是對文藝復興以及後來的啟蒙運動的反應。安德烈·達蒂格斯(André Dartigues)曾觀察到,尤其是“從17世紀到19世紀,民間虔誠的語言不再喚起靈魂的複活,而是永生。雖然神學教科書仍然提到復活,但他們更多地把它當作一個推測性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存在性的問題。” [ 36 ]

這種轉變並沒有任何經文的支持,但主要是受到啟蒙運動時期的流行宗教——自然神論的支持。自然神論允許存在最高存在,例如哲學上的第一因,但否認與這一人物有任何重大的個人或關係互動。自然神論主要受理性和理性的引導,它允許人們相信靈魂不朽,但不一定相信死者復活。美國自然神論者伊森艾倫 (Ethan Allen)在其著作《理性是人類唯一的神諭》 (1784) 中表達了這種思想,他在序言中指出,幾乎每一個哲學問題都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圍,包括基督教的奇蹟,儘管他確實允許非物質靈魂的不朽。[ 37 ]

對民法和習俗的影響

編輯

在基督教神學中,人們曾經普遍認為,要想在審判日復活,屍體必須是完整的,而且埋葬時最好腳朝東,這樣人復活時就能面向上帝。[ 38 [ 39 [ 40 ]亨利八世統治時期的一項議會法案規定,只有被處決的殺人犯的屍體才可以用來解剖。[ 41 ]限制供應殺人犯的屍體被視為對犯罪的額外懲罰。如果人們認為肢解會阻止完整的身體在審判日復活的可能性,那麼死後處決是懲罰罪犯的有效方法。[ 42 [ 43 [ 44 [ 45 ]英國對此問題的態度轉變非常緩慢,直到1832 年《解剖法案》通過後才在法律上體現出來。英國的第一次火葬直到 1882 年 10 月才在私人土地上舉行,而火葬直到 1884 年才被宣布合法,當時德魯伊大祭司威廉·普萊斯博士因試圖火化他的幼子屍體而在南格拉摩根巡迴審判庭受審並被宣告無罪。[ 46 ]

教派觀點

編輯

一般來說

編輯

除了進步和自由派基督徒以外,所有人都相信死者復活,他們認為死者復活是一個象徵性的、非物質的或非普遍的事件,[ 47 [ 48 [ 49 ]而不是每個善人和惡人肉體和靈魂的真正重聚。[ 50 [ 51 [ 52 [ web 1 ]基督徒之間這種近乎一致的共識是有聖經依據的。[ 53 [ 54 [註 1 [ 55 [ 56 ]約翰一書 3:2 與腓立比書 3:21 提到基督的第二次降臨:[ 57 [ 58 ]

親愛的,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孩子;我們將會成為什麼樣子還未揭曉。我們知道,當基督顯現的時候,我們將會像他,因為我們將會見到他的真體。 (約壹 3:2)
他將用他能使萬物都臣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微的身體,使之與他榮耀的身體相一致。 (腓 3:21)

一些進步和自由派的基督教徒相信,只有正義的人會復活[ 59 [ 60 ],或人們會轉世而不是復活[ 61 ],或身體不會像耶穌自己榮耀的身體那樣具有物質性和不朽性[ 62 ] ,或根本不存在來世。[ 63 ]

天主教

編輯

天主教中,希波的奧古斯丁相信所有不朽的靈魂都會普遍復活。[ 64 ]天主教百科全書記載:

聖奧古斯丁說:“沒有任何基督教信仰的教義像肉體復活的教義那樣受到如此強烈和頑固的反對。”這種反對早在聖奧古斯丁時代之前就已開始。[ 65 ]

根據《神學大全》,恢復榮耀身體的精神存在將具有四種特質。這是神化極樂景象的結果

  • 不受傷(不會腐化/沒有痛苦)-免於邪惡,即免於誘惑、罪孽、痛苦、錯誤、不便、無聊、撒旦和死亡
  • 微妙性(滲透性)-不受科學定律束縛,包括變形心靈傳送時間旅行、控制自然、超人的感覺和力量
  • 敏捷-一個人的身體不會比一個人的思想反應更快,也不會屈服於情緒和衝動,因為身體會服從靈魂,就像靈魂服從上帝一樣
  • 清澈-輝煌的美麗與五個王冠[ 66 ]

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1911年)關於「普遍復活」的文章[ 67 ]

第四次拉特蘭會議(1215 年)教導說,所有人,無論是被揀選的還是被棄絕的,『都將帶著他們現在所攜帶的身體復活』(《堅定者》一章)。在信條信仰的語言中,這種重獲新生被稱為肉體的複活(resurrectio carnis, resurrectio mortuton, 稱為肉體的複活( resurrectio carnis, resurrectio mortuton, obstasis ,現在還不能說,其次是靈魂,其次死;排除許米紐和菲利圖斯異端論點,他們認為,聖經中所說復活不是肉體的重獲新生,而是靈魂從罪的死亡中復活到恩典的生命

天主教教理: 

997 何謂「崛起」?當人死亡時,靈魂與肉體分離,人的肉體腐爛,靈魂去與上帝相遇,等待與榮耀的肉體重新團聚。上帝將以其無所不能的力量,藉助耶穌復活的力量,將我們的身體與我們的靈魂重新結合,從而賦予我們的身體不朽的生命。

998 誰會崛起?所有死去的人都會復活,「行善的人復活得生,作惡的人復活定罪」。

999 怎麼辦?基督與自己的身體一同復活:「看我的手、我的腳,這就是我自己」;但他沒有回到塵世生活。因此,在他裡面,“他們都要復活,連同他們現在的身體”,但基督“要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和他榮耀的身體相似”,變成“靈性的身體”:

有人會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什麼樣的身體來呢?”你這個愚蠢的男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所種的不是將來的形體,不過是空殼的子粒……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能朽壞的……死人復活的是不能朽壞的……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1001 什麼時候?明確地是“在最後一天”,“在世界末日”。事實上,死者的復活與基督的再臨密切相關: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喚的聲音和天使長的呼喚,還有上帝的號聲。而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帖撒羅尼迦前4:16 

1038. 所有死去的人,不論是義人,還是不義的人,都將復活(宗24:15),這將在最後審判之前發生。那時,「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若5:28-29)[ 69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著作《身體神學》中教導說,復活的聖人的神化將超越任何對神化的理解,因為聖人不僅透過沉思體驗到極樂的景象,而且用整個自我——所有的感官、能力、美德等——當人的整個自我將像耶穌復活的人性一樣完美時。約翰保羅二世教導說,這種神化在普遍復活之前是無法獲得、體驗或預嚐的,因為它將在耶穌第二次降臨時給予。[ 70 ]

聖福斯蒂納在她的日記中教導說,復活的聖人的幸福將永遠在數量和質量上增長,因為聖人將永遠越來越多地思考上帝。[ 71 ]

路德宗

編輯

在路德會馬丁路德個人相信並教導死者復活,或許與靈魂沉睡有關,但其他學者認為他的觀點更加微妙,甚至認為靈魂不朽。[ 72 [ 73 ]路德宗的主流教義和路德教徒的傳統信仰是肉體復活與不朽的靈魂結合。[ 74 ]根據密蘇裡路德會(LCMS)的說法,世界末日所有死者都會復活。他們的靈魂將與他們死前的身體重新結合。然後身體將會改變,惡人的身體將進入永恆的恥辱和折磨狀態,正義的人的身體將進入永恆的天國榮耀狀態。[ 75 ]

英國國教

編輯

英國國教中,一些學者,例如前達勒姆主教NT Wright[ 76 ]一直捍衛復活在基督教信仰中的首要地位。 2008 年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賴特談到“人們在談論‘靈魂升天’時否認肉體復活的想法”,並補充道:“我經常聽到人們說,‘我很快就要去天堂了,謝天謝地,我不需要這具愚蠢的身體去那裡。’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扭曲,尤其因為它是無意的。相反,賴特解釋說:“聖經告訴我們,人會死,並進入一個中間狀態。”這是“有意識的”,但是“與身體活著相比,這就像睡著了一樣。”他說,隨後將會復活,獲得新的身體。 “我們的文化對死後的生活非常感興趣,但《新約》對我所說的死後的生活更感興趣。”

在英國國教最初的四十二條信綱(1553 年)中,第 39 條(「死者復活尚未實現」)如下(現代英語正字法):「死者復活尚未實現,好像它只屬於靈魂,靈魂靠著基督的恩典從罪的死亡中復活,但它要在末日才能實現;因為他們將被拯救(如《聖經》最清楚的身體一樣,過著有德行的生活,還是過著邪惡的生活。[ 77 ]

循道宗

編輯

《循道宗》一書中,范德比爾特神學院神學和衛斯理研究教授 M. Douglas Meeks指出:“對於基督徒來說,堅持肉體復活非常重要。” [ 78 ] 衛理公會的創始人約翰·衛斯理在他的講道《論死者的復活》中為這一教義辯護,他說:“聖經中有很多地方清楚地宣告了這一點。聖保羅在本章第 53 節告訴我們‘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哥林多前書 15:53]。[ 79 ]此外,一些著名的衛理公會讚美詩,如查爾斯·衛斯理讚美詩,將“我們的復活與基督的復活聯繫在一起 它講的是肉體復活,每當我們宣告具有歷史意義的《使徒信經》和經典的《尼西亞信經》時,都會提出這一主張”,載於《聯合衛理公會讚美詩》 。[ 80 ] 《自由衛理公會紀律》第 128 段寫道:“無論義人還是不義的人,都將從死裡復活;復活的身體將是一個靈體,但人卻是完整的,可以辨識的。基督的復活是那些在祂裡面的人復活得生命保證

浸信會

編輯

對於浸信會,詹姆斯·利奧·加勒特(James Leo Garrett Jr.)、E·格倫·辛森 (E. Glenn Hinson) 和詹姆斯·E·塔爾 (James E. Tull) 寫道:“浸信會傳統上堅信基督通過肉體復活戰勝了死亡、罪惡和地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