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a ] b ]亞伯拉罕諸教瑣羅亞斯德教Frashokereti中均有出現的概念

耶穌基督對罪人的最終審判法國亞眠大教堂中央門廊上的雕刻。

基督教認為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意味著上帝對所有曾經活過的人進行最後的審判,[ 1 ]結果是少數人得救,大多數人遭受詛咒。一些 基督教 教派 相信大部分 人 都會 得救, 一些 教派 相信大部分 人 都會 被 詛咒, 還有 一些 教派 相信得救 和 被 詛咒 的 人 的 數目 是 未知 的.最後審判的概念出現在所有的正典福音書中,特別是馬太福音伊斯蘭教也遵循基督教傳統,根據一些解釋, 伊斯蘭教在《古蘭經》的許多章節中都有提及。

《最後的審判》啟發了許多藝術創作,包括繪畫、雕塑和福音作品。

在猶太教中

編輯

猶太教中,信仰各不相同。猶太新年有時被稱為“審判日”,但它並沒有被概念化為審判日。有些拉比認為死者復活之後,未來還會有另一天。另一些人認為,最後的清算和審判發生在人死後。[需要引用]也有人認為,最後的審判只適用於非猶太人,而不適用於猶太人[ 2 ] 巴比倫塔木德用長長的篇幅描述了未來的審判日。[ 3 ]

在基督教中

編輯
《最後的審判》印刷品,作者是約翰內斯·維里克斯,創作於 16 世紀[ 4 ]
約翰馬丁《最後的審判》(1854 年)
最後的審判馬賽克(14 世紀),捷克共和國布拉格聖維特大教堂南立面

聖經來源

編輯

最後審判的教義圖像描繪取自《聖經》啟示錄部分的許多段落,但最顯著的是來自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耶穌關於教導

救贖與毀滅

編輯

在基督教中,關於審判日誰將得救(升天)和誰將受詛咒(下地獄)主要有三種信仰。這三種信仰都基於對聖經的詮釋和基督教傳統。[ 5 [ 6 [ 7 [ 8 ]

一些相信普世救贖的基督徒說,大多數人和天使都會在審判日昇天。[ 9 ]一些相信雙重預定論的基督徒認為,大多數人和天使都會在審判日下地獄。[ 10 ]其他不相信普世救贖和雙重預定論的基督徒表示,審判日得救和被詛咒的人的數量是未知的。[ 11 [ 12 ]

聖公會和衛理公會

編輯

聖公會信條中的第四條-論基督的復活和衛理公會信條中的第三條-基督的復活指出:[ 13 [ 14 ]

基督確實從死裡復活,重新獲得祂的身體、肉體、骨頭和一切屬於人類完美本性的東西;祂帶著這些寶物升入天堂,並坐在那裡,直到世界末日回來審判全人類。[ 13 [ 14 ]

英國國教衛理公會的神學認為“在死亡和死者復活之間存在一個中間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靈魂不會在無意識中沉睡,而是存在於幸福或痛苦之中,直至復活,然後與肉體重新結合,得到最終的獎賞。” [ 15 [ 16 ]這個空間被稱為冥界(Hades ),它被分成天堂亞伯拉罕的懷抱)和地獄(Gehenna),「但兩者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17 [ 18 ]靈魂將一直留在冥界直到最後審判,「基督徒在死後,在最後審判前的中間階段,其聖潔程度也可能提高」。[ 19 [ 20 ]

英國國教和衛理公會的神學認為,在末日來臨的時候,“耶穌將會再來,他將‘審判活人和死人’”,[ 21 ]並且“所有人都將復活,站在我們的基督面前。審判之後,義人將升入天堂,獲得永恆的獎賞,而被詛咒的人將下到地獄(見馬太福音 25 章)。[ 22 ]「這次審判的結果是,惡人與善人、義人與惡人永遠分離」 (參閱《綿羊與山羊》)。[ 23 [ 24 ]而且,“在最後的審判中,我們的每一個思想、言語和行為都將被了解和審判”,並且個人將根據他們對耶穌的信仰被證明是正義的。然而「我們的行為終究逃不過上帝的審查」。[ 21 ]

天主教

編輯
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西斯汀教堂(1536-1541)

天主教徒堅信最後的審判(通常與普遍的審判有關) 。每個人死後都會接受特定的審判,並根據其在世上的行為,進入天堂煉獄地獄。身處煉獄的人總會到達天堂,而身處地獄的人將永遠留在那裡。

最後的審判將在死者復活之後發生,屆時「我們的『肉體』將再次復活」。[ 25 ]天主教會宣稱,在最後審判的時候,基督將帶著祂的榮耀,與所有天使一起降臨,在祂的面前,每個人行為的真相都將被揭露。每個曾經活著的人都將受到公正的審判。那些被認為值得的信徒,以及那些不懂基督教義但遵循良心指引的人[ 26 ],都將獲得永恆的幸福;那些被判定為不配的人將受到永遠的譴責。

最後審判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人在一生中是否曾進行過慈善行為。他們認為這是重要的慈善行為。因此,根據聖經來源(太 25:31-46),最後的審判和慈悲行為的結合在基督教藝術的繪畫傳統中經常出現。[ 27 ]

在最後的審判之前,所有人都會復活。那些在煉獄中的人已經被淨化,這意味著他們已經被釋放到天堂,因此就像天堂和地獄中的人一樣,他們的身體將復活,然後接受最後的審判。[ 28 ]

根據天主教教理

1038. 所有死去的人,不論是義人,還是不義的人,都將復活(宗24:15),這將在最後審判之前發生。那時「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若 5:28-29)然後基督將「在他榮耀裡同著神; 2、46)

1039 在基督面前,即真理本身,每個人與天主的關係的真相將被揭示出來(參若十二49)。最後的審判將揭示每個人在其塵世生活中所做的或未能做的善事,直至其最深遠的後果。

1040 當基督榮耀歸來時,最後的審判將會到來。只有父知道那日子,那時刻;只有他能決定它到來的時刻。然後,他將透過他的兒子耶穌基督對所有歷史做出最終的判決。我們將了解整個創造工作和整個救贖計畫的最終意義,並理解祂的天意如何引導一切走向最終結局。最後的審判將揭示上帝的正義戰勝了其創造物所犯下的一切不公正,上帝的愛比死亡更強大。 (參閱歌八:6)[ 29 ]

— 天主教教理問答

東正教和天主教對最後審判的教義僅在煉獄/亞伯拉罕懷抱的中間狀態的確切性質上有所不同。由於神學術語和不斷發展的傳統不同,這些差異可能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實際的。

東正教

編輯
《最後的審判》,17 世紀利皮的聖像波蘭薩諾克的歷史博物館
羅馬尼亞沃羅內茨修道院的壁畫《最後的審判》

東正教認為,人面臨兩種審判:第一種,或稱特殊審判,是每個人在死亡時所經歷的審判,屆時上帝將決定人們將在哪裡[ 30 ]度過基督第二次降臨之前的時光(參見基督教中的冥界。一般認為,這場審判發生在人死後第四十天。第二次審判,即普遍審判或最後審判,將在耶穌再臨之後發生。

儘管在現代有些人試圖將靈魂睡眠的概念引入東正教關於死後生活的思想中,但它從來都不是傳統東正教教義的一部分,而且它與東正教對聖徒代禱的理解相矛盾。[需要引用]

東正教認為,救贖是上帝賜予的神聖恩典的免費禮物,無法透過努力獲得,並且所有人都可以獲得罪孽的寬恕。然而,正如綿羊和山羊的寓言一樣,人們相信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影響他將如何受到審判。如何平衡寬恕與行為在聖經中沒有明確的定義,此事的判斷完全由基督決定。

同樣,雖然東正教教導說唯一的救贖只能透過基督和祂的教會獲得,但在最後的審判中,教會之外的人的命運則交給上帝決定,並沒有被宣告。

圖示
編輯
維克多·瓦斯涅佐夫《最後的審判》,1904 年

最後的審判這個主題在東正教中很重要。傳統上,東正教教堂會在後牆(西牆)上掛上《最後審判》的 壁畫馬賽克,以便信徒在離開禮拜儀式時能夠想起,他們將根據自己在世間的行為受到審判。

最後審判的圖像傳統上描繪了全能基督祂坐在白色的寶座上,榮耀地加冕,周圍環繞著聖母瑪利亞、施洗約翰使徒聖人天使。在寶座下面,場景被一分為二,耶穌的右邊(觀看者的左邊)是「義人的住處」(約翰福音 14:2),也就是那些已經得救的人,而他的左邊則是那些被詛咒的人所遭受的折磨。將兩者分開的是從耶穌左腳流出的火河。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下文。

讚美詩
編輯
西奧多·普拉基斯《聖母頌及最後審判》,1622 年

「最後的審判」主題出現在教堂的葬禮追悼讚美詩中,也是大齋期禮拜的主要主題。大齋期開始前的第二個主日是最後的審判日。它也出現在全年周六使用的 Octoechos讚美詩中。

克里特學派

編輯

威尼斯帝國統治下的克里特島的希臘畫家完成了多幅《最後的審判》的演繹版本。大多數藝術作品受到威尼斯繪畫的影響,但被認為是以  希臘風格 (Maniera Greca)繪製的。

《最後的審判》作者:Francheskos Kavertzas,1648 年

喬治斯·克朗察斯 (Georgios Klontzas)畫了許多以最後的審判為主題的三聯畫,其中包括《最後的審判》《最後的審判三聯畫》《最後的審判三聯畫》。克朗察斯是新繪畫風格的先驅。[ 31 [ 32 ]

其他希臘畫家也效法了克朗察斯的先例。  西奧多·普拉基斯 (Theodore Poulakis)在他對克朗察斯 (Klontzas) 的《因你而歡欣》 (In Thee Rejoiceth)的演繹中添加了最後的審判。畫家將《最後的審判》融入了克朗察斯的早期作品之一《因  你而歡欣》。普拉基斯向「最後的審判」風格之父致敬。[ 33 ]  萊奧斯·莫斯科斯(Leos Moskos)弗朗切斯科斯·卡維爾查斯(Francheskos Kavertzas)也遵循了克朗查斯設定的《最後的審判》風格表現的大綱。他們的作品是《最後的審判》(Kavertzas)《最後的審判》(Moskos)。這兩幅畫與克朗塔斯的《最後的審判》相似。[ 34 [ 35 ]

路德宗

編輯

路德教徒不相信基督在世界末日第二次降臨之前或之後會建立任何形式的人間千年王國。[ 36 ]在最後一天,[ 37 ]所有死者都會復活。[ 38 ]他們的靈魂將會與他們死前的身體重新結合。[ 39 ]那時,身體將會改變,惡人的身體將進入永恆的羞辱和折磨之中,[ 40 ]義人的身體將進入永恆的天國榮耀之中。[ 41 ]所有死者復活之後,[ 42 ]活著的人改變之後,[ 43 ]萬國都要聚集在基督面前,[ 44 ]他將把義人從惡人中分別出來。[ 45 ]基督將公開審判[ 46 ]所有人,審判依據是他們信仰的見證[ 47 ] ——義人的善行[ 48 ]是他們信仰的證據,[ 49 ]惡人的惡行他們不信的證據。[ 50 ]他要在眾人和天使面前按公義進行審判,[ 51 [ 52 ]他最後的審判將是對惡人的永恆懲罰,是對義人的永生的仁慈禮物。 [ 53 [ 54 [ 55 ]

威廉·布萊克《審判日》,於 1808 年出版,作為羅伯特·布萊爾的詩《墳墓》的插圖

基督教秘傳傳統

編輯

儘管基督教主流教會大多相信最後的審判;一些基督教秘傳傳統成員,例如玫瑰十字會唯靈論運動以及一些自由主義者,則相信某種形式的普世 救贖[需要引用]

丹麥裔美國占星家和神秘主義者馬克斯·海因德爾 (Max Heindel)認為,基督紀元的到來,標誌著第五紀元或雅利安紀元的結束,人類將接受一場終審或最後的審判,就像諾亞時代一樣[ 56 ],被選中的人或先驅者,即綿羊,將與山羊或掉亞時代一樣[ 56 ],被選中的人或先驅者,即綿羊,將與山羊或掉頭進化者分開來的起源。然而,需要強調的是,人類進化的所有生物最終都將在遙遠的未來得到拯救,因為他們獲得了更高級的意識利他主義。在現階段,人類進化的過程是透過在物質世界中連續重生來進行的[ 58 ],而救贖似乎在《啟示錄》 3:12(KJV)中有所提及,其中寫道「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然而,西方神秘主義傳統認為——就像那些有過瀕死體驗的人一樣——在肉體死亡之後,在每個肉體生命的盡頭和生命回顧期(在銀線斷裂之前發生)之後,會發生一次審判,更類似於對一個人生命的最終審查或最終報告,對主體的生命進行全面評估和審查。[ 59 ]希伯來書9:27似乎提到了這場審判,其中寫道「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斯威登堡主義

編輯

伊曼紐爾·斯威登堡(1688-1772) 得到啟示,教會經歷了一系列最後的審判。首先是諾亞洪水,然後是摩西在西奈山,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最後是 1757 年,即最後的審判。這些事情發生在天地之外的領域,本質上是精神性的。[ 60 [ 61 [ 62 ]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編輯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LDS 教會) 宣揚每個人的最後審判都發生在該人復活之後。[需要引用]人們將受到耶穌基督的審判。[ 63 ]耶穌的十二使徒將幫助審判以色列的十二個部落,而《摩門經》中的十二個尼腓人門徒將幫助審判尼腓人和拉曼人。[ 63 ]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導說,人們將根據他們的言語、行為、思想和內心意圖受到審判。[ 63 ]天上和地上所保存的記錄也將用於審判人類。[ 63 ]耶穌基督會為那些信仰祂的人代言,這些人會因耶穌的功德而不是自己的功德進入上帝面前。[ 64 ]

在最後的審判之後,個人會被分配到三個榮耀等級之一。

藝術表現

編輯
末日畫聖瑪麗教堂北利牛津郡,15 世紀
亞美尼亞手稿描繪了 1679 年的《最後的審判》。

在藝術中,「最後的審判」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宗教肖像畫的常見主題。與大多數早期的圖像學創新一樣,它的起源是拜占庭藝術,儘管在中世紀,它並不像在西方那麼常見。[ 65 ]在西方基督教中,它經常被描繪在中世紀的大教堂和教堂中,要么在入口的中央鼓室外面,要么在內部(後)西牆,以便參加教堂的會眾在進入或離開時看到圖像。

在 15 世紀,它也出現在祭壇畫三聯的中心部分,側面板上描繪的是天堂和地獄,就像博訥祭壇畫漢斯·梅姆林的三聯畫一樣。通常的構圖是基督高高坐在中央,兩側是天使、聖母瑪利亞福音傳教士約翰,他們正在為那些受到審判的人祈禱(在東正教中被稱為Deesis群體)。聖彌額爾經常出現在畫面中,要麼在秤上為死者稱重,要麼在指揮事務,並且可能有一大群聖人、天使和得救的人圍繞在中心群體周圍。

喬治斯·克朗察斯《最後的審判》 16 世紀末

作品的底部展示了一群死者,其中有些人通常從墳墓中爬起來。天使將這些人分類,並將他們分為得救的人和被詛咒的人。得救的人幾乎總是在觀看者的左邊(因此在基督的右邊),而被詛咒的人在右邊。得救的人會被帶到天堂,通常表現為一道堅固的大門,而被詛咒的人則被交給魔鬼,魔鬼會將他們趕入右邊的地獄;因此,整個構圖呈現出一種圓形的運動圖案。被詛咒的人通常會消失在地獄之口,也就是一個巨大怪物的嘴裡,這是源自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形象。在存在對立教皇的漫長時期,或在新教的描繪中,被詛咒的人通常包括地位較高的人物,戴著王冠、主教冠,而且通常還戴著教皇三重冠。可能有關於受詛咒之人所受折磨的詳細描述。

最後的審判(俄羅斯,18 世紀)

最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描繪作品是西斯汀教堂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最後的審判》。這幅壁畫中包括他的自畫像,即聖巴塞洛繆剝皮形象。[ 66 ]

東正教 聖像中的圖像具有類似的構圖,但通常用於描繪地獄的空間較少,而且場景數量通常較多;東正教習慣於用銘文標記人物,這通常可以實現更複雜的構圖。基督周圍通常會有一大群聖人(其中可能包括動物),而基督下方通常會有一個hetoimasia或“空寶座”,上面有一個十字架,通常由大天使守衛;代表亞當和夏娃的人物可能跪在它下面或基督下面。東正教聖像畫的一個顯著特點,特別是在俄羅斯聖像畫中,是一條巨大的帶子,像滑道一樣從基督的腳下通往地獄;這可能類似於一條條紋蛇,或是一條火焰紅色的「火河」。如果它被描繪成一條蛇,它會試圖咬亞當的腳後跟,但是由於亞當受到基督的保護,所以沒有成功。

在伊斯蘭教中

編輯

所有穆斯林都認為相信審判日(阿拉伯語یوم القيامة羅馬化:  Yawm al-qiyāmah字面意思是「復活日」或阿拉伯語یوم الدین羅馬化:  Yawm ad-din字面意思是「審判日。它是六項信條之一。 《古蘭經》和《聖訓》穆罕默德的語錄)都詳細記述了與之相關的考驗和磨難,而後在信條、《古蘭經》註釋(tafsịrs)和神學著作[ 67 ] 、末世論手冊中對這些考驗和磨難進行了詳細記述,這些手冊的作者包括安薩裡、伊瑪卡·穆布·伊卡西伊卡·伊卡西、伊瑪·伊卡西、伊瑪·伊卡西、伊卡·伊卡西、伊卡西、伊瑪·伊西瑪·伊

審判日的「集會平原」(Ard al-Hashr)圖表,來自蘇菲派神秘主義者穆斯林哲學家伊本·阿拉比(Ibn Arabi)約1856 年所著的《Futuhat al-Makkiyya》手稿 1238。圖中顯示了‘Arsh(上帝的寶座)、正義者(al-Aminun)的講壇、七排天使加百列(al-Ruh)、A'raf(屏障)、豐饒之池、 al -Maqam al-Mahmud(值得讚美的地方;穆罕默德將站在這裡為信徒說情)、Mizan(天平)、羅馬地獄Mar [ 68 ]

根據一些伊斯蘭教義,天堂分為兩類:直接進入天堂的人和經過地獄的折磨後進入天堂的人;另外,地獄裡的人又分為兩種:暫時住在那裡的人和永遠住在那裡的人。[需要引用]

與基督教審判日的相似之處

與基督教一樣,伊斯蘭末世論也認為在審判日之前會有一段苦難時期,屆時將會出現一些奇怪而可怕的事件作為預兆;耶穌將會第二次降臨(但角色不同);與敵基督(Al-Masīḥ ad-Dajjāl,字面意思是「欺騙性的彌賽亞」[ 69 ] )作戰,並與歌革和瑪各鬥爭;並在末日來臨前將所有正義信徒全部消滅死者的復活日」( yawm al-qiyāmah)將透過號角吹響來宣告。[ 70 ]復活之後,將會迎來「審判日」(yawm ad-din)。根據審判的結果,他們將永遠被送往天堂( Jannah )接受獎賞,或送往地獄( Jahannam )接受懲罰[ 71 ]

救贖與毀滅

在這個過程中,靈魂將透過西拉特橋跨越地獄之火[ 72 ]。對罪人來說,這座橋比頭髮還細,比最鋒利的劍還要鋒利,他們不可能走上去,否則就會掉下去,到達火熱的目的地;[ 73 ]而正義之士則可以穿過這座橋,到達天堂(Jannah)。

並非所有被打入地獄的人都會留在那裡。這有點類似於天主教的煉獄概念,有罪的穆斯林將留在地獄中,直到他們的罪得到淨化。根據學者蘇布基(及其他人)的說法,“真主將從火中拯救所有說過證詞的人”(即所有穆斯林所做的清真言證詞,“除真主外,別無真主”)“而那些拒絕或崇拜真主以外的人將無人能救。” [ 74 ]

字面或比喻解釋

雖然早期的穆斯林曾爭論過關於審判日的經文應該按字面意思解釋還是按比喻意思解釋,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流派(阿什哈里)“認為諸如個人事蹟記錄(包括記錄這些事蹟的紙張、筆和墨水)、橋樑、天平、池塘等都是真實存在的,應該從具體的字面意義上去理解。” [ 75 ]

在耆那教中

編輯

在耆那教,不存在所謂的審判日。然而,耆那教徒相信,隨著第五個時代的結束,邪惡將會增加,而宗教和善良將會減少。世界上只剩下四種耆那教徒:一名僧人,一名女僧人,一名聲聞者(shravak)和一名聲聞迦(shravika)。天上的神仙會降臨人間,把他們聚集起來,要求他們服下“鞍山”,即發誓絕食(不吃任何食物和水)至死。

在瑣羅亞斯德教中

編輯

Frashokereti瑣羅亞斯德教的教義,主張宇宙的最終更新,屆時邪惡將被毀滅,其他一切事物都將與上帝(阿胡拉馬自達)完美統一。

其教義前提是:(1)善良最終將戰勝邪惡; (2)創造最初是完美的,但後來被邪惡所腐化; (3)世界最終將恢復到創世時的完美狀態; (4)“個人的救贖取決於個人的思想、言語和行為的總和,任何神聖的存在,無論是出於仁慈還是反复無常,都無法改變這一點。”因此,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命運負有責任,同時也對世界的命運負有責任。[ 76 ]

在雅爾桑主義

編輯

亞爾桑相信人們會輪迴轉世,直到復活日,那時會發生最後一次輪迴,虔誠的人將與有罪的人分離。上帝會寬恕虔誠靈魂的罪過,並會根據他們的尋求將他們送往兩個天堂作為獎勵。如果他們追求世俗的快樂,他們就會被送到人間天堂,終有一天會在那裡滅亡。如果他們尋求神秘的快樂,那麼他們將被送往永恆的天堂,在那裡他們將生活在上帝面前。有罪的人會下地獄。[ 77 ]

末日之裂

編輯

在英語中,末日之響是一個古老的術語,指的是審判日,尤其指《啟示錄》第 8 章中預示世界末日的號角聲。 「crack」 有任何巨大的噪音的意思,保留在短語「雷聲」中,[ 78 ]而「doom」 是指最後的審判,就像末世論現在仍然是指的那樣。

這句著名語句出自威廉‧莎士比亞《馬克白》 ,故事中,三個女巫在荒野上向麥克白展示了從班柯開始的幾代國王: 

“為什麼給我看這個?第四個!開始吧,眼睛!”
怎麼,這條線會延伸到末日的裂縫嗎?
還有一個!第七個!我不會再看見了。

意思是班柯的血脈將延續到審判日,這是對自稱是班柯後裔的 詹姆斯一世國王的奉承。

音樂

編輯

參見

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