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伊之助,臺灣的日本傳教士

 

活躍於台灣的傳教士井上伊之助

井上伊之助1882年9月2日明治15年)— 1966年6月20日昭和41年)[ 1 ] )是 日裔台灣傳教士。

生活

1882年(明治15年)出生於高知縣秦多郡川崎村(現為四萬十市)。他完成了小學教育,然後在醫院和村辦公室擔任職員。1900年,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他移居東京,白天在郵局工作,晚上則在大成學院大學努力學習。大約在這個時候,他參加了衛理公會本鄉教會並透過內村完造的著作尋求真理。 1903年起,參加田茂治所帶領的神中央福音傳教所,並於1903年6月受中田洗禮。 1905年9月他進入東方傳教士協會聖經學院,並受到校長笹尾哲三郎的指導。 1906年7月,父親就讀聖經學院二年級時,在台灣東部花蓮縣山區一家樟腦製造廠工作時,遭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人襲擊身亡(威利事件)。

1907年,井上從聖經學院畢業後,加入了名為「赫夫齊巴使團」的傳教團體,並千葉縣佐倉市傳教。在佐倉期間,他聆聽了內村完藏的講座,並得到了信仰的指導。他後來與小野千代結婚。

1909年夏天,他在犬吠埼海邊徹夜祈禱時,接到了「去台灣原住民地區傳教」的召喚。他辭去了在佐倉的傳教士職務,透過中田重治的介紹,在伊豆下田行醫的諏訪醫生手下學了八個月的醫術 ,為以後的傳教生涯做準備。

1911年10月,在日本傳教團魏佩琪(Pazette Wilkes)的支持下,隻身前往台灣傳教。他到達台灣基隆,開始向泰雅族傳教。他曾受台灣總督府委任處理 原住民事務,在卡拉派原住民診所擔任醫師達六年之久。

回到日本後,他休養了五年,隨後加入了日本聖公會,並在種子島擔任了約三年半的傳教士。 1922年,他第二次去台灣。

1930年,他在台北通過地方醫師考試,取得資格,開始全面從事醫療傳教工作。Mushe事件發生於10月27日。 1931年(1931年),他成為Vaivara公司的合約醫生,為因武者事變而被強制遷移到川中島的人們提供富有愛心的醫療服務。

1932年至1936年,他在海拔1800公尺的馬雷帕擔任公立醫師。我治療的是 布農族人。

1941年4月,他由內湖調往台北仁濟醫院工作。 1944年,他離開仁濟醫院,調往台北市郊松山總督府義仁醫院(精神科) 。

1947年日本戰敗後,他接獲回國命令,於5月3日離開基隆返回日本。他回國後,台灣原住民 復興。

回國後,居住在靜岡縣清水市,並在東海大學教授保健衛生學。同時,他也舉辦講座並出版有關台灣原住民的書籍。 1966年他在 神戶去世,享年84歲。

註腳

參考

  • 中村聰,《日本新教海外傳教史》,神教出版社,2011年
  • 中村勝,《愛國主義與他者:台灣高原原住民歷史人類學Ⅱ》(Yobel,2006)


井上伊之介
出生1882 年 9 月 2 日
死亡1966年6月20日(83歲)
國籍 日本

井上伊之助(1882年9月2日—1966年6月20日),中文高天明日本高知縣。除了擔任基督教神職人員外,他還從事醫療服務。[ 1 ]

井上伊之助的父親,在台灣日治初期,到台灣花蓮從事樟樹採伐。後來在尉犁事變中,他與數十名政府官員被太魯閣族人殺害[ 2 ]為此,伊之助從神學院畢業後,懷著教育與服務的理念,前往台灣原住民部落開展傳教和醫療工作。其後他一生為台灣原住民的醫療事業做出了許多貢獻;因此被譽為台灣「原住民醫療之父」。[ 3 ]《慈濟月刊》稱井上是「用愛來進行復仇」。[ 4 ]

父親過世

1895年,由於甲午中日戰爭勝利,日本獲得台灣領土。日本在台灣設立的最高行政機關-台灣總督府,為取得殖民經濟資源,開始實施大規模的台灣總督府制度總督府不只在同年頒布了《禁制營林及樟腦製造條例》,隔年又頒布了《禁制樟腦營業及樟腦稅條例》,數年後還在總督府下設樟腦局,負責樟腦生產。製造和獨家銷售。其中,樟樹所需的樟木,在台灣西部山區,甚至遠至台灣原住民聚居最多的花蓮地區,均有栽培開發。[ 5 ]

總督府樟腦局雖然主管樟腦專賣,但仍積極和日本島上的企業合作。在花蓮地區的合作企業包括知名的日本民營企業嘉達集團。 1906年夏,和田集團在花蓮威利社開設的樟腦廠內,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以太魯閣人為主的樟腦製造工人與以日本人為主的雇主之間,因勞資糾紛發生激烈爭鬥。戰鬥中,日本共陣亡32人。由於案發當天,所有人都被砍頭,因此有人認為,事件發生的起因之一,是太魯閣圍里社區居民舉行的割草儀式。 [ 6 ]清算後,死者包括花蓮警察署署長小山十郎[ 7 ],以及井上伊之助的父親、在樟樹場擔任技術員的井上彌之助。[ 8 ]

傳教動機

日本神父中田壽二於1903年6月為井上伊之助施洗。當父親遇害的消息傳到日本時,正在神學院學習的伊之助不僅感到悲痛,還以宗教人士的角度進行思考。他認為太魯閣人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基督教的教義。於是,他萌生了去台灣傳教的想法:“從今天開始,我要每天為台灣原住民祈禱,祈求有人早日給他們傳福音,成為善良的人。” [ 2 ]

前往台灣

經過兩年的考慮和祈禱,井上於1908年向日本政府申請前往台灣原住民地區傳教。但由於日本政府的國教是神道教,因此無意批准井上的傳教申請。

儘管遭遇挫折,井上並沒有放棄傳教。他決定以醫療服務的名義策劃一趟台灣之旅。為此,伊之助開始學習醫學,並在九個月後取得了行醫執照。不久,他終於得到日本政府的批准,於1911年去台灣醫療。

剛到台的井上伊之助奉命前往新竹市竹洞山區原住民部落探訪。當地新竹辦事處政府交給他的第一個公務任務,就是從事西藏事務,就是「托奉山務,指派樹麒林分署,並安排台灣原住民醫學館服務」。[ 8 ]

醫療服務

1911年,井上前往台灣新竹管制區。他的服務範圍包括泰雅族聚集的Galapai和Sirak社會。假設居住在兩個社區的台灣原住民在意外中患病或受傷。在這種情況下,兩個社區的部落首領將派遣原住民士兵到駐紮的醫療中心去尋找他。由於醫療服務通常距離山區的部落地區還有一段距離,因此井上通常需要徒步前往當地部落接受治療。 1917年,他瘧疾而不得不調回日本。 1918年,井上在日本提到:「那一年(1918年)秋天,一種惡寒(流感)在全球蔓延,許多人患上,甚至有許多人死亡,不幸的還有一家五口也死了。全氏病倒了,過了一個月多,雖然稍有好轉,但他長年想適應台灣溫暖的氣候,對寒冷已經沒有什麼抵抗力,所以他長年想去溫暖的地方。」由此可見他很想念台灣。[ 4 ]

1922年,伊之助再次來,在台灣原住民地區開展醫療事業。他服務的地區,除了上述兩個部落外,還有台中縣的白貓社、梅園社、新旺洋馬列巴社、布農奶粉埔社、南瑪卡邦社等。最特別的是,他奉總督之命,前往清流部落,為烏社事件倖存的300餘名當地災民,治療瘧疾和外傷。[ 4 ] 1931年,任能高縣政府警務科員。 1931年任台中府公立醫師。由於他為台灣原住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傑出成就,後來被尊稱為「原住民醫療之父」。

在從事醫療服務期間,伊之助沒有放棄傳教理想。他於1916年和1926年申請從事基督教傳教工作,均被主管機關拒絕。但即使如此,他正在進行醫療工作的同時,仍在台灣原住民中進行福音工作。 1939年,他辭去納瑪卡邦部落的工作,到台北市郊的湖村開設醫院。他也被推選為內湖村村務協調員。隨後,他前往台北松山精神病院,為精神病患治療[ 9 ]

戰後返回日本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台灣進入民國時期。由於政權更迭,日本人井上伊之助面臨被遣送回日本的困境。為了留在台灣繼續提供醫療服務,伊之助改名為高天明,並被衛生局委任為松山療養院院長。[ 4 [ 8 ]隔年,他辭去了療養院的工作。他到宜蘭繼續擔任天皮院發電醫,並繼續他的傳教工作。但不久後因「二二八事件」的動亂,他被迫離開台灣。 [ 4 [ 8 ]

死亡

回到日本的井上伊之助沒有再從事醫療事業,而是轉而從事神職和教學。

1966年6月20日凌晨1點40分,因腦軟化症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灘區上野王子城腳的家中逝世。告別儀式於6月26日下午2點在大阪市北區神山舉行。他被安葬在日本埼玉縣入間紀念公墓。他的墓碑上刻著意義深遠的“愛”字,下方寫著“トミーヌン·ウットフ”,即泰雅語的“tminun Utux”,tminun是“編織”,Utux是“上帝”,tminuntuxわ是“神わ在編織”。[ 10 ]

根據小島由 的研究,泰雅族的出生是“tminun utux”(神在編織),死亡是“mason tminun utux”(神已編織完畢)。[ 11 ]井上伊之助生前曾對此發表評論:宇宙間的一切皆是天意,人類無能為力。如果戰爭失敗了,他們就說:“上帝編織的不好。”當人類幸福和勝利時,他們會說:「上帝編織得很好。」正如女人編織布料一樣,可以說上帝正在精心編織著世界的進程和人類的旅程。多麼深刻和有意義的話語啊!我完成了五十年的祈禱和使命。對我而言,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透過上帝和祂所選擇的人,我完成了這個使命。上帝正在編織,tminun Utux。我相信上帝會把台灣各族群編織成美好的事物來拯救他們,並讓他們在日本人與國際社會的眼中變得聖潔。[ 12 ]

引述

“從今天開始,我要每天為台灣的原住民禱告,祈求早日有人傳福音給他們,讓他們成為善良的民族。”

「我不知道台灣原住民要多久才能停止殺人頭的行為,祈求藉著天父的力量,讓他們早日悔改這可怕又偉大的罪惡,成為好人。”

“如果在世人眼中與野生動物無異的台灣原住民,也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高尚人類,我相信神一定會拯救他們……我必須這麼做,讓別人能在原住民的臉上,看見神的存在。”

「現在面臨不能公開傳道的情況,我能向身邊的人傳什麼呢?只有透過我每天的禱告和行為。” 


井上伊之助
出生1882年9月2日
 大日本帝國高知縣幡多郡川崎村(今四萬十市
逝世1966年6月20日(83歲)
 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灘區上野大字城下山
國籍 日本
職業基督教神職人員、醫生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井上 伊之助
假名いのうえ いのすけ
平文式羅馬字Inoue Inosuke

井上伊之助(1882年9月2日—1966年6月20日),漢名高天命,生於日本高知縣,除了是基督教神職人員外,也從事醫療服務。[1]

井上伊之助的父親於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前往臺灣花蓮從事樟腦採收,後於威里事件中,與數十位政府官員一起遭太魯閣族殺害。[2]為此,井上伊之助於神學院畢業後,以教化及服務的理念,前往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進行傳教及醫療工作。後因一生對臺灣原住民的醫療工作貢獻良多;因此在臺灣,被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3]

父親身亡

1895年,因為甲午戰爭戰勝因素,日本得到臺灣領土。為了獲取殖民經濟資源,日本於臺灣設置的最高行政機關 – 臺灣總督府,開始於臺灣進行大規模樟腦開發。總督府不但於同年公佈《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翌年公佈《樟腦營業取締及樟腦課稅規則》外,又於數年後,於總督府轄下設置樟腦局來進行樟腦產製與專賣。[5]其中,樟腦所需樟木培栽開發不但遍及台灣西部山區,也遠至多為臺灣原住民居住的花蓮地區。[6]

雖掌管樟腦專賣權,總督府樟腦局仍與日本島內企業積極合作。而花蓮地區的合作企業裡,包含了日本知名私人企業賀田組。1906年夏天,賀田組於花蓮威里社設置的樟腦工場爆發激烈衝突。多為太魯閣族的製樟腦勞方與日人為主的資方,因為勞資糾紛產生激烈戰鬥。戰鬥中,日方共有32人身亡。[7]因為被害日人均被割取頭顱,也有人認為事件起因之一,亦是該太魯閣族威里社居民舉行出草儀式所導致。[8]經清算,死亡日人當中,包含了花蓮支廳長警部大山十郎[9]及樟腦場內擔任技術員的井上伊之助父親 – 井上彌之助。[10]

宣教動機

井上伊之助在1903年6月接受日本牧師中田重治的洗禮。1905年9月進入東洋宣教會聖書學院就讀。當父親遇害消息傳至日本本地時,神學院在學中的井上伊之助除了哀悼外,也以神教人員角度思考。他認為太魯閣族之所以會如此做,是因為沒有接觸到基督教教義。因此,他興起了前往臺灣傳教的念頭:「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要為台灣原住民禱告,祈求早日有人傳福音給他們,而成為善良的人民」。[2]

前往臺灣

經過兩年考量及禱告,井上於1908年向日本政府申請前往臺灣原住民區域宣教傳道。不過由於日本政府國教為神道教,所以並未批准井上的傳道申請。

雖遭此挫折,井上並沒有放棄傳道的理念。他決定以醫療勤務的名義計畫前往臺灣。為此,伊之助開始攻讀醫學學程,並在九個月後獲得醫師許可證。隨後不久,他終於獲得日本政府首肯,於1911年前往臺灣進行醫療勤務。

剛抵達臺灣的井上伊之助,接獲的派令是前往新竹竹東山區所在的原住民部落。從事理蕃事務的地方新竹廳政府指派他的首次正式任務則是:「囑託山地事務,任命樹杞林支廳,加拉排台灣原住民醫療所勤務」[10]

醫療服務

1911年前往台灣新竹山地管制區的井上,服務範圍包含了泰雅族族人聚集的加拉排社西拉克社。兩社居住的臺灣原住民若罹病或意外受傷,兩社的部落頭目就會派遣原住民兵士前來駐點醫療所找他。因為醫療服務所通常距離部落所再山區仍有一段距離,井上通常需要徒步前往原住民部落中才能進行醫治。在幾年期間,他利用這種方式,於在兩社部落中治癒不少病人與傷患。1917年,他因身染瘧疾不得不轉送回日本。1918年時,井上在日本提到:「那一年(1918)秋天起全世界流行起惡性感冒(流感),許多人都罹患上,甚至死了不少人,很不幸地,一家五口也全病倒。經過了一個多月,雖然稍有起色,但長年來適應了臺灣的溫暖氣候,以致於對於寒冷全沒抵抗力,所以很想前往溫暖的地方去。」 可見他對臺灣的思念。[4]

1922年,井上伊之助再度前來台灣,並展開全臺灣原住民區域的醫療服務。他所服務的區域除了上述兩社部落外,還包含台中州白毛社眉原社新望洋馬列巴社布農族奈分埔社那馬卡邦社等,其中最特殊的是,他奉總督府命令,曾前往清流部落,替霧社事件中倖存的三百多名原住民展開瘧疾及外傷治療[4]。1931年擔任能高郡役所警察課的囑託,1931年擔任台中州公醫。因為對台灣原住民醫療服務成績斐然,後來被尊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

這段醫療服務期間,井上伊之助並未放棄傳教理想。他曾於1916年及1926年申請基督教傳教工作,但都遭主管機關駁回。不過即使此,他仍於進行醫療工作同時,對台灣原住民進行福音傳教工作。1939年,他辭去在那馬卡邦部落之工作,前往台北市郊外內湖莊開設醫院,也當選內湖莊的莊協議員。之後則又前往台北松山的精神療養院擔任療育精神病患的工作。[11]

戰後返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台灣進入民國時期。因為政權交替,日人井上伊之助面臨被遣返回日的窘境,為了留籍台灣繼續進行醫療服務,井上伊之助自行改名為高天命,並獲得衛生局繼續聘任為松山療養院醫生。[4][10]翌年,他辭去療養院工作,前往宜蘭的天埤發電所繼續服務,並繼續傳道工作。惟不久則因二二八事件動盪,被迫離開台灣。[4][10]

去世

回到日本的井上伊之助並未再從事醫療服務,而是轉為神職及教學工作。

1966年6月20日凌晨1點40分,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灘區上野大字城下山的自宅因腦軟化症去世,告別式在大阪市北區神山町於6月26日下午2點舉行,葬於日本埼玉縣入間メモリアルパーク墓園,他的墓碑上刻有大大的「愛」字,下方寫著「トミーヌン‧ウットフ」,即泰雅語「tminun Utux」,tminun意為「編織」,Utux意為「上帝」,tminun Utux意即「神わ織り給(上帝在編織)」。[12]

根據小島由道研究,對泰雅族人而言,人出生是tminun utux(神靈/上帝在編織),人死亡是masoq tminun utux(神靈/上帝織完了)。[13] 井上伊之助生前則為此下註解: 宇宙萬象都是神的旨意,人類是甚麼也不能的,戰爭失敗的話就說:「神的織法不好」,當人類幸福、勝利就說:「神織得很好」。正像婦人在織布一樣,可以說是神在編織著世界和人類的生涯,這是何等含意深切的話啊!我已完成了五十年來的祈禱和使命。在我自己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藉著神自己及祂所揀選的人替我完成了使命。神是在編織的,tminun Utux。我相信神會將台灣的民族,在日本人或世界人類前織成美麗的東西來拯救聖化。[14]

著作

  • 《生蕃記》. 1921
  • 《番社之曙》. 1951
  • 《台灣山地醫療傳道記》. 1961[15]
  • 《台灣山地傳道記:上帝在編織》. 前衛. 2016[16]

語錄

  • 「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要為台灣原住民禱告,祈求早日有人傳福音給他們,而成為善良的人民」
  • 「不知台灣原住民要到甚麼時候才不再殺人頭,祈願藉著神天父的大能,使他們能早一日從這恐怖的大罪悔改而成為善良的人民」
  • 「在世人看來,被認為跟野獸同樣的台灣原住民,若也是照神的形象所造尊貴的人類時,我確信神必拯救他們…我必須做到讓別人從原住民的臉可以來認出神的存在不可」
  • 「現在面臨不能公開傳道的境遇,拿甚麼來對周圍的人傳道呢?只有以我自己日常的禱告及行為來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