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末世論是猶太神學的一個領域,涉及世界末日將發生的事件及其相關概念。這包括流亡散居者的聚集、猶太人的彌賽亞的來臨、來世、死人的復活。在猶太教中,末日通常被稱為「世界末日」(aḥarit ha-yamim ,אחרית הימים),這個短語在《塔納赫》中出現過幾次。
這些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演變,根據一些作者的說法,有證據表明猶太人相信個人來世,並在《摩西五經》中提到了獎賞或懲罰。
來源
在猶太教中,世界末日信仰及其伴隨事件的主要文本來源是《塔納赫》或《希伯來聖經》。猶太末世論的根源可以在流亡前的 先知中找到,包括以賽亞和耶利米,以及流亡時期的先知以西結和第二以賽亞。猶太末世論的主要教義如下(無特定順序),在《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中進行了詳細闡述。[ 1 ]
末日
歌革與瑪各之戰
根據以西結書第 38 章,「歌革和瑪各之戰」是猶太人流亡結束時發生的一場高潮之戰。根據聖經評論家兼拉比戴維金米 ( David Kimhi) 的說法,這場戰爭將發生在耶路撒冷。[ 2 ]
即將發生的事件
聖經中的陰間
未來的世界
來世稱為olam ha-ba(希伯來文:עולם הבא,字面意思是『即將到來的世界』、『下一個世界』)[ 3 ] [ 4 ],它與Gan Eden、天上的「伊甸園」或天堂、以及Gehinnom的概念相關。[ 5 ] 「 olam ha-ba 」這個片語本身並沒有出現在希伯來聖經中。公認的哈拉卡是,活著的人類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6 ]
第二聖殿時期
在第二聖殿時期的後期,對於個人最終命運的信仰是多種多樣的。法利賽人和艾賽尼人相信靈魂不朽,但撒都該人卻不相信。[ 7 ]死海古卷、猶太偽經和猶太魔法紙莎草紙等都反映了這種多樣化的觀點。
中世紀拉比的觀點
雖然所有古典拉比資料都討論了來世,但中世紀學者對彌賽亞時代之後「世界末日」存在的本質存在爭議。邁蒙尼德描述了靈魂的完全精神存在,他稱之為“無形的智慧”,而納赫曼尼德斯則討論了地球上一種強烈的精神存在,其中精神性和物質性融合在一起。兩人都同意死後的生活就像邁蒙尼德所描述的「世界末日」。這種存在需要對神聖存在的極其高度的理解和連結。所有古典拉比學者都認同這個觀點。[ 8 ]
根據邁蒙尼德的說法,任何遵守諾亞七律的非猶太人都被視為正義的外邦人,並確保在來世有一席之地,這是正義者的最終獎賞。[ 9 ] [ 10 ]
有大量的拉比資料存留下來,涉及人死後的命運、經歷以及去向。在來世旅程的各個階段,靈魂可能會遇到:Hibbut ha-kever,即在墳墓中身體和精神消散或重構所帶來的痛苦和經歷;杜瑪(Dumah),掌管葬禮事務的天使;撒旦是死亡天使或其他同樣可怕的人物; Kaf ha-Kela,將被剝光的靈魂誘捕或禁錮在各種鬼魂般的物質世界裡(旨在淨化靈魂,但還不至於被送入 Gehinnom,見《Tanya》第 8 章));Gehinnom(純粹的煉獄);和Gan Eden(天堂或樂園,一種淨化的狀態)。所有古典拉比學者都同意這些概念超出了典型的人類理解範圍,因此這些思想透過寓言和類比在整個拉比文學中得到表達。[ 8 ]
在拉比文獻中, Gehinnom 的定義相當明確。它有時被翻譯為“地獄”,但與尼西亞基督教對煉獄的看法。拉比思想認為,靈魂不會在地獄裡永遠受折磨;據說,除了異教徒和罪孽深重的猶太人外,最長可以在那裡待十一個月。 [ 11 ]這就是為什麼哀悼近親的猶太人在死後超過十一個月不會誦讀哀悼者的卡迪什。地獄被認為是一個精神熔爐,在這裡靈魂得到淨化,最終升入伊甸園(“伊甸園”)。
拉比傳說
拉比文學包括許多關於來世和兩個伊甸園的傳說。根據路易斯金茲伯格在《猶太傳說》一書中的編纂,其中包括來世,即天堂,據說那裡有一道由紅寶石製成的雙門,由 60 萬名閃亮的天使守衛。[ 12 ] 七朵榮耀的雲彩遮蓋著天堂,在雲彩之下,在天堂的中央,矗立著生命之樹。[ 12 ]生命之樹也籠罩著天堂,它有一萬五千種不同的味道和香氣,隨風吹遍整個天堂。[ 12 ]生命之樹下有許多對華蓋,一對是星星,另一對是太陽和月亮,兩者之間有一朵榮耀雲彩。每對天篷中都坐著一位拉比學者,向人們講解《妥拉》。[ 12 ]當一個人進入天堂時,天使長米迦勒會把他獻給天上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壇上的上帝。[ 13 ]一個人變身為天使,最醜陋的人也變得美麗而閃耀,如同「陽光照射下的銀石榴粒」。 [ 12 ]守護天堂之門的天使用七朵榮耀的雲彩裝飾著靈魂,給它戴上寶石、珍珠和黃金的冠冕,在它手中放上八朵桃金孃,稱讚它的正直,同時引導它到一座有許多河流灌溉的八百朵玫瑰和桃金孃的花園。[ 12 ]花園裡有每個人的天篷,它的美麗取決於每個人的功績,但每個天篷都有四條河流——牛奶、蜂蜜、葡萄酒和香脂[ 12 ] ——從中流出,並且有一棵金藤和三十顆閃亮的珍珠懸掛在上面。[ 12 ]每個華蓋下都有一張擺滿寶石和珍珠的桌子,由六十位天使侍奉。[ 12 ]天堂的光芒是其中的正義之士的光芒。[ 12 ]在天堂裡,人們每天醒來時已經是孩子,入睡時已經是老人,他們在這裡享受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的快樂。[ 12 ]天堂的每個角落都有一片由八十萬棵樹木組成的森林,其中最小的也比最好的藥草和香料還要大,[ 12 ]八十萬個歌唱得甜美的天使守護著它們。[12 ]天堂分為七個子天堂,每個子天堂長 120,000 英里,寬 120,000 英里。 [ 12 ] 根據個人的功績,他的靈魂會被分配到天堂的以下兩個部分之一:第一個部分由玻璃和雪松製成,供皈依猶太教的人使用;第二層是用銀和雪松木製成的,用於懺悔者;第三層是用銀、金、寶石和珍珠製成的,是給族長摩西和亞倫、離開埃及並生活在荒野的以色列人以及以色列的國王的;第四層是紅寶石和橄欖木,代表神聖而堅定的信仰;第五層與第三層相似,但有一條河流穿過,河床由夏娃和天使編織而成,是為彌賽亞和以利亞而建的;第六和第七部分沒有描述,只說它們分別是為那些因虔誠的行為而死的人和那些為贖以色列的罪而因病而死的人。 [ 12 ]
在天堂之上是更高的伊甸園,上帝在此登基,並向其居民宣講《妥拉》。[ 12 ]高等伊甸園包含310個世界,分為七個部分。[ 12 ]雖然書中沒有描述這些隔間,但暗示每個隔間都比前一個隔間大,並且根據靈魂的價值向其開放。[ 12 ]第一間是猶太殉道者的墓穴,第二間是溺水身亡者的墓穴,第三間是「拉班約翰·本·扎凱和他的門徒們」的墓穴,第四間是被榮耀之雲帶走的人的墓穴,第五間是懺悔者的墓穴,第六間是從未犯過罪窮人的年輕人的生活[ 12 ]
死者復活

希伯來文獻中早期明確提到復活的是《以西結書》中的枯骨之谷異象,大約可追溯到西元前 539 年。艾倫·西格爾認為,這個敘述旨在作為民族重生的隱喻,承諾猶太人返回以色列並重建聖殿,而不是對個人復活的描述。[ 14 ]
《但以理書》以具體細節的方式向猶太人許諾了真正的復活。艾倫西格爾 (Alan Segal) 認為丹尼爾的文字是這樣的:隨著大天使麥可 (Archangel Michael)的到來,苦難將籠罩世界,只有名字出現在神書中的人才能復活。[ 15 ]此外,但以理所應許的復活只針對最正直的人和最有罪的人,因為來世是有德之人得到獎賞的地方,而有罪之人將受到永恆的懲罰。[ 16 ]
在西元前 6 世紀至 4 世紀期間,希臘和波斯文化也影響了猶太教派相信來世。[ 17 ]
希伯來聖經,至少從巴夫利公會的解讀來看,多次提到死者復活。[ 18 ]《米甚納》(約 200 年)將死者復活的信仰列為猶太人參與復活儀式的三大基本信仰之一:
在第二聖殿時期的後期,法利賽人相信復活,而艾賽尼人和撒都該人則不相信。[ 7 ]從公元一世紀末開始一直到現在的拉比時期,但以理的作品被收錄到希伯來聖經中,這標誌著猶太人的復活被納入了官方的神聖文本。 [ 19 ] [ 17 ]
猶太教禮拜儀式,尤其是阿米達禮拜儀式,都提到了死者肉體復活的教義。[ 20 ]在當代猶太教中,正統派猶太教和保守派猶太教都在其禮拜儀式中保留了對它的傳統提及。[ 21 ]然而,許多保守派猶太人對這信條的解釋是隱喻性的,而非字面意義上的。[ 22 ]改革派猶太教和重建猶太教將禮拜儀式中關於死者復活的傳統說法(「給予死者生命」)改為「給予所有人生命」。
最後的審判
在猶太教中,審判日每年都會在猶太新年發生;因此,對於全人類末日審判的信仰是有爭議的。有些拉比認為死者復活之後還會有這樣的一天。其他人則認為,由於猶太新年即將來臨,沒有必要這樣做。然而其他人認為,這種清算和審判發生在人死後。其他拉比認為最後的審判只適用於非猶太國家,而不適用於猶太人。[ 23 ]
在當代猶太教中

歐文‧格林伯格代表開放正統派的觀點,他將來世描述為猶太教的核心教義,源自於對獎賞與懲罰的信仰。根據格林伯格的說法,飽受苦難的中世紀猶太人強調來世,以對抗今生的艱辛,而早期的猶太現代化者則將猶太教描繪成只對今生感興趣的人,與“超凡脫俗的”基督教形成對比。格林伯格認為,每一種觀點都會走向不受歡迎的極端——過分強調來世會導致禁慾主義,而貶低來世會使猶太人失去永生和正義的安慰——他呼籲一種綜合的觀點,讓猶太人能夠努力完善這個世界,同時也承認靈魂不朽。[ 24 ]
保守派猶太教既肯定對來世的信仰(如阿米達和邁蒙尼德的十三個信仰原則中所述),同時也認識到人類的理解是有限的,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來世的世界由什麼組成。改革派和重建派猶太教肯定了來世的信仰,但他們淡化了神學意義,而強調「此時此地」的重要性,而不是獎勵和懲罰。改革派猶太教聯盟認為,任何信仰的正義之士在天堂都有一席之地,但不相信地獄的概念。[ 25 ]
猶太彌賽亞主義
希伯來文mashiach (或moshiach ) 指的是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觀念。在聖經時代, 「彌賽亞」的稱號被授予地位高貴、偉大的人。例如,Cohen ha-Mašíaḥ 的意思是大祭司。雖然猶太教認為彌賽亞的名字是先 於創世的事物之一,[ 26 ]但人們並不認為他具有神性。
在塔木德時代,Mashiach或 מלך המשיח, Méleḵ ha-Mašíaḥ這個稱號的字面意思是「受膏的國王」。彌賽亞將是一位人類領袖,從肉體上來說,是大衛王朝的後裔,他將統治和團結以色列人民[ 27 ],並將開創全球和平的彌賽亞時代[ 28 ] 。 [ 29 ]
第二聖殿時期早期 (西元前 516 年 – 西元前 220 年左右)
在第二聖殿時期早期,猶太經文中描述了對更美好未來的希望。[ 30 ]從巴比倫流亡歸來後,居魯士大帝因其在猶太人流亡歸來中所發揮的作用,在《以賽亞書》中被稱為「彌賽亞」。 [ 30 ]
第二聖殿時期後期(西元前 220 年 - 西元 70 年)
在第二聖殿時期後期,出現了許多彌賽亞思想,從現世的政治期望,到世界末日的期望,即死者將復活、天國將在地上建立。[ 30 ]彌賽亞可能是一位君王般的“大衛之子”,也可能是一位更具天性的“人之子”,但“彌賽亞主義變得越來越末世化,末世論受到了啟示主義的決定性影響”,而對彌賽亞的期望也越來越集中在一個個體救世主的形像上。[ 30 ]茲維·韋布洛夫斯基認為,“彌賽亞不再象徵著新時代的到來,但他應該以某種方式帶來新時代。因此,‘主的受膏者’成為‘救世主和救贖者’,成為人們更強烈期望和教義的焦點。” [ 30 ]彌賽亞思想既透過猶太經文的新詮釋( pesher,midrash )發展起來,也透過幻象啟示發展起來。 [ 30 ]
塔木德
巴比倫塔木德(公元 200-500 年)的論文《猶太法典》對導致彌賽亞降臨的事件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註1 ]在整個歷史中,猶太人一直將這些段落(和其他段落)與當代事件進行比較,以尋找彌賽亞即將到來跡象,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現在。
《塔木德》講述了許多有關彌賽亞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描述了著名的塔木德拉比受到先知以利亞和彌賽亞的親自拜訪。[註2 ]
拉比評論

在拉比文學中,拉比詳細闡述並解釋了希伯來聖經中的預言以及有關其含義的口頭律法和拉比傳統。[ 1 ]
邁蒙尼德對《猶太公會》的評論強調對彌賽亞的相對自然主義的解釋,淡化了神奇的元素。他的評論被正統猶太教的非神秘派或不太神秘派廣泛(但並非普遍)接受。[ 32 ] [註3 ]
當代觀點
正統猶太教
相信大衛王朝的人類救世主是正統猶太教徒的普遍信仰,也是邁蒙尼德十三條信仰原則之一。
正統猶太教的一些權威人士認為,這個時代將引發超自然事件,最終導致死者的肉體復活。另一方面,邁蒙尼德認為彌賽亞時代的事件與復活並沒有特別的關聯。
保守派猶太教
保守派猶太教的教義各有不同。雖然它保留了傳統的個人救贖主和禮拜儀式中祈求恢復大衛王朝的祈禱,但保守派猶太人更傾向於接受彌賽亞時代的觀點:
改革派猶太教
改革派猶太教普遍認同較自由的保守派觀點,認為未來是彌賽亞時代,而不是人類彌賽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