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系列的一部分 |
民主 |
---|
政治門戶 |
歷史上,民主與經濟成長和發展一直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和互動關係。可以區分民主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和經濟成長對民主的影響。儘管二者之間存在聯繫的證據無可辯駁, [ 1 ]但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對其確切性質的看法卻存在嚴重分歧,因此後者成為許多辯論和研究的主題。 [需要引用]
歷史
公元前 4 世紀的古希臘時期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時期不僅標誌著民主的開始,也標誌著民主與經濟成長的連結。[需要引用]古希臘雅典城的首次展示表明,經濟成長與民主之間存在高度的正相關關係。隨著市場、專業化和陪審團審判、公民自由以及言論自由等改革的引入,他們能夠以公共開支維持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第一份描述這種結構的文獻是由色諾芬撰寫的。[ 2 ]
羅馬人的經濟更加繁榮。當然,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無與倫比的鐵生產以及貿易路線的發展,即羅馬和平。[ 3 ]他們的統治融合了國王制、貴族制和民主制。儘管他們在改革政治結構方面取得了成就,但由於需要投資軍事以遏制日益激烈的競爭,他們生產了越來越低價值的硬幣,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崩潰,退回到鄉村和以物易物體系。
工業革命和大分流與民主化相關的政治制度變化[ 4 ]有關。 [ 5 ]隨著國際貿易的擴大,英國從重商主義向自由主義的過渡時期表明,為了進一步發展,政治制度和政策需要進行必要的變革。由於在國際貿易中利潤的增加而享有更多政治權力的個人影響政治機構,授予他們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制定不同的政策,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的成長。[需要引用]
再往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100多個國家經歷了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轉型。過去二十年,民主革命席捲了全世界。在191個獨立國家中,有117個宣布自己是民主國家。[ 6 ]即便如此,雖然巴西、印度和毛里求斯等國家在後期民主時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經濟成就,但並不能肯定地說這些國家是典範。雖然它們的表現好於預期,但未來仍將發生更多變化,而突尼斯和利比亞等國家在向民主政體過渡之前經歷了一段更好的時期。[ 7 ]原因包括他們的文化、歷史等等。[需要引用]
民主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一個國家從非民主政體走向民主化,通常會導致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以及長期波動但預期的成長。另一方面,威權主義政體在初期會經歷顯著的成長,但在長期則會走向衰退。[ 8 ]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是,非民主政體(主要是威權政體)在執行果斷的政策和選擇以及解決種族和次國家衝突方面更為有效,但從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有更多的從社會榨取金錢的動機,從而導致繁榮程度降低。[需要引用]民主政體圍繞著奠定基礎的製度和政策,透過這些制度和政策,自由和平等的原則得以設計和遵循,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從這些指令中受益並促進其增長的公司或個人,這反過來又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 9 ]
民主對經濟成長產生的諸如授權、規範社會矛盾等正面影響遠大於負面的限製作用,特別是與專制相比。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沒有其他選擇時,社會(即選民)能夠支持艱難的權衡和改變。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教育程度較高的國家。因此,它將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作為進行積極的民主變革和改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高等教育階段就開始民主化進程的國家更有可能在民主制度下繼續發展。[ 10 ]
如前所述,所有這些因素都不能保證成功。對於每個這樣的案例,都有一個失敗。民主從來就不存在單一的公式。與和平、社會穩定和快速的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過程尚未完全了解,這可能是人們普遍持有的觀點和提出許多假設的原因。[ 6 ]
2008 年的一項統合分析發現,民主對經濟成長沒有直接影響。然而,它具有強大而顯著的間接效應,有助於促進成長。民主與更高的人力資本累積、更低的通貨膨脹、更低的政治不穩定以及更高的經濟自由有關。[ 11 ]民主與經濟成長來源密切相關,例如透過改善教育機構和醫療保健來提高教育水準和延長壽命。 「隨著民主在發展中國家的擴展,新獲得權力的工人可能會要求更好的生活條件、醫療保健、獲得清潔水的機會等等——所有這些條件都有助於提高預期壽命,進而提高生產力」。[ 12 ]也有證據表明,這與政府規模更大、國際貿易限制更多有關。[ 13 ]
如果撇開東亞不談,那麼過去四十五年裡,貧窮的民主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比非民主國家快50%。波羅的海國家、波札那、哥斯大黎加、加納和塞內加爾等貧窮民主國家的成長速度快於安哥拉、敘利亞、烏茲別克和辛巴威等非民主國家。[ 14 ]
正在走向民主化的非洲國家在尋求經濟優勢(援助、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時,可能會選擇經濟實力更強大的專制中國,而不是民主的台灣。這種相關性在所有 7 個非洲國家中都是正確的,它們是 2000 年後成為新民主國家或根據先前的選舉表現和經濟衰退而接近選舉。[ 15 ]
獨裁政權的生存
有些專制政權在經濟危機中消失,有些則在長期繁榮之後消失,有些則在創始獨裁者過世後消失,有些則因對外戰爭失敗而消失。然而,觀察條件並預測民主轉型是如此困難,因為條件只是為民主轉型發生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礎。但正是在這些條件下人們的行為決定了結果。關於不同轉型的歷史,已經有許多論文進行論述,其觀點主要分為兩類。一方宣稱,這歸結為公民社會的創建,而這個目標幾乎自然而然地實現了。社會結構轉型所推動的過程。然而,其他人宣稱,這是那些一開始就玩「戰略遊戲」並在作為基準的條件下達成交易的人。文獻將「社會學」觀點與「策略」觀點對立起來,但我們可以說,兩者都是轉變所必需的,而且它們並不互相排斥。
換句話說,一個經歷民主化的國家不一定會經歷經濟成長(通常以人均收入來衡量),反之亦然。對於每一個這樣的情況都存在著一個反例。這意味著有多種因素會影響結果,例如政治穩定和政治制度、社會保障、政府能力、宗教等等。在兩個相似的國家,幾乎相同的民主政體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16 ]然而,這兩個概念是互補的,歷史上有時將這兩個概念分開,會帶來很大的困難。
立法機構對行政部門的約束會影響領導層更替期間經濟衰退的規模。[ 17 ]
民主的生存
它們的起源條件可能很難確定,但其生存所依賴的因素卻很容易識別,並且與經濟成長(即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另一個因素是勞動力的教育。具體來說,就是一般公民的受教育年限。這大大提高了民主生存的可能性。然而,儘管收入和教育高度相關,但它們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獨立的,且人均收入的影響要大得多。實證模式表明,人均收入停滯或下降的國家的民主更加脆弱,但其因果關係尚不清楚。經濟成長與民主緊密相關這一事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民主在經濟發達國家更為常見,而在貧窮國家則較少見。
經濟發展對民主的影響
經濟成長對民主有更大影響的觀點是 20 世紀 50 年代非常流行的觀點。關於這個主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由利普塞特(Lipset)在 1959 年完成的,[ 18 ]他在文中指出,經濟發展是民主的先決條件之一。但這是事實。這兩個概念同等重要,在許多情況下,一個概念是另一個概念的先決條件,即對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經濟發展可能透過多種方式影響民主。透過加強革命約束,造成不平等加劇,或只是提高社會收入水準。[ 19 ]雖然 GDP 的成長可能是衡量的主要方法,但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例如形成或大幅改變生產關係、企業和工人遷移到城市,甚至影響人力資本和技術。這意味著,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由於它與資本密集度相關,資本本身變得比土地更重要,這也是人均收入較高的國家通常表現較好的原因之一。
如上所述,經濟發展與民主之間的因果關係尚無定論。然而,如果我們認為民主需要一些先決條件的支持,那麼經濟成長就為民主創造了這些條件:工業化、城市化、教育和識字率的普及、財富和強大的中產階級,這些都與保護自己的利益有關。關於這個主題, Lipset所做的工作最為著名。利普塞特透過比較研究表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民主水平之間存在很強的統計關聯,最終得出結論:「一個國家越富裕,維持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對於塑造民主國家尤其重要,儘管民主國家可能在較貧窮的條件下生存。
由於民主國家需要一定的政治制度,因此它們對經濟成長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這一點很有趣。對經濟發展來說,其實重要的是政治穩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政治體制。可以肯定地說,任何政治體制只要穩定就會促進發展,這意味著危險在於政治不穩定。[需要引證]而且,根據過去罷工、示威、騷亂的頻率來衡量,民主國家發生此類事件的頻率要高得多,而在獨裁國家等國家,發生此類事件的可能性則要小得多。然而,政治不穩定並不影響民主國家的經濟成長,只會影響獨裁國家的經濟成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究竟是製度限制,還是民主國家治理者的動機。在獨裁統治下,當統治者的任期受到威脅時,經濟成長就會顯著放緩。類似的結果在各種形式的「社會政治動盪」下也會出現,例如罷工、反政府示威和騷亂。在不同的政體下,政治現像有著不同的意義,經濟主體做出不同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在獨裁統治下,每當政權受到威脅或預期會改變時,工人或群眾就會聚集起來罷工,抗議他們的反對者即政府,經濟就會受到影響。在民主國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政府會時常發生變化,儘管他們知道他們可以以同樣的方式抗議,但大多數時候他們不會這樣做。例如,聽聽傑拉爾德·斯卡利 (Gerald Scully) 對政治不穩定和增長的一些有力論點將會很有意義。研究實際上發現民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成長。研究還表明,低經濟成長可能會增加政治不穩定的機率。事實上,民主對成長有負面但微弱的影響。但我們不能忽視,涉及劇烈政治變革的嚴重不穩定可能會損害經濟成長。[ 20 ]
作用方向
實證數據往往一致顯示民主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然而,休閒的方向似乎確實發生了變化。在一些國家,經濟成長被認為促進了民主,而在其他國家則相反。[ 21 ]後社會主義國家所做的研究表明,政治自由的增加對經濟成長幾乎沒有影響,但政治自由的變化卻受到了上述增長的影響。[ 22 ]同時,更廣泛的研究在考察民主變數的影響時發現,例如政府支出增加,經濟自由度提高導致的私人投資增加,甚至社會動盪,民主能夠促進經濟成長。[ 23 ]
有幾個曾經非常貧窮的國家,在沒有民主制度的情況下也實現了顯著而快速的經濟成長,例如智利、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韓國。[ 24 ]就目前這些國家存在的政治民主而言,它只是最近才出現的。它們過去都是落後國家,但共同點是都有相對自由的市場。我們可以說它們在經濟上是自由的,這意味著除了韓國以外,它們幾乎沒有保護主義,即進口關稅和配額。這使得它們能夠透過稅收和經濟監管的形式來減輕公民的負擔,這也是它們成長的原因之一。它們之間的另一個共同且重要特徵是擁有有保障的產權和法治。印度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由於人們形成利益集團,喪失政治自由,該國的經濟繁榮受到威脅。這損害了經濟成長所必需的自由市場制度。撒哈拉以北的非洲也有類似的情況。
參見
參考
- Rivera-Batiz,Francisco L.(2002 年)。 「民主、治理與經濟成長:理論與證據」。發展經濟學評論。6 ( 2 ) : 225– 247 。ISSN 1363-6669。
- Finley,MI(1970 年 5 月 1 日)。「亞里斯多德與經濟分析」。過去與現在(47 ) : 3–25 。
- [《歐洲經濟史篇章》作者:托馬斯·埃文] ISBN 978-80-246-2814-1
- 諾斯,道格拉斯·C.;溫加斯特,巴里 R.(1989 年)。 「憲法與承諾:十七世紀英國公共選擇管理機構的演變」。經濟 史 雜誌. 49 ( 4 ) : 803–832 。 ISSN 0022-0507。
- 克努森,卡爾‧亨利克;約爾根·莫勒; Skaaning,Svend-Erik(2016 年)。 「走向歷史:衡量大眾民主時代之前的民主」。國際 政治 科學 評論。37 ( 5 ) : 679– 689 。高密度脂蛋白:10852/59625。ISSN 0192-5121。
- “民主”。icpd.org。
- Anderson, Lisa (2017 年 5 月 24 日)。 「揭開阿拉伯之春的神秘面紗:分析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之間的差異」。外交事務。90 ( 3 ) : 2–7 。
- “民主能促進經濟成長嗎?”。世界經濟論壇。 2014 年 5 月 20 日。
- “我們必須在民主與成長之間做出選擇嗎?”。世界經濟論壇。 2015 年 4 月 24 日。
- “存檔副本” (PDF)。原文存檔於2017-08-11 。檢索日期:2017-04-24。
- Doucouliagos, Hristos; Ulubaşoğlu,Mehmet Ali(2008 年 1 月 18 日)。「民主與經濟成長:一個元分析」。美國 政治 科學 雜誌. 52 ( 1 ) : 61–83 。硬碟機:10536/DRO/DU:30106109。ISSN 0092-5853。
- 鮑姆, 馬修·A.;萊克,大衛 A.(2003 年 4 月)。 「成長的政治經濟學:民主與人力資本」。美國 政治 科學 雜誌. 47 (2): 333. CiteSeerX 10.1.1.414.668。doi : 10.1111/1540-5907.00023。JSTOR 3186142。
- Doucouliagos,H.,Ulubasoglu,M(2006 年)。 「民主與經濟成長:一項元分析」。澳洲迪肯大學會計、經濟與金融學院。
- “民主優勢:民主國家如何促進繁榮與和平”。卡內基理事會。原文存檔於2006-06-28。
- Ndzendze,Bhaso (2021 年)。“《國內觀眾與經濟機會成本:2001 年至 2018 年非洲民主化是非洲國家承認中國而非台灣的決定性因素》「。亞洲和非洲研究雜誌。56 (3 ) : 434– 454。doi :10.1177 / 0021909620926531。S2CID 225703426。
- 佩雷拉, 卡洛斯; Teles,Vladimir(2017 年 5 月 24 日)。「政治制度、經濟成長與民主:替代效應—布魯金斯學會」。
- 考克斯(Gary W.);溫加斯特(Weingast),巴里·R.(2018 年)。 「行政約束、政治穩定與經濟成長」。比較政治研究。51 ( 3 ) : 279–303。 ISSN 0010-4140。
- 利普塞特(Lipset),西摩·馬丁(Seymour Martin)(1959 年)。「民主的一些社會前提:經濟發展與政治合法性」。美國政治科學評論。53(1)。 [美國政治學協會,劍橋大學出版社]:69–105。ISSN 0003-0554。JSTOR 1951731 。檢索日期:2024 年9 月 7 日。
- Tecnologia,Codely。“Moodle USP:電子學科” (PDF)。edisciplinas.usp.br。
- 馮毅(1997)。 「民主、政治穩定與經濟成長」。英國政治學雜誌。27 ( 3 ) : 391–418 。JSTOR 194123。S2CID 154749945。
- 民主與經濟成長:因果分析。比較政治,第 33 卷,第 463-473 頁(2001 年)
- 經濟自由、民主與經濟成長:轉型國家的因果調查。後共產主義經濟學,第 25 卷,第 267-288 頁(2013 年)
- 民主對經濟成長的影響:1951-1980年的總結時間序列分析。比較國際發展研究(2002)
- 陳良智. 「先發展,後民主?還是先民主,後發展?發展與民主之爭」(PDF) 。檢索日期:2024 年9 月 6 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