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金句 Bible Verses


[新 譯 本]

我的一生都在你的手中;求你救我脫離我仇敵的手,和那些迫害我的人。 

詩篇 31:15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My times are in your hands; deliver me from the hands of my enemies, from those who pursue me. 

Psalms 31:15


[新 譯 本]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翰福音 14:6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Jesus answered, "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 No one comes to the Father except through me. 

John 14:6


[新 譯 本]

我使雲彩遮蓋大地時,天虹出現雲彩中, 

創世記 9:14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Whenever I bring clouds over the earth and the rainbow appears in the clouds, 

Genesis 9:14


[新 譯 本]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指責殘暴的人,替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以賽亞書 1:17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Learn to do right; seek justice. Defend the oppressed. Take up the cause of the fatherless; plead the case of the widow. 

Isaiah 1:17


[新 譯 本]

也因為真理的緣故愛你們。這真理在我們裡面,也必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 

約翰二書 1:2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because of the truth, which lives in us and will be with us forever: 

Second John 1:2


[新 譯 本]

你們若住在我裡面,我的話也留在你們裡面;無論你們想要甚麼,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約翰福音 15:7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If you remain in me and my words remain in you, ask whatever you wish, and it will be done for you. 

John 15:7


[新 譯 本]

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 

馬太福音 5:14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town built on a hill cannot be hidden. 

Matthew 5:14


[新 譯 本]

這囑咐的目的是出於愛;這愛是發自純潔的心、無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 

提摩太前書 1:5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The goal of this command is love, which comes from a pure heart and a good conscience and a sincere faith. 

First Timothy 1:5



主,請差遣我。Here I Am, Lord 約翰·約瑟夫·塔波特的歌曲,歌詞翻譯。


我是主,在海天中,聽見百姓的哀求,我民住在罪惡中,我要拯救:
我造夜空之星辰,照亮黑暗的天空,誰肯帶著我的光,誰肯為我?
差遣我,主!請差遣我!我已聽聞你夜間召我!
我願去,主!你若領我,你的百姓常記我心中。

我是主,在雨雪中,百姓痛苦我承擔。為愛他哭泣,他卻遠離我。
我要破碎石頭心,賜給他們愛的心。我的話要傳給他。誰肯為我?
差遣我,主!請差遣我!我已聽聞你夜間召我!
我願去,主!你若領我,你的百姓常記我心中。

我是主,在風火中,貧窮殘疾我看顧。我為他擺設宴席,我要拯救。
上好飲食我供應,直到他們心滿足,我將生命賜給他,誰肯為我?
差遣我,主!請差遣我!我已聽聞你夜間召我!
我願去,主!你若領我,你的百姓常記我心中。
請差遣我!


I, the Lord of sea and sky
I have heard my people cry
All who dwell in dark and sin
My hand will save
I have made the stars of night
I will make their darkness bright
Who will bear my light to them?
Whom shall I send?
Here I am, Lord
Is it I, Lord?
I have heard You calling in the night
I will go, Lord
If You lead me
I will hold Your people in my heart
I, the Lord of wind and flame
I will tend the poor and lame
I will set a feast for them
My hand will save
Finest bread I will provide
'Til their hearts be satisfied
I will give my life to them
Whom shall I send?
Here I am, Lord
Is it I, Lord?
I have heard You calling in the night
I will go, Lord
If You lead me
I will hold Your people in my heart
I will hold Your people in my heart


我,海天之主
我聽到我的人民哭泣
所有居住在黑暗和罪惡中的人
我的手會拯救
我創造了夜晚的星星
我會讓他們的黑暗變得光明
誰將把我的光帶給他們?
我該派誰去?
我在這裡,主啊
是我嗎,主啊?
我聽見你在夜裡呼喚
我會去,主
如果你帶領我
我會把你的人民放在心裡
我,風與炎之主
我會照顧窮人和瘸子
我將為他們擺設盛宴
我的手會拯救
我將提供最好的麵包
直到他們的心得到滿足
我會把我的生命獻給他們
我該派誰去?
我在這裡,主啊
是我嗎,主啊?
我聽見你在夜裡呼喚
我會去,主
如果你帶領我
我會把你的人民放在心裡
我會把你的人民放在心裡

I, the Lord of sea and sky, I have heard my people cry.
All who dwell in deepest sin
My hand will save.
I who made the stars of night,
I will make their darkness bright. Who will bear my light to them? Whom shall I send?
Here I am Lord. Is it I Lord?
I have heard you calling in the night.
I will go Lord, if you lead me.
I will hold your people in my heart.
I, the Lord of snow and rain,
I have borne my people's pain.
I have wept for love of them. They turn away.
I will break their hearts of stone, Give them hearts for love alone.
I will speak my word to them, Whom shall I send?
Here I am Lord. Is it I Lord?
I have heard you calling in the night.
I will go Lord, if you lead me.
I will hold your people in my heart.
I, the Lord of wind and flame, I will tend the poor and lame. I will set a feast for them. My hand will save.
Finest bread I will provide Till their hearts be satisfied. I will give my life to them. Whom shall I send?
Here I am Lord. Is it I Lord?
I have heard you calling in the night.
I will go Lord, if you lead me.
I will hold your people in my heart.

給孤獨者的名言庫。


--------------------
現在我已經和神同在
我收錄了一些名言
作為緩和心情時使用
--------------------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

Then you wi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 John 8:32 —— 約翰福音 8:32

Now this is eternal life: that they know you,
the only true God , and Jesus Christ ,
whom you have sent.

認識你是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 John 17:3 —— 約翰福音 17:3

If you remain in me and my words remain in you,
ask whatever you wish, and it will be done for you.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
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 John 15:7 —— 約翰福音 15:7

So do not fear, for I am with you;
do not be dismayed, for I am your God.
I will strengthen you and help you;
I will uphold you with my righteous right hand.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
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 Isaiah 41:10 —— 以賽亞書 41:10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Now when Jesus saw the crowds, he went up on a mountainside and sat down. His disciples came to him,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and he began to teach them. He said: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Blessed are those who mourn, for they will be comforted.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will inherit the earth.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Blessed are those who hunger and thirst for righteousness, for they will be filled.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Blessed are the merciful, for they will be shown mercy.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will see God.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for they will be called children of God.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Blessed are those who are persecuted because of righteousness,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Blessed are you when people insult you, persecute you and falsely say all kinds of evil against you because of me.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Rejoice and be glad, because great is your reward in heaven, for in the same way they persecuted the prophets who were before you.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You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loses its saltiness, how can it be made salty again? It is no longer good for anything, except to be thrown out and trampled underfoot.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You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town built on a hill cannot be hidden.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Neither do people light a lamp and put it under a bowl. Instead they put it on its stand, and it gives light to everyone in the house.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In the same way, let your light shine before others, that they may see your good deeds and glorify your Father in heaven.

—— Matthew —— 馬 太 福 音

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 John 10:11 —— 約翰福音 10:11

He hath shewed thee, O man, what is good;
and what doth the Lord require of thee,
but to do justly, and to love mercy,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thy God?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
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 Micah 6:8 —— 彌迦書 6:8

-----

有時我們無法享受人生,目標難以達成,是因背負不該背負的責任,有錯誤的責任感,因內疚和虧欠而做事,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取悅別人、讓對方接納自己,實則自己很不開心。這是一種操控的靈所致,仇敵利用羞恥感、不安全感、罪惡感使我們忙於滿足他人的需要,而放下自己當做的事,使我們分心,耗費精力和時間在與我們的命定無關的事情上,從而攔阻了人生目標的實現。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打破控制。生活中很容易出於罪惡感和壓力而做事:如果我們沒有每次都出現,親戚會生氣,朋友會期望我們滿足每一個要求,否則他們的感情會受到傷害。人們利用控制和操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壞人,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這樣做。他們希望我們表現出色,每次他們打電話時都在場,並暫停我們的生活,並確保他們得到照顧。如果沒有,他們就會變得不高興,試圖讓你感到內疚,「為什麼不在這裡」?如果我們不小心,我們就會把這種錯誤的責任感帶回家,認為我們的工作就是讓他們保持穩定,我們必須讓他們快樂,讓他們鼓勵,讓他們開心。



但關鍵是:你不必為別人的幸福負責,你要為自己的幸福負責。卸下那個壓力。有些人不想快樂,他們不會處理自己的問題,他們不會原諒,他們不會保持良好的態度。他們更容易依賴你。如果你繼續屈服,你不僅沒有時間和精力實現你的夢想,而且還會導致他們的功能障礙。只要有你在,他們就不需要改變。你必須設定一些界線。你可以友善,可以充滿愛心,但你必須足夠堅強,能夠說:“不,我不能每次你打電話的時候都跑過來。不,我不會讓你把所有的問題都拋給我。”並期待我解決它們」。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能滿足您的所有要求,我不會感到內疚。不會因為我無法達到您的標準而辜負自己」。



沒有健康的界限,我們就不會擁有健康的關係。 「好吧,喬爾,如果他們的感情受到傷害怎麼辦」?如果你錯過了命運怎麼辦? “如果他們不高興並且不再跟我說話怎麼辦?”神剛剛回應了你的祈禱,說「​​謝謝你耶穌」。說真的,生命太短暫了,不能讓它被控制,出於內疚的想法做事。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失寵”,這不是友誼,而是操縱。他們對你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你能為他們做些什麼。當你說「不」時,真正的朋友不會生氣。他們不會試圖向您施加壓力,也不會讓您感到內疚,因此您可以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



當我父親去世並且我開始擔任牧師時,我們的一些牧師朋友邀請我來為他們說話。我剛剛學習如何牧師,週末在這裡演講花了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我們還有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我告訴他們我很榮幸,但當時我做不到。除了這個人之外,他們都明白。他提醒我他是如何支持我父親的,他是如何總是參加我們的會議,以及他是多麼忠誠,看來我可以破例。所有這些壓力,這種內疚,「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會讓我失望。多麼大的失望。多麼缺乏忠誠」。我為此感到難過大約 20 秒,但我也意識到那不是朋友,而是控制者。他不在乎我,他在乎的是如何幫助他。就像他對我那麼堅強一樣,我對他也同樣堅強。



如果你被控制了,那不是別人的錯,而是你的錯。你必須堅定立場說:「很抱歉,但我不會每次你打電話時都跳起來。我無法滿足你的所有要求」。他很不高興,他不明白,但與其讓他們讓你不高興,為什麼不讓他們不高興呢?如果他們無法處理,那就不是你的問題。不要抱持錯誤的責任感,認為你必須取悅每個人,拯救每個人,讓他們受到鼓勵。你不是他們的救世主,我們已經有救世主了。所有這些都會讓你精疲力盡。減輕壓力,尊重,友善,但要堅定。學會說:「不,我不能那樣做」。



別再讓人們日夜不停地打電話給你,讓你興奮不已,期望你能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你的問題已經夠多了。下次他們打電話時,這就是上帝創造語音信箱的原因。如果他們幾次都找不到你,也許他們會去找上帝,也許他們會開始處理問題,也許他們會意識到你不是救世主。但只要你每次都來跑步,你就會變成拐杖。這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他們的一生都會依賴你。這不僅會限制你的潛力,還會阻礙他們變得完整,無法實現他們被創造的目標。幫他們一個忙,擺脫這種控制。



我和一位在非常消極的環境中長大的女士交談過。從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起,她的母親就總是把一切出錯的事情歸咎於她。每當她遇到糟糕的一天或遭受某種挫折時,總是這個女孩的錯。她在這種內疚和羞恥中長大,覺得自己有責任讓母親開心,解決她的問題。這位母親很嚴厲,而且很粗暴。她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處理好。當人們受到傷害時,當他們感到痛苦、憤怒和不安全感時,這種痛苦往往會像毒藥一樣釋放到別人身上。與你無關,不是你的錯,只是他們壓抑的痛苦被釋放了。他們沒有妥善處理。



她會告訴女兒,她將一事無成,她是多麼沒有吸引力,她是他們遇到這麼多問題的原因。她用所有這些內疚、羞恥和恐懼來控制她的女兒。現在女兒已經40多歲了,但是什麼都沒改變。母親仍然打電話斥責她,告訴她自己的問題,向她提出所有這些要求,「你需要支付這些帳單,帶我去商店,在家裡解決這個問題」。 40年後,這個女兒仍然受到控制。她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事。她一生都活在這種控制欲中,覺得有責任盡力幫助她的母親。



但有些人不想獲得幫助,他們喜歡幫助帶給他們的關注。他們會用它來操縱你,讓你在他們可以控制你的地方感到內疚。別上那個誘餌。尊重他們,但你不必為他們的幸福負責。這個女兒是如此心煩意亂,如此困惑,她想:「也許我是一個壞人」。她問她的丈夫:「為什麼我造成了這些問題」?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和推理能力。敵人喜歡利用所有的內疚和羞恥來試圖摧毀你的自我價值和價值觀,讓你覺得自己是罪魁禍首。不要相信那些謊言,你沒有任何問題。你是按照神的形象創造的。你是傑作,健康、完整、美麗、有才華、獨一無二。



有一天,這個女兒聽到了我們正在談論的內容,你不應該生活在人們的控制之下,你沒有責任讓每個人都快樂,你必須設定界限以保持自己的健康和完整。她決定做出改變。她告訴母親,她愛她,但她無法滿足所有這些要求。她會照顧她,但她無法做到過去所做的一切。母親很生氣,對她發脾氣,告訴她她又是一個多麼糟糕的女兒,試圖讓她內疚並羞辱她。這次,女兒把它放入一隻耳朵,另一隻耳朵放出。她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聽別人說她有多糟糕,這是她的錯,她沒有吸引力。



你必須到了那個地步,你說:「夠了。我正在擺脫這種束縛,擺脫這些謊言,擺脫這種功能障礙」。你不應該成為別人踩踏、控制你、貶低你、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受氣墊。上帝創造你並不是為了讓你處於一種有毒的關係中、被斥責、瞧不起、虐待、操縱。他們可能不會改變,他們喜歡把你當作他們的棋子,你必須成為改變的人,你必須站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神今天讓你聽到這個,這是自由的一天,突破的一天,那些控制、操縱的靈被破碎的一天。那扇門是開著的,但你必須走出去。



這就是這個女兒所做的事。她告訴我她如何感覺到所有的壓力、所有的沉重都從她身上消失了。她說:「我一生都沒有感受到這種自由、這種平靜」。有趣的是,母親還是老樣子:生氣、痛苦、心煩意亂、責怪女兒,但這個女兒卻很享受她的生活。你想讓一個永遠不會快樂的人快樂嗎?你是否有一種錯誤的責任感,認為你必須犧牲自己的幸福才能解決另一個人的問題?放下壓力,那不是你的工作。你的首要任務是照顧你。讓自己保持健康、完整、自由。



當對像是你身邊的人、你所愛的人、家人、親戚時,這尤其困難。永遠保持善良,但你必須堅強。如果這個女兒沒有做出改變,她可能會在憂鬱、不知所措、內疚、內心感覺不對勁的情況下再度過20年。都是因為有人對她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你想打破控制精神,你必須下定決心。因為當你沒有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沒有做他們所期望的事情時,他們會大發雷霆,感到不安,試圖羞辱你,告訴你他們為你所做的一切,你怎麼能不在場呢? 。不要相信這一點,你有一個命運要實現。神給了你一個任務。



敵人會利用控制、操控、罪惡感、羞恥,試圖阻止你實現你的目標。是時候掙脫束縛了。你必須堅定立場說:「我愛你,但我不會讓你控制我。我愛你,但我不會犧牲我的幸福來讓你快樂。不去每次都來救你。不會因為不能滿足你所有的要求而感到內疚」。這不是自私,而是對上帝給你的禮物負責。祂創造你不是為了讓你被控制。



是的,幫助別人。當然,要對人友善,但不要讓他們控制你。如果他們想接受你,除非你表現達到他們的標準,滿足他們所有的期望,沒什麼大不了的,繼續前進,上帝會給你一些真正的朋友。那不是朋友,那是操縱者。你的命運不需要它們。你越早前進,你就會越好。不要浪費時間去討好別人,要贏得他們的支持。 「如果你做得夠好,他們會讓你加入他們的團隊,他們會批准你」。不,如果他們不認識你的天賦,你就需要去別的地方。



你不必讓人們相信你能提供什麼:足夠努力地工作,希望他們會喜歡你,也許他們會給你一個好處。這就是讓他們控制你。上帝已經為你安排了一些人,他們會慶祝你、認可你、認為你很棒。但除非你擺脫了錯誤的人,否則你永遠不會遇到對的人。除非你擺脫那些混蛋,我指的是那些控制者,否則你永遠不會遇到神聖的連結。如果你被控制和操縱,那就會佔用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你需要像這個女兒一樣:認識正在發生的事情,做出改變,打破那種控制精神。在接下來的 20 年裡,不要讓這一切奪走你的喜樂,讓你遠離上帝為你安排的美好未來。



這就是聖經中大衛必須做的事。他的兄弟們嫉妒他,他們能感覺到他生活中的恩惠,當他們在戰場上時,當他給他們帶午餐時,他的一個兄弟貶低了他,質疑了他的動機。 “大衛,你在這裡做什麼?只是想炫耀一下?你對那些本該由你照顧的幾隻羊做了什麼?”他們試圖把大衛留在他們的盒子裡,讓他們成為他們想要的人:渺小、微不足道、平凡。大衛本可以試圖迎合他們,「但我必須贏得他們的支持,讓他們喜歡我,做他們想做的事,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



如果他讓他們控制他,擔心他們的想法,“他們會接受我嗎?我會得到他們的好感”,他將永遠無法實現他的目的。大衛有一個界限。他的態度是,“他們不會決定我的自我價值。我不需要他們的認可來對自己感覺良好。我想跑我的比賽,專注於我的目標。無論他們是否喜歡我並不重要。”決定我的命運」。他沒有受到那種控制和操縱的精神的影響。他可能會感到內疚。我確信心裡在竊竊私語,「來吧,大衛,這是你的家人。你應該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你需要確保他們接受你」。



但某人與你有親屬關係,並不代表他們與你有聯繫。有時,你最親近的人看不見神在你生命中的安排。他們不會接受恩惠、祝福,他們會嫉妒,試圖貶低你,把你排除在外。我們很容易想要向他們證明我們是誰,花時間和精力試圖說服他們喜歡我們。如果你落入這個陷阱,你最終就會被他們想要的東西所控制和操縱。你必須像大衛一樣:與與你不和睦的人保持和平,與不接受你的人相處。如果你的命運需要它們,它們就會為你服務。走正路,友善,但不要花費精力試圖讓他們相信你是誰。



幾年前,有一個我在學校認識的人,我們有同一群朋友。每當他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遇到問題時,他都會指望我來糾正。每隔幾週我就會收到一封簡訊。總是在緊急情況下,「這已經發生了,這是不對的,我很沮喪,你需要弄清楚」。出於某種原因,我承擔了成為他個人問題解決者的責任。我很好,我的個性是個和事佬,我想讓每個人都開心。所以我放下手邊的事情去上班,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理清這個問題,說服這個人。我會解決一件事,一周後他會更加沮喪地回電話,“某某這麼說,如果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我會這樣做”,我想,“哦,夥計,這很糟糕,我必須把這件事做好」。



我生活在邊緣,只是等待下一條短信,下一次危機。解決一件事,但這永遠不夠。這一直是他不高興的事。當我看到他的名字出現在我的手機上、一封簡訊、一通電話時,我的心就會沉下去,我很害怕。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注意高維護人員。高度維護的人幾乎總是控制者,總是遇到緊急情況,他們把一切都搞得不成比例,創造了這一切戲劇。如果你沒有界限,他們就會把你拉進那齣戲。所有這些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你承受著所有的重量和壓力,試圖解決與你無關的事情,試圖安撫那些不把你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的人。



有一天我意識到我正在告訴你的是,那是一種控制精神。我這樣做是出於愧疚,「我不能讓他失望,他會怎麼想?他可能會不高興,他可能不是我的朋友」。所有這些壓力都試圖讓他開心,但同時我並不快樂。我犧牲了我的快樂、我的平安、我的情感幸福來取悅祂。我做了我要求你做的事。下次他打電話時,我很尊重,但我說,“我很抱歉,但這次我幫不了你。我的盤子已經滿了。我有承諾,你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你會以為我帶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很沮喪,很生氣,告訴我我不是朋友,我怎麼能讓他失望。有趣的是,這根本沒有困擾我。我以為我會感覺很糟糕、很錯誤、很辛苦,但事實恰恰相反。我感到平安,我感到喜樂,我感到如釋重負。我掛了電話,去和孩子們一起玩,和維多利亞一起歡笑,和家人一起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



我決定不讓他不高興,而是讓他不高興。也許是時候讓你快樂並讓另一個人不快樂了。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固定下來。不要因為錯誤的責任感而感到內疚。我並不是說不要幫助別人:要仁慈,要給予,但不要活在控制的精神之下。人們會拿走你允許的盡可能多的東西。他試圖讓我內疚、羞辱我,「不忠誠,不是朋友」。我知道打破這種控制精神的唯一方法就是堅強。我不再回覆他的短信,也沒有接電話。我是最好的人,我會為你做任何事。對我來說,這樣做是一個奇蹟,但如果我沒有這樣做,我仍然會面對它。



有些控制性的靈魂想要阻止你實現你的目標,讓你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屬於你命運的事情上。試圖讓某人開心,讓內疚和操縱讓你陷入不應該的境地。為什麼不掙脫束縛呢?那些你感覺不好的事情,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做?是罪孽嗎? 「他們會怎麼想?他們希望我這麼做。我希望贏得他們的青睞」。這些都是控制和操縱的跡象。



創世記第12章,神告訴亞伯拉罕要離開他的親族,離開他的父家,往他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上帝應許他會大大祝福他。亞伯拉罕離開了,他很聽話,但他帶走了他的侄子羅得以及他的全家和牲畜。神只是刻意告訴他要離開他的親人。我可以想像亞伯拉罕想,「我不能離開羅得,他的感情可能會受到傷害,他可能不會理解」。他覺得有責任讓洛特快樂,照顧他的家人,確保他們一切安好。亞伯拉罕的意圖是好的,但這並不是神呼召他做的事。



有時像亞伯拉罕一樣,我們做事是因為我們心地善良。我們想要幫助這個親戚,我們需要暫時擱置我們的夢想來照顧這個朋友。這位同事正在掙扎,所以我們犧牲自己的目標來對別人好。但你的夢想是有期限的。你的任務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上帝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機會之窗。參加比賽並不自私。你無法幫助每個人,你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你無法讓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開心。我們應該始終對人友善,但你必須知道你的任務,這樣你才不會分心,為你不負責的事情負責。



你最終得到了羅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但這不是你被指派要做的事情。亞伯拉罕和羅得到達了他們的新領地,那裡很漂亮,他們很興奮,但問題是:帶著他們所有的羊群和牛群,土地不夠大,無法養活他們倆。他們的牧羊人開始爭吵,他們發生衝突和爭執,場面一片混亂。如果亞伯拉罕離開了上帝吩咐他離開的人,這一切都可以避免。



當我們堅持上帝告訴我們要放棄的東西時,總是會造成問題。有時,即使我們知道一段關係對我們不利,我們也不會放棄。我們知道我們被控制了,我們知道他們沒有尊重我們,他們不重視我們是誰,但我們一直認為我們會改變他們的想法。待的時間越長,難度就越大。越是掙扎,就越沮喪。當我們緊緊抓住羅得時,問題是:上帝告訴我們離開的東西並沒有得到祝福。我們應該遠離的事情沒有任何恩典。



我們不想離開羅得的原因之一是我們認為我們不會有任何朋友,我們會很孤獨,我們永遠不會見到任何人。你可能會孤獨一段時間,但上帝會帶給你新朋友,更好的朋友,那些推動你前進而不是讓你失望的朋友,那些讓你發揮最好的一面並讓你綻放的朋友。不是那些阻礙你並導致你退縮的人。



神是否要你離開羅得,而你卻一直找藉口把他帶走?很多人可能會在工作中坐在一起吃午飯,閒聊八卦,說公司的壞話。為什麼不去別的地方吃飯呢?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無法實現自己的命運。命運可能就是那個讓你妥協的朋友。那個鄰居會激發你最壞的一面。那個哪裡也不去的表弟。你的生命需要有人激勵你,有人讓你有更大的夢想,有人尊敬上帝,有人愛他們的家人,有人尊重他們的配偶。人們正在前往不同的地方,做出改變,設定新的標準。



如果你不肯將自己與不健康的關係、與那些你知道對你不利的人分開,那麼你就會陷入困境。上帝有更好的東西,問題是:你還有很多。這就是衝突、鬥爭、平庸的地方。幫自己一個忙:除掉羅得。你的人生有一個使命,一項只有你才能完成的任務。與挑剔的、嫉妒的、痛苦的、控制欲強的人在一起,你是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的。你們的友誼只差一步就能邁上新的階梯嗎?如果你擺脫掉很多東西,你會看到新的大門打開,更多的恩惠,比你想像的更好的關係。



由於土地無法支撐他們倆,他們不得不分開。當神第一次吩咐亞伯拉罕離開羅得時,他並沒有離開,但神總是如他所願。羅得遲早會離開。他們各走各的路。羅得和他的全家都被強盜抓走了,麻煩更大了。亞伯拉罕必須去營救羅得。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戰鬥上,如果他一開始就離開羅得,他根本不需要打仗。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9 章 19 節說:「我凡事都是自由的,不受誰的轄制」。這是我為你祈禱的,希望你不會活在人們的控制之下,出於內疚而被操縱做事,認為你有責任讓每個人都開心。但你會自由地生活。現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劃定一些界線。不要再去拯救每個人的要求,認為你可能會傷害他們的感情。請記住,如果有人控制你,那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你的錯。你必須採取行動。在接下來的20年裡,不要在不健康的關係、有毒的關係中承受壓力,不要屈服於不切實際的要求。是時候掙脫束縛了。



今天可能會是個轉捩點。你有一個使命要完成。上帝指望您將您的家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集中精力,自由自在,做好準備。如果你願意這樣做,我相信並宣布:控制和操縱的精神現在正在被打破。你將擁有新的恩典、新的勇氣,所以要努力實現你被創造的目的。更大的恩惠即將到來,新的關係,新的機會,你命運的圓滿,奉耶穌的名。如果你收到了,你能說阿門嗎?阿門!我也收到了!

-----


-----

他說:“最好的是,神與我們同在”,舉起雙臂,再次提高微弱的聲音,
重複這句話:“最好的是,神與我們同在。”
他被安葬在倫敦城市路的教堂。

由於他的慈善本性,他去世時窮困潦倒,留下了135,000名成員和541名以「衛理公會」名義的巡迴傳教士。據說「當約翰衛斯理被抬進墳墓時,他留下了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一件破舊的牧師袍」和衛理公會教堂。

-----

只要一個人經歷了真正的精神轉變,就可以安全地忽略儀式。
事奉的資格是由聖靈所賜,而不是由教會的學習所賜。這意味著任何人都有權利服侍,前提是聖靈引導他們,包括婦女和兒童。
神「住在祂順服的子民心裡」:宗教經驗不限於教堂建築。事實上,福克斯拒絕將「教堂」一詞應用於建築物,而是使用「尖頂屋」這個名稱,這個名稱至今仍被許多貴格會教徒保留。福克斯很快就會在田野和果園裡崇拜,相信上帝的存在可以在任何地方感受到。

-----

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憐憫我這個罪人。
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憐憫我。
主耶穌基督,憐憫我。
耶穌,憐憫吧。
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憐憫我們。
主耶穌基督,永生神的兒子,憐憫我這個罪人。

-----

你知道人體內平均有37.2兆個細胞嗎?而整個銀河系裡的恆星數量約有1,000億顆,也就是說,地球上一個渺小的人類,體內的細胞竟然比浩瀚銀河系的恆星還多呢!

你聽過如果把微血管、靜脈與動脈全部接起來,人體血管的長度可達15萬公里嗎?那是可以繞行赤道2.5圈的長度。人腦的重量只有1公斤多,內部卻有860億個神經元,以超過100兆條的神經相連。據說,人腦中的神經網絡比史上最先進的超級電腦還要強大呢!

你知道世界上從未發現有兩個人的指紋是相同的嗎?包括同卵雙胞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還能想到人體哪些奇妙的地方呢?

除了星體,大自然還有許多充滿秩序的循環變化,比如海水每日兩次的漲潮、退潮,在世界各大海洋南來北往的洋流,這些變化不僅滋養海中生物,洋流還能將不同洋域的熱能、養分輸送到不同地區。科學發展已讓人類瞭解宇宙中的自然定律和物理常數,必須有精確到無以復加的微調,才能創造出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球,即便誤差只是小數點後面的上百個零,地球就不會是如今樣貌,可見這個極其精妙平衡,且準確提供生存條件的宇宙,是經過精心巧妙的設計。

因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天文學家約翰歐基弗(John O’Keefe)曾說:「按照天文標準,我們是一群受寵過頭、珍愛有餘及呵護備至的受造物。如果宇宙不是受造精密得無以復加的話,我們壓根兒就是子虛烏有的。我認爲,這些境遇表明宇宙是爲了人類生存而被創造的。」

聖經上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這些妙不可言的種種,都再再說明這世界上有一位智慧、能力無法測度的造物主。

這位神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祂愛我們,還說我們如同祂眼中的瞳仁一樣,眼珠是脆弱又珍貴的器官,因此祂格外地保護我們,如同祂特別設計眼皮來保護眼睛一樣。祂能了解、體恤我們,祂曾說:「就是你們的每一根頭髮也都被數過了。不要怕!」甚至當我們還只是母親腹中的胎兒,祂就認識我們了。

你相信有位大能又慈愛的神,祂深深地愛著你,且永遠不改變嗎?

祂創造了你,就必扶持、幫助、帶領你,祂也絕不撇下你。盼望你主動來認識這位創造你的神,瞭解祂放在你裡面的天賦和潛力,讓生命發揮出最適切的價值,也祝福你認識並感受天父無盡的愛,並在祂的愛裡享受不動搖的平安和滿足的喜樂。

-----

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大部分的細胞,都只有一個細胞核(您或許有聽過紅血球沒有細胞核,或是肌肉細胞有多個細胞核),而每一顆細胞核中都含有約兩條兩公尺長的DNA?沒錯!這四公尺長的DNA事實上是擠進一個直徑大約6微米微小的細胞核中(一微米是百萬分之一公尺)!這就如同將40公里(您沒看錯,是公里)的細絲線塞進一個網球中!這個比喻夠傳神了吧!所以您應該了解這個比例多誇張。問題是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或這麼做有什麼好處?這個就帶入我們今天故事的主題了。首先讓我來簡單的介紹我們的細胞是怎麼巧妙的將這麼長的DNA包入細胞核中。問題的答案在於我們的DNA並不是直接塞進細胞核中,而是先經過纏繞在一些蛋白質上,讓這些細長容易打結的DNA能夠壓縮到真核細胞核的微小空間中。如果您曾經嘗試過存放花園軟管,您就會知道,如果您盤繞軟管,可以避免打結,同時下次要再使用時也會容易得多。

-----

人體數目比銀河系恆星還多!德國和加拿大科學家參閱了1500多篇科學論文,對成人和兒童細胞數量進行了重新評估。結果發現,成年男性體內平均有36兆個細胞;而成年女性平均有28兆個細胞,整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可能只有約1000億顆。

英國《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誌報導,該研究還發現,人體內小細胞(如血球)的質量與肌細胞(肌纖維)等大細胞的質量大致相同。

據該報導,為計算人體內細胞的數量,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科學家,透過分析1500多篇科學論文,確定了人體中有多少細胞類型、每個組織中有多少種細胞,以及每種細胞的平均大小和品質等因素。他們在60種不同的組織中發現了400多種已知的細胞類型。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整理了一名70公斤成年男性、一名60公斤成年女性和一名32公斤兒童體內每個組織的質量,研究團隊利用該委員會的數據估計了每種體型包含多少個細胞。

研究結果表明,一名成年女性有28兆個細胞;兒童有17兆個細胞;成年男性有36兆個細胞。研究也發現,無論是非常小的細胞、非常大的細胞或大小介於兩者之間的細胞的質量大致相同。

計算人體的細胞數看似沒什麼意義;但這其實對許多領域都有實際的應用價值。例如在建立人體電腦模型時,細胞數量越精確,準確性也就越高。另外,這也能幫助科學家找出病灶,並嘗試各種可能的療法。拿病人器官的細胞數量和正常人比較,也可能有助於醫師診斷病因。

腦的實際運作其實是在單個的神經細胞內進行。一個成年人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或稱神經元),而細胞之間的分支有超過一千兆個連結點。科學家稱這種密集和分支的網絡為「神經元森林」(Neuron Forest)。

訊號會穿越神經元森林,從而產出記憶、思想及情感。

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基因中心科學家找出迄今密度最高的DNA儲存技術,每公克DNA能儲存215PB的資料,較2012年哈佛的1.28PB提昇100倍以上,展現DNA儲存的高密度。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紐約基因中心(New York Genome Centre,NYGC)的兩名科學家在科學期刊(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他們已找出迄今密度最高的DNA儲存技術,可在每公克的DNA中儲存215PB的資料量,約是2012年哈佛研究成果的100倍,亦達到現今DNA理論儲存極限的85%,凌駕現有的其他研究。

這兩名科學家Yaniv Erlich與Dina Zielinski採用了名為DNA Fountain的新架構,以用來創造DNA之每個核苷酸(nucleotide)可儲存容量的最大值。他們成功地在DNA分子中存入了6個檔案,包含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KolibriOS、一隻電腦病毒、一張50美元的Amazon禮券、先鋒號鍍金鋁板(Pioneer plaque)、一份1948年的研究,以及1895年的法國電影《火車進站》(Arrival of a train at La Ciotat),而這也是世界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

上述檔案壓縮後的大小為2.14MB,科學家把該壓縮檔寫入DNA的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s)中,並完整地取出,他們還在同樣的DNA上測試存入高達2.18PB的檔案,發現也能完美地將檔案解碼,在測試DNA Fountain的極限後,已可於每公克的DNA上儲存215PB的資料量。

哈佛大學曾在2012年進行類似的研究,當時只能在每公克的DNA上儲存1.28PB的資料量,顯示Erlich與Zielinski創造了100倍的成果。此外,理論上每個核苷酸最多可處理1.8位元(bit)的資料量,此一新研究則讓每個核苷酸處理1.6位元的資料量,比其他研究多出60%,亦達到理論極限的85%。

DNA被視為完美的儲存媒介,因為它可以達到很高的儲存密度,而且在乾燥及常溫或低溫的環境下仍可保存,亦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真或過時,使得學術界與業界相繼投入研究。

此一最新的成果代表只要一個房間的DNA就能夠儲存全世界的資料量,不過,技術是否可行仍得視它的成本。現階段使用DNA儲存的代價非常高昂,光是在檔案中合成2MB的資料就需要7000美元,要讀取它還需要額外的2000美元,雖然日後相關成本可能會下滑,惟短期內應不容易實現。

在人類中,每個細胞的女性二倍體 核基因組總長度為 6.37 千兆鹼基對 (Gbp),長 208.23 厘米,重 6.51 皮克 (pg)。[ 31 ]雄性值為 6.27 Gbp、205.00 公分、6.41 頁。[ 31 ]每個DNA聚合物可含有數億個核苷酸,例如1號染色體。 1號染色體是人類最大的染色體,約有2.2億個鹼基對,拉直後長為85毫米。[ 32 ]

在真核生物中,除了核DNA之外,還有粒線體DNA(mtDNA),它編碼粒線體使用的某些蛋白質。與核 DNA 相比,粒線體 DNA 通常相對較小。例如,人類粒線體DNA形成閉合的環狀分子,每個分子含有16,569個[ 33 ] [ 34 ] DNA鹼基對,[ 35 ]每個這樣的分子通常包含全套粒線體基因。每個人類粒線體平均含有大約 5 個這樣的 mtDNA 分子。[ 35 ]每個人類細胞含有大約 100 個粒線體,因此每個人類細胞的粒線體 DNA 分子總數約為500個。 100,000 個粒線體,對應多達1,500,000個粒線體基因組拷貝(佔細胞DNA的90%)。

-----

問:你是如何接觸到基督教,進而接受這個信仰的?

我第一次看到與聖經有關的東西應該是在英語閱讀材料之類的東西,像是《聖經故事一百篇》或者是諸如此類的聖經故事摘要這樣的讀物。當時這樣的讀物應該是八十年代作為英語輔助教材、作為文學的一部分出版出來的。我記得其中有一篇,好像是《聖經故事一百篇》的選段,第一篇就是創世紀那一篇。我第一次看到完整的聖經應該是98年前後,在烏魯木齊的一個天橋上,看見有人在地攤上賣聖經,二十塊錢一本,新加坡聖經公會印制的聖經,然後我就花了二十塊錢把它買回去了。在那以前的時候,我其實已經買了一部古蘭經。當時好像除了新華書店以外,很少有別的書店。一般比較有點逼格的書,要你自己跑舊書店才能買到。基本上所有的書店裡面都能夠買到古蘭經,但是聖經卻總是沒有。那是我第一次買到完整的聖經,從頭讀到尾。

當時我在第一次讀聖經的同時,正在迷戀十七世紀的英國文學,就是托馬斯•布朗或者是泰勒那些人的文學,像《翁葬》、《醫生的宗教》那些東西。當時在我的認知世界里,這些書都是連在一起的。我第一次讀聖經的時候,首先最著迷的地方就是所羅門王的箴言、詩篇那些部分。對於我來說,它代表的是一個跟我原先熟悉的西方文學非常不同的世界。我原先,在當時我自以為自己是非常熟悉西方文學的,但是想了一下,在我以前熟悉的文學風格中間,似乎是缺了一大塊。直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把聖經當作一種帶有獵奇性的知識來考慮的。整個認知世界大體上很像是陳樂民或者資中筠他們那些人寫的書上,是一種人文主義色彩的認知世界。在這個認知世界當中,教會是一個遙遠的背景,而且大體上扮演的是一個負面的角色。文明、啓蒙和進步才是世界的主流,西方在這個世界主流中走在前面,但是前提條件是打破了原來教會對文明和進步的各種約束作用,像是啓蒙衝破枷鎖一樣,才能夠解放出現代的自由和文明。現代的自由和文明主要就體現於解放,而解放,在當時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分不清楚政治上的專制主義和他們所說的教會對于思想的約束到底是什麼關係,只是模模糊糊的傾向於一切自由和解放都是比較好的。

我想我後來之所以對這兩件事情有點區分,大概已經是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事情了。那時候是國內第一批開始引進哈耶克和波普爾這些書的時代,開始區分英美思想傳統和歐洲大陸思想傳統的時代。那時候我開始私下裡面考慮各種不同思想傳統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然後對照我自己和我周圍的世界,開始對基督教有一種,除了抽象理論以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一個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都不考慮的問題,就是說組織結構和社會基層的問題。這一點,我依靠的東西與其說是正式的歷史材料,倒不如說是文學作品和其他各種間接材料為我提供的歐洲社會的方方面面。對照當時思想界最流行的學說,就是英美思想流派和歐洲大陸思想流派的區別,再對照我對歐洲大陸和英美社會結構的瞭解,這個主要的區別就顯示出來了。

這樣給我提出的主要啓示就是,我以前一直是不相信官方的歷史學說,但是我是相信啓蒙主義者勾畫的那種歷史學說,現在我發現這種歷史敘事當中仍然有著重大的缺陷或者說是重大的漏洞。如果按照他們的描繪的話,應該是近代以來隨著宗教勢力的退場,社會逐漸趨向進步,而這個進步的中心應該是在法國,主要是啓蒙者所做的事情。但是我各方面看到的情況就是,法國所代表的歐洲大陸和英美之間,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的不同。在英美社會上我沒法注意不到,被稱為是進步的人文主義知識分子,包括哪怕是像傑斐遜總統這樣的自然神論者,在社會上只是一小撮,非常少的一小撮,社會的基層仍然是基督徒,而且大多數社會工作是由牧師和教區完成的。即使是知識分子當中,通常原先啓蒙者告訴我們,本來這些人應該是解除了基督教束縛的世俗人文主義者,但是在美國,一般人認為自由民主最先進最典範的國家,它實際上依靠的是愛德華茲牧師諸如此類的人,他們發揮的作用比傑斐遜總統這樣的人發揮的作用要大得多。

而在法國,大體上啓蒙者所描繪的路徑基本上是正確的,就是說,十八世紀以來,基督教的力量,至少在社會意義上是大大削弱了,國家通過官僚組織侵奪了中世紀教會所掌握的主要權力。同時尤其重要的是,教育原來也是教會所主辦的,現在產生了國家利用納稅人的錢建立世俗大學,世俗大學大量產生了世俗知識分子,世俗知識分子通過教育改革控制了最基礎的學校教育,掌握了塑造人類,特別是人類兒童心靈的重大權力。以前,我想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國家教育,義務教育,如果做不到才是錯誤的,但是我比較深入地瞭解西方歷史以後,才覺得這是世界歷史的一個重大關口。在這以前,這些事情都是由教會主辦的。國家把兒童從教會手裡面奪到自己手裡面,並不是出於開明和進步的邏輯,而是為了掌握塑造新國民的權力,他們要把這些新國民塑造成忠於具體的世俗國家,比如忠於法蘭西和德意志,讓他們為國家去死,讓他們把政治看得比宗教還重要,例如法蘭西人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法蘭西國民,效忠於法蘭西,按照這種新的邏輯構建近代世界。最後,正是由於這種新的邏輯,世界大戰才會存在。

在我們的歷史敘事中,前者都是進步,他們也不會提到這些事情和近代世界大戰和現代專制國家之間的立體聯繫。但你從許多蛛絲馬跡中都可以看出這一點,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引起的精神危機中,有很多保守派,比較傾向於保守的人士,像德國的黑塞這些人都發出的意見說是,之所以會發生這些事情,就是因為傳統的基督教信仰衰微了。基督教的共同體是普世的共同體,它要求人們通過愛基督愛全人類;而現在的教育,所謂進步,則要求人愛自己的國家,仇恨其他的人類。正是因為這樣,才在表面上極度的開明和進步之中,才會爆發世界大戰這場災難。而且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和英美仍然是有差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歷史變化,主要是英國變得更接近於歐洲了。但是美國仍然有自己的傳統,可以說,美國直到現在仍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基督教國家,它的鈔票上仍然印著「我們信仰上帝」。而歐洲呢,通過福利制度和官僚體系進一步發展,變得益加世俗人文主義了。

我想大多數進步知識分子都會更喜歡歐洲或者歐盟那種世俗國家的模式,但是無可否認,無數蛛絲馬跡都向我們顯示,美國才是真正有活力的社會。而北約之所以能夠戰勝蘇聯,扭轉世界歷史發展趨勢,靠的還是里根總統這樣的人。而里根總統的精神力量,它並不是來自於我們開明知識分子所想象那樣,自由、憲政諸如此類的東西,他靠的不是別的,就是基督教信仰,而這些東西恰好就是我們知識分子企圖嘲笑和抹去的東西。如果我們啓蒙知識分子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里根總統這些人所信仰的那些東西,恰好就是跟胡喬木和郭松民企圖讓中國兒童相信那些東西一樣的,都是開明和進步的障礙,都是我們這些啓蒙知識分子應該加以掃除的東西。所以他們的敘事體系一定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這些問題需要解釋,以後我一直在尋找這些解釋。我自己的思想方法其實不是很完整、很有系統的,只是把許許多多我觀察到的各方面的材料湊起來,像是格林童話裡面的《漢賽爾與格萊特》一樣,用麵包屑標記路徑。這些路徑是非常不完整的,也不見得是全部的真理,但是如果它揭示了原先我以為是天經地義的認知結構是錯誤的,那麼這條線索的發掘大概就是沒有問題的。以後,我一直到現在都在做這些事情,逐步的把各個片段的信息和材料聚集起來,試圖發現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在整個散漫的、布滿整個世界的知識當中,尋找一種被稱之為格局的東西。在這些格局的背後,我越是往這個方向走,就越是發現基督教在這個格局背後的力量。現在我傾向於認為,缺少了背後這個基本格局,整個西方文明就失去意義了。在整個西方文明失去意義的前提下,我們在五四以來,或者說整個近代中國以來,當作開明和進步的所有東西都變得喪失意義了。

最後,我現在越來越傾向於這種假設就是:我們現在當作開明和進步的東西,與其說是真正開明和進步的東西,不如說是基督教文明在高度發展以後,產生出來的剩餘資產;而我們拿著這些剩餘資產實際上是發揮了,腐蝕和破壞原有這個產生文明資產的基本力量的作用;而這個文明資產的基本力量,過去和現在,仍然是基督教和基督教會,如果抽去了它的價值內核和組織內核的話,我們現在所知的西方文明不一定會存在。當然這不是確定性的結論,因為我的思想方法仍然是按蛋頭學究那種講論證的思想方法,所以按照這種思想方法,你不可能得出確定的結論,但是這肯定是一個具有高度蓋然性的學說。這個高度蓋然性的學說比我迄今為止,從出生到現在學習到的其他所有學說都肯定更接近於真理。

當然對我來說,我大概也就是在最近的這個時期,在我推出這些理論的時期,同時才接觸到了具體的基督教會。在那以前,我一直以為基督教基本上是西方的事情,在中國,我所在的社會裡面,是基本不存在的。我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會還是2010年在成都四川音樂學院的時候,那時候我才接觸到具體的講漢語的基督教徒和他們的教會組織。然後漸漸的尋找,查看社會上的材料,考慮他們在社會上發揮的作用,一步一步的修改自己的認知圖景。這條路其實我不能說得太清楚,因為它不是一個已經形成的東西,而是一個正在走的路。所以我現在還在走這條路,因此也不能夠說出什麼能夠稱得上是結論的東西。我只能把我曾經走過的那條路,在走路的過程中間,經歷的軌跡大致上的說一下。將來會發現什麼問題,其實我自己也還需要更好的引導。謝謝。

問:教會在社會上發揮的作用是什麼?

劉仲敬:從前我一直用比較純粹世俗的方式來解釋歷史,最近幾年我把有神論的因素加入到我的歷史體系里。之所以這樣,也是因為不得已,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因素的話,歷史體系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完整。缺少了這個因素,有很多問題就變得不一樣了。像社會組織這種東西,你可以把十九世紀以後的社會組織,特別是列寧主義政黨,看成是一個沒有上帝和基督的反面教會。它的組織形式,它的黨支部書記其實就是一個相當於教區牧師的角色,他隨時隨地,在牧師給你講聖經的禮拜天,支部書記也會召集他的黨員什麼的,學習馬克思的著作,講階級鬥爭,講工人團結的道理,諸如此類,然後他也是能夠提供養生送死的全方面服務的。

在這一點上,我發現了自由主義理論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因為以前我也算是廣義的自由主義者,這種理論等於說是要強調個人的獨立和尊嚴,一個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牽累任何社會組織。但實際上這樣製造出來的人在社會上是非常孤立無援的,也許極其有教養或者是有錢的人能夠維持,但是普遍的草根老百姓,如果處在這種狀態下,那結果是非常不安全的,他們應付不了意外事故的風險,甚至在死亡面前都沒人安慰他。如果不考慮其他的意識形態方面因素,僅僅考慮社會生存能力的話,那麼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假如是信仰了我原先認為是最合理的自由主義理論的話,那他過的生活將是極其孤立的;而相反,如果你是有團體的,無論你是計劃體制的工會團體,還是基督教的教區團體,還是伊斯蘭教的教會團體,那麼你在社會上生存,安全和有保障的程度都要大得多。

我當時正在跟其他一些人論戰,有很多自由主義者在這方面是非常堅定的,他們認為計劃體制也好,基督教、伊斯蘭教主義也好,都是落後的,限制人類意志自由的,只有人的絕對意志自由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標。我不能夠完全從理論上反駁他們,但我直覺地感覺到不對勁。他們描述的這種人,如果在社會上生存的話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意外事件所抹掉。他們跟其他,比如說是有愛心的、相互幫助的團體相比起來,是極其脆弱的。

別的不說,因為我習慣於用歷史實例做具體的思考,假如是一群自由意志主義者組成的移民團體在北美洲海岸登陸,像清教徒在馬薩諸塞那樣建立殖民地,他們會得到什麼樣的下場呢?我們知道的歷史就是,清教徒的團體在馬薩諸塞建立了自己的共同體,頂住了極為艱困的局面,最終變成了現在美國的種子。美國是一個高度結社自由的國家,誰高興結社都可以結社,我知道有很多社會主義者都結成了類似的團體,想要搞新和諧村,搞社會主義實驗。但我看到的情況就是,他們沒有一個能夠維持到一、兩代人以上的。無論最終的原因是什麼,但事實擺在眼前:無神論者或者世俗主義者搞的結社是極其脆弱的,無論是在自然環境還是在社會環境下,都沒有什麼抗壓能力。而人類團體的前途,通常不是取決於你在最繁榮時刻的最佳表現,而是你在處於最糟糕時刻抵抗困難的手段。

僅僅是由於這一個淘汰標準的話,我就可以相當有自信地說,無論從政治理論上應該怎麼樣解釋,從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沒有宗教信仰的團體是短命和脆弱的。最後的歷史繼承人不是像計劃體制所說的那樣,是屬於無神論者;也不是像啓蒙主義者說的那樣,是屬於信仰自由、開明和進步的人;最終,它仍然要屬於有信仰的團體,只有有信仰的團體才能夠繼承世界。我能夠根據蛋頭學者都可以接受的那種能夠核實的證據,可以很有把握地推出上述結論。其他的結論呢,我有很多基於直覺的結論,但是這些結論我不敢說一定能夠經得住論證和核實的程序,所以我就先不提那些。就說這一點我能夠絕對有把握、經得住驗證的結論就足夠了。

問:對照教會在西方歷史中的角色,您怎樣看待中國教會在中國社會轉型中的角色?

劉仲敬:因為中西比較是近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最關心的問題,我可能是從小就非常熟悉這方面的爭論,在這方面的各種學說我多多少少都瞭解過,而且都曾經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期傾向於相信它們,但最後都覺得它們存在著很多缺陷。照我最近這一時段的想法,我覺得這裡面的問題好像是存在於組織方面。我們所說的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東西,歸根結底是要歸究於,它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散沙化的東西,我把它稱之為「一輪紅太陽,十億藍螞蟻」的結構,它極度缺乏最上層和最下層之間的中間團體。如果用社會資本這種學說的話,那麼它就是一個社會資本高度匱乏的地方。

而西方之所以能夠在近代把它的秩序輸出到全世界,就是因為早在近代以前,它的社會資本就極其豐富,它的社會中間層比東亞要厚得多,內部的小團體和錯綜複雜的社會網絡結構要完善得多。而這些網絡結構中間,毋庸置疑,教會是其中最核心、最深刻、最基礎的部分。我們過去注意了太多那些知識分子搞的東西,其實只是水面上的泡沫,水面下最堅實的基礎始終是教會。而西方背後輸出的那些秩序,你只要順著歷史線索,追溯到足夠遠的話,最後總是跟基督教有關,即使不是直接出自於基督教的,至少也是出自於跟它有高度相關性的因素。

而中國方面呢,我不大確切知道「社會轉型」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強烈地傾向於,現代知識分子所談論的社會轉型,恐怕是建立在一系列誤解的基礎上的,因此本身不能夠作為有效的討論範式。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說近代以來,東西方開始接觸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立刻就能夠發現雙方社會組織的強度是相去甚遠的。西方社會組織的強度要大得多,在宗教方面尤其是這樣。在傳統的十七、十八世紀以前的東亞社會,找不到可以與西方教會相提並論的社會組織,這一點可能也就是造成東亞社會格外脆弱的主要原因。而近代以來教會的輸入,我把這種事情稱為秩序輸入,跟它的人口之少是極其不成比例的。

有很多民國史專家,我不知道他們注意到沒有,在中國近代史上發揮格外重要作用的人物中,基督徒所佔的比例跟他們在當地人口所佔的比例是極其不相稱的。百分之幾的極少數人口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好像是佔據了半壁江山,甚至大半壁江山的樣子。然後,在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變局中間,情況突然被逆轉過來,教會受到壓迫,最終基本上被趕出中國或者是進入了地下,然後在這個時期,中國就又要經歷一次高強度的社會沙漠化。用我自己創造的術語就是說,明清時代的東亞社會已經是高度散沙化了,除了高高在上的強大的皇權和官僚體系以外,社會上還能存在的組織,除了以血緣關係維持的宗族組織以外,已經沒有多少了。在49年以後,連這樣的組織也被打破以後,基本上可以說是除了官方的組織以外,一切民間社會都已經徹底不復存在了。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只有官方權力而沒有民間權力這種可怕的狀態。以後發生的所有災難,歸根結底都要歸咎於這種可怕狀態。

所謂轉型,如果它還有什麼意義,就是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重新積累一些可持續的社會資本。那麼可持續的社會資本是從哪兒來呢?實際上歸根結底就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會,第二部分是非教會的NGO。在這兩部分當中,你必須得比較一下它們的活力和耐力。這一點不是我根據理論上判斷的,而是根據世界各國,包括東亞和中國,實際上各種非政府的民間和社會組織的活力和耐壓性來看:如果是在繁榮昌盛、一個高度民主和法治的社會裡面的話,它們的活力和耐壓性不是很容易區別的;但是如果處在一個高壓或者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差別馬上就顯示出來了,教會顯得非常強大而耐壓,而沒有宗教背景、純屬世俗的任何團體,尤其是知識分子團體,即使它們在繁榮的時候顯得非常強大,在困厄的時候卻總是不堪一擊,像泡沫一樣迅速地碎裂了。

我對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傳播歷史下過一番工夫,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在十九世紀進步知識分子曾經認為教會是過時的東西,資本主義是比較好的,世俗人文主義搞的新教育是比較好的,但是真的到共產主義來的時候,那些被認為是先進的、有錢的人、有知識的人、有學問的人、掌握有一切為世人所羨艷的東西的人,真的在布爾什維克面前就像雞蛋一樣脆弱,沒有幾年就化為烏有了;但是原本被很多有錢人和有知識的人瞧不起、認為是很土鱉很愚昧的教會,卻是始終打不倒壓不垮。最後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間,最強大最有效的力量仍然是像波蘭天主教會這樣的力量。

而在韓國這樣的威權主義政體當中,最有力的、最能保護社會的力量,仍然是它的教會。我原先想象不到,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韓國本來是跟明清的中國社會結構比較接近的,是一個強大的儒家的宗族主義的社會,有一個專制國家和官僚體系,跟明清社會是差不多的,但是韓國民主化的過程和社會基督教化的過程緊密地摻雜在一起。而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台灣民族運動或獨立運動興起的過程,和台灣的長老會同樣是有分不清的關係。我再追溯這條歷史線索,也就可以發現,追溯到1945年以前,最初的傳教士,馬偕這些人在台灣登陸的時候,在大陸被斬斷的這些種子在台灣發芽了。而在現在呢,等於是最近這幾十年,社會環境稍微放寬了一點,可以說是社會資本有一定增加的傾向,而這些增加的社會組織當中,教會好像又是其中最迅速、最強大的組織。

直到2003年以前,我都沒有太重視這些事情,但是只要我開始注意到這些線索,我就沒法避免這樣的結論,就是,比如說中國企業家搞的那些慈善活動,或者是中國知識分子企圖模仿捷克和東歐轉型搞出來的那些活動,都很像是小孩子過家家。即使是做出來了,也只有玩偶性質。真的能夠建立成有效共同體,不僅能夠自我維持、而且在高壓狀態下能夠維持的團體,在我看來好像仍然是只有教會。這是我目前觀察得到的印象。具體能不能夠形成有效的解釋,或者說對於大家談論的所謂轉型能有什麼樣的作用,這個我還不敢貿然下結論。

問:您對基督教各個宗派怎麼看?

劉仲敬:基督教的宗派,從歷史上來看,因為我比較熟悉十七世紀前後,宗教戰爭前後的那些歷史,當時宗派的產生,大多數是有具體的因素的。表面上看起來,例如是涉及像聖餐變體論這樣的神學糾紛,但是又摻雜了許多憲法性質的、民族性質的和團體性質的具體糾葛在那裡面。這些糾葛隨著時間的推演,漸漸喪失了它原有的意義。現在的長老派,尤其是在歐美以外的長老派,是不是很清楚蘇格蘭盟約派在他們和查理國王和克倫威爾打仗時期引起爭議的那些內容到底是什麼,我是高度懷疑的。很可能這些理由在當時很重要,但是後來被時間掩蔽,由於引起爭議的理由已經消失,即使在後來他們自己團體的繼承人看來,都已經是近乎被遺忘,或者是看得不重要了。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是宗派不重要。我知道有很多神學家和很多值得尊重的平信徒主張,重要的是事工,講神學方面的派系是擾亂人心,把普通的、神學造詣不高的平信徒引入歧途,這樣是不好的,除了效法基督和事工以外,最好不要講別的。這個說法有很多的道理,至少我沒有辦法反駁這種說法,但是我從長期歷史進程中間也看到這樣的現象,就是說,儘管宗派衝突是令人痛苦的,有時候是要流血的,甚至是流無辜者的血的,但是它從側面上恰好反映了在這個階段,所有人對信仰都是極其認真,這恰好就是各種理論、精神世界發展得最接近完善的時期。因為你如果不是對這些事情極度認真的話,你是不可能把身家性命賭在上面的。如果你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哎,這樣也行,那樣也行,他說的也有道理,你說的也有道理,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確實是不會發生衝突。但是這種人,你也可以想象,第一,他精神發展的深度應該是不太夠的,第二,這種和平是不是好事,到底是維護和平的好事,還是代表了信仰本身的衰微,代表了整個社會對信仰本身已經變得無所謂或者不在乎了,這是很難說的。

如果是後一種情況的話,這種和平其實就是那種我稱之為混溶主義的東西。像是秦漢以後,儒家、法家和其他諸子百家混溶,我們都知道這種混溶的結果是所有各家思想活力都衰退了。他們在春秋時代相互掐架掐得極其激烈的時候,每一派都是有活力的,儘管他們都是有自己的錯誤,但是錯誤當中也是有活力的。但是最後等到他們不掐架了以後,好像很和諧的時候,其實是大家都已經沒有活力了,大家都衰微了,新興的佛教和道教就起來了。然後唐代以後,儒佛道三教又有強烈的融合傾向,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的思想創造力也衰退了。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別的不說,佛教的思想創造力最發達的時代,就是從兩晉到唐代初期的時期,那時候恰好就是佛教跟道教和儒教撕得很厲害,佛教各派別之間也爭得很厲害。最後他們不爭論了,三教合一,和諧的情況下,他們的思想明顯傾向於沙漠化和枯竭了。所以宗派的消滅是不是件好事,我確實是抱著極其懷疑的態度。

當然這一方面你也得注意,你自己發言的立場是什麼:如果你自己身處其中,比如說,我不說別人,我自己,如果我自己處在這樣一個團體中間,為了派別爭論或者神學上的意見,爭論得很嚴重,足以嚴重到打起來的地步,而打起來可能直接威脅到我自己的腦袋,我肯定會覺得很痛苦,希望大家能夠和平下來,最好不要爭下去;但是如果我站在距離很遠的地方,像一個火星人研究地球歷史一樣,只考慮文明本身的活力和思想本身的活力,我就可能完全忽略因為派別鬥爭引起的巨大的痛苦和犧牲,只覺得為了文明的活力,這些犧牲都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人類隨時隨地都有人犧牲的。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是自相矛盾的,完全要看我自己處在什麼位置上。

問: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信仰,哪些值得今人借鑒?

劉仲敬:我傾向於認為,通常所謂的中國文化,我稱之為華夏文明,它的特點就是它缺乏外在救贖的觀念,也就是說它其實是沒有信仰的。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神學家都主張,比如說伏羲或者是其他什麼天道觀念,相當於是希伯來人對上帝的信仰這些觀念,或者認為是宋儒的天道觀念,或者是漢儒或者其他什麼人的天道觀念,本身是一種沒有解釋清楚的上帝信仰。但是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經不住深入的考究,因為一個非人格化的東西和具有人格的信仰是不一樣的,而且最關鍵性的區別在哪裡?就是說,人能不能救自己的問題,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希伯來文化,猶太基督教傳統產生出來的所有宗教,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前提就是說,它認為人本身是沒有能力拯救自己的,拯救只能來自於上帝,來自彼岸世界才是救贖。如果認為自己能夠救自己,那是一種比較狂妄的想法。但是我們通常所謂的中國文化,無論它對天道或者是神或者是諸如此類的東西是怎麼解釋的,它基本都是認為人是能夠自己救自己的。所以我傾向於,儘管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但是如果我只考慮誠實而不考慮任何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話,我只能說是,通常所謂的中國文化是沒有信仰觀念、沒有彼岸意識在內的東西。

問:我覺得現今的中國政權正在尋找信仰,您如何看?

劉仲敬:我覺得現在的中國政權並沒有在尋找信仰,他們在尋找一種彌補合法性真空的手段,這跟尋找信仰是完全兩碼事。它試圖用一種,通過類似統戰的方式,用其他意識形態來彌補共產主義失去可信度所造成的真空。這基本上是一種政治上的合縱連橫的手段。如果從純粹信仰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是屬於空白吧。而且在這種合縱連橫中,我想他會比較傾向於統戰儒教或者佛教,因為這些宗教或者說信仰在社會組織上比較薄弱,而且早在共產主義進入東亞以前,已經有過依附政權而生存的長期傳統。如果假定這些社會力量在將來仍然會依附於政權、受政權控制的話,那麼可能性比較大。對於基督教以及對伊斯蘭教,這樣的把握就比較少。這兩者的區別,我相信,因為我對共產黨本身的思維是有一定把握的,也就是說,對於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信仰本身,而是各種宗教所能夠佔有和動員的社會力量。這些社會力量如果足夠強大的話,是會對統治本身構成影響的,因此應該收編他們或者是壓住他們,始終納入政府能夠控制的管道之內。這跟信仰本身是不發生關係的,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手段。而在這個政治手段中間,我合理推測,首先被選取的仍然是儒教和佛教。

問:您如何評價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關係?

劉仲敬:據我瞭解,文藝復興本質上是歐洲皈依基督教以前的那個異教世界的復辟。我們現在主流對文藝復興的看法是誤導性很強、片面性很強的。文藝復興本身就是羅馬教廷腐化或者是世俗化的一個產物。就我得到的材料來說,文藝復興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他們自己都是教士,甚至是紅衣主教或者高級教士,但他們研究的主要項目是非基督教的,而且與我們現在的主流說法相反,他們不是在研究近代科學,而是在研究非常古老的巫術,例如埃及巫術、巴比倫巫術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中世紀長期被正統的教會打壓,認為是違反基督教真理的東西。但在教會的精神控制力鬆弛以後,很多知識分子,甚至是名義上為教會服務的神學家,都非常著迷這些事情,要從古老的文獻中研究希臘時代,比如說以弗所的阿波羅的神諭,研究東方巴比倫的巫術,研究占星術諸如此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在教會的正統觀念來看,肯定是屬於怪力亂神,怎麼看都不像是虔誠者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所稱的現代科學是在這個夾縫中間偶然產生出來的一個副產品,雖然文藝復興具體說來是對現代科學有一點點幫助,但這好像不是他們的主要動機。我們可以比較刻薄地說,他們主要是在研究占星術的過程中間,順便給天文學增加了一些知識。而且占星術在他們研究的各種怪力亂神的知識中間應該還算是比較純潔的,比較不純潔的知識,確實是跟黑巫術沒有什麼區別的。像與《浮士德》中梅菲斯特原型有關的人物,德國大師阿格里帕(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這種人,他們研究的那些古老法門中間就包括這樣的技術,你如何把美洲的、亞洲的、埃及的、各個地方的一些神秘植物湊起來構成一個魔圈,在適當的時候念適當的咒語,點燃這個魔圈,就可以發揮召喚某些精靈或者是抵御某些精靈的作用,而這些精靈呢,能夠告訴你許多寶貴的知識,比如說把不同的金屬轉變的知識,比如說操縱火蠑螈和其他神秘生物的知識,變化各種元素,使人延年益壽,或者通過某些神秘的門道,在地球的各個antipode之間來回穿梭的知識,諸如此類的東西。在當時人看來,這些技術好像跟科學是沒什麼區別的,在他們看來,這都是運用一定固定程序的實驗和研究取得某種目的效果的行動,跟現代化學家看待他們實驗的態度是基本相同的。

而宗教改革呢,恰好就是對我上面說的現象的一個反動,它代表了一些比較虔誠的人,特別是北歐那些比較虔誠的人,對以意大利人和南方人為主的人搞的怪力亂神的一種憤怒,覺得你們這樣做嚴重地違背了基督教最初、最原始、最純正的宗旨,有必要撥亂反正。所以這兩個運動從整體上來講是截然對立的運動。當然所有運動都是複雜的,有很多不同的支流,你要說用一兩句話概括,說所有人一定都是這樣的,找不出反例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涉及到很多人、很長時間的運動中,你都可以找出反例,但是你還是能夠區別出主流和反例。要是從主流的角度來看,宗教改革不是文藝復興的輔助或者是同路,恰好相反,它代表的是北歐的虔誠對南歐的不虔誠的一個反擊,兩者之間處在恰好敵對的地位。

問:假設沒有文藝復興的話,有沒有可能產生宗教改革?

劉仲敬:嚴格來說,宗教改革或者類似的東西,在基督教社會內部是連續不斷的,早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以前,在天主教系統內部,類似的改革衝動已經來回發生了好幾次,只是它們的知名度不像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那麼大,所以除了很專業的人,一般人不太知道它們。其實後來的教會組織,十一世紀之後的羅馬教廷組織,本身也是這樣的改革運動的產物。這些改革運動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但是有一個基本宗旨是大家都遵守的,他們基本上都是認為,他們當時所處時代的教會組織不好,背離了最初的宗旨,在各方面限制了教會的自由,實現不了它以前提供的各種服務,總之要恢復原有的宗旨,使它變得更虔誠一些。這是它們的共同點。這樣的活動,基本上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波的。只不過在十六、十七世紀以前,這些改革的結果,要麼是成立了像多明我會這樣的團體,本身還是在教會內部,沒有跟教會破裂,只是形成了新的團體;要麼就是以某種方式,教會的主流派吸收了他們的某些觀點,使教會自己實現了改革;要麼就是教會的主流派認為這些改革主張本身就是不靠譜的,需要把它們列為異端而加以鎮壓或者排除。這些事情是連續不斷地發生的。我相信即使沒有文藝復興或者是我們所說的新教改革,這些活動在原有的天主教會內部也會不斷地持續下去的。新教改革的特殊之處在於什麼呢?它完全破壞了基督教共同體的觀念,把以前大家相互撕逼的時候不肯撕開的那個最後界線給衝破了,公開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分離派教會,這是以前所沒有的特點。這種做法在天主教徒內部也引起了反宗教改革,而反宗教改革其實本身也是一種宗教改革。

問:伊斯蘭教的信仰由真主安拉直接通過天使傳達給先知,再由先知口述古蘭經,而成為安拉的話語,所以他們不理解基督教為什麼還存在耶穌這個東西,他們不理解耶穌到底應該被當作人還是被當作神。請問您怎麼看?

劉仲敬:據我所瞭解的伊斯蘭教,實際上是把耶穌和摩西都明確認為是人,但是是先知,他們是默罕默德以前的先知,沒有神性只有人性,他們所傳導的教義本身是正確的,但是卻是不完整的,需要默罕默德後來對它們進行補充以後才完整。我想正統的伊斯蘭教是這種看法,他們應該不會說是對耶穌的身份有猶疑和爭論。正統的伊斯蘭教肯定會說,耶穌就是人,耶穌是先知,耶穌是一個啓發了後來先知的不完整的先知,這應該是他們的正統和經典的看法。他們對基督教的看法就是,我們已經製造出了伊斯蘭教,等於是把猶太教、基督教所有可能有的優點全部包括上去了,還給你們增加了很多優點,為什麼你們不全都加入我們呢。這是他們基本上的看法。

問:您如何看待未來中國西北綠化的問題?基督教教會在這種形勢中應該如何做?

劉仲敬:西北部,如果沒有強力干涉和資源輸入的話,那麼綠化是它的自然趨勢。而且從社會角度來講並不全是壞事,因為伊斯蘭教的組織就是西北散沙社會中間最強大、最能自我維持的組織,普通的穆斯林所享有的安全保障多於非穆斯林。如果你從純粹物質和功利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加入伊斯蘭教的團體不是一個壞選擇,能夠極大地增加你的安全和利益,在中亞那種社會生態極其惡劣的環境之下,至少對你個人的安全和未來的前途是有極大好處的。能夠阻止這這些趨勢的各種力量,都不是中亞社會本身所產生的,都是從外來輸入的。所以你可以合理地推測,如果形勢發生變化,外來的輸入遭到削弱或者中斷的話,那麼綠化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了。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綠化可能就是避免大洪水的唯一合理手段。

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也就只有基督教會能夠跟伊斯蘭教會做重構社會共同體的競爭。在社會共同體沒有重構的情況下,散沙的居民很容易在惡劣的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下滅亡,能夠幸存下來的人必定都是有比較強健的共同體的。目前除了基督教會和伊斯蘭教會以外,沒有人能夠提供這樣的共同體。而來自於世俗政權提供的資源,不僅是有限的,通常會使用到錯誤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都惡化了當地原有的社會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它是不可持續的,合理推斷它會在某個不能精確預言的時間突然終斷,引發社會災難。在這種情況下,那麼情況就會很接近於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的時代,當時沒有宗族組織的散沙居民完全滅亡,只有集結在大家族旗號下的少數居民才能存在。

在未來可能出現的這種情況下,只有基督教會和伊斯蘭教會搞出的居民才能夠幸存。所以你可以把這假定成為一種類似羅馬帝國瓦解以後的局面,能夠繼承羅馬衣鉢的也就是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教世界。而你選擇基督教還是選擇伊斯蘭教,也就決定了你將來的前途。在羅馬還在的時候,提爾和西頓(早期均為腓尼基城邦,今在黎巴嫩境內)、巴爾米拉這些地方,跟馬賽、羅馬是沒有什麼重大區別的;然而過了一千年以後,屬於基督教的那一半和屬於伊斯蘭教的那一半區別就非常明顯了。

問:在中亞,伊斯蘭是否有可能構建起比歐美更加強勢的秩序?

劉仲敬:可以建立一種比較簡單和扁平的社會結構。我個人覺得,伊斯蘭教在近世,在中亞取代佛教和其他各種宗教的過程中間,社會成本的消耗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這個過程跟中亞貿易體系的衰退和財富的外流是有密切關係的。也就是說,如果社會生態趨於退化,你要在一個比較低的標準,財富比較少的標準上,仍然能夠維持社會團結和安全的話,伊斯蘭教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在一個貿易繁榮,多元文化盛行的地方,它就不見得有什麼競爭優勢。

問:您如何看待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的關係?

劉仲敬:這兩者是連續性的。一般來說,主流的觀點都說是猶太基督傳統,就是說這兩者是不能分割的。舊約是基督教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了它就不會完整。但是猶太教並不會承認基督教,它的基本精神是非普世性的,在亞伯拉罕的子孫與選民,和非選民之間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基督教則是普世的,上帝的愛是留給所有人的。

問:您如何看待猶太教的救恩?

劉仲敬:要談論猶太教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猶太人是世界上產生神學家和知識分子最多的民族,如果他們還能算一個民族的話。所以我不敢在這方面下結論,我覺得無論在這方面下任何結論,你都不難從猶太教的眾多學者和教士當中找出某一派,你原來根本就想象不到它已經存在的派系,證明你剛才說的那句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還有完全相反的解釋。我只能用一個比較概括性的說法來說,就是說,你很難找到猶太人目前的神學家和知識分子還沒有做出來的解釋。如果你形成一個結論的話,多半他們早已經形成了。如果你排除這種可能性的話,多半你會發現,他們早已經用其他某種巧妙方法證明你排除的不對了。

-----

上帝將地球懸在虛空

基督教的聖經約伯記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已指出:『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將水包在密雲中。』(伯26:7-8)。這一啟示在古人看來,簡直是駭人聽聞,不可思議。大地怎能懸在虛空之中?豈不要跌落下來嗎?這裏面的奧祕直到十七世紀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才真正弄明白了。原來地球果真是懸在空中的,由於上帝所制定的萬有引力的作用,和所安排的最好的速度,地球才能夠恆久環繞太陽運轉,不致跌落太陽而隕毀,也不致脫離太陽而消逝。

上帝設立天的定律使地歸在天的權下

其實萬有引力定律也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上帝就已在約伯記中同時向我們指明了。上帝對約伯說:『你知道天的定例麼,能使地歸在天的權下麼?』(伯38:33)。以後在耶利米書中,上帝又告訴我們,祂也已『安排天地的定例』,掌管天地的運行。(耶33:25)。

這裏所說的『天的定例』或『天地的定例』按原文也可譯為『定律』,且原文是多數,顯然包括了牛頓在十七世紀所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在內。上帝正是藉著祂所創立的萬有引力定律,『使地歸在天的權下』,也就是使地球能不斷環繞太陽運轉。

當然我們知道,如果要使地球能永遠環繞太陽而運轉,

還必須使地球保持一定的運轉速度。如果速度太快了,就會使地球脫離太陽而飛逝;如果速度太慢了,又會使地球隕落太陽而焚毀。這也是屬於力學的定律。根據現在天文學的探測和研究資料顯示:目前地球正以每秒二十英哩的速度,環繞太陽而運轉;整個太陽系又以每秒十三英哩的速度,環繞所屬星團的中心而運轉;所屬星團又以每秒二百英哩的速度,環繞銀河系的中心而運轉;整個銀河系又以每秒一百英哩的速度,環繞所屬河外星系團的中心而運轉..。(這幾個速度引自余國亮著『物理學家看聖經』)

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時已作了最好設計

關於這一切情況,在『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時就已經設計、按排好了。以後在六日創造世界萬物和人類大工的第四日中,上帝又使天空撥雲開朗,使日月星辰顯露出來,並特別調整了地球和太陽、月亮之間的相對角度和方位,使地球上能獲得最美好的氣候。同時上帝也設計、安排了地球環繞太陽運轉的最好的速度,使地球和太陽能保持合適矩離,並能不斷運轉,永保安寧。如果人類一直不犯罪墮落,地球的良好狀態也就永遠不會遭到破壞。

人類墮落後創造時的完美情況遭到破壞

但可惜後來人類始祖違背了上帝仁義的律法,犯罪墮落,失去了永遠的生命,成了必死的罪人,而地球也因著人類不斷的犯罪作惡而接連遭到了咒詛。特別是洪水時代,

世人罪惡滔天,惡貫滿盈,終於遭到了翻天覆地的特大洪水的毀滅。(創3:17. 6:13)。時至約六千年後的今日,地震瀕繁,氣候異常,生態環境不斷破壞,正如聖經中早就指出的:『多處必有饑荒地震。』(太24:7)。『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來1:11)。

至於人類本身更是在罪惡敗壞中即將永遠淪亡,正如經上所指出的:『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而且生老病死的痛苦,天災人禍的慘況,也都隨著罪惡一同進入了人間。經上又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5:12. 6:23)。這還不但是指肉身的死亡,而更是指將來審判大日在火湖中的永遠的毀滅。

上帝藉著基督救贖人類的洪恩大愛

講到這裏,我們心中不免會感到沉重、憂傷。但我們要起來感謝、讚美上帝,因祂愛我們,祂並沒有丟棄我們每一個罪人。雖然我們始祖犯罪墮落之後,本當立即滅亡,但慈憐的上帝卻不忍心毀滅我們人類。因祂看到我們世人所以犯罪墮落,是由於受到魔鬼的欺騙、引誘,也看到我們世人雖已犯罪墮落,卻還有挽救、悔改的可能,因此上帝一心想要拯救人類。但我們的上帝不但是慈愛的,而也是公義的。世人既已犯了當死的罪,就不能白白免去人的死罪。因此上帝如想要挽救人類,沒有其他辦法,只有賜下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為我們降生為人,捨命贖罪,才能使我們一切信主悔改的人得赦免,得拯救。

然而這一件事即使對上帝來說,也是痛苦難堪,難以決定的,因這意味著為了救贖人類,上帝竟要讓自己所愛的獨生子基督經受無比的慘痛,作出永遠的犧牲。雖然上帝救贖人類的計劃,被稱為『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祕』,早在創世之前早已擬定,(參弗1:4.羅16:25),但是當這一計劃真要開始實行時,上帝的心靈也不能不經過痛苦的掙扎。但感謝上帝,由於主耶穌基督主動在天父上帝面前為我們罪人代求,並甘願為救贖我們罪人而不惜為我們作出任何的痛苦犧牲,同時也由於天父上帝對我們罪人的無限捨己大愛,於是上帝救贖人類的計劃便正式決定和宣佈了,正如聖經上所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並『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3:16.1:12)。

願你立刻接受主耶穌的救恩

親愛的朋友,宇宙萬有的創造主,人類的救贖主,三位一體真神上帝中的一位主耶穌基督,已經在將近二千年之前,降生為人,為我們度過了聖潔無罪,完美無瑕的人生,向我們彰顯了上帝無限的大愛,傳揚了天國的福音,最後又為擔當我們世人的罪惡,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以自己無限聖潔的生命為我們付清了贖罪的代價,

帶來了救贖的洪恩,使一切信而悔改,求告主名的人得赦免,得拯救。

親愛的朋友,願你現在立刻信主罷!立刻向天父上帝和救主耶穌悔改認罪罷!在上帝眼中看來,我們人類的自私、貪心、驕傲、嫉妒、仇恨、暴躁、打人、罵人、淫亂的思想、損人利己的行為等等,都是屬於罪惡。務要求主赦免你的罪,潔淨更新重生你的心靈,使你立刻獲得屬靈的新生命,成為天父上帝所愛的兒女,開始奔走永生的天路。今生有依靠,將來享永生!

但願我們已經信主的弟兄姐妹,還要不斷信而悔改,求告主名,離罪成聖,作上帝聖潔蒙愛的兒女,並引領眾人悔改信主,一同奔走永生的天路!

-----

你需要有另一個選擇,這種選擇需要另外一種近乎基督教原罪論的世俗版的道德觀,就是說,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錯。無論你現在處在什麼情況下,對全世界或周遭的環境有多少不滿,全都是你自己的錯。如果你輸了,不是你的敵人的錯,而是你居然會把自己放在很容易被敵人傷害的位置上。你用這種方式去理解世界,世界立刻就會變得不一樣了。你只要按照這種方式去理解世界,那麼你根據這個理解框架所做的所有事情必然會對你以後和你的繼承人有益。

你只要把責任放在別人身上,你就一定走下坡。如果這個「別人」連一個具體的人都沒有,是一個抽象的社會,那就尤其糟糕了。這種事情也是分歧視鏈的。如果「別人」是個具體的國民黨人,比如說他就是姓蔣名介石,事情還稍微好一點。如果“別人”指的是一個社會,如果這個社會是一個更加模糊的“國際社會”或者說“全人類自古以來都是壞人,天下烏鴉一般黑”,你就完蛋了,你會以人類最快的速度一直噗通噗通地跌到社會最底層的。如果你只是恨蔣介石、而認為日本人和美國人還不錯的話,那還算是比較有救。
但是最好你就認為,你之所以會被蔣介石或任何人坑的話,全是你自己的錯。為什麼印尼人在日本人一走以後他們馬上就能拉起一支部隊來獨立,而你們只是開了一次會議,然後乖乖地就跑到港口去歡迎蔣介石了,這不是你的錯是誰的錯?你的祖父把你害了。記住,不是蔣介石害了你,而是你的爺爺害了你。然後你接下來就考慮,你有沒有在此時此刻害到你自己的孫子。現在共產黨還沒登陸呢,你打算一路罵著等他們登陸呢,還是打算做點什麼。做點什麼就要包括一件事情:你有可能真的去死。而且你要冒這種風險:你死了,很可能得到好處的是你看不順眼的人。
如果你連這種風險都願意冒、而且你周圍的人都願意冒這種風險的話,那麼台灣就沒有問題了;如果台灣的獨派都是在一心想要找蔣介石尋仇,認為現在的事情都是蔣介石搞壞了,把國民黨收拾一頓然後就完了,現在的事情已經被國民黨做壞成這樣了,所以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那你就完蛋了,你會跟你的祖父輩一樣,然後等共產黨登陸了以後,無論你是罵誰、不罵誰,反正都要變成犧牲品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選擇。
處在我這種地位的話,等於說是,我對我的祖輩和父輩都有很多可罵之處。例如,我對台灣很關心,而且我是經常偏袒台派罵國民黨的,所以別人如果僅從表面上看起來的話可能看不出來,其實我的出身跟國民黨那一批人倒是比較接近,因為我是青年黨那一系列的人,青年黨的頭面人物有很大一批是跟著國民黨跑到台灣的。如果我的祖父是跟著他們跑到台灣的話,現在必定是你和你的同胞們攻擊的對象了。但是他們沒有走,準備留下來給共產黨當開明紳士,然後被共產黨整得一塌糊塗。
如果我要罵的話,我也可以--不是可以,而是曾經把一切帳都算在共產黨頭上或算在諸如此類的人頭上。但是那樣的話,你就只能越弄越糟了。我也可以罵我父輩的人,因為他們一心想要進入共產黨的體制內,這樣才可以少吃虧多佔便宜,結果他們進了體制內,體制就把他們分到新疆去,否則的話我也不會在新疆。但是如果我按照那種邏輯的話,我很容易就會接受(事實上我是曾經接受的)改革開放時代普遍接受的那些民主小清新理論。
民主小清新理論的核心是什麼?它最有感染力的地方就是,歷史造成了不公,共產黨搞了各種各樣的事情,迫害了黑五類,餓死了多少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現在我們撥亂反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1989年的學生運動和直到目前仍在中國占主流的社會輿論全都是受害者輿論,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不是自己受害就是自己的祖先受害。你環顧四周,找不出一個不是受害者的人。雖然受害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無論你在1950年的時候是跟著共產黨走的,是反對共產黨的,還是根本沒有參政的,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全都在共產黨手裡面倒了黴。而且倒楣的方式是互害性質的,就是說,當我抱怨我這一系倒霉的時候,然後我就會發現,其他一係也在抱怨自己倒霉的人正是坑我的這一係人或者是被我這一系坑的人。每一個人都在共產黨和共產黨利用的某些人坑,而同時自己也在被共產黨利用坑別人或在極力創造機會讓自己可以利用來坑別人。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試圖像民主小清新的理論所鼓吹的那樣,試圖團結一批人,既然大家都說共產黨壞而西方民主國家那麼好,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自己改造成西方民主國家那樣呢?然後我們團結起來去改造共產黨或把共產黨推翻了,如何如何諸如此類的。我想,這是所有中國青年大學生曾經經歷過的階段。然後我會發現,在你這樣做的同時,會有很多人,包括你認為的那些本身是共產黨的受害者、為了自身利益應該擁護民主的人,會十分積極地要吃你的人血饅頭,他們是如此地無藥可救。相反,你如果想辦法追隨共產黨去整一下他們的話,那是一點困難都沒有的,他們甚至還會因為你有很強的能力整他們而山呼萬歲,編出各種虛假的讚揚來歌頌你。你如果為他們好的話,他們會捏造各種事情來污衊你;你如果整他們的話,他們反而會捏造各種根本不存在的美德來讚揚你。你面臨的就是這樣一種荒謬的情況。
然後就會有很多人覺得,既然大家都是壞蛋,那我還不如到體制內去搞一點實力。然後你就進去了,進去以後你進入了各種利益關係的糾結當中。最後,你如果是個成功者的話,那你現成就是孟宏偉和王立軍那種人,你不可能比他們更有本事的,你的江湖手段和各種官場能力用到極致也就無非是如此了。如果你不走這條路的話,那你是不是變成一個閒人或廢人,別人得到的好處你都得不到呢?那樣你也得不到廣大費拉們的讚許或是恭維了。結果是,你無論如何都不行,既不可能民主也不可能不民主,既不能跟著共產黨走又不能不跟著共產黨走。
我的理論跟別人的理論不一樣,不是根據誰誰誰誰的理論直接拷貝下來和推理出來的。我雖然很了解西方那一套的各種政治理論,但是我都是像實驗物理學家或生物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那樣,拿到我周圍的現實中去稍微實驗了一下或者至少是模擬實驗了一下什麼能用什麼不能用,篩選以後才運用的。所以經過N多次試錯和排除,經過各種追索,然後我才一步一步的,首先像普遍的啟蒙知識分子或民主派小清新那樣打破了共產黨那一套歷史敘事的謊言,然後再打破國民黨製造的那一套反共的歷史敘事謊言,打破他們背後那一套中華民族歷史敘事的謊言,然後一步一步地把非常具體的文化、政治、乃至於種族血統的每一個集團的來源都考證出來,然後再對照我自己的家族和我身邊的人的家族。歷史必須進入微觀才能夠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為越是宏觀的東西就越有可能是假的。如果你的歷史理論用在你自己本人的家族史當中都是可以使用的,那才可以是真的。
最後我就得出了這套理論,然後我精確地按照這套理論來引導自己的行為,就造成了現在的我。所以實際上,現在的我等於就是一個現成的相當於實驗動物或是實驗切片的那種東西。假如我的理論是正確的,我所做的事情就會成功。我之所以現在極度相信我的理論是正確的,因為我這套理論大概在2003年左右有一個初步的規模,以後逐步地豐滿起來,以後的話,我按照這套理論指導做出來的事情,結果依照世俗意義上來講是有利於我的。所以我認為,按照一般的實驗原則來說的話,它是一個有效的工作假設。然後我用滾動式的方法去考慮,假如過去的實驗證明這套理論是可行的,然後我可以繼續用這套方法來分析現在的情況和各種選擇。
在現在的各種選擇當中,按照我以前的假定來說,要選擇風險最高的那條可能的路,而不要選擇風險最低的那條路,越是怕事就越是多事。這種選擇方式兌現到我現在的處境就是說,我要不要搞一個大蜀民國政府呢?依照風險比較高的理論來說,我應該這麼做。按照逃避風險、普遍的費拉方式,我就不應該這麼做,因為我已經在美國了,我做一個知識分子,跟那些民運的人鬥一鬥,或者寫一些書,搞一些專業的東西,我似乎按照過去三十年的經驗也可以混得下去。但這就有一個問題:假如未來發生什麼衝突,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種衝突,所有的中國人都變成了敵僑,這時候你怎麼辦?假如這時候你是一個所謂的大蜀民國流亡政府的創始人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你甚至有機會像是馬薩里克那種人一樣,借助西方盟國的力量達到你的政治目的。至少你透過自己的活動,已經讓你自己的政治認同非常明確了,你跟那些匪諜不再是一回事了,不可能再是一回事。
當然,這樣做你就很可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放在很容易被車禍掉或者被暗殺掉之類的處境,但是根據我過去的經驗來說的話,我從九十年代的大學生,然後變成體制內的公務員,而且還是強力部門(雖然是技術官員,但畢竟是強力部門)的公務員,變成有反賊色彩的啟蒙知識分子,然後直截了當地變成民族發明家,一路搞到現在這一步,每一步都是有風險的,其實每一步都是有可能被做掉的,而沒有被做掉的話,最簡單的解釋方法就是,因為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是上帝支配的,你可以說這是上帝要用我,所以排除了基於偶然和幾率而會發生的各種情況。那麼你也可以假定,假如我現在做的事情是符合上帝旨意的話,那麼上帝還會繼續保佑我

-----

如果您遇到上帝,會問什麼問題?
恐怕我只有一句話要說:“不要聽我的祈禱或我的意見,你認爲怎樣最好,你就怎樣去做。”
如果按照我的意見或我的要求去做了,幾乎可以肯定,造成的效果會比根據我不知道也認不清楚的種種理由所做的安排要糟,而且很可能是糟得很多。
我不能理解、甚至是覺得不能容忍的那些東西,背後很可能有著某些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我現在理解不了而且很可能是出於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是永遠理解不了的東西。
如果完全照我的要求或任何人類的要求去做的話,那就像是家裏面當家的人不是成年人、而是狗狗和嬰兒一樣。
如果狗狗和嬰兒按照它們的意志去經營一個家、讓成年人服從他們的話,那麽這個家就垮了。你要求上帝滿足你的心願,基本上結論就是這樣的。
甚至我都不能要求讓我認識清楚某些事情,因爲認知能力越過某一個限度,很可能會超過人類所能承受的框架能力。
也就是說,你之所以只能認識一些碎片式的東西,正是上帝爲了保護你而設置的限制。
全面的、太多的真理,很可能會像是埃及神廟祭司長老的那個傳說一樣,會使人完全變成瘋子的。

-----

幸福(羊上面有十字架,神 一口田),
辛苦(羊上面沒有十字架,也就是沒有受救贖的羊,苦,三個十字架,也是耶穌受難的畫面),
基督(十字架上乘載一切的器皿,督是大光照耀,基督代表神與我們同在,基督是神判官,督察一切)

-----

上帝領我脫離所有人生的困境後
下面這些虛無主義的東西我就不再需要了
也許看見的人會需要
本站還有許多有用的文章
希望上帝能盡早帶領您脫離這些困境!

只求榮耀歸於上主,讚美主,阿們!

-----

『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慾望的囚徒。』
 —— Arthur Schopenhauer《人生的智慧》

事物的本身是不變的,變得只是人的感覺。
—— 叔本華

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是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Peace of mind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olitude."
—— 叔本華

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一個人的自身擁有越多,那麼,別人能夠給予他的也就越少。
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個人只會感覺到自己的自身。

A man can be himself only so long as he is alone; and if he does not love solitude, he will not love freedom; for it is only when he is alone that he is really free.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 叔本華 《關於獨處》

聰明的人首先要努力爭取的無過於免於痛苦和煩惱的自由,求得安靜和閒暇,以求過平靜和節儉的生活,減少與他人的接觸,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胞相處了極短的時間後,就會隱退;若他有極高的智慧,他更會選擇獨居。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他人能給自己的也越少。所以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

驕傲中最廉價的一種是國家驕傲;因為當一個人以其國家為榮時,就表示他自己沒有足以自傲的品格,不然他也不會把驕傲放在那與千百萬同胞所共享的東西上了。天賦資質的人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國家的短處。只有本身一無是處的笨人才不得不依賴他國家的驕傲;他高興的維護國家的任何缺點和短處,借國家的榮耀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

歸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會有真理和生命力:因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們真正、完全了解的。我們所讀過的別人的思想只是別人留下的餐橫冷飯,是陌生人穿用過的衣服。
通過閱讀獲得的、屬於別人的思想,與自身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時代的植物化石痕跡與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較一樣。
—— 叔本華 《叔本華美學隨筆》

人性中最壞的特點是對別人的不幸遭遇幸災樂禍,這是一種非常接近殘忍的感情。幸災樂禍所帶來的笑罵,簡直是來自地獄的笑聲。
——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

偉大的心靈,在這個世界更喜歡獨白,自己與自己說話。
—— 叔本華

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在是生命確實佔有的唯一形態。
—— 叔本華

All truth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 First, it is ridiculed; Second, it is violently opposed; Third, it is accepted as self-evident.
所有的真理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後,遭到激烈的反對;最後,被理所當然地接受。
—— 叔本華

一個具有深遠和高貴思想的人不應該允許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所佔據,以致無法進行深遠、高貴的思考,因為這樣做確實是“為了生活而毀壞了生活的目的”。·我們關心的只是如何使一個人以本性的內容和特質所允許的方式發揮他的本性,既不應該希望改變、也不可以乾脆譴責別人的本性。·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築在孤獨的高處。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精神遲鈍的後果就是內在的空虛。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人的臉上。並且,人們對於外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出的一刻不停的、強烈的關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在的空虛。人大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恩怨,內心空虛之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
在一隻狗的心目中,世上最好的東西還是一隻狗,其他可以以此類推,
這就證明了“物以類聚”的道理了。
—— 叔本華

我們可將財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聲亦復如此。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文明人互相欺騙對方。這就是所謂的世道方式。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後者在灼傷自己以後,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我們常常不去想自己擁有的東西,卻對得不到的東西念念不忘。
—— 叔本華

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於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一個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一條彈簧如久受外物的壓迫,會失去彈性,我們的精神也是一樣,如常受別人的思想的壓力,也會失去其彈性。
—— 叔本華 《讀書與書籍》

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慾望的囚徒。
—— 叔本華

遺忘比絕望更強有力。
—— 叔本華

如果我們舉止有禮、言談友善,我們就能粗暴地對待許多人而安然無恙。
—— 叔本華

閒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人的整個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勞作而已。……凡夫俗子只關心如何打發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利用時間。頭腦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於他們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唯有對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價值有堅定、不可動搖之確信的人才被稱為驕傲。
—— 叔本華

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 叔本華

在這樣一個充滿缺陷的世界裡,如若你能遇到真摯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時候,我們連對自己真誠都做不到。所以,無需苛責別人,人性本就複雜奇怪。
—— 叔本華 《關於朋友》

人們給同類施加痛苦並無其他原因,僅僅是出於惡意。在所有的動物中,唯有人這麼做
—— 叔本華

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不應該看他擁有多少高興的事,而應該看他是否正為一些小事煩惱著。只有幸福的人,才會把無關痛癢的小事掛在心上。那些經歷著大災難的人是無暇顧及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後,人們才會發現它們曾經存在。
—— 叔本華

從根本上說,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惟有它們才是我們反复領悟的東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別人饗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 叔本華

禮貌是一枚假幣,捨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貧乏
—— 叔本華

我們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麼事情,我們首要考慮的幾乎就是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我們所經歷過的擔憂和害怕,半數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它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為它有著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跟向一塊我們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脾氣同等的愚蠢。對於許多人, 我們最聰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備改變他們,我要利用他們。”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擁有優勢,全在於我們對對方沒有要求,不用依靠他們,並讓他們清楚這一點。
—— 叔本華

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俱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虛榮與驕傲間有著下列的不同:驕傲是自己對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價值的確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慾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確信。驕傲是一種內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認識。虛榮是人希望自己在間接地獲得這種認識。所以自負的人常是多話的,而驕傲的人總是沉默的。
—— 叔本華

人在一生當中的前四十年,寫的是本文,在往後的三十年,則不斷地在本文中加添註釋。
—— 叔本華

儘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變化不斷發生,但人的性格卻始終如一,這好比雖然有一連串的變奏,但主旋律卻維持不變。無人能夠脫離自身個性。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不受激情感動的日常生活是冗長無味的。一但有了激情,生活中卻又充滿了苦痛。
—— 叔本華

無價值的事物總是不斷增加:由於頻繁的重複,許多起初在我們看來重要的事物逐漸變得毫無價值
—— 叔本華

It is a curious fact that in bad days we can very vividly recall the good time that is now no more; but that in good days we have only a very cold and imperfect memory of the bad.
奇怪得很,人們在倒楣的時候,總會清晰地回憶已經逝去快樂時光,但是在得意的時候,對惡運時光只保有一種淡漠而不完全的記憶。
—— 叔本華

懦弱和膽怯暴露了我們對於自身關注過多。
—— 叔本華

值得驕傲的事都是難做的事。
—— 叔本華

A certain amount of care or pain or trouble is necessary for every man at all times .A ship without a ballast is unstable and will not go straight.
一定的憂愁、痛苦或煩惱,對每個人都是時時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沒有壓艙物,便不會穩定,不能朝著目的地一直前進。
—— 叔本華

只要我們有機會認清古今多少偉人曾受過蠢蟲的蔑視,也就曉得在乎別人怎麼說便是太尊敬別人了。
——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

把部分的孤獨帶進社會人群中去,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這樣,他就要學會不要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別人;另外,對他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他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對於別人的看法,他應鍛煉出一副淡漠、無動於衷的態度,因為這是培養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別人的看法對於我們的確並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間接地存在——只要別人對我們的行為並沒有受到這些看法的影響和支配。只有當別人的看法對某事某物產生了影響,從而使我們自身也因此受到影響的時候,別人的這些看法才值得我們考慮。除此之外,在別人的頭腦意識裡面所發生的事情,對於我們並不重要。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一個有真知灼見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騙的大眾在一起就類似這種情形:他的手錶指示的時間是正確的,但全城鐘塔指示的都是錯誤的時間,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確的時間。但這又有什麼用呢?所有人都聽任錯誤鐘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這個人的手錶指示了唯一正確的時間的人。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人類獲得幸福和交上好運的情境,一般來說,都可以比作一排樹木:當遠看時,它們顯得美麗誘人;但當你走近並進入樹叢之中,它們的美麗誘人旋即消散,你再不可能發現它了。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會羨慕他人的緣故。
—— 叔本華 

因此,我們生活的關係應該盡可能的簡單,甚至單調的生活,只要這不至於產生無聊,都會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因為這樣,我們就更少地感覺到生活,並因此更少地感覺到生活的重負,而重負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不管命運如何降臨我們身上,不可太高興,也不可過分悲傷。一方面是由於一切事物都在充滿變化,我們的運氣隨時都會變動;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判定事情對自己是好是壞之時,我們易於收到欺騙。
任何危險只要還留有懷疑的餘地,只要仍有可能加以挽救,我們就不該戰栗,不該只作抵抗不抱其他想法——正如對待天氣一樣,只要見到一絲藍天,就不該對天氣失望。的確,我們應該這樣說:即使全世界坍塌成為廢墟,我們仍要保持泰然心情。
拒絕現在的歡樂時刻,或是因為對過去和未來不安,而未能珍惜目前的美好時光,就是極大的愚蠢。但對於現在,讓我們記住塞尼加的話:“把每一天都當作獨特的一生看待。”我們要盡可能地把每一天過得稱心滿意,它是我們實際上擁有的唯一時間。
—— 叔本華 《一個悲觀者的積極思考》

嫉妒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道堅厚的牆;同情則使這道牆變松變薄;有時候,甚至徹底把它推倒;於是,自我與非我之間的區別便消失了。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猬,靠得太近會痛,離得太遠會冷。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不要讓自己的大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 叔本華

“不愛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說話也不要相信”則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

人生是件悲慘的事,我已決定用我的一生去思考它。
—— 叔本華

----------

約翰.加爾文:「在配受死亡這一點上,所有的罪都是至於死的,
但是在毀壞稱義的恩典的意義上,沒有罪是至於死的。」

John Calvin, for example, argued that all sin is mortal
in the sense that itrightly deserves death, but that
no sin is mortal in the sense that it destroys justifying grace.

《How Should I Live in This World》Page.24 R. C. Sproul 2009

Joel Scott Osteen (born 1963) is a televangelist in Houston, Texas. Osteen's televised sermons are seen by over 7 million viewers weekly in over 100 countries.
約爾·歐斯汀(生於1963年)是美國克薩斯州休斯頓的傳教士、電視佈道家和作家,約爾歐斯汀講道節目每週超過700萬觀眾觀看,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會播出約爾歐斯汀的節目。

905. It doesn’t matter who likes you or doesn’t like you, all that matters is that God likes you. He accepts you, he approves of you.
中文 / Chinese:  誰喜不喜歡你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上帝喜歡你。衪接受你,衪認同你。
906. In difficult times, we’re not supposed to quit believing; we’re not supposed to quit growing.
中文 / Chinese:  在困難的時候,我們不應停止相信;我們不應停止成長。
907. Why don’t you start believing that no matter what you have or haven’t done, that your best days are still out in front of you.
中文 / Chinese:  為什麼你不開始相信無論你做過什麼,那些好日子依然在你前面。
908. I want to challenge you today to 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You have so much incredible potential on the inside. God has put gifts and talents in you that you probably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中文 / Chinese:  今天我想挑戰你離開你的舒適區。你有太多難以置信的內在潛能。上帝放了很多天資和禮物在你身上而你或許亳不知道。
909. Let go of yesterday. Let today be a new beginning and be the best that you can, and you’ll get to where God wants you to be.
中文 / Chinese:  捨棄昨天。讓今天成為一個新開始和做到最好,你就會去到上帝要你到的地方。
910. When you focus on being a blessing, God makes sure that you are always blessed in abundance.
中文 / Chinese:  當你聚焦做一個祝福,上帝會肯定你常有豐盛的祝福。
539. When the negative thoughts come – and they will; they come to all of us – it’s not enough to just not dwell on it… You’ve got to replace it with a positive thought. 
中文 / Chinese:  當負面的思想出現時;它們會出現在我們身上,老想著是不足夠的。你要用正面思想代替它。
540. Too often we get frustrated by difficulties. But you have to realize, you can’t have a harvest without a few weeds. 
中文 / Chinese:  我們很多時候都困難而感到挫敗。但你要明白,收割時總不能沒有雜草。
541. No one can offend you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They can say whatever they want, but you have the right to ignore it. 
中文 / Chinese:  沒有你的許可,沒有人可以冒犯你。他們什麼也可以說,但你可以不理會它。
542. So many people are looking at what’s wrong, and I try to encourage them to look at what’s right in their life. A lot of people have it a lot worse than you do. 
中文 / Chinese:  太多人看著錯的地方,而我嘗試鼓勵他們去看對的地方。很多人比你情況差很多。
543. If one dream dies, dream another dream. If you get knocked down, get back up and go again. 
中文 / Chinese:  如果一個夢消失了,再造另一個夢。如果被擊倒,起身再前進。
544. People in tough times – it doesn’t mean they don’t have a great attitude. 
中文 / Chinese:  人們在艱難的時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偉大的態度。
463. I believe if you keep your faith, you keep your trust, you keep the right attitude, if you're grateful, you'll see God open up new doors. 
中文 / Chinese:  我相信假如你保持信念,保持信任,保持正確態度,你會看見上帝開放新的門道。
464. You're going to go through tough times - that's life. But I say, 'Nothing happens to you, it happens for you.' See the positive in negative events. 
中文 / Chinese:  你經過艱辛的日子就是人生。但我跟你說,’事情不是對你而發生,而是為你而發生’。在負面的事情會看到正面。
465. Let go of yesterday. Let today be a new beginning and be the best that you can, and you'll get to where God wants you to be. 
中文 / Chinese:  放開昨天。讓今天成為新的開始和做到最好,這樣你會達到上帝為你安排的位置。
467. See, when you drive home today, you've got a big windshield on the front of your car. And you've got a little bitty rearview mirror. And the reason the windshield is so large and the rearview mirror is so small is because what's happened in your past is not near as important as what's in your future. 
中文 / Chinese:  今天當你開車回家,你前面有一塊大的擋風玻璃,而亦有一塊小的倒後鏡。大的擋風玻璃和小的倒後鏡原因是過去發生的遠不及將來的重要。
468. Sometimes we look back and 10 years from now we think, 'Boy, those were great old days.' Well, you know, we're living in the good old days. 
中文 / Chinese:  有時我們回看十年前,以前日子真好。想真的,我們正活在以前的好日子裡。
469. Don't ever criticize yourself. Don't go around all day long thinking, 'I'm unattractive, I'm slow, I'm not as smart as my brother.' God wasn't having a bad day when he made you….. If you don't love yourself in the right way, you can't love your neighbor. You can't be as good as you are supposed to be. 
中文 / Chinese:  不要批評自己。不要整天想著,”我沒有吸引力,我很慢,我不像的兄弟。”上帝做你時不是心情不好.......... 如你不好好愛你自己,你不能愛你身邊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做到好。
470. It's easy to get negative because you get beat down. You go through a few disappointments and it's easy to stay in that negative frame of mind. Choosing to be positive and having a grateful attitude is a whole cliche, but your attitude is going to determine how you're going to live your life. 
中文 / Chinese:  因為挫折而感到負面是很容易。經過幾次失望而停留在負面框架裡亦很容易。選擇正面和感恩的態度是格言警句,但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

1.「若你持守基督信仰、繼續相信、保持正確態度,並且又懂得感恩,你將看見上帝為你開啟新的門。」

2.「你會經歷困難,這就是人生。但我想說的是,或許事情並非發生『在你身上』,而是『為了你』而發生。試著在負面事件中找尋正面意義吧!」

3.「當你專注在如何成為別人的祝福時,上帝會確保你總是被祂大大祝福!」

4.「你無法討回已經逝去的日子,時間太寶貴,不值得被浪費在憂鬱、懊悔上。」

5.「絕對不要貶低自己。不要整天都在想:『我一點都不迷人,我動作很慢,我不像我的兄弟那樣聰明…』上帝並沒有在祂心情很差的時候創造你,如果你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愛自己,你也無法愛你的鄰舍。」

6.「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可以讓我們感到壓力大、憤怒或是被冒犯。但當你沉浸在這些負面情緒中時,你就是在讓別人奪走你的快樂,而你可以選擇不要讓這些事影響你。」

7.「你經歷的每個掙扎都會讓你有收穫。你不是被你的過去『定義』 ,而是被過去『裝備』。」

8.「你不可能沒有經歷艱苦,便找到真正的自己,在試煉中仍要感恩。」

9.「別再過度責備自己了,你還不是個完成品,你是仍在塑形的作品。」

10.「你也許還未曾看見,但上帝手中有你人生拼圖所需的每塊拼圖。」

11.「有時候,你必須先失去某件事物,才能得到更好的。有一扇門得先被關閉,新的門才會打開。」

12.「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態度。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只佔人生的10%,剩下的 90%則是端看我們如何回應。」

13.「你視為失敗的事,上帝也還是能讓它對你的人生有用處,祂總是能化失敗為神蹟。」

14.「每個人都會面臨生命的暴風雨,也許你現在就身處逆境當中,但關鍵是不要讓暴風雨控制你的心。」

15.「我們都太常因為一時的困難而沮喪,但你必須了解,沒有經過一定的時間,是不會有饒富豐收的。」


『隨時謹記自己終將一死, 是我所知避免讓自己陷於害怕失去的想法中最好的方法。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你沒理由不順著自己的心意而活。』—— 史蒂夫·賈伯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