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台灣基督教) | |
---|---|
![]() 萬欽天主教堂 | |
總人口 | |
6.8%(2021 年人口普查) | |
語言 | |
漢語(國語、福建話、客家話) 福爾摩莎語、馬來-波利尼西亞語(道教、菲律賓語、印尼語) 日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英語 | |
宗教 | |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非三位一體論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d/Jinan_Church%2C_Presbyterian_Church_in_Taiwan_20060424.jpg/220px-Jinan_Church%2C_Presbyterian_Church_in_Taiwan_20060424.jpg)
幾乎所有台灣原住民都信奉基督教(70%信奉長老教會,其餘大多信奉天主教)。
2020年的估計顯示這一比例已上升至4%或6%。 [ 2 ] [ 3 ] [ 4 ]
有些基督徒一生致力於台灣的慈善工作,變得家喻戶曉和受人愛戴,例如喬治·萊斯利·麥凱(長老會)和新渡戶稻造(衛理公會,後來成為貴格會)。
臺灣基督教恩友中心提供全臺各地每日免費供餐
台灣有幾任總統是基督徒,包括李登輝(長老會教徒) 。同時,台灣長老教會一直是人權和民進黨的重要支持者。
歷史
1624 年, 荷蘭基督徒開始在臺灣傳教,19 世紀 60 年代,西班牙多明尼加人(途經菲律賓)歸來,英國和加拿大的長老教會傳教士也來到此地。一位名叫喬治·萊斯利·麥凱 (George Leslie Mackay )的傳教士創立了島上的第一所大學和醫院。
日治時期(1895-1945 年),不允許新的傳教,因此天主教和長老會仍然是基督教最大的教派。 1949年後,基督教的發展迎來了全新的轉折。在獨裁統治期間,台灣長老教會直言不諱地捍衛民主、人權和台灣身分。該教會與民主進步黨結盟。隨著 20 世紀 80 年代政治自由化和經濟成功, 教派和獨立教會(通常是福音派或靈恩派)的數量激增。
如今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比例大致相當。幾乎所有台灣原住民都信奉基督教(70%信奉長老教會,其餘大多信奉天主教)。
天主教
台灣自1514年起成為葡萄牙豐沙爾教區的一部分。從 16 世紀到 19 世紀,該教區曾多次分裂;依時間順序,1913年,福爾摩莎島(台灣)宗座代牧區成立。 1949年改名為高雄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天主教會在台灣的存在感很小,主要集中在該島南部,以 19 世紀 60 年代從菲律賓來到台灣的西班牙多明尼加神父為中心。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共產黨的迫害開始生效,大量宗教團體從中國大陸遷移。因此,天主教會中有許多講普通話的戰後大陸移民,而在台灣本地人中,天主教會的代表性較低。
自1952年起,教宗對華使節便駐紮在台灣,目前是最後幾個重要的正式外交關係之一。
長老教會
第一場長老教會傳教活動開始於 1865 年,當時英國長老會的詹姆斯·萊德勞·麥克斯韋爾 (James Laidlaw Maxwell)抵達台灣府(台南)。他的同事、加拿大長老會的喬治·萊斯利·麥凱 (George Leslie Mackay)於 1871 年抵達並定居淡水。麥凱遊歷了整個島嶼並建立了許多教會。他也於 1882 年創辦了淡水牛津書院(現為真理大學), 1880 年創辦了馬偕紀念醫院。選為台灣長老教會的第一任會長。[ 6 ] 1955 年至 1965 年間,PCT 的成員數量增加了一倍,這或許是由於該組織公開支持民主化、人權和台灣獨立
其他新教
在外國傳教士被驅逐出中國、國民黨軍隊於1949 年撤退至台灣之後,許多教派(包括浸信會、衛理公會、聖公會、路德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貴格會)來到這個島國。地方教會或聚會所運動的創始人倪柝聲的門徒和同工李常受也是如此。
中華浸信會及其前身自 1936 年起就已開始規劃台灣傳教活動;第一位傳教士於 1948 年抵達。由於浸信會採用會眾制管理,因此 CBC 與其說是一個教派,不如說是一個獨立教會的合作協會。它支持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成立於 1952 年)。
台灣衛理公會於 1953 年在台北建立了一座教堂。
台灣聖公會教區(成立於 1954 年)屬於美國聖公會第八省。
台灣信義宗於 1951 年開始聚會,並於 1954 年獲得正式認可。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於 1951 年創辦了台灣基督復臨學院,並於 1955 年創辦了台灣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院。
台灣保守浸信會成立於1960年。
台灣門諾會聯誼會(成立於 1962 年)源自於 1948 年在台灣原住民中所進行的醫療和救援計畫(尤其是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成立於 1954 年)。 2004年,該教派擁有信徒1,658人,集中在三個主要城市地區。[ 8 ]
台灣是亞洲第二大貴格會信徒聚落。 2017年台灣年會(協會)會員人數約5,000人。[ 9 ]
2020年,耶和華見證人共有11,379名活躍傳道員,分成190群會眾;2020 年,有16,678人參加了年度主的晚餐慶祝活動。 [ 13 ]
東正教
台灣東正教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對應於日本統治時期(1895 年至 1945 年),當時第一批信徒從日本抵達該島,並請求日本聖尼古拉斯派遣一位牧師給他們。 1901 年,台灣成立了一個以救世主基督命名的教區。
第二個時期始於1949年,約有5,000名為躲避中國內戰的俄羅斯流亡者來到這裡。施洗者聖約翰家庭教會成立,有多名東正教要員前來參觀。在頂峰時期,這個團體擁有一兩百名信徒,並在 20 世紀 80 年代逐漸不再活躍。關於這些俄羅斯信徒是否與早期日本的同教徒有過接觸,各方說法不一。
第三個時期始於2000年,當時神父到來。喬納(穆爾托斯)作為傳教士來到該島,受東正教香港和東南亞大主教區(本身受普世牧首管轄)的領導。神父喬納創立了台北聖三一東正教會,該教會於2003 年在政府正式註冊。時信徒人數會超過100 人) 。
2012 年,莫斯科牧首區顯然是為了響應當地俄羅斯人的請願,「恢復」了 1901 年的教區,並在台北建立了十字架高舉教堂,由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主教座堂和聖彼得堡東正教教堂共同主持。基里爾(Shkarbul)為該教區的第一任牧師。香港東南亞天主教會的 Nektarios (Tsilis) 主教對此作出回應,反對這種試圖將莫斯科領土擴展到其教會管轄範圍之外的非正規行為,並將 Fr.基里爾 (Kirill) 和一位教友。 (莫斯科附屬教會並未回應,但 2018 年莫斯科牧首區因烏克蘭獨立問題與普世牧首區斷絕了關係。)
台灣的基督教教育機構
小學
大學
- 真理大學(1882 年成立),長老教會
- 東吳大學(1951 年出生),衛理公會
- 輔仁大學(1952 年成立),天主教/耶穌會
- 中原大學(1953 年成立),非宗派新教
- 東海大學(1955 年成立),衛理公會
- 普羅維登斯大學(1956 年成立),天主教/普羅維登斯修女會
- 基督學院(1959 年成立),非宗派新教
- 聖約翰大學(1967 年成立),原為聖公會大學
- 文藻聖烏爾蘇拉語言學院(1966 年成立),天主教/聖烏爾蘇拉學院
- 長榮大學(1993 年出生),長老教會
神學院
- 台灣長老教會神學院(1872/1882 年成立)
- 台南神學院(1876 年成立),長老教會
- 玉山神學院(原台灣聖經學院,1946 年成立),長老教會
-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後來改名為台灣基督教浸信會神學院,1952年成立)
- 亞洲浸信會神學院(1959年成立)
- 中華信義宗神學院(1966年成立)
- 中華福音神學院(1970)
- 中台神學院
- 台灣拿撒勒神學院
- 道聖神學院
- 中國改革神學院(1990年成立)
- 聖光神學院 (), 自由衛理公會
- 台灣天主教區域神學院(成立於 1994 年,由成立於 1962 年的庇護神學院和成立於 1965 年的聖多瑪斯大神學院合併而成)
- 聖斯坦尼斯勞斯小修院
- 聖方濟各沙勿略小修院
- 聖心小修院
- 聖若瑟小修院
- 台灣保守浸信會神學院(1957年成立)
北部會員
- 馬偕紀念醫院(含淡水馬偕)
- 臺安醫院
- 耕莘醫院
- 永和耕莘醫院
-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 聖保祿醫院
-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 羅東聖母醫院
- 天主教湖口仁慈醫院
中部會員
- 彰化基督教醫院
- 二林基督教醫院
- 鹿港基督教醫院
- 雲林基督教醫院
- 埔里基督教醫院
- 天主教若瑟醫院
- 天主教福安醫院
南部會員
- 嘉義基督教醫院
- 聖馬爾定醫院
- 台南新樓醫院
- 麻豆新樓醫院
- 天主教聖功醫院
- 高雄基督教醫院
- 屏東基督教醫院
- 恆春基督教醫院
東部會員
- 門諾醫院
-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 台東聖母醫院
- 台東基督教醫院
外島會員
- 天主教靈醫會惠民醫院
著名基督徒
基督教總統
- 李登輝,1988–2000
基督徒運動員
宗教自由
宗教自由根據世界銀行 2018 年自由度指數,其排名高達9.2。[ 14 ] 2023 年,該國的宗教自由評分為 4 分(滿分 4 分)。
臺灣的民主進步黨黨旗和黨徽是由基督徒歐秀雄繪製的十字架。
民主進步黨黨徽 | |
---|---|
![]() | |
細節 | |
使用者 | ![]() |
啟用 | 1986年 |
其他元素 | 民主進步黨黨旗 |
![]() | |
民主進步黨黨旗 | |
啟用日期 | 1986年9月28日建黨啟用 |
---|---|
形式 | 綠底白十字,中間鑲以綠色台灣圖案 |
設計者 | 歐秀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