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財政良好嗎? 深入研究2023年政府總預算案,見證臺灣經濟奇蹟。



過去這幾年,中央秉持財政紀律,積極擴大投資,近6年來歲入歲出都有賸餘,2022年甚至高達近5,000億。這是全體國民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大家最關心的社會福利經費,編列9,229億,增加11.4%;少子女化對策也編列1,201億,增加12.0%,讓所有公托、準公托的設施能夠加強;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要務,也新增私立學校免學費補助。

今年是23年來還債金額最高的一年,債務還本將達到1150億,持續健全國家財政。依政事別總預算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占27.5%的社會福利支出,其次是教科文支出,占19.5%,希望溫暖照顧每個需要照顧的人,栽培下一代。


113年度總預算案編列,是兼顧國家發展及財政紀律,根據零基預算的原則進行。現在是台灣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將有限預算資源聚焦在施政重點。

從施政項目來看,包含公務預算、特別預算、基金預算,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財源挹注就超過9千億,比去年度增加了11.2%,中央跟地方要攜手合作來建設台灣。另外科技發展比今年多了14.8%,希望科技發展繼續加速推動整體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全福利。


從國際指標來看,在2023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2018年排名第17名,但到2023年已經進步到第6名。尤其在政府務實施政,搭配前瞻建設特別預算,基礎建設從22名大幅躍進到12名,為台灣扎下未來10年發展的良好基礎。


行政院會今天拍板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院長陳建仁親自主持記者會對外說明。總預算歲入編列2兆7092億元、歲出2兆8818億元,其中國防預算編列4406億元,比去年增加314億元,總計蔡政府8年來,國防預算成長38%。


主計總處指出,明年度的國防預算,包括總預算、基金與特別預算,達到6068億元,比今年增加265億元,在公務預算方面總共5349億元,其中總預算為4406億元,較去年增加314億元,軍事投資1306億元、增加336億元,作業維持1310億元、減少26億元,人員維持費為1790億元、增加4億元。


此外,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490億元、新式戰機特別預算453億元,特別預算總計943億元,另國防部的3個非營業特種基金為719億元、增加91億元。


蔡總統21日聽取總預算案表示,明年度國防總體預算,包括基金與特別預算,將達到606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占GDP比率也可望達到2.5%。台灣必須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確保國家安全與利益,也爭取更多國際支持。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113年度總預算案,其中支出比重最多為社會福利,達新台幣7917億元,教育科學文化支出5612億元次之,其餘依序為經濟發展支出4342億元,以及國防支出4312億元;若加計採購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等,國防整體規模達6068億元,創新高。

同時,明年度債務還本1150億元,創下23年新高;政府明年度也將加碼撥補勞保基金,除總預算編列1200億元之外,加計先前通過的疫後特別預算,總計撥補金額達1300億元,也創新高。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行政院長陳建仁會後出席記者會說明預算編列原則指出,台灣目前處於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為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因此要求部會將有限的預算資源放在刀口上,且須促進財政永續發展,兼顧國家發展財政紀律。


此次預算以零基預算原則編列,歲入、歲出都是歷年新高,支出比重前4項目為社會福利支出7917億元、占27.5%;教育科學文化支出5612億元、占19.5%;經濟發展支出4342億元、占15.1%;以及國防支出4312億元、占15.0%。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明年度歲入編列2兆7092億元,較去年增加1296億元,約增5%;而歲出編列2兆8818億,增加1927億,約增7.2%;總預算共差短1726億元,債務還本1150億元,兩者合計尚須融資調度財源為2876億元,將以舉借債務1721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1155億元來支應。

對於加碼撥補勞保基金,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出席記者會時說明,勞保基金其實已經回到穩定水位,明年度加碼撥補,是政府認為應該在財政有餘裕時候支持勞保。


細看重要施政項目預算編列情形,公共建設計畫明年度編列1928億元,較112年度增18.3%,若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844億元,以及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3114億元,整體規模達5886億元。

科技發展計畫113年度總預算編列1328億元,較112年度增加212億元,若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國防科技經費、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整體規模達1952億元。

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113年度總預算編列580億元,較112年度增加155億元,約增37%,若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營業及非營業特種基金,整體規模達964億元,相較112年度相同基礎增加302億元,約增45.7%。


國防經費部分,由國防部主管113年度歲出編列4406億元,較112年度增加314億元,若加計新式戰機採購及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943億元,以及非營業特種基金719億元,整體規模達6068億元。

教育經費113年度總預算編列3926億元,較112年度增加509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50億元,合共3976億元;文化經費明年度總預算編列393億元,較112年度增加82億元,約增26.5%,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非營業特種基金92億元,整體規模達530億元。

另外,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13年度總預算編列1081億元,較112年度增加142億元,約增15.1%,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非營業特種基金,整體規模達1201億元;長照預算明年年度總預算編列數27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非營業特種基金,合共876億元,較112年度相同基礎增加229億元,約增35.3%。

打擊詐欺犯罪經費113年度總預算編列數13億元,較112年度增加9億元,約增225.3%。


至於中央對地方補助情形,113年度總預算編列4976億元,包括一般性補助款2303億元及各部會計畫型補助2673億元,較112年度增加495億元,約增11.1%,若加計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增加數416億元,113年度中央對地方整體財源挹注共增加911億元。

相信臺灣會繼續努力,打造團結而堅韌的台灣,讓台灣在下個10年具備面對國內外諸多挑戰,持續領先的競爭力。

深入被數千片太陽能板包覆的「光源之石」 ,臺電綠能中心「光源之石」2024完工,每年可發100萬度綠電。



臺電首座離岸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光源之石」(Sun Rock)今日在彰濱工業區舉行動工祈福典禮。台電表示,光源之石預計2024年底完工,建築物由太陽光電板包覆,預計未來每年可發出近100萬度綠電,等同約3000家戶月用電量。

臺電2021年離岸風電一期併聯發電,啟用全國首座離岸風電併網基地「彰一開閉所」,去年底離岸風電二期亦邁入施工階段,台電再度與瑞助營造及荷蘭知名建築師事務所MVRDV合作,打造首座綠能運維中心「光源之石」。


台電表示,「光源之石」將作為台電離岸風電一、二期,超過50部風機的吊裝廠房、運維基地,以及周遭陸域風機、太陽光電相關備品、維護工具等材料倉儲中心,預計2024年底完工,全面提升台電綠能建設維護效能。

「光源之石」除了作為台電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及再生能源設備材料倉儲中心,建築外觀由太陽光電板包覆,外觀如同穿山甲,未來每年可發出近100萬度綠電,除自給自足,還能回輸電力,可望成為全台首座零耗能的淨零排放建築。

台電進一步說明,光源之石上每一片太陽能板的鋪設位置與角度,都要經過日照位置、方向、時數與建築面積、太陽能板發電效率等大數據建構而成的模型,來進行分析確認。

台電預估,光源之石完工後將可年發近100萬度電,等同約3000家戶月用電量,減碳效益預估可達500公噸。


台電於2021年離岸風電一期併聯發電,啟用全國首座離岸風電併網基地–彰一開閉所,去(2022)年底離岸二期亦邁入施工階段,如今再聯手瑞助營造及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MVRDV,打造名為「光源之石」的台電歷史首座綠能運維中心,建築外觀將由太陽光電板包覆,遠看猶如一隻「穿山甲」,未來可年發近100萬度綠電,除自給自足,還能回輸電力,可望成全台第一座淨零排放建築,今(13)日舉行動工祈福典禮。台電表示,該建築預計2024年底完工,除作為自家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及再生能源設備材料倉儲中心,亦落實邁向電力淨零目標。

台電今(13)日於彰濱工業區舉行「台電離岸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動工祈福典禮」,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立法委員謝衣鳯及黃秀芳、經濟部次長兼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等各界貴賓,共同見證台電綠能發展里程碑。

台電指出,為滿足綠能持續發展成長的運轉維護需求,台電聯手瑞助營造及曾打造荷蘭鹿特丹商場、台南河樂廣場,作品遍佈全球逾40國、超過800件的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於彰化建置台電首座綠能運維中心「光源之石」(Sun Rock),更將打造成全台第一座「淨零建築」。

台電表示,「光源之石」將作為台電離岸風電一、二期,超過50部風機的吊裝廠房、運維基地,以及周遭陸域風機、太陽光電相關備品、維護工具等材料倉儲中心,預計2024年底完工,全面提升台電綠能建設維護效能。

MVRDV創始合夥人Winy Maas表示,「光源之石」以最大程度運用陽光設計出發,充分善用彰化豐沛日照,透過這樣的設計,讓建築物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同時也成為綠能生產者,發電回饋台灣電網。

台電說明,要稱作淨零建築,除需獲內政部建築能效認證,更重要是建築物自身生產的再生能源要能完全滿足用電能耗,一來一往等同零耗能,如「光源之石」除作為台電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功能使用,外觀設計也結合綠能、善用彰化豐沛日照,將由大量太陽光電板包覆而成。

台電進一步表示,「光源之石」每一片太陽能板鋪設位置與角度,都要經過日照位置、方向、時數與建築面積、太陽能板發電效率等大數據建構而成的模型精準分析確認,因而完工後將可年發近100萬度電,等同約3000家戶月用電量,減碳效益預估可達500公噸,翻轉建築傳統耗能印象,而這樣的發電量,預估能源密度(指建築物年用電量與樓地板面積的比值)可達 -19,不僅自給自足,還可多發電送回電網,可望成為全台第一座零耗能淨零建築,配上吸睛外觀,堪稱「會發電的穿山甲」。


而國內離岸風電已完成1.8GW風場建置,除在亞太地區民主國家領先外,更是世界上少數離岸風電突破1GW的國家,且興達港主航道已完成浚深,去(111)年沃旭已將重達千噸的水下基礎順利運至風場安裝,離岸風電工程中心等工程亦將如期完工在歷經疫情、國際戰爭等外在變動環境下,基層公務同仁及所有離岸風電工作夥伴日夜付出才有的成果,不容被抹滅。

經濟部能源局說明,離岸風電作業受疫情影響,全球的工程進度均有所延遲,經濟部第2階段考量國內氣候窗等因素下,提供業者一年併網緩衝期間,惟各業者仍努力進行相關工程建設,截至2023年7月已完成232座共1.8GW裝置容量。此外,國內產業過去並無實際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經驗,在新建生產廠房產線與生產水下基礎產品時,面臨國內外疫情影響及學習瓶頸,為加速生產學習,本部工業局協助業者在符合疫情規定下加速引進國外技術團隊及高階銲接人力,克服生產技術瓶頸。興達海基已完成沃旭大彰化風場6座水下基礎、中能風場水下基礎16座水下基礎。依據興達海基資料,產製能力與能量已提升3倍達月產3座,已具備國際供應商水平。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為了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興達港航道已於111年8月完成疏濬至7米,深度足以支應興達海基100%國產水下基礎載運出港,中央及地方等單位就興達港疏濬深度已有共識,後續將一起合作完成相關建設。另外,離岸風電工程中心係為國內離岸風電前瞻發展之設備驗證中心,係參考國際離岸工程先進國家技術,除為國內首例,更是國際第二座具有六層造流設備設計,可模擬實際海域「風、浪、流」,池體設備整合精準度及工程難度高,尤其是3D水櫃立體結構施工,工程難度極具挑戰,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已積極督導工程進度,協商工程問題解決方案,預計113年底完成深水池工程。

面對全球淨零轉型等發展趨勢,除了要強化我國企業的競爭力,更要滿足國際供應鏈,經濟部秉持嚴謹、公平、公正立場積極開發綠能,同時創造綠色經濟與就業機會,盡力實現強化能源安全、創新綠色經濟、促進環境永續等共榮願景。

臺灣推出全球首創無人機隊魚況探勘技術,攜手高雄前三大遠洋漁業業者前進北太平洋。



臺灣經濟部今(25)日在高雄展覽館「2023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展出30項創新科技成果,並於開展首日舉辦技術處專館開幕記者會,與工研院、金屬中心二法人,並高雄前三大漁業業者包含穩發漁業、隆順漁業、豐國水產以及無人機業者經緯航太,宣布推出全球首創無人機隊魚況探勘技術,並於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進行實證,可同時派遣四架無人機探勘魚群,運用獨創之高效能一體化無人機天線技術,達成60公里以上之遠距通訊,將可大幅提升遠洋漁獲量。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經濟部近年從智慧科技、新創培育、鏈結國際三大方向著手,跨部會合作,推升亞灣成為臺灣重要智慧科技樞紐,總計創造超過435億產值,此次展會中技術處專館具三大主軸,一是鏈結在地,技術處以AIoT科技應用於遠洋漁業,協助漁船搶占漁撈先機;二是淨零科技,結合法人研發力量,在展會帶來可協助產業轉型的淨零科技解方;三是新創團隊,15家法人衍生成立新創,期望透過亞灣新創大南方,與在地新創團隊相互交流,促臺灣新創蓬勃發展。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臺灣的遠洋漁業世界有名,年產值326億元,遠洋漁業漁船數量則在全球排名第二,但漁業工作卻非常辛苦,這次公開亮相的遠洋漁業無人機隊,是以2021年金屬中心發表的可抗七級抗風雨垂直起降(VTOL)無人機為基礎,加入工研院研發的「遠洋漁業AIoT加值系統」,並整合漁船既有設備的魚汛資訊,結合魚群熱點大數據,未來就像漁撈長的鷹眼,幫助漁船在海上搶得先機,漁獲滿載。


  穩發漁業董事長暨高雄區漁會理事長謝龍隱表示,高雄是遠洋漁業重鎮,全臺遠洋漁貨幾乎集中於高雄市,但遠洋漁業出航時間短則半載長則數年,越來越難招工,加上魚場搜尋仰賴人眼辨識與經驗判斷,現在漁業經驗已經很難傳承,未來透過跟經濟部的合作,將能運用人工智慧結合無人機技術,把人工經驗轉換為數位資產,擴大漁場搜尋範圍,有助讓外海工作時間減半,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產值增加,創造科技化的遠洋漁業生態系。


  展場中也可看到多項AI與創新科技。AI應用百花齊放,邊緣雲運算是實現萬物聯網智慧生活的關鍵利器,且更能保障資料安全,成為下階段AI軟硬體廠商的布局重點,根據資策會MIC預估,全球邊緣運算市場規模,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 434.6億美元,深具潛力。


  工研院與資策會共同研發的「邊緣雲低延遲運算軟硬體創新技術」可帶來三大好處,第一,自主開發邊緣雲管理平台及AI加速卡,從軟到硬一條龍整合,攜手國內廠商進軍邊緣雲運算產業鏈;其二,可減少50%布建管理成本,降低中小企業進入AI應用的門檻;其三,透過邊緣雲創新技術,預期數據傳送與輸出分析可在50毫秒內,超越現有裝置,達成低延遲運算,有助加速AI算出成果。未來可應用在需要大量AI運算的領域中,如智慧商場、智慧工廠、智慧展演等5G場域,是協助企業快速導入智能運算的最佳利器。


  現場另有由工研院藉科技專案研發的「魔幻驚喜屋」,全球首創整合角型三面式裸眼3D顯示技術與即時互動感知技術,並運用AI肢體動作偵測模型辨識螢幕外人物的肢體動作,民眾可在現場體驗與小精靈互動,小精靈就像真的一樣躍入眼前,站在螢幕前左右移動,畫面中的小精靈也會同步模仿動作。本技術不用戴3D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精確呈現物件全貌,可應用於文化育樂、展演產業,開創顯示器新型態展演模式,目前已與美國AI技術相關業者合作,用於展示大型、不易攜帶的展件,例如汽車零組件、大型工具機等,搶攻產業銷售新商機,此外,2023年第三季也預計在日本的誠品生活,以此技術展示臺灣之美,新型態顯示器打破價格戰,成功進軍國際。

  現場並依據「遠洋漁業AIoT加值技術」以真人真事改編微電影「當思念在海洋上飛行」,傳遞創新科技升級遠洋漁業業背後的暖心故事,於展場首映。經濟部技術處持續以創新科技深耕南臺灣,於亞灣場域推動AI創新應用,期望藉新興科技打造南臺灣產業鏈,以科技推升南臺灣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