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石油公司取得澳洲Dorado油田及鄰近探勘礦區10%工作權益。


臺灣石油公司提升自有油源占比再跨出一大步,昨(21)日以全資子公司OPIC Australia名義與澳洲Carnarvon公司簽署「澳洲西北海域Dorado油田及鄰近探勘礦區買賣契約」,取得Dorado油田(WA-64-L生產礦區)及其鄰近WA-435-P、WA-436-P、WA-437-P和WA-438-P四個探勘礦區各10%工作權益,全案尚待澳洲政府核准後生效。

    Dorado油田位於澳洲西北海域Roebuck石油盆地,離岸約110公里、水深約95公尺,2018年鑽探發現原油,經佐證證實蘊藏量規模後,於2022年獲頒為WA-64-L生產礦區。目前油田開發計畫及前端工程設計均已完成,相關細部工程、採購及建設由礦區經營人—澳洲能源巨擘Santos公司積極籌備中,預估今年第四季完成最終投資決策(FID)。依照開發計畫,Dorado油田將於2027年投產,尖峰生產階段油田每日可產原油8萬桶。組合取得之鄰近四個探勘礦區亦深具油氣潛能,將持續進行探勘佐證計畫,增加礦區經濟效益。

    Carnarvon公司為澳洲證交所上市公司,長期深耕澳洲西北海域油氣探勘,台灣中油完成交割取得本案10%工作權益後,Carnarvon公司所擁有Dorado油田及鄰近探勘礦區之工作權益降為10~20%,其餘70~80%則為礦區經營人Santos公司所持有。

    台灣中油指出,公司多年來致力於拓展國內外油氣探採業務,此次參與Dorado油田之開發將可增加我國自有油源占比,提高國家能源穩定供應能力,並透過能源合作深化在澳洲發展之利基。

臺灣風光合力持續發威,發電量及滲透率雙創新高。


連假期間風光持續發威,風光發電量近700萬瓩、滲透率突破三成!雙創新高!台電表示,於昨(27)日中午12時24分,太陽及風力瞬時發電量合計達696.5萬瓩,於12時40分風光滲透率達到31.53%,相當於每3度電中,便有約1度是綠電,不僅再次突破三成,更連續七天都創下風光滲透率超過一成五的佳績,達成能源轉型的一大里程碑。台電指出,除了天氣條件助力外,也必須歸功於官民聯手帶動再生能源裝置量提升,才能有今日的好成績,隨未來再生能源新血陸續加入,綠能發電亦將逐步提高。


台電表示,去年國內再生能源設置持續向前行,離岸風電單年度設置量超過1GW,太陽光電模組配置量達2.5GW。太陽光電方面,是有史以來完成量最高的1年,也找到新設置態樣,如漁電共生、屋頂等,將大幅提昇設置速率;在離岸風電方面,藉由近幾年逐漸累積的海事工程經驗,對於海域天候與地質條件越來越熟悉,工程進度也越來越有把握,國內各風場開發業者持續為離岸風電的進程努力不懈。

台電說明,因應再生能源占比逐漸提高,及間歇性發電的特性,台電逐漸調整調度策略,靈活運用抽蓄水力、時間電價、輔助服務及需量反應等彈性措施,配合精進傳統機組調度策略,維持夜尖峰穩定供電,亦將持續發展儲能設備及再生能源發電量預測技術,協助調度人員規劃多元策略,以維持系統頻率及電壓穩定。

除積極配合政府能源政策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為使民間業者投入共創,台電也持續強化電網基礎設施,提供足夠的饋線容量,協助民間建置的再生能源順利併網,促進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攜手讓再生能源開發極大化。


台電表示,大潭8號機工程主體已完成,目前進入測試階段,預計6月可開始併聯進行發電測試工作,並可逐步提供部分電力,後續將隨測試進度提升至滿載發電,夏季用電高峰時,大潭8號機可成為供電重要助力之一。再搭配日間太陽光電量挹注系統供電能力,夜尖峰時段也透過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多元措施,台電將隨時掌握電力供需變化狀況,確保夏季供電穩定無虞。

台電努力不懈克服萬難趕工,現已進入最後收尾及冷機測試階段。惟因承攬商之間的介面整合程序相當複雜,導致時程較預期長,對此台電已成立專案小組介入協調,確保工序順利銜接,並平行展開各項測試作業,加速介面整合及工程收尾之工作,預計6月可開始併聯進行發電測試工作,並陸續逐步提供部分電力,後續將隨測試進度提升至滿載發電,於今夏用電尖峰挹注穩定供電能力。

台電說明,隨再生能源大量增加,電力調度模式也與時俱進,目前白天太陽光電多維持500萬瓩以上的發電出力。至於夜尖峰用電,台電預估今夏夜尖峰約3,800萬瓩左右,對此台電也採取各項需求面管理措施,創造節電誘因重塑用電習慣,並透過時間電價尖峰時段挪移等措施,預計可挪移約100萬瓩用電,降低夜尖峰供電壓力。

台電進一步說明,汽電共生業者多用發電,至今年已恢復正常供電能力,可提供系統約70萬瓩電力,供需變化皆有助於供電穩定。

僅次法國,臺電蟬聯智慧電網SGI評比世界前茅。


因應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台電致力推動智慧電網,打造優質電力供應環境。新加坡電力SP集團(Singapore Power Ltd)自2018年起發布智慧電網發展指標(Smart Grid Index,SGI),每年評比各電力公司智慧電網發展狀況。台電繼2021年大躍升獲評世界第2名後,2022年再度自全球39個國家、94家事業體中受國際肯定,蟬聯第2名。台電表示,持續推動儲能建置、配電饋線自動化及智慧電表布建,為台灣智慧電網發展努力。

新加坡SGI智慧電網發展指標為國際智慧電網發展評比,透過顧客賦權與滿意度、資安、綠能、分散式能源整合、供電可靠度、資料分析及監測與控制等七大主題,評比電力公司智慧電網推動情形,研究範圍涵蓋亞太地區、歐洲及美洲,2月初正式公布最新排名。

台電指出,報告針對全球39國共94家電力事業體進行調查,其中,法國電力控股集團(EDF)子公司Enedis配電公司以評分98.2分連霸首位,台電則以94.6分與英國UKPN電力公司並排第二,也是蟬聯榜單,優於日韓等亞洲知名電業。

台電表示,電網由發電、輸供電及配電系統組成,其中包含電廠、變電所、輸配電線路等相關電力設施及調度系統等,近年邁向智慧電網趨勢,透過導入數位科技設備,除可更全面即時掌握全國電力供需情況,亦強化電網應變韌性,提升整體供電效率與品質。

台電說明,台電自2007年即橫跨發電、輸供電、配電、再生能源、調度、通信、資訊與研究單位等聯手成立「智慧電網專案小組」,啟動國內智慧電網建設,並持續配合政府總體規劃,從「智慧調度與發電」、「電網管理」、「儲能系統」、「需求面管理」、「資通訊基礎建設」、「法規制度」6大領域、17項具體作法落實。

智慧調度與發電面向,台電除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亦推動綠能的即時發電監測,截至2022年底台電已可掌握超過400萬瓩再生能源即時發電數據,作為電力調度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台電亦於2021年啟用電力交易平台,吸引民間儲能系統等分散多元電力資源投入電力系統,截至2022年底已有35家業者參與,提供超過30萬瓩容量,共同維持電網穩定。

電網管理面向,為強化輸配電系統資訊監控及整合,台電持續推動配電饋線自動化工程,透過線路智慧升級,維護人員可透過遠端遙控操作,由系統主動偵測並隔離故障區間,節省趕赴現場時間,大幅提高復電效率,截至2022年底饋線自動化占比已突破80%,預計2030年底可達95%,屆時近9成配電事故將可於5分鐘內快速復電,有效提升民眾用電品質。

儲能系統部分,隨著綠能快速發展,為強化電網穩定度並呼應政府儲能系統目標,台電積極推動儲能建置及電力輔助服務,全台首座「光儲合一」結合綠能的2萬瓩儲能系統今年1月於台南鹽田光電場啟用,而第一座電網級儲能系統也已同步於高雄路園變電所設置。

需求面管理有助於管理用電,亦是智慧電網關鍵一環,台電近年積極推動智慧電表布建,截至2022年底累計裝設超過210萬戶,較2019年的28萬戶成長7.5倍。透過智慧電表,用戶可即時精準掌握自身用電資訊,進而促進發展能源管理系統等節電效益。

台電表示,智慧電網可帶動產業轉型、引領產業轉型與新經濟發展,台電將持續投入研發創新,確保提供國內優質穩定的用電環境。

自從921大地震以來,臺灣已有20餘年保持當日修復,從未出現停電超過一天的情況,電力供給穩定全球名列前茅,感謝臺電員工的努力。

臺灣對印度出口連續2年創新高。


經濟部表示,2021和2022年台灣對印度出口金額連續2年創新高,今年1至2月續成長,其中電子零組件占比更大幅攀升至34.2%,超過以往主要出口的化學和塑膠製品,成為出口印度最大貨品。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布產業經濟統計簡訊指出,2021年台灣對印度出口金額達45.2億美元,年增74.3%,雙創1981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新高紀錄,主因為全球景氣穩健復甦,加上印度政府推動產業生產連結獎勵計畫,促使廠商競相布局印度。

統計處表示,2022年至今年1至2月,雖因俄烏戰爭、通膨壓力抑低終端需求,但美中科技爭端擴大,加上中國疫情加速供應鏈移轉,拉抬台灣2022年及今年1至2月對印度出口,金額分別為53.2億美元、10.3億美元,年增17.6%及43.5%,優於整體出口表現。

台灣對印度出口貨品部分,統計處指出,近年主要以化學品及塑橡膠製品居前2位,2022年受終端需求減緩,加上中國產能競爭,塑橡膠製品出口轉黑,年減10.8%,占比下滑至17.5%;化學品則受惠油價支撐,出口仍呈年增15.1%、占比22.9%。

電子零組件占比從2018年6.7%上升至2022的17.5%,今年1至2月更大幅攀升至34.2%,成為出口印度最大貨品。

統計處進一步說明,2022年台灣電子零組件及資通及視聽產品在印度市占均位居第5,占比分別為4.7%及4.9%,較2018年分別上升2個及3個百分點,為各貨品中表現最佳,2022年印度進口年增26.2%,成長最多的國家多以能源生產為主;其中,自台灣進口年增35.2%。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 印度人口今年將超越中國,躍升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龐大人口紅利,內需市場規模不容小覷,加以IMF預測印度2023至2027年經濟成長率皆逾6%,為各國積極拓展經貿的潛力市場之一。

印度人口將超越中國,內需市場規模不容小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印度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超越英國,晉升全球第5大經濟體,預估2027年將再度超越日本、德國成為全球第3大,且今(2023)年人口可望超過中國大陸,躍升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坐擁龐大人口紅利,內需市場規模不容小覷,加以IMF預測2023至2027年經濟成長率皆逾6%,為各國積極拓展經貿的潛力市場。

我國對印度出口連續2年創新高:觀察我國近年對印度出口表現,2019、2020年受美中貿易紛爭干擾及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成長疲弱,致連續2年負成長;隨全球景氣穩健復甦,且受惠疫情掀起的遠距商機及新興科技應用擴增,加上貿易紛爭及疫情牽動全球供應鏈移轉,以及印度政府推動產業生產連結獎勵計劃,促使廠商競相布局印度,致2021年出口達45.2億美元,年增幅轉呈增74.3%,雙創最早有統計資料以來(1981年)之新高紀錄;2022年至今雖因俄烏戰爭、通膨壓力抑低終端需求,惟美中科技爭端擴大,加上中國疫情加速供應鏈移轉,拉抬我國2022年及今年1至2月對印度出口,迭創新高,年增率分別為17.6%及43.5%,優於整體出口表現(整體出口分別年增7.4%及年減19.2%)。

電子零組件出口占比持續攀升:觀察我國對印度出口貨品變化,近年主要以化學品及塑橡膠製品居前二位,2022年受終端需求減緩,加上中國產能競爭,塑橡膠製品出口轉呈年減10.8%,占比下滑至17.5%;化學品則受惠油價支撐(2022年OPEC油價年增43.3%)出口仍呈年增15.1%、占比22.9%;電子零組件受遠距商機及新興科技應用擴增,加上貿易紛爭加速供應鏈移轉影響,占比從2018年6.7%上升至2022的17.5%,今年1至2月更大幅攀升至34.2%,成為出口印度最大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