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 |||
---|---|---|---|
中國人 | 伏羲 | ||
|
系列的一部分 |
中國民間宗教 |
---|
伏羲或伏羲[ a ] [ 1 ]是中國神話中的文化英雄,與他的妹妹和妻子女媧一起創造了人類並發明了音樂,[ 2 ]狩獵、捕魚、馴化,[ 3 ]和烹飪,以及西元前 2900 年左右的倉頡書寫漢字系統[ 4 ]或西元前 2000年。伏羲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神話皇帝、奇蹟般誕生的「蛇身神靈」、[ 5 ]道教神靈和/或中國王朝初期的三皇之一。
一些描繪將他描繪成一個具有蛇形特徵的人類,“從山中長出一個長著樹葉的頭”,“或者是一個披著獸皮的人”。[ 5 ]
名稱
他也被稱為包喜、宓羲。[ 5 ]
起源
盤古被認為是中國神話中的創世神。他是個沉睡在混沌蛋中的巨人。當他醒來時,他站了起來,分開了天地。盤古站起來後就死了,他的身體變成了河流、山脈、植物、動物和世界上的一切,其中有一個強大的生命,稱為華胥。華胥生下一對孿生兄妹,伏羲和女媧。伏羲和女媧相傳是人面蛇身的生物。[ 6 ]
然而,在一些神話中,伏羲被認為是創造者,而不是盤古,盤古單獨工作,而不是與女媧一起工作。[ 7 ]
伏羲被稱為“原神”,據說他出生在黃河中下游一個叫成紀的地方(可能是現代陝西省藍田市或甘肅省天水市) 。[ 8 ]
對這個神話的一種可能的歷史解釋是,華胥(伏羲的母親)是母系社會(約公元前 2600 年)的領導者,因為早期中國人發展了語言技能,而伏羲和女媧是早期父系社會的領導者(約西元前 2600 年)而中國人則開始了結婚儀式。[ 9 ]
在漢代之前的資料中,隱約出現了一位獨立於伏羲之外的太皞神。後來,伏羲被認為是太浩,後者是他的禮名或正式名稱[ 5 ]。[ 10 ]
相傳,洛水女神米妃是伏羲的女兒。此外,有些版本的傳說稱她是伏羲的妃子。她在渡洛河時溺水身亡,成為洛河之精。[ 11 ]
創世傳奇
根據《山海經》記載,伏羲、女媧是神話中崑崙山(今華山)的原始人類。有一天,他們把兩堆火堆分開,最後火堆變成了一堆。烈火之下,他們決定結為夫妻。伏羲和女媧用泥土創造了後代,並用神力讓泥人活了過來。[ 8 ]這些泥人是最早的人類。基於伏羲在其部落建立婚姻儀式的神話,伏羲和女媧通常被中國人視為中國早期父權社會(約公元前 2600年)的三皇中的兩位。 人類的創造是一個具有更大家庭結構的象徵性故事,其中包括父親的形象。
社會重要性
甘肅伏羲廟的一根柱子上,有這樣的對聯,描述了伏羲的重要性:“華夏文明三大始祖,淮陽國伏羲居第一。” [ 8 ]在其前女媧時代,社會是母系社會。
伏羲教導他的臣民烹飪以及各種狩獵和捕魚的方法,[ 3 ]包括用網捕魚和用骨、木或竹製成的武器打獵。他建立了基本的家庭結構,[ 3 ]以及婚姻,並首次向天堂進行露天祭祀。西元 160 年的石碑上刻有伏羲與女媧。
傳統上,伏羲被認為是《易經》之前流傳下來的占卜方法的始祖。[ 4 ]在故事的其他版本中,他被認為是《易經》本身的一些寫作者。他的占卜能力歸功於他對河圖(或黃河圖)的解讀。根據這項傳統,伏羲在從洛河中出現的神話龍馬(有時據說是烏龜)背上的標記中向他透露了《易經》卦象的排列。這種安排早於周代《易經》的編撰。據說這項發現是書法的起源。伏羲也被認為是古琴樂器的發明者,儘管這也歸功於神農和黃帝。
形象派將伏羲視為聖經中的族長以諾。 [ 12 ] 哈欽森主義者亞歷山大‧卡科特 (Alexander Catcott ) 將伏羲與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洪水論》)等同起來。
伏羲和女媧也被認為是絲綢之神。[ 13 ]
死亡
相傳伏羲共活了197歲,卒於陳地(今河南淮陽),至今仍可見伏羲紀念碑,並作為旅遊景點參觀。[ 8 ]
畫廊
蛇在世界各民族中扮演著正與邪的雙重角色,有時令人敬畏,被當作神來膜拜;有時又令人懼怕,因會致人於死。基督徒受到《聖經‧啟示錄》的影響,認為古蛇就是魔鬼(啟十二9),是邪惡的化身,是人類被逐出伊甸園的元兇。
事實上,《聖經》對於蛇的描述,除了負面的看法外,還有正面的看法。例如在《新約聖經》中,敘述銅蛇預表耶穌,可以使仰望祂的人得永生。以下擬探討蛇的特性,以及《新舊約聖經》中對於蛇的看法。
二.蛇的特性
古代西亞的人認為蛇有四種特性:
第一,神祕。蛇的眼睛類似貓眼,瞳孔會因光線而變大或縮小,故適合晝伏夜出。蛇善於隱蔽潛伏,且游動迅速無聲,棲息在深山陰暗之處,來去無蹤,使人覺得有神祕感。
第二,聰明。在《創世記》中記載:「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創三1)。「狡猾」的希伯來文為,它有雙重的涵義,正面是指「聰明」,負面是指「狡猾」。
《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將《創世記》中的「狡猾」翻譯為。而耶穌所說:「你們要靈巧像蛇。」(太十16),「靈巧」的希臘文也是。可見蛇是比其他的動物聰明。
第三,可致人於死。大部分的蛇沒有毒,但有六種蛇具有劇毒,可致人於死地。蛇毒有兩種:一種為神經毒素,能引起肌肉麻痺。另一種為血清毒素,能破壞紅血球,並導致呼吸困難。
第四,透過脫皮而成長。蛇一出生就開始脫皮,一年脫皮二至三次。脫皮是蛇生長的特性,是生命更新和成長的過程。脫皮後的蛇體斑紋清晰,新鮮醒目,如同重生一般。蛇的脫皮新生,引起人們返老還童和青春永駐的遐思。
三.舊約聖經對蛇的描述
1.負面的描述
(1)伊甸園的蛇
在伊甸園中,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1-5)
蛇是被造之物,神看著是好的(創一25)。牠在《舊約聖經》中常象徵與神為敵的勢力(賽二十七1),而在《新約聖經》中描述蛇是魔鬼(啟二十2)。因為蛇比一切的活物更狡猾,所以魔鬼就附著於蛇的身上,就如牠附在人身上一樣(太八28)。蛇就成為撒但的工具,引誘始祖犯罪,違背神的命令,使人類遭受神的咒詛。
(2)火蛇的事蹟
以色列百姓行走曠野路,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就怨讟神和摩西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裡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於是神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民二十一4-6)。
「火蛇」是曠野中的動物,因為百姓發怨言,神就使用牠來懲罰百姓。「火蛇」的希伯來文為,是毒蛇,可以咬死人。牠的毒液使人如焚燒般的痛苦,稱為「火蛇」。牠的行走速度很快,又稱為「飛蛇」。在《和合本聖經‧以賽亞書》中「火焰的飛龍」(賽十四29,三十6),希伯來文為,應該是指「火蛇」。
(3)其他蛇的象徵意義
經云:「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咽舒暢,終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箴二十三31)。酒在杯中,顏色誘人,美味可口,令人留戀不捨。一旦喝酒成癮,將傷身敗德,甚至死亡;正如被毒蛇所咬,致人於死一樣。
《聖經》記載:「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牆垣的,必為蛇所咬。」(傳十8)。報復的行為,常使自己也遭受虧損。力圖行惡的人,常任意而行,挖陷坑、拆牆垣,結果自己落入其中,是致命的,就如被蛇所咬一樣。哈曼做了木架想害死末底改,結果被掛在自己做的木架上(斯七9-10)。
先知書記載:「看哪,我必使毒蛇到你們中間,是不服法術的,必咬你們。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八17),「雖然藏在迦密山頂,我必搜尋,捉出他們來;雖然從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咬他們。」(摩九3)。
百姓犯罪得罪神,神公義的懲罰將臨到百姓,祂要使毒蛇到他們中間,就是興起外邦的敵人來攻擊,是沒有人可以抵擋的,這災禍是無法避免的。神是全能的,祂統管萬有,縱使有人躲藏在迦密山頂茂密的森林中,祂必搜查出來,處以極刑;雖然有人躲藏在隱密的海底,祂也會命令海蛇去咬他們,使他們受傷致死。
2.正面的描述
(1)摩西杖變蛇的神蹟
神差遣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摩西向神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是甚麼?」他說:「是杖。」耶和華說:「丟在地上。」他一丟下去,就變作蛇,摩西便跑開。
耶和華對摩西說:「伸出手來拿住牠的尾巴,牠必在你手中仍變為杖。如此好叫他們信耶和華──他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是向你顯現了。」(出四1-5)。
一般人害怕毒蛇,牠可以致人於死。因此人們在抓蛇時,都會抓頸部,避免被蛇咬。神要摩西抓住蛇的尾巴,當他順服神的話語,神蹟就發生,可以使杖變成蛇,蛇又變為杖。當摩西行了杖變蛇的神蹟,彰顯了神的權能,百姓就相信神曾向他顯現,也願意服從摩西的帶領。
(2)亞倫杖變蛇的神蹟
摩西、亞倫去見法老,法老要他們行件奇事,亞倫把杖丟在法老和臣僕面前,杖就變作蛇。於是法老召了博士和術士來,他們是埃及行法術的,也用邪術照樣而行。他們各人丟下自己的杖,杖就變作蛇;但亞倫的杖吞了他們的杖(出七10-12)。
埃及雖然沒有蛇神,但他們的偶像身上卻有著蛇的圖騰,可見他們對蛇的尊崇。「杖」是代表權柄,亞倫的杖變作蛇,吞了術士的杖所變的蛇。這代表神的權柄超越法老的權柄,神的能力超越法老的能力。但法老心硬,不理會這警訊,繼續與神抗爭,最後使全國遭遇災難。
(3)銅蛇的神蹟
百姓行走曠野路,因為路難行走,就埋怨神,神用火蛇咬死許多人。百姓就到摩西那裡說:「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
神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二十一7-9)。
「銅蛇」是物質的東西,神吩咐人們製造,並應許望見這蛇就必得活。這是一項神蹟,使相信的人能重得生命。後來百姓的信仰產生偏差,竟然將這條物質的銅蛇偶像化,向牠燒香敬拜;因此希西家王(主前715-687年)在改革宗教時,將此銅蛇打碎毀壞(王下十八4)。
四.新約聖經對蛇的描述
1.負面的描述
(1)責備法利賽人
施洗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7-8)。「毒蛇」本身充滿毒液,可以傷害被牠咬到的人。
法利賽人心中充滿「偷盜、茍合、兇殺、貪婪、邪惡、狂妄」等惡念,並且行種種惡行去傷害人。他們不但不認罪悔改,反誤以為洗禮可以救他們脫離神的審判。約翰有屬靈的眼光,知道他們是偽善的,不肯悔改,因此斥責他們為「毒蛇的種類」,是無法逃避地獄的刑罰(太二十三33)。
耶穌也對心存惡念的法利賽人說:「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法利賽人是假冒為善的,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自己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像毒蛇咬著人的腳,最後置人於死(太二十三15-16)。所以耶穌也責備他們是「毒蛇的種類」。
(2)防備魔鬼的引誘
經云:「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十一3)。從創世之初,魔鬼藉由蛇引誘夏娃,牠的詭計是改變神的話語,使人懷疑神的慈愛,並以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來試探信徒,使他們失去對神所存專一純正的心。所以信徒要儆醒禱告,謹慎自守,並在真道上造就自己,相信藉由神的憐憫、幫助,可以勝過魔鬼的誘惑。
(3)象徵魔鬼
經云:「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十二9)。《聖經》用「蛇」來形容魔鬼,是刻畫出撒但狡猾的本質,因為牠從起初就是說謊的、殺人的、犯罪的(約八44;約壹三8)。
牠曾在伊甸園中藉由蛇引誘始祖犯罪,表明牠就是引誘者、欺騙者、試探者、敵對者。在世界末日,牠要如同吼叫的獅子般,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所以信徒務要謹守、儆醒(彼前五8)。
2.正面的描述
(1)要靈巧像蛇
耶穌差遣十二門徒出外傳道時,吩咐他們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十16)。正如前文所述,「靈巧」的希臘文是,在《馬太福音》共出現七次。《和合本聖經》裡面,有五次譯作「聰明」(太七24,二十五2、4、8-9),一次作「有見識」(太二十四45),一次作「靈巧」。
因為世界充滿了罪惡,神的工人面對惡勢力或惡者,將被抓、被鞭打,甚至被殺害,因此要像蛇一樣的聰明,知道如何應付這些惡人。在這裡,耶穌並沒有把蛇視為邪惡的象徵,反而說要有智慧如蛇一般。
(2)銅蛇預表耶穌
耶穌與尼哥底母談道時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約三14-15)。前文提到摩西在曠野舉起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火蛇咬的人,一望見這銅蛇,就必得活(民二十一9)。同樣的,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舉起來,只要仰望耶穌並相信祂,就必得著永生。銅蛇掛在杆子上,預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銅蛇只有一條,預表耶穌是獨一的救主(徒四12)。
五.結語
萬物都是神所創造,神看所造之物是好的。蛇是神所創造,是敏銳聰明,能隨機應變,因此在惡劣的環境中仍能生存下來。有些蛇帶有尖銳的毒牙,可以使人致命,因而令人厭惡。
對基督徒而言,人類本來生活在伊甸樂園中,因著蛇誘惑始祖,後來被逐出樂園,遭受咒詛,過著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生活,所以認為蛇是誘惑者,是魔鬼的化身,是邪惡、暴力與死亡的代名詞,這些都是對蛇的負面描述。
事實上,《聖經》對蛇的描述是雙重的,兼有正、負面的描述。蛇與聰明、拯救、醫治、新生命、永生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在讀《聖經》時,應考慮上下文,才能判斷蛇象徵的正面或負面意義。
蛇(又稱大蛇)是中國神話中重要的母題。關於蛇,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國神話是指在中國歷史地理區域發現的這些神話和其他神話。這些神話包括漢語和其他語言,由漢族和其他民族傳播(其中五十六個被中國現政府正式承認)。[ 1 ]
蛇經常出現在神話、宗教、傳說或故事中,作為一種奇妙的存在,與任何可能的真正的蛇不同,通常具有蛇與其他身體部位的混合體,例如具有人頭,或具有神奇的能力,例如變形。著名的能在蛇與人之間來回變換的蛇就是《白蛇傳》中的白蛇夫人。
其他蛇或蛇類生物有時也包括神靈,例如伏羲、女媧和共工。有時,伏羲和女媧被描述為人頭的蛇,有時被描述為龍或蛇尾的人。
神話與歷史
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中,許多關於遙遠過去的人物和事件的故事都具有雙重傳統:一種傳統呈現出更歷史化的版本,另一種傳統呈現出更神話化的版本。[ 2 ]
蛇形神靈
河神
在中國古代,一些被崇拜的河神被描繪成某種蛇或蛇狀生物的形式:[ 3 ]
北方的方向神
在古代中國的漢代(西元前206年至西元220年),人們崇拜四方神,方向是東、南、西、北。中方向有五個主要方向,每個方向與神靈、季節和顏色相關(「中方向」與皇帝相關,顏色為黃色)。在詳細的五行哲學體系中,這組五事的相互關係包括的內容比這裡提到的要多得多,儘管一些與方向神有關的基礎知識要古老得多。
北方與一對神靈連結在一起,即玄武,一種龜蛇生物,與冬季有關,顏色為黑色[ 4 ](也常被認為是一種黑色)。每個方向也與五行之一或五種“元素”(有時也被翻譯為“相”或“材料”)相關:北方的元素是水。
根據安東尼·克里斯蒂的說法,烏龜和蛇的組合被稱為黑武士。而且,雖然對其他方向的崇拜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但通常會避免對北方的崇拜,因為北方被認為是海風破壞神的居住地。然而,漢代統治者卻實行北方崇拜,祭祀黑武士,聲稱自己的統治有水和北方的保護。[ 5 ]雖然黑武士通常被描繪成一條蛇纏繞著一隻烏龜,但有時,他們也被視為兩個分離的將軍。[ 6 ]
來自蛇的神靈
九頭寶寶
在中國神話中,九嬰是一種古老的怪物,有九個像蛇一樣的頭,能夠噴水和噴火。它的名字來自於它的哭聲,類似嬰兒的哭聲。堯帝時期,天上出現十個太陽,造成大規模的災難,九嬰就是其中之一,為民所恐怖。為了保護他們,堯帝派遣神弓手後羿在兇猛的水域附近射殺了九嬰。這種生物在《淮南子》等古代文獻中都有提及。[ 8 ]
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神話中的蛇和蛇類生物具有多種作用,包括曆法、詩歌和文學。
十二生肖蛇
在中國文化中,蛇年是循環中的第六年,僅次於龍年,每十二年出現一次。中國的新年沒有特定的日期,因此有必要檢查日曆以找到每個蛇年實際開始的確切日期。蛇年包括:1905年、1917年、1929年、1941年、1953年、1965年、1977年、1989年、2001年、2013年和2025年。十年為一個週期循環出現,每個動物在 60 年的週期內發生了五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面向。因此,2013年是陰水蛇年,實際上從2013年2月1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014年1月30日。
根據一個神話傳說,12年循環中12種動物的排列順序是有原因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場穿越一條大河的比賽,動物在自行車中的順序是根據它們完成比賽的順序而定的。在這個故事中,蛇為了補償自己不是最好的游泳者,在馬的蹄子上搭了一個隱藏的便車,當馬即將衝過終點線時,蛇跳了出來,嚇壞了馬,從而獲得第六名地方。[需要引用]
同樣的 12 隻動物也被用來象徵一天中的時間循環,每隻動物都與兩個小時的時間段有關。蛇的「時辰」是上午9:00到11:00,太陽溫暖大地的時候,蛇就會從洞裡爬出來。
動物星座被稱為「黃道十二宮」的原因是,據說一個人的性格會受到掌管出生時間的動物星座以及該動物星座在性別(60歲)內的基本方面的影響。同樣,由特定動物星座統治的年份應該以此為特徵,對於出生在相同動物星座的年份的人來說,影響尤其強烈。[ 9 ]
人物
蛇的常用中文單字和字元是shé(中文:蛇;拼音:shé;字面上是「蛇或蛇」)。作為十二生肖,蛇與漢語:巳有關;拼音:sì,專有名詞,指十二地支中的第六個,或上午 9-00-11:00 的雙時辰
五毒生物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節日的許多傳統活動都涉及驅逐各種潛在邪惡影響的來源。其中之一是驅除五毒,蛇就是其中之一。[ 10 ]
真實又傳奇
一些關於神奇蛇的報導可能更適合屬於神秘動物學、傳說或民間故事領域,而不是神話或宗教。
例如,《孫子兵法》中的「突擊」蛇,本來可以頭尾並用,用來比喻善於用兵的將領。突襲蛇據說生活在「長山」上:(羅傑·T·艾姆斯認為這是恆山,但用不同的字寫,以避免漢文帝名字的命名禁忌)。[ 11 ]
其他蛇狀或爬蟲類
中國龍的某些類型的其他成員被認為特別像蛇,例如騰,有時被稱為“飛蛇龍”。有些爬蟲類根本不像蛇,例如奧人。[ 12 ]
參見
形象主義是17 世紀末和 18 世紀初耶穌會傳教士的一場知識運動,其參與者將《易經》視為一本包含基督教奧秘的預言書,[ 1 ]並優先考慮與清朝皇帝(而不是比中國文人)作為在中國推廣基督教的一種方式。[ 2 ]
背景
自 利瑪竇於1583年至1610年在中國進行開創性工作以來,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致力於將基督教與中國傳統結合的計劃。利瑪竇和他的追隨者確定了中國存在的三個教派—儒教、佛教和道教。雖然將佛教和道教視為與基督教敵對的異教,但利瑪竇的方法(在17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在中國的耶穌會士中占主導地位)將儒教本質上視為與基督教信仰相容而不是相矛盾的道德教義。他們認為中國的祭祖儀式本質上是一種民事活動,旨在以高尚的道德教育人們,而不是宗教儀式。在此基礎上,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工作重點是與中國儒家文人的互動,試圖說服他們的理論,從而使他們皈依基督教信仰。駐華耶穌會傳教士在向歐洲公眾發表演說時,極力以正面的方式呈現以《四書》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菲利普‧庫萊特 (Philippe Couplet )所寫的《孔子哲學論》 (Paris, 1687) 的出版使這項努力達到了頂峰。
明朝滅亡(1644 年北京陷落)和滿族征服整個國家(1650 年代初)後,中國的耶穌會士不得不從明朝轉向滿清,就像大多數人一樣。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所處的知識和政治環境與明代的前輩截然不同。而在利瑪竇時代,耶穌會士無法直接與皇帝合作(隱居的萬曆皇帝(1572-1620 年在位)基本上遠離公共生活,很少覲見任何人,甚至是他自己的大臣)清朝早期的皇帝——順治皇帝,特別是康熙皇帝——也不例外,直接與耶穌會士打交道,並利用他們的服務來滿足中央政府的需要。[ 3 ]另一方面,中國的儒家思想也改變了:明末文人更開放的思想觀在清初被廣泛堅持的新儒家正統思想所取代,而新儒家正統思想也得到了宮廷的認可。 ,但歷來被耶穌會士視為「無神論」和「唯物主義」。[ 4 ]
因此,到了 17 世紀末,中國耶穌會士努力彌合中國與基督教歐洲之間差距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以約阿希姆·白維( Joachim Bouvet ,1688 年首次抵達中國)為首的許多耶穌會士沒有讚揚孔子和他的意識形態,而是關注中國最早的經典《易經》,白維認為《易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書面著作。[ 5 ]形象派堅持了早期在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的信念,即中國幾乎失傳的古代宗教與猶太教-基督教傳統有關。
形象主義原則
形象派經常彼此意見不一致,但一般來說他們可以在三個基本原則上達成一致:
一、年代問題
所有形象學家一致同意的第一個面向是相信中國歷史上的某個時期不僅屬於中國人,而且屬於全人類。耶穌會士也認為,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洪水之前,因此與歐洲的歷史一樣古老。這使得形象派相信這兩個歷史在宗教重要性上是同等的。
2、與諾亞同源論
大洪水之後,諾亞的兒子閃搬到了遠東,並帶來了亞當原始的秘密知識。因此,形象派相信,人們可以在中國經典中找到許多對前基督教啟示的隱藏暗示。
白維也認為, 《易經》的作者伏羲、瑣羅亞斯德和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托斯其實是同一個人:聖經中的族長以諾。[ 6 ]
3. 彌賽亞的啟示
形象派認定聖人其實就是彌賽亞。這在比喻派的心目中證明,例如,中國古典文獻中也預示著 耶穌的誕生。
約阿希姆‧白維 (Joachim Bouvet)特別關注《易經》的研究,試圖找出中國經典與聖經的連結。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在古代就已經了解基督教傳統的全部真理,而這個真理可以在中國經典中找到。
反對形象派
中國和歐洲都存在著對形象派的反對。在中國,存在著一個由中國文人和官員組成的反西方群體。一些中國學者對上帝已經成為儒家傳統一部分的觀點表示懷疑。當福凱拒絕接受中國官方歷史時,他遭到中國人的憤怒拒絕,並因此被勒令返回歐洲。
在歐洲,天主教會中也存在著反耶穌會團體。形象主義思想被視為一種特別危險的創新,因為它以犧牲基督教權威為代價來提升中國經典。天主教會不接受中國經典對基督教信仰有重要意義的觀點。 (參見中國禮儀之爭)
形象派的影響力與失敗
由於對形象派的強烈反對,除了福凱在1729年出版了他的主要作品外,他們在生前無法出版任何作品。他們的研究沒有普遍接受的概念。將文字從中文翻譯成拉丁文或反之亦然需要很長時間。最重要的是,人物畫家們之間並沒有達成一致。當天主教會禁止中國禮儀,中國人開始迫害基督徒時,形象派宣教也隨之消失,成為基督教在華宣教史上的註腳。
代表
- 諾埃爾(1651–1729) [ 7 ]
- 約阿希姆‧布維(1656–1732) [ 8 ]
- 約瑟夫‧亨利‧瑪麗‧德‧普雷馬雷(1666–1735)
- 讓-弗朗索瓦·富凱(1665–1741)
- 讓-亞歷克西斯·德·戈萊 (1664–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