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中的耶穌與天使:論「耶和華的使者」是否為基督的顯現
引言
在舊約中,「耶和華的使者」或「神的使者」常常出現在關鍵時刻,執行神的話語與審判,甚至接受敬拜,說出神自己的話。這些經文中出現的天使有時候似乎不只是天使,更像是神自己。這引發了歷代神學家、教父、改革者與現代學者的思考:這些「使者」是否為耶穌基督在道成肉身前的顯現(Theophany/Christophany)?
本文將探討「耶和華的使者」在舊約中的角色,並從基督論視角分析其與耶穌基督的關係。
一、「耶和華的使者」的出現與特徵
1. 亞伯拉罕與三位訪客(創世記18章)
亞伯拉罕接待三人,其中一人被稱為「耶和華」與亞伯拉罕對話,預言以撒誕生,並審判所多瑪。
其中兩位顯然是天使(創19:1),而與亞伯拉罕對話、被稱為耶和華的這位,學者多認為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顯現。
2. 摩西與燃燒的荊棘(出埃及記3章)
經文說「耶和華的使者」在火焰中向摩西顯現,但接下來卻直接說是「神」在說話(出3:4–6)。
「我是自有永有者」(出3:14)這稱呼與耶穌在約翰福音中的「我是」高度呼應(約8:58)。
顯示這「使者」不只是天使,而是代表神本身出現。
3. 約書亞與軍隊元帥(約書亞記5章)
約書亞面對一位「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此人接受敬拜,與摩西面對神時相似,要脫鞋,因地是聖的。
這位元帥不拒絕敬拜,與啟示錄中使徒拜天使被拒的場景(啟22:8–9)不同,表明此人可能是基督顯現。
4. 基甸與耶和華的使者(士師記6章)
一開始為「耶和華的使者」,但之後直接稱他為「耶和華」與基甸對話。
他接受祭物並行神蹟,使基甸驚恐說「我面對面看見了耶和華!」
5. 撒迦利亞書中的「使者」
在撒迦利亞書1章與3章中,有一位「使者」為耶路撒冷代求,對抗撒但。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基督的形象,尤其是第三章中這位天使被神稱為「祂的僕人—嫩的苗」(3:8)。
二、耶穌與這些「使者」的關聯
1. 耶穌是「神的道」與「神的顯現」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約1:1, 14)。
耶穌是神最直接的啟示,是人所能見的神的「顯出」(來1:3),因此出現在舊約的神聖使者,很可能是祂的預顯。
2. 耶穌與神的名同在
在出埃及記23:20–21,耶和華說:「我的名在他裡頭」,這位「使者」能赦罪、審判,也代表神的同在。
這與新約中耶穌擁有赦罪權柄相呼應(可2:5–10)。
3. 早期教父與改教家觀點
許多早期教父如賈斯汀、奧利根都認為「耶和華的使者」就是基督的顯現。
改教家約翰·加爾文也在其註釋中指出:這些使者常常被稱為神,說神的話,接受敬拜,是基督的預顯。
三、與天使的區別與關聯
特徵 一般天使 耶和華的使者(可能是基督)
是否受造 是 否(若為基督)
是否被敬拜 否,並會拒絕(啟22:9) 是,並未拒絕(書5:14)
是否說神的第一人稱 否 是(出3:6、士6:14)
是否執行審判/救贖 是,代行者 是,本體執行(創22:11–18)
是否名為「神」 否 是,經常與神同名
結論:耶穌是舊約中隱藏的主角,天使不過是祂的僕役
在整本聖經中,耶穌不只是新約才出現的救主,而是從創世以來就在神的工作中啟示祂的同在與榮耀。舊約中的「耶和華的使者」多次顯現,說神的話、行神的工,這些並不是普通天使所能行的。從基督教信仰來看,這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在歷史中不斷向人顯現,預備那日真正降臨人間的救恩。
因此,舊約中的「耶和華的使者」是基督榮耀的預影,而天使則是服事救恩繼承人的僕人(來1:14),兩者本質、權柄與榮耀有本質的不同。
引用經文清單
創世記18–19章
出埃及記3章、23:20–21
約書亞記5:13–15
士師記6:11–23
撒迦利亞書1章、3章
約翰福音1:1,14;8:58
希伯來書1:3,14
啟示錄22:8–9
可2:5–10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續):詩篇與以賽亞書中的彌賽亞之影
引言
耶穌曾對門徒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加福音 24:44)這明確指出,整本舊約都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見證。在眾多舊約書卷中,《詩篇》與《以賽亞書》特別充滿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描繪與預表。本文將從神學與文學角度分析這兩書中如何預示耶穌的來臨、受難與得榮。
一、《詩篇》中對基督的預表
1. 受膏者(彌賽亞)的王權形象 — 詩篇2篇
「他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詩2:7)
新約多次引用此處來指向耶穌的身份(參徒13:33、來1:5)。
「受膏者」即彌賽亞(Messiah),預表耶穌是萬王之王、上帝的兒子。
2. 大衛之子,也是主 — 詩篇110篇
「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詩110:1)
耶穌引用這段質問法利賽人(太22:41–46),指出大衛稱「他的子孫為主」,暗示彌賽亞的神性。
這篇被新約引用最多次,顯示耶穌為大衛的後裔,卻同時是永恆的主宰。
3. 受苦的義僕形象 — 詩篇22篇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詩22:1)——耶穌在十架上的呼喊(太27:46)。
「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裳拈鬮。」(詩22:18)——羅馬兵兵的行動(約19:24)。
詩篇22篇精準描寫耶穌受難過程,是預言與應驗最緊密的篇章之一。
二、《以賽亞書》中對耶穌的預言
1. 童女懷孕、生子為神 — 以賽亞書7:14、9:6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7:14)— 指耶穌的降生,意即「神與我們同在」。
「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9:6)— 耶穌的多重身份與永恆神性皆在此預言之中。
2. 主的僕人,替人受罰 — 以賽亞書53章
這章是最明顯的「替罪羔羊」預表。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賽53:4–5)
耶穌完全成就這段預言,為我們的罪被壓傷、受死。
3. 將來的榮耀與復活 — 以賽亞書25:8
「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
指向耶穌的復活與永生的應許,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也引用此處。
三、文學與神學上的深度連結
詩篇與以賽亞書中對彌賽亞的描寫不是零星片段,而是從受膏君王、至高大祭司、無辜義僕、戰勝死亡的救主等整體彌賽亞圖像的鋪陳。
這些經文在新約中被門徒、保羅與希伯來書作者頻繁引用,表明耶穌不是「硬套」經文,而是真正應驗神預定救贖計畫的中心人物。
結論:基督是舊約預言的靈魂與成就
耶穌不只是新約的主角,更是整本舊約的核心主題。祂是詩篇中那位被立為王的聖子,是為我們罪孽而受苦的義僕,也是終結死亡、帶來和平與永生的主。透過《詩篇》和《以賽亞書》,神揭示了一位完整的彌賽亞:神子、人子、僕人、君王、救主。這位在舊約中預言的基督,正是道成肉身的耶穌,祂應驗了神所有的應許與計畫。
引用經文清單
路加福音 24:44
詩篇 2篇、22篇、110篇
以賽亞書 7:14、9:6、25:8、53章
使徒行傳 13:33
希伯來書 1:5
馬太福音 22:41–46;27:46
約翰福音 19:24
哥林多前書 15:54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三篇):但以理書與先知書中的彌賽亞預言
引言
舊約不只在摩西律法和詩篇中預言彌賽亞,《但以理書》及多位先知也深刻地揭示未來救主的身份、使命與榮耀。耶穌在世時,多次自稱「人子」,這一稱號正源自但以理的異象(但7:13)。本文將分析但以理書與其他幾卷先知書中對基督的預言,展現神救贖計畫的宏大圖景。
一、《但以理書》中的彌賽亞圖像
1. 人子的榮耀異象 — 但以理書7:13–14
「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國度是永不能廢去的。」
人子形象:耶穌多次自稱「人子」,與此異象直接呼應(參馬太福音 26:64)。
永恆國度:象徵彌賽亞的國度超越地上政權,是屬靈且永存的國度。
2. 受膏者被剪除 — 但以理書9:24–26
「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
被剪除的「受膏者」正預表耶穌受難,為眾人贖罪而死。
此預言預示彌賽亞將在特定時間來臨、受死,並帶來赦罪與公義。
3. 第四人像「神的兒子」— 但以理書3:25
「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行在火中,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
在烈火窯中的顯現,被許多神學家視為基督前顯(Theophany)。
耶穌如同站在火中的拯救者,與信靠祂的人同在苦難之中。
二、其他先知書中的彌賽亞預言
1. 撒迦利亞書中的王與祭司
撒迦利亞書6:12–13:「他必建造耶和華的殿…並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作祭司…」
耶穌同時是大祭司與君王,完成祭祀與治理的雙重職責。
撒迦利亞書9:9:「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施行拯救…騎著驢,騎著驢的駒子。」
明確預言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太21:5)。
2. 彌迦書中的降生地預言
彌迦書5:2:「伯利恆以法他啊…從你那裡必有一位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
耶穌的出生地準確應驗此預言(太2:1–6)。
3. 何西阿書中的復活預言
何西阿書6:2:「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
預示耶穌第三日復活的榮耀。
三、神學意涵:舊約預言的層層呼應
時間與歷史的準確性:但以理書的「七十個七」是舊約中最精準預測彌賽亞來臨的時間。
身份的漸進啟示:從火窯中的神子、人子的異象,到受膏者的受難與榮耀,彌賽亞的形象從模糊到清晰。
目的與使命:所有預言都指向救贖、國度與與神的和好,揭示耶穌不是一位政治解放者,而是靈魂的救主。
結論:彌賽亞是歷史與信仰的中心
從但以理書的異象,到撒迦利亞、彌迦、何西阿的預言,我們看到整個舊約先知書彷彿在為一位即將來臨的王者預備道路。他是人子、受膏者、火中的神子、和平君王、大祭司與救主。這些預言不只是靈性想像,而是耶穌基督在歷史中真實應驗的見證。
引用經文清單
但以理書 3:25、7:13–14、9:24–26
撒迦利亞書 6:12–13、9:9
彌迦書 5:2
何西阿書 6:2
馬太福音 2:1–6、21:5、26:64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四篇):耶穌與出埃及記的會幕預表
引言
「你們查考聖經…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翰福音 5:39)
出埃及記不只是以色列民族歷史的記錄,更是滿溢基督預表的寶庫。特別是「會幕」與其相關儀式、物品和職分,每一項設計都指向那位將要來的彌賽亞——耶穌基督。本篇將探討耶穌如何成為會幕的實體與中心。
一、會幕的整體結構:神與人同住的預表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出埃及記 25:8)
「會幕」的希伯來原文是「Mishkan」(居所),象徵神願與祂的子民同住。
耶穌降世被稱為「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並親自成為「帳幕」: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 1:14)原文為「支搭帳棚」。
因此,耶穌是那真正的會幕。
二、會幕中的物品與耶穌的預表
1. 約櫃:神的同在與恩典的座位
內含法版(律法):耶穌是成全律法者(太5:17)。
上頭的施恩座(遮罪蓋):耶穌是我們的贖罪蓋(羅3:25),祂的寶血遮蓋我們的罪。
耶穌自己就是神的同在與榮耀的彰顯。
2. 金燈臺:光的預表
燈臺為會幕內唯一光源,象徵神的啟示與引導。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約8:12)
3. 陳設餅桌:生命與供應的象徵
十二個餅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神養育祂的百姓。
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約6:35)
4. 香壇:禱告與代求的預表
煙香升騰象徵禱告上達神前。
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常常為我們代求(來7:25)。
5. 洗濯盆:潔淨與成聖
祭司進入至聖所前必須潔淨自己。
耶穌用祂的話洗淨我們(約15:3;弗5:26)。
6. 燔祭壇:獻祭與救贖的中心
每日要獻牲祭,象徵罪得赦免的必要。
耶穌是神的羔羊,為我們一次永遠獻上(來10:10)。
三、會幕的祭司與耶穌的角色
祭司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保,耶穌是永遠的大祭司:
「我們的大祭司…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
耶穌不只獻祭,更是那獻上的祭品、祭司與會幕本身的總體實現。
四、至聖所的幔子與耶穌的身體
「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馬太福音 27:50–51)
幔子象徵神與人之間的隔絕,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才能進入。
當耶穌斷氣,幔子裂開,代表祂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來10:20),我們可以坦然無懼進入神的同在。
五、神學反思:會幕是預影,基督是實體
會幕是影子,基督是實體(來8:5;西2:17)
在會幕裡每一項細節中,我們看見神對救贖的完整設計。
基督成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保、道路、真理與生命(約14:6)。
結論:我們的心也是神的會幕
今天,我們不需再造地上的會幕,因為信徒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林前6:19)。我們每日藉著耶穌,可以進入至聖所,與父神交通。當我們默想會幕中的每個細節時,我們應該更深愛那位親自支搭帳幕、流血為我們、永遠活著為我們代求的耶穌基督。
引用經文清單
出埃及記 25:8、25:21–22、27:1–8、30:1–10
約翰福音 1:14、6:35、8:12
馬太福音 27:50–51
羅馬書 3:25
哥林多前書 6:19
希伯來書 4:15、7:25、8:5、10:10、10:20
以弗所書 5:26
歌羅西書 2:17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五篇):創世記中的應許後裔與耶穌的預表
引言
「婦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 3:15)
這是整本聖經第一次的福音預言(protoevangelium),在亞當夏娃犯罪的當下,神已經啟示了一位救主的來臨。祂是「婦人的後裔」,將徹底擊敗撒但的權勢,而這預表的成就者正是耶穌基督。
一、創世記中的「後裔」主題
聖經中「後裔」不只是血統的延續,更是一條神救贖歷史的紅線。從亞當、挪亞、亞伯拉罕、大衛一直到耶穌,神不斷應許,並實現這位特別的後裔降臨:
創世記 3:15:「婦人的後裔」是神對撒但的審判預言,暗示這後裔不會由男人主導而來,預示童女生子的神蹟。
創世記 12:3:神應許亞伯拉罕「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這福是藉著基督臨到(加3:16)。
創世記 22:18:當亞伯拉罕願獻以撒時,神再次重申「你的後裔必得著仇敵的城門」,這在基督得勝復活中實現。
二、應許後裔的預表人物
1. 亞伯(Abel):義人為罪被殺
被哥哥該隱所殺,但神說「亞伯的血」仍在呼喊(來11:4)。
耶穌也無辜流血,是為世人贖罪的義者。
耶穌的血比亞伯的血更「說話」有力(來12:24)。
2. 挪亞(Noah):拯救者與新起頭
挪亞一家藉方舟得救,開啟人類新世代。
耶穌是新的「方舟」,凡信靠祂的人不至滅亡。
方舟預表基督的救恩:只有一個門,正如耶穌說:「我就是門。」(約10:9)
3. 以撒(Isaac):獻祭的兒子
亞伯拉罕願將獨生的以撒獻上,表現出信心與順服。
神最終提供了一隻羊羔代替以撒。
耶穌是那真正的「神的羔羊」,祂自己上了摩利亞山(即後來的耶路撒冷)為我們被獻上。
三、預表的應驗:耶穌就是那位後裔
「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就是基督。」(加拉太書 3:16)
新約清楚指出,所有「後裔」的預言都在耶穌身上應驗。
祂戰勝撒但(創3:15)、帶來萬國祝福(創12:3)、開啟新生命(羅5:18)、建立屬天國度。
四、我們今日的呼召與盼望
我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加3:29),在基督裡成為神國的一分子。
今天的我們也承接那祝福萬國的使命——把基督傳給世人。
就如神一開始在伊甸園中所預言的,我們也要與基督一同踐踏仇敵,活出得勝的生命。
結論:創世記的福音藍圖成就在基督裡
從伊甸園的第一個預言開始,整本創世記都在鋪陳這位救主的來臨:婦人的後裔、亞伯的義、挪亞的拯救、亞伯拉罕的信心、以撒的獻祭……直到耶穌降生、受死與復活,這一切都清楚地見證:耶穌是那位應許的後裔,是從創世以來神預備的救主。
引用經文清單
創世記 3:15、12:3、22:18
加拉太書 3:16、3:29
羅馬書 5:18
約翰福音 10:9
希伯來書 11:4、12:24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六篇):利未記的五祭與耶穌基督的獻祭
引言
「…這些事原是將來美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希伯來書 10:1)
《利未記》常被認為艱澀難懂,但其中的獻祭制度卻深深預表了耶穌的救贖工作。每一種祭物都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彌賽亞的特質與祂為人類所成就的恩典。
一、利未記的五大祭與其屬靈意義
利未記 1~7 章記載了五大祭:
燔祭(Leviticus 1)
素祭(Leviticus 2)
平安祭(Leviticus 3)
贖罪祭(Leviticus 4)
贖愆祭(Leviticus 5)
二、五祭的預表意義與基督的成全
1. 燔祭(Burnt Offering)── 完全獻上的基督
獻上整隻無殘疾的牲畜,火全燒為馨香之氣。
表示完全的獻上與奉獻,並象徵神對罪的憤怒被平息。
耶穌在十字架上完全獻上祂自己,成為代罪的羔羊(以弗所書 5:2)。
「要將燔祭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利未記 1:9)
2. 素祭(Grain Offering)── 無罪聖潔的生命
不用血,而是細麵、油、乳香製成。
表徵基督無罪、聖潔、公義的生活。
麵與油混合預表聖靈充滿,乳香象徵祂生命對神的悅納。
「素祭要用油調和,加上乳香,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利未記 2:2)
3. 平安祭(Fellowship Offering)── 與神和好的基督
可吃一部分,象徵人與神、彼此的團契與和好。
耶穌是我們的和平(弗2:14),使我們與神和好,得享團契的喜樂。
「這是平安祭的條例…這祭物是與神相交的象徵。」(利未記 3:1-5)
4. 贖罪祭(Sin Offering)── 為罪而死的基督
特別為「無意中犯的罪」設立。
代表基督成為我們的罪身,擔當我們一切過犯。
「他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 5:21)
5. 贖愆祭(Guilt/Trespass Offering)── 彌補罪責與虧欠
針對「對人或神的虧欠」,需還補代價並多加五分之一。
表徵耶穌替我們償還罪債,甚至補還我們欠神的義。
「人若犯罪誤犯耶和華的誡命…就要獻贖愆祭…並加五分之一。」(利未記 5:15-16)
三、耶穌如何成全律法與祭司制度?
「基督…一次獻上,就把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了。」(希伯來書 10:14)
耶穌是那 一次永遠有效的獻祭者與祭物。
耶穌不是照亞倫家系,而是 按麥基洗德等次為永遠的大祭司(來7章)。
五祭所要求的敬虔、聖潔、和好、贖罪,在耶穌身上一一實現並超越。
四、基督徒今日的應用
向神獻上自己作活祭(羅馬書 12:1)
每日的生活如素祭獻給神──以聖潔、溫柔、信心為香氣
持續與神親密相交如平安祭──藉讀經、禱告、聖餐
認罪悔改,得主赦免如贖罪祭與贖愆祭──每日潔淨
結論:律法的影兒在基督裡得著實體
《利未記》的每個祭物都像是預備舞台的燈光,在福音來臨時聚焦於耶穌基督。祂是祭司,也是祭物;祂為我們的罪流血,又叫我們因祂與神和好。
如今我們不再靠獻羊羔贖罪,因為神已將「自己所預備的羔羊」(創22:8)獻上——這羔羊就是耶穌。
引用經文清單
利未記 1~5章
以弗所書 5:2、2:14
哥林多後書 5:21
羅馬書 12:1
希伯來書 10:1、10:14、7:17
創世記 22:8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七篇):出埃及記的逾越節羔羊與耶穌基督的受難
引言
「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並且祂是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哥林多前書 5:7)
出埃及記中的逾越節,無論是其儀式、過程,還是所帶有的象徵意義,都深刻預表了耶穌基督的犧牲與救恩。每年以色列人慶祝的逾越節,不僅僅是紀念以色列從埃及的奴役中被釋放,也預示了神將藉著耶穌的死,將全人類從罪的奴役中救出。
一、逾越節的背景與意義
1. 逾越節的起源(出埃及記 12章)
逾越節的誕生源自以色列人在埃及的苦難。在神的大能與計劃中,祂命令摩西對以色列人說,要取一隻無殘疾的羊羔,按家族數量屠殺,並將羊羔的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這樣,當耶和華的災難之使者來到時,會「逾越」那些塗有羊血的房屋,不殺這些家中的長子。這是神賜給以色列的拯救之道,象徵著血的代價可以使得死神「逾越」而不侵犯。
「你們要取羊羔,按著每家的人數來預備…要將這羊羔的血塗在兩邊門框和門楣上…那夜我要擊殺埃及地所有的長子…但血必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我看見血就必越過你們。」(出埃及記 12:3-13)
2. 逾越節的象徵意義
無殘疾的羊羔: 象徵基督無罪無瑕(彼得前書 1:19)。
羊羔的血: 代表耶穌基督為我們流出的寶血,祂的血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與死的權勢(希伯來書 9:22)。
血塗門框: 表徵信徒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並因祂的血得蒙赦免。
逾越: 神的審判「越過」信靠基督之人,這象徵神的憐憫與救恩。
二、基督是我們的逾越節羔羊
1. 耶穌基督的死預示逾越節羔羊的應驗
耶穌在世上行事、教導,並在祂受難的時候,正是逾越節的時期。這一時間上的對應顯示出耶穌的死是一個神所預定的救恩計劃。耶穌就是那隻「無殘疾的羔羊」,祂的血成為拯救的代價,帶來的救恩超越了所有過去的祭物。
「這是我的血,為多人流出,得赦罪。」(馬太福音 26:28)
2. 耶穌基督的犧牲與逾越節的聯繫
逾越節的羔羊為了救以色列的長子免於死,而耶穌基督為了救贖人類的靈魂,捨命在十字架上,成為替代的羔羊,帶來的不是臨時的拯救,而是永遠的救恩。
十字架的象徵: 就像以色列人塗血在門框一樣,基督的血成為我們的保護,使神的怒氣從我們身上「逾越」,不再臨到我們。這正是保羅所說的:「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並且成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哥林多前書 5:7)。
耶穌作為替代: 逾越節的羊羔是無辜的,為有罪的人死,正如耶穌基督的死是為了我們的罪。耶穌的血遮蓋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得以與神和好。
三、基督徒如何看待逾越節與耶穌的關係
逾越節作為基督教的預表:
逾越節不僅是以色列的傳統節日,它的象徵意義在基督教中更具深遠的靈性意義。每當基督徒參加聖餐時,實際上是慶祝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並且我們藉著祂的血得著新生命和永恆的拯救。
信靠耶穌的血,得著赦免:
和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拯救相似,今天我們也需要把信心放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依靠祂的血來得到救贖。
永遠的拯救與保護:
逾越節的血遮蓋著以色列民,而基督的血也保護我們,免於神的審判,這是我們信仰的核心——神藉著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
四、結論:逾越節的終極意義
逾越節不僅是歷史上神拯救以色列的事件,更是神在基督裡的永恆計劃的預表。耶穌基督就是那位「無殘疾的羔羊」,祂的死成就了真正的逾越節,使所有信靠祂的人得以脫離罪的捆綁與死的權勢。
「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並且是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哥林多前書 5:7)
今天,每一位基督徒在紀念聖餐時,都在宣告耶穌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救恩,並且我們的信心與生命被祂的血所保護與潔淨。
引用經文清單
出埃及記 12:1-13
哥林多前書 5:7
馬太福音 26:28
彼得前書 1:19
希伯來書 9:22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八篇):民數記中的銅蛇與耶穌基督的受難
引言
「摩西在曠野所舉的銅蛇,正如人子必須被舉起來。」(約翰福音 3:14)
在《民數記》中,有一段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時因叛逆而遭受神的刑罰,卻同時顯示神的憐憫與救恩——銅蛇的事件。這一事件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是基督的預表,象徵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高舉,以祂的犧牲帶來拯救。
一、銅蛇事件的背景
1.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抱怨與叛逆(民數記 21:4-9)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經歷了長時間的曠野漂流。在這過程中,百姓多次抱怨神的供應和領導,尤其是在食物和水的問題上。他們開始向摩西發怨言,甚至指責神將他們帶到曠野,使他們喪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神因以色列人的叛逆而發怒,祂派遣了毒蛇來咬以色列人,造成許多人死亡。當百姓認識到自己的罪並向摩西悔改時,摩西為他們代求,神給予了解救的方法:製作一條銅蛇,並將它掛在竿子上,凡被蛇咬的,若抬頭看那銅蛇就必得救。
「摩西做了一條銅蛇,掛在竿子上,凡被蛇咬的,一看銅蛇就活了。」(民數記 21:9)
2. 銅蛇的象徵意義
這條銅蛇的事件中,銅蛇的製作與高舉,帶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它不僅是神對以色列民的憐憫,也是對後來所有信靠神的人,尤其是信靠耶穌基督的預表。
二、銅蛇的預表與耶穌基督
1. 銅蛇與耶穌基督的相似之處
高舉與被舉起:
就像摩西將銅蛇掛在竿子上,所有被蛇咬的人只要抬頭看,就會得救;同樣,耶穌也必須被高舉,所有信靠祂的人將得救。這在約翰福音 3:14-15 中得到了明確的解釋:
「摩西在曠野所舉的銅蛇,正如人子必須被舉起來。」(約翰福音 3:14)
罪與救贖的象徵:
銅蛇代表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罪,蛇是代表罪與死亡的象徵,而銅蛇則象徵著神的救恩。當以色列人抬頭看見銅蛇時,他們的罪得以赦免,從而得著身體的救贖。同樣,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的罪被高舉,祂的死為信祂的人帶來了靈魂的救贖。
治癒與拯救:
銅蛇的舉起是為了治癒那些被蛇咬的人,使他們免於死亡。同樣,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是為了帶來靈魂的治癒,祂的血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從死的權勢中得救。
2. 神的救恩計劃與預表的應驗
神在銅蛇事件中顯示了祂對以色列的憐憫與拯救,這是祂計劃的一部分,並預示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耶穌在世上的工作,以及祂的死和復活,完全成就了這個救恩計劃,並在舊約的預表中找到了應驗。
「像摩西在曠野所舉的銅蛇,這樣人子也必須被舉起來。」(約翰福音 3:14)
這表明耶穌基督的犧牲是神從創世以來預定的計劃,而銅蛇事件只是這一計劃的預兆之一。
三、基督徒如何理解銅蛇的象徵意義
信心與救恩:
銅蛇的事件強調了信心的重要性。那些被蛇咬的人如果不看銅蛇,就無法得救;同樣,基督徒只有藉著信心仰望耶穌基督,才能得到神的救恩。這是耶穌在約翰福音 3:15 中提到的:
「凡信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15)
罪與死亡的拯救:
銅蛇代表了以色列民的罪與死亡,而耶穌基督的死,為信徒帶來了永恆的生命與赦免。藉著耶穌基督的血,我們的罪得以潔淨,死亡的權勢對我們不再有控制。
治癒與復興:
銅蛇的事件不僅僅是拯救生命,還是神治癒的預表。基督徒相信,當我們信靠耶穌基督時,我們的靈魂得以醫治,我們的生命得到復興。
四、結論:基督徒應當學習如何仰望基督
逾越節羔羊的預表是基督的救贖,而銅蛇的預表則是基督的受難與治癒。我們在面對困難、痛苦和罪的捆綁時,應當學習仰望耶穌基督,像以色列人在曠野中仰望銅蛇一樣。
「若人子被舉起來,就必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 12:32)
基督徒應當帶著信心,仰望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得著神的救恩與醫治,並且活出榮耀神的生命。
引用經文清單
民數記 21:4-9
約翰福音 3:14-15
約翰福音 12:32
哥林多前書 1:18
彼得前書 2:24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九篇):約瑟的故事與基督的預表
引言
約瑟的故事是舊約中最具戲劇性且充滿深刻象徵意義的故事之一。約瑟的一生,不僅顯示出他如何從困境中被神拯救,也預示了耶穌基督在救恩計劃中的角色。約瑟的經歷,無論是在遭遇兄弟的背叛、被賣為奴隸,到最終成為埃及的宰相,都清楚地指向了基督的受難、死而復生,並最終成為世界的救主。
一、約瑟的背景與遭遇
1. 約瑟的家庭與兄弟的嫉妒
約瑟是雅各與拉結的兒子,他的父親特別疼愛他,這使得約瑟的兄弟們對他心生嫉妒。這種嫉妒情緒在約瑟分享他夢中的異象時達到了頂峰,他夢見自己將來會統治他的兄弟們。這使得他們的嫉妒更加深重,最終導致他們將約瑟賣給了以實瑪利人。
「他們對約瑟說:『我們來殺他,把他丟在某口坑裡,說一隻野獸把他吃了,然後我們看看他的夢如何。』」(創世記 37:20)
2. 約瑟被賣為奴隸,並且在埃及的經歷
約瑟被賣到埃及後,成為波提法的家中奴隸,但他因為神的祝福而在波提法家中逐漸晉升。最終,約瑟因為拒絕波提法妻子的誘惑而被誣陷入獄。然而,神依然與約瑟同在,最終使他在埃及的監獄中獲得恩寵,並解釋了法老的夢,使法老提升他為埃及的宰相。
二、約瑟的經歷與耶穌基督的預表
1. 被兄弟出賣與耶穌基督的受難
約瑟被兄弟們嫉妒並賣給以實瑪利人,這與耶穌基督的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耶穌也被猶大以三十塊銀子賣出,並最終遭到釘十字架。就像約瑟的兄弟不認識他時,他也被背叛並遭遇痛苦。
「他(耶穌)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卻不接待他。」(約翰福音 1:11)
2. 受苦與後來的榮耀
約瑟從最初的痛苦中走出來,最終在埃及取得了極大的權力,並且能夠拯救自己的家族和整個埃及。而耶穌基督的受苦也最終帶來了神的榮耀,祂通過死亡和復活,為所有信祂的人帶來救恩。
「耶穌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 2:6-7)
3. 約瑟的原諒與耶穌的赦免
當約瑟的兄弟們因為饑荒而來到埃及求助時,他們認出來的約瑟,卻不敢與他對話。然而,約瑟最終原諒了他們,並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神的計劃,讓他能夠拯救他們(創世記 45:4-8)。同樣,耶穌在十字架上寬恕那些釘祂的人,顯示出神的無限憐憫與寬容。
「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 23:34)
4. 約瑟的試煉與基督的十字架
約瑟經歷了多次試煉,從被賣為奴,到被誣陷進監獄,再到最終被提升為埃及的宰相。他的試煉顯示了神的計劃如何在看似困難的環境中實現,並且最終帶來了祝福。同樣,耶穌的十字架也看似是一場失敗,但事實上,它是神拯救計劃的中心,通過耶穌的死和復活,成就了全人類的救恩。
三、基督徒如何理解約瑟的預表
1. 神的主權與信心
約瑟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神的主權,無論是困境還是順境,神都在其中掌權。基督徒應當從約瑟的信心中學習,即使面對困難,也要相信神的計劃會在合適的時候實現。
2. 寬恕與愛
約瑟對兄弟們的寬恕是耶穌基督寬恕我們的強烈預表。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寬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並以愛來回應仇敵。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幫助,也是對我們自己心靈的釋放。
3. 神的救贖計劃
約瑟被賣到埃及並經歷的種種困境,最終成為拯救以色列全家和埃及的工具。基督徒應該理解,神的救贖計劃並非總是按我們的理解進行,然而,祂總是在引導我們走向最終的拯救。
四、結論:活出約瑟的信心
約瑟的一生是一部充滿苦難與榮耀交織的故事。基督徒應當從約瑟的經歷中學到,無論在何種情境下,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我們都應該保持信心,並且信任神會將我們從困境中帶出來。最終,神的計劃是為了讓我們得著祂的祝福並見證祂的榮耀。
「神所預定的,是要叫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照著他旨意的計劃降世為人。」(羅馬書 8:29)
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學習如何信任神的計劃,無論我們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試煉,都應當仰望基督,活出榮耀神的生命。
引用經文清單
創世記 37:20
創世記 45:4-8
約翰福音 1:11
腓立比書 2:6-7
路加福音 23:34
羅馬書 8:29
舊約中的基督預表(第十篇):摩西與基督的預表
引言
摩西是舊約中最偉大的領袖之一,他的生命中充滿了神的旨意,並且在以色列人的救贖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摩西的一生,不僅是以色列民族的解救,也是基督所要成就的救恩工作的預表。無論是摩西的誕生、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中訓練百姓,還是他為百姓代求,都指向了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顯示出神的救恩計劃。
一、摩西的誕生與耶穌的誕生
1. 摩西的誕生背景
摩西的誕生發生在以色列人受埃及法老壓迫的時期,當時法老下令殺死所有出生的以色列男嬰。摩西的母親,約基別,為了保護他,將他放在一個小箱子裡,漂浮在尼羅河中。摩西最終被法老的女兒發現並收養,這是神的奇妙安排。
「法老的女兒看見箱子,打開來,見裡面有個孩子,孩子在哭,便憐憫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出埃及記 2:6)
2. 耶穌的誕生背景
耶穌的誕生也是在一個動蕩的時期,當時希律王命令殺死所有伯利恆及其周圍地區的男嬰。為了保護耶穌,天使指引瑪利亞和約瑟帶著耶穌逃往埃及,直到希律死去,這也顯示出神的救贖計劃。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便吩咐殺掉伯利恆和四周一切年齡在兩歲以內的男孩。」(馬太福音 2:16)
3. 對比:摩西與耶穌的誕生
摩西與耶穌的誕生背景非常相似,都發生在一個充滿死亡威脅的環境中。摩西被法老的女兒收養,耶穌則被神保護,並帶領他逃離死亡的威脅。兩者的誕生都顯示了神對祂選民的保護和拯救。
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與基督的救贖工作
1. 摩西的使命: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
摩西被神呼召,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這是神對以色列的救恩計劃的開始。摩西向法老發出神的命令,並且通過十災顯示出神的權能,最終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摩西對百姓說:『你們要記得這日,因為是你們出埃及的日子,這日是耶和華為你們所行的奇事。』」(出埃及記 13:3)
2. 耶穌基督的救恩:拯救人類脫離罪與死亡的奴役
耶穌基督的使命是拯救人類脫離罪的奴役,祂通過十字架的死亡和復活,為所有信靠祂的人帶來永生。就如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耶穌也帶領人類脫離罪的捆綁,走向自由與救贖。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 14:6)
3. 對比:摩西的出埃及與耶穌的救恩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經歷了紅海的分開,這是神大能的象徵。同樣,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與復活,也是神大能的彰顯,祂為我們開了一條通往神的道路,從罪的捆綁中釋放出來。
三、摩西為以色列人代求與基督的代求
1. 摩西的代求:為以色列人懇求神的赦免
在以色列人罪行累累,偏行己路的時候,神曾經向摩西顯現,並打算消滅以色列人。但摩西為百姓代求,懇求神赦免他們,並且神聽了摩西的代求,答應不懲罰以色列人。
「摩西便跪在耶和華面前,說:『主啊,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牛犢,求你赦免他們的罪;若不然,就把我的名字從你所寫的冊上抹去。』」(出埃及記 32:31-32)
2. 耶穌的代求:為罪人祈求赦免
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作了完全的代求,並且為那些將祂釘十字架的人祈求赦免。祂的代求不僅僅是為以色列人,也為所有願意信靠祂的世人。
「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 23:34)
3. 對比:摩西的代求與耶穌的代求
摩西為以色列人代求,願意犧牲自己來換取百姓的赦免,而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所有人的罪作了完全的代求,祂的代求不僅是懇求神赦免,也成為神救恩計劃的核心。
四、結論:摩西的預表與基督的成就
摩西的生命與使命在多方面預示了耶穌基督的救恩工作。摩西為以色列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指向了耶穌基督為全人類所成就的工作。摩西是神的僕人,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而耶穌是神的兒子,為全人類的救贖而死在十字架上。摩西的代求為以色列人帶來赦免,而耶穌的代求則為所有信祂的人帶來永生。
基督徒應當從摩西的故事中學習,無論在面對困難或受苦時,我們都應當相信神的計劃,並且勇敢地為他人代求。最終,神的救恩計劃會使我們得著永恆的祝福。
引用經文清單
出埃及記 2:6
馬太福音 2:16
出埃及記 13:3
約翰福音 14:6
出埃及記 32:31-32
路加福音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