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批評者的回應



維基百科:我們對批評者的回應[編輯]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有些人對維基百科的反應很強烈:有些人馬上就被吸引住;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實在是太荒謬的想法,以至對此都不作認真的考慮。我們也遇到很多對維基百科的批評意見;我們將這些主要的批評列出,並在這裡分別做出回答。
  1. 讓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編輯我偉大的文章是荒謬的:維基百科將招來惡意破壞的人、怪胎、帶偏見分子以及其他可能破壞維基百科的人;
  2. 很多維基百科條目質量低劣,而且沒有一個審閱的過程;沒有任何一個有自尊的知識分子會加入進來;
  3. 高質量的作品「必須」有負責審閱的專家,而維基百科並沒有;
  4. 維基百科可以繼續發展的推斷十分可疑;
  5. 其他觀點
順便提一下,很多對維基百科的批評其實並不僅僅是針對我們的,而更是針對維基百科的本質,即它是一個wiki。很多反對意見其實也針對其他wiki。

讓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編輯我偉大的文章是荒謬的[編輯]

我的文章[編輯]

「我無法想像我的偉大文章被任何陌生人修改。它是我的——我為什麼要讓別人碰它?」
我們(在維基百科裡)並不試圖單獨擁有我們所加入到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我們一起貢獻我們在不同領域中所獲得的知識(這構成人類知識),而我們每一個人又都可以從中受益。就個人而言寫出無可挑剔的文章極為困難。但如果我們共同合作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容易得多了。事實上,這就是我們強調的「維基百科的體驗」(experience on Wikipedia)。請看下面一段某個維基人(具體何人不詳,可能是user: 地球發動機)的經歷:
我自認對哥德爾不完備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很了解,當時有關的條目都很短而且不完備,因此我重寫了一遍。不久,幾個人加入進來,有時候重寫整個段落,有時候補上我所漏掉的東西,有時候刪掉一點內容。我雖然無法認同所有修改,但對大部分還是同意的。即便如此,由於Wikipedia保存了所有文章舊版,我還可以從舊版本中恢復我不想要的修改。總的來說,這篇文章肯定比我單獨寫出來的要好得多。
我們假設這個世界充滿理性的人,通過合作他們最終會得到一個合理的結果,而只有少數的壞人是破壞者。這就叫做樂觀。

破壞者[編輯]

「但是如果任何人都可以編輯任何頁面,怎麼能防止一些破壞者用廢話連篇來代替一份完美的文章呢?這群人整天在網際網路上張貼一些荒謬的理論。為什麼他們就不會到這裡,張貼他們的荒唐理論,開始文字戰,然後毀了整個計劃?」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遭遇到很少的「破壞攻擊」以及比較少的純粹爭吵。「破壞攻擊」其實是一個有可能誤導人的描述——這聽起來很難對付,其實不是這樣。處理這些無聊文字其實很簡單:它們一旦出現在最近更改頁面上就會立即被刪除。
現在有很多網站宣稱月球登陸直播是在一個電影棚內拍攝出來的,或者繪聲繪色地描述還未誕生的永動機。然而無論這些東西是多麼荒謬,您都無法更改這些網站,因為這些東西的作者永遠也不會讓人隨意更改他們的內容。
一篇文章觀點越是奇特,它可以被修改的空間就越大。由於在維基百科中沒有人擁有資訊,任何個人都可以加入他們認為是正確的內容。因此,那些無法接受別人修改他們文章的破壞者最終會發現他們無法繼續生存下去而離開;那些願意以更中立的觀點來表達他們的看法的人就會停止破壞。
「有一些破壞者是很固執的。有些人可以發表有關納粹大屠殺的胡言亂語,然後不斷恢復到他們自己的版本。」
一般而言,所有人都受到制約。維基百科人堅決地支持我們的無偏見政策。我們在許多不同議題上已經有達成共識的先例。固執地堅持自己帶偏見觀點的人是很少的,而這些人往往被眾人抨擊。
如果背負惡名的後果仍然無法制止一個人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禁止他們繼續參與維基百科計劃。

編輯戰[編輯]

「維基百科最終會變成Usenet新聞群組)——只不過是一堆文字戰而已。」
這個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是維基百科作為一個社群完全可能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在文章內的爭論不是被移動到特定的對話頁,就是被搬到一個特別介紹有關爭論的文章內,中立地展現雙方觀點。
對話頁上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如何改進文章本身,而不是爭論各個不同觀點。我們有一個雖然是非正式但被廣泛接受的政策,即反對參與者利用對話頁來爭論一些無助於改進文章的討論。
維基百科擁有兩個新聞群組所缺少,但卻能保證維基百科成功的要素:(1)在新聞群組中,您不可以編輯其他人的作品,而在維基百科中您可以這樣做,因此能夠鼓勵創造性的學術合作;或者進一步而言,在維基百科中沒有「其他人的作品」,因為在這裡,沒有人擁有信息;(2)與維基百科不同,新聞群組沒有一個必須得到執行的社群守則和標準。更重要的是,新聞群組本身就是一個爭辯的論壇,而維基百科本身則是一套百科全書!
Wiki方式更注重一致性,人們經過討論獲得共識,在合作的過程中分享信息,而不是像Blog、郵件列表或者新聞群組經常發生的那樣,更注重不一致性。可以這麼說,在維基百科中,任何人都有參與工作的空間,即使社群中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士。

業餘人士[編輯]

「有很多無知的人自以為什麼都懂,你們的文章最後會錯誤百出,而且往往忽略最重要的內容。」
老實說,維基百科確實有很多意圖良好,但是內容有問題的業餘作品。事實上,我們很歡迎他們——我們寧願先有一個質量比較差的文章,等到以後再修改,而不是什麼都沒有。在所有案例中,當新手們(特別是那些比較有問題的主題方面的專家)往往會修改這些有問題的文章。真正非常大的錯誤會很快就被經常瀏覽維基百科的老手們修正。普遍來說,問題愈大,被發現和修正的速度愈快。就好像林納斯定律的陳述:「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
業餘人士一般都能夠承認專家們的權威性,而且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做出自己的貢獻——提問題,說明文章的哪些部分還不夠清楚等等。業餘人士與專業人士攜手合作,為維基百科添色不少。
沒有人和事情可能阻止「專業人士」加入進來,修正錯誤,但是如果我們不注重可以讓普通人了解的框架和表達方式,那樣的話就會變成我們將他們排除在外,最後的作品將成為非常專業的技術文章,能夠讓專業人士高興,但普通讀者卻無法理解。

死忠黨徒[編輯]

「肯定會有一些某一立場的死忠支持者,他們往往會故意遺漏掉一些重要的相反意見。如果這樣的人大量出現在維基百科,那將會使維基百科的文章有傾向性,從而損害到整個計劃。 」
文章的最初作者總是容易遺漏掉一些東西,無論是出於疏忽還是由於惡意。在大多數(雖然不是全部)情況下,這些錯誤會被那些天天閱讀維基百科的熱心人士糾正。例如在戰爭資本主義進化論墮胎伊斯蘭教等文章中,維基百科都保證了中立性。事實上,維基百科作為一種在有爭議的議題上達成共識的機制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一些學者已經對維基百科如何在有很大爭議性的課題中實現平衡進行了研究。我們往往能夠發現一座「橋樑」,讓強烈持某一觀點的人能夠比較平和地工作,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
您應該永遠銘記在心的是,維基百科是「正在進行時」、是一份草稿、是「alpha版」。它確實存在很多缺點,我們正試圖修補這些錯誤。文章的不足之處並不是由於無知、垃圾、死忠黨徒或其他任何惡意理由造成的——它只是由於參與整個計劃的人手及其時間有限,使得我們目前還無法做到完美。

廣告[編輯]

「 那麼如何對付廣告呢?肯定會有人瞄準這個大好機會為他們自己的產品寫些文章,或者更糟,編輯那些與他們產品相關的文章(例如電腦)來為自己的產品宣傳? 」
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廣告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加入多餘的外部鏈接到某一特定公司、用廣告將原先的文章替代,以及為自己的公司撰寫文章。第一和第二種形式被視為純粹的破壞行為,一經發現應立即恢復到舊有版本。大多數維基人痛恨廣告,因此散布廣告的人一般會遭到嚴肅處理。第三種一般則通過編輯文章以其中立化的形式來處理,確保這些文章不再是某一公司的廣告,而只是介紹該公司的中立條目。
企業廣告商恐怕不會認為維基百科是一個吸引人的廣告媒介。在傳統的網絡廣告,如banner、彈出式窗口和email廣告中,客戶的回應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很快地統計出來。但是在維基百科中,公司無法知道他們的廣告到底吸引到了多少人。
當然一些個人可能還是會加入他們自己的廣告。但是除非他們使用機器人(Wikipedia:機器人),他們在恢復自己的廣告上花費的時間,恐怕要比別人看到他們廣告的時間還要多。因此即使是對這些人來說,傳統的廣告方式還是要比維基百科更吸引人。
最後,更嚴厲的控制垃圾廣告的措施正在討論中。其中一些手段挺有趣的,但它們卻可以起到警告的作用。單單開出一張曾張貼垃圾廣告的公司名單就能令日益注重企業形象的公司停止這種行為。
「 一個很好的想法,會不會成為某些人發洩無聊的對象? 」
的確會,但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維基百科的中文版和韓文版曾經經歷過幾次成為發洩無聊的對象,但憑著我們的努力和世界各地朋友的幫助,這些事件都順利解決了。要瞭解一件事:我們的管理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應對這些事情都很有經驗。所以,這些發洩的攻擊並未對我們構成影響。

系統偏好[編輯]

「維基百科的覆蓋面受到種種為其貢獻的人的影響。」
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問題。當然,維基百科的覆蓋面是不全的。在某一主題中,可能很容易找到很長的條目,但在另一個同樣重要的主題中,條目可能就非常短(甚至有專門為此效應製作的網站)。有時候,這只是某個熱情的貢獻者的成果。其他情形是由於系統偏好
中文圈中心部分反映了中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中文使用地區。同時,由於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所以我們依賴的出版品來源傾向於中文並反映中文圈世界的關切。另外,在中文圈內,各地觀點的表現程度也不盡相同,這多少也反映了發達地區更容易連入網際網路的事實。同樣的,法語維基百科就可能反映法語圈的偏好,日語維基百科反映日語偏好。中文維基百科有避免地域中心方針(WP:BIAS)來應對這一問題。
此外,儘管寫不太熱門的話題的人們的比例可能很低,從維基百科的早期開始,這樣的人的絕對數量是有所增長的,也增加了那些領域的內容。由於維基百科沒有時間限制,即使覆蓋面不平衡也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只要最終各領域都能達到應有的覆蓋面就可以了。舉例來說,即使計算機數學領域發展得比舞蹈文學領域更快一些,我們希望並相信,後面兩個主題會逐漸變得更多更深入。
我們所作的另一方面的努力是通過以各種方式招募貢獻者來解決薄弱領域的問題,例如用維基百科專題。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維基百科。參見維基百科統計
更多討論參見meta:Systemic bias of Wikipedia

維基百科永遠不會是高質量的[編輯]

有人為解決維基百科條目內容的淵源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方案WP:淵源。這些提案有很大爭議。但是提供條目內容淵源可以解決下文中討論的許多問題。穩定版本(stable versions)提案和後來的標記版本(flagged revisions)提案引入了固定版本的概念,但此概念將條目被固定在一高質量版本上,與wiki精神相違悖。

維護中[編輯]

「幾乎所有條目都應標上一個巨大的『維護中』標誌。」
有些頁面是比別的好的。對於一些深奧話題,維基百科條目是線上能夠找到的「最棒」的資源(見納凡拉語象刑鯨魚爆炸)。此外,對於許多熱門話題,維基百科條目儘管缺乏多媒體烘托,卻是該話題的信息非常豐富的一站式來源,例如哈姆雷特
同樣,我們也有小作品,有不準確、偏頗、編寫或審校得不好,或者明顯是垃圾的條目。由於我們的宏偉目標和特有的工作方式,這必然發生。而在這些條目中,如小作品,很多都確實有維護中標誌!我們的體系是逐漸改善不完整或需要編輯的條目。
維基百科既是一個結果又是一個過程。即使結果可能並不完美,這個過程也確保了,在每一天結束之時,百科全書都比一天的開始時的質量更高。我們可能最終都不會達到完美,但我們的目標是擁有儘可能高的質量。

缺乏知識分子[編輯]

「維基百科缺乏正直的知識分子和高素質的貢獻者。畢竟,維基百科的內容可能來自任何人!」
可以這麼說,我們的大多數的貢獻者都在他們所寫主題方面處在大專或本科水平。因此,物理方面的條目是由正在攻讀物理學位的人所寫的可能性要比史蒂芬·霍金所寫的可能性高。此外在以前一些的貢獻者對深層複雜概念貢獻的基礎上,這會給「入門級」研究者提供更為通俗的解釋,例如量子纏結
專家們經常為其他專家編寫,而維基百科是給公眾(不熟悉某一主題以及尋找某一主題快速入門的人們)閱讀的。大學生熟悉在學習某一學科所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起草該學科適合普通大眾的論述時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確有很多「知識分子」參與維基百科。例如,我們的數學部分一直得到幾個非常活躍在維基百科上的數學家的奉獻;我們的弦理論條目最近也得到了一個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的擴充——也許霍金已經是維基百科的貢獻者呢!
當然,從另一方面說,「有美譽」和「高質量」的價值也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這種價值觀往往會將圈子(諸如學術界、政府、社會活動/運動等)外的理論和想法忽略掉。

知識分子的動機[編輯]

「為什麼高素質的人會參與維基百科?既然它不是一部嚴肅的參考書,為什麼研究人員要關心它?」
首先,嚴肅是什麼意思?嚴肅意味著:
  • 及時和最新的
  • 會隨時間改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條
  • 不受政治或經濟壓力影響
維基百科為任何做符合維基百科使命之事並不在乎誰擁有信息的人提供無限制的免費伺服器空間和精心設計的頁面構建工具:這一描述相當符合典型術研究人員的情況。學者一般都是因為他們喜歡學習或教別人而從事他們現在的工作的。而在這裡我們既能學習,也能教導別人。
如果知道我們正在創造一個高品質的事物,學術嚴謹的人們也會覺得有意思的。這是志願者之道德倫理的一部分——幫助他人的樂趣。而且,如上所述,許多人相信我們在維基百科這裡確實在創造一些有質量的東西。
多數知識分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總有什麼「想說的」,有些事實或者對事實的理解詮釋想展示給大眾。維基百科便是此過程的一個有效媒介,因為維基百科的受眾比任何學術出版物都大得多,而且沒有任何囿於同行評審的延遲。

錯誤和遺漏[編輯]

「我在我有所了解的領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錯誤和遺漏。我感到詫異,覺得好笑。我不想與這種低質量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那麼就匿名貢獻或者化名編寫,直到改善到你覺得樂意把自己名字留下為止,但不要真的簽上名或者發表原創研究。許多人都沒有用真實姓名編輯。我們也樂意他們這麼做。作者身份整個概念用在維基中都不是特別恰當。不好的條目也不會怪你,因為維基百科條目的好壞不能歸因於任何人。
我們也反對寫得不好的作品:我們會去修復我們看到的錯誤。如果你能幫我們做同樣的事的話,就太好了。我們認為維基百科上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東西的,所以在看到維基百科不足之處的同時,也要看到維基百科的閃光之處。
如果此時阻止你的主要原因是維基百科在某一領域的質量都不達標,我們希望明年或後年在來看看。看看是否那些條目中的問題仍未改正,也看看條目提供了更多細節。我們相信,很快這個計劃會成為你想參與的一個計劃。
另外,所有的百科全書都有錯誤。一個12歲的小男生在幾天內在《大英百科全書》裡發現了五個錯誤。他唯一的辦法是給編輯寫信,但這些錯誤可能會在長達幾年後才被糾正,而在維基百科只需幾分鐘的時間。此外,因為維基百科在網際網路上運行,讀者幾乎立即就可以看到任何更改。另外,得益於版本控制系統,用戶可以得知什麼時候誰對特定的條目進行了何種更改。

小作品是愚蠢的[編輯]

「目前維基百科是愚蠢的。我看到一個我了解一些的主題,但發現只有幾句話。太荒唐了!」
有可能你正在閱讀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維基百科在一些或所有傳統百科都沒有條目的許多題材都有小作品 – 在一個主題有一點內容勢必一點沒有要強的。此外,即便它很短,某個晦澀主題的小作品可能會為你提供一個甚至十個通往網際網路其他地方有用資源的連結。傳統的百科全書不會為你做這件事。
有許多「小作品」,我們也覺得他們很荒謬。然而,強大的條目可以從小作品成長。記住,所有的文章都要有個起點!當人們發現或修復小作品,維基百科就得到了提升。而且,對於其涉及的話題,小作品往往是在一個條目都沒有的基礎上創建的!小作品是一個維基百科的「持續改進」的結果,而我們並不為此感到羞恥。
你也可以來幫助我們,大膽編輯文章並增加你的知識——不要忘記列明你的來源!

標準[編輯]

「不管是在線版還是離線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對他們的出版物應當寫什麼有極高的標準。維基百科沒有這樣的標準,所以它的質量必然低。」
維基百科是有標準的 – 這些標準每位貢獻者都需要遵循,在一些情況下,這些標準是相當高的。(例如,我們鼓勵所有的貢獻者列明來源。)隨著網站流量的增加,也會有專家來幫助改善;隨著空白的填補,維基百科唯一能夠改善的將會是質量和深度。這反過來又很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專家,他們則會以他們的高標準參與。
維基百科遵循的標準就是現在和未來的維基百科貢獻者遵循的標準;目前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說這些人沒有標準是毫無根據的。

選擇性[編輯]

「《大英百科全書》之所以好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它有『選擇性』所以權威。維基百科對其編者不加選擇:因此,它永遠不會是權威的。」
《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的高質量是非常重要的。這麼高的質量當然是通過高標準來實現的。但是,「限制誰去寫什麼」真的是達到和保持高標準的最好方式嗎?也許更開放的方式更好。維基百科是這個命題的一個很好的檢驗。畢竟我們已經產出了優秀的條目 – 並且不是所有這些條目都是由許多博士和其他高學歷的人貢獻到維基百科的。
然而,我們會選擇我們保留什麼。如果一個條目或編輯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我們將會改進它或刪除它。

將無知與知識混在一起[編輯]

「良好的品質要求有同行評審和專業知識。我們為什麼要關心知識和能力高到專家水平低到無知境地的一群人寫的條目呢?將無知與知識混在一起對知識是不好的。」
首先,開放性對質量有利的假設已經被驗證,而該假設的好處在於:維基百科中由許多不同的人協作的條目現在可以與一些優秀的百科全書的條目相比。然而,如果你堅持認為該假設是先驗的,請捫心自問:以下哪個假設可能更正確?
  1. 在幾個月或幾年內由廣大的專家和愛好者審核、更正,並可能持續改進的廣為流傳的條目,可能在你讀之前幾分鐘有過更新。
  2. 由一位非專業的職業作家或學者撰寫的條目(正如許多百科全書條目那樣),大多是一年多前就不能公開審核和改進了。
其次,一般的同行評議的概念有一個問題。社會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許多巨大進步來自對現狀的挑戰,因此他們的貢獻常常被同行忽視或貶低。例如,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阿克洛夫的題為《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的經典論文(他憑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曾被《美國經濟評論》以微不足道為由拒絕,還曾被《政治經濟學雜誌》以違背經濟學理論拒絕。維基百科允許一些其他地方不接受的論述出現。
然而,這不是闡述你自己(未發表)的理論的地方。參見Wikipedia:非原創研究

署名和參考文獻[編輯]

「看,所有這些猜測和『實驗』都看起來很好,但我在研究中學到一件事情,就是你必須知道作者在該領域的一些資質——或者至少要給出適當的參考文獻來支持他的論斷,以便評價非虛構作品的有效性。」
這確實看似合理,但有一些對立的地方:第一,維基百科條目中有參考文獻的越來越多,我們通過正式方針——列明來源鼓勵這麼做。
事實上,許多優秀條目似乎比大多數傳統百科全書更多樣化,擁有更多的參考文獻。你難道看到過有數百個腳註的《大英百科》或Encarta條目嗎?
第二,隨著參與者數量的增加,專家的數量也在增加,這就讓一些質量不高的條目達到標準——也許你不會知道具體是哪個專家在編輯某個條目,但如果你知道某條目存在數月並且確有該領域的專家參與貢獻的話,很可能這些專家已經審核了該條目。換句話說,對過程的了解,以及它由許多領域的專家修訂的事實,可能比知道一個具體的(所謂的)專家寫了一篇特定的文章更好。也許就會有人問:「維基百科貢獻者社群中專家有多少呢?」答案是,「我們在很多不同領域都有專家,並且高素質的新人隨時都會來到。」從項目一開始,我們需要的就僅僅是少量的專家可以不斷地「提高維基百科的標準」。即便很多甚至大多數專家都不願意幫助我們或者對我們印象不好也沒有關係。
傳統百科全書可能會聘請領域的專家來寫某個條目。但我們有大量專家願意把時間花在這裡,同時還有其他領域的專家(醫生、工程師、士兵、政治活動家、廚師、漫畫迷等等),這意味著你可以看到更廣泛的觀點,從而更全面地了解該主題。
第三,如果我們認為對維基百科有利,就會安裝審核機制。不過由於內容自由,誰都建立一個項目來對維基百科的內容進行「審核」。

認可編輯[編輯]

「我希望條目的『編輯在被認可前』應該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類似同行評審的流程。此刻一個個人僅憑自己覺得是在改善,就可以對條目做出更改,那麼這個更改很可能會對一個資料來源造成損失。如果能夠有這種審核體系,你們就可以免受破壞者攻擊,減少誤判,保證這個資源是不斷改進的。」
作為一個社群,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是反對「凍結」特定頁面以使它們只能被部分人群(如只有作者和「編輯」)的政策的。我們認為我們共同巡視最近更改就已足夠抵禦破壞了。監視列表功能允許已登錄用戶監視一組頁面,並回顧審核任何更改。對於高風險條目我們還會使用編輯審核系統,因此我們在保護某些條目中確實是有審批過程的。此外,很顯然,正是由於維基百科的開放性,它到目前為止取得了不少成功。所以,我們不想殺死下這隻金蛋的鵝。
也就是說,有上述建議的人可能會對上面提到的審核體系感到滿意,在meta:Article validationWikipedia:穩定版本可以找到有關討論。這樣一個系統將確定一批專家,這些專家會給一些條目正式的審核標記。這些文章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樣輕鬆地修訂,但會有一個版本作為「認可」版本。這樣,我們可以「凍結」高品質的內容,卻不凍結編寫的過程。
在此之前,人們要是對沒有同行評審的流程感到不滿意的話,可以嘗試Wikipedia:同行評審

可信度[編輯]

「要是能夠相信維基百科,它會是一個很棒的來源。」 [1]
傳統的百科全書是建立在某些作者聲譽基礎上的。這些作者人數雖少,但在為他們的信息尋找優秀的來源方面很有興趣,也十分有資格,因此也有望產出高質量的條目——但不可避免人為錯誤。而另一方面,維基百科條目是由網絡公眾編寫的,他們具有的興趣和專業知識程度各不相同,但卻會受到的龐大規模組織的影響。學識淵博的讀者會將發現的錯誤及不足之處馬上改正,因此維基百科可以受到類似於軟體開發中的林納斯定律的一種原則的影響:「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
網際網路上容易編輯的網頁可能會受到草率行為的影響。維基百科的不同在於這裡的設施能幫助引導那些粗糙的IP用戶(「公開」)貢獻達到所需的標準水平。
維基百科的可靠性的批評傾向於強調個例;在1,084,300篇條目中,這種例子確實是很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少量至今已完成的比較研究顯示,維基百科的平均實際準確度與傳統百科全書相仿甚至有時更高。
每個條目的質量與可信度等級是不同的,需要仔細鑑別。維基百科中的特色條目是最有可能是可信的條目的集合,並且數量再隨時間增長。也有用戶在努力製作維基百科1.0版本並加入一個軟體特性允許一個條目的特定版本被標記為可信
維基百科也可以通過引用來把信任下放到其他來源。
由於偶爾的破壞、能力欠缺和缺乏努力,條目和專業百科全書一樣,都不能全信。一個良好的習慣是,當針對某個主題進行研究時,會引用許多來源,而不會只用一個。
注意,競爭領先的在線百科全書都有免責聲明,並對其準確性無擔保——大英百科Bartleby(註:Encarta現在已經不存在)(參見非維基百科免責聲明,裡面包含了一些知名新聞機構的例子)。有時候那些百科全書的工作人員似乎忘記了免責聲明這回事
維基百科因其是動態的而有所不同,所以總是在不斷的改進。一次有分量的批評,能讓條目很快做出反應,進行改善提高。維基百科條目的可信度和質量似乎是時間的函數。

其他來源的品質[編輯]

「不像其他學術來源,維基百科的內容並不能被信任。」
下面的連結和故事說明了為什麼對於來源都通常需要「信任但核實」。
錯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並且在有網際網路出版之前就已經存在於出版物之中。從電視競猜節目醜聞到其他騙局(如錫安長老會紀要皮爾當人希特勒日記 – 更多請參見Category:虛假傳播),不論何時想要評價信息來源品質都需要具備信息素養技能。

其他觀點[編輯]

離開[編輯]

「一些優秀的貢獻者已被迫完全離開維基百科:參見淡出的維基人。」
所有的志願者項目中,人員流失都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人們可能花時間做更好的事情去了,或者不再像他們以前那樣喜歡維基百科了。同樣,維基百科也已隨時間流轉發生了變化:早期我們注重創建新的、廣泛的條目,如數學,而現在,我們更感興趣的是完善現有條目,或創建更深奧主題的條目。
總之,人們離開維基百科時並不是世界末日,因為有很多其他的貢獻者。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解決一些導致許多人離開的系統性問題。

頁面保護[編輯]

「有些條目最終被長時間保護,與維基百科的既定目標直接衝突。」
Wikipedia:管理員頁面,特別說明了:
首頁一度經常受到破壞,保護此頁是無奈的折衷方案,以免我們的門面被隨意破壞。
維基百科不是「純」開放的,但它離這個狀態很接近。我們儘量確保編輯限制是:
  • 明確並立即正當的
  • 在大多數情況有效的
  • 能夠達到上述效果的最低程度的限制
保護頁面被積極勸阻(參見Wikipedia:保護方針m:Protected pages considered harmful)且僅限於一個非常受信任的用戶組,數千當中只有幾十個。這樣我們就可以實施保護方針了。雖然也有無故保護頁面的情形,但任何發現的管理員都能解除這個保護,the wiki in effect again at a smaller scale. 此外,用戶可以在受保護頁面的討論頁留言。這就允許用戶對此頁面留言或請求管理員改動或有充分理由解除頁面保護。

共產主義[編輯]

「恐怕你們和共產主義者有點相似。您們應該提倡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價值,比如競爭、個人財產和智慧財產權。」
(回應中列舉了多種觀點。)
  • 觀點一:維基百科不宣揚任何價值體系
提倡任何一種特定的價值觀念都是在詛咒建立一個中立的百科全書的理想,並在本計劃中堅定否決。這部百科全書的目的是傳播知識,而不是推動一個議程。
  • 觀點二:維基百科確實像共產主義,並且這是一件好事
維基百科有中立的內容方針,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所使用的方法(例如GFDL)不具有某一特定價值體系的的特徵。
共產主義共同擁有財產相關聯。資本主義創造了私有的智慧財產權,意在獎勵作者創造、改進和分發內容。它通過限制對內容的訪問來實現,使得只有付費用戶可以閱讀這些內容。這樣一來,獲取到信息的人少了。於是有機會利用這些信息提出新的想法的人也就少了。因此,資本主義採取智慧財產權的方式的最終結果是,創造出的新想法數量變少,人們對已存在的想法的獲取也受到了限制。
共產主義者共同擁有信息的方法可以讓想法傳得更遠更廣,促進智力成長與新思想的創造。套用一句著名的共產主義口號,維基百科的標語可以是「各編所識,各取所好」。
此外,事實上這種方式才是[分享知識的]傳統方式,並沿用至今。「資本主義」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只是一個現代發明。
  • 觀點三:維基百科因其自願的而像共產主義
在蘇聯式的共產主義國家中人們不得不為公共利益做出貢獻,不管他們是否願意。而維基人是出於意願做出貢獻的。共產主義可能會是強制性的,但維基百科是自願的
  • 觀點四:維基百科是自由市場的推動力
維基百科有助於推動自由市場經濟。降低收集信息的成本意味著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教育工作者、科學家、工程師和商業人士。這意味著創新可以更快,走得更遠。快速獲取基本信息會有助於加快技術轉移和研發。
維基百科做這些事情沒有依賴政府資助,這與大多基礎研究企業不同。
  • 觀點五:維基百科參與競爭
且不說維基百科的內部組織結構,它無時無刻不處於外部競爭當中。它的同行競爭對手包括《大英百科全書》、Encarta和《哥倫比亞百科全書》。它們之間為相似的客戶競爭,並受到相同的能夠決定業務生存力的競爭力以及業務範圍內所有的競爭對手的影響。維基百科比它的所有競爭對手服務的客戶總和還要多,這便是維基百科確實參與競爭,並且競爭力很強的一些跡象。
僅僅免費公開地向客戶提供內容並不能說明是放棄盈利的。免費電視Google之類的搜尋引擎就是內容免費但靠廣告賺錢的實例。維基百科某些鏡像也會這樣做。虧本也能促進配套產品的銷售。例如,紅帽公司在自由作業系統上附帶了它的服務。微軟在它的作業系統上預裝了一個免費網頁瀏覽器(MSIE)。
此外,個人對條目的貢獻之間的競爭機制持續、一貫、長期對提升質量發揮著作用。每一個獨立的編輯(包括該編輯替換掉的材料)都在與該條目所有讀者頭腦中其他潛在的編輯或回退在「競爭」;(按照所有貢獻者的觀點,經討論頁上學術與論證的適當引導下判斷出的)最佳版本才是贏家……直到出現更好的版本。
因此對於那些認為競爭因能夠提高質量標準而是一件好事的人來說,維基百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觀點六:維基百科是放任自由[1]
中央集權制度的相對缺乏是維基百科和實行中央集權的共產主義國家的對立之處。
  • 觀點七:維基百科從事利他的合作
與觀點五相反,維基百科的品質不斷進步的原因是合作,而不是競爭。維基百科的條目是由貢獻者協作撰寫的,編輯過程當中不涉及用戶為了審查其他人的資料和宣傳自己而競爭的行為。確實,這裡會出現很多摩擦和意見不合的情況,不過在某篇條目促進你自己的觀點,而回退他人觀點的做法會被視為濫用和損害維基百科的行為。「大贏家」——最好的版本——是參與編寫某特定條目的所有編輯集體努力的成果;一篇好的條目可能包含了十幾個人(甚至數百個人)寫下的一字一句。
而且,維基人並不會因為他們的貢獻而獲得任何物質回報。
  • 觀點八:維基百科是慈善機構
維基百科不只是一個經濟實體,它也是一個帶有慈善性質的企業。
對開發中國家的民眾(甚至不可能/不方便到公共圖書館讀書的最低度開發國家民眾)來說,有牟利實體出版的傳統百科全書構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存取障礙。把自由存取的百科內容放到網際網路是經濟援助的一種方式。這樣做也會為擁有更多資訊來源的領袖、公民和選民帶來社會利益。
維基百科接受(金錢和內容上的)私人捐獻,不論這是因為人們覺得這項服務對他們很有用,還是僅僅出於同情心。
維基百科不會藉助廣告利用網站的內容來賺錢,而維基媒體基金會也一直保持非牟利的地位,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會打退部分捐獻者,從而妨礙我們的慈善使命。
  • 觀點九:維基百科類似於無政府主義
維基百科沒有什麼等級制度,基本上它反對任何、所有威權主義原則。它保留了由上而下的權力,以保持維護秩序和保證計劃集中完成特定目標這兩方面的最低需要。維基百科所有活動本質上是自願的,是有協作性質的。人們完全擁有貢獻和不貢獻的自由;如果他們選擇貢獻,那麼他們希望編輯的條目種類也是完全由他們決定的。而其他維基計劃(包括由基金會經營的計劃、分支計劃,以及wikitravel.org這種獨立,卻帶有類似性質的計劃)組建的目的則是為了支持希望為了更廣大的目標而工作的人們。人人都可以批評和評價這個計劃的任何一部分,而這個計劃的內容則由一種完全親民的方式決定。因此,如果維基百科真的是受到共產主義的啟發,那麼啟發維基百科的思想就是一種無政府共產主義
  • 觀點十:你不能把維基百科和一個經濟體系相提並論
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以及其它經濟體系)都是成熟的。這些體系為人們賺錢求生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架構。然而,沒有人會靠維基百科賺錢維生。人們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經濟體系當中,然而沒有人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維基百科當中(至少我們不希望這樣)。參與維基百科是一種餘暇活動,是人們在空餘時間做的事情。你不能把維基百科和完整的經濟體系相比,因為維基百科本身就不是一個經濟體系。
  • 觀點十一:如果維基百科的經營模式行之有效,又有誰在乎呢?
爭論維基百科或它的某些方面是更「共產主義」還是更「資本主義」是一種對時間的浪費。重要的不是哪種意識形態啟發了它,而是是否行之有效
以下的經濟問題更有價值:
  • 是什麼激勵了內容的創作?
  • 該系統產生能滿足客戶和社會需求的內容的速率相比於其替代品有競爭力嗎?
  • 維基百科系統是否比其他替代品更高效呢?
這裡給出一部分回答作為啟發。
貢獻維基百科的動機包括:
  • 娛樂價值
  • 研究和將信息呈現給他人的教育價值
  • 寫出對別人有用的東西帶來的情感上的滿足
  • 慈善利他主義
  • 貢獻會被他人檢查、更正、補充。改進的內容可能會比創作者們自己的貢獻對他們更有價值。(特別是在貢獻者意識到,與其靠傳統出版受著作權保護的定稿獲得酬勞,還不如把這些分享出去的情況下。)
  • 出版維基百科內容的列印版本賺錢的可能。內容的質量越高,所得的收益越大。
維基百科提高效率的方面:
  • 低交易成本。「所有制障礙」(與每個貢獻者商談著作權許可安排的必要性)消除了。
  • 貢獻者加入和離開該項目無需協商的勞動合同,也不會阻止其他項目再利用他們的貢獻。
  • 貢獻者以彼此的作品為基礎。部分完成的作品會得到存儲並允許公開使用和改進。而相對於一個完成一半的機器來說,(尤其是因為獨家所有而)不可以公開存放或以如此方式傳遞下去。和傳統著作權下的部分完成的書相比,傳統的通常不會被出版,當然也不會有其他人來完成,於是未來的努力將不得不從頭開始。這提高了項目內部的效率,也通過避免了重複努力提高了一般的社會效率。(這與產業聯盟中專利等的交叉許可智慧財產權沒有什麼不同)。
  • 建立一個自由的娛樂和教育服務,順帶編出百科全書內容。
我們還沒見過對比維基百科和傳統百科全書投入市場所需時間的任何直接研究。任何這樣的比較都很複雜,考慮到覆蓋範圍、深度和質量。
我們所知道的是,維基百科已經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受歡迎的參考網站之一,每天有超過1000萬的頁面瀏覽量。我們有近百萬條目,數千兆字節的原始文本及數以萬計的貢獻者。(欲了解更多最新的數字,參見Wikipedia:統計。)簡直是經歷指數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發現了這篇網誌的留言板,在這留點什麼吧|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