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社會不公平

 不公平是不公正或不公平,或兩者兼而有之。[ 1 ] 厭惡是「對某事物產生厭惡感,並渴望避免或避開它;一種根深蒂固的厭惡;一種消除行為或避免某事物或情況的傾向,尤其是通常令人愉快的事物或情況,因為它是或具有與有害刺激有關」。[ 2 ]不公平厭惡的定義是「偏好公平,抵制不公平結果」。

透過實驗澄清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解社會不公平厭惡的概念,可以藉鏡社會行為和社會認知專家莎拉·布羅斯南 (Sarah Brosnan)弗蘭斯·德瓦爾 (Frans de Waal ) 所做的研究[ 3 ] 。 [ 4 ]在他們的實驗「猴子拒絕不平等報酬」中,人類實驗者使用了五隻雌性卷尾猴,並給予它們不平等的獎勵分配。雌性猴子在四種不同的條件下與實驗者成對交替。在雌性猴子中,兩隻獲得了相同的獎勵,一隻獲得了更優厚的獎勵,一隻無需交換(例如無需勞動)就獲得了更優厚的獎勵,還有一隻雌性猴子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獲得了更優的獎勵。[ 5 ]當女性的伴侶收到價值較高的食物(一顆葡萄,價值較低的食物是黃瓜她們與人類實驗者完成交易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交換的食品價格較高,無法完成交易的可能性加劇。[ 5 ]這些拒絕交換的行為都包括被動拒絕和主動拒絕,包括拒絕接受獎品到拒絕扔掉獎品。這些對猴子的負面反應支持了不公平厭惡的早期進化起源[ 5 ],從而有助於(結合不公平和厭惡的定義)全面了解社會不公平厭惡是什麼:拒絕或避免社會不平等、不公平或不公正 的情況。

在人類中

值得注意的是,該實驗是針對卷尾猴而非人類進行的,而且由於人類不是唯一合作的動物(猴子是眾多例子之一),我們不能假設不公平厭惡是人類獨有的特徵或天性。[ 6 ]還有其他實驗以人類為對象來檢驗布羅斯南和德瓦爾所提出的不公平厭惡理論的有效性。烏爾斯·菲施巴赫(Urs Fischbacher)、克里斯蒂娜·M·方(Christina M. Fong)和恩斯特·費爾(Ernst Fehr)進行了一項名為“公平、錯誤和競爭的力量”的實驗[ 7 ],該實驗由一場多邊最後通牒賽局組成,其中一名參賽者與多名參賽者對抗。[ 3 ]在這個實驗中,當回應者接受給予獎勵的人(即「提供者」)的報酬時,給予獎勵的人(即「提供者」)將獲得全額報酬。這個實驗的關鍵在於,一個回應者影響提供者報酬的能力會因為其他回應者接受獎勵的意願而減弱。因此,不公平厭惡的概念應運而生,即響應者拒絕獎勵的意願以及提供者的報價都會降低。[ 3 ](這是因為,為了逃避因薪酬不平等而產生的不平等或不公正,所有參與者都減少了自己的金額,以減少出現不公平的可能性)。在這個實驗中,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結果似乎與 Brosnan 和 de Waal 的捲尾猴實驗的結果不一致;除非它影響他人的獎勵和/或報酬,否則人類不會拒絕該提議。[ 3 ]因此對於人類來說,原始的費爾-施密特不公平厭惡模型(布羅斯南和德瓦爾在卷尾猴實驗中引用該模型,認為卷尾猴應該總是吃價值較低的食物)似乎是成立的。透過不拒絕提供的獎勵,人類減少了不平等的程度。而卷尾猴則相反,當它們無法獲得高價值的食物(葡萄)時,它們會拒絕低價值的食物(黃瓜),從而加劇了不平等,尤其是當得到葡萄的捲尾猴偷走被丟棄的黃瓜,而留下另一隻一無所有的猴子。這增加了卷尾猴之間的不平等程度——只有當獎勵減少了獲得最多獎勵的個體的獎勵時,人類才會拒絕獎勵。[ 3 ]

結合社會不平等

莎拉·布羅斯南認為,「人類也有類似的方法,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絕對價值觀的世界裡,而是不斷地將自己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就像卷尾猴一樣,我們可以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夠好改變」。[ 5 ]這與社會不平等直接相關,因為身為人類,我們知道什麼是社會不平等,並能將其識別為一種不公義;這就是我們知道基於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報酬就是社會不平等的原因。然而,根據社會不公平厭惡的概念,我們不會拒絕別人給我們的東西,除非我們意識到,拒絕別人給予的東西會減少別人的收入,或者減少給予我們東西的人的收入,從而使讓我們的收入更接近他們的收入,從而減少不平等。

將這兩個概念連結起來的關鍵例子可能是新古典勞動力市場理論。該理論基於幾個重要事實,其假設是「(1)存在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市場,個人在其中競爭地位。(2)市場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努力、能力、經驗、培訓,或「人力資本」。 (3)市場上有自動機制運行,確保以某種方式糾正一個人的投入(人力資本)和回報(工資)之間的不平衡,以恢復平衡」(Hurst 231)。[ 8 ]這個概念很有趣,因為勞動市場理論中假定為真實的第三個事實將極大地應用於社會不公平厭惡的概念。這是因為看起來,為了獲得預期的回報,我們作為人,會接受我們所擁有的技能所給予的東西。但是,當我們的同胞有可能比我們得到更多,或者為我們提供回報(付款)的公司從我們的勞動/技能中獲得更多錢時,作為勞動力市場理論中的人,我們將拒絕付款,並嘗試獲取更好的付款。我們透過努力為自己獲取更好的資源來做到這一點,例如「教育、訓練、技能和智慧」(Hurst 231)。[ 8 ]以一位非裔美國女性為例,她將獲得所有非裔美國女性都在獲得的報酬。但一旦另一位非裔美國女性開始獲得更好的報酬:透過她更好的資源,其他非裔美國女性將拒絕她們目前的地位和資源,並尋求更多的報酬,以便,也許不會直接減少其他非裔美國女性的報酬,而是為了自己獲得更多。這極大地說明了人類對社會不公平的厭惡概念以及它與新古典勞動市場理論的交叉。然而,由於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同的機會根據個人生活的變化和獲得更好資源的途徑為他們打開大門,因此就會產生不平衡,差距就會擴大,從而將個人分離並造成持續的社會不平等(Hurst 231)。[ 8 ]

參見

  • 怨恨屋-為了對不公平的情況作出反應而建造的房屋,其目的是為了惹惱和激怒某人(通常是鄰居)。

參考

  1. “不公平”Merriam-Webster.com 字典。韋氏字典。
  2. “厭惡”Merriam-Webster.com 字典。韋氏字典。
  3.  Henrich,Joseph(2004)。“卷尾猴厭惡不公平嗎?”自然428(6979): 139.doi:10.1038/428139aISSN1476-4687PMID15014487  
  4. “莎拉·布魯斯南博士”研究和科學教學獎學金。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系。原文存檔於 2005-02-05 2007 年12 月 3 日檢索
  5.  馬德爾,伯爵。「厭惡不公平-即使是猴子也會選擇不公平的待遇」網路化的世界原文存檔於 2006-02-202007 年12 月 3 日檢索
  6.  布魯斯南,莎拉·F.;德瓦爾,Frans BM(2003 年)。 「猴子拒絕不平等的報酬」。自然425(6955)。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297–299 doi : 10.1038/nature01963ISSN 0028-0836PMID 13679918  
  7.  Fischbacher, Urs;方,克里斯蒂娜 M.;費爾,恩斯特(2009)。「公平、錯誤與競爭的力量」(PDF)經濟 行為 與 組織 雜誌72(1)。 Elsevier BV 527–545​ ISSN 0167-2681  
  8.  赫斯特,查爾斯 E. (2007)。社會不平等:形式、原因與後果(第六版)。美國培生教育集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