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排卵

 隱匿排卵隱匿發情是指成年雌性在生育能力強且接近排卵期時缺乏任何可察覺的變化(例如外觀或氣味的變化)一些可察覺的變化的例子是狒狒倭黑猩猩的外陰腫脹和發紅,以及貓科動物的外陰釋放費洛蒙。相較之下,人類和少數其他物種[ 1 ]的雌性在隱性發情期幾乎沒有生殖力的外部跡象,因此配偶很難僅憑外部跡像有意識地推斷雌性是否在附近排卵。

雌性狒狒的性腫脹表示其正在排卵。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同,人類女性沒有明顯的排卵外在跡象。

人類女性

對於人類來說,成年女性的生育能力在每個月經週期的大約幾天內達到高峰。生育頻率和持續時間(女性可以懷孕的時間)在不同女性之間差異很大,每個女性在一生中都會發生輕微的變化。人類被認為具有隱藏的排卵,因為無論對女性自己還是對他人來說,都沒有外在的生理跡象表明排卵或生物生育能力正在發生。透過經驗或教育來源獲得的生育週期知識可以幫助女性估計自己在特定時間的生育水平(生育意識)。其他人類,尤其是潛在的生殖伴侶,是否可以透過行為或看不見的生物線索來檢測女性的生育能力,這一點備受爭議。科學家和外行人士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因為它與人類的社會行為有關,並且從理論上可以為某些人類性行為提供生物學解釋。然而,由於研究數量相對較少,這裡的科學性較弱。

幾項小型研究發現,對於男性來說,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比處於月經週期不孕期或使用荷爾蒙避孕的女性更有吸引力。[ 2 [ 3 ]也有人認為,在這段時間裡,女人的聲音對男人來說可能會更有吸引力。[ 4 ]兩項針對一夫一妻制的人類夫婦的小型研究發現,女性在生育能力強時主動發起性行為的頻率明顯更高,但男性主動發起性行為的頻率卻保持恆定,與女性的月經週期階段無關。[ 5 ]也許,在女性的高生育期,她們對男性求愛訊號的感知能力[ 6 ]會增強,這是因為女性對男性體味中化學物質的嗅覺意識增強了。[ 7 [ 8 ]

對 1998 年後美國人口與健康調查提供的數據分析發現,月經期間(月經期間除外)性交的發生率沒有變化。[ 9 ]這與其他研究相反,其他研究發現,雌性性慾和配偶外交配(EPC)在卵泡中期至排卵期(即高度生育期)增加。[ 10 ]女性主動性行為與男性主動性行為之間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由於女性潛意識中知道她的排卵週期(因為激素變化導致她感到性慾增加),而男性無法察覺排卵。隱藏的」。[需要引用]

2008年,研究人員宣佈在人類精液中發現了通常在排卵期女性中發現的荷爾蒙。他們推測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雌二醇可能會促進接觸精液的女性排卵。這些荷爾蒙在黑猩猩的精液中沒有發現,這表明這種現象可能是人類男性針對人類女性隱藏排卵的一種應對策略。其他研究人員對精液中低水平的荷爾蒙是否會對排卵產生影響表示懷疑。[ 11 ]一組作者提出理論,隱藏的排卵和月經是早期人類社會象徵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 [ 12 [ 13 ]

進化假說

演化心理學家對隱匿性排卵提出了多種不同的可能解釋。[ 14 ] 有人認為,某些物種缺乏訊號傳導是從演化祖先保留下來的特性,而不是以前存在後來消失的東西。如果訊號傳導被認為曾經存在而後來消失了,那麼它可能僅僅是由於適應重要性降低和自然選擇減弱所致[ 15 ] ,或者是由於隱藏排卵的直接適應優勢。還有一種可能性(具體針對人類)是,雖然不存在高度特異性的排卵訊號,但人類女性的解剖結構進化出了模仿永久的生育訊號的能力。[ 16 ]

父親投資假說

許多演化生物學家大力支持父系投資假說。 [ 14 ]關於人類演化的幾個假設都認為,女性越來越需要父親對其後代進行補充投資。有關人類演化的幾種假設都共同依賴這一觀點,這增加了它對這一特定現象的重要性。

這個假設認為女性隱瞞排卵期是為了獲得男性對撫養後代的幫助。施羅德[ 14 ]總結了亞歷山大和努南1979年論文中提出的這一假設:如果女性不再暗示排卵時間,男性就無法察覺自己確切的受孕時期。這導致了男性交配策略的改變:男性不再與多名女性交配,希望至少其中一些女性在月經期間具有生育能力,而是選擇在某一個女性的整個月經週期內反覆與她交配。如果交配發生在排卵期,則交配可以成功導致受孕,因此,由於隱藏排卵的影響而進行的頻繁交配在演化上是最成功的。 1981 年,洛夫喬伊 (Lovejoy) 提出了類似的假設,認為隱藏的排卵、犬齒的減少和雙足行走是從一種生殖策略進化而來的,即雄性為其配對的雌性及其依賴的後代提供食物資源。[ 17 [ 18 ]

女性持續的性接受顯示人類的性行為並非僅由生殖來定義;其中很大一部分圍繞著夫妻之間的愛情和溝通。女性在懷孕期間或月經週期的不孕期進行性交雖然不能使人受孕,但卻能加強伴侶之間的連結。因此,由於隱藏的排卵而導致的交配頻率的增加被認為在促進人類的配偶關係方面發揮了作用[ 19 ]

在整個懷孕、哺乳和撫養後代期間,配偶關係對於雙方的生殖適應性非常有利。懷孕、哺乳以及照顧哺乳後的孩子需要女性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她必須先消耗更多的食物,然後再為她的後代提供食物,而她的覓食能力則會不斷降低。雄性對母親及其後代的補充投資對各方都有好處。當男人為女人補充有限的食物時,女人就可以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後代。後代受益於父親以食物和防禦形式提供的補充投資,並得到母親的充分關注和資源。透過這種共同的親代投資,男人和女人都會增加其後代的生存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殖適應性。這樣,自然選擇就會有利於人類建立配偶關係。隱蔽排卵可以加強配偶結合,因此,選擇壓力也會有利於隱藏排卵。

另一個較新的假設是,隱藏的排卵是對濫交制度的一種適應,類似於我們最親近的進化親戚倭黑猩猩黑猩猩的排卵方式。理論認為,女性隱藏排卵的演化是為了降低父親身分的確定性,這既可以降低殺嬰的可能性(因為父親不太可能殺死可能是自己的後代),又可以潛在地增加有動力幫助女性殺嬰的男性數量。事實支持了這一觀點:所有其他排卵期隱蔽的哺乳動物,如海豚和灰葉猴,都是濫交的,而唯一像人類一樣擁有多雄性群落的其他猿類物種也是濫交的。有人認為,諸如庫利奇效應之類的證據表明,男性似乎不自然地傾向於性伴侶保護行為(即阻止其他男性接觸他的性伴侶),這支持了性一夫一妻制的結論(儘管可能不是社會一夫一妻制和/或配對關係)在早期現代人類中很少見。[ 20 ]

減少殺嬰假說

這個假設表明,隱藏發情期的女性具有適應優勢,可以減少男性殺嬰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無法準確識別並殺死對手的後代。[ 14 ]近期對野生哈努曼葉猴的研究支持了這一假設,研究記錄了哈努曼葉猴的隱蔽排卵以及在生育排卵期之外與雄性頻繁交配的情況。[ 21 ] Heistermann 等人。假設女性利用隱藏的排卵來混淆父親身份,從而減少靈長類動物的殺嬰行為。他解釋說,由於女性的排卵期總是被隱藏起來,男性只能根據自己與女性的交配頻率,概率性地確定父親身份(從而決定是否殺死該女性的孩子),因此他無法逃避這種可能性:即使他知道該女子有濫交行為,這個孩子仍可能是他自己的。

性別與獎勵假說

施羅德[ 14 ]回顧了西蒙斯和希爾的假設,即狩獵之後,男人用肉來與女人進行性交換。持續模仿發情期的女性可能比沒有模仿發情期的女性從吃更多的肉中受益。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夠高,那麼就會失去一段確定的發情期,而特定於排卵的性訊號也會消失。

社會聯繫假說

Schröder [ 14 ]提出了「人類女性中期發情和隨之而來的持續性接受能力逐漸減少」的觀點,因為它透過消除雄性與雄性之間在配偶競爭中周期性加劇的攻擊性,促進了整個月經週期內有序的社會關係。[ 14 ]據稱,倭黑猩猩發情期的延長(育齡雌性在其月經週期的 75% 時間裡處於發情期)與女性缺乏「發情」有類似的效果。雖然人類的隱藏排卵可能以這種方式進化,延長發情期,直到它不再是一個明顯的時期,就像倭黑猩猩的情況一樣,但這種關於隱藏排卵進化原因的理論經常被否定。施羅德概述了對這一假設的兩點反對意見:(1)自然選擇需要在個體之上的層面上發揮作用,這很難證明; (2)由於選擇作用於具有最高生殖成功的個體,因此它會傾向於獲得更大的生殖成功率,而不是以犧牲生殖成功率為代價來追求社會融合。

然而,自 1993 年撰寫本文以來,團體選擇模型開始復興。[ 22 [ 23 [ 24 ](參見群體選擇互惠利他主義親屬選擇。)

戴綠帽假說

施羅德在他的評論中寫道,本斯霍夫和桑希爾假設,在直立人中,一夫一妻制的關係成為常態後,發情期就被隱藏了[ 14 ] 隱藏的排卵使得女性可以有時秘密地與基因更優越的男性交配,並為自己的後代獲得該男性基因的好處,同時仍然保留與通常的性伴侶建立配偶關係帶來的好處。由於排卵期被隱匿,她的通常的性伴侶沒有理由懷疑她的忠誠,並且會對她的孩子有很高的(儘管沒有根據的)父權信心。他的自信會鼓勵他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她照顧孩子,儘管這不是他自己的。再一次,男人的投入對孩子的生存至關重要,這一觀點是隱藏排卵假說的核心,儘管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受益的是孩子、女人和她的秘密伴侶,而不是她的固定性伴侶。

作為雙足行走的副作用

Pawlowski [ 25 ]提出了雙足行走對於排卵訊號的機制和必要性的重要性。早期人類居住的更開闊的大草原環境帶來了更大的掠食者危險。這將導致人類生活在更密集的群體中,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生殖器腫脹所提供的長距離性訊號將失去功能。因此,隱匿性排卵被認為是一種功能喪失的演化變化,而不是一種適應。  隨著人類遷往大草原[需要澄清]以節約用水,他們的體溫調節系統也發生了變化。人們認為,由於該區域水分蒸發不充分,女性生殖器腫脹可能會帶來額外成本。帕沃夫斯基繼續說道,早期原始人類向雙足行走的轉變既改變了女性生殖器的位置,也改變了男性的視線。由於雄性不再能夠不斷地看到雌性的生殖器,因此在發情期間使生殖器腫脹作為一種信號方式就變得毫無用處。此外,每次排卵期的肛門生殖器腫脹可能會幹擾雙足運動的機制,而自然選擇可能會青睞那些受這種情況阻礙較小的雌性。這個假說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受到強烈選擇的直立行走引起了生理變化,並透過女性生殖器腫脹失去了性訊號的傳導功能,導致了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隱蔽排卵。

Pawlowski 的論文提出了與其他關於隱匿排卵的假設不同的觀點,其認為早期人類的生理變化是隱匿排卵的原因,而非社會或行為變化。[ 25 ] 這個假設的優點之一來自於其他假設的弱點-很難追蹤行為的演變,因為它沒有留下骨骼或 DNA 形式的可驗證證據。然而,哈努曼葉猴也表現出一些隱藏的排卵,而這種排卵並非由雙足行走的生理變化直接引起,這一事實可能表明雙足行走至少不是人類隱蔽排卵的唯一原因。如前所述,關於人類隱匿排卵的選擇壓力,不同的假設中的許多要素都可能是正確的。

參見

參考

  1.  Sandy J. Andelman (1987 年 6 月)。 「青長尾猴(Cercopithecus aethiops)隱藏排卵的演化」。美國博物學家129 6 ) 785–799​ S2CID 83522515 
  2.  SC羅伯茨; J.哈夫利切克; J.弗萊格爾; M. Hruskova; AC小; BC瓊斯; DI 佩雷特; M.Petrie(2004 年 8 月)。「在月經週期的排卵期,女性的臉部吸引力會增強」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271 (補充5):S270- S272doi : 10.1098/rsbl.2004.0174PMC 1810066PMID 15503991   
  3.  傑弗裡·米勒;約書亞·M·泰伯;布倫特·D·喬丹(2007 年 6 月)。「排卵週期對膝上舞者小費收入的影響:人類發情的經濟證據?” (PDF)演化與人類行為28 ( ) : 375–381 doi : 10.1016/j.evolhumbehav.2007.06.002 。檢索日期:2008-01-21  
  4.  Pipitone, R.; G。 Gallup Jr(2008-05-18)。 「女性的聲音吸引力會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而改變」。演化與人類行為29 ( ) : 268–274 
  5.  蘇珊·B·布利文特(Susan B. Bullivant)莎拉·A·塞勒格倫;凱瑟琳·史特恩;等(2004 年 2 月)。「女性在月經週期中的性經驗:透過非侵入性測量黃體生成素來辨識性階段」性研究雜誌41 ( ) : 82–93​ PMID 15216427S2CID 40401379原文存檔於2007-07-28。  
  6.  安·倫寧格,李;韋德,T.喬爾;格雷默,卡爾(2004)。 「獲得女性的目光:求愛情境中男性非語言行為的模式與後果」。演化與人類行為25 ( ) : 416–431 
  7.  桑希爾,蘭迪; Gangestad,Steven W.(1999)。 「對稱的氣味:一種發出健康訊號的人類性費洛蒙?」。演化與人類行為20 ( : 175–201 
  8.  Brooksbank,BWL(1962年)。 「人類男性腋窩汗水中雄甾-16-烯-3 α-醇的尿液排泄」。經驗30 8 ) 864–865​ PMID 4416149S2CID 44558005  
  9.  Brewis, A.; Meyer,M.(2005 年)。 「人口統計證據顯示人類排卵是無法檢測到的(至少在配對關係中)」。當前人類學46 ( 3 465–471​ S2CID 30243603 
  10.  Regan,PC(1996年)。 「慾望的節奏:月經週期階段與女性性慾的關聯」。加拿大人類性行為雜誌5145–156
  11.  Motluk,Alison(2006-08-05)。“精液的秘密生活”新科學家(2563)。檢索日期:2008-06-28
  12.  克里斯奈特(1991)。血緣關係:月經和文化的起源。康涅狄格州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300-04911-4
  13.  Knight, Chris;卡米拉·鮑威爾;伊恩·沃茨(1995年)。「人類的符號革命:達爾文主義的解釋」(PDF)劍橋考古學雜誌5 ( ) : 75– 114 S2CID 54701302原文存檔(PDF)於 2020-08-01 。檢索日期:2006-12-13 
  14.  Schoroder,I.(1993 年)。 「隱藏的排卵與秘密的交配:女性對人類演化的貢獻」。動物行為學和社會生物學14(6):381–389
  15.  Burt,Austin(1992 年 6 月)。 “靈長類動物的「隱藏排卵」和性訊號」。Folia Primatologica。58 ( 1): 1– 6。doi 10.1159/000156600。PMID 1618432 
  16.  弗雷德里克·S·紹伊(Frederick S. Szalay) Robert K.Costello(1991 年 6 月)。 「類人猿永久發情表現的進化」。人類進化雜誌20 ( 6 ) : 439– 464 
  17.  Lovejoy,C. Owen(1981-01-23)。 「人類的起源」。科學211 ( 4480 341–350 ​ doi : 10.1126/science.211.4480.341ISSN 0036-8075PMID 17748254  
  18.  Lovejoy,C. Owen(2009-10-02)。「根據阿爾迪猿起源模型重新審視人類起源」(PDF)科學326(5949):74-74e8。Bibcode2009Sci...326...74Ldoi : 10.1126/science.11​​75834ISSN 0036-8075PMID 19810200S2CID 42790876    
  19.  Benagiano, G.;森,M.(2009 年)。 「人類性行為的起源:生育還是再創造?」。生殖生物醫學在線18 (補充) : 50–59 PMID 19281665 
  20.  Christopher Ryan 博士和 Cacilda Jethá 博士 (2012 年)。黎明時分的性愛。哈珀柯林斯。國際標準書號 978-0-06-220794-4
  21.  Hestermann,M.;齊格勒,T.;範·沙伊克,CP; Launhardt,K.;溫克勒,P.;霍奇斯,JK(2001)。「野外哈努曼葉猴的發情喪失、隱匿排卵和父子混淆」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268 ( 1484 2445– 2451 PMC 1088898PMID 11747562  
  22.  Koeslag, JH (1997)。 「性、囚徒困境博弈以及合作的演化必然性」。J. Theor.生物學189 ( 1 53–61 ​ doi : 10.1006/jtbi.1997.0496PMID 9398503 
  23.  Koeslag, JH (2003)。 「合作的演進:玉米地模型中合作戰勝背叛」。J. Theor.生物學224 ( 399–410 ​ doi : 10.1016/s0022-5193(03)00188-7PMID 12941597 
  24.  威爾遜, DS; Wilson,EO(2008)。 「進化『為了群體的利益』。[文章]」。美國科學家96 5 ) 380–389
  25.  Pawłowski,B.(1999)。 「人類進化中發情期的喪失與隱藏的排卵:反駁性選擇假說的案例」。當前人類學40(3):257–276S2CID85884654 

進一步閱讀

  1.  Burt,A.(1992 年)。靈長類動物的隱藏排卵」和性訊號」。Folia Primatologica 國際靈長類雜誌。58 (1): 1– 6。doi 10.1159/ 000156600。ISSN 0015-5713。PMID 16184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