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民主是一種受基督教社會教義啟發的意識形態,旨在應對當代社會和政治的挑戰。[ 1 ] [ 2 ]
基督教民主主要源自天主教社會教義[ 3 ] [ 4 ]和新經院哲學[ 5 ] [ 6 ] [ 7 ]以及基督教內部的新加爾文主義傳統; [ 8 ] [ 9 ]後來它與路德宗和五旬節派一起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其他教派傳統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nb 1 ] 。 [ nb 2 ] [ 11 ]在十九世紀,它的主要關注點是調和天主教與民主,[ 6 ] [ 7 ]回答圍繞資本主義和工人階級的「社會問題」 ,[ 12 ] [ 13 ]並解決教會與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 14 ] [ 15 ]二十世紀,基督教民主派領導戰後西歐和南歐建立現代福利國家和歐盟。[ 16 ]此外;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基督教民主在東歐那些飽受腐敗和經濟停滯的前共產主義國家中獲得了支持。 [ 17 ] [ 18 ]
在歐洲左翼和右翼政治光譜中,基督教民主很難確定,因為基督教民主主義者經常拒絕自由經濟和個人主義,主張國家幹預,同時捍衛私人財產權,反對過度的國家幹預。[ 19 ]這意味著基督教民主歷來被認為在經濟上是中左翼,在許多社會和道德問題上被認為是中右翼。[ 20 ]最近,基督教民主黨將自己定位為中右派。就像歐洲人民黨和歐洲基督教政治運動一樣,歐洲許多基督教民主黨都隸屬於這兩個政黨。[ 21 ]基督教民主派支持“輕度監管的市場經濟”,其特徵是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 22 ]因此是社會市場經濟。[ 23 ]
在世界範圍內,許多基督教民主黨都是中間派民主國際的成員。主要的基督教民主黨例子包括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荷蘭基督教民主呼籲黨、瑞士中心黨、西班牙人民黨、墨西哥國家行動黨、奧地利人民黨和智利基督教民主黨。[ 24 ]美洲的許多基督教民主黨都隸屬於美國基督教民主黨組織。[ 25 ]
基督教民主在歐洲和拉丁美洲仍然具有影響力,儘管它也存在於世界其他地區。[ 26 ]
政治觀點概述
總的來說,可以說歐洲的基督教民主黨傾向溫和保守,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構成了各自國家(例如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瑞士)的主要保守黨,例如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基督教社會黨、瑞士福音派人民黨和瑞士聯邦民主聯盟。相較之下,拉丁美洲的基督教民主黨往往根據其所在國家的不同,在政治光譜上的立場有所不同,要么更加左傾,[ 27 ] [ 28 ],就像拉丁美洲的基督教民主黨的情況一樣。智利,或者說更右傾,例如墨西哥的國家行動黨。傑弗裡·K·羅伯茨和帕特里夏·霍格伍德指出,「基督教民主在更廣泛的道德和基督教原則框架內納入了自由主義者、保守派和社會主義者所持有的許多觀點。 」[ 29 ]
基督教民主黨通常在社會上持保守態度[ 30 ],並且普遍對墮胎和同性婚姻持相對懷疑的態度,儘管一些基督教民主黨已經接受了兩者的有限合法化。他們主張一貫的生活道德,反對死刑和協助自殺。[ 31 ] [ 32 ]基督教民主黨也支持禁毒。[ nb 3 ]基督教民主黨往往可能會維護其國家的基督教傳統,並明確肯定基督教道德,而不是採取更自由或更世俗的立場;[註4 ]同時,基督教民主黨奉行信仰自由。[ 36 ]基督教民主促進了「在宗教層面上實現的普世團結,反對共產主義國家政府的無神論」。 [註5 ]
基督教民主派的觀點包括傳統道德價值(關於婚姻、墮胎、禁毒等)、[ 38 ]反對世俗化、反對國家無神論、社會進化(而非革命)發展的觀點、強調法律與秩序,拒絕共產主義。[ 37 ] [ 10 ]基督教民主主義者對改變持開放態度(例如,社會結構),不一定支持社會現狀,並且強調人權和個人主動性。拒絕世俗主義,強調個人是社區的一部分並對社區負有責任。基督教民主派認為社會的各個部門(如教育、家庭、經濟和國家)對其各自的領域擁有自主權和責任,而這個概念稱為領域主權。[ 39 ]一個領域不應規定另一個社會實體的義務;例如,國家領域不得乾涉撫養子女,而撫養子女的職責則屬於家庭範圍。[ 39 ]在政府領域內,基督教民主派認為,民事問題應首先在最低級別的政府中得到解決,然後再由較高級別的機構進行審查,這一學說被稱為輔助性。[ 22 ]這些領域主權和輔助性概念被認為是基督教民主政治意識形態的基石。[ 40 ]
基督教民主派強調社區、社會正義和團結,同時支持福利國家、工會和對市場力量的監管。[ 41 ]大多數歐洲基督教民主主義者拒絕階級鬥爭的概念,而更喜歡共同決定,[ 42 ] [ 43 ]而美國基督教民主主義者則支持包含生產性財產的廣泛分配的分配主義經濟體系,特別是增加工人所有權(工作場所民主) 。 )和生產管理(工人自我管理) 。 [ 44 ] [ 45 ] [ 46 ]
基督教民主福利國家旨在支持家庭,往往依賴中介機構提供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險,而且往往得到國家的支持。[ 47 ]
基督教民主派支持管理原則,該原則堅持人類應該為子孫後代保護地球的理念。[ 22 ]基督教民主黨也傾向對移民議題抱持和解的觀點。[ 48 ]
政治哲學
沒有哪一位作家被所有基督教民主派視為領先的基督教民主思想家,但雅克·馬裡坦(Jacques Maritain)是最接近的。[ 49 ]因此,就影響力而言,他與約翰·洛克之於自由主義、埃德蒙·伯克之於保守主義或卡爾·馬克思之於社會主義完全不同。[ 49 ]其他對形成基督教民主意識形態持批評態度的作者包括教宗利奧十三世、[ 50 ] 教宗庇護十一世、[ 51 ] 伊曼紐爾·穆尼爾、[ 52 ] 海因裡希‧佩許、[ 53 ] 亞伯拉罕‧凱珀、[ 54 ]與路易吉‧斯圖爾佐。[ 55 ]
一般靈感
新經院主義
基督教民主的哲學根源可以追溯到托馬斯·阿奎那及其對亞里斯多德 本體論和基督教傳統的思想。[ 5 ]阿奎那認為,人權是基於自然法,被定義為人類正常運作所需的事物。例如,食物是一項人權,因為沒有食物,人類就無法正常運作。阿奎那肯定人是神的形象,遵循人的尊嚴和平等;所有人類都是平等的,因為他們都有這種本性。[ 56 ]阿奎那也肯定了家庭和家庭的自然現實,基於丈夫和妻子的終身承諾,並與孩子一起完善,這是一個優先於其他社區的單位。[ 57 ]阿奎那也認為,當公共權力用於真正需要的人時,公共權力可以合法地將其資源用於公共利益的私人所有者。[ 58 ]當利奧十三世成為教宗時,他發布了教宗通諭《永恆的祖國》,恢復了經院哲學。[ 59 ]教宗在這本通諭中強調了阿奎那關於自由、權威、法律、正義和慈善的觀點。[ 60 ]
阿奎那的思想後來成為輔助性思想的基礎,此外還有國家為人民服務和人類普遍團結的思想。[ 61 ]一位重要的新經院哲學家是雅克‧馬裡坦(Jacques Maritain),他試圖將民主和人權與湯瑪斯自然法相調和。[ 62 ]馬裡坦認為,人權是基於自然法,民主需要基督教的成功。[ 63 ]雅克‧馬裡坦(Jacques Maritain)會利用托馬斯主義的財產觀念來減少不平等,他認為如果個人不正確使用其財產,國家應該參與其中。[ 64 ]雅克·馬裡坦(Jacques Maritain)和伊曼紐爾·穆尼耶(Emmanuel Mounier)也使用托馬斯主義思想來發展他們的個人主義思想。[ 65 ]
新加爾文主義
基督教民主的另一個思想元素是新加爾文主義。[ 8 ]新加爾文主義的政治思想依賴約翰‧加爾文的上帝主權和普遍恩典的思想。[ 66 ]鑑於法國大革命以及個人和國家主權的概念,上帝的主權特別有用。[ 66 ]這是領域主權的基礎,有助於改革宗基督徒的利益,而改革宗基督徒在歷史上一直是少數派。在領域主權中,每個領域都有與上帝相關的活動區域。[ 66 ]在這種領域主權的觀點中,國家的角色是追求公共正義。[ 67 ]另一個因素是生命是宗教性的,政治應該反映這一點。[ 68 ]
正統
東正教基督教民主的發展一直受到阻礙,因為東正教政治沒有像《雷魯姆·諾瓦魯姆》鼓勵基督教民主那樣得到教會的支持,也沒有像路易吉·斯圖爾佐這樣的早期基督教民主主義者的政治活動得到默許。[ 69 ]例如,俄羅斯基督教民主人士必須發展民主學說。[ 70 ]
政治思想
學者們指出了基督教民主的一些關鍵思想,包括個人主義、[ 71 ] [ 72 ] [ 73 ] [ 74 ] 團結[ 71 ] [ 75 ](或社會資本主義的某種變體[ 76 ] [ 77 ])、大眾主義[ 78 ] [ 79 ](或其包羅萬象的性質的某種變體[ 73 ] [ 80 ]),「多元主義」的概念[ 71 ] [ 81 ] [ 82 ](在垂直意義上與輔助性相關,[ 83 ] [ 84 ]在水平意義上表示領域主權)[ 85 ] [ 86 ]與管理權。[ 87 ] [ 88 ] [ 89 ]
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一種普遍與伊曼紐爾·穆尼爾 (Emmanuel Mounier)有關的政治學說。[ 90 ]它關注的是人、他們的智力、責任和價值。[ 91 ]它強調人類是有尊嚴和政治權利的自由人,但這些權利必須用於公共利益。[ 71 ]它也強調,真正的人類自由是按照上帝的旨意來使用的。[ 92 ]它違背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人性觀念。[ 71 ]它也強調,當人們成為社區成員時,他們就會變得飽足。[ 74 ]在實際政策中,可以得到一些結論:
- 人的生命是神聖的,其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它反對墮胎和安樂死。[ 93 ]
- 家庭單位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受到保護。[ 94 ]
- 必須尊重傳統的性別角色;這導致了對同性婚姻的拒絕。[ 95 ]
- 自由並不是道德寬容的許可。[ 96 ]
個人主義通常是基督教民主的根本基礎,它導致人權,特別是與生命權、家庭權和援助權、選舉權、良心自由和宗教自由有關的權利。[ 97 ]
現代個人主義觀點也受到生態學家價值觀的啟發。羅恩威廉斯將個人主義(他將其描述為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與現代資本主義進行了對比,現代資本主義只關注無休止的經濟增長,而這對自然環境有害。[ 98 ]
團結與社會資本主義
基督教民主政治經濟學並沒有將自己束縛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上,而是將自己束縛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各種道路上。[ 99 ]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督教民主主義者從團結主義轉向社會市場經濟。[ 100 ]
最初,19世紀的許多天主教政治運動平等地反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因為兩者都建立在物質主義和社會衝突的基礎上。[ 101 ]最初,天主教徒所倡導的製度是一種社團主義制度,其基礎是恢復行會組織的經濟。[ 101 ] [ 102 ]這個想法是一個個人根據其經濟地位組織起來的社會。[ 103 ]在這些社團主義體系中,父親是一家之主。[ 103 ]這些觀念之一是弗朗茲·馮·巴德爾(Franz von Baader)的觀念,他主張在法團主義體系中賦予無產階級選舉權。[ 104 ]巴德爾被公認為是倡議工作場所共同決策的第一人。[ 105 ]共同決定將成為基督教民主工會之間團結的關鍵點。[ 106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路德教會的社會基督徒提倡社團主義的威權主義觀點,[ 107 ]而新加爾文主義的社團主義思想被認為是荷蘭目前存在的圩田制度的靈感來源。 [ 108 ]其中許多法團主義提出了用承認國家各種法人階層的法人議會取代民選議會的想法;實業家、小企業、農民、地主、工人等。[ 109 ]
基督教民主主義的社團主義觀念可以在海因里希·佩什的團結主義中找到。[ 53 ]佩許的團結主義主張基於共同人性的國際團結、基於共同國籍的國家團結、家庭成員的熟悉團結以及基於工作場所共同利益的階級和跨階級團結。[ 110 ]後者的團結著重於促進集體利益、共同決策的專業協會,[ 110 ]以及就經濟事務提供建議的「議會第三院」。[ 111 ]海因里希‧佩什(Heinrich Pesch)的法團主義思想是一個合格的輔助性概念。[ 111 ]佩什的想法將對教皇通諭《Quadragesimo Anno》產生影響,因為佩什的弟子奧斯瓦爾德·馮·內爾-布勞寧將起草該文件。[ 112 ] [ 113 ] Quadragesimo Anno在推動社團主義制度合法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使其受到輔助性概念的影響。[ 114 ]大約在這個時候,社團主義在對議會政治感到沮喪的年輕天主教徒中變得越來越突出[ 115 ] ,並且在許多情況下會激發奧地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 114 ]和德國的獨裁和法西斯政權運動。[ 116 ] [ 107 ]最終,法團主義因與獨裁和法西斯政權的聯繫而退出了政治辯論。[ 117 ]
基督教民主的另一個經濟概念是社會市場經濟,它在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社會市場本質上是一種基於自由價格體系和私有財產的自由市場經濟。然而,它支持政府透過全面的社會福利體系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促進競爭性市場的活動,以解決自由市場結果造成的社會不平等問題。[ 118 ]市場不被視為目的,而是創造財富以實現更廣泛的社會目標和維持社會凝聚力的手段。[ 119 ]社會市場經濟的基礎是秩序自由主義,[ 120 ]或德國新自由主義,[ 121 ]這一思想與沃爾特·歐肯、弗蘭茲·伯姆、路德維希·艾哈德、威廉·羅普克和阿爾弗雷德·穆勒-阿馬克等思想家有關。[ 122 ] [ 123 ]秩序自由主義者認為權力集中是對自由的重大威脅。[ 124 ]他們希望制定一部經濟憲法,確保市場競爭與自由決策,讓人民不受政府影響。[ 125 ]由於經濟體制的原因,這種模式是溫和的社團主義的。[ 126 ]這種資本主義模式有時被稱為萊茵-阿爾卑斯資本主義或社會資本主義,與英美資本主義或企業資本主義形成對比。英資模式旨在消除對資本主義的限制並實現個人繁榮,而萊茵模式則將市場嵌入社會框架,目標是國家建立和照顧公民。[ 127 ]
1980年代開始,歐洲基督教民主黨部分採取了「新自由主義」政策。[ 128 ] [ 129 ]然而,美國團結黨中的基督教民主派卻採取了分配主義。基督教民主領域主權和輔助性概念的推廣導致了全世界法團主義福利國家的創建,這些國家至今仍然存在。[註6 ]與基督教民主的文化使命和窮人優先選擇的概念相一致,基督教正義被認為要求所有人,特別是窮人和弱勢群體的福利必須得到保護,因為每個人都有尊嚴,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 22 ] [ 131 ]在許多國家,基督教民主派組織了與共產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工會競爭的工會,這與保守主義反對工人組織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例如,在比利時,為了聲援這些工會,基督教民主黨人遊說週日藍色法律,保證工人和公務員按照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安息日原則休息一天。[ 132 ]基督教啟發的工人運動的另一個例子是多蘿西·戴建立的天主教工人運動,它不僅爭取更好的工作標準,而且還為促進和平主義和正義戰爭的思想做出了貢獻。[ 133 ]
大眾主義
波極主義(或稱大眾主義)是唐·路易吉·斯圖爾佐( Don Luigi Sturzo)構想的一種政治學說,[ nb 7 ]但實際上這是政治領域的基督教民主。[ 135 ]教宗通諭《格雷夫斯‧德‧共和》重新禁止基督教民主成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因此斯圖爾佐使用了「大眾主義」一詞。[ 136 ]大眾主義幫助歐洲天主教徒接受民主,[ 137 ]因此這個想法與基督教民主的民主理念連結在一起,[ 138 ]斯圖爾佐將其定義為:
學術界將民粹主義的理念與基督教民主黨涵蓋全體人口的方式連結起來。[ 140 ]這是由於固有的宗教中心允許跨越階級劃分。[ 141 ]承認這一點,基督教民主黨傾向於援引「人民政黨」的名稱。[ 142 ]學者Carlo Invernizzi Accetti 將大眾主義的理念與比例代表制、支柱化和聯合民主連結起來。[ 143 ]
多元主義
基督教民主的多元主義概念是關於人類如何普遍嵌入社會框架中的。約翰·維特(John Witte)在解釋基督教民主的起源時,這樣描述了多元主義:
領域主權強調橫向要素;社會團體有他們必須維護的角色以及一定的自由和自治。[ 86 ]在這裡,政府扮演著監管領域的角色。[ 86 ]輔助性是垂直要素,[ 84 ]國家具有保護與調節領域的角色。[ 144 ]如果這些社區表現有效,國家不得乾預。[ 145 ]這也意味著當這些社區沒有能力時,國家可以介入。[ 84 ]在實踐中,輔助性已被用來證明國際組織成立的合理性,因為需要有更高的國際當局來監管民族國家。[ 146 ]
管理職責
傳統上,管理的概念與財產和收入的管理技能連結在一起。[ 147 ]管理權可以在新加爾文主義者亞伯拉罕‧凱珀的著作中找到,它涉及一個人對委託給他們的東西的責任,特別是他們的財產。[ 148 ]在 1970 年代的社會天主教圈中,管理工作與環境議題明確相關。[ 147 ]管理權出現在基督教民主呼籲的第一個計劃中,從這裡與美國主教的作品一起,這個想法將傳播到其他基督教民主黨。[ 89 ]他們認為有能力和有效率的政府是「公正管家」的象徵,其中包括對環境問題的公正管理。[ 88 ]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的教宗通諭《願你受讚頌》中對環保主義採取了堅定的立場。上帝將地球的管家職責交給人類。[ 88 ]
歷史
19世紀
基督教民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最初,法國共和主義和天主教會彼此敵視,革命政府攻擊教會,沒收教會的土地,迫害教會的神父,並試圖建立新的教會。然後是至高無上的崇拜。[ 149 ]法國大革命後的幾十年後,天主教會將自由主義的興起視為對天主教價值的威脅。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工業化和城市化被認為正在破壞傳統的社區和家庭生活。根據天主教會的說法,自由主義經濟學提倡自私和唯物主義,自由主義強調個人主義、寬容和自由表達,使各種自我放縱和寬容得以蓬勃發展。[ 149 ]因此,在 19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天主教會都敵視民主和自由主義。
這種對民主和自由主義的敵意將受到自由派天主教徒的挑戰,他們認為教會與貴族之間的聯盟是教會使命的障礙。[ 150 ]最初,該團體希望使天主教徒與現代政治狀況達成和解,讓天主教徒參與政黨、公共行動和議會制。[ 151 ]然而,這並不是對民主的認可,自由天主教徒堅稱他們不堅持自由主義。[ 152 ]最終,該運動的領導人物,例如費利西泰·德拉·門奈 (Félicité de La Mennais),將變得更加接受民主。[ 153 ]該團體逐漸與對新聞自由、結社和信仰自由以及免費教育的渴望聯繫在一起。[ 150 ] [ 154 ]
大約在這個時候,天主教社會思想得到發展,社會天主教神學家和活動家倡導社會工人的利益。一些活動家,例如聖文森特德保羅協會創始人弗雷德里克·奧扎南(Frédéric Ozanam),更願意接受自由民主。[ 155 ]奧札南批評經濟自由主義和勞動力商品化,並認為慈善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勞工協會和國家幹預。[ 156 ]義大利人民黨領袖路易吉‧斯圖爾佐 (Luigi Sturzo)將奧扎南視為第一位基督教民主黨人。[ 157 ]德國最有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是威廉‧馮‧凱特勒,他鼓勵天主教徒接受現代國家。[ 158 ]凱特勒主張與利潤分享、基督教工會和普通工人權利建立生產性協會。[ 159 ]
1870年代,獨立於天主教會的天主教政治運動興起,以捍衛天主教利益免受自由主義國家的侵害。一般來說,在歐洲,自由主義國家希望爭奪天主教教育系統的控制權。然而,在德國和義大利,這是對教會的直接攻擊。[ 160 ]天主教政治運動特別反對自由世俗主義和國家對教育的控制;這些運動產生的政黨包括中央黨(德國)、天主教黨(比利時)、荷蘭的各個天主教政黨、基督教社會黨(奧地利)。最初,這些政黨中的大多數都接受了當時天主教會的反自由主義信念。這些運動背後的許多天主教徒認為,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應該受到宗教的規範。[ 161 ]這些運動最初是由極端保守派發起的,[ 162 ]反對教會與國家必須分離的自由主義觀點,[ 101 ]並使用「基督教民主」一詞來反對自由民主。[ 16 ]德國的中間黨似乎是這一趨勢的例外,因為他們透過呼籲自由和民主來捍衛天主教會。此外,中間黨在凱特勒的啟發下支持社會立法。[ 158 ] [ 163 ]
儘管這些運動完全支持天主教,但教會本身抵制這些運動,認為它們是對教會對平信徒控制的挑戰。[ 16 ]隨著時間的推移,選舉政治對這些政黨的影響促使他們更接受自由民主。為了形成有效的政治聯盟,這些政黨從天主教政黨演變為受基督教啟發的政黨,並轉向選民而不是天主教會來尋求合法性。[ 164 ]在此期間,天主教政黨具有跨階級性質,包括工會成員、地主、實業家、農民和工匠,[ 165 ]學者們將其與大眾主義的概念聯繫起來。[ 166 ]
新教的教派 政治更加廣泛和多元。最重要的運動發生在荷蘭,改革宗、新加爾文主義新教徒在那裡創立了反革命黨。與天主教徒類似,該黨也是出於對自由主義教育控制的類似擔憂而成立的。[ 167 ] [ 168 ]該黨反對法國大革命的思想,[ 167 ]其創始人亞伯拉罕‧凱波爾認為政府的權威來自上帝,而不是來自人民。[ 169 ]然而,凱波爾和反革命黨確實支持有機民主代表制並推動普選。[ 170 ]在德國,這一元素來自路德派的阿道夫·施托克(Adolf Stoecker),他創立了基督教社會黨,以及他的追隨者。基督教社會運動旨在挑戰馬克思社會主義,因此史托克支持親工人的經濟政策以贏得工人階級的支持。然而,當這失敗後,斯托克轉向反猶太主義。[ 171 ]在瑞士,斯托克和他的盟友對新教政治組織產生了一些興趣,但新教徒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自由主義的主導地位,因此新教政治運動只有很小的增長。[ 172 ]
Rerum novarum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
教宗良十三世的任期是基督教民主發展的轉捩點,[ 173 ]他試圖將天主教價值注入民主和自由主義。[ 174 ]在1891年的教宗通諭《Rerum novarum》中,教宗良十三世承認工人的苦難,並主張採取措施改善工人的條件。他也攻擊經濟自由主義並譴責社會主義的興起,並普遍鼓勵對勞資關係採取社團主義的態度。[ 175 ] Rerum novarum將為天主教勞工運動提供一個知識平台,並將與整個歐洲基督教工會的興起相一致。[ 176 ] [ 175 ]它是法國、 [ 177 ]義大利與奧地利基督教民主開始的催化劑。 [ 178 ]在《Rerum Novarum》發行的同一年,亞伯拉罕‧凱珀與新教工人運動一起組織了基督教社會大會,凱珀在會上概述了他們的社會原則和政策。這些行動加強了荷蘭基督教社會行動的動力。[ 179 ]在《共和的墳墓》中,教宗抗議使用基督教民主作為政治標籤,而更喜歡用它來描述社會運動。[ 178 ]
有些學者認為此時的天主教政黨本質上是天主教政黨,而不是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 180 ] [ 181 ]然而,其他人認為新的義大利人民黨和人民民主黨(法國)是基督教民主派。[ 182 ] [ 183 ]這些政黨主張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經濟改革和社會夥伴關係以及支持民主和國際主義的政策。[ 184 ] [ 185 ]義大利人民黨也主張地方主義和比例代表制。[ 186 ]魏瑪共和國初期,亞當‧施泰格瓦爾德試圖將中間黨改革為基督教民主黨,聯合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187 ]在比利時,不斷興起的工人運動形成了天主教黨中日益強大的基督教民主派。[ 188 ]這段時期也見證了其他天主教政黨的形成。由於中間黨參與建立魏瑪共和國,巴伐利亞天主教徒脫離並成立巴伐利亞人民黨。[ 189 ]在瑞士,天主教徒組成了瑞士保守黨,該黨作為一個政黨,分為三個相互競爭的人口群體:農村天主教徒想要更大的地區獨立,天主教工人想要經濟改革,而較保守的團體則反對民主。[ 190 ]整體而言,該黨是由天主教信仰和反社會主義、反自由傾向團結在一起的。[ 191 ]在愛爾蘭,Fianna Fáil 是天主教政黨。[ 192 ]統一黨、愛爾蘭聯邦黨和工黨都將成為戰後基督教民主的途徑。[ 193 ]
20世紀初,新教教派政治進一步發展。在德國魏瑪,斯托克的基督教社會黨於 1918年作為工黨加入德國國家人民黨。[ 194 ]瑞士的新教工人運動逐漸將互助基金發展成獨立的工會運動。大約在這個時候,瑞士新教徒成立了福音派人民黨。 20 世紀 30 年代,挪威基督教人民黨崛起。它是建立在虔誠路德宗的基礎上的,該黨的成立最初是為了捍衛該國的基督教傳統,反對世俗化的興起。[ 195 ]這段時期新教和天主教政黨之間存在著合作。天主教和新教政黨將在荷蘭和德國組成聯合政府。[ 196 ] [ 197 ]然而,這種合作並沒有挑戰運動之間的根本差異;在德國,與新教徒的合作關係緊張,[ 198 ]而在荷蘭,反革命分子不會支持親梵蒂岡的政策。[ 197 ]
這段時期幫助基督教民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平信徒天主教行動運動。這些組織強調平信徒的使徒工作,這是日常天主教徒在傳播信仰方面的作用。[ 199 ]實際上,這些運動幫助支持了歐洲各地的基督教工會和基督教民主黨。[ 200 ]在義大利,天主教行動黨支持義大利人民黨,墨索里尼的崛起將扮演反法西斯的力量。[ 201 ]天主教行動後來有助於戰後的基督教民主。[ 202 ]同樣,天主教行動將在法國的抵抗運動中工作並幫助建立MRP。[ 201 ]
1931年,教宗庇護十一世在Rerum novarum 40週年之際發布了通諭《Quadragesimo anno》,旨在澄清教會隨後的社會教義。通諭強調了《Rerum novarum》關於經濟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聲明。 [ 203 ]對社會主義的攻擊擴大到包括溫和的社會主義,[ 204 ]並且在通諭中,教皇概述了基於「輔助性」概念的法團主義社會結構。[ 205 ] [ 206 ]然而,教宗會強調這種社團主義體系的自主性,以將其與法西斯主義區分開來。[ 207 ]這個安諾四世將影響當時天主教政黨的經濟計劃,例如人民民主黨,[ 208 ]和荷蘭羅馬天主教黨,[ 209 ],同時影響比利時天主教徒。[ 210 ]中間黨、基督教社會黨和瑞士保守黨人已經提倡以海因里希·佩什、奧斯瓦爾德·馮·內爾-布勞寧和卡爾·馮·福格桑等經濟學家為基礎的法團主義。[ 211 ]在德國和奧地利,Quadragesimo anno重新煥發了法團主義的活力。[ 212 ]在愛爾蘭,政治天主教徒將奉行直接源自Quadragesimo anno的職業主義政策。這種職業主義在愛爾蘭上議院的社團主義性質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213 ]
在整個歐洲,天主教和新教政黨都面臨法西斯主義的威脅。隨著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興起,斯圖爾佐領導下的義大利人民黨試圖透過與社會黨結盟來挑戰墨索里尼。[ 214 ] 1923年,天主教會命令斯圖爾佐解散政黨並退出政壇。[ 215 ] 1924年糟糕的選舉表現導致斯圖爾佐將黨的領導權交給阿爾西德·德·加斯佩里並流亡。[ 216 ] [ 217 ]法西斯一旦掌權,就解散了義大利人民黨。這將先於1929 年天主教會與義大利法西斯簽署《拉特蘭條約》。 1933 年納粹掌權後,他們試圖透過《授權法案》奪取全部權力。在內部,中間黨對授權法案有分歧,但許多人相信希特勒不會廢除德國國會大廈。[ 219 ] [ 220 ]相較之下,新教基督教社會運動歷史上的反猶太主義使基督教社會容易受到納粹主義的影響。納粹黨將在1931年滲透到與CSVD有聯繫的新教工會。在奧地利,基督教社會在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前就已經解散了。[ 222 ]在奧地利,威權主義者和社會民主黨之間的短暫內戰將分裂基督教社會,其中許多人將有助於建立威權國家。當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入侵歐洲其他地區時,除了義大利、德國和奧地利之外,許多天主教和新教政黨最終都被解散。許多基督教民主黨人會協助法國的抵抗運動。[ 223 ]
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教和天主教政治活動家都幫助飽受戰爭蹂躪的歐洲恢復民主,並將其擴展到海外」。[ 5 ]基督教抵抗者在法國、 [ 224 ]德國、[ 225 ]和義大利建立戰後基督教民主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26 ]法西斯主義的崩潰導致了極右翼的名譽掃地。[ 227 ]在德國,保守主義與反動和反民主態度連結在一起。基督教民主派可以聲稱沒有受到法西斯主義的污染,從而將保守的天主教徒和資產階級新教徒聚集在一起。[ 228 ]在德國和義大利,基督教民主黨都包含了前保守派。[ 227 ]基督教民主黨在戰後佔據主導地位。在義大利,新的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了阿爾西德·德·加斯佩里領導的聯合政府,在法國,人民共和運動於1946年成為議會中最大的政黨。基督教民主黨幫助制定各自國家的憲法。 20 世紀 40 年代至 90 年代,基督教民主黨在整個西歐掌權。 「在德國,他們執政50年中的36年,在義大利52年中,他們執政47年,在比利時53年中,他們執政47年,在荷蘭53年中,他們執政49年;即使在法國,他們的影響力直到1962年為止” 。[ 230 ]
戰後時期,基督教民主黨變得更加保守,部分原因是為了回應共產主義和世俗主義。[ 231 ]由於基督教民主黨的親家庭政策,基督教民主黨也贏得了各自國家的婦女選票。[ 232 ]基督教民主派在此期間奉行權力下放政策,鼓勵德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的地方主義。由於經歷了法西斯主義,這一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233 ]在此期間,基督教民主黨在推動共同決定的工作委員會和董事會工人方面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2 ] [ 43 ]儘管有這種最初的力量,裂縫還是開始出現;隨著大眾共和運動及其繼任者迅速瓦解,法國的基督教民主大幅衰退。[ 234 ]法國基督教民主派最終將被納入戴高樂主義政黨。
同樣,諸如人民民主黨(PDP)之類的小型基督教民主黨也將在佛朗哥時代後的西班牙崛起。然而,這些運動過於分裂,缺乏宗教分裂的政治必要性,無法在西班牙民主中發揮主導作用。這些基督教民主黨將會失敗,基督教民主黨將加入西班牙人黨。[ 235 ]
新教基督教民主在戰後時期以多方面的方式發展。在德國,它是在路德教秩序自由主義者中興起的。這些路德教徒向卡爾·巴特和迪特里希·潘霍華等基督教神學家尋求一條既服從世俗權威又挑戰納粹政權的道路。[ 236 ] [ 237 ]秩序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是一個能夠促進市場競爭的強大國家。[ 238 ]戰爭期間,秩序自由主義者與潘霍華合作制定戰後政治與社會經濟計劃,[ 239 ]戰後,他們與天主教徒一起組成基督教民主聯盟。[ 240 ]秩序自由主義者將他們的願景稱為“社會市場經濟”,[ 241 ]天主教徒也將支持這一願景。[ 242 ]在瑞典,它在五旬節派中興起,並與1964年作為對世俗化的反應而成立的基督教民主黨合併。 [ 10 ] [ 243 ] 1957年成立的芬蘭基督教民主黨和1970年成立的丹麥基督教人民黨捍衛基督教教育,反對無神論和自由墮胎政策等世俗趨勢。[ 244 ]北歐基督教民主黨並不代表路德教會,而是代表路德教會內的不信奉國教的基督徒和平信徒活動家。[ 245 ]在荷蘭,新教反革命黨和基督教歷史聯盟加入天主教人民黨,組成基督教民主呼籲黨。[ 89 ]
歐洲基督教民主派是創造歐盟的重要力量。在歐洲計畫之初,三位重要人物是康拉德·阿登納、羅伯特·舒曼和阿爾西德·德·加斯佩里,他們都是基督教民主黨人。[ 246 ]《羅馬條約》簽署時,基督教民主黨是德國、義大利、比利時和盧森堡這六個國家中四個國家的領導政府,也是當時荷蘭聯合政府的一部分。[ 246 ]至少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社會民主黨人對歐洲共同體機構抱持敵意——即使在 1970 年代,瑞典首相奧洛夫·帕爾梅也稱歐盟委員會為“保守派”、“資本主義派」、「教權派」和「殖民主義者」。[ 247 ]事實上,歐盟內部蘊含著輔助性和個人主義的思想。[ 248 ]基督教民主對歐盟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一位學者將歐盟稱為「基督教民主」。[ 249 ]與歐盟一起發展的是歐洲基督教民主黨。這齣現在 20 世紀 40 年代的國際馬術運動[ 250 ] ,該黨於 1965 年演變為基督教民主黨歐洲聯盟,[ 251 ],最後於 1976 年演變為歐洲人民黨。
21世紀
基督教民主黨在歐洲政治中不再擁有那麼大的權力。[ 253 ]事實上,在義大利,基督教民主黨垮台了。[ 254 ]基督教民主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原因是歐洲世俗化和投票基礎的喪失。[ 255 ]共產主義的消亡和新自由主義的興起也削弱了這一運動,金融危機也暴露了基督教民主福利的缺陷。[ 255 ]此外,移民和民粹主義的興起進一步給基督教民主帶來了壓力,因為它在右翼呼籲限制、企業呼籲開放勞動力市場和宗教呼籲對移民提供更多慈善之間左右為難。[ 255 ]
一些基督教民主黨,特別是歐洲的基督教民主黨,近年來不再強調宗教,而是變得更加世俗化。 [ 256 ] [ 257 ]最近,許多較小的基督教民主黨,例如基督教聯盟和歐洲各地的其他政黨,感覺在現有的政治機構中沒有代表權,因此他們在歐洲基督教政治運動中組建了一個政治組織。[ 258 ]這些政黨強調歐洲的基督教歷史,同時提倡傳統的基督教價值觀以及經濟和環境正義。[ 259 ]
穆斯林國家的許多穆斯林政黨都從基督教民主傳統中尋求靈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土耳其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通常以土耳其語縮寫 AKP為人所知,即Adalet ve Kalkınma Partisi),該黨是伊斯蘭教的,並且已向傳統邁進。[ 260 ]然而,這種聯繫受到質疑,因為正義與發展黨走向基督教民主的運動可能是為了在歐洲一體化中討好歐洲政黨,而歐洲基督教民主黨最終否決了這一點。[ 261 ]其他有連結的伊斯蘭團體包括科索沃民主聯盟[ 262 ]和埃及的穆罕默德·穆爾西。[ 263 ]一些受到基督教民主黨擁護的穆斯林民主黨包括民族覺醒黨(印尼)和拉卡斯-基督教穆斯林民主黨(菲律賓),他們已加入中間派民主國際。
西歐以外地區
基督教民主黨的國際組織中間派民主國際(CDI),原名基督教民主國際,是僅次於社會主義國際的世界第二大國際政治組織。歐洲基督教民主黨有一個區域性組織-歐洲人民黨,它構成了歐洲議會中最大的團體:歐洲人民黨集團。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早期基督教民主形成於20世紀初,這些政黨普遍保守,其主要目的是保護天主教會的利益。[ 264 ]這些政黨將基督教視為民主價值的起源和靈魂,並倡導社會、權力下放和法團主義的有機概念。[ 265 ]基督教民主派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變得更加進步,部分原因是1961年至1963 年間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後果。衝突基督教民主主義的階級調解。[ 266 ]此外,由於美國在拉丁美洲反對社會主義的政策,基督教民主黨可以將自己定位為進步派並要求社會改革。[ 27 ]
此外,基督教民主派接受了現代主義和技術統治,並開始提倡集中計劃。[ 267 ] 1980年代,由於華盛頓共識等國際趨勢,基督教民主派在本國接受了新自由主義政策,導致未來的選舉失敗。[ 268 ]在此期間,基督教民主黨派發揮了民主力量,例如幫助建立民主委內瑞拉的COPEI , [ 269 ]以及皮諾切特的主要反對派智利的PDC。[ 270 ]
基督教民主在智利 (參見智利基督教民主黨)和委內瑞拉(參見COPEI – 委內瑞拉基督教民主黨)等國家尤其重要,在墨西哥也部分如此,從2000 年上台開始總統 維森特·福克斯Felipe Calderón (參見國家行動黨(墨西哥))。古巴有幾個島上和流亡的基督教民主政治協會。也許最重要的是由古巴異議人士奧斯瓦爾多·帕亞 ( Oswaldo Payá ) 領導的克里斯蒂亞諾解放運動 (MCL),他在 2012 年夏天的一場悲慘車禍中喪生,並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在烏拉圭,烏拉圭基督教民主黨雖然人數不多,但在 1971 年創建左翼廣泛陣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歐和東歐
波蘭
波蘭的基督教民主運動於 1890 年形成,自 1916年起日益聲名鵲起,以至於各種基督教民主運動於1919 年合併為基督教民主黨。《Quadragesimo anno》。該黨將鼓勵跨階級的團結、共同所有權和共同決策。[ 272 ] 1920年代上半葉,該黨在政府中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提供了內閣成員和總理。[ 273 ] 1926年政變後,該黨的影響力進一步惡化。該黨最終站在反對派中 左翼一邊,並於1937 年與國家工人黨聯合組建工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工黨的許多政客組織了名為聯盟抵抗運動,後來於 1942 年併入祖國軍隊。哈特積極組織歐洲和國際基督教民主運動),親共產主義派系在波蘭一直存在到1950年。
二戰後波蘭農業人民黨是共產主義波蘭唯一的反對黨,擁有龐大的基督教民主派,該黨戰敗後失去了影響力,被迫與共產主義農民政黨聯合。提及基督教價值的親政府組織,例如PAX 協會,代表的是共產主義團體的利益,而不是基督教民主價值。[ 279 ]
基督教民主運動在團結工會起義期間經歷了復興。萊赫·瓦文薩和塔德烏什·馬佐維耶茨基被認為是團結工會運動中的基督教民主黨領袖。[ 280 ] [ 281 ]民主反對派得到了約翰保羅二世領導的天主教會的公開支持,但也得到了天主教知識分子俱樂部等基督教組織的公開支持。[ 282 ]共產主義垮台後,出現了許多右翼基督教民主黨(如中央協議黨、基督教農民黨、保守派人民黨或復興的工黨),而更多的中間派基督教派係與自由派聯手組成了右翼基督教民主黨人。 1990 年代末,保守黨和基督教民主黨成立了團結選舉行動組織。[ 283 ]
自2005年以來,波蘭政壇一直由兩個主要政黨主導,即自由保守的公民綱領黨和右翼法律與正義黨,兩者都擁有重要的基督教民主派別。[ 284 ]隨著公民綱領轉向社會自由主義立場,法律與正義轉向右翼民粹主義,波蘭農業人民黨成為一個重要的基督教導向的聲音。[ 285 ] [ 286 ]民眾放棄了先前的左翼政策,轉而形成基督教民主和保守的政治計劃,如波蘭聯盟和第三條道路。[ 287 ]
羅馬尼亞
基督教民主在東正教佔多數的國家以獨特且不同的方式發展。羅馬尼亞曾出現小型基督教政黨,例如1926年成立的國家農民黨,該黨提倡基督教道德、民主和社會正義。[ 288 ] 288 世紀80年代,科內利烏·科波蘇將該黨納入CDI,並在共產主義垮台後,於1990年重新將該黨註冊為基督教民主黨全國農民黨。和社會保障。科內利烏·科波蘇希望羅馬尼亞成為「東正教基督教民主的首都」。[ 289 ]
共產主義垮台後,基督教民主傾向在中右翼國家自由黨和歐洲聯邦主義、全國保守的人民運動黨的綱領中最為明顯。[ 290 ] [ 291 ]
俄羅斯
俄羅斯基督教民主受到領導人之間人格衝突的困擾,俄羅斯基督教民主分裂為兩個意識形態陣營。[ 292 ]第一個希望將西方基督教民主的複製品引入俄羅斯政治舞台,例如RCDU、CDUR和RCPD。[ 293 ]組成這些團體的基督徒本身並非來自東正教-他們是新的東正教基督徒或新教徒。[ 294 ]另一派中最大的政黨是俄羅斯基督教民主運動,它試圖在國家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基礎上將民主與正統統一起來(73-74)。[ 295 ]在實踐中,他們根據具體情況扮演民主派或愛國者的角色。[ 296 ]它將逐漸向右轉,接受正統君主主義者和民族共和黨人並與其結盟。[ 297 ]該黨最終將脫離民主黨。[ 298 ]
後鐵幕與前南斯拉夫
中東歐的社會主義經驗結束後,特別是隨著歐洲一體化,許多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成為基督教民主傘組織歐洲人民黨(EPP)的成員。例如捷克的伯樂民主聯盟、克羅埃西亞的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波蘭的公民綱領黨等。其領導人歐爾班·維克托聲稱匈牙利是「基督教民主國家」。[ 299 ]其中許多政黨推動社會的重新傳統化、親家庭政策、俾斯麥式的福利國家和基於基督教的認同政治,同時保持親歐洲一體化的態度。[ 300 ]基督教民主的理想也激勵了其他歐洲懷疑論政黨,他們聚集在歐洲保守黨和改革黨的保護傘下;波蘭的法律和司法就是一個例子。
希臘
在希臘,新民主黨被認為是一個基督教民主黨——儘管它經常間歇性地從基督教民主主義轉向自由保守主義。[ 301 ]
英國
英國的基督教民主是零星的、不統一的。其中一個團體是天主教社會協會,成立於 1909 年,旨在宣傳天主教替代社會主義。他們鼓勵天主教徒在工黨內工作,推動家庭、生活工資、工業社會夥伴關係和財產擴散等政策。[ 302 ]另一個團體是人民與自由團體,是在斯圖爾佐流亡英國期間成立的。[ 217 ]他們是一個主要由中產階級組成的組織,是為了回應西班牙內戰期間天主教徒所感受到的痛苦而成立的。他們在1939 年發表了宣言「為了民主」。[ 303 ]總體而言,英國基督教民主派,尤其是人民與自由集團的基督教民主派,試圖推動工黨走向基督教民主,並做出了將基督教民主描繪成左翼的重大嘗試。[ 304 ]最終,人民與自由組織未能如願,並對工黨失望了。[ 305 ]另一方面,天主教工人黨旨在使工黨政策為天主教徒所接受。[ 306 ]最近,基督教人民聯盟是一個基督教民主黨,強調該國的基督教傳統,並倡導「積極同情、尊重生命、社會正義、明智管理、賦權與和解」的原則。[ 307 ]
澳洲
民主工黨成立於 1955 年,是從澳洲工黨(ALP) 分離出來的。在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州行政成員、議員以及與工業集團或B. A. Santamaria和「運動」(因此強烈認同羅馬天主教)有聯繫的支部成員被開除出黨。他們組成了民主工黨(DLP)。 1957 年晚些時候,昆士蘭州也發生了類似的分裂,最終的團體加入了民主工黨。該黨在不同時期也有來自塔斯馬尼亞州和新南威爾斯的現任成員,儘管在上述各州的實力要強得多。民主工黨(DLP)並未自稱是基督教民主黨,但歷史學家邁克爾·福格蒂(Michael Fogarty)認為它是基督教民主黨。[ 308 ]該黨的目標是反共產主義、工業、人口、行政和所有權的分散化。[ 309 ]鑑於工黨充滿了共產黨人,該黨決定更傾向於執政的保守黨自由黨和鄉村黨,而不是工黨。[ 310 ]然而,它比自由黨在道德上更保守,更激進地反共,並且更加富有社會同情心。民進黨在 1974 年聯邦選舉中慘敗,其初選票數減少了近三分之二,並選舉了工黨政府。
民進黨在隨後的選舉中再也沒有恢復以前的支持,並於1978年正式解散,但黨內的一小部分人拒絕接受這一決定,並創建了一個經過改革的小型繼任黨(現為民主工黨)。 2006年,新DLP經歷了復興。繼任黨在維多利亞州選舉中苦苦掙扎了幾十年,最終在維多利亞州上議院重新設計後獲得了議會席位。儘管如此,其在維多利亞州的選舉支持率仍然很低(約 2%)。它最近對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的州政黨進行了改革。在2010年澳洲聯邦選舉中,民進黨贏得了維多利亞州第六個參議院席位,並獲得了澳洲參議院的代表權。[ 311 ]
前基督教民主黨,最初被稱為“呼籲澳大利亞(弗雷德·尼羅)集團”,[ 312 ]是澳大利亞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保守黨派。[ 313 ]它是一個基督教右翼政黨,類似加拿大基督教傳統黨和紐西蘭基督教傳統黨。[ 314 ] [ 315 ] 2011年,基督教民主黨(CDP)維多利亞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支部投票成立了新政黨——澳大利亞基督徒黨,[ 316 ]而前基督教民主黨則因治理問題而解散。其領導人弗雷德·尼羅河成立了一個新政黨:「基督政府(弗雷德·尼羅河聯盟)」。[ 317 ]
北美洲
歷史上,美國沒有發生過重大的基督教民主運動。這可能是美國兩黨制和憲法政教分離的結果。[ 318 ]然而,對歐洲基督教民主人士來說,美國一直是基督教與民主如何合作的靈感來源。[ 319 ]事實上,對雅克‧馬裡坦來說,美國是基督教民主理想的實現。[ 320 ]因此,Invernizzi Accetti 指出:
然而,美國也曾出現過一些基督教民主團體;受英國「人民與自由團體」的啟發,美國天主教徒在美國城市成立了類似的團體。[ 322 ]
美國團結黨是美國的一個小第三方,被認為是基督教民主黨。[ 323 ]
公共司法中心是一個基督教民主公共政策組織,希望「將基督教世界觀的原則應用於政治領域」。[ 324 ]
參見
- 世界基督教民主黨名單
國際基督教民主組織
- 中間派民主黨國際(CDI) – 前身為基督教民主國際
- 美國基督教民主組織(ODCA) – CDI 美洲區域組織
- 歐洲基督教政治運動(ECPM) – 歐洲政黨(非 CDI)
- 歐洲民主黨(EDP) – 歐洲政黨(非 CDI)
- 歐洲人民黨(EPP) – 最大的歐洲基督教民主和保守黨跨國政黨(CDI 和 IDU 地區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