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是阿米泰或喬納斯的兒子(希伯來文:וֹנָה Yōnā,字面意思是「鴿子」)[ a ]是希伯來聖經中的一位猶太先知,出生於公元前 8 世紀左右以色列北部王國的迦特希弗人。他是《約拿書》的中心人物,小先知之一,詳細描述了他不願向新亞述帝國的尼尼微城(今摩蘇爾附近)傳達上帝的審判。當他被一條巨大的海洋生物(希伯來語:דג גדול,羅馬化: dāḡ gāḏol,字面意思是「大魚」) 吞下並被釋放後,他又回到了神聖的使命中。
在猶太教中,約拿的故事代表了猶太教中悔改的教導,即向上帝悔改以獲得寬恕的能力。在基督教新約聖經中,耶穌稱自己“比約拿更大”,並在提到他的復活時向法利賽人許諾“約拿的神蹟” 。早期的基督教解釋者將約拿視為耶穌的預表。伊斯蘭教中的約拿被視為先知,約拿的敘述出現在以他命名的《古蘭經》古蘭經中,尤努斯 (Yūnus)。
許多現代聖經學者認為《約拿書》是虛構的,[ 3 ] [ 4 ] [ 5 ] [ 6 ]並且至少部分是諷刺性的。[ 7 ] [ 8 ]亞米太的兒子約拿的性格可能是基於歷史上的同名先知,他在猶大王亞瑪謝統治時期發表了預言,如《列王紀下》中提到的那樣。[ 9 ]
儘管吞下約拿的生物在藝術和文化中經常被描繪成鯨魚,但希伯來文本使用了“大魚”一詞。在17世紀和18世紀初,吞下約拿的魚的種類是博物學家猜測的主題,他們將這個故事解釋為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另一方面,一些現代民間傳說學者註意到約拿與其他傳奇宗教人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例如印度瑜伽士“魚之王”馬辛德拉納塔、蘇美爾國王吉爾伽美甚和希臘英雄伊阿宋。
約拿書
[編輯]約拿是《約拿書》中的中心人物,其中上帝命令他前往尼尼微城預言反對它,“因為他們的大惡達到我面前”,[ 10 ]但約拿卻試圖逃離“前往雅法(有時音譯為約帕或約佩)來見證主的臨在」。他啟航前往他施。[ 11 ]一場巨大的風暴襲來,水手們意識到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風暴,於是進行抽籤,發現罪魁禍首是約拿。[ 12 ]約拿承認這一點,並說如果他被丟到海裡,風暴就會停止。[ 13 ]水手們拒絕這樣做並繼續划船,但他們的所有努力都失敗了,他們最終將約拿扔下了海。[ 14 ]結果,風暴平靜了,水手們向上帝獻祭。[ 15 ]
約拿被從船上拋下後,被一條大魚吞了下去,並在魚腹中待了三天三夜。[ 16 ]在大魚中,約拿在苦難中向上帝祈禱,並承諾感謝並履行他所發的誓。[ 17 ]上帝命令魚把約拿吐出來。[ 18 ]
上帝再次命令約拿前往尼尼微並向那裡的居民預言。[ 19 ]這次他到了那裡,進了城,喊著說:“四十天后,尼尼微必傾覆。” [ 20 ]約拿走過尼尼微後,人們開始相信他的話並宣布禁食。[ 21 ]尼尼微王披上麻衣,坐在灰中,頒佈公告,規定禁食、穿麻衣、禱告和悔改。[ 22 ]上帝看見他們悔改的心,當時就饒恕了這座城市。[ 23 ]整個城市都被毀壞了,人民(甚至牲畜)[ 24 ] [ 25 ]都披上了麻布,灰燼四起。[ 26 ]
約拿對此感到不滿,他提到了他早些時候逃往他施的事,同時聲稱,既然上帝是仁慈的,那麼上帝不可避免地會擺脫災難的威脅。[ 27 ]他離開這座城市,搭建一個庇護所,等著看這座城市是否會被摧毀。[ 28 ]上帝讓一種植物(希伯來文為kikayon)在約拿的庇護所上方生長,為祂遮蔭。[ 29 ]後來,上帝讓一隻蟲咬了植物的根,植物就枯萎了。[ 30 ]約拿暴露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變得昏厥,懇求上帝殺死他。[ 31 ]
宗教觀點
[編輯]在猶太教中
[編輯]約拿書(Yonah йונה)是希伯來聖經中十二位小先知之一。根據一種傳統,約拿是《列王紀上》中先知以利亞復活的男孩。[ 32 ] [ 33 ]另一個傳統認為他是《列王紀下》中以利沙復活的書念婦人的兒子[ 34 ] [ 35 ]並且他被稱為「阿米太的兒子」(真理) ,因為他的母親在列王紀上承認以利亞作為先知的身份。[ 36 ] [ 35 ]每年在贖罪日(贖罪日)下午的Mincha祈禱時,人們都會閱讀希伯來原文的《約拿書》全文。[ 37 ] [ 38 ]根據拉比埃利以澤的說法,吞下約拿的魚是在遠古時代被創造的[ 39 ],它的嘴內部就像一座猶太教堂;它的內部就像一座猶太教堂。[ 39 ]魚的眼睛就像窗戶[ 39 ],嘴裡的珍珠提供了進一步的照明。[ 39 ]
根據米德拉什記載,當約拿在魚體內時,魚告訴他它的生命即將結束,因為利維坦很快就會吃掉他們兩個。[ 39 ]約拿向魚許諾祂會拯救它們。[ 39 ]依照約拿的指示,魚游到利維坦旁邊[ 39 ],約拿威脅要用舌頭拴住利維坦,讓其他魚吃掉它。[ 39 ]利維坦聽到了約拿的威脅,看到他受了割禮,並意識到他受到了耶和華的保護,[ 39 ]於是它驚恐地逃跑了,留下約拿和魚活著。[ 39 ]
中世紀猶太學者和拉比亞伯拉罕·伊本·以斯拉(Abraham ibn Ezra,1092-1167)反對對《約拿書》進行任何字面解釋,[ 40 ]指出“除了摩西之外,所有先知的經歷都是異象,而不是現實」。[ 40 ]然而,後來的學者艾薩克·阿巴巴內爾 (Isaac Abarbanel,1437-1509) 認為,約拿很容易在魚腹中存活三天,[ 41 ]因為“畢竟,胎兒在沒有接觸新鮮空氣的情況下可以活九個月」 」。[ 42 ]
Teshuva——悔改並被上帝寬恕的能力——是猶太思想中的重要思想。這個概念在《約拿書》中得到了發展:真理之子約拿(他父親的名字“阿米泰”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真理),拒絕要求尼尼微人悔改。他只尋求真相,而不是寬恕。當被迫離開時,他的呼聲響亮而清晰,尼尼微人民欣喜若狂地悔改,“禁食,包括羊”,猶太文本對此提出了批評。[ 43 ]《約拿書》也強調了兩個宗教需求之間有時不穩定的關係:安慰與真理。[ 44 ]
十二世紀的猶太拉比和雷根斯堡的探險家佩塔奇亞在訪問聖地期間參觀了約拿的墳墓,並寫道:「上面建有一座美麗的宮殿。附近有一個花園,裡面有各種水果。接待他們。佩塔奇亞沒有提供有關墳墓確切位置的詳細資訊。[ 45 ]
在《托比特之書》中
約拿在《托比特之書》的 第十四章中被兩次提及,[ 46 ]在該書的結論中,托比特的兒子托比亞斯對尼布甲尼撒和亞哈隨魯毀滅尼尼微的消息感到高興,這顯然應驗了約拿針對亞述首都的預言。[ 46 ]
在基督教中
[編輯]在新約中
[編輯]在新約聖經中,馬太福音[ 47 ]和路加福音都提到了約拿。[ 48 ] [ 49 ]在馬太福音中,當一些文士和法利賽人向約拿求神蹟時,耶穌提到了約拿。[ 50 ] [ 51 ]耶穌說這個神蹟將是約拿的神蹟:[ 50 ] [ 51 ]約拿在大魚內三天三夜後的恢復預示著他自己的復活。[ 50 ]
在《路加福音》中,耶穌在末世預言中提到了約拿,當時人群中的一個女人突然驚呼道:「孕育你的子宮和你所吸奶的孩子都是有福的」(路加福音11:27 - 英王欽定版) :
約拿被許多基督教派視為聖人。根據羅馬殉道者誌,他在羅馬天主教會的節日是 9 月 21 日。[ 2 ]在東正教禮儀日曆中,約拿節是9月22日(對於那些遵循傳統儒略曆的教會;9月22日目前是現代公曆的10月)。[ 54 ]在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中,舉行流動節日紀念作為先知和十二小先知之一的約拿。[ 55 ] [ 56 ] [ 57 ]敘利亞和東方正教教堂以尼尼微禁食來紀念約拿向尼尼微人傳教。[ 58 ]約拿在 9 月 22 日的路德教會密蘇裡州會議聖人曆中被紀念為先知。[ 59 ]
基督教神學家傳統上將約拿解釋為耶穌基督的預表。 [ 60 ]約拿被大魚吞下被認為是耶穌受難的預兆[ 61 ]而約拿三天后從魚中出來被視為耶穌三天后從墳墓中出現的平行。[ 61 ] 聖傑羅姆將約拿與耶穌更具民族主義的一面等同起來,[ 62 ]並透過論證「約拿如此作為愛國者,並不是因為他憎恨尼尼微人,而是因為他不想毀滅自己的人”來為約拿的行為辯護。人們。” [ 62 ]
後聖經觀點
[編輯]其他基督教解釋者,包括聖奧古斯丁和馬丁路德,採取了直接相反的方法,[ 63 ]將約拿視為嫉妒和嫉妒的縮影,他們認為這是猶太人民的固有特徵。[ 64 ]路德同樣地得出結論,kikayon(植物)代表猶太教,[ 65 ]而吞噬它的蟲子代表基督。[ 66 ]路德也質疑《約拿書》曾被視為字面歷史的觀點,[ 67 ]評論說,他發現很難相信,如果它不在聖經中,有人會這樣解釋它。[ 67 ]路德對約拿的反猶太主義解釋在整個早期現代歷史中仍然是德國新教徒中的主流解釋。[ 68 ] JD Michaelis評論說“這個寓言的意義讓你眼前一亮”,[ 64 ]並得出結論,《約拿書》是一場針對“以色列人民對地球上所有其他國家的仇恨和嫉妒」的論戰。 」。[ 64 ] 艾伯特‧艾希霍恩 (Albert Eichhorn)是米凱利斯解釋的堅定支持者。[ 69 ]
約翰·加爾文和約翰·胡珀認為《約拿書》是對所有試圖逃避上帝憤怒的人的警告。[ 70 ]雖然路德一直小心翼翼地堅稱《約拿書》不是約拿寫的,但[ 71 ]加爾文宣稱《約拿書》是約拿個人的認罪書。[ 71 ]加爾文認為約拿在魚腹中的時光相當於地獄之火,意在糾正約拿,使他走上正義的道路。[ 72 ]此外,與路德不同的是,加爾文對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提出了錯誤,[ 71 ]描述船上的水手“像獨眼巨人一樣冷酷無情”,[ 71 ]尼尼微人的悔罪是“未經訓練”,[ 71 ]而尼尼微國王為“新手”。[ 71 ]另一方面,胡珀將約拿視為典型的 持不同政見者[ 73 ]並將他被趕出的船視為國家的象徵。[ 73 ]胡珀對這樣的持不同政見者表示遺憾,[ 73 ]譴責道:“你能和這麼多喬納斯安靜地生活嗎?不,那就把他們扔進海裡吧!” [ 74 ]在十八世紀,德國教授被禁止教導《約拿書》不是字面的歷史記載。[ 67 ]
在伊斯蘭教中
[編輯]伊斯蘭教伊斯蘭先知系列的一部分 |
---|
伊斯蘭教入口網站 |
古蘭經
[編輯]約拿 (Jonah)(阿拉伯語:нُsis,羅馬化: Yūnus )是《古蘭經》第十章的標題。傳統上,尤努斯在伊斯蘭教中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先知,他忠於真主並傳達了他的信息。約拿是猶太教十二小先知中唯一在《古蘭經》中被提及名字的一位。[ 75 ]在《古蘭經》21:87 [ 76 ]和68:48中,約拿被稱為 Dhul-Nūn(阿拉伯語:аُ ٱרّْגн;意思是「魚中的一個」)。[ 77 ]在 4:163 和 6:86 中,他被稱為「真主的使者」。[ 77 ]古蘭經 37:139-148 重述了約拿的完整故事:[ 77 ]
《古蘭經》從未提及約拿的父親,[ 77 ]但穆斯林傳統教導約拿來自便雅憫部落,他的父親是阿米泰。[ 75 ]
聖訓
[編輯]穆罕默德在世期間的一些事件中也提到了約拿。古萊什派他們的僕人阿達斯為他提供葡萄以維持生計。[ 79 ]穆罕默德問阿達斯從哪裡來,僕人回答說是尼尼微。 “正義的約拿鎮,阿米太的兒子!”穆罕默德驚呼。阿達斯感到震驚,因為他知道異教徒阿拉伯人並不了解先知約拿。[ 79 ]然後他問穆罕默德是如何知道這個人的。 「我們是兄弟,」穆罕默德回答。 “約拿是神的先知,我也是神的先知。”阿達斯立即接受了伊斯蘭教,並親吻了穆罕默德的手腳。[ 79 ]
在《伊瑪目布哈里》的集錦中,穆罕默德說過一句話:「人們不應該說我比約拿更好」。[ 80 ] [ 81 ] [ 82 ] [ 83 ] Umayya ibn Abi al-Salt,穆罕默德的一位年長的同時代人,教導說,如果約拿沒有向真主祈禱,他將一直被困在魚裡直到審判日,[ 83 ]但是,由於他的祈禱,約拿「只在魚腹中停留了幾天」。[ 83 ]
九世紀波斯歷史學家阿爾塔巴里(Al-Tabari)記錄說,當約拿在魚體內時,「他的骨頭或肢體都沒有受傷」。[ 83 ]塔巴里也寫道,真主使魚的身體透明,讓約拿看到了「深淵的奇觀」[ 84 ],並且約拿聽到所有的魚都在歌頌真主。[ 84 ] 十世紀詩人基賽‧馬爾瓦齊 ( Kisai Marvazi )記載,約拿出生時,他的父親已經七十歲了[ 83 ]不久之後他就去世了,[ 83 ]只給約拿的母親留下了一把木勺,結果證明做個聚寶盆。[ 83 ]
聲稱擁有主權的墳墓
[編輯]尼尼微目前的位置以五個城門、四個側面的部分城牆和兩個大土丘(庫雲吉克山和納比尤努斯山)的發掘為標誌。[ 85 ]納比尤努斯山頂有一座清真寺,供奉先知約拿,裡面有一座神殿,被穆斯林和基督徒尊為約拿墓地。[ 86 ]這座墳墓是一個受歡迎的朝聖地[ 87 ],也是整個中東地區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團結的象徵。[ 87 ] 2014年7月24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摧毀了一座包含這座墳墓的清真寺,作為摧毀其認為是偶像崇拜的宗教聖地的行動的一部分。[ 88 ] [ 87 ] 2017 年 1 月,摩蘇爾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後,在被毀的清真寺下方發現了一座由埃薩爾哈頓 (Esarhaddon)建造的古亞述宮殿,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7 世紀上半葉左右。[ 87 ] [ 89 ]伊斯蘭國掠奪了宮殿中的物品並在黑市上出售,[ 87 ] [ 89 ]但一些更難以運輸的文物仍然留在原地。[ 87 ] [ 89 ]
約拿墓的其他著名地點包括:
- 阿拉伯村落馬什哈德,位於以色列迦特希弗古遺址;[ 49 ]
- 巴勒斯坦城鎮哈胡爾(Halhul)的納比·尤尼斯 (Nabi Yunis) 清真寺位於約旦河西岸,希伯倫以北 5 公里(3.1 英里),據稱建在約拿墓上;[ 90 ] [ 91 ]
- 黎巴嫩薩拉凡德市(Sarepta)附近的一處避難所;[ 92 ]
- 一座現在稱為 Giv'at Yonah 的山,“喬納山”,位於以色列城鎮阿什杜德的北部邊緣,在一個被現代燈塔覆蓋的地方;
-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市的一座「約拿墓」,位於法提赫帕夏清真寺的米哈拉布後面[ 93 ] [ 94 ] – Evliya Çelebi在他的Seyahatname中表示,他參觀了該市先知約拿和先知喬治的墳墓。 [ 95 ] [ 96 ]
學術解讀
[編輯]一個人被鯨魚或巨魚吞下後倖存的故事在民間故事類型目錄中被歸類為ATU 1889G。[ 97 ]
歷史性
[編輯]許多聖經學者認為《約拿書》的內容是非歷史的。[ 4 ] [ 98 ] [ 99 ]雖然據稱先知約拿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紀,但[ 1 ] 《約拿書》是在幾個世紀後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寫成的。[ 1 ] [ 100 ]《約拿書》中使用的希伯來語顯示出受到阿拉姆語[ 1 ]的強烈影響,其中描述的文化習俗與阿契美尼德波斯人的文化習俗相匹配。[ 1 ] [ 25 ]有些學者認為《約拿書》是一部有意模仿或諷刺的作品。[ 7 ] [ 8 ] [ 101 ] [ 102 ] [ 103 ] [ 104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它很可能被誤解其諷刺性質的聖賢們接納為希伯來聖經的正典[ 105 ] [ 103 ] [ 104 ]並錯誤地將其解釋為一部嚴肅的預言作品。[ 105 ] [ 103 ] [ 104 ]
約拿本人可能是歷史上的先知。[ 106 ]《列王紀下》中簡要地提到了他:[ 107 ] [ 4 ]
在 1978 年發表並於 1979 年出版的一次演講中,亞述學家唐納德·懷斯曼 (Donald Wiseman)為這個故事的許多方面的合理性進行了辯護,他支持“敘事中的許多特徵表現出對亞述的深入而準確的了解這一傳統,這可能源於一個歷史事件,例如早在公元前八世紀”,結論是“約拿的故事不必被視為晚期故事或寓言”。[ 109 ]
戲仿元素
[編輯]約拿在《約拿書》中所表達的觀點是對當時猶太社會成員所持觀點的戲仿。 [ 8 ] [ 111 ] [ 102 ]諷刺的主要目標可能是被莫頓‧史密斯稱為「分離主義者」的派別,[ 112 ]他們相信上帝會毀滅那些違背祂的人,[ 102 ]罪惡的城市將被毀滅。 [ 112 ]麥肯齊和格雷厄姆評論說,“在某些方面,約拿是以色列神學家中最‘正統’的——這是一個神學觀點。” [ 102 ]約拿在整本書中的言論都以好戰為特徵,[ 102 ] [ 113 ]但他的名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鴿子”,[ 102 ] [ 113 ]古代以色列人將這種鳥與和平連結在一起。[ 102 ]
約拿拒絕上帝的命令是對其他舊約著作中所描述的先知服從的戲仿。[ 114 ]尼尼微王的即時悔改模仿了舊約其他著作中無視預言警告的統治者,例如亞哈和西底家。[ 104 ]船上的水手和尼尼微人民所表現出的敬拜上帝的意願與約拿自己的不情願形成了諷刺性的對比,[ 115 ]約拿對為他提供蔭涼的kikayon的愛比對尼尼微所有人民的愛更大。[ 115 ]
《約拿書》也採用了文學荒誕主義的元素。[ 25 ]它將尼尼微城的規模誇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1 ] [ 25 ]並錯誤地將這座城市的管理者稱為「國王」。[ 1 ] [ 25 ]據學者稱,沒有人能在魚體內真正存活三天,[ 1 ]而尼尼微的牲畜與主人一起禁食的描述是「愚蠢的」。[ 25 ] 其中一些觀點在上述唐納德·懷斯曼的演講中得到了反駁。[ 109 ]
主角被大魚或鯨魚吞噬的主題成為後來諷刺作品的常用比喻。 [ 116 ]薩莫薩塔的盧西恩寫於公元二世紀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中也敘述了類似的事件, [ 117 ]以及魯道夫·埃里希·拉斯佩出版的小說《孟喬森男爵關於他在俄羅斯的奇妙旅行和戰役的敘述》中也有類似的事件。
魚
[編輯]翻譯
[編輯]儘管藝術和文化經常將約拿的魚描繪成鯨魚,但希伯來文本,正如整部聖經一樣,[需要引用]沒有特指海洋物種,只是說“大魚”或“大魚”。雖然一些聖經學者認為大白鯊的體型和習性更符合約拿的經歷,但通常成年人體型太大,無法整個吞下。 18世紀以來捕鯨業的發展清楚地表明,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鯨魚物種都無法吞嚥人類,這導致了對《聖經》約拿故事真實性的許多爭議。[ 119 ]
在《約拿書》2:1(英文譯本為 1:17)中,希伯來文本讀作dag gadol [ 120 ] (דג גדול),或在希伯來文馬所拉語文本中讀作dāḡ gāḏōl (דָּ֣ג גָּד֔וֹל),意思是「大魚」。[ 120 ] [ 121 ]《七十士譯本》將這句話翻譯成希臘文kētei megaloi (κήτει μεγάλῳ),意思是「巨大的魚」。[ 122 ]在希臘神話中,這個字的意思是「魚」(kêtos),它被用來形容英雄珀爾修斯殺死的海怪,它差點吞掉了安德洛墨達公主。[ 123 ]傑羅姆後來在他的拉丁文通俗譯本中將這個片語翻譯為piscis grandis。[ 124 ]然而,他將koilia kétous翻譯為馬太福音12:40中的ventre ceti : [ 125 ]這第二種情況只出現在新約的這節經文中。[ 126 ] [ 127 ]
在某些時候,鯨魚成為「鯨魚」的代名詞(對鯨魚的研究現在稱為鯨魚學)。威廉·廷代爾 (William Tyndale)在 1534 年的翻譯中,將約拿書 2:1 中的短語翻譯為“greate fyshe”,將馬太福音 12:40 [ 128 ]中的kétos(希臘語)或cetus(拉丁文)一詞翻譯為「鯨魚」。廷代爾的翻譯後來被納入1611 年的授權版本中。在英文中,有些譯本在《馬太福音》12:40 中使用「鯨魚」一詞,而有些譯本則使用「海洋生物」或「大魚」。[ 129 ]
科學推測
[編輯]在十七和十八世紀,博物學家將約拿的故事解釋為歷史記錄,並開始沉迷於試圖確定吞下約拿的魚的確切種類。[ 131 ]十九世紀中葉,牛津大學希伯來文教授愛德華‧布維裡‧普西 (Edward Bouverie Pusey)聲稱,《約拿書》一定是約拿本人所寫的[ 132 ] ,並認為魚的故事一定是歷史真實的,否則它不會被包含在聖經中。[ 132 ]普西試圖對這條魚進行科學分類,[ 133 ]希望「讓那些談論約拿在魚中保存奇蹟的人感到羞恥,因為這比上帝的任何其他奇蹟作為更不可信」。[ 134 ]
克拉倫斯·達羅(Clarence Darrow ) 在1925 年斯科普斯審判中對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William Jennings Bryan) 進行盤問時,《約拿書》中關於魚的爭論發揮了重要作用。 [ 135 ]布萊恩回答說,他相信“上帝可以創造鯨魚,也可以創造人,並讓他們都做他喜歡做的事。” [ 135 ] [ 67 ]布萊恩最終承認有必要解釋聖經,[ 135 ]並且普遍認為他看起來像個「小丑」。[ 136 ]
最大的鯨魚——藍鯨——是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鬚鯨。 “人們普遍認為,如果這個物種試圖吞下一條鯡魚,就會被窒息。” [ 137 ]最大的魚類——鯨鯊——有一張大嘴,但它的喉嚨只有四英寸寬,開口後面有一個鋒利的肘部或彎曲部,以至於連人的手臂都無法通過它。因此,約拿不可能被鯨鯊吞掉。[ 138 ]
然而,抹香鯨似乎是另一回事:它們經常吃巨型烏賊,因此推測它們可以吞下人類。[ 139 ]與牛類似,抹香鯨有四個腔室的胃。[ 139 ]第一室沒有胃液,但有肌肉壁來壓碎食物。[ 140 ] [ 141 ]另一方面,抹香鯨的胃內無法呼吸,因為沒有空氣(但可能是甲烷)。[ 139 ]丹尼爾·克勞斯 (Daniel Kraus)於 2023 年出版的小說探討了一名男子被抹香鯨吞下後倖存的想法,但他帶著氧氣罐。[ 142 ]
文化影響力
[編輯]在土耳其語中,「約拿的魚」( yunus balığı ) 是指海豚。[ 143 ]水手中長期存在的一種表達方式是使用術語「約拿」來表示船上出現厄運並危及船舶的水手/乘客。[ 144 ]後來,這個意涵被引申為「帶有不祥之兆的人,會為任何企業帶來厄運的人」。[ 145 ]
儘管《約拿書》很簡短,但它在文學和流行文化中被多次改編。[ 146 ] [ 147 ]在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白鯨》(1851 年)中,馬普爾神父就《約拿書》發表了一次講道。梅普爾問為什麼約拿在魚體內時沒有表現出對違背上帝的悔恨。他的結論是,約拿令人欽佩地理解「他可怕的懲罰是公正的」。[ 148 ] 卡羅·科洛迪 (Carlo Collodi ) 的《匹諾曹歷險記》 (1883) 中,主角和他的父親傑佩托被「可怕的角鯊」吞下,暗指約拿的故事。[ 149 ] 華特迪士尼1940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保留了這項典故。 [ 150 ]喬納的故事被改編成菲爾維舍爾和麥克諾洛基的動畫電影 《喬納:素食故事電影》(2002)。在片中,喬納(阿奇博爾德·蘆筍飾演)被一頭巨大的鯨魚吞掉了。[ 151 ]
建議與傳說的聯繫
[編輯]吉爾伽美甚史詩
[編輯]約瑟夫·坎貝爾認為,約拿的故事與《吉爾伽美甚史詩》中的場景相似,其中吉爾伽美甚從海底獲得了一種植物。[ 152 ]在《約拿書》中,一條蠕蟲(希伯來文tola'ath,「蛆」)咬住了遮蔭植物的根部,導致其枯萎;[ 152 ]而在《吉爾伽美甚史詩》中,吉爾伽美甚將石頭綁在腳上,並從海底採摘植物。[ 152 ] [ 153 ]當他回到岸邊時,恢復活力的植物被一條蛇吃掉了。[ 152 ] [ 154 ]
傑森(希臘神話)
[編輯]坎貝爾也指出,約拿的故事與希臘神話中的伊阿宋的故事有些相似之處。[ 152 ]約拿這個名字的希臘語翻譯是喬納斯(Ἰωνᾶς),它與傑森(Ἰάσων)的區別僅在於發音順序——兩者都是omega ,表明傑森可能與約拿混淆了。[ 152 ]吉爾達斯·哈默爾(Gildas Hamel)借鑒《約拿書》和希臘羅馬的資料——包括希臘花瓶和羅德島的阿波羅尼烏斯、蓋烏斯·瓦萊裡烏斯·弗拉庫斯和奧爾菲克·阿爾戈英雄的記述——確定了許多共同的主題,包括英雄的名字,鴿子的存在,像風一樣“逃離”並引起風暴的想法,水手的態度,威脅英雄或吞掉他的海怪或龍的存在,以及用於的形式和詞語“葫蘆”(kikayon)。哈默爾認為,希伯來作家對這一神話材料做出了反應並加以改編,以傳達他自己截然不同的訊息。[ 155 ]
參見
[編輯]- Aquanaut,長時間待在水下的人
約拿 | |
---|---|
先知 | |
出生 | 公元前9世紀 [來源請求] |
逝世 | 公元前8世紀 [來源請求] |
敬禮於 |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
主要朝聖地 | 伊拉克摩蘇爾先知約拿之墓(被毀) |
瞻禮 | 9月21日 – 羅馬天主教 7月31日 |
約拿,天主教譯為約納,伊斯蘭教譯為優努斯、尤尼斯或者雅努斯(希伯來語:יוֹנָה;阿拉伯語:يونس或يونان)是一名亞伯拉罕諸教的先知,他的名字意為「鴿子」。
他出生於古西布倫(雅各第五子之地)(今加利利)邊境上的迦特希弗城[1],距耶穌(爾薩)生長地拿撒勒很近,居北約3公里之遠),其父親亞米太(1:1)。約拿正是耶羅波安(以色列王)二世在位的時候(約公元前790-749年)(王下14:25)的先知。與他同時代的先知,有:何西阿、阿摩司、彌迦和以賽亞。他們都是奉神差遣向以色列人或異國的人民傳講悔改的訊息。
根據《聖經》,他被上帝派遣往新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勸說當地人行在正當的道路。
- 約拿奉差遣赴尼尼微
- 1
-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
- 2
-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
- 違命避往他地
- 3
- 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 海風大起水手驚懼各籲其神
- 4
- 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
- 5
- 水手便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為要使船輕些。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
- 6
- 船主到他那裡對他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
- 7
- 船上的人彼此說:「來吧,我們掣籤,看看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於是他們掣籤,掣出約拿來。
- 8
- 眾人對他說:「請你告訴我們,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你以何事為業?你從那裡來?你是那一國?屬那一族的人?」
- 9
- 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 10
- 他們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 約拿見投於海
- 11
- 他們問他說:「我們當向你怎樣行,使海浪平靜呢?」這話是因海浪越發翻騰。
- 12
- 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
- 13
- 然而那些人竭力盪槳,要把船攏岸,卻是不能,因為海浪越發向他們翻騰。
- 14
- 他們便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們懇求你,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死亡,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與我們;因為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 15
- 他們遂將約拿抬起,拋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 16
-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 耶和華備巨魚吞之
- 17
-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 約拿復命奉差遣往尼尼微
- 1
- 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
- 2
-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
- 3
- 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 警告尼尼微人
- 4
- 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
- 尼尼微人信而悔改
- 5
- 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
- 6
- 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 7
-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
- 8
- 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
- 9
- 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
- 神鑒其行不降其災
- 10
- 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 約拿見之不悅
- 1
-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
- 2
- 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 3
- 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 4
- 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
- 5
- 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 6
- 耶和華 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
- 神以篦麻為比喻責約拿惜物過於人
- 7
- 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
- 8
- 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 9
- 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 10
-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
- 11
-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發現了這篇網誌的留言板,在這留點什麼吧|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