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是一個心理學理論領域,研究人、群體和機構的最佳人類功能。[ 1 [ 2 ]它研究「正向的主觀經驗、正向的個人特質和正向的製度…旨在提高生活品質」。[ 3 ]

正向心理學於 1998 年開始成為心理學的一個新領域,當時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將其作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任期的主題[ 4 [ 5 ]這是對過去傾向於關注精神疾病並強調適應不良行為和消極思維的做法的反應。它建立在亞伯拉罕·馬斯洛卡爾·羅傑斯人文主義運動的基礎上,鼓勵強調幸福福祉目標[ 5 [ 6 ]

正向心理學很大程度上依賴西方哲學傳統的概念,例如亞里斯多德eudaimonia概念,[ 7 ],它通常用英語表達為「繁榮」、「美好生活」或「幸福」。[ 8 ]正向心理學家根據經驗研究有助於繁榮主觀幸福感幸福的條件和過程,[ 2 ]經常互換使用這些術語。

正向心理學家提出了許多可能有助於幸福和主觀幸福感的因素,例如與配偶、家人、朋友、同事的社會關係以及更廣泛的網絡;俱樂部或社會組織的會員資格;體育鍛鍊;和冥想的練習[ 9 ]靈修實踐和宗教信仰是增加福祉的另一個可能來源。[ 10 ]幸福感可能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但當沒有進一步的收益或達到一定的截止金額時,幸福感可能會趨於穩定甚至下降。[ 11 ]

正向心理學在教育、工作場所、社區發展和心理保健等各個領域都有實際應用。這個心理學領域旨在透過促進幸福感和培養積極的經驗和特徵來豐富個人的生活,從而有助於過上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歷史

古代歷史的影響

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包含了現在所謂的正向心理學的元素

在首次使用「正向心理學」一詞之前,研究者關注的主題現在已包含在正向心理學的範疇內。西方心理動力學方法的結合[ 13 ]

正向心理學的歷史根源可以在亞里斯多德的教義中找到,他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描述了人類繁榮的理論和實踐——他稱之為“eudaimonia” (希臘語單詞,字面意思是良好精神狀態或狀況),通常被翻譯為幸福福利 ——實現幸福所需的指導,以及實現幸福的心理障礙。[ 14 ]它教導培養美德作為獲得幸福和安康的手段。[ 15 ]

心理學領域與理論基礎的影響

關於幸福感的科學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 16 ]幾位人文心理學家,最著名的是馬斯洛、卡爾·羅傑斯埃里希·弗洛姆,發展了有關人類幸福和繁榮的理論和實踐。最近,正向心理學家發現了人文主義繁榮理論的實證支持。 [需要引用]

1984 年,心理學家Ed Diener發表了他的主觀幸福感三方模型[ 17 ]該模型提出了「幸福感的三個不同但通常相關的組成部分:頻繁的積極情感、罕見的負面情緒以及生活滿意度等認知評估」。[ 18 ]在這個模型中,認知情緒和情境因素有助於主觀幸福感。[ 19 ]根據 Diener 和 Suh 的說法,主觀幸福感「基於這樣的理念:每個人如何思考和感受自己的生活都很重要」。[ 20 ]

卡羅爾·里夫(Carol Ryff)心理健康六因素模型首次發表1989 年。[ 21 ]

里·凱斯 (Corey Keyes ) 與卡羅爾·里夫 (Carol Ryff)合作,將“繁榮”一詞作為核心概念,他認為,心理健康由三個組成部分組成:享樂(即主觀或情感[ 22 ])、心理與社會健康。[ 23 ] 享樂福祉涉及福祉的情緒面,而心理和社會福祉,例如幸福福祉,涉及技能、能力和最佳功能。[ 24 ]這種心理健康的三方模型得到了跨文化的實證支持。[ 22 [ 24 [ 25 ]

關鍵數據

正向心理學運動由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 於 1998 年首次發起。他擔心主流心理學過於關注疾病、失調和殘疾,而不是福祉、適應力和復原。他的目標是運用主流心理學的方法論、科學、學術和組織優勢來促進福祉而不是疾病。[ 26 ]

該領域受到人文主義和心理動力學治療方法的影響。在使用「正向心理學」一詞之前,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於現在包含在這個新名稱下的主題。[ 12 ]

塞利格曼來說,心理學(特別是其正向分支)可以研究和促進促進人們和社區福祉的現實方法。

「正向心理學」一詞至少可以追溯到 1954 年,當時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動機與人格》一書出版,最後一章的標題是「走向正向心理學」。[ 27 ]在1970年出版的第二版中,他刪除了這一章,並在序言中說「正向心理學至少在今天是可用的,儘管不是很廣泛」。[ 28 ]有跡象表明,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心理學家越來越關注促進心理健康,而不僅僅是治療精神疾病。[ 29 ]從心理學誕生之初,該領域就使用「疾病模型」來研究人類的經驗,研究和識別人的 功能障礙。

塞利格曼在他的書《真實的幸福》的開頭句中聲稱:“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心理學一直只關註一個主題——精神疾病”,[ 30 ]:xi 擴展了馬斯洛的評論。[ 31 ]他敦促心理學家繼續早期心理學的使命,即培養人才和改善日常生活。[ 32 ]:1-22 

發展

第一屆正向心理學高峰會於 1999舉行。 英國大學啟動。[ 33 ] 2006年,哈佛大學的正向心理學課程是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34 ] 2009年6月,第一屆世界正向心理學大會在費城舉行[ 35 ]

當今正向心理學領域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和澳洲最為先進。[ 36 ] [需頁碼]

核心理念

核心原則

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正向心理學定義為「對人類正向功能和在多個層面上繁榮的科學研究,包括生物、個人、關係、制度、文化和全球生活維度。[ 37 ]

正向心理學旨在補充和擴展傳統的以問題為中心的心理學。它涉及積極的狀態(例如幸福)、積極的特質(例如才能、興趣、性格優勢)、積極的人際關係和積極的製度以及這些如何應用於身體健康。[ 38 ]

塞利格曼提出,一個人可以透過培養自己的性格優勢來最好地促進自己的幸福[ 39 ]塞利格曼指出了正向心理學的其他可能目標:讓孩子成長的家庭和學校、以滿意度和高生產力為目標的工作場所以及向他人傳授正向心理學。[ 40 ]

正向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前提是,人類的行為源自於我們對未來的預期。這些預期是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所得出的。[ 41 ]

正向心理學的實踐者嘗試進行心理幹預,以培養對個人主觀經驗、個人特質和生活事件的正向態度。[ 42 ]目標是盡量減少絕望心態中可能出現的病態想法,並培養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42 ]正向心理學家試圖鼓勵人們接受自己的過去,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興奮和樂觀,並在當下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 43 ]

幸福

兩個定義:幸福既可以理解為一種愉快的心態,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愉快、充實的生活。[ 44 ]

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是指整體福祉,不僅包括身心健康,也包括社會經濟因素。這個概念是主觀的,並且可能因不同文化和地區而異。[ 45 ]

研究主題

根據塞利格曼和克里斯多福彼得森的觀點,正向心理學解決了三個問題: 

  1. 正向情緒:包括對過去的滿足、對現在的幸福、對未來的希望。[ 46 [ 47 [ 48 ]
  2. 正向的個人特質:這些是定義個人的優勢和美德。 [ 49 ]
  3. 積極機構:促進福祉和培養社區意識的機構。[ 47 ] [需要澄清[ 40 ]

彼得森認為,正向心理學家專注於四個主題:正向經驗、持久的心理特徵、正向的關係和正向的製度。[ 50 ]他也指出,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感興趣的主題是快樂流動的狀態價值觀、優勢、美德、才能,以及社會制度和機構可以促進這些的方式。[ 51 ]

理論架構

正向心理學中沒有公認的「黃金標準」理論。 Seligman 的著作經常被引用,[ 52 ]Csikszentmihalyi 的著作以及舊的幸福模型,例如 Ryff 的心理幸福六因素模型和 Diener 的主觀幸福三方模型。

隨後,Paul Wong提出了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概念

初步理論:通往幸福的三種途徑

《真實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2002)中,塞利格曼提出了三種可以研究的幸福生活:[ 30 ] : 275  [ 52 ]

  1. 愉快的生活:對愉快的生活或「享受的生活」的研究,研究人們如何最佳地體驗、預測品味正常和健康生活一部分的正向感受和情緒(例如,人際關係、嗜好、興趣、娛樂) , ETC。塞利格曼說,這種最短暫的幸福元素可能是最不重要的。[ 53 ]
  2. 美好生活:研究人們在最佳地從事主要活動時感受到的沉浸、吸收和流動的有益影響,是對美好生活或「參與生活」的研究。當一個人的優勢與當前任務相符時,即當一個人對完成選定或分配的任務充滿信心時,就會體驗到心流。相關概念包括自我效能遊戲
  3. 有意義的生活:對有意義的生活或「歸屬感生活」的探究,質疑人們如何透過成為比自己更偉大、更持久的事物的一部分並做出貢獻來獲得積極的幸福感、歸屬感、意義和目的感(例如,自然、社會團體、組織、運動、傳統、信仰體系)。[ 54 ]

帕瑪

PERMA:正向情緒、參與、關係、意義與目的、成就。
帕瑪模型

在《Flourish》 (2011)中,塞利格曼認為,他提出的三種幸福生活的最後一個類別「有意義的生活」可以被視為三個不同的類別。理論的總結是助記首字母縮略詞PERMA:積極情緒、參與、關係、意義和目的以及成就。[ 52 [ 55 ]

正向的情緒
包括廣泛的感受,而不僅僅是幸福和快樂,[ 56 ]:ch。 1 但除此之外,還有興奮、滿足、自豪和敬畏。這些都與正面的結果有關,例如更長的壽命和更健康的社會關係。[ 48 ]
訂婚
指參與激發和建立個人興趣的活動。 Csikszentmihalyi 將真正的參與解釋為心流,一種深度、毫不費力地參與的狀態,[ 52 ]一種導致狂喜和清晰感的強度感。[ 57 ]正在完成的任務必須需要特定的技能,並且應該是可能的,同時有點挑戰性。投入意味著對手頭任務的熱情和專注——完全專注和失去自我意識。 [ 56 ]:第。 1 
人際關係
對於激發正向情緒至關重要,[ 26 ]無論是工作相關的、家庭的、浪漫的或柏拉圖式的。正如彼得森所說,“其他人很重要。” [ 58 ]人類透過關係向他人接收、分享和傳播積極性。無論順境逆境,人際關係都很重要。透過彼此正面的反應可以加強關係。通常,正面的事情會在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發生。[ 59 ]
意義
也稱為目的,並回答“​​為什麼?”的問題。找到一個明確的「為什麼」可以將一切都放在背景中,從工作到人際關係再到生活的其他部分。[ 26 ]尋找意義就是認識到有比自己更偉大的東西。有意義的工作驅使人們繼續為理想的目標而奮鬥。
成就
是對成功和精通的追求。[ 56 ]:第。 1 與 PERMA 的其他部分不同,即使成就不會帶來正面的情緒、意義或關係,有時也會追求這些目標。成就可以在正面情緒下激活 PERMA 的其他元素,例如自豪感。[ 60 ]成就可以是基於個人或社區、基於樂趣或基於工作的。

五個 PERMA 元素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根據三個標準選擇的:

  1. 它有助於福祉。
  2. 它是為了它本身而被追求的。
  3. 它的定義和測量獨立於其他元素。

性格優勢和美德

品格優勢與美德》 (CSV) 手冊(2004 年)是 Seligman 和 Peterson 首次嘗試對人類的正向心理特質進行識別和分類。與普通心理學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非常相似,CSV 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來幫助理解優勢和美德,並發展正向心理學的實際應用。它確定了六類美德(即「核心美德」),構成了 24 種可衡量的品格優勢。[ 61 ]

CSV 表明,這六種美德在絕大多數文化中都有歷史基礎,如果建立在這些美德的基礎上,它們可以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儘管有許多警告和警告,這種普遍性的建議導致了三種理論:[ 61 ] : 51 

  1. 正向人類特質的研究拓寬了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將心理健康納入其中。
  2. 正向心理學運動的領導者透過暗示人們「在演化上傾向於」某些美德來挑戰道德相對主義。
  3. 美德有生物學基礎。

六大美德和二十四項力量的組織如下:

  1. 智慧與知識: 創造力好奇心開放愛學習洞察力創新審慎
  2. 勇氣 勇敢堅持有活力熱情
  3. 人性 善良社交智慧
  4. 正義 公民公平領導正直卓越
  5. 節制 寬恕憐憫謙卑自製
  6. 超越: 美的欣賞感恩希望幽默靈性

隨後的研究對六種美德的必要性提出了挑戰。相反,研究人員建議將 24 種優勢更準確地分為三類或四類:智力優勢、人際優勢和節制優勢,[ 62 ]或人際優勢、堅韌、活力和謹慎。[ 63 ]這些優點及其分類已在其他關於價值觀的文獻中獨立出現。保羅·薩加德描述了一些例子。[ 64 ]

流動

根據 Csikszentmihalyi 的心流模型,圖表顯示了挑戰水平和技能水平方面的心理狀態。
根據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模型,在挑戰等級和技能等級方面的心理狀態。

20 世紀 70 年代,Csikszentmihalyi 開始研究心流,這是一種全神貫注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的能力與當前的需求非常匹配。他經常將其稱為“最佳體驗”。[ 65 ]心流的特徵是高度集中註意力、失去自我意識、一種完全受到挑戰的感覺(既不無聊也不不知所措),以及一種「時間飛逝」的感覺。心流本質上是有回報的;它還可以幫助實現目標(例如,贏得比賽)或提高技能(例如,成為更好的棋手)。[ 66 ]任何人都可以體驗心流,並且可以在不同的領域感受到它,例如玩耍、創造力和工作。

當情勢的挑戰與個人能力相符時,心流就實現了。對於技能低下的人來說,挑戰的不匹配會導致焦慮和不知所措的狀態;對於高技能的人來說,挑戰不足會導致無聊[ 66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成人閱讀兒童讀物。他們不會感到有足夠的挑戰來參與或激勵閱讀。 Csikszentmihalyi 使用挑戰和技能的各種組合來預測心理狀態來解釋這一點。這四個州包括以下:[ 67 ]

冷漠
低挑戰和低技能
鬆弛
低挑戰和高技能
焦慮
高挑戰和低技能
流動
高挑戰和高技能

因此,閱讀兒童讀物的成年人很可能處於放鬆狀態。成年人無需擔心任務會超出他們的處理能力。挑戰是對如何進入心流狀態並高度集中註意力的一種有根據的解釋。然而,其他因素也有影響。例如,一個人必須有內在的動力去參與一項活動/挑戰。如果這個人對任務不感興趣,那麼他們就不可能陷入心流狀態。[ 68 ]

好處

Flow 可以幫助養育孩子。當[需要澄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流動增強時,父母可以更好地發揮父母的作用。正向導向的教養方式[需要定義]會讓孩子感受到較低的壓力和改善的幸福感。[ 69 ]

Flow 在學校環境中也有好處。當學生處於心流狀態時,他們會全心投入,以便更好地保留資訊。[ 70 ]體驗心流的學生會獲得更愉快、更有價值的經驗。[ 71 ]這種狀態還可以減輕壓力,有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72 ]這可以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並透過教導學生成長心態來幫助他們克服挑戰或挫折[ 73 ]

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希望學生對課堂更加投入和感興趣。教育系統的設計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74 ]一所學校實施了一項名為 PASS 的計劃。他們承認學生需要更多的挑戰和個人進步;他們將此稱為體育文化。這個 PASS 計畫整合了選修課,學生可以沉浸其中。此類活動包括自訂進度學習、基於掌握的學習、績效學習等。[ 75 ]

心流有益整體健康。這是一種正向的、內在激勵的體驗。眾所周知,它可以「產生強烈的享受感」。[ 68 ]它可以透過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樂、更有意義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Csikszentmihalyi 發現我們的個人成長和發展會帶來幸福。心流是一種正向的體驗,因為它促進了個人發展的機會。[ 76 ]

負面影響

雖然心流對學生有益,但經歷心流的學生可能會過度專注於特定任務。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忽略學習的其他重要方面。[ 77 ]

在正向心理學中,臨床醫生和人們對正向的定義可能有誤解。在某些情況下,正面的品質,例如樂觀,可能有害健康,因此表現為負面的品質。[ 78 ]另外,消極的過程,例如焦慮,可能有利於健康和穩定,因此會表現為積極的品質。[ 78 ]正向心理學的第二波浪潮透過批判性和辯證思考的運用,進一步辨識並表徵了「正向」與「負向」情結。[ 78 ] 2016年,研究者選擇透過兩種複合體來辨識這些特質:創傷後成長與愛情,以及樂觀與悲觀。[ 78 ]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

黃保羅提出了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思想,重點是追求生活的意義,他將其與追求生活的幸福進行了對比。[ 79 ] Ivtzan、Lomas、Hefferon 和 Worth 將正向心理學重新定義為正向結果或正向心理健康,並探討了擁抱負向情緒和悲觀主義的正向結果。[ 80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提出,接受並改變痛苦的意義比避免痛苦更好。[ 81 ]

2016 年,洛馬斯和伊茨萬提出,人類的繁榮(他們的正向心理學目標)就是擁抱正向與負向的辯證互動。[ 78 ]現像不能獨立於背景而被認定為正面或負面。他們的一些例子包括:

樂觀與悲觀的辯證法
樂觀與長壽有關,但策略悲觀可以帶來更有效的規劃和決策。
自尊與謙卑的辯證法
自尊與幸福感有關,但追求自尊會增加憂鬱。謙虛可以是低自尊,也可以是親社會的行為。
寬恕與憤怒的辯證法
寬恕與幸福有關,但對虐待較寬容的人可能會遭受長期虐待。雖然憤怒被視為一種破壞性情緒,但它也可以是一種道德情緒,可以用來對抗不公現象。

2019年,黃提出了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四個原則:[ 81 ]

  1. 勇敢地接受和麵對生活充滿邪惡和痛苦的現實
  2. 只有克服痛苦和生活的陰暗面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福祉
  3. 認識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極性,以及透過辯證法實現適應性平衡的重要性
  4. 學習本土心理學,例如在糟糕的情況下尋找深層快樂的古老智慧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有時縮寫為 PP2.0。

第三波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的第三波浪潮強調超越個人,更深入地檢視我們所居住的群體和系統。它還促進變得更加跨學科和多元文化,並納入更多的方法論。[ 82 ]

在擴大範圍並探索人們生活現實的系統和社會文化層面時,有四個具體的重點需要關注:[ 78 ]

  1. 探究的焦點:對諸如「系統資訊正向心理學」之類的新興範式變得更加感興趣,該範式結合了系統科學的原理和概念,以優化人類社會系統及其中的個人。[ 83 ]
  2. 學科:變得更加多學科和跨學科,正如積極教育等混合形式所反映的那樣,它結合了傳統教育和基於研究的增加幸福和整體福祉的方法。[ 84 ]
  3. 文化背景:變得更多元文化、全球化
  4. 方法論:採用其他範式和認知方式,例如定性和混合方法,而不是僅僅依賴定量研究。

研究和證據

主題和方法論的發展將正向心理學領域擴展到其核心理論和方法之外。正向心理學現在是一個全球性的研究領域,各種國家指數都在追蹤公民的幸福感評級。

研究結果

正向心理學、幸福感、幸福感和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迪納、里夫、凱斯和塞利格曼的理論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包括「生活的生物、個人、關係、制度、文化和全球維度。[ 42 ]

對 49 項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正向心理學介入 (PPI) 可以改善幸福感並降低憂鬱程度;研究的 PPI 包括寫感謝信、學習樂觀思維、重溫積極的生活經歷以及與他人互動。[ 85 ]在後來對 6,139 名參與者的 39 項研究進行的統合分析中,結果是正面的。[ 86 ] PPI 後三到六個月對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仍然顯著。然而,正面影響比早期的薈萃分析弱;作者的結論是,這是因為他們只使用了更高品質的研究。他們考慮的 PPI 包括計算祝福、善行、制定個人目標、表達感激之情以及專注於個人優勢。另一項對 PPI 的審查發現,超過 78% 的干預研究是在西方國家進行的。[ 87 ]

在教科書《正向心理學:幸福的科學》中,作者康普頓和霍夫曼給出了幸福的“自上而下的預測因素”,即高自尊樂觀自我效能感、生活意義感以及與他人的正向關係。[ 88 ]與幸福感最相關的人格特質是外向性隨和性和低程度的神經質

在 2020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學生們報名參加了正向心理學課程,該課程的重點是透過正向心理學的教學來提高幸福感和幸福感。[ 89 ]參與者回答了五個 PERMA 類別相關的問題。學期結束時,這些學生在所有類別中的得分均顯著提高 (p<.001),但參與度除外,其顯著性為 p<.05。作者表示:“學生不僅能夠學習並獲得學分,而且許多人也很有可能從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中獲益——他們的健康、幸福和福祉。” [ 89 ]

進行了系統性評價,探討正向心理介入對乳癌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這篇綜述分析了多項研究,這些研究檢視了正念、感恩實踐和基於優勢的方法等乾預措施,以改善乳癌患者的生活品質。結果一致表明,這些幹預措施顯著減少了焦慮、憂鬱和壓力的症狀,同時培養了適應力、樂觀和情緒健康。此外,正向心理學方法可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並提高他們應對疾病和復原挑戰的能力。這篇綜述強調了將正向心理學納入乳癌照護的越來越多的證據,強調其支持患者心理健康和整體復原的潛力。[ 90 ]

使用各種正向心理學技術進行了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以提高精神和軀體疾病患者(包括乳癌患者)的福祉。主要方法包括正念為基礎的介入、感恩練習和力量識別,旨在增強情緒恢復能力。此外,還採用品味、認知重新評估和自我同情等實踐來培養正向情緒和應對策略。這些幹預措施鼓勵患者儘管面臨挑戰,但仍關註生活的積極方面,從而大大減少了痛苦並促進整體心理健康。[ 91 ]

學術方法

定量

定量數據是基於數字的、可數的或可測量的。定性資料是基於解釋的、描述性的並且與語言相關。

正向心理學中的量化方法包括p技術因素分析、動態因素分析、個體差異與結構方程建模、光譜分析與項目反應模型、動態系統分析、潛在成長分析、潛在類別模型層次線性模型測量不變性實驗方法行為遺傳學以及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整合。[ 92 ]

定性

格蘭特·J·里奇探索了使用定性方法來研究正向心理學。[ 93 ] Rich 闡述了量化方法在研究正向心理學所提出的實證問題中的流行。他認為,人們「過度強調」量化方法,並建議實施質性方法,例如半結構化訪談觀察實地考察創意藝術品焦點小組。里奇指出,定性方法將進一步促進「正向心理學的繁榮」並鼓勵這種實踐。[ 93 ]

行為幹預

透過介入改變幸福水平是正向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進一步進步,並且一直是各種學術和科學心理學出版物的焦點。增強幸福感的介入措施包括表達善意感激樂觀謙遜敬畏正念

一項行為實驗使用了兩次為期六週的干預措施:[ 94 ]一項涉及表現善意的行為,一項側重於感恩,強調計算一個人的祝福。接受行為介入的研究參與者報告的幸福感和幸福感高於未參與任何介入的參與者。

另一項研究發現,表達樂觀和表達感激的介入措施增強了參與介入八個月的參與者的主觀幸福感。[ 95 ]研究者的結論是,「當參與者了解、認可並致力於介入措施時,介入措施是最成功的」。[ 95 ]文章支持,當人們熱情地參與行為幹預,例如表達樂觀和感激之情時,他們可能會增加幸福感和主觀幸福感。

另一項研究透過行為介入研究了感恩和謙遜之間的相互作用。[ 96 ]介入措施是寫感謝信和寫14天日記。在這兩項幹預措施中,研究人員發現感恩和謙遜是相互連結的,並且是「相輔相成」的。[ 96 ]研究也討論了感恩及其相關的謙遜如何可能導致更積極的情緒狀態和主觀幸福感。

一系列實驗顯示敬畏對主觀幸福感有正面影響。[ 97 ]感到敬畏的人也報告說,他們感覺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比物質支出更喜歡體驗性支出,並且生活滿意度更高。增強敬畏感的經驗可能會帶來更高程度的生活滿意度,進而帶來更高程度的幸福感和主觀幸福感。

正念介入還可以增加正念冥想者的主觀幸福感。[ 98 ]冥想中的正念包括對冥想練習的覺知和觀察,在冥想過程中保持非反應性和非評判性的情緒。

國家幸福指數

各種國家幸福指數的創建將正向心理學的領域擴展到了全球範圍。

2000 年 1 月,心理學家 Ed Diener 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上發表文章,主張在美國建立國民幸福指數。[ 99 ]這樣的指數可以衡量美國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的幸福感或主觀幸福感。迪納認為,國家指數將成為人口幸福感的有用標記或指標,提供當前評級的感覺和不同時期幸福感的追蹤器。迪納提出,國家指數包括主觀幸福感的各種子測量,包括「愉快的情感、不愉快的情緒、生活滿意度、成就感,以及更具體的狀態,如壓力、感情、信任和快樂」。[ 99 ]

第一份《世界幸福報告》由聯合國大會於 2011 年 6 月發起

2012年,首份《世界幸福報告》發布。 《世界幸福報告》由聯合國大會於2011年6月發起世界幸福報告的數據是與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的生活評估和年度幸福排名合作收集的。 《世界幸福報告》的全國排名是基於選民對自己的幸福感。


《2020年世界幸福報告》是該系列報告的第八份,除了156個國家的排名之外,首次納入了全球城市的幸福排名。芬蘭赫爾辛基被報告為主觀幸福感排名最高的城市[ 102 ],芬蘭國家被報告為主觀幸福感排名最高的國家。[ 103 ] 2020年報告從環境條件、社會條件、城鄉幸福差異、永續發展等方面對幸福感進行了洞察。[ 100 ]它也為北歐國家在《世界幸福報告》中持續躋身最幸福國家前十名的原因提供了可能的解釋,例如北歐國家高品質的政府福利和對其公民的保護,包括福利待遇和良好的運作民主制度,以及社會連結、連結和信任。[ 104 ]

其他國家福祉指數和報告的統計數據包括蓋洛普全球情緒報告、[ 105 ] Sharecare 社區福祉指數、[ 106 ]全球幸福理事會的全球幸福和福祉政策報告、[ 107 ] 快樂星球指數[ 108] ] 經合組織美好生活指數[ 109 ]和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 110 ]

應用領域

正向心理學影響了其他學術領域的研究和學術,特別是組織行為教育精神病學

積極的組織獎學金

積極組織獎學金(POS),也稱為正向組織行為(POB),最初是正向心理學在組織行為領域的應用。這個術語的早期使用是在羅斯商學院教授Kim S. CameronJane E. DuttonRobert E. Quinn編輯的《積極組織獎學金:新學科的基礎》(2003 年) 。[ 111 ]編輯們提倡“人類最好的條件”,例如善良、同情心、韌性和積極的人類潛力,作為與財務成功同樣重要的組織目標。[ 111 ] POS 的目標是研究創造正向工作體驗和成功、以人為本的成果的因素。

2011 年出版的《牛津積極組織獎學金手冊》涵蓋了積極的人力資源實踐、積極的組織實踐以及積極的領導和變革等主題。它將正向心理學應用於工作場所,涵蓋正向的個人屬性、正向的情緒、優勢和美德以及正向的關係等領域。[ 112 ]該卷的編輯是這樣定義 POS 的:

積極的組織獎學金嚴格尋求基於學術研究和理論來理解什麼代表了人類最好的狀況。正如正向心理學專注於探索最佳的個人心理狀態而不是病態心理狀態一樣,組織獎學金關注組織中的生成動力,這些動力導致人類力​​量的發展,培養員工的彈性,實現治癒和恢復,並培養非凡的個人和能力。 POS 強調什麼能夠提升個人和組織(除了對他們提出挑戰之外)、組織中什麼是正確的(除了什麼是錯的)、什麼是賦予生命的(除了什麼是有問題或消耗生命的)、什麼是體驗好的(除了令人反感的),以及鼓舞人心的(除了困難或艱鉅的)。[ 113 ]

精神病學

正向心理學影響了精神病學,並導致了更廣泛的實踐推廣,包括幸福療法、正向心理治療以及正向心理學在治療實踐中的整合[ 114 ]

正向影響的好處可以在正向心理介入(PPI)等實踐中看到。這是一種幹預措施,旨在透過暗示積極的活動來促進積極的結果,例如強加讚揚和鼓勵的適應性人格特質。研究發現,質子幫浦抑制劑有可能改善憂鬱症患者的醫療和精神疾病[ 115 [ 116 ]和自殺傾向。[ 117 ]發展服務部(DDS)對一名 52 歲的單身男同性戀者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男子患有雙相情感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自尊心低。此外,這項研究還有其他重點:促進善良行為、識別和鼓勵內在力量以實現充實的生活。[ 118 ]PPI 透過不斷強化個性特徵和行為積極性來增加個性的目的。

精神分析可用於治療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因為它著重於識別影響一個人生活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動機和行為。透過練習自由聯想來促進個人成長,精神分析治療的持續時間較長[ 119 ] 認知行為療法(CBT)是美國常見的心理治療類型,著重於精神分析與行為分析:精神分析師著重於有意識和無意識動機,行為主義者則著重於客觀測量的行為。暴露療法等療法可以幫助患有特定憂鬱症或更具體病例(例如社交恐懼症)的人。[ 119 ]

正向心理學可以幫助那些從創傷性腦損傷(TBI)中恢復的人。[ 120 ] TBI 復健實踐依賴於透過讓患者參與(或重新參與)正常的日常實踐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而這一想法與正向心理學的原則相關。雖然正向心理學的經驗證據有限,但正向心理學對小成功、樂觀和親社會行為的關注有望改善 TBI 患者的社會和情緒健康。

媒體與產業

正向心理學是流行書籍和電影的主題,並影響健康產業。

圖書

已經有幾本面向一般讀者的 流行心理學書籍。

伊洛娜·博尼韋爾(Ilona Boniwell)的《正向心理學簡述》對這項研究進行了總結。根據博尼韋爾的說法,幸福感與樂觀、外向、社會關係(即親密的友誼)、已婚、從事工作、宗教或靈性、休閒、良好的睡眠和運動、社會階層(透過生活方式差異和更好的應對方式)有關。[ 121 ]博尼韋爾寫道,幸福感與年齡、外表吸引力、金錢(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性別(女性更容易感到沮喪,但也更容易感到快樂)、教育水平、有孩子、搬到一個家庭無關。

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Sonja Lyubomirsky)的《如何幸福》提供瞭如何提高幸福感的建議。根據這本書,人們應該創造新的習慣,尋找新的情感,利用多樣性和時機來防止享樂適應,並爭取其他人支持這些新習慣的建立。[ 122 ]柳博米爾斯基推薦了十二種幸福活動,包括品味生活、學習寬恕和活在當下。

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 )在《幸福的絆腳石》分享的正向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往往不善於預測什麼會讓他們快樂,而且人們很容易錯誤地評估他們快樂的原因。 [ 123 ]他指出,幸福與幸福的主體性往往是預測未來幸福時最難克服的挑戰,因為我們未來的自己可能對生活有與現在不同的看法。

電影

電影注意到了正向心理學,電影也激發了正向心理學的新研究。

《快樂》是一部涵蓋正向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長篇紀錄片。它重點介紹了跨文化和地域的幸福案例研究。影片訪問了著名的正向心理學家和學者,包括吉爾伯特迪納柳博米爾斯基奇克森特米哈伊 [ 124 ]

幾年來,正向心理學新聞網站上有一個關於正向心理學電影獎的部分,重點突出了以正向心理學訊息為特色的長片。[ 125 ]

VIA 研究所研究了長片中所體現的正向心理學。宣揚或代表人物優勢的當代流行電影是各種學術文章的基礎。[ 126 ]

健康產業

正向心理學研究的日益普及和關注影響了旨在滿足健康和福祉的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成長、發展和消費。

根據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數據,截至 2020 年,全球健康經濟價值為4.4 兆美元 [ 127 ]該行業的主要部門包括營養、個人護理和美容以及體育活動,而精神健康和公共衛生部門的價值超過5億美元 

公司在行銷策略中強調幸福和福祉。食品和飲料公司,如可口可樂[ 128 ]百奇——其座右銘是“分享快樂!” [ 129 ] — 在廣告、品牌和描述中強調幸福感。 Zappos 等零售公司的執行長透過出版詳細介紹如何傳遞幸福的書籍來獲利,[ 130 ]而亞馬遜的標誌則以帶有酒窩的微笑為特色。[ 131 ]

批評和限制

正向心理學的許多方面都受到了批評。

有人認為,正向心理學缺乏適當的理論和概念思維,在測量和方法論方面存在問題,被視為缺乏證據、複製性差、缺乏新穎性、對主流心理學來說自我孤立的偽科學,是一種脫離語境的東西。 

現實扭曲

積極的幻想

1988 年,心理學家雪萊·E·泰勒 (Shelley E. Taylor)和喬納森·D·布朗 (Jonathan D. Brown) 共同撰寫了一篇《心理學公報》文章,創造了“積極幻想”一詞[ 132 ]正向幻想是人們自我誇大自我增強時所進行的認知過程。它們是個人對自己、立場或環境所持有的不切實際的積極或自我肯定的態度。它們是在事實和現實條件面前持久的極端樂觀態度。

泰勒和布朗認為,積極的幻想可以保護人們免受可能收到的負面回饋的影響,而這反過來又可以保護他們的心理適應和主觀幸福感。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正向幻想和相關態度會導致心理適應不良,例如較差的社會關係、自戀的表達和消極的工作場所結果,[ 133 ]從而總體上減少了積極幻想對主觀幸福感的正面影響。

《人本主義心理學雜誌》的編輯柯克·施奈德指出,研究表明,高度積極性與積極幻覺相關,而積極幻覺會扭曲現實。高度的積極性或蓬勃發展可能會使一個人無法心理成長,無法自我反思,並且容易持有種族偏見。相較之下,負面情緒(有時表現為輕度至中度憂鬱症)與較少扭曲現實有關。因此,施奈德認為,負面情緒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參與衝突並承認適當的負面情緒,包括某些負面情緒,如內疚,可能會更好地促進繁榮。施奈德寫道:“也許真正的幸福不是你的目標,而是……美好生活的副產品——而美好的生活並不取決於程序化或精心校準。” [ 134 ]

消極情緒的作用

鮑登學院教授芭芭拉‧赫爾德(Barbara S. Held )認為,正向心理學有缺陷:負面的副作用、正向心理學運動中的負向性以及心理學家對正向心理學的不同看法所造成的心理學領域的分裂。她指出,該運動在負面情緒的作用方面缺乏一致性。她也對一些心理學家在正向心理學應用中採取的簡單化方法提出了質疑。 「一刀切」的方法可以說是沒有好處的;她建議需要將個體差異納入其應用中。[ 135 ]透過教導年輕人自信和樂觀會帶來成功,當他們不成功時,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或悲觀。這可能會讓他們相信,他們可能經歷的任何消極的內心想法或感覺都會損害他們的幸福,應該完全避免。[ 136 ]

赫爾德更喜歡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訊息,即擁抱正向與負向的辯證本質,並質疑是否有必要將其稱為「正向」心理學。[ 135 ]

中毒陽性

儘管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的概念至少早在 1980 年就已經被心理學家探索過,但「有毒積極性」一詞出現在 J. Halberstam 2011 年出版的《失敗的酷兒藝術》中[ 137 ](「…在有毒積極性中戳破漏洞」)。大約從 2019 年開始,「有毒陽性」一詞成為大量網路搜尋的主題。

對正向心理學的一項重要反應涉及「有毒積極性」。[ 138 ]有毒的積極性是指人們沒有完全認識、處理或管理人類的整個情緒範圍,包括憤怒和悲傷。[ 139 ]這種類型的批評認為,正向心理學過於重視「樂觀思維,而將具有挑戰性和困難的經驗放在一邊」。[ 140 ]不斷追求正向經驗或高度主觀幸福感的人可能會無意間羞辱負向情緒狀況,例如憂鬱,或可能抑制自然情緒反應,例如悲傷遺憾壓力。此外,如果不允許經歷負面情緒狀態,或抑制和隱藏負面情緒反應,人們可能會經歷有害的身體、心血管呼吸系統後果。[ 141 ]有毒積極性的反對者主張接受並充分體驗負面情緒狀態。

方法論與哲學批評

理查德·拉扎勒斯批評了正向心理學的方法論和哲學成分。他認為,對正面的一面給予更多的細節和洞察並不是壞事,但不能以犧牲負面的代價為代價,因為兩者(正面和負面)是密不可分的。他的批評包括:

  1. 正向心理學使用相關性和橫斷面研究設計來表明運動思想與健康生活之間的因果關係,可能隱藏了導致觀察到的差異的其他因素和時間差異。
  2. 情緒不能分為二,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情緒是主觀的,並且具有豐富的社會/關係意義。情緒是流動的,這意味著它們出現的環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拉扎勒斯指出,「在不同的場合,甚至在同一場合,當不同的人經歷一種情緒時,所有情緒都有可能成為其中一種或另一種,或兩者兼而有之」[ 142 ]
  3. 大多數社會科學研究都忽略了個體差異。許多研究設計關注群體的統計顯著性,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4. 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往往無法充分定義和衡量情緒。大多數評估都是快速檢查表,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報告。許多研究者沒有區分流動的情緒狀態和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

拉札勒斯認為,正向心理學聲稱是新穎的和創新的,但大多數關於壓力和應對理論的研究都做出了許多與正向心理學相同的主張。該運動試圖提升和加強人們生活的積極方面,但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經歷壓力和困難。應對這些事件不應被視為適應失敗,而應被視為成功應對壓力,但該運動並不持有這種觀點。

對正向心理學的另一個批評是,它是從歐洲中心的世界觀發展而來的。交叉性已成為正向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143 ]

2022 年進行的一項文獻綜述指出了對該領域的一些批評,包括缺乏概念思維、測量有問題、結果重複性差、與主流心理學自我隔離、脫離語境以及被用於資本主義。[ 144 ]

窄焦點

2003 年,伊恩·桑普爾 (Ian Sample) 指出,“積極心理學家也被指責把頭埋在沙子裡,忽視了抑鬱症患者,甚至只是不快樂的人,也有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 145 ]他引用喬治華盛頓大學臨床精神科醫師史蒂文‧沃林的話說,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只是舊思維方式的重申,並沒有太多科學研究來支持​​這種方法的功效。

心理學研究員雪莉蓋博反駁說,正向心理學只是為心理學中明顯未被充分研究的一面帶來平衡。她指出了認知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領域對負面心理健康研究的不平衡[ 145 ]

心理學家傑克馬丁認為,正向心理學在對待情緒幸福的樂觀態度方面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他指出其他形式的心理學,例如諮商和教育心理學,也對人類的正向成就感感興趣。[ 146 ]他說,雖然正向心理學推動學校更加以學生為中心,並能夠培養兒童正向的自我形象,但缺乏對自我控制的關注可能會阻止兒童對社會做出充分的貢獻。如果正向心理學沒有正確實施,可能會弊大於利。例如,當學校的干預措施是強制性的(即強加給每個人而不考慮孩子消極的原因)並且未能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背景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136 ]

應用與誤用

美國陸軍綜合士兵健身計劃

根據與賓州大學塞利格曼正向心理學中心的合同,美國陸軍啟動了綜合士兵健身計劃,以解決士兵的心理問題。

士兵綜合體質(CSF)計劃由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 喬治·W·凱西 (George W. Casey, Jr. ) 將軍於 2008 年建立,旨在解決不斷增加的藥物濫用、家庭暴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 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問題。陸軍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中心簽訂了合同,提供一個基於該中心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彈性計劃的計劃,該計劃專為 10 至 14 歲的兒童設計。[ 147 ]儘管塞利格曼提議從小規模試點開始,凱西將軍堅持立即將 CSF 推廣到整個陸軍。[ 148 ]塞利格曼在接受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學監測》雜誌採訪時表示,“這是心理學有史以來參與過的規模最大的研究——110萬名士兵。” [ 149 ]據記者傑西·辛格爾(Jesse Singal)稱,“這將成為人類歷史上針對單一人群的最大的心理健康幹預措施之一,而且可能是最昂貴的。” [ 147 ]

一些心理學家出於各種原因批評了 CSF。布朗(Nicholas JL Brown) 寫道:「這種觀點認為,在減少學齡兒童憂鬱症狀方面,充其量只能發揮邊際效應的技術也可以預防與人類可能遇到的一些最極端情況相關的疾病的發生。[ 150 ] 波士頓精神分析研究生院史蒂芬·索爾茲引用了塞利格曼的說法,即CSF是一項龐大的研究,而不是一個基於成熟技術的項目,並質疑要求士兵在未經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研究的道德規範。[ 151 ]索爾茲也批評 CSF 訓練試圖建立對戰鬥的樂觀態度:「那些接受過彈性訓練的士兵可能會更容易忽視或低估真正的危險,從而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他們的戰友,還是受到傷害風險較高的平民?[ 151 ]

2021 年,《高等教育紀事報》對辛格爾和塞利格曼進行了一場辯論,爭論的焦點是,隨著 CSF 進入第二個十年,是否有任何確鑿的證據證明其有效性。辛格爾引用了一些研究,他說,這些研究未能從這種正向心理學技術中發現任何可衡量的好處,他批評陸軍自己的報告在方法上不健全,而且缺乏同行評審。[ 147 [ 152 ]塞利格曼說,辛格爾曲解了這些研究,忽視了陸軍士兵的積極反饋,其中一名士兵告訴塞利格曼,「如果我幾年前接受過這種訓練,它就會挽救我的婚姻。[ 153 ]

平等差距和代表性不足

人口多樣性

正向心理學歷來因其研究人群和理論框架缺乏人口多樣性而受到批評。正向心理學的許多早期研究主要針對西方、受過教育、工業化、富裕和民主(WEIRD)人群進行,導致人們擔心其研究結果在不同人口群體中的普遍性。[ 154 ]最近的研究強調需要進行更具包容性的研究,涵蓋更廣泛的文化和社會經濟背景,以確保正向心理學介入措施適用於不同人群並有效。

文化敏感度

文化敏感性的概念對於正向心理學至關重要,但它因對文化背景考慮不足而受到批評。正向心理學的原則,例如主觀幸福感和性格優勢,可能無法在所有文化中普遍適用或受到同等重視。例如,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個人優先考慮集體福祉而不是個人幸福,因此 PERMA 模型等框架可能需要調整以反映這些價值。此外,人們也呼籲進行更多的跨文化研究,以驗證正向心理學介入措施在全球的適用性,並整合文化相關的實踐和觀點。[ 155 ]

無障礙

可及性問題是正向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來自正向心理學的介入措施和實踐可能並非對所有人群都同樣適用,特別是那些來自邊緣化或社會經濟背景較低的人群。有證據表明,社會經濟因素會影響正向心理學介入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可能會加劇現有的不平等。[ 156 ]為了解決這些差距,人們越來越重視發展和實施正向心理學實踐,這些實踐對於不同的社區(包括資源有限的社區)來說是負擔得起且可以獲得的。[ 157 ]

未來方向

正向心理學隨著持續的研究和實際應用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擴大其範圍和影響。正向心理學的未來方向著重於整合新興見解、解決批評和探索新的應用領域,以增進福祉和人類繁榮。跨文化研究對於探索正向心理學實踐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發揮作用以及完善全球應用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 158 [ 155 ]一些研究人員寫道,解決與方法論嚴謹性、理論清晰度和實際適用性相關的批評應成為優先事項,重點是增強積極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穩健性,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並解決與運動的焦點和適用性相關的批評。[ 159 ]

參見

前驅
各種各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