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WHO I AM 「自有永有」的上帝

 

帶有niquud的希伯來文本

我就是我」是希伯來文片語אֶהְשֶה אֲשֶׁר אֶהְйֶה ‎('ehye 'ăšer 'ehye ;發音為 [ʔehˈje ʔaˈʃ ăšer ' ehye ;發音為 [ʔehˈje ʔaˈʃer ăšer 'ehye ;發音為ʔehˈje ʔaˈʃer ”將成為我選擇成為的人」、「我就是我自己」、「我將成為我將成為的人」、「我創造我創造的東西」或「我是現有的」。[ 1 ]


God said to Moses, “I AM WHO I AM”; and He said, “Thus you shall say to the sons of Israel, ‘I AM has sent me to you.’”


字源

אֶהְйֶה אֲשֶׁר אֶהְйֶה ‎ ( 'ehye 'ăšer 'ehye ) 是摩西在《出埃及記》中詢問上帝名字時得到的三個回答中的第一個[ 2 ] אֶהְйֶה ‎ ( 'Ehyeh )一詞是הָהָה ( hayah ) 的第一人稱單數未完成形式,意為“成為”,並且由於希伯來語語法的特殊性,意思是“我是”和“我將是」。[ 3 ]較長短語'ehyeh 'ăšer 'ehyeh的含義存在爭議,可能被視為承諾(“我將與你同在”)或不可比性的聲明(“我無與倫比”)。[ 4 ]

聖經希伯來文沒有區分文法時態。相反,它有一個方面系統,其中完美表示任何已完成的動作,不完美表示任何尚未完成的動作。[ 5 [ 6 [ 7 ]此外,若動詞形式וַ־ ‎ ( wa-) 為前綴,則其體態會倒裝;未完成式變位並帶有וַ־ ‎ 前綴的動詞將讀作完成時,而完成時變位並帶有וַ־ ‎ 前綴的動詞將讀作未完成時。 אֶהְ йֶה ‎ ( ehyeh ) 是hayah的第一人稱單數未完成形式,即“to be”,在現代希伯來語中表示將來時“I will be”;然而,它缺少前綴וַ־ ‎,因此需要用聖經希伯來語來閱讀。因此,它可以被翻譯為“我是”,但也可以被翻譯為情態形式,例如“我可能是”,“我將是”,“我可能是”等。而不是不僅是“我就是我”,而且還包括“我將成為我將成為的人”或“我將成為我將成為的人”,或“我將證明是我將成為的任何人”,甚至「我將成為我將成為的人」會是因為我會是『。其他效果圖包括: Leeser,「我將成為我將成為的」;羅瑟勒姆,“我將成為我喜歡的任何東西”,希臘語,ἐγώ εἰμι ὁ ὤνEgo eimi ho on ), 《七十士譯本》中的“我是存在” [ 8 ]斐洛[ 9 [ 10 ]《聖經》啟示錄[ 11 ]或「我是現存者」;拉丁語,ego sum qui sum,「我就是我」。

單字אֲשֶׁר ‎ ( 'ăšer ) 是一個關係代名詞,其意義取決於直接上下文,因此「that」、「who」、「which」或「where」都是該單字的可能翻譯。[ 12 ]

這句話在新約中的應用是「但靠著神的恩典,我成為現在的樣子…」(哥林多前書 15:10)。[需要引用]

解釋

根據希伯來聖經,在遭遇燃燒的荊棘時(出埃及記 3:14),當以色列人問什麼神(‘埃洛希姆)派他到他們那裡時,摩西問他要對他們說什麼,耶和華回答說:“我就是我”,並補充說,“對以色列人民說,‘我派我到你們這裡來 ” [ 4 ]儘管有這樣的交流,以色列人從未向摩西詢問上帝的名字。 。[ 13 ]然後還有一些可能無法回答的問題,包括誰不知道上帝的名字,摩西還是以色列人(大多數評論家認為是摩西不知道,這意味著以色列人會問他姓名以證明他的資歷),以及該聲明的涵義。[ 13 ]

最後一個可以透過三種方式實現:

  • 「我就是我」——這是對摩西問題的迴避;[ 14 ]
  • 「我是誰」或「我是誰」——以色列神的本質的陳述。學者認為它指的是上帝永恆的本質,這在古代近東文化中很常見,並不限於希臘化哲學。然而,這可能是對迦南神話中諸神的母題任意消失的反應;[ 15 ]
  •  ‘我是’就是我是誰”,或者“我是因為我是”——這個版本並沒有在該短語的學術討論中發揮主要作用,但第一個變體已被納入新英語聖經中。[ 16 ]

羅馬天主教

教會聖師聖奧古斯丁和聖托馬斯阿奎那將出埃及記 3:14 中的存在與Esse ipsum subsistens 等同起來,Esse ipsum subsistens就是上帝本身,並且在形而上學中,是強或密集意義上的存在,一個人擁有一切存在的最高完美程度的決定。因此,這個存在是每一個現實的現實(或純粹的行為)和所有完美的完美。在他身上,只有本質存在拉丁語Actus essendi)被確定。雖然聖奧古斯丁對他有一般的直覺,但他的哲學表述只有聖阿奎那才提出。[ 17 [ 18 ]


參見


吾榮美


Ego eimi古希臘語 ἐγώ εἰμι [eɡɔ̌ː eːmí])“我是”,“我存在”,是古希臘語中動詞“to be”的第一人稱 單數 現在 主動 指示詞許多基督徒認為約翰福音中的一些用法中使用的這個短語具有神學意義。

古典希臘語

當用作係詞並帶有謂詞“我是X”時,用法相當於英語。

當單獨使用時,沒有謂語,“我是”,“他是”,“他們是”,通常意味著“我存在”等。

  • 荷馬 奧德賽15:433 那麼你願意和我們一起回到你的家嗎?事實上,他們仍然活著(eisi , eimi的第三人稱複數),並且被認為是富有的。[ 1 ]

除非在直接上下文中存在隱含謂詞,否則情況就是如此。

通用希臘語

希臘化希臘文中不帶謂詞的用法在很大程度上與早期的「古典」用法一致,即使在猶太文本中也是如此:

  • 《七十士譯本》出埃及記 3:14 “神對摩西說,我是(ego eimi)那存在;又說,你們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存在差我到你們這裡來。” [ 2 ]
  • Septuagint 2 Samuel 2:19 亞撒黑追趕押尼珥,一路上,不左也不左,追趕押尼珥。 20 押尼珥回頭一看,說,亞撒黑是你嗎?他回答說:“我是”(ego eimi),即“是我。” [ 3 ] [1] [2]
  • 約翰福音9:8-9 鄰居們和那些見過他乞討的人都說:“這不是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有的說:“是他。”還有人說:“不是,但他就像他。”他一直說:“我就是他。” (我艾美[ 4 ]

基督教釋經

教父訓詂

安布羅斯(約340-400)認為「我是」不僅與亞伯拉罕有關,而且是一個包括亞當之前的陳述。第三卷《基督教信仰詮釋》中寫道:「就其範圍而言,介詞'之前'可以追溯到過去,沒有終結或限制,因此'在亞伯拉罕之前,[ἐγώ εἰμι]'顯然並不意味著'之後亞當”,正如“晨星之前”並不意味著“天使之後”。但當他說「在[πριν]之前」時,他的意思並不是說他被包含在任何人的存在中,而是說所有的事物都被包含在他的存在中,因為聖經的習慣就是這樣顯示上帝的永恆性。[ 5 ]

約翰‧克里索斯托姆 ( John Chrysostom ,約 349-407) 賦予自我 eimi更多的神學意義,在他關於約翰的第55 篇講道中:「但為什麼他說,在亞伯拉罕之前,他不是說'我是'(ἐγώ ἦν),而不是'我是'” (ἐγώ εἰμι)?正如天父使用這個表達方式一樣,基督也使用這個表達方式;因為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表達方式在他們看來都是褻瀆的。[ 6 ]

現代福音派釋經

許多基督徒特別感興趣的經文是約翰福音 4:26、6:20、8:24、8:28、8:58 中的系列(不包括生來瞎眼的人,約翰福音 9:9)13 : 19、15:1、18:5,這些通常被統稱為約翰的「『我是』陳述」。[ 7 ]

在新教評論中,經常提到“每當約翰報道耶穌說‘ego eimi’時,就隱含著對神性的宣稱。” [ 8 ]在註釋中,英文“I a​​m”有時會大寫“I AM”,以表明與英文聖經如何經常將希伯來文本中具有四個語法(YHWH)的單詞大寫的聯繫,例如在《聖經》中使用「LORD」國王詹姆斯版本。例如; 「這些強大的字詞來自希臘文ego eimi,更準確的翻譯是「我是!」[ 9 ]這也可以在一些天主教評論中找到。[ 10 ]建立這種聯繫是因為人們認為ego eimi與出埃及記3:14中的「我是我是」或希伯來文Ehyeh-Asher-Ehyeh有關

天主教

現代天主教學術也傾向於看到福音書中大量的「我是」陳述呈現出神顯。雷蒙德布朗在約翰福音6 章20 節講述的故事中看到了一個文字遊戲,船上的門徒看到一個人在水面上向他們走來時感到害怕,耶穌向他們保證,“我是;我是」。不要害怕。布朗看到了雙重意義:「是我」的明顯故事情節意義和耶穌在暴風雨中平靜行走,然後將他們安全地帶上岸所固有的更高的神聖意義。 [ 11 ]


我是(聖經術語)


通用希臘文術語Ego eimiἘγώ εἰμί發音為[eɣó imí]),字面意思是我是它是我」 ,是系動詞εἰμι的強調形式,記錄在福音書中,是耶穌所說的在約翰福音中,他多次不以動詞的角色而是以名字的角色來指稱自己,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了七次,並帶有特定的頭銜。它與《出埃及記》3:14 中的段落有關,其中上帝將祂的名字命名為אֶהְֶה אֲשֶׁר אֶהְהה ‎ ,Ehyeh Asher Ehyeh,基本上翻譯為「我是我所成為」或「我是我所成為我所「我所成為」是」。在希伯來聖經中(出 3:14),它是上帝的個人名字,直接向摩西透露。[ 1 ]這些用法一直是重要的基督論分析的主題[ 2 [ 3 ]

新約

新約聖經中,人稱代名詞ἐγώ與現在的第一人稱單數係詞 εἰμι結合,據記載主要由耶穌使用,特別是在約翰福音中。

它在約翰福音中使用,無論有或沒有謂語主格。出現了七次有謂語主格的情況,從而產生了耶穌的一些頭銜

  • 我是生命的糧(約 6:35)
  • 我是世界的光(約 8:12)
  • 我是門(約翰福音 10:9)
  • 我是好牧人(約翰福音 10:11,14)
  • 復活在我,生命在我(約 11:25)
  •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 14:6)
  • 我是葡萄樹(約 15:1,5)

不帶謂語主格

「我是」也可以不帶謂語主格使用,這在通用希臘文中並不常見。因此,它通常被解釋為耶穌與神的自我認同。在約翰福音 8 章 24 節,耶穌說:「你們若不信我,必要死在罪中。」後來,群眾試圖用石頭打耶穌,以回應他在約翰福音 8 章 58 節中的說法:「在亞伯拉罕之前,我是」。許多其他譯本,包括美國標準版,都將約翰福音 8:24 譯為「除非你們相信我是[他],否則你們將死在罪中」。有些人認為約翰福音 8:58 中的短語在語法上與約翰福音 8:24 中的短語不同,因為系動詞可以與任何謂語表達式一起使用,而不僅僅是謂語主格,例如“ὅπου εἰμὶ ἐγὼ καὶ ὑμεῖς ἦτε”(“我在哪裡,你們也在哪裡”)請參閱約翰福音 14:3「πρὶν Ἀβραὰμ γενέσθαι」(「在亞伯拉罕之前」)可以被視為謂語介詞片語,因此約翰福音 8:58 中的「ἐγώ εἰμὶ」(「我是」)在語法上不需要謂語主格。然而,陳述性陳述中,現在式動詞與像πρὶν這樣的時間副詞一起使用是相當不尋常的,儘管在新約之外也很少有例外。因此,約翰福音 8 章 58 節的解釋通常取決於神學而非希臘文文法。

帶謂語主格

新約聖經也有時使用該短語,但在ἐγώεἰμι之間使用謂語主格和/或形容詞:馬太福音 8:9路加福音 7:8中的百夫長路加福音 1:18中的撒迦利亞、路加福音1:18 中的加百列路加福音 1:19約翰福音 9:9中的一個生來瞎眼的人被耶穌治愈,並被告知去西羅亞池洗澡,使徒行傳10:21使徒行傳 10:26中的彼得,使徒行傳 22中的使徒保羅: 3使徒行傳 23:6使徒行傳 26:29羅馬書 7:14羅馬書11: 1羅馬書 11:13哥林多前書 15:9提摩太前書 1:15、一些哥林多信徒相信哥林多前書 1:121哥林多前書 3:4、約翰福音 3:28使徒行傳 13:25中否定的施洗約翰( οὐκ εἰμὶ ἐγὼ,「我不是」)(與約翰福音 8:23, 17:14,16 中的耶穌相比),以及彼拉多在約翰福音 18:35中提出問題(Μήτι ἐγὼ Ἰουδαῖός εἰμι,「我是猶太人嗎?」)[ 4 [ 5 [ 6 ]

舊約

ἐγώ εἰμι 在《七十士譯本》中也出現在沒有顯式或隱式謂語主格的情況下,而是帶有介詞短語,例如“μὴ ἀντὶ θεοῦ ἐγώ εἰμι ...”(“我能代替上帝嗎……”)創世紀 30 :2,或帶有謂語從句,如創世記 23:4中的“πάροικος καὶ παρεπίδημος ἐγώ εἰμι μεθ' ὑμῶ”(我作為外國人寄居者)[ 7 ]

有人認為,Tetragrammaton הוה (YHWH) 的獨特表達是一個動詞同源名詞,源自ההhayah ),希伯來語連接(或“係詞”或“係詞”)動詞“to be”。翻譯常按照七十士譯本的傳統來翻譯這個詞,「主」。

在基督教哲學中

哲學家約瑟夫·德·托雷(Joseph de Torre)在評論“我是”作為上帝之名的哲學含義時寫道:

亞里斯多德將上帝視為先行者,但他在世界之外,因為他的「行為」概念有缺陷,它更多的是物理性的,而不是形而上學的。聖多瑪斯所做的就是把這個概念提升到形而上的層面,然後他把它與柏拉圖的「參與」概念結合起來。但他在信仰的指引下做到了這一切,因為《聖經》將上帝描述為「祂是誰」(出埃及記,3):他看到上帝存在的充實,存在的行為,是存在的完美。其他一切都是對存在行為的參與,它必須由上帝「從無到有」創造,因為上帝無法分享祂無限的存在行為。[ 8 ]

參見


神的名字


上帝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其中許多名字列舉了至高無上者的各種品質。英語單字“ god”(及其在其他語言中的對應詞)被多種宗教用作名詞來指代不同的神靈,或者特指至高無上的存在,如英語中大寫和非大寫的術語“God”“god”所表示的那樣[ 1 ]聖經希伯來文Elohim (聖經中最常見的上帝名稱之一)古代同源對應詞,[ 2 ]包括原始閃米特語El聖經亞蘭語Elah阿拉伯語ilah[ 2 ]在許多這些語言中,上帝的人名或專有名詞可以與這些屬性區分開來,或是同名的。例如,在猶太教中,tetragrammaton有時與古希伯來語ehyeh(“我將是”)相關。[ 2 ]它與《出埃及記》3:14中的段落有關,其中上帝將他的名字命名為אֶהְשֶׁר אֶהְйֶה ( Ehyeh Asher Ehyeh),其中動詞最基本的翻譯可以是“我是我所是”, “我將成為我將成為的人”,或“我將成為我所是的人”。在這段經文中,YHWH[ 2 ]上帝的個人名字,直接摩西啟示。

兩個多世紀以來,各種理論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對「獨一上帝」這個名稱的解釋一直東西方學者之間普遍討論的主題[ 3 ]基督教神學中,這個字被認為是上帝的個人名稱和專有名稱。[ 4 ]另一方面,不同傳統中的神的名字有時會用符號來指涉。[ 5 ]提出並分析了不同宗教所使用的神名是否等同的問題。[ 6 ]

不同宗教傳統之間的神聖名字交換通常是有限的。宗教實踐的其他要素可能是共享的,特別是當不同信仰的社區生活得很接近時(例如,在印度基督教社區內使用KhudaPrabhu),但名稱本身的使用大多仍然在特定的領域內宗教,甚至可以根據實踐來幫助定義一個人的宗教信仰,例如背誦神的名字(例如japa)。[ 7 ] Guru Gobind SinghJaap Sahib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其中包含 950 個神的名字。《神聖的名字》是偽狄奧尼修斯的經典著作,它定義了希臘、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神學等西方傳統對神的名字的本質和意義的傳統理解的範圍。[ 8 ]諸如《主的 72 個名字》等進一步的歷史清單顯示了地中海世界各地卡巴拉、基督教和希伯來學術之間對上帝之名的歷史和解釋的相似之處[ 9 ]

在許多文化中,對於名字的傳承的態度都是保密的。在猶太教中,上帝之名的發音一直受到非常小心的保護。據信,在古代,聖賢們每七年才交流一次發音;[ 10 ]此系統受到最近運動的挑戰。聖名的性質可以描述為個人的或定語的。在許多文化中,通常很難區分上帝的個人名稱和屬性名稱,這兩個部分必然會相互影響。[ 11 ]

猶太教

El來自一個字根,意思是“神”或“神”,在原始閃米特語中被重構為ʾil。有時指神,有時指強者,當用來指以色列的神時,El 幾乎總是被附加的詞所修飾,進一步定義了將他與假神區分開來的含義。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常見頭銜是埃洛希姆(希伯來文:אלהйם)。字根Eloah ( אלה ) 用於詩歌和晚期散文(例如,《約伯記》),並以陽性複數後綴-im ם結尾,創建了像ba`alim(“所有者”)和adonim(“領主”, 「大師」)也可能表明單一的身份。

《出埃及記》中,上帝命令摩西告訴人們「自有永有」差遣了他,根據摩西傳統,這被尊為上帝最重要的名字之一

摩西對上帝說:“假設我去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問我:‘他叫什麼名字?’那我該怎麼跟他們說呢?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自有永有者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神又對摩西說: 「你們要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啊!這是我永遠的名字,世世代代你們都要這樣稱呼我。

在出埃及記6:3,當摩西第一次與神說話時,神說:“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El Shaddai,卻沒有以耶和華的名向他們顯現。”

YHWH(耶和華)是猶太教中上帝的專有名稱。古希伯來著作中既沒有使用元音也沒有使用元音點,YHWH 的原始發聲已經遺失。[ 12 ]

後來的評論也指出,這個名字的真正發音完全由元音組成,例如希臘語Iαουε[ 13 ]然而,由於希伯來文字中缺乏明確的元音,元音在該時期僅通過它們的缺失來區分,這一事實引起了質疑。由此產生的由半元音和聲門音組成的替代音,稱為四種語法音,通常不允許大聲發音,即使在祈禱中也是如此。禁止濫用(而非使用)這個名字是這條命令的首要主題,即不要妄稱主的名字

猶太人在禱告時不念“YHWH”,而是說“ Adonai ”(“主”)。哈拉卡要求在主要法律周圍放置次要規則,以減少主要法律被違反的機會。因此,常見的宗教習俗是將“Adonai”一詞僅限於祈禱時使用。在交談中,許多猶太人即使不說希伯來語,也會稱呼上帝為HaShem ( השם ),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名字」;這齣現在利未記 24:11

幾乎所有正統猶太人都避免使用“Yahweh”或“Jehovah”,因為四個字母的實際發音在古代已經失傳。許多人使用“HaShem”一詞作為間接指代,或使用“上帝”或“主”來代替。馬克·薩梅斯 (Mark Sameth) 認為,雅威 (Yahweh) 是雙性神的化名,該名字的四個字母是密碼,古代以色列的祭司將其反向讀為huhi ,“他-她”,正如紀堯姆·波斯特爾 (Guillaume Postel)早期提出的理論(第 16 章)世紀)和 米開朗基羅·蘭奇(19 世紀)[ 14 [ 15 [ 16 [ 17 ]

基督教

瑞典 Fiskebäckskil 教堂路德基督教祭壇上的聖名YHWH
耶和華(Jehovah ),聖名YHWH的發音,位於比利時聖菲亞克德迪森天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上

在基督教中,《舊約全書》將YHWH ( йהוה ‎;常用母音發音為「Yahweh」或「Jehovah」) 作為上帝的個人名字。[ 18 [ 19 ]參考文獻,例如《新大英百科全書》,透過提供根據希臘語來源重建的(基督教)額外細節來確認發聲「耶和華」:

早期的基督教作家,例如 2 世紀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曾使用過類似 Yahweh 的形式,並聲稱四字母的這種發音從未真正消失。其他希臘語轉錄也表明,YHWH 應發音為 Yahweh。[ 13 ]

Jah或 Yah(希伯來文譯為הּ ‎)是 Jahweh/Yahweh/Jehovah 的縮寫。[ 20 ]它出現在聖經的某些譯本中,例如修訂標準版,並被基督徒用在感嘆詞哈利路亞中,意思是“讚美耶和華”,用來榮耀耶和華。[ 20 ]在基督教中,某些獻給上帝的讚美詩使用耶和華的發音來呼喚神聖的名字耶和華 Yəhōwā),例如引導我,哦,偉大的耶和華[ 21 ]

上帝的希伯來人名 YHWH在許多聖經譯本中被翻譯為“主”,而埃洛希姆被翻譯為“上帝” 聖經的某些譯本在特定的地方將四種語法詞與耶和華或耶和華聯繫起來,後者的發音被用在英王詹姆斯版廷代爾聖經以及當時及以後的其他聖經譯本中。[ 22 ]許多聖經英文譯本(例如 ESV、NIV、KJV 等)將四個語法詞翻譯為ord,從而從書面文本中刪除了任何形式的YHWH,並且遠遠超出了猶太人用Adonai 代替Adonai 的口頭做法。[ 23 ] [驗證失敗]

希臘文新約聖經的英文聖經翻譯ho theos(希臘文:Ο θεός)翻譯為上帝,將ho kurios(希臘文:Ο Κύριος)翻譯為「主」,後者是「上帝的希伯來文舊約名的希臘文翻譯,耶和華。[ 24 ]

耶穌(Iesus,Yeshua [ 25 ] 是希伯來聖經後來的書籍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人中的一個常見的替代形式。這個名字與希臘語拼寫Iesous相對應,英語拼寫Jesus也由此而來[ 26 [ 27 ]基督在希臘文的意思是「受膏者Χριστός)。赫里斯托斯 (Khristos)的希臘文相當於希伯來彌賽亞 ( Messiah);雖然在英語中,古老的盎格魯撒克遜彌賽亞hæland(「治療者」)幾乎被拉丁基督消滅了,但一些同源詞,例如荷蘭語和南非荷蘭語中的heiland仍然存在,而且,在德語中,Heiland這個詞有時也被用作指代耶穌,例如,在教堂合唱團中)。

基督教新約《啟示錄》引用上帝,即耶穌的話:「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 (參考啟 1: 8、21 :622:13

有些貴格會教徒用「光」的稱號來稱呼上帝。使用的另一個術語是萬王之王或萬主之主和萬軍之主。除了上帝的個人名字YHWH(發音為Yahweh或Jehovah)之外,基督徒使用的上帝頭銜還包括希伯來頭銜Elohim、El-Shaddai和Adonai,以及亙古常在者父親/阿爸,即希伯來語,「至高者」。[ 18 ] 阿爸(希伯來文「父親」)是基督教中常用的創造者術語,因為這是耶穌用來指稱天父上帝的頭銜。


神的名字所代表的意思

 神的許多名字中,每一個名字都描述了神多面品質的一個不同方面。下面是一些聖經中比較常見的名字:


以利,以羅欣:神“大能,力量,至高”(創世記7:1;以賽亞書9:6)—從詞源上講,El(以利)意思是“權力”,如在“我手中原有能力害你”(創世記31:29)一句中。 El(以利)還和其它品質有關,比如正直誠實(民數記23:19),忌邪(申命記5:9)和憐憫(尼希米記9:31),但根本意義還是大能。

伊羅興:神“造主,大能和力量”(創世記17:7;耶利米書31:33)—包含三位一體教義的以羅欣的複數形式。從聖經的第一個句子開始,當神(伊羅興)說話創造世界的時候,神的力量的至高性就顯明了(創世記1:1)。

以利沙代: “全能的神”,“雅各的大能者”(創世記49:24;詩篇132:2,5)—講的是神對於一切的最高能力

亞杜乃: “主”(創世記15:2;士師記6:15)—用以代替也威,猶太人認為也威太神聖了,有罪的人不能說。在舊約中,神與他的子民打交道時更多用也威,而與外邦人打交道時更多用亞杜乃。

也威/雅巍/耶和華: “主”(申命記6:4;但以理書9:14)—嚴格說來,這是神唯一準確的名字。翻譯在英語聖經中為LORD(主)(所有字母大寫),以區別於亞杜乃表示的“主”。 (出埃及記3:14)這個名字最早是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3:14)。這個名字特指一種及時性,一個現時存在。耶和華是現時存在的、可以觸及的、就在那些呼求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的人旁邊(詩篇107:13)、赦免(詩篇25:11)和引導(詩篇31:3)。

耶和華以勒: “耶和華必預備”(創世記22:14)—這個名字是亞伯拉罕用來紀念神預備了公綿羊來代替他的兒子以撒做燔祭。

耶和華拉法: “耶和華是醫治者”(出埃及記15:26)—“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在身體方面防治疾病,在靈魂方面寬恕罪孽。

耶和華尼西: “耶和華是我旌旗”(出埃及記17:15),這裡旌旗被理解為一個集結地。這個名字在出埃及記17裡紀念在沙漠裡擊敗了亞瑪力人。

耶和華麥加底西: “耶和華是叫你們成聖的”(利未記20:8;以西結書37:28)—神說明只有他,而不是律法,可以潔淨他的子民,使他們成聖。

耶和華沙龍: “耶和華賜平安”(士師記6:24)—這個名字是基甸以為見到主以後他會死,主的使者讓他放心他不會死,所以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以此為名。

耶和華伊羅欣: “主神”(創世記2:4;詩篇59:5)—這個名字結合了神的獨一名字也威和通用名“主”,表明他是主上之主。

耶和華齊根努: “耶和華我們的義”(耶利米書33:16)—與耶和華麥加底西一樣,是神獨自給人提供公義,最終以他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5:21)。

耶和華羅伊: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篇23:1)—大衛思考了他作為牧者和他的羔羊的關係,他意識到那正是神和他的關係,所以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篇23:1)。

耶和華沙瑪: “耶和華的所在”(以西結書48:35)—這個名字是給耶路撒冷和那裡的教會的,表明曾離開的主的榮耀(以西結書8-11)已經回來了(以西結書44:1-4).

耶和華沙玻斯: “萬軍之耶和華”(以賽亞書1:24;詩篇46:7)— Hosts(萬軍)意為“成群”,可指天使,也可以指人。他是天上眾使者和地上眾人的萬軍之主,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窮人富人,還是主人奴隸。這個名字表現出神的莊嚴、能力和權威,表明他可以成就他決意要做的事。

伊利昂: “至高者”(申命記26:19)—來自於希伯來詞根“向上”或“上升”,所以含義是指。最高的。伊利昂代表提高,說的是主的絕對權力。

耶和華羅以: “看顧人的神”(創世記16:13),這個名字是被撒萊趕出門獨自在曠野中絕望的夏甲給神的(創世記16:1-14)。當夏甲見到神的使者時,她意識到他見到神顯現了。她也意識到神看到了她的痛苦,證明他是真的看顧一切的神。

以愛俄蘭: “永生的神”(詩篇90:1-3)—神的本質是無始無終,不受時間的任何限制,神自身就有產生時間的原因。 “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

耶和華基伯: “耶和華是大能者”(以賽亞書9:6)這個名字用於以賽亞的預言中,描述彌賽亞基督耶穌。作為神威大能的勇士、彌賽亞這位全能的神會擊殺他的敵人,用鐵杖轄管他們(啟示錄19: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發現了這篇網誌的留言板,在這留點什麼吧|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