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的耶穌

 

聖墓教堂是耶路撒冷的聖地大多數基督徒相信這裡包括耶穌的墳墓以及祂被釘十字架和復活的地點。

在基督教耶穌聖經新約》中所記載的上帝之子,而在大多數基督教派中,被認為聖子上帝,是上帝三位一體的代表(人)基督徒相信他是《聖經·舊約》中預言的彌賽亞(賦予他基督的稱號。藉著耶穌的受難復活,基督徒相信上帝為人類提供了拯救永生[ 1 ]用耶穌的死贖回了所有的

這些教義強調,作為神的羔羊,耶穌選擇在加山被釘在十字架上,作為他作為「神的代理人和僕人」服從神的旨意的標誌。[ 2 [ 3 ]耶穌的選擇使他成為一個順服的人,亞當的悖逆形成對比。 [ 4 ]根據《新約》,上帝使他從死裡復活後,[ 5 ]耶穌升天坐在天父上帝右邊[ 6 ]與他的追隨者等待著他返回地球和上帝隨後的最後一次審判[ 7 ]

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耶穌由童貞女所生他教導其他猶太人如何跟隨上帝(有時使用比喻)、創造奇蹟並聚集門徒。基督徒普遍相信這個敘述是歷史真實的

雖然關於耶穌的本質存在神學爭論,但三位一體基督徒相信耶穌是道成肉身人的形式出現的上帝)、聖子上帝以及「真神和真人」——完全神性和完全人性。耶穌在各方面都成為了完全的人,遭受了凡人的痛苦和誘惑,但他沒有犯罪

核心教義

儘管基督徒對耶穌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透過分析主要基督教教派的教義問答懺悔文本來總結其共同信仰的關鍵要素。[ 8 [ 9 [ 10 ]基督教對耶穌的看法源自各種聖經來源,特別是來自正典福音書新約書信,例如保羅書信。基督徒主要認為這些作品在歷史上是真實的。[ 11 ]

那些致力於被視為符合聖經的正統基督教的基督教團體或教派幾乎都同意耶穌:[ 12 ]

  • 由童貞女所生;
  • 是一個人,同時也是完全的神;
  • 在他存在期間從未犯過罪;
  • 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並被埋葬在墳墓裡;
  • 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 復活40天後升天回到父神身邊;
  • 將返回地球。[ 13 ]

一些被認為是基督教的團體持有被認為是異端的信仰。例如,一性論的信徒拒絕接受基督有兩種本性的觀點,一種是人性,一種是神性。[ 14 ]

福音敘述耶穌一生的五個主要里程碑是祂的洗禮變容、受難、復活和升天[ 15 [ 16 [ 17 ]這些通常由另外兩個情節括起來:開頭的耶穌誕生和結尾保惠師(聖靈)的派遣。 [ 15 [ 17 ]福音書對耶穌教義的記載常常按照涉及祂的「行為和言語」的特定類別來呈現,例如祂的事工比喻神蹟[ 18 [ 19 ]

基督徒不只賦予耶穌的工作神學意義,也賦予他的名字以神學意義。耶穌之名的虔誠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早期[ 20 [ 21 ]這些在今天東方西方基督教中都存在[ 21 ]

基督徒主要宣稱,藉著耶穌的生、死和從死裡復活,祂用新約的寶血恢復了人類與神的正確關係。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被理解為救贖性的犧牲:人類救贖的源頭和對因亞當的罪而進入人類歷史的罪贖罪[ 22 ][ 23 ]

基督、邏各斯和神的兒子

《馬可福音》第一頁,作者:Sargis Pitsak(14 世紀):「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

但你說我是誰?只有西門彼得回答他: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 16:15-16 [ 24 ]

耶穌是中保,但[……]這個頭銜的意義不僅僅是神與人之間的某個人。他不僅僅是上帝與人類之間的第三者。 [...] 身為真神,祂將神帶給人類。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他將人類帶到上帝面前。[ 25 ]

大多數基督徒普遍認為耶穌是基督,是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也是上帝唯一的兒子。《馬可福音》(馬可福音1:1 )的開篇詞“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為耶穌提供了基督和神的兒子這兩個不同的屬性。馬可福音 1 章 11節再次重申了祂的神性[ 26 ]馬太福音 1:1首先稱耶穌為基督,並在第 16 節再次解釋並肯定:「耶穌,稱為基督」。

在保羅的書信中,基督這個字與耶穌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繫,顯然對於早期的基督徒來說,沒有必要聲稱耶穌是基督,因為這被認為在他們中間被廣泛接受。因此,保羅可以使用“基督”這個詞,而不會混淆它所指的是誰,正如在哥林多前書 4:15羅馬書 12:5中一樣,他可以使用諸如“在基督裡”之類的表達方式來指耶穌的跟隨者。[ 27 ]

在新約聖經中,從天使報喜受難,耶穌多次被稱為「上帝之子」[ 28 ]新約中許多人都宣告耶穌是神的兒子,並且父神曾兩次以來自天上的聲音宣告耶穌是神的兒子,並且是耶穌本人所斷言的。[ 28 [ 29 [ 30 [ 31 ]

基督論中,基督是邏各斯(即「道」)的概念對於建立基督神性的教義以及祂在三位一體中上帝聖子的地位[需要引用]這一概念非常重要,如迦克墩教會中闡述的。這源自約翰福音的開頭,通常被翻譯成英文:“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32 ]λόγος 在希臘通用語中被翻譯為Word,而在神學論述中,這通常保留其英文音譯形式「Logos」。理解這一點的最簡單的方法是這樣的教導:耶穌(神的道)來自父神的懷抱,成為一個活人,然後透過超自然的方式轉化為(聖母瑪利亞)子宮中的胎兒,如基督信徒所承認的

基督先存是指基督在道成肉身為耶穌之前就已經存在。相關的新約經文之一是約翰福音 1:1-18,在三位一體論的觀點中,基督被認為是一種預先存在的神聖本質,稱為「邏各斯」或「道」。約翰福音 17 章 5節重申了這一教義,當時耶穌在告別講道中提到「創世以先」祂與父所享有的榮耀[ 33 ] 約翰福音 17:24也提到「在創世以前」天父就愛耶穌。[ 33 ] 關於基督預先存在的 非三位一體論觀點各不相同,有些人拒絕它,有些人接受它。

使徒時代之後,從二世紀開始,關於耶穌身上的人性和神性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一些爭議。[ 34 [ 35 [ 36 ]最終在451年,迦克墩會議上提出了實體聯合的概念,即耶穌既是完全的神性又是完全的人性。[ 34 [ 35 [ 37 [ 38 ]然而,基督教派之間的分歧此後繼續存在,有些人拒絕實體聯盟而支持一性論。

道成肉身、誕生和第二個亞當

《夜間耶穌誕生》,作者: Geertgen tot Sint Jans c.  1490

祂是看不見的上帝的形象,是所有創造物的首生者。因為天上地下、可見的和看不見的一切都是祂創造的。 —歌羅西書 1:15-16

歌羅西書中上述的經文將耶穌的誕生視為一切受造物的典範。[ 39 [ 40 [ 41 [ 42 ]

使徒保羅將耶穌的誕生視為具有宇宙意義的事件,產生了一個“新人”,消除了第一個人亞當墮落所造成的損害。正如約翰的觀點認為耶穌是道成肉身的標誌,宣告了他的誕生具有普遍意義,保羅的觀點則強調在耶穌的誕生中一個新人和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4 ]保羅對耶穌的末世論觀點將他視為一個有道德和服從的新人,與亞當相反。與亞當不同的是,在耶穌裡誕生的新人服從上帝,並迎來了一個道德和救贖的世界。[ 4 ]

在波琳看來,亞當被定位為第一個人,耶穌被定位為第二個人:亞當因不服從而敗壞了自己,也感染了人類,並給人類留下了詛咒作為遺產。耶穌的誕生抵消了亞當的墮落,帶來了救贖並修復了亞當所造成的傷害。[ 43 ]

在西元 2 世紀,教會神父愛任紐(Irenaeus)寫道:

「當他道成肉身成為人時,他重新開始了人類的漫長歷程,並以簡短而全面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救恩;以便我們在亞當中失去的東西——即按照形象和上帝的樣式— —使我們在基督耶穌裡得以康復。[ 44 [ 45 ]

在教父神學中,保羅將耶穌作為新人與亞當進行對比,為討論耶穌誕生的獨特性以及他一生中隨後發生的事件提供了一個框架。因此,耶穌的誕生開始成為「宇宙基督論」的起點,其中耶穌的誕生、生命和復活具有普遍的意義。[ 4 [ 46 [ 47 ]耶穌作為「新人」的概念在耶穌從誕生到復活的誕生和重生循環中不斷重複:在他出生之後,透過他的道德和對天父耶穌的服從父神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了「新的和諧」。耶穌的誕生和復活因此創造了新人類的作者和典範。[ 48 ]根據這個觀點,耶穌的誕生、死亡和復活帶來了救贖,消除了亞當的傷害。[ 49 ]

身為大衛的親生兒子,耶穌屬於猶太種族、民族、國家和文化[ 50 [ 51 ]反對這一點的一個論點是耶穌家譜中的矛盾:馬太說他是所羅門的兒子,路加說他是拿單的兒子-所羅門和拿單是兄弟。大馬士革的約翰教導說,這並不矛盾,因為根據聖經,內森在所羅門死後娶了所羅門的妻子,即“yibbum”男人必須娶他兄弟無子女的遺孀的成年禮)。 [ 52 ]

耶穌在加利利長大,他的大部分事工都是在那裡進行的。[ 53 ]公元一世紀,加利利和猶太地區所使用的語言包括猶太巴勒斯坦亞蘭語希伯來語希臘語,其中以亞蘭語為主。[ 54 [ 55 ]人們普遍認為,耶穌加利利方言的阿拉姆語[ 56 ]傳授了他的大部分教義。[ 57 [ 58 ]

正典福音書馬太福音 14:36 [ 59 ]路加福音 8:43-44中描述了耶穌戴著tzitzit (塔利特上的流蘇) [ 60 ]除此之外,新約聖經並未對耶穌死前的外貌進行描述,福音的敘述通常對人們的種族外貌或特徵漠不關心。[ 61 [ 62 [ 63 ] : 48–51 

《使徒的聖餐》,盧卡‧西諾雷利 ( Luca Signorelli)著,1512 年

小偷來只是為了偷竊、殺害和破壞。我來是為了讓他們可以擁有並享受生命,並擁有豐富的生命(充分,直到溢出)。 ——約翰福音 10:10(放大)

耶穌對人和物質似乎有兩個基本的關注:(1)他們擺脫事物的暴政;(2)他們積極關心別人的需要。[ 25 ]

在正典福音書中,耶穌的事工從他在約旦河附近的猶太鄉村受洗開始,在最後的晚餐耶路撒冷結束。[ 64 ]路加福音3:23 )指出耶穌開始傳道時「大約30歲」。[ 65 [ 66 ]的傳道開始日期估計為公元 27 至 29 年左右結束日期美元3036

耶穌早期的加利利事工開始於他受洗後,他猶太沙漠回到加利利[ 69 ]在這個早期時期,他在加利利各地傳教,並招募了他的第一批門徒,他們開始與他一起旅行,並最終形成早期教會的核心。[ 64 [ 70 ]從馬太福音第 8 章開始的主要加利利事工包括十二使徒的委任,涵蓋了耶穌在加利利的大部分事工。[ 71 [ 72 ]施洗約翰死後,耶穌準備前往耶路撒冷,最後的加利利事工開始了。 [ 73 [ 74 ]

在後來的猶太事工中,耶穌開始了他穿越猶太前往耶路撒冷的最後旅程。[ 75 [ 76 [ 77 [ 78 ]在後來的庇哩亞事工中,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從加利利海沿約旦河向下大約三分之一的路程,他回到了他受洗的地方。[ 79 [ 80 [ 81 ]

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事工有時被稱為受難週,從耶穌凱旋進入耶路撒冷開始。[ 82 ]福音書比其他時期提供了更多關於最後事工的細節,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文本講述了耶穌在耶路撒冷生命的最後一周[ 83 ]

教訓、比喻與神蹟

約翰福音1056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出於我自己說的;而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的事。 ——約翰福音 14:10 [ 84 ]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的教導是透過祂的「言語和行為」來呈現的。[ 18 [ 19 ]耶穌的話語包括幾段講道,以及貫穿對觀福音書敘述中的比喻(約翰福音沒有比喻)。這些作品包括他在傳道期間所表現的奇蹟和其他行為。[ 19 ]

雖然正典福音書是耶穌教義的主要來源,但保羅書信很可能是在福音書出現之前幾十年寫成的,提供了一些關於耶穌教義的最早的書面記錄。[ 85 ]

新約並沒有將耶穌的教訓僅僅視為他自己的教訓,而是將耶穌的話與神聖的啟示等同起來,施洗約翰在約翰福音3 章 34 節中說:「因為神所差來的,就說神的話。耶穌在約翰福音 7 章 16 節中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從差我來的那一位而來的」。[ 84 [ 86 ]在馬太福音 11:27,耶穌聲稱擁有神性知識,他說:“除了父以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以外,沒有人認識父”,斷言他與父之間有相互的知識。[ 31 [ 87 ]

耶穌最重要的教導之一是祂馬太福音 24 章和路加福音21 章中的再來。在那裡,耶穌解釋了最後日子的徵兆,即俗稱的末日。這些是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之前的日子,在那裡他談到了末日的徵兆,以及基督信徒將要發生的事情,以及臨到世界的迫害和麻煩。耶穌的再來主要分為兩次,即:被再來。被提是指耶穌在空中將祂的聖徒帶到天堂七年的時間,而第二次降臨是指祂與聖徒一起統治地球千年的時間。它也被稱為千禧年統治。

話語

《最後的晚餐》後,耶穌對剩下的十一個門徒的告別演說,選自杜喬的《 Maestà》

福音書包括耶穌在特定場合的一些講道,例如在他受難前一天晚上最後的晚餐後發表的告別講道。 [ 88 ]儘管據報道,耶穌的一些教導是在猶太教堂的正式氣氛中進行的(例如,馬太福音 4:23),但許多講道更像是對話,而不是正式的講座。[ 89 ]

馬太福音有一套結構化的講道,通常被分為馬太五篇講道,其中介紹了耶穌的許多關鍵教義。[ 90 [ 91 ]這五個話語中的每一個在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都有一些平行的段落。[ 92 ]馬太福音的五段講道以登山寶訓開始,其中概括了耶穌的許多道德教義,也是新約中最著名和引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89 [ 93 ]登山寶訓包括描述神國子民品格的八福,表達為「祝福」。[ 94 ]八福注重愛和謙卑,而不是強迫和苛求,並呼應了耶穌關於靈性和同情心的教義的關鍵理想。[ 95 [ 96 [ 97 ]馬太福音中的其他話語包括馬太福音第10章中的傳教士話語馬太福音第18章中的關於教會的話語,為門徒提供指示,並為預期的社群奠定了行為準則的基礎。[ 98 [ 99 [ 100 ]

寓言

《好撒瑪利亞人》是詹姆斯‧蒂索的一幅畫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耶穌的比喻之一。

耶穌的比喻代表了他在福音書中教義的主要組成部分,大約三十個比喻構成了他所記錄的教義的大約三分之一。[ 101 [ 102 ]比喻可能出現在較長的講道中,以及敘述中的其他地方。[ 89 ]耶穌的比喻是看似簡單而令人難忘的故事,通常帶有意象,每個比喻都傳達一種通常將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聯繫起來的教義[ 103 [ 104 ]

19世紀,李斯科和費爾貝恩指出,在耶穌的比喻中,“從可見世界借用的形象伴隨著來自不可見(精神)世界的真理”,耶穌的比喻不僅僅是“服務於人們的比喻」。說明的目的,而是內部類比,自然成為精神世界的見證人」。[ 103 ]同樣,在20世紀,威廉巴克利將寓言稱為“具有天國意義的塵世故事”,[ 105 ]指出耶穌的寓言使用熟悉的例子來引導他人的思想走向天國的概念。他認為耶穌的比喻並非僅僅作為類比,而是基於「自然秩序與精神秩序之間的內在親和力」。[ 105 ]

耶穌向猶太人講比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耶穌親自向耶穌的門徒解釋的。參閱馬太福音 13:13-14;耶穌在那裡解釋了為什麼他對以色列人使用了很多比喻。耶穌解釋說,這是為了應驗先知以賽亞的預言,這可以在以賽亞書 6:9-10 中找到。這是為了以色列人民不理解和認識耶穌是誰並接受他,他故意這樣做是為了讓外邦人[ 106 ]成為上帝兒女的一部分。

耶穌的神蹟

相信奇蹟,好讓你知道並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 —約翰福音 10:38 [ 107 ]

在基督教教義中,耶穌的奇蹟和祂的話語一樣是祂的信息的載體。許多神蹟都強調信心的重要性,例如在潔淨十個麻風病人時,[ 108 ]耶穌並沒有說:“我的能力救了你”,而是說:“起來走吧;你的信心救了你。[ 109 [ 110 ]同樣,在水上行走的奇蹟中,使徒彼得學到了關於信仰的重要教訓,因為當他的信仰動搖時,他開始下沉。[ 111 [ 112 ]

耶穌池中治癒癱瘓者,帕爾馬·伊爾·喬瓦內(Palma il Giovane),1592 年

福音書記載中耶穌所行的所有神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無償地施行恩惠,並且從不要求或接受任何形式的報酬來為他的醫治神蹟支付費用,這與他那個時代的一些大祭司向那些被治癒的人收費不同。[ 113 ]馬太福音 10:8中,他勸告門徒醫治病人、復活死人、潔淨痲瘋病人、趕鬼,不求報酬,並說:「你們白白地接受,也白白地給予」。[ 113 ]

基督徒普遍相信耶穌的神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他的神蹟工作是他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證明了他的神性和實體的結合,即基督的人性和神性在一個實體中的雙重本質[ 114 ]基督徒相信,耶穌的飢餓、疲倦和死亡的經驗證明了祂的人性,而奇蹟則是祂神性的證據。[ 115 [ 116 [ 117 ]

基督教作家也認為耶穌的奇蹟不僅是權力和全能的行為,也是愛和憐憫的作品:它們的表現是為了對有罪和受苦的人類表示同情。[ 114 ]作者肯·斯托克和吉姆·斯托克指出「耶穌所創造的每一個奇蹟都是愛的舉動」。[ 118 ]每個奇蹟都涉及特定的教義。[ 119 [ 120 ]

由於根據約翰福音[ 121 ]不可能敘述耶穌所行的所有神蹟,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選擇福音書中所呈現的神蹟有雙重原因:首先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然後其證據價值。耶穌稱他的「行為」為他使命和神性的證據,並且在約翰福音 5:36中他宣稱他所行的神蹟比施洗約翰的見證具有更大的證據價值。[ 114 ]

受難與贖罪

從正典福音書到保羅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和隨後復活的記載為基督論分析提供了豐富的背景。 [ 122 ]

約翰的「代理基督論」將耶穌是天父的兒子的概念與耶穌作為天父的代理人來到世上,受天父的委託和差遣來代表天父並完成天父的工作的觀念結合起來。每一個對觀耶穌的描述都隱含著這樣一個教義:耶穌所賜的救恩與耶穌自己和祂的神聖身分密不可分。在對觀福音書中,兒子身分和代理權僅在葡萄園的比喻中結合在一起(馬太福音 21:37馬可福音 12:6路加福音 20:13)。[ 123 ]耶穌被釘十字架是作為上帝的代理人上帝的僕人為了最終的勝利而做出的犧牲。 [ 3 [ 124 ]這建立在約翰福音的救贖主題之上,主題始於約翰福音 1:36,施洗約翰宣告:「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125 [ 126 ]啟示錄 21 章 14 節進一步強化了這個概念,其中「被殺但仍站著的羔羊」是唯一值得拿起那卷書(即書卷)的人,其中載有那些將要得救了。[ 127 ]

《使徒行傳》中提出的基督論的一個核心要素是確認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死是「在上帝的預知下,按照明確的計劃」發生的。[ 128 ]依照這種觀點,就像使徒行傳2:23一樣,十字架並不被視為醜聞,因為耶穌「被不法之徒釘死在十字架上」被視為上帝計畫的實現。[ 128 [ 129 ]

保羅的基督論特別關注耶穌的死和復活。對保羅來說,耶穌的受難與祂的復活直接相關,加拉太書6:12中所使用的「基督的十字架」一詞可以被視為祂對福音信息的縮寫。[ 130 ]對保羅來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並不是歷史上的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一個具有重大末世後果的宇宙事件,正如哥林多前書 2:8中所描述的那樣。[ 130 ]在保羅看來,耶穌順服至死(腓立比書2:8 ),是根據神的計劃「在適當的時候」死了(羅馬書4:25 )。 [ 130 ]對保羅來說,「十字架的大能」與他的主的復活是分不開的。[ 130 ]

約翰·加爾文支持「上帝的代理人」基督論,並認為在彼拉多法庭的審判中,耶穌本可以成功地辯稱自己無罪,但卻服從天父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131 [ 132 ]這種基督論主題一直延續到20世紀,無論是在東方西方教會。在東方教會中,謝爾蓋·布爾加科夫(Sergei Bulgakov)認為,耶穌的受難是天父在創世之前「預先永恆」決定的,目的是將人類從亞當墮落造成的恥辱中拯救出來。 [ 133 ]在西方教會中,卡爾·拉納(Karl Rahner)詳細闡述了這樣的類比:上帝羔羊的血(以及耶穌側面的水)在受難時流下的血具有淨化性質,類似於洗禮的水。[ 134 ]

摩門教徒相信,受難是基督贖罪的頂峰,贖罪始於客西馬尼園[ 135 ]

復活、升天和再來

耶穌復活的描繪是基督教藝術的核心拉斐爾《基督的復活》,1499-1502)。

新約聖經教導說,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 136 ]基督徒透過信仰上帝的作為,[ 137 ]在精神上與耶穌一起復活,並得到救贖,以便他們可以走上新的生活方式。[ 138 ]

在使徒教會的教義中,耶穌的復活被視為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形成復活神學的任務落在了使徒保羅的肩上。對保羅來說,僅僅重複基本的教導是不夠的,正如希伯來書 6 章 1 節所說,「超越關於基督的最初教導,走向成熟」。保羅神學的基礎是基督的復活與救贖之間的連結。[ 139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5:20-22中解釋了耶穌復活作為基督徒希望分享類似經歷的原因和基礎的重要性

但基督確實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因為死亡既然是藉著人而來,死人的復活也是藉著人而來。因為正如在亞當裡所有人都死了一樣,在基督裡所有人都將復活。

如果十字架是保羅神學的中心,那麼復活也是如此:除非獨一的死與所有人的死一樣,否則所有人在獨一的復活中就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 140 ]保羅教導說,正如基督徒在洗禮中分享耶穌的死亡一樣,他們也將分享祂的復活[ 141 ],因為耶穌透過祂的復活被指定為神的兒子。[ 142 [ 141 ]保羅的觀點與希臘哲學家的思想相反,對希臘哲學家來說,身體的復活意味著在肉體中的新的監禁,這是他們想要避免的,因為對他們來說,肉體和物質束縛了精神。[ 143 ]同時,保羅相信新復活的身體將是一個靈性的身體-不朽的、榮耀的和強大的,與必死的、羞辱的和軟弱的塵世身體形成鮮明對比。[ 144 ]

使徒教父們討論了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其中包括伊格內修斯(50−115)、[ 145 ] 波利卡普(69−155) 和殉道者遊斯丁(100−165)。[ 146 ]君士坦丁的皈依和313 年米蘭的解放法令之後,四世紀、五世紀和六世紀的大公會議,重點關注基督論,幫助塑造了基督教對復活的救贖本質的理解,並影響了基督教的發展[ 147 ]

非三位一體論的觀點

三位一體的教義,包括相信耶穌是三位一體的位格,並未得到基督徒的普遍接受。 [ 148 [ 149 ]非三位一體基督教團體包括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150 ] 一神論者耶和華見證人[ 151 ]儘管現代非三位一體論團體都拒絕三位一體的教義,但他們對耶穌本質的看法仍然存在很大差異。有些人不相信耶穌是神,而是相信祂是神的使者、先知或完美的受造之人。這是古代教派如伊便尼派152 ]現代一神論者所擁護的觀點。[ 153 ]

參見

進一步閱讀

參考

  1.  牛津聖經伴侶p. 649.
  2.  《坎特伯雷安瑟姆的基督論》作者:Dániel Deme,2004 ISBN 0-7546-3779-4,第 199–200 頁 
  3.  奧斯卡卡爾曼 (1959)。新約的基督論。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 p。 79.國際標準書號 0-664-24351-7
  4.  系統神學,第 2 卷,Wolfhart Pannenberg 著,2004 年 0567084663 ISBN,第 297–303 頁
  5.  使徒行傳 2:24羅馬書 10:9哥林多前書 15:152:31-32、3 : 15、3 : 26、4 : 10、5 : 30、10 : 40-41、13 30、13 :34 , 13:37 ,17:30–31 ,林前 6:14 ,林後 4:14 ,加拉太書 1:1 ,弗 1:20 ,歌羅西書2 :12 ,帖前 1:10 ,來 13:20 , 1寵物 1 :3 , 1:21
  6.  可 16:19路加福音 22:69使徒行傳 2: 33、5 : 31、7 :55–56羅馬書 8:34以弗所書 1:20歌羅西書3: 1希伯來書 1:3、1 : 13 10:12 ,12:2 ,彼得前書 3:22
  7.  使徒行傳 1:9-11
  8.  Jackson, Gregory Lee,天主教、路德會、新教:教義比較1993 ISBN 978-0-615-16635-3第一部分:“協議領域”,第 11-17 頁 
  9.  東正教會:其歷史簡介,教義作者:約翰·安東尼·麥古金 (John Anthony McGuckin) 2010 年第 6-7 頁
  10.  基本基督教教義John H. Leith 1993年 1-2 頁
  11.  梵蒂岡第二屆理事會, Dei Verbum (V.19) 存檔於2014-05-31 at the Wayback Machine ;湯瑪斯‧阿奎那,《聖經》中的一個字是否可以有多種意義? 存檔於 2006-09-06 在Wayback Machine ;參閱 天主教教義問答, §116 存檔於 2015-03-25 at the Wayback Machine; RC Sproul,《認識聖經》,第 45-61 頁; Greg Bahnsen,關於詮釋學的改革自白(第 6 條) 存檔於 2014-12-04 at the Wayback Machine;史考特福茨、馬丁路德和聖經
  12.  “耶穌是誰?基督徒相信什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生基督教團契。 [1] 存檔於 2013-03-04 在Wayback Machine 2013 年 5 月 1 日
  13.  參見約翰福音 14:1-3使徒行傳 1:10-11路加福音 21:27啟示錄 1:7
  14.  神學與宗教研究入門辭典。禮儀出版社。 2007 年。 902.國際標準書號 978-0-8146-5856-7
  15.  《新約解釋隨筆》作者:Charles Francis Digby Moule 1982ISBN0-521-23783-1第 63 頁 
  16.  《信仰的旋律:正統神學》維根古羅安 (Vigen Guroian) 2010 ISBN 0-8028-6496-1第 28 頁 
  17.  傳統經文John Breck 2001ISBN0-88141-226-0第 12 頁 
  18.  《聖經知識註釋》作者:John F. Walvoord、Roy B. Zuck 1983ISBN0-88207-812-7第 100 頁 
  19.  《耶穌基督的言行》作者 J. Dwight Pentecost 2000ISBN978-0-310-30940-6第 212 頁 
  20.  亨特,西爾維斯特。教義神學綱要第 2。第443章 
  21.  霍爾登,萊斯利。耶穌:完整指南2006。第426章 
  22.  天主教教理§606–618;特倫特理事會(1547 年),Denzinger-Schönmetzer,Enchiridion Symbolorum,definitionum etclarationum de rebus fidei et morum (1965) §1529;約翰福音 14:2-3
  23.  英國國教三十九條,第9條;《奧格斯堡懺悔錄》,第 2 條;《第二赫爾維蒂信條》,第 8 章;羅馬書 5:12-21 ; 1Cor. 15:21-22
  24.  你說我是誰? 《基督論隨筆》作者:Jack Dean Kingsbury、Mark Allan Powell、David R. Bauer 1999 ISBN 0-664-25752-6第 xvi 頁和 109 頁 
  25.  斯塔格,弗蘭克.新約神學。布羅德曼出版社,1962 
  26.  主耶穌基督:早期基督教中對耶穌的奉獻作者:Larry W. Hurtado 2005 ISBN 0-8028-3167-2第288頁 
  27.  主耶穌基督:早期基督教中對耶穌的奉獻作者:Larry W. Hurtado 2005 ISBN 0-8028-3167-2第99頁 
  28.  “天主教百科全書:上帝之子”原文存檔。檢索於2011 年 10 月 13 日
  29.  一位老師: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的教導角色John Yueh-Han Yieh 2004 ISBN 3-11-018151-7頁 240-241 
  30.  德懷特五旬節耶穌基督的言行2000 ISBN 0-310-30940-9第 234 頁 
  31.  《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作者:Geoffrey W. Bromiley 1988ISBN0-8028-3785-9第 571-572 頁 
  32. “約翰福音 1:1”聖經網站。信仰生活網2017 年8 月 2 日檢索
  33.  創造與基督論作者:Masanobu Endo 2002ISBN3-16-147789-8第 233 頁 
  34.  Fahlbusch, Erwin (1999),《基督教百科全書》,萊頓,荷蘭:布里爾,第 14 頁。 463,國際標準書號 0-8028-2413-7
  35.  Rausch, Thomas P. (2003),耶穌是誰? :基督論簡介,明尼蘇達州科利奇維爾:禮儀出版社,第 17 頁。 149,國際標準書號 0-8146-5078-3
  36.  McGrath, Alister E. (2007),基督教神學:簡介,Malden,馬薩諸塞州:Blackwell,p. 11。 282,國際標準書號 978-1-4051-5360-7
  37.  尼西亞和後尼西亞神父,第二系列,第 XIV 卷,第 207 頁,HR Percival 翻譯版。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basis/ephesus.html 存檔於 2000-08-16 在Wayback Machine
  38.  不分裂教會的七個普世大公會議,HR Percival 譯,載於尼西亞和後尼西亞神父,第二系列,編輯。 P. Schaff 和 H. Wace,(密西根州大急流城:Wm. B. Eerdmans,1955 年),XIV,第 192-242 頁
  39.  Bromiley , Geoffrey W.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1988。 
  40.  埃斯平、奧蘭多·O. 和詹姆斯·B·尼科洛夫。神學與宗教研究入門辭典 2007238 
  41.  沃森·E·米爾斯和羅傑·奧布里·布拉德。默瑟聖經辭典 1998 年 p。第712章 
  42.  Ryrie , Charles C.基礎神學:,1999。 p。 275 
  43.  戴勒,讓.聖保羅致腓立比書的釋義 1995第 194-195 頁 
  44.  白求恩-貝克,詹姆斯·富蘭克林。基督教教義早期歷史簡介 2005 p。第334章 
  45.  沃克,威利斯頓。基督教會史2010第 65-66 頁 
  46.  格里梅爾,約翰鮑登。基督教傳統中的基督:從使徒時代到迦克頓。阿洛伊斯,1975第 15-19 頁 
  47.  Helyer, Larry R.  《耶穌、保羅和約翰的見證:聖經神學探索》 2008 年。第282章 
  48.  卡爾拉納.神學百科全書:簡明的《世界聖事》2004。第 474 和 1434 頁 
  49.  伯克,雷蒙德·L.;等人。 (2008)。海洋學:牧師、執事、神學院生和奉獻指南ISBN 978-1-57918-355-4。第 613-614 頁 
  50. “馬太福音 1:6 馬太福音 1:6”原文存檔於2019-02-02 。檢索於2019 年 6 月 29 日
  51. “路加福音 3:31”原文存檔於2019-02-02 。檢索於2019 年 6 月 29 日
  52.  大馬士革,聖約翰。「東正教信仰的闡述,第十三章」。永恆出版社。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 。檢索於2019 年 6 月 29 日
  53.  格林,喬爾·B .;麥克奈特,蘇格蘭人馬歇爾·I·霍華德(1992)。耶穌和福音辭典。大學間出版社。 p。 442.國際標準書號 978-0-8308-1777-1
  54.  詹姆斯·巴爾 (1970)。“耶穌說哪一種語言”曼徹斯特約翰賴蘭茲大學圖書館公報53 1 ) 9-29原文存檔於2018-12-03 。檢索於2019 年 6 月 29 日
  55.  史丹利·波特·E. (1997)。新約釋經手冊。布里爾。第 110 – 12頁 國際標準書號 978-90-04-09921-0
  56.  鄧恩,詹姆斯 DG (2003)。耶穌記得。嗯。 B.Eerdmans 出版社。313–315頁  978-0-8028-3931-2
  57.  艾倫·C·邁爾斯編輯。 (1987)。 「阿拉姆語」。埃爾德曼聖經辭典。密西根州大急流城:William B. Eerdmans。 p。 72.國際標準書號 0-8028-2402-1人們普遍認為阿拉姆語是公元一世紀以色列的通用語言。耶穌和祂的門徒說的是加利利方言,這與耶路撒冷的方言不同(太26:73)。
  58. “阿拉姆語”大英百科全書
  59. “太 14:46”原文存檔於2020-08-01 。檢索於2019 年 6 月 29 日
  60. “路加福音 8:43-44”原文存檔於2020-08-01 。檢索於2019 年 6 月 29 日
  61.  Robin M. Jensen“基督教藝術中的耶穌”,《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Jesus》第 29 章,Delbert Burkett 編輯,2010 ISBN 1-4051-9362-X第 477-502 頁 
  62.  《國王的肖像:中世紀晚期法國肖像畫的史前史》作者:史蒂芬·帕金森 2009 ISBN 0-226-65879-1第30頁 
  63.  科林·基德 (2006)。種族的形成:大西洋新教世界的種族和聖經,1600-2000。英國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521-79324-7
  64.  McGrath,Alister E.基督教:簡介,2006ISBN978-1-4051-0901-7。第 16-22 頁 
  65.  Köstenberger、Andreas J.、L. Scott Kellum。搖籃、十字架與王冠:新約導論2009。 p。 114 
  66.  Maier, Paul L.“耶穌誕生的日期和年表”,載於 Vardaman、Jerry 和 Edwin M. Yamauchi。誕生與時間順序研究1989。第 113-129 頁 
  67.  保羅·巴內特.耶穌與早期基督教的興起:新約時代史2002。第 19-21 頁 
  68.  桑德斯,EP (1993)。耶穌的歷史人物。企鵝。第 11, 249 頁 978-0140144994
  69.  莫里斯,萊昂。根據馬太福音 ISBN 0-85111-338-9。 p。 71 
  70.  道格拉斯·雷德福.耶穌的生平與事工:福音書,2007 ISBN 0-7847-1900-4。第 117-130 頁 
  71.  拉德,喬治·埃爾登。新約神學。 p。第324章
  72.  道格拉斯·雷德福.耶穌的生平與事工:福音書 2007 年。第 143-160 頁 
  73.  考克斯、史蒂文·L.、肯德爾·H·伊斯利。福音和諧,2007  ISBN 0-8054-9444-8。第 97-110 頁 
  74.  道格拉斯·雷德福.耶穌的生平與事工:福音書 2007 年。第 165-180 頁 
  75.  金斯伯里,傑克·迪恩。馬可福音的基督論,1983 ISBN 0-8006-2337-1。第 91-95 頁 
  76.  史蒂芬‧C‧巴頓 (Barton, Stephen C) ISBN 0-521-00261-3。第 132-133 頁 
  77.  考克斯、史蒂文·L.、肯德爾·H·伊斯利。福音和諧,2007  ISBN 0-8054-9444-8。第 121-135 頁 
  78.  道格拉斯·雷德福.耶穌的生平與事工:福音書,2007 ISBN 0-7847-1900-4。第 189-207 頁 
  79.  考克斯、史蒂文·L.、肯德爾·H·伊斯利。福音和諧,2007  ISBN 0-8054-9444-8。 p。 137 
  80.  道格拉斯·雷德福.耶穌的生平與事工:福音書 2007 年。第 211-229 頁 
  81.  沃森·E·米爾斯和羅傑·奧布里·布拉德。 Mercer 聖經辭典1998。 929 
  82.  考克斯、史蒂文·L.、肯德爾·H·伊斯利。福音和諧,2007  ISBN 0-8054-9444-8。 p。 155-170 
  83.  特納,大衛·馬修 2008 第613頁 
  84.  奧斯本,艾瑞克‧法蘭西斯。基督教神學的出現。劍橋大學出版社,1993 。 
  85.  布隆伯格,克雷格·L.《耶穌與福音書:簡介與綜述》 B & H學術,2009 年第 441-442 頁 
  86.  Köstenberger, Andreas J.根據第四福音書耶穌和門徒的使命。嗯。 B. Eerdmans出版公司,1998 年 
  87.  塔爾伯特,查爾斯·H·馬修。貝克學術出版社, 2010。 149 
  88.  O'Day,蓋爾·R.,蘇珊·海倫。約翰(威斯敏斯特聖經同伴)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 ,2006 年 
  89.  Howick,E.基斯。彌賽亞耶穌的講道。風河出版社,2003 
  90.  Köstenberger、Andreas JL Scott Kellum、查爾斯 L.誇爾斯。搖籃、十字架與王冠:新約導論H學術,2009第 194-196 頁 
  91.  Keener, Craig S.《馬太福音》。嗯。B.Eerdmans 出版公司,2009第 37-38 頁 
  92.  法國,RT馬太福音(新約國際新註釋)。嗯。B.Eerdmans 出版公司,2007第9頁 
  93.  Vaught, Carl G.登山寶訓:神學調查。貝勒大學出版社;2001第十一至十四頁 
  94.  “八福”。 FL Cross(編)、EA Livingstone(編)。牛津基督教會字典。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 
  95.  黑斯廷斯,詹姆斯。聖經辭典。美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第三修訂版 2005 年 
  96.  傑根,卡羅爾·弗朗西斯。耶穌是和平締造者。希德和沃德,1986第 68-71 頁 
  97.  Majerník Ján、約瑟夫·波內薩、勞裡·沃森·曼哈特。對觀福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 Sheed & Ward,2005 年。 
  98.  Toussaint, Stanley D.看哪王:馬太福音研究克雷格爾學術與專業,2005 年。第215-216頁 
  99.  Jensen, Richard A.傳講馬太福音。 CSS 出版公司,1998第 25 頁及第 158 頁 
  100.  喬伊納德,拉里。馬太福音(學院出版社 NIV 評論)。大學出版社出版公司1997。第321頁 
  101.  洛克耶,赫伯特。聖經中所有的比喻。宗德萬,1988第174頁 
  102.  五旬節,J.德懷特。耶穌的比喻:大師的人生教訓Zondervan 1998 第10頁 
  103.  Lisco、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和帕特里克·費爾貝恩。耶穌的比喻解釋和說明第29卷。納佈出版社2010第9-11頁 
  104.  奧克森登,阿什頓。我們主的比喻。 William Macintosh 出版社,倫敦,1864 年。第6頁
  105.  巴克萊,威廉.耶穌的比喻。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1999 
  106. “聖殿與外邦人”古代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對外邦人的態度,Bloomsbury T&T Clark,2013,doi10.5040/9781472550286.ch-006ISBN 978-0-56763-766-6, 檢索於2022-01-02
  107.  基督教神學的出現 作者:Eric Francis Osborn 1993 ISBN 0-521-43078-X第100頁 
  108.  路加福音 17:19
  109.  Marthaler, Berard L. (1993)。信經:當代神學中的使徒信仰。第二十三出版品;第三修訂版。 p。  220 .國際標準書號 0-89622-537-2
  110.  赫伯特洛克耶 (1988)。聖經中所有的比喻。宗德萬。 p。 235.國際標準書號 978-0-310-28111-5
  111.  太 14:34–36
  112.  珀金斯,Pheme (1988)。閱讀新約:簡介。保利斯特出版社。 p。  54 .國際標準書號 0-8091-2939-6
  113.  克雷格·L·布隆伯格 (2009)。耶穌與福音書:介紹與概述。 B&H 學術。 p。 197.國際標準書號 978-0-8054-4482-7
  114.  “天主教奇蹟百科全書”原文存檔。檢索於2011 年 10 月 14 日
  115.  洛克耶,赫伯特。聖經中所有的比喻德萬,1988第25頁 
  116.  布蘭德、威廉·托馬斯、喬治·威廉·考克斯。科學、文學和藝術詞典。倫敦,1867 年,也由 Old Classics 在 Kindle 出版,2009 年,第 655 頁
  117.  拉姆,伯納德·L.福音派基督論:普世和歷史。攝政學院出版社,1993第45頁 
  118.  斯托克,肯.吉姆·斯托克。  事實、信念和常見問題。徐龍出版社 2006 第139頁 
  119.  馬奎爾,羅伯特.基督的神蹟。烏蘭出版社,2012。第133頁
  120.  Wiersbe, Warren W.關於耶穌奇蹟的經典講道學術與專業, 1995 第132頁 
  121.  20:30
  122.  鮑威爾、馬克艾倫(編)和大衛·R·鮑爾(編)。你說我是誰?基督論論文集。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 1999第106頁 
  123.  理查德·鮑克曼. 「約翰耶穌和符類耶穌」。 [2] 存檔於 2017-11-07 在Wayback Machine 2013 年 5 月 2 日
  124.  薩達南達,拉特納卡拉·薩達南達 (2004)。約翰對上帝的解釋:對約翰對上帝的理解的探索。沃爾特·德格魯特公司。 281.國際標準書號 3-11-018248-3
  125.  波拉德,TE (2005)。約翰基督論和早期教會。劍橋大學出版社。 p。  21 .國際標準書號 0-521-01868-4
  126.  馬丁·亨格爾(2004)。早期基督論研究。 T&T 克拉克。 p。 371.國際標準書號 0-567-04280-4
  127.  德哈恩先生 (1998)。啟示錄研究。克雷格爾經典。 p。 103.國際標準書號 978-0825424854
  128.  馬泰拉,弗蘭克J. (1999)。新約基督論。克雷格爾經典。 p。 67.國際標準書號 0-664-25694-5
  129.  使徒行傳中的演講:其內容、背景和關注作者:Marion L. Soards 1994 ISBN 0-664-25221-4第34頁 
  130.  漢斯‧施瓦茲 (1998)。基督論132–134頁  0-8028-4463-4
  131.  埃德蒙森,埃德蒙森(2004)。加爾文的基督論。劍橋大學出版社。 p。  91 .國際標準書號 0-521-54154-9
  132.  休斯‧奧利芬特《聖經的閱讀與講道》舊版2002 ISBN 0-8028-4775-7第 125 頁 
  133.  謝爾蓋·布爾加科夫;賈金姆,鮑里斯(2008)。神的羔羊。嗯。 B.Eerdmans 出版公司。 p。 129.國際標準書號 978-0-8028-2779-1
  134.  卡爾拉納 (2004)。神學百科全書:簡明的聖禮世界。伯恩斯和奧茨。 p。 74.國際標準書號 0-86012-006-6
  135. “churchofjesuschrist.org - 客西馬尼園”
  136.  1 哥林多前書 15:12–20 , 1 寵物 1:3
  137.  西 2:12
  138.  羅馬書 6:4
  139.  《信經:當代神學中的使徒信仰》作者 Berard L. Marthaler 2007 ISBN 0-89622-537-2第 361 頁 
  140.  Dunn, James DG《使徒保羅神學》。嗯。B.Eerdmans 出版公司,2003 p。 235 
  141.  埃爾曼,巴特。彼得、保羅和抹大拉的瑪利亞:歷史和傳說中耶穌的追隨者。美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6.ISBN0-19-530013-0 
  142.  羅姆. 1:4
  143.  Reichelt、Karl Ludvig 與 Sverre Holth。遠東的冥想與虔誠 2004 
  144.  1 哥林多前書 15:42–49
  145.  依納爵多次提及,但在《致特拉利安人的信》《致士麥那人的信》中發現了兩次深入的討論。
  146.  與 Trypho 的對話,Philippe Bobichon 的評論版: Dialogue avec Tryphon。卷。 I, Editions universitaires de Fribourg, 2003, 45, 1-4 online 存檔於 2021-04-02 at the Wayback Machine
  147.  《復活與聖像》作者:Michel Quenot 1998 ISBN 0-88141-149-3第72頁 
  148.  羅伯特‧弗里德曼. “反三位一體論”全球再洗禮派門諾派百科全書。檢索日期:2012 年10 月 24 日
  149.  喬伊斯·喬治·H. (1913)。「聖三一」 。查爾斯·赫伯曼(編)。天主教百科全書。紐約:羅伯特·阿普爾頓公司。
  150. Mormonism 101: What is Mormonism , MormonNewsroom.org , LDS Church, 2014年10月13日,原始存檔於2014年10月21日, 2014年10月21日檢索
  151.  “反三位一體主義”。 FL Cross(編)、EA Livingstone(編)。牛津基督教會字典。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 
  152.  海姆·麥科比(1987)。神話製造者:保羅與基督教的發明。哈珀‧柯林斯。172–183頁  0-06-250585-8
  153.  大衛·米亞諾 (2003)。一神論基督教的解釋。曲線下面積。 p。 15.原始存檔於2019-05-21 。檢索於2020 年 6 月 6 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