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復活

 

拉斐爾的《耶穌基督的復活》(金納德復活),1502 年

耶穌的復活聖經希臘文ἀνάστασις τοῦ Ἰησοῦ羅馬化:  anástasis toú Iēsoú)是基督教事件,上帝在耶穌 被釘十字架的第三天[註1 ]使耶穌從死裡復活 ,開始或恢復[ web 1 [註2 ] – 他作為基督主的崇高生活[ web 2 ]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耶穌從死里首先復活,迎來了神的國度[ 1 [ web 2 ]他向門徒顯現,呼召使徒執行赦罪和為悔改者施洗的大使命,然後升天

對於基督教傳統來說,身體復活是由精神驅動的轉化身體的生命恢復[ web 3 ]正如保羅福音書作者所描述的,這導致了基督教的建立。在基督教神學中,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奧秘」。[ 2 ]它為這種信仰提供了基礎,正如復活節所紀念的那樣,以及耶穌的生平、死亡和言論。[ 3 ]對基督徒來說,祂的復活是所有死去的基督徒都將在基督再來時復活的保證[ 4 ]

世俗與自由派基督教學術斷言,宗教經歷,[ 5 ],例如耶穌的異象顯現[ 6 [ 7 [ 8 [註3 ]和受啟發的聖經文本閱讀,[ 9 ]推動了相信耶穌的高舉[ 10 ]是“聖經的應驗”,[ 11 ]以及耶穌追隨者恢復傳教活動。[ 6 [ 12 ]

研究耶穌作為歷史人物的學者通常傾向於迴避這個話題,因為許多人認為這個問題與信仰或缺乏信仰有關。[ 13 ]

聖經記載

《基督的復活》Noël Coypel,1700 年,採用懸停的耶穌形象

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信念可以在基督教起源的最早證據中找到。[ 14 [註4 ]

保羅和第一批基督徒

任何一本正典福音書都沒有描述復活的時刻,但所有四本福音書都包含耶穌被描述為預測他的死亡和復活的段落,或者包含“讀者會理解”的暗示。[ 19 ]新約著作並沒有包含任何復活的描述,而是記載了空墳墓和耶穌的顯現。[ 20 ]

使徒保羅寫給早期希臘教會之一的一封信,即《哥林多前書》 ,包含最早的基督教信條之一,提到耶穌死後的顯現,並表達了他是從死後復活的信仰。[ 21 [ 22 [ 23 ]一般認為,這個信經早於保羅和哥林多前書的寫作。[ 16 ]學者們認為,保羅在介紹復活時,稱之為早期的權威傳統,以拉比風格傳承,他接受了這一傳統,並將其傳遞給哥林多教會。[註5 ] Geza Vermes寫道,該信經是「他〔保羅〕從他的前輩繼承的關於耶穌的死亡、埋葬和復活的信仰傳統」。[ 25 ]此信經的最終起源可能是在耶路撒冷宗徒團體內,在復活後的幾年內被正式化並傳承。[註6 ] 漢斯·格拉斯(Hans Grass)認為起源於大馬士革,[ 26 ]並且根據保羅·巴內特(Paul Barnett)的說法,這個信條公式和其他公式是“保羅於大約34年在大馬士革從亞拿尼亞「接受」的一個基本早期傳統的變體。[ 27 ]

[3] 因為我把我所收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交給了你們:基督按照經文為我們的罪而死,[註7 ] [4] 並且他被埋葬了,並且他復活了根據經文,[註1 ][5]第三天,他向磯法顯現,然後向十二使徒顯現。 [6] 然後他一次向五百多位弟兄姊妹顯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活著,但也有一些已經去世了。 [7] 然後他向雅各顯現,然後向所有宗徒顯現。 [8] 最後,至於一個不合時宜的出生者,他也出現在我面前。[ 37 ]

保羅從耶路撒冷ekklēsia(教會)接受了這個信條,「為我們的罪而死」這句話可能是耶穌的死的護教理由,因為耶穌的死是上帝計劃和目的的一部分,正如聖經所證明的那樣。對保羅來說,它獲得了更深層的意義,為「除了《妥拉》之外拯救有罪的外邦人提供了基礎」。[ 38 ]「為我們的罪而死」一詞源自以賽亞書,特別是 53:4-11,[ 39 ]馬加比四書,特別是 6:28-29。[ 31 [註 7 ]「第三日復活」源自何西阿書 6:1-2: [ 34 [ 33 ]

來吧,讓我們歸向主;
因為祂撕裂我們,為要醫治我們;
祂擊倒了我們,也必捆綁我們。
兩天後他將使我們甦醒;
第三天祂必使我們復活,
使我們能活在祂面前。[註1 ]

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成員的信中說,耶穌向他顯現的方式與他向早期見證人顯現的方式相同。[ 40 ]在《哥林多後書》第 12 章,保羅描述了“一個在基督裡的人(大概是保羅本人)……被提到了第三層天”,雖然語言晦澀難懂,但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這個人相信他看到了耶穌坐在神的右邊。[ 41 ]

保羅引用的許多經文證實了他對復活的信仰,其中包括:

  • 羅馬書1:3-4:「…論到祂的兒子,按肉體說是大衛的後裔,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 42 ]
  • 提摩太後書 2:8:「記念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這是我的福音,我為此受苦,甚至像罪犯一樣被鎖鏈鎖著。但神的道並沒有鎖鏈…」[ 43 ]
  • 哥林多前書 15:3-7:「…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並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 44 ]

福音書和使徒行傳

皮隆(Germain Pilon,法國, 1590年逝世),《耶穌基督的復活》。大理石,1572 年以前

耶穌被描述為“從死里首先復活的人”,prototokos,第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人,從而獲得了“作為卓越兒子和繼承人的長子的特殊地位”。[ 1 [ web 2 ]祂的復活也是所有死去的基督徒將在基督再來時復活的保證[ 4 ]

復活後,耶穌被描述為呼召使徒執行大使命,如馬太福音 28:16-20、[ 45 ]馬可福音 16:14-18、[ 46 ]路加福音 24:44-49、[ 47 ]使徒所述​並上帝在世上的臨在」。精神」。[ 50 ]根據這些經文,耶穌說,“當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時,他們就會獲得能力”,[ 51 ] “要以[彌賽亞]的名義向萬國宣講悔改和罪孽的寬恕,從耶路撒冷開始”,[ 52 ]並且“如果你赦免任何人的罪,他們就被赦免;如果你保留任何人的罪,他們就被保留”。[ 53 ]

《馬可福音》的簡短版本以抹大拉的瑪利亞、莎樂美和「雅各的母親瑪利亞」發現空墓而結束。一位身穿白袍的年輕人在墳墓旁向他們宣布耶穌已經復活,並指示他們“告訴彼得和門徒,他將在加利利與他們相見,正如他對你們所說的那樣馬可福音16 章) )。[ 54 ]

《馬太福音》中,一位天使在空墳墓前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告訴她耶穌不在那裡,因為他已經從死裡復活了,並指示她告訴其他跟隨者去加利利,去見耶穌。然後,耶穌在墳墓裡向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顯現。接下來,根據馬可福音16章7節,耶穌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向所有門徒顯現,在那裡耶穌聲稱擁有掌管天地的權柄,並委託門徒向普天下傳福音。[ 55 ]在這則信息中,末日被推遲,「是為了讓世界成為門徒」。[ 56 ]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康斯坦茲大教堂西門基督墓前的三聖母(1470)

《路加福音》中,「與他一起從加利利來的婦女們」[ 57 ]來到他的墳墓,發現墳墓是空的。兩個天使似乎宣布耶穌不在那裡,但已經復活了。[ 58 ]然後,耶穌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向兩名追隨者顯現,他們通知了剩下的十一位使徒,他們回應說耶穌已經向彼得顯現了。當他們描述這一點時,耶穌再次出現,解釋說他是根據聖經從死裡復活的彌賽亞,「從耶路撒冷起,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和赦罪的道,傳遍萬邦」。[ 59 [ 60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同一作者的兩部作品)中,他隨後升入了天堂,這是他應得的家。[ 60 ]

在《使徒行傳》中,耶穌向使徒顯現四十天,吩咐他們留在耶路撒冷,[ 61 ]之後耶穌升天,接著是五旬節聖靈降臨和早期教會的傳教任務。[ 62 ]

猶太-希臘化背景

五部分復活聖像索洛維茲基修道院,十七世紀

猶太人

在猶太教中,復活的觀念首先出現在公元前 3 世紀的《守望者之書》[ 63 ]和公元前 2 世紀的《但以理書》[ 64 ],後者可能只是相信靈魂的複活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 64 ] 約瑟夫斯講述了公元一世紀的三大猶太教派,撒都該派認為人死後靈魂和肉體都會滅亡;艾賽尼認為靈魂不朽,但肉體卻不然;法利賽人認為靈魂是不朽的,身體會復活以容納靈魂。[ 65 ]在這三種立場中,耶穌和早期基督徒似乎最接近法利賽人的立場。[ 66 ] 史蒂夫梅森指出,對於法利賽人來說,“新身體是一個特殊的、神聖的身體”,它與舊身體不同,“前法利賽人保羅在某種程度上也認同此觀點(1.Cor.15) :35ff)」。[ 67 ]

來自猶太文獻和墳墓銘文的證據指向了一個更複雜的現實:例如,當《但以理書》的作者寫道“許多沉睡在塵埃中的人將會醒來”時,[ 68 ]宗教學者Dag Øistein Endsjø認為他可能想到重生為天使(隱喻地描述為上帝天堂中的星星,星星從早期就被認為是天使);這種重生將排除身體復活,因為天使被認為是沒有肉體的。[ 69 ]其他學者認為但以理揭露了對身體復活的信仰。[ 70 ]其他文本包括從傳統的《舊約》觀點(靈魂將在陰間度過永恆)到對靈魂升起的隱喻信仰。[ 71 ]大多數人避免定義復活可能意味著什麼,但肉體的復活是邊緣信仰。[ 72 ]正如 Outi Lehtipuu 所說,「對復活的信仰遠不是第二聖殿猶太教的既定教義」 [ 73 ]

希臘羅馬

希臘人傳統上認為,許多男人和女人獲得了身體上的不朽,因為他們被轉移到極樂世界受祝福的島嶼、天堂、海洋或真正的地下永遠生活。雖然有些學者試圖在有關死亡和身體消失的異教傳統中追溯復活信仰,[ 74 ]異教徒對復活的態度普遍持否定態度。[ 75 [ web 5 ]例如,阿斯克勒庇俄斯因使用草藥復活死者而被宙斯殺死,但在其父親阿波羅的要求下,隨後被作為一顆星星永垂不朽。[ 76 [ 77 [ 78 ]根據巴特‧艾爾曼的說法,耶穌與異教神祇之間大多數所謂的相似之處僅存在於現代想像中,並且沒有「其他人由童貞母親所生並以童貞身份死去的記載」。贖罪,然後從死裡復活」。[ 79 ]

從希臘化時代開始,一些希臘人認為,有功之人的靈魂可以在神化(神化)的過程中轉化為神,然後將他們轉移到一個特殊的榮譽地位。[ 80 ]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承者透過印有亞歷山大大帝肖像的硬幣使這一想法在整個中東廣為人知,這是以前為神靈保留的特權。[ 81 ]這個想法被羅馬皇帝採納,在羅馬帝國的神化概念中,最近去世的皇帝在升天時,他的肉身被新的神聖身體所取代。[ 82 ]這些故事在一世紀中後期大量傳播。[ 83 ]

那些被神化的死者仍然可以被那些見過他們的人認出,就像羅慕路斯在他死後出現在目擊者面前一樣,但正如傳記作家普魯塔克 公元 46  - 約 120)對這事件的解釋,而人類內在的某些東西來自神和死後回到他們身邊,這種情況「只有當它最完全地與身體分離和釋放,並且變得完全純淨、無肉和無玷污時」才會發生。[ 84 ]

埋葬和空墓

學者們對空墓故事的歷史真實性以及埋葬故事與屍檢外觀之間的關係存在分歧。對於耶穌是否得到了體面的埋葬,學者們也存在分歧。爭論的焦點是(1)耶穌的身體是否在日落之前從十字架上取下來,還是留在十字架上腐爛,(2)他的身體是否是由亞利馬太的約瑟夫,或公會或某個人專門從十字架上 取下並埋葬的。

葬禮

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支持日落前體面埋葬的論點是猶太習俗,基於申命記 21:22-23,[ 85 ],其中規定屍體不得暴露過夜,而必須​​在當天埋葬。這在艾賽尼派的聖殿古捲和約瑟夫斯猶太戰爭4.5.2§317中也得到了證明,描述了日落前埋葬被釘十字架的猶太叛亂分子。[ 86 [ 87 [ 88 [ 89 [ 90 ]參考了《文摘》,一部公元 6 世紀的羅馬法典,其中包含公元 2 世紀的材料,指出“那些擁有受過懲罰的人只有在提出要求並獲得許可後才能被埋葬」。[ 91 [ 92 ]埋葬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也得到了約哈南考古發現的證實,約哈南的考古發現是一具明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屍體,腳後跟上有一根釘子,無法取出,他被埋在墳墓裡。[ 93 [ 88 ]

與體面的埋葬相反,馬丁·亨格爾認為耶穌作為一名被處決的罪犯而被羞辱地埋葬,死因可恥,[ 94 [ 95 ]這一觀點“現在已被廣泛接受,並已在學術文獻中根深蒂固」。[ 94 ] 約翰‧多明尼克‧克羅桑 (John Dominic Crossan )認為,耶穌的跟隨者不知道屍體發生了什麼事。[ 96 [註 8 ]根據克羅桑的說法,亞利馬太的約瑟是“在名稱、地點和功能上完全是馬卡創造的”,[ 97 [註 9 ]認為耶穌的追隨者從《申命記》推斷出來。 21:22-23 耶穌被一群守法的猶太人埋葬,如使徒行傳 13:29 所述。

新約學者戴爾艾利森寫道,這個故事是馬克改編的,將猶太群體變成了一個特定的人。[ 98 ]羅馬的做法通常是將屍體放在火刑柱上,拒絕舉行體面或家庭葬禮,並表示「狗在等待」。[ 99 [ 100 ]考古學家拜倫‧麥凱恩認為,立即處理死者是慣例,但得出的結論是「耶穌被羞辱地埋在罪犯的墳墓裡」。[ 101 ]英國新約學者莫里斯·凱西也指出,“猶太罪犯應該接受可恥和不光彩的埋葬”,[ 102 ]並認為耶穌確實是由亞利馬太的約瑟夫埋葬的,但埋葬在猶太罪犯擁有的墳墓[ 102 ]因此,他拒絕將空墓敘事視為傳奇。[ 103 ]

新約歷史學家巴特·D·埃爾曼(Bart D. Ehrman)寫道,我們無法知道耶穌的屍體發生了什麼事;他懷疑耶穌是否有一個體面的埋葬,[ 104 ]也認為耶穌是由亞利馬太的約瑟專門埋葬的。[ 105 ]根據艾爾曼的說法,「最初是一個模糊的說法,即不知名的猶太領袖埋葬了耶穌,現在變成了一個特別的領袖的故事,這位領袖是這樣做的」。[ 106 [註10 ]艾爾曼給了三個懷疑體面埋葬的理由。埃爾曼在提到亨格爾和克羅桑時認為,釘十字架的意思是“盡可能充分地折磨和羞辱一個人”,屍體通常被留在木樁上供動物吃掉。[ 108 ]艾爾曼進一步認為,罪犯通常被埋在共同的墳墓中;[ 109 ]彼拉多並不關心猶太人的敏感性,這使得他不太可能允許耶穌被埋葬。[ 110 ]

許多基督教作家拒絕接受這些批評,認為福音書的記載在歷史上是可靠的。[註11 ] 約翰·AT·羅賓遜指出「耶穌被埋葬在墳墓中是有關耶穌的最早且得到最充分證實的事實之一」。[ 111 ] 戴爾‧艾利森 (Dale Allison ) 回顧了克羅桑(Crossan) 和艾爾曼(Ehrman) 的論點,發現他們的主張很有說服力,但「發現很可能是一個名叫約瑟夫( Joseph) 的人,可能是來自不起眼的阿里馬西亞(Arimathea) 的公會成員,他尋求並獲得了羅馬當局的許可為耶穌的匆忙安葬作出安排」。[ 112 ] 詹姆斯‧鄧恩(James Dunn)指出,「傳統上是堅定的,耶穌被給予了適當的埋葬(馬可福音15.42-47段),並且有充分的理由說明為什麼它的見證應該受到尊重」。[ 113 ]

鄧恩認為,埋葬傳統是“我們擁有的最古老的傳統之一”,指的是哥林多前書 1 章。 15.4;埋葬符合《申命記》規定的猶太習俗。 21:22-23 並由約瑟夫斯戰爭證實;埋葬被釘十字架的人的案例是眾所周知的,Yehohanan 埋葬就證明了這一點;亞利馬太的約瑟「是一個非常可信的歷史人物」;並且「婦女在十字架上的出現以及她們對耶穌埋葬的參與可以更合理地歸因於早期的口頭記憶,而不是創造性的故事講述」。[ 114 ] Craig A. Evans參考《申命記》。 21:22-23 和約瑟夫斯認為耶穌的埋葬符合猶太人的敏感度和歷史現實。埃文斯也指出,「從政治上來說,在慶祝以色列從外國統治下解放出來的逾越節前夕,彼拉多似乎也不太可能想透過拒絕對耶穌進行適當的埋葬來激怒猶太人」。[ 115 ] 安德魯洛克(Andrew Loke)在回應了針對墳墓守衛歷史性的各種反對意見後,認為「墳墓守衛的存在意味著耶穌被埋葬在一個明確的地方(與未被埋葬的假設相反) ” 。[ 116 ]

根據宗教教授約翰·格蘭傑·庫克的說法,歷史文獻中提到了萬人坑,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屍體是由動物挖出來的。任何羅馬文獻中都沒有提到露天坑或淺墳墓。福音書之外還有許多歷史文獻顯示,被釘十字架的死者的屍體是由家人或朋友埋葬的。庫克寫道,「這些文本表明,希臘羅馬福音讀者可以完全理解亞利米太的約瑟夫埋葬耶穌的敘述,並且在歷史上是可信的」。[ 117 ]

空墳墓

對空墓敘事的懷疑

早期,有關空墓的故事遭到了懷疑。馬太福音已經提到屍體從墳墓中被盜的故事。[ 118 ]其他沒有得到主流學術支持的建議是,耶穌並沒有真正死在十字架上,而是由於自然原因而消失[ 119 ]或被冒名頂替者取代[ 120 ]

人們相信耶穌並沒有真正死在十字架上,而只是看起來死在十字架上,這一信念可以在各種早期文獻中找到,並且可能有其歷史根源於基督教的最早階段。[ 121 ]根據以色列宗教學者Gedaliahu Stroumsa的說法,這個想法首先出現,後來幻影說擴大到包括耶穌是一個沒有肉體的靈。[ 122 ]這些很可能在第一世紀就已經存在,因為約翰一書和二書的作者似乎反對這些教義。[ 122 ]

保祿書信和最早教會的復活節佈道(講道或公告)中沒有提及耶穌空墳墓的故事,這導致一些學者認為這是馬可發明的。[註12 ]然而,艾利森認為這種沉默的論點缺乏說服力。[ 124 ]大多數學者認為,《馬可福音》《約翰福音》包含兩個獨立的空墓證明,這反過來表明兩者都使用了已經存在的資料來源[ 125 ]並訴諸了普遍持有的傳統,儘管馬可福音可能增加並調整了這一傳統以適應他的敘述。[ 126 ]其他學者認為,相反,保羅預設了空墳墓,特別是在哥林多前書所流傳的早期信條中。 15. [ 127 [ 128 ]基督教聖經學者使用文本批判方法來支持「抹大拉的瑪麗確實是第一個見到耶穌」傳統的歷史性,尤其是近年來的尷尬標準。 [ 129 [ 130 ]根據戴爾·艾利森的說法,將婦女列為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一度令人懷疑,卻證實了故事的真實性」。[ 131 ]

空墳墓和復活的顯現

NT賴特強調並廣泛地論證了空墓的真實性和耶穌隨後的顯現,認為作為「推論」的問題[ 132 ],耶穌的身體復活和後來的身體顯現都是對空墓更好的解釋基督教的「聚會」和興起比任何其他理論(包括艾爾曼的理論)都重要。[ 132 ] 雷蒙德·E·布朗表示同意,指出“…根據我的判斷,耶穌身體復活的證據是強有力的…”,並批評了懷疑的反對意見。[ 133 ] 詹姆斯‧D‧G‧鄧恩寫道,大多數聖經學者相信證據顯示耶穌的復活是歷史性的。[ 134 ] 戴爾·艾利森(Dale Allison)主張墳墓是空的,後來使徒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看到了耶穌的異象,同時也接受了復活的歷史性。雖然他承認福音書敘述中存在矛盾,但他認為它們在重要主題上是一致的,並且在判斷整個歷史事件時,這些差異是無關緊要的。[ 135 ]艾利森同意大衛‧格雷格關於復活顯現的工作,這項工作也認為早期基督徒記得耶穌的身體已經從死裡復活。格雷格使用基於記憶理論的方法論,認為保羅《哥林多前書》中記得耶穌身體從死裡復活,而復活對早期基督徒至關重要。格雷格認為,耶穌的身體從死裡復活,基督徒記得他是以變形的形式復活的。[ 136 ]宗教教授Dag Øistein Endsjø指出空墳墓的概念如何符合古希臘的信仰,即任何永生的情況總是需要絕對的物理連續性。因此,消失的屍體可能表明某人已獲得永生,例如阿里斯塔俄斯、特洛伊王子伽倪墨得斯雅典公主奧裡提亞,他們的神秘失踪被認為是被捲走的結果。的肉體不朽的存在,赫拉克勒斯在葬禮柴堆後缺乏肉身遺骸被認為是他肉身不朽的證據,以及普羅康尼蘇斯的阿里斯泰亞斯他被認為是在他的屍體從一個上鎖的房間裡消失後重新出現的,恩德舍將其解釋為類似於復活。[ 137 [ 138 ]

史密斯認為,馬克將關於失蹤(從墳墓中,解釋為被帶到天堂)和出現(死後出現)這兩個最初是獨立的傳統整合到一個復活節敘述中。[ 139 [ 140 ]根據Géza Vermes的說法,空墓的故事獨立於復活後顯現的故事而發展,因為它們從來沒有直接協調形成一個綜合的論點。[ 141 ]雖然空墓敘述的連貫性值得懷疑,但它「顯然是一個早期的傳統」。[ 141 ]維姆斯指出,空墓的故事與精神復活的概念相衝突。根據維爾梅斯的說法,「空墳墓的觀念更好地服務了猶太人嚴格的精神和身體的聯繫,並且毫無疑問地導致了可觸摸性(約翰福音中的托馬斯)和飲食(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的概念的引入。[ 142 ]艾爾曼拒絕接受空墓的故事,並認為「空墓與此無關…空墓不會產生信仰」。[ 143 ]艾爾曼認為,需要空墳墓來強調耶穌的肉體復活。[ 144 ]

變形後的身體復活

蓋薩·韋爾梅斯指出,空墓的故事與精神復活的概念相衝突。根據維爾梅斯的說法,「空墳墓的觀念更好地服務了猶太人嚴格的精神和身體的聯繫,並且毫無疑問地導致了可觸摸性(約翰福音中的托馬斯)和飲食(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的概念的引入。[ 142 ]

韋爾和庫克都認為,主要是從保羅的術語和當代猶太人、異教徒和文化對復活本質的理解出發,保羅持有肉體復活的身體(sōma),恢復生命,但由精神(pneumatikos)驅動,而不是復活[ 145 [ web 6 ]這個復活身體的性質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哥林多前書 15:44 中,[ 146 ]保羅使用了“靈體”( sōma pneumatikos這個短語, [ web 7 ]被解釋為“聖靈賦予的身體”,[ 145 [ web 6 [ web 8 又是一個“天體”,由比肉身更精細的材質構成。[ 147 [網頁 8 [註 13 ]

保羅在《腓立比書》中描述了復活後的基督的身體與他「以人的模樣」時所穿的身體完全不同,並且當基督「改變我們卑微的身體」時,他也呈現出類似的榮耀狀態。歌羅西書2:11) )。[ 148 [ 149 ]保羅反對哥林多一些基督徒所宣揚的純粹屬靈復活的觀念,他在哥林多前書中談到了這一點。[ 147 ]發展中的福音傳統強調物質面來對抗這種精神解釋。[ 144 ]

保羅關於身體復活的觀點與希臘哲學家的思想相悖,對希臘哲學家來說,身體復活意味著在肉體中的新的監禁,這是他們想要避免的——因為對他們來說,肉體和物質束縛了精神。[ 150 ]

詹姆斯·鄧恩(James Dunn)指出,保羅的復活外表與福音書中描述的外表有很大差異。相較之下,“保羅的所見是異象…‘從天上’”,而福音書的記載則具有“巨大的現實主義”,[ 151 ]正如路加福音所見,耶穌堅稱他是肉身和肉身” [ 153 ]鄧恩認為,[福音]外觀本身的「大規模現實主義」只能被描述為有遠見的,這是非常困難的——而路加肯定會拒絕這種描述,因為它是不恰當的」。[ 151 ]根據鄧恩的說法,大多數學者將此解釋為異象體驗的“傳奇物化”,“借用了塵世耶穌的特徵”。[ 154 [註 14 ]然而,根據鄧恩的說法,同時存在著「遠離物理的趨勢…和朝向物理的反向趨勢」。[ 158 ]物質的傾向是最明顯的,但也有遠離物質的傾向的跡象,並且「有一些跡象表明,在最早的耶路撒冷社區中流行著一種更物質的理解」。[ 159 ]

根據賴特的說法,早期基督教作家(第一世紀和二世紀)一致認為耶穌的身體從死裡復活,[ 160 ]「(正如早期基督徒以不同的方式確認的)一個『超物理』的身體,兩者相同,但以某種神秘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132 ]根據賴特的說法,保羅「相信他親眼見過復活的耶穌,並且…他對耶穌是誰的理解包括堅信他擁有一個改變了但仍然有肉身的身體」。[ 161 ]

在基督教中的意義

奧地利維也納條頓騎士團教堂有翼三聯畫的右翼。這件藝術品描繪了基督的受難和埋葬(左)以及復活(右)。

基督教信仰的基礎

在基督教神學,耶穌的死亡、復活和高舉是最重要的事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 3 [ 162 [註 15 ]尼西亞信經指出:「照聖經所說,第三天[註 1 ]他復活了」。 [ 163 ]根據牛津大學基督教哲學家特里·米特(Terry Miethe)的說法,「『耶穌從死裡復活了嗎?』這個問題這是關於基督教信仰主張的最重要的問題。[ 164 ]根據浸信會福音傳道者約翰·R·賴斯的說法,耶穌的復活是救贖計畫的一部分是透過贖罪人類的罪來救贖的[ 165 ]根據天主教羅馬教義問答,耶穌的復活是所有死者復活的原因和典範,也是悔改的原因和典範,教理問答稱之為「屬靈的復活」。[ 166 ]天主教會在其教義問答中總結了其傳統分析:

儘管復活是一個歷史事件,可以透過空墳墓的標誌和使徒與復活的基督相遇的現實來證實,但它仍然是信仰奧秘的核心,是超越的事物。[ 167 [ 168 ]

對包括許多學者在內的正統基督徒來說,耶穌的復活被認為是轉化身體的具體的、物質的復活。[ 169 [ web 3 [ note 13 ] Craig L. BlombergMike Licona等學者認為,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復活的歷史性。[ 171 [ 172 [ 173 ]

在世俗和自由派基督教學術中,復活後的顯現通常被解釋為主觀的異象體驗,在其中感受到耶穌的存在,[ 6 [ 7 [ 174 ],如耶穌顯現的異象理論所闡述的那樣[註16 ]二十一世紀,葛德‧呂德曼等現代學者提出,彼得因極度悲傷哀悼而看見了耶穌的異象[註17 ]艾爾曼指出,「基督教護教者有時聲稱,對這些異象最合理的歷史解釋是耶穌〔身體上〕向門徒顯現」。[ 176 ]

第一會展中心

耶穌早期追隨者對復活的信仰形成了第一次ekklēsia(字面意思是「集會」)的宣言。[ 177 [ 178 ] “復活/高舉基督的異象”強化了耶穌和他的事工對他早期追隨者的影響,[ 179 ]並在聖經框架中進行了解釋,它們推動了基督的奉獻[ 180 ]和對耶穌高舉的信仰。[ 10 [ 181 ]根據聖經,耶穌的死被解釋為救贖性的死亡,是上帝計畫的一部分。[ 182 ]隨後的出現導致耶穌跟隨者恢復傳教活動,[ 6 [ 12 ]彼得在第一次ekklēsia中擔任領導角色(這構成了使徒繼承基礎)。[ 183 [ 184 ]

約瑟夫斯 (Josephus)對 1 世紀猶太歷史的記錄《猶太人的古物》,討論了相信復活的人。然而,人們普遍認為,這對復活的提及是由基督教插值者所添加的[ 185 ]在彼得福音的非正典文獻中  ,有耶穌復活的重述。[ 186 ]

迎接最後的日子

耶穌的跟隨者期待上帝的國度很快到來,而耶穌的復活是末日的第一件事。[ 187 [註 18 ]正如博格與克羅桑所指出的,「對馬可來說,神的國已經在這裡,因為人子已經存在」。[ 187 ]

超升與基督論

基督的奉獻

新約著作認為,復活是祂作為基督和主的「崇高生命的開始」[ 188 [註19 ][ 190 [ web 2 ]耶穌是“死者中的長子”, prototokos,第一個從死裡復活,從而獲得“長子作為卓越兒子和繼承人的特殊地位”。[ 1 [ web 2 ] 格雷戈里·比爾寫道:

「長子」指的是基督因從死裡復活而擁有的崇高、特權的地位……基督在宇宙中獲得瞭如此主權的地位,並不是說他被認為是第一個被造的人。的始祖,或作為創造的起源,但在某種意義上,祂是透過復活而成為新創造的開創者。[網 2 ]

烏爾塔多指出,耶穌死後不久,就被稱為主(基里奧斯),這「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將他與上帝聯繫在一起」。[ 191 ]主一詞反映了這樣一種信念,即上帝已將耶穌提升到「在上帝『右邊』」的神聖地位。[ 192 ]「求告主名[耶和華]」這句話所表達的對上帝的敬拜也適用於耶穌,「在集體敬拜和基督教信徒更廣泛的虔誠模式中(例如,洗禮)呼求他的名字、驅魔療癒)」。[ 193 ]

烏爾塔多認為,強大的宗教經驗是基督信仰出現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194 [註20 ]這些經歷「似乎包括對(和/或上升)上帝天堂的異象,在其中看見榮耀的基督處於崇高的地位」。 [ 5 [註 3 ]這些經驗是在上帝救贖目的的框架內解釋的,正如聖經所反映的那樣,「虔誠、虔誠地尋找和沈思聖經文本與持續強大的宗教體驗之間的動態互動」。[ 197 ]這開創了一種“猶太一神論中前所未有的新的虔誠模式”,即崇拜耶穌僅次於上帝,[ 198 ]使耶穌處於中心地位,因為他的事工及其後果對他早期的信仰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199 ]啟示,包括那些異象,也包括受啟發和自發的話語,以及猶太經文的“魅力詮釋”,使他們相信這種奉獻是上帝命令的。[ 200 ]

艾爾曼指出,耶穌和他的早期追隨者都是世界末日論的猶太人,他們相信身體的復活,這將在上帝的國度臨近時開始。[ 201 ]根據艾爾曼的說法,“門徒對復活的信仰是基於異象經歷”,[ 8 ]認為異象通常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但也指出福音書記錄了對復活的懷疑的傳統。耶穌的顯現。艾爾曼的「初步建議」是,只有少數追隨者有異象,包括彼得、保羅和瑪麗。他們告訴其他人這些異象,讓大多數親密夥伴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但不是所有人。[註21 ]最終,這些故事被重述和修飾,導致所有門徒都看到了復活的耶穌的故事。[ 202 ]對耶穌復活的信仰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看法,從他的缺席中得出結論,他一定是被上帝親自提升到了天堂,將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權威。[ 10 ]

雖然自20世紀最後四分之一以來異象理論得到了批判學者的支持,[ 203 ]相信身體復活的保守基督教學者拒絕異象理論,而贊成對身體復活的文本描述進行字面解釋。[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低級和高級基督論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新約著作包含兩種不同的基督論,即「低級」或收養基督論,以及「高級」或「道成肉身基督論」。[ 211 ] “低級基督論”或“收養基督論”是相信“上帝通過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而高舉耶穌為他的兒子”,[ 212 ]從而將他提升到“神聖地位”,[ web 10 ]羅馬書 1:4。[ 213 ]一種早期基督論是“高等基督論”,即“認為耶穌是預先存在的神,成為人類,在地上遵行天父的旨意,然後被帶回天上”  10 [ 214 ]以及他出現在地球上的地方。這些早期基督論發展的年表是當代學術界爭論的一個問題。[ 215 [ 216 [ 217 [網11 ]

根據布塞特提出、隨後布朗提出的「進化模型」[ 218 ] cq《進化論》[ 219 ] ,基督論對基督的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從低級基督論發展到高級基督論, [ 220 [ 221 [ 222 ]如福音書所見證的。[ 216 ]根據進化論模型,最早的基督徒相信耶穌是一個被高舉的人,被收養為上帝的兒子,[ 223 [ 224 [ 225 ]當他復活時,[ 222 [ 226 ]標誌著神國臨近,所有死者都將復活,義人將被高舉。[ 227 ]後來的信仰將頌揚轉移到他的洗禮、出生,以及隨後的他永恆存在的觀念上,正如約翰福音所見證的那樣。[ 222 ]馬可將耶穌成為兒子的時刻轉移到耶穌受洗的時刻,後來馬太和路加又將其轉移到神聖受孕的時刻,最後約翰宣稱耶穌從一開始就與神同在:「太初有道」。[ 225 ]

自1970年代以來,「高級基督論」發展的較晚日期一直存在爭議,[ 228 ]並且大多數學者認為這種「高級基督論」在保羅的著作之前就已經存在。[ 211 ]這種“道成肉身基督論”或“高級基督論”並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演變,而是基督教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的思想的“大爆炸”,並在基督教的最初幾十年中進一步成形。[ 228 [網絡 12 [網絡 10 [網絡 13 ]

根據埃爾曼的說法,這兩種基督論並存,稱“低級基督論”為“收養基督論”,“高級基督論”為“道成肉身基督論”。[ 211 ]雖然收養論在2世紀末被宣佈為異端, [ 229 [ 230 ]它被伊便尼派所堅持[ 231 ]他們認為耶穌是彌賽亞,但拒絕他的神性童貞所生[ 232] ]並堅持遵守猶太法律和儀式的必要性[ 233 ]他們尊敬耶穌的弟兄雅各(公雅各);並拒絕使徒保羅,稱之為背離律法的人。[ 234 ]他們與猶太基督教的最早形式表現出強烈的相似性,他們特定的神學可能是「對不受法律約束的外邦人傳教的反應」。[ 235 ]

在「先存」基督論中,基督的復活和高舉是恢復祂已經擁有但尚未掌握的崇高地位,如腓立比書|2:6-11所述。[ 236 [ 237 [網頁 1 [註 2 ]

救贖性的死亡

根據猶太聖經中上帝的計劃,耶穌的死被解釋為「為了我們的罪」的救贖性死亡。[ 238 [註7 ]其意義在於“神聖必然性和聖經應驗的主題”,而不是保羅後來強調的“耶穌的死作為我們罪孽的犧牲或贖罪”。[ 11 ]對早期的猶太基督徒來說,「彌賽亞的死是必要的救贖事件的想法更多是對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道歉解釋」[ 11 ]「證明耶穌的死對上帝來說並不奇怪」。[ 239 [註22 ]

呼籲傳教活動

新約的記載描述了復活的耶穌召喚他的追隨者參加傳教活動,這在傳統上被稱為大使命,他指示他們“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的名給他們施洗”和聖靈」。[ 241 ]

根據鄧恩的說法,門徒的出現有「一種讓異象為人所知的義務感」。[ 242 ] 赫穆特‧科斯特指出,復活的故事最初是頓悟,其中門徒被復活的耶穌召喚去事奉,後來被用作該事件的證據。[ 6 ]聖經學者Géza Vermes認為,復活應被理解為耶穌跟隨者在聖靈的影響下恢復自信,「促使他們恢復使徒使命」。[ 12 [註23 ]根據葛德‧呂德曼的說法,彼得讓其他門徒相信,耶穌的復活標誌著末世臨近,神的國度即將來臨,死者將再次復活,正如耶穌所證明的那樣。這讓弟子們重新煥發了活力,開始了新的使命。[ 245 [ 246 [網 14 ]

彼得的領導

彼得有力地聲稱耶穌向他顯現,[ 247 [ 202 ]並因耶穌的顯現而合法化,他擔任了早期追隨者團體的領導,形成了保羅提到的耶路撒冷ekklēsia 。 [ 247 [ 184 ]他的領導地位很快就被「主的兄弟」正義者詹姆斯所掩蓋,[ 248 [ 249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早期的文本中關於彼得的信息很少。[ 249 [註24 ]根據格爾德‧呂德曼的說法,彼得是第一個見到耶穌的人,[ 245 ]指出彼得和瑪麗都有外貌經歷,但認為瑪麗外貌的傳統是後來的發展,而她的外表可能不是第一個。[ 251 [註21 ]

根據基督教原始正統教義,彼得是耶穌第一個出現的人,因此是教會的合法領袖。[ 247 ]復活構成了使徒繼承和正統制度權力的基礎,作為彼得的繼承人,[ 253 ]耶穌向他顯現,並被描述為教會將建立在其上的「磐石」。[ 247 ]雖然福音書和保羅的書信描述了更多人的顯現,但只有十二使徒的顯現才算得上是權威和使徒繼承。[ 254 ]

保羅-參與基督

耶穌向保羅顯現,使他相信耶穌是復活的主和基督,並委託他成為外邦人的使徒。[ 255 [ 256 [ 257 ]根據紐比金的說法,「保羅並不是把自己表現為新神學的老師,而是受主親自委託的使者,宣告一個新的事實-即在事工中,死亡耶穌的復活,上帝採取了決定性的行動,揭示並實現了他救贖全世界的目的」。[ 258 ]使徒保羅的教義構成了基督教傳統和神學的關鍵要素。保羅神學的基礎是基督的復活與救贖之間的連結[ 259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5:13-14、15:17 和 15: 20-22 寫道:

如果沒有死人復活,基督就沒有復活;如果沒有死人復活,基督就沒有復活。如果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所傳的就是枉然,你們的信仰也是枉然……如果基督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仰就是枉然……但基督確實已經從死裡復活了。他是第一個崛起的人。死亡是因為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而降臨的。從死裡復活也是因為一個人所做的事。因為亞當,所有人都死了。因此,因為基督,一切都會復活。[ 260 [ 261 ]

哥林多前書 15:3 的福音宣講說,「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 [註 7 ]福音所宣講的意思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並且有多種解釋。傳統上,這種福音被解釋為意味著耶穌的死是贖罪或贖罪,或安撫或贖罪,上帝因人類的罪而對人類發怒。隨著耶穌的死,人類從這種憤怒中解脫出來。[ 262 [ web 15 [ note 25 ]在古典新教的理解中,它主導了對保羅著作的理解,人類透過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參與了這種救贖;這種信仰是上帝所賜的恩典,人們透過耶穌基督和對祂的信仰而被上帝稱義。[ 263 ]

最近的學術研究對這些解釋提出了一些擔憂。根據發起所謂「保羅新觀」的EP 桑德斯的說法,保羅看到信徒因參與耶穌的死和復活而得到救贖。儘管“耶穌的死代替了其他人的死,從而使信徒擺脫了罪孽和罪責”,這是一個源自“古代獻祭神學”的隱喻,[ web 17 [ note 26 ]保羅寫作的本質並不在於「法律術語」關於贖罪,而是「藉著與基督同死同復活而參與基督」的行為。[ 264 [註27 ]根據桑德斯的說法,「受洗歸入基督的人就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因此他們逃脫了罪的權勢…祂死了,以便信徒可以與祂同死,從而與他同活」 」。[ web 17 ]正如基督徒在洗禮中分享耶穌的死亡一樣,他們也將分享祂的復活。[ 265 ]詹姆斯·F·麥格拉斯指出,保羅「更喜歡使用參與的語言。一個人為所有人而死,所以所有人都死了。[ 266 ]這不僅與替代不同,而且是相反的」。[網 4 ]

保羅堅持認為救恩是靠著神的恩典而獲得的。根據桑德斯的說法,這種堅持與公元1世紀的猶太教是一致的 西元前 200 年 – 約 西元200年,上帝與以色列所立的約被視為上帝恩典的作為。遵守律法是維持聖約所必需的,但聖約不是透過遵守律法而獲得的,而是透過神的恩典而獲得的。[網 21 ]

教父們——贖罪

使徒教父討論了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包括伊格內修斯(50-115)、[ 267 ] 波利卡普(69-155) 和殉道者遊斯丁(100-165)。希臘教父們將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理解為贖罪,這是教父們的「經典範式」 ,[ 268 [ 269 ]他們發展了新約中的主題。[ 270 ]

在公元第一個千年期間,贖罪的贖金理論是東方和西方基督教中占主導地位的隱喻,直到它在西方被安塞爾姆斯的贖罪滿足理論所取代。[ 271 ]贖罪的贖價理論說,基督藉著將自己的生命作為贖價犧牲給撒旦,用完美者(耶穌)的生命交換了完美者的生命,從而將人類從罪惡和撒旦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從而從死亡中解放出來。它包含這樣的觀點,即上帝欺騙了魔鬼,[ 272 ]並且由於人類的墮落和繼承的罪,撒旦或死亡在來世對有罪的靈魂擁有“合法的權利” [ 272 ]

贖金理論首先由愛任紐( Irenaeus,約130-約202)明確闡述,[ 273 ]他是諾斯替主義的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但藉用了他們的二元世界觀的思想。[ 274 ]在這種世界觀中,人類處於造物主(Demiurge)的力量之下,造物主是創造世界的較小神。然而,人類內在有真正神聖本質的火花,可以透過這種神聖火花的靈知(知識)來解放它。這種知識是由邏各斯(Logos )所揭示的,“至高神的思想”,他以耶穌的身份進入了世界。然而,邏各斯並不能簡單地消除造物主的力量,必須隱藏祂的真實身份,以肉身的形式出現,從而誤導造物主,解放人類。[ 274 ]在愛任紐的著作中,造物主被魔鬼所取代,而殉道者遊斯丁則已經將耶穌與邏各斯等同起來。[ 274 ]

奧利金(Origen,184-253)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魔鬼擁有對人類的合法權利,而人類是透過基督的血獲得自由的。[ 275 ]他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魔鬼被欺騙了,認為他可以掌握人類的靈魂。[ 276 ]

古代晚期和中世紀早期

隨著君士坦丁的皈依和313 年的米蘭敕令,四世紀、五世紀和六世紀的大公會議基督論為重點,幫助塑造了基督教對復活救贖本質的理解,並影響了基督教信仰的發展。[ 277 ]

對身體復活的信仰是古代基督教會的一貫特徵。希波奧古斯丁386年皈依接受了這一點。[ 279 [ 280 ]此外,他認為耶穌的死和復活是為了拯救人類,他說:“為了實現我們的每一次復活,救世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預先制定並提出了他的計劃。”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透過聖禮和榜樣的方式」。[ 281 ]

莫普蘇斯蒂亞的西奧多 5 世紀的神學為基督教對復活的救贖本質的理解的發展提供了深刻的見解。聖禮在救贖中的關鍵作用在當時被廣泛接受。在西奧多對聖體聖事的描述中,犧牲和拯救的元素結合在「一位透過犧牲自己來拯救我們並拯救我們的人」中。西奧多對聖體儀式的解釋是針對復活所帶來的對死亡力量的勝利。[ 282 ]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基督教神學繼續強調復活的救贖本質,例如,在八世紀,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寫道:「…當他釋放了那些從一開始就被束縛的人時,基督從死者中再次回來,為我們打開了復活之路”,隨後幾年的基督教肖像畫代表了這一概念。[ 283 ]

今天

索瓦爾德·洛倫岑發現「許多講壇上對復活都保持著奇怪的沉默」。他寫道,在一些基督徒、牧師和教授中,這似乎已成為「令人尷尬的原因或護教學的話題」。[ 284 ]身體復活的想法仍有爭議。[ 285 ]

根據精神病學家和作家阿德里安·沃諾克的說法,許多基督徒忽視了復活,因為他們對十字架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 286 ]

面額

羅馬天主教會

耶穌的復活是羅馬天主教會所宣揚的好消息:[ 287 ]「神在耶穌基督裡向罪人顯現憐憫」。[ 288 ]復活的重要性與耶穌的道成肉身有關:透過道成肉身,上帝將每個人都歸為自己,因為祂的人性是由每個人組成的(就像一座寺廟是用石頭建造的),並且透過復活自己神也復活了每個人。[ 289 ]

藉著從死裡復活,耶穌是死者在審判日復活的開始,也是罪人屬靈復活(稱義或「新生命」)的開始,[ 290 ]因為耶穌是第一個被神復活的人,作為人類的元首,神道成肉身,所有人都在他裡面復活並稱義,因為他的復活是死人復活和罪人稱義的原則。[ 291 ]

復活是一個歷史性的、超然的事件。歷史上的復活超越時空,影響著每一個人,從亞當和夏娃墮落後的悔改,到拉撒路的復活(回到塵世生活),再到聖保羅在審判日的皈依和死者的復活。[ 292 ]

藉著從死裡復活,耶穌展示了聖徒(即稱義的罪人)復活後的身體會是什麼樣子。從他道成肉身的那一刻起,耶穌的靈魂就經歷了美好的異象,因為他是真神和真人,[ 293 ]並且從他復活的那一刻起,耶穌的身體就分享了他靈魂的美好象的經歷。在復活時,耶穌的整個人性都被神化了,因此,分享了三位一體中第二位的個人存在模式。[ 294 ] 神化包含四種屬性:冷漠(免於邪惡,即誘惑、罪惡、痛苦、錯誤、不便、無聊、撒旦和死亡)、微妙(免於科學法則的束縛,其中包括變形傳送)時間旅行,對大自然的控制,以及超人的感官和能力),敏捷性(一個人的身體不會比自己的頭腦行動得更快,也不會屈服於情感和衝動,因為身體會服從靈魂,就像靈魂服從上帝一樣)和清晰度(燦爛的美麗和五冠)。[ 295 ]

復活節

復活節是慶祝耶穌復活的重要基督教節日,蘇珊·J·懷特認為「顯然是最早的基督教節日」。[ 296 ]根據詹姆斯‧鄧恩的說法,「在復活節,我們慶祝人成為上帝…在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中,上帝打破了人類自私的束縛,證明了神聖之愛的持久和征服的力量」。[ 297 ]根據索瓦爾德·洛倫岑(Thorwald Lorenzen)的說法,第一個復活節導致了重點從「對上帝」的信仰轉向「對基督」的信仰。[ 284 ]根據雷蒙德‧哈夫格斯‧泰勒的說法,復活節「聚焦於上帝在耶穌基督的死亡/復活中的救贖行動的完成」。 [ 298 ]

復活節與舊約記載的逾越節出埃及有關,透過最後的晚餐和復活前的受難。根據《新約》,耶穌賦予了逾越節晚餐新的意義,因為他在最後的晚餐期間在樓上的房間裡為自己和門徒的死亡做好了準備。他認定那條麵包和一杯酒就是他即將被獻祭的身體和即將流淌的鮮血。哥林多前書 5:7 說:「除掉舊酵母,使你們成為一批沒有酵母的新人,就像你們本來的樣子。因為基督,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已經被獻祭了」;[ 299 ]這是指逾越節要求屋內不得有酵母,以及耶穌作為逾越節羔羊的寓言。[ 300 ]猶太初熟節時代論者視為預兆耶穌復活的應驗,基於《哥林多前書》15:20「但基督確實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 301 ]

雖然人們在耶穌受難日紀念耶穌受難,並在兩天后慶祝復活節,這一事實似乎與耶穌在第三天復活的聖經記載相矛盾,但在閃米特傳統中,24 小時期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稱為“一天和一個時間”。[ 302 ]

在基督教藝術中

羅馬士兵上方有像徵復活勝利的花環的 Chi Rho,.西元350年

羅馬地下墓穴中,藝術家們利用《舊約》中的圖像,如熾熱的熔爐獅子洞中的但以理,間接暗示了復活。七世紀以前的描繪通常顯示次要事件,例如耶穌墳墓中的沒藥持有者,以傳達復活的概念。復活的早期象徵是帶有花環的Chi Rho(希臘字母,代表“Khristos”或“基督”一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在312 年米爾維安橋戰役中的勝利,他將此歸因於這場勝利在他的士兵的盾牌上使用十字架。君士坦丁在他的旗幟上使用了 Chi Rho 圖案,他的硬幣上印有拉巴魯姆圖案,上面刻著 Chi Rho 圖案殺死了一條蛇。[ 303 ]

在 Chi Rho 周圍使用花環象徵著復活戰勝死亡,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和他的勝利復活之間聯繫的早期視覺表現,如 4 世紀的多米蒂拉石棺中所見[ 304 ]在羅馬。在這裡,在戴著花環的 Chi Rho 中,基督的死亡和復活被顯示為不可分割的,而復活不僅僅是基督在地球上生命結束時的一個幸福結局。鑑於羅馬軍旗上使用了類似的符號,這種描繪也傳達了另一種勝利,即基督教信仰的勝利:曾經逮捕耶穌並將他押往加略山的羅馬士兵現在走在復活的基督的旗幟下。[ 305 ]

西方神學中復活的宇宙意義可以追溯到聖安布羅斯,他在四世紀說:「宇宙在他的體內再次復活,天堂在他的體內再次復活,大地在他的體內再次復活,因為將會有一個新的世界。[ 306 [ 307 ]這個主題在西方逐漸發展,晚於東方,在東方,復活很早就與救贖以及整個世界的更新和重生聯繫在一起。在藝術中,這一點透過在圖標和繪畫中結合復活的描繪和地獄的痛苦來象徵。伊斯坦堡的喬拉教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裡也有施洗者約翰所羅門等人物,描繪了基督在復活中並不孤單。[ 307 ] 10 世紀的霍西奧斯·盧卡斯 (Hosios Loukas) 的描繪序列展示了基督將亞當從墳墓中拉出來,隨後是夏娃,這象徵著人類在復活後的救贖。[ 308 ]

有關共享畫廊,請參閱復活畫廊

文物

Secondo Pia 1898 年拍攝的都靈裹屍布上的負片看起來像是正片。它被用作對耶穌聖面的奉獻的一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