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類主義

 

超人類主義是一場哲學和知識運動,主張透過開發和廣泛使用可大幅提高壽命、認知和福祉的新技術和未來技術來改善人類狀況。 [ 1 [ 2 [ 3 ]

超人類主義思想家研究可以克服人類基本限制的新興技術的潛在好處和危險,以及使用此類技術的道德規範。 [ 4 ]一些超人類主義者推測,人類最終可能能夠將自己轉變為能力大大增強的生物,從而配得上人類的標籤。[ 2 ]

超人類主義研究的另一個主題是如何保護人類免受人工智慧、小行星撞擊、灰色黏液、高能量粒子碰撞實驗、自然或合成流行病以及核戰帶來的生存風險。 [ 5 ]

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 (Julian Huxley)在 1957 年的一篇文章中普及了「超人類主義」一詞。[ 6 ]這個術語的當代意義是由第一位未來學教授(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FM-2030)所預示的。 1960年代,他在新學校教授“人類的新概念”,當時他開始將那些採用技術、生活方式和世界觀“過渡”到後人類的人稱為“超人類”。[ 7 ]這一主張為英國哲學家馬克斯·莫爾 (Max More)奠定了思想基礎,他於 1990 年開始闡明超人類主義作為未來主義哲學的原則,並在加利福尼亞州組織了一個思想流派,該流派後來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超人類主義運動。[ 7 [ 8 [ 9 ]

科幻小說開創性作品的影響,超人類主義對未來人類轉變的願景吸引了許多來自各個角度(包括哲學和宗教)的支持者和反對者。[ 7 ]

2017年,賓州州立大學出版社與哲學家斯特凡·洛倫茨·索爾格納(Stefan Lorenz Sorgner)和社會學家詹姆斯·休斯(James Hughes)合作,創辦了《後人類研究雜誌》[ 10 ],作為第一份明確致力於後人類的學術期刊,旨在澄清後人類主義和 後人類

儘管它聲稱對自由主義和前瞻性思維的價值觀有強烈的依戀,但一些批評家認為,超人類主義是過去聲名狼藉的優生運動中許多歧視態度和精英主義理想的危險死灰復燃。 [ 11 [ 12 [ 13 ]

歷史

超人類主義的先驅

根據尼克博斯特羅姆的說法,超驗主義的衝動至少可以追溯到吉爾伽美甚史詩中對永生的追求,以及歷史上對不老泉長生不老藥和其他延緩衰老的努力的追求。死亡。[ 2 ]

超人類主義者藉鑒並聲稱知識和文化傳統的連續性,例如亞里斯多德的古代哲學或羅傑·培根的科學傳統[ 14 ]但丁在他的《神曲》中,在《天堂》第一章中創造了trasumanar這個詞,意思是「超越人性,超越人性」[ 15 [ 16 [ 17 [ 18 ]

超人類主義的願望與科學想像力的交織可以在弗朗西斯·培根啟蒙運動先驅的作品中看到[ 19 [ 20 ]超人類主義思想的早期先驅之一是勒內·笛卡爾《方法論》(1637),其中笛卡爾設想了一種新的醫學,可以賦予身體永生和更強大的心靈。[ 21 ]

威廉‧戈德溫在他的第一版《政治正義》(1793)中包含了支持「塵世永生」(現在稱為肉體永生)可能性的論點。戈德溫在他的哥德式小說《聖萊昂》中探索了生命延長和永生的主題,該小說在 1799 年出版時變得流行(並且臭名昭著),但現在基本上被遺忘了。聖萊昂可能為他女兒瑪麗雪萊的小說《科學怪人》提供了靈感。[ 22 ]

乙醚日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於 2021 年 10 月 16 日慶祝了其 175週年 這項突破不僅可以在合理的風險水平下減輕疼痛,而且還可以透過誘導意識喪失來幫助保護人們免受心理創傷[ 23 ]

關於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學是否可以被視為對超人類主義的影響存在爭議,儘管它對Übermensch(超人類)的頌揚,因為它強調自我實現而不是技術變革。[ 2 [ 24 [ 25 [ 26 ]莫爾和索爾格納的超人類主義哲學深受尼采思想的影響。[ 24 ]相較之下,《超人類主義宣言》「主張所有知覺的福祉(無論是人工智慧、人類、後人類或非人類動物)」。[ 27 ]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由俄羅斯哲學家NF Fyodorov發起的被稱為「俄羅斯宇宙主義」的運動以預見超人類主義思想而聞名。[ 28 ] 1966年,紐約市新學校教授「人類新概念」的未來學家FM-2030(前身為FM Esfandiary)開始識別那些採用技術、生活方式和世界觀過渡到後人類的人作為「超人類」。[ 29 ]

早期超人類主義思想

赫胥黎 (Julian Huxley),一位生物學家,他在 1957 年發表的一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中普及了「超人類主義」一詞[ 6 ]

1923 年,英國遺傳學家JBS Haldane在他的文章《代達羅斯:科學與未來》中首次提出了超人類主義的基本思想,該文預言先進科學在人類生物學中的應用將帶來巨大的好處,並且每一項此類進步都會首先出現對某人來說是褻瀆或變態,“不雅和不自然”。[ 30 ]他特別對優生學體外發生(在人工環境中創造和維持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應用遺傳學來改善人類特徵(例如健康和智力)感興趣。

他的文章激發了學術界和大眾的興趣。劍橋大學的晶體學家JD Bernal於 1929 年撰寫了《世界、肉體與魔鬼》,其中他推測了太空殖民的前景以及通過仿生植入認知增強對人體和智力產生根本性變化的前景[ 31 ]從那時起,這些想法就成為了常見的超人類主義主題。[ 2 ]

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 (Julian Huxley) 在 1957 年發表的一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的標題中使用了超人類主義一詞,因此被普遍認為是超人類主義的創始人。[ 6 ]但這個名詞源自加拿大哲學家WD Lighthall 1940 年的一篇論文。[ 32 ]赫胥黎這樣描述超人類主義:

迄今為止,正如霍布斯所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生命總體上是「骯髒、野蠻和短暫的」。絕大多數人類(如果他們還沒有英年早逝的話)都遭受過苦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可能性的土地存在,並且我們存在的目前的局限性和悲慘的挫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如果願意的話,人類可以超越自身──不僅僅是零星地,這裡的個體以一種方式,那裡的個體以另一種方式,而是作為人類的整體。[ 6 ]

赫胥黎的定義與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普遍使用的定義有所不同,儘管差異不大。這些思想家提出的想法在20 世紀 60 年代的科幻小說中得到了探討,特別是在亞瑟·C·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2001:太空漫遊》中,其中一件外星神器賦予其使用者超凡的力量。[ 33 ]

日本代謝主義建築師於 1960 年發表了一份宣言,概述了透過設計和技術「鼓勵我們社會的積極代謝發展」 [ 34 ]的目標。在宣言的物質與人部分,Noboru Kawazoe 建議:

幾十年後,隨著通訊技術的快速進步,每個人的耳朵裡都會有一個“腦電波接收器”,它可以直接準確地傳達別人對他的看法,反之亦然。我的想法是所有人都會知道的。不再有個人意識,只有人類整體的意志。[ 35 ]

人工智慧和技術奇點

技術奇點的概念,即超人智慧的超快速出現,由英國密碼學家 I. J. Good於 1965 年首次提出:

讓超級智慧機器定義為一種可以遠遠超越任何人(無論多麼聰明)的所有智力活動的機器。由於機器設計是這些智力活動之一,因此超級智慧機器可以設計出更好的機器;毫無疑問,屆時將會出現“智力爆炸”,而人類的智力將被遠遠拋在後面。因此,第一台超級智慧機器是人類需要做出的最後一項發明。[ 36 ]

電腦科學家 馬文·明斯基 (Marvin Minsky)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撰寫有關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關係的文章。 [ 37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這個領域不斷產生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例如漢斯·莫拉維克(Hans Moravec)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他們在技術領域和超人類主義脈絡中的未來主義思辨之間搖擺不定。[ 38 [ 39 ]一場可辨識的超人類主義運動的聯合始於20世紀最後幾十年。 1972 年,羅伯特‧埃丁格 (Robert Ettinger ) 在 1964 年發表的《永生展望》(Prospect of Immortality)中創立了人體冷凍學運動[ 40 ] 1972 年的《人變成超人》(Man into Superman ) 為「超人類」的概念化做出了貢獻[ 41 ] FM-2030於 1973 年發表Upwingers 宣言

超人類主義的發展

第一批自稱為超人類主義者的人於 20 世紀 80 年代初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式聚會,該大學後來成為超人類主義思想的主要中心。在這裡,FM-2030講述了他的「第三條道路」未來主義思想。[ 43 ]在超人類主義者和其他未來主義者經常光顧的EZTV Media 場地,娜塔莎·維塔-莫爾 (Natasha Vita-More)放映了她 1980 年的實驗電影《脫離》(Breaking Away ) ,主題是人類在進入太空時擺脫生物限制和地球引力。[ 44 [ 45 ] FM-2030 和 Vita-More 很快就開始在洛杉磯為超人類主義者舉辦聚會,其中包括 FM-2030 課程的學生和 Vita-More 藝術作品的觀眾。 1982 年,維塔-莫爾撰寫了《超人類主義藝術聲明》[ 46 ],並於 1988 年製作了有關超人類的有線電視節目《跨世紀更新》,該節目吸引了超過 100,000 名觀眾。

1986年,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發表了《創造引擎:奈米技術即將到來的時代》[ 47 ] ,討論了奈米技術分子組裝機的前景,並成立了前瞻性研究所。作為第一個研究、倡導和實施人體冷凍學的非營利組織,阿爾科生命延長基金會的南加州辦事處成為了未來學家的中心。 1988年, Max More和Tom Morrow出版了第一期Extropy雜誌。 1990年,戰略哲學家莫爾創立了自己獨特的超人類主義學說,其形式為“熵原理”,並通過賦予現代超人類主義新的定義,奠定了現代超人類主義的基礎:[ 48 ]

超人類主義是一類試圖引導我們走向後人類狀態的哲學。超人類主義具有人文主義的許多要素,包括對理性和科學的尊重、對進步的承諾以及對人類(或超人類)今生存在的重視。 [...] 超人類主義與人文主義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承認並預見到各種科學和技術對我們生活的本質和可能性造成的根本性改變[...]。

1992 年,莫爾和莫羅創立了Extropy Institute,透過組織一系列會議,更重要的是提供郵件列表,使許多人在超人類主義興起期間首次接觸到超人類主義觀點,從而成為未來學家網絡和集思廣益新複合體的催化劑。 1998 年,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 (Nick Bostrom)大衛·皮爾斯 (David Pearce)創立了世界超人類主義協會(WTA),這是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致力於承認超人類主義是科學探究公共政策的合法主題。[ 49 ] 2002年,WTA修改並通過了《超人類主義宣言》。[ 27 [ 50 [ 51 ] WTA(後來的Humanity+)準備的《超人類主義常見問題解答》給出了超人類主義的兩個正式定義: [ 52 ]

  1. 知識和文化運動,它確認透過應用理性從根本上改善人類狀況的可能性和願望,特別是透過開發和廣泛使用技術來消除衰老並大大增強人類的智力、身體和心理能力。
  2. 研究使我們能夠克服人類基本限制的技術的後果、承諾和潛在危險,以及開發和使用此類技術所涉及的倫理問題的相關研究。

與其他超人類主義組織可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WTA 官員認為社會力量可能會破壞他們的未來主義願景,需要加以解決。[ 7 ]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跨階級和跨國界平等獲得人類增強技術。 [ 53 ] 2006年,超人類主義運動中自由主義右翼自由左翼之間的政治鬥爭導致WTA在其前執行董事詹姆斯·休斯(James Hughes)的領導下採取了更加中左的立場。[ 53 [ 54 ] 2006年,Extropy Institute董事會停止了該組織的運作,稱其使命「基本完成」。[ 55 ]這使得世界超人類主義協會成為領先的國際超人類主義組織。 2008年,作為品牌重塑工作的一部分,WTA更名為「Humanity+」。[ 56 ]2012年,超人類主義長壽黨成立,作為一個國際聯盟,致力於促進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以顯著延長壽命,目前在世界各地擁有30多個國家組織。[ 57 [ 58 ]

摩門教超人類主義者協會成立2006[ 60 ]

第一位當選議會議員的超人類主義者是義大利的朱塞佩·瓦廷諾 (Giuseppe Vatinno) 。 [ 61 ]

理論

超人類主義是否是後人類主義的一個分支以及如何將這個哲學運動概念化為超人類主義仍然是一個爭論的問題。[ 62 [ 63 ]超人類主義常被保守派[ 64 ]基督教[ 65 ]進步派[ 66 [ 67 ]批評家稱為後人類主義的變體或激進形式。[ 68 ]

超人類主義和哲學後人類主義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對新智慧物種的未來願景,人類將進化成這種物種,並最終補充或取代它。超人類主義強調演化觀點,有時包括透過認知增強(即生物提升)創造高度智慧的動物物種,[ 7 ]但堅持將「後人類未來」作為參與演化的最終目標。[ 69 [ 70 ]

然而,創造智慧人工智慧的想法(例如,由機器人學家漢斯·莫拉維克提出)影響了超人類主義。[ 38 ]莫拉維克的思想和超人類主義也被描述為後人類主義的「自滿」或「世界末日」變體,並與人文和藝術領域的「文化後人類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 71 ]雖然這樣的「文化後人類主義」將為重新思考人類與日益複雜的機器之間的關係提供資源,但從這種觀點來看,超人類主義和類似的後人類主義並沒有放棄「自主自由主體」的過時概念,而是擴展其「特權」進入後人類的領域[ 72 ]超人類主義的自我表徵是人文主義啟蒙思想的延續,與此觀點相符。

一些世俗人文主義者將超人類主義視為人文主義自由思想運動的後代,並認為超人類主義者與人文主義主流不同,因為它特別關註解決人類問題的技術方法(即技術中心主義)和死亡問題。[ 73 ]其他進步人士認為,後人類主義,無論是哲學形式還是行動主義形式,都意味著從對社會正義的關注、對人類機構的改革和其他啟蒙運動的關注轉向自戀式的渴望,以追求超越人體。[ 74 ]

超人類主義哲學與技術自我研究密切相關,技術自我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學術研究領域,涉及技術社會中人類身份的各個方面,並關注人類與技術之間關係性質的變化。[ 75 ]

目標

有一天早上你醒來,發現你的大腦還有另一個腦葉在運作。這個看不見的輔助葉可以用超出你記憶範圍的資訊回答你的問題,建議合理的行動方案,並提出有助於找出相關事實的問題。你很快就會變得非常依賴新的肺葉,以至於你不再想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你只要使用它。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夢想。

—  Byte,1985 年 4 月[ 76 ]
雷·庫茲韋爾認為,透過將世界重大事件繪製在圖表上,可以倒數「人類生活將被不可逆轉地改變」。

雖然許多超人類主義理論家和倡導者尋求運用理性、科學和技術來減少全球範圍內的貧困、疾病、殘疾和營養不良,[ 52 ]超人類主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特別關注技術的應用來改善人類的身體。許多超人類主義者積極評估未來技術和創新社會制度改善所有人生活品質的潛力,同時尋求透過消除先天性的精神和身體障礙,使人類的物質現實實現法律和政治平等的承諾

超人類主義哲學家認為,人類不僅存在著追求進步和改善人類狀況的完美主義倫理要求,而且人類進入超人類存在階段是可能且可取的,在這個階段中,人類超越自然而然地增強了自己。 。在這樣的階段,自然進化將被刻意的參與進化或定向進化所取代。

雷·庫茲韋爾等一些理論家認為,技術創新的步伐正在加快,未來50年可能不僅會產生根本性的技術進步,而且可能會出現技術奇點,這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本質。[ 77 ]預見到這項巨大技術變革的超人類主義者普遍認為這是可取的,但有些人擔心極快技術變革的危險,並提出確保負責任地使用先進技術的方案。例如,博斯特羅姆撰寫了大量關於人類未來福祉面臨的生存風險的文章,其中包括新興技術可能造成的風險。 [ 78 ]相反,一些超人類主義的支持者認為它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例如,史蒂芬·霍金指出,人類進化的「外傳」階段,知識生產知識管理比進化傳遞訊息更重要,這可能是人類文明變得不穩定和自我毀滅的關鍵點解釋。為了反駁這一點,霍金強調要麼透過人類基因組的自我設計,要麼透過機械增強(例如腦機介面)來增強人類智力並減少攻擊性,否則他暗示人類文明可能集體性太愚蠢,無法在日益不穩定的系統中生存[ 79 ]

雖然許多人認為所有超人類主義者都在努力追求永生,但事實並非如此。倫理與新興技術研究所執行董事漢克·佩利西爾(Hank Pellissier,2011-2012)對超人類主義者進行了調查。他發現,在818名受訪者中,23.8%的人不希望長生不老。[ 80 ]一些爭論的原因是無聊、地球人口過剩以及「去往來世」的願望。[ 80 ]

某些超人類主義哲學家認為,由於所有關於他人經驗的假設都是錯誤的,因此所有幫助或保護那些無法糾正他人對他們的假設的人的嘗試,無論意圖多麼善意,都有可能真正傷害他們一切眾生應有智慧。這些思想家認為,以基於證偽的方式進行討論的能力構成了一個非任意的門檻,在這個門檻上,某人有可能以獨立於外部假設的方式為自己說話。他們也認為,所有能夠體驗某事的生物如果沒有達到這個閾值,就應該被提升到這個閾值,通常說,導致閾值的潛在變化是大腦辨別能力的精確性的提高。這包括增加動物的神經元數量和連結性,以及加速連結性的發展,以縮短或理想地跳過無法獨立做出決定的非智慧童年。這種描述的超人類主義者強調,他們所提倡的基因工程是普遍插入生物的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而不是在未經修改的情況下清除人類,認為後者不僅不道德,而且由於可能性而不必要。[ 81 [ 82 [ 83 [ 84 ]

倫理

超人類主義者採用跨學科方法,透過借鏡未來學和倫理學的各個領域來理解和評估克服生物學局限性的可能性。[需要引用]與許多在道德上重視保護自然系統的哲學家、社會批評家和活動家不同,超人類主義者認為,特定自然的概念往好裡說是有問題的模糊不清,往壞裡說是進步的障礙。[ 85 ]與此一致的是,許多著名的超人類主義倡導者,例如丹·阿金,將政治右翼和左翼的超人類主義批評者稱為“生物保守派”或“生物盧德分子” ,後一個術語暗指19世紀的反工業化反對用機器取代人類體力勞動者的社會運動。[ 86 ]

反超人類主義的一個信念是,超人類主義可以在生活的許多領域,特別是在社會層面上,造成不公平的人類增強。這可以與類固醇的使用進行比較,在運動中使用類固醇的運動員比不使用類固醇的運動員更有優勢。當人們擁有某些神經植入物,使他們在工作場所和教育中具有優勢時,也可能會出現相同的差異。[ 87 ]此外,根據 MJ McNamee 和 SD Edwards 的說法,許多人擔心社會中特定的特權階層所提供的改進將導致人類物種分為兩個不同的物種。[ 88 ]兩種人類物種的想法,其中一種在物質和經濟上比另一種具有更大的優勢,充其量是麻煩的。一個人可能無法與另一個人繁殖,並且可能由於身體健康狀況和能力較差而被認為道德地位比另一個人低。[ 88 ]

尼克·博斯特羅姆曾說過,超人類主義主張所有眾生的福祉,包括非人類動物外星人和人造生命體。[ 89 ] David Pearce )重申了這一觀點,他主張利用生物技術來消除所有眾生的痛苦。[ 90 ]

洋流

超人類主義思想中有多種觀點。許多領先的超人類主義思想家所持有的觀點都在不斷修正和發展。[ 91 ]一些獨特的超人類主義潮流被識別並按字母順序列出:

靈性

儘管許多超人類主義者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世俗人文主義者,但有些人有宗教精神觀點。[ 49 ]儘管普遍存在世俗態度,但一些超人類主義者追求傳統上由宗教所擁護的希望,例如永生[ 94 ]而20世紀末一些有爭議的新宗教運動明確擁護超人類主義的目標,即透過應用科技來改變人類狀況[ 97 ]但大多數與超人類主義相關的思想家關注的是利用技術幫助實現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的實際目標,同時推測未來對神經神學的理解和神經技術的應用將使人類能夠更好地控制意識狀態的改變,通常被解釋為精神體驗,從而獲得更深刻的自我認識[ 98 ]超人類主義佛教徒一直試圖探索各種類型的佛教與源自佛教的冥想和思維擴展神經技術之間的一致性領域。[ 99 ]他們因利用正念作為超越人性的工具而受到批評。 [ 100 ]

一些超人類主義者相信人類思維和電腦硬體之間的兼容性,其理論含義是人類意識有一天可能會轉移到替代媒體(一種通常稱為思維上傳的投機技術)。[ 101 ]這一觀點的一個極端表述引起了一些超人類主義者的興趣,那就是基督教宇宙學家弗蘭克·蒂普勒提出的歐米茄點。蒂普勒借鏡數位主義的思想,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宇宙數十億年的崩潰可以為人類在巨型電腦的模擬現實中永存創造條件,從而實現某種形式的「後人類神性」。在蒂普勒之前,歐米茄點這個術語是由皮埃爾·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使用的,他是一位古生物學家耶穌會神學家,他在包容性的知識圈(全球意識)的發展中看到了進化的目的[ 102 [ 103 [ 104 ]

從一些基督教思想家的角度來看,心靈上傳的想法被認為代表了對人體的貶低,這是諾斯底摩尼信仰的特徵。[ 105 ]超人類主義及其假定的知識祖先也被非基督教和世俗評論家描述為新諾斯底主義。 [ 106 [ 107 ]

超人類主義與信仰之間第一次對話是2004 年在多倫多大學舉行的為期一天的會議他們評論說,如果哲學失去了這些信念,就會使人類在後現代犬儒主義失範的迷霧海洋中漂流。超人類主義者回應說,這種批評反映了他們沒有正視超人類主義哲學的實際內容,超人類主義哲學絕不是憤世嫉俗的,而是植根於可追溯到啟蒙運動的樂觀、理想主義態度。[ 109 ]在這次對話之後,宗教社會學家威廉·西姆斯·班布里奇(William Sims Bainbridge)進行了一項試點研究,發表在《進化與技術雜誌》上,表明宗教態度與接受超人類主義思想呈負相關,並表明具有高度宗教世界觀的人傾向於將超人類主義視為對他們精神信仰的直接的、競爭性的(儘管最終是徒勞的)侮辱。[ 110 ]

自 2006 年以來,摩門教超人類主義者協會贊助了有關科技與宗教交叉的會議和講座。[ 111 ]基督教超人類主義協會[ 112 ]成立於2014年。

自2009年以來,美國宗教學會在其年會上舉辦了一次「超人類主義與宗教」諮詢會,宗教研究領域的學者試圖識別並批判性地評估任何可能構成超人類主義關鍵主張和假設基礎的隱含宗教信仰;考慮超人類主義如何挑戰宗教傳統,以發展自己對人類未來的想法,特別是人類變革的前景,無論是透過科技或其他手段;並對設想的未來提供批判性和建設性的評估,使人們對奈米技術、機器人技術和資訊技術更有信心,以實現虛擬的永生並創造出優越的後人類物種。[ 113 ]

物理學家和超人類主義思想家朱利奧·普里斯科(Giulio Prisco)指出,“基於科學的宇宙主義宗教可能是我們免受魯莽追求超級智慧和其他危險技術的最佳保護。” [ 114 ]他也認識到精神思想的重要性,例如俄羅斯東正教哲學家尼古拉·費奧多羅維奇·費奧多羅夫的精神思想對超人類主義運動起源的重要性。

實踐

而一些超人類主義者[誰? ]採取抽象和理論的方法來看待新興技術的可感知的好處,其他人提出了修改人體的具體建議,包括可遺傳的建議。超人類主義者經常關注增強人類神經系統的方法。儘管凱文沃里克等人提出改造周圍神經系統,但大腦被認為是人格的共同點,因此是超人類主義野心的主要焦點。[ 115 ]

事實上,沃里克所做的不僅僅是提出一個建議。 2002年,他透過手術將一個包含100個電極的陣列植入到左臂的正中神經中,將他的神經系統直接與電腦連接起來,因此也可以連接到網路。於是,他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他能夠利用神經訊號直接控制機器手,並透過指尖的回饋感受到手施加的力。他還體驗了一種超音波感官輸入,並在自己的神經系統和也植入了電極的妻子的神經系統之間進行了第一次純電子通訊。[ 116 ]

作為自我完善身體改造的支持者,超人類主義者傾向於使用現有的技術和技巧,據稱這些技術和技巧可以改善認知和身體表現,同時從事旨在改善健康和長壽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 117 ]根據他們的年齡,有些[誰? ]超人類主義者擔心他們無法活著享受未來科技的好處。然而,許多人對延長壽命策略和資助人體冷凍學研究非常感興趣,以使後者成為最後手段的可行選擇,而不是仍然是一種未經證實的方法。[ 118 ]

雖然大多數超人類主義理論都關注未來的技術及其可能帶來的變化,但今天許多人已經參與了非常基礎的實踐。對許多人來說,透過整容手術來改變自己的身體形態並不罕見,即使出於健康原因不需要這樣做。人類生長激素試圖改變身材矮小的兒童或先天身體缺陷的兒童的自然發展。醫生開出利他能和阿得拉等藥物來提高認知能力,許多人服用威而鋼、保法止和肉毒桿菌等「生活方式」藥物來恢復成熟時失去的青春活力。[ 119 ]

其他超人類主義者,例如機器人藝術家尼爾·哈比森(Neil Harbisson),使用技術和技巧來改善他們對現實的感覺和感知。哈比森的天線永久植入他的頭骨中,使他能夠感知人類感知以外的顏色,例如紅外線和紫外線。[ 120 ]

有興趣的技術

超人類主義者支持奈米技術生物技術資訊技術認知科學(NBIC)等技術的出現融合,以及模擬現實人工智慧超級智慧3D生物列印思維上傳、化學大腦保存和人體冷凍等假設的未來技術。他們相信人類可以而且應該利用這些技術來超越人類[ 121 ]因此,他們支持承認或保護認知自由形態自由生育自由作為公民自由,以保障個人對自己及其子女使用人類增強技術的選擇。 [ 122 ]有人推測,人類增強技術和其他新興技術可能最晚在21世紀中葉促進更徹底的人類增強。庫茲韋爾的書《奇點臨近》和加來道雄的書《未來物理學》概述了各種人類增強技術,並深入探討了這些技術如何影響人類。[ 77 [ 123 ]

一些關於融合技術和 NBIC 概念的報告批評了它們的超人類主義取向和所謂的科幻特徵。[ 124 ]同時,在美國國防部的贊助下,對大腦和身體改造技術的研究已經加速,美國國防部對這些技術將為美國及其盟國的超級士兵提供戰場優勢感興趣。 [ 125 ]已經有一個「擴展管理資訊的能力」的大腦研究計劃,而軍事科學家現在正在考慮將人類的戰鬥能力擴展到最多 168 小時不睡覺。[ 126 ]

神經科學家安德斯·桑德伯格一直在練習掃描大腦超薄切片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用來幫助更好地理解大腦的結構。目前它正被用於老鼠身上。這是假設將人腦內容(包括記憶和情感)上傳到電腦的第一步[ 127 [ 128 ]

一些批評者批評超人類主義者關於人類增強的觀點,認為追求徹底的變革可能會損害人類的尊嚴和身分。批評者也認為,超人類主義者經常低估其提出的技術的倫理複雜性和潛在的意外後果,例如加劇社會不平等或對個人和社會帶來不可預見的風險。這些擔憂引發了關於超人類主義理想是否優先考慮技術進步而不是道德和社會責任的爭論(McNamee, Michael J.; Edwards, Steven D. (2006)。“超人類主義、醫療技術和滑坡”醫學倫理雜誌32 ( 9 ) 513–518.doi : 10.1136 jme.2005.013789.PMC 2563415   )。

辯論

人類增強的概念和前景以及相關問題引起了公眾的爭議。[ 129 ]對超人類主義及其建議的批評主要有兩種形式:反對超人類主義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實踐批評),以及反對支持超人類主義建議或超人類主義本身的道德原則或世界觀(倫理批評)。批評者和反對者經常認為超人類主義者的目標對人類價值構成威脅。

對某些人來說,關於人類增強的爭論是由強烈的生物保守主義和超人類主義之間的對立構成的。前者反對任何形式的人類增強,而後者則主張一切可能的人類增強。[ 130 ]但許多哲學家持有較細緻的觀點,支持某些改進,同時拒絕超人類主義的全權委託方法。[ 131 ]

對超人類主義計劃最廣為人知的批評是小說和虛構電影。儘管這些作品呈現的是想像的世界而不是哲學分析,但它們仍被用作一些更正式的論證的試金石。[ 7 ]人們提出了各種論點,認為採用人類增強技術的社會可能會類似於奧爾德斯·赫胥黎1932 年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反烏托邦[ 132 ]

另一方面,有些作者認為人類已經是超人類了,因為近幾個世紀的醫學進步已經顯著地改變了我們的物種。但這並沒有以一種有意識的、因此也是超人類主義的方式發生。[ 133 ]從這個角度來看,超人類主義是永恆的理想:隨著新技術成為主流,採用尚未採用的新技術成為新的轉變目標。

可行性

在 1992 年的一本書中,社會學家馬克斯·都柏林 (Max Dublin) 指出了過去對技術進步的許多失敗的預測,並認為現代未來主義的預測也將被證明同樣不準確。他也反對少數人在推廣超人類主義事業時所表現出的科學主義、狂熱主義和虛無主義。都柏林也表示,千禧年宗教和共產主義教義之間存在歷史相似之處[ 134 ]

儘管公共衛生教授格雷戈里·斯托克普遍同情超人類主義,但他對雷蒙德·庫茲韋爾、漢斯·莫拉維克凱文·沃里克預測的人類機器人化的技術可行性和大眾吸引力持懷疑態度。他說,在整個21世紀,許多人類將深度融入機器系統,但仍是生物性的。他們自身形態和特徵的主要變化不是來自網路軟體,而是來自對他們的遺傳學新陳代謝生物化學的直接操縱[ 135 ]

哲學家瑪麗·米奇利 (Mary Midgley)在其 1992 年出版的《科學作為救贖》一書中,將透過超越物質人體來實現永生的概念(呼應了超人類主義的心靈上傳原則)追溯到了20 世紀初的一群男性科學思想家,其中包括JBS Haldane以及他的圈子裡的成員。她將這些想法描述為“準科學的夢想和預言”,涉及逃離身體的願景以及“自我放縱、不受控制的權力幻想”。她的論點集中在她所認為的這些思想家的偽科學推測和非理性、由死亡恐懼驅動的幻想、他們對外行人的漠視以及他們的末世願景的遙遠性上[ 136 ]

另一種批評主要針對“ algeny ”(煉金術遺傳學的組合),傑里米·里夫金將其定義為“現有有機體的升級和全新有機體的設計,目的是'完善'其性能” 。[ 137 ]它強調生物複雜性問題和指導生物演化產品開發的嘗試的不可預測性。這一論點由生物學家斯圖爾特紐曼特別闡述,其基礎是認識到動物的克隆種系 基因工程容易出錯,並且本質上會破壞胚胎髮育。因此,有人認為,在人類胚胎上使用此類方法會產生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對發育中的人類進行實驗,特別是具有永久性生物學後果的實驗,將違反人類受試者研究的公認原則(參見 1964 年赫爾辛基宣言)。此外,由於一個物種的實驗結果的改進在沒有進一步實驗的情況下不會自動轉移到新物種,因此有人聲稱在早期發育階段不存在對人類進行基因操縱的倫理途徑。[ 138 ]

實際上,關於人類受試者研究的國際協議可能不會對超人類主義者和其他人透過生髮選擇技術改善其後代的嘗試構成法律障礙。法律學者克斯汀‧拉貝‧斯摩稜斯基 (Kirsten Rabe Smolensky) 表示,現有法律保護選擇增強孩子基因組的父母免於因手術不良結果而承擔未來責任。[ 139 ]

超人類主義者和人類基因工程的其他支持者並沒有立即忽視實際問題,因為人類基因改造實驗的時間表和可能的結果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但生物倫理學家 詹姆斯·休斯認為,在早期發育階段對人類進行基因操縱的一種可能的倫理途徑是建立人類基因組、它指定的蛋白質以及他認為它也編碼的組織工程的計算機模型。隨著生物資訊學的指數級進步,休斯相信人體基因表現的虛擬模型不會落後太遠,並且很快就有可能透過模擬基因修飾對虛擬人類的影響來加速基因修飾的批准。[ 7 ] 公共衛生教授Gregory Stock指出,人工染色體是現有基因工程技術的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135 ]

思想家[誰? ]那些捍衛加速變革的可能性的人指出了人類技術能力過去呈指數增長的模式。庫茲韋爾在 2005 年出版的《奇點臨近》一書中闡述了這一立場

內在的不道德

有人認為,在超人類主義思想中,人類試圖用自己取代上帝。 2002 年梵蒂岡聲明《共融與管理:按照上帝形象創造的人類》[ 140 ]指出,“通過生產非人類生物來改變人類作為人類的遺傳身份是根本不道德的”,這意味著“人類對自己的生物本性擁有充分的處置權」。該聲明還認為,創造一個超人或精神上優越的存在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真正的進步只能透過宗教體驗和“更充分地實現上帝的形象”來實現。一些教會和教派的基督教神學家和平信徒活動家也表達了對超人類主義的類似反對,並聲稱基督徒在來世實現了激進超人類主義所承諾的,例如無限期延長生命或消除痛苦。根據這種觀點,超人類主義只是尋求創造「人間天堂」的一長串烏托邦運動的另一個代表。[ 141 [ 142 ]另一方面,與超人類主義目標結盟的宗教思想家,如神學家羅納德·科爾-特納和泰德·彼得斯,認為「共同創造」的教義規定了利用基因工程改善人類生物學的義務。[ 143 [ 144 ]

其他批評者則針對明斯基、莫拉維克和其他一些超人類主義者的著作中他們聲稱的人體工具性概念。[ 72 ]哲學家蘇珊·博爾多(Susan Bordo)指出“當代對苗條、年輕和身體完美的痴迷”,反映了女權主義對超人類主義計劃的批評,她認為這對男性和女性都有影響,但以不同的方式,作為“邏輯的” (如果極端的話)我們文化所培育的焦慮和幻想的表現。[ 145 ]一些批評者質疑運動關注身體改造的其他社會影響。政治學家克勞斯-格德·吉森尤其斷言,超人類主義對改變人體的關注代表了消費文化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和身體商品化的邏輯但悲劇性的後果。[ 106 ]

博斯特羅姆回應說,特別是重獲青春的願望,以及超越人體自然限制的願望,一般來說,是泛文化和泛歷史的,而不是唯一與 20 世紀的文化聯繫在一起的。他認為,超人類主義計畫是試圖將這種願望轉化為與人類基因組計畫同等的科學項目,實現人類最古老的希望,而不是幼稚的幻想或社會趨勢。[ 2 ]

人類身分的喪失

在美國,阿米甚人是一個以迴避某些現代科技而聞名的宗教團體。超人類主義者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出現「人性化」的人,他們選擇不採用人類增強技術來「保持人性」。他們相信自己的選擇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 146 ]

環境倫理學家Bill McKibben在 2003 年出版的《足夠了:在工程時代保持人類》一書中詳細反對了超人類主義者假設或支持的許多技術,包括生髮選擇技術奈米醫學壽命延長策略。他聲稱,人類為了克服普遍的人類限製而篡改自己(或他們的孩子)的基本方面在道德上是錯誤的,例如容易衰老最長壽命以及對身體和認知能力的生物限制。透過這種操縱來「改進」自己的嘗試將消除限制,從而為有意義的人類選擇體驗提供必要的背景。他聲稱,在一個可以透過科技克服這些限制的世界中,人類的生命似乎不再有意義。即使是為了明確的治療目的而使用生髮選擇技術的目標也應該放棄,因為它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篡改認知能力等事物的誘惑。他認為,社會有可能透過放棄特定技術而受益,並以明朝中國德川日本和當代阿米甚人為例。[ 147 ]

生物政治活動家傑里米·里夫金和生物學家斯圖爾特·紐曼承認生物技術有能力對有機體特性產生深刻的改變。他們反對人類的基因工程,因為他們擔心人類與人造物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138 [ 148 ]哲學家 Keekok Lee 認為這些發展是現代化加速趨勢的一部分,其中技術被用來將「自然」轉變為「人工製品」。[ 149 ]在極端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怪物」的製造和奴役,例如克隆人人獸 嵌合體生化人,但人類和非人類與社會生態系統的較小程度的錯位也被視為有問題的。電影《銀翼殺手》(1982 年)、小說《巴西男孩》(1976 年)和《莫羅醫生島》(1896 年)都描繪了這類場景的元素,但瑪麗雪萊 1818 年的小說《科學怪人》;或者,批評者最常提到《現代普羅米修斯》,他們認為生物技術可以創造物化的社會上不受束縛的人和非人類。這些批評者建議採取嚴格措施,防止他們所描述的非人性化可能性的發生,通常的形式是國際禁止人類基因工程。[ 150 ]

科學記者 羅納德貝利聲稱,麥基本的歷史例子是有缺陷的,如果更仔細研究,就會支持不同的結論。[ 151 ]例如,很少有群體比阿米甚人更謹慎地接受新技術,但是,儘管他們避開電視並使用馬匹和越野車,但有些人歡迎基因治療的可能性,因為近親繁殖已經使他們遭受了許多罕見的遺傳疾病的困擾。[ 135 ]貝利和其他人類生物學技術改變的支持者也拒絕這樣一種說法,即如果用增強技術克服某些人類局限性,生命將變得毫無意義,因為這是極其主觀的。

貝利在《Reason》雜誌上撰文,指責反對動物改造研究的人是危言聳聽,因為他們推測創造出具有類似人類智力和類似智人大腦的非人類生物。貝利堅持認為,對動物進行研究的目的只是為了產生人類健康保健益處。[ 152 ]

超人類主義人格理論家提出了不同的回應,他們反對他們所描述的擬人恐懼症,這加劇了對這項研究的一些批評,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稱之為「弗蘭肯斯坦情結」。例如,伍迪·埃文斯認為,只要有自我意識,克隆人、人獸嵌合體和提升動物都將是獨特的人,值得尊重、尊嚴、權利、責任和公民身份[ 153 ]他們的結論是,即將到來的倫理問題不是所謂怪物的創造,而是他們所描述的“噁心因素”和“人類種族主義”,這將判斷和對待這些創造物為怪物。[ 49 [ 154 ]在他的《腐蝕形象》系列的第三本書中,道格拉斯·漢普甚至暗示約翰啟示錄中的野獸本身就是一個混合體,他將誘導人類在《啟示錄》中獲得「野獸的印記」。[ 155 ]

至少有一個公共利益組織,即總部位於美國的遺傳學與社會中心,成立於 2001 年,其具體目標是反對涉及人類生物學跨代修改的超人類主義議程,例如足月人類克隆生髮選擇技術芝加哥肯特法學院生物技術和人類未來研究所學術環境中嚴格審查遺傳和奈米技術在人類生物學中的應用。

社會經濟影響

自由主義超人類主義的一些批評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中可能產生的社會經濟後果。例如,比爾·麥基本(Bill McKibben)認為,新興的人類增強技術將不成比例地提供給那些擁有更多財力的人,從而加劇貧富差距並造成「基因鴻溝」。[ 147 ]就連創造「生殖遺傳學」一詞並支持其應用的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李·M·西爾弗(Lee M. Silver)也表示擔心,這些方法可能會造成一個由基因工程「富人」和窮人」組成的兩層社會[ 156 ] 1997 年的電影《千鈞一髮》描繪了一個反烏托邦社會,其中一個人的社會階層完全取決於遺傳潛力,並且經常被評論家引用來支持這些觀點。[ 7 ]

非自由主義超人類主義者也提出了這些批評,特別是自稱為民主超人類主義者的人,他們認為當前或未來的大多數社會環境問題(例如失業資源枯竭)必須透過政治和技術的結合解決​因此,關於由於無法平等獲得人類增強技術而出現的基因鴻溝這一具體問題,生物倫理學家詹姆斯·休斯 (James Hughes) 在其 2004 年出版的《公民機器人:為什麼民主社會必須應對重新設計的未來人類》一書中指出,進步主義者或更多的人準確地說,科技進步人士必須闡明和實施公共政策(即涵蓋人類增強科技的全民健保制度),以盡可能減輕這個問題,而不是試圖禁止人類增強技術。他認為,後者實際上可能會使問題變得更糟,因為這些技術會變得不安全,或者只有當地黑市上的富人或未執行此類禁令的國家才能使用這些技術。[ 7 ]

有時,正如萊昂·卡斯(Leon Kass)的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樣,人們擔心被視為文明社會基礎的各種制度和實踐會受到損害或摧毀。[ 157 ]政治經濟學家兼哲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 2002 年出版的《我們的後人類未來》一書中以及 2004 年《外交政策》雜誌的文章將超人類主義指定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思想,因為他認為這可能會破壞民主(總體上)和自由主義主義理想平等[ 64 ]社會哲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在 2003 年出版的《人性的未來》一書中提出了類似的論點,他在書中聲稱道德自主性取決於不受到他人單方面強加的規範的約束。因此,哈伯馬斯認為人類的「物種倫理」將因胚胎階段的基因改變而受到破壞。[ 158 ]卡斯和福山等批評者認為,顯著改變人類生物學的嘗試不僅本質上是不道德的,而且還威脅到社會秩序。或者,他們認為,此類技術的實施可能會導致社會等級制度的「自然化」 ,或將新的控製手段置於極權主義政權手中。人工智慧先驅約瑟夫·魏森鮑姆 (Joseph Weizenbaum)批評了他的一些同事的語言和思想中的厭世傾向,特別是明斯基和莫拉維克,他們貶低了人類有機體本身,宣揚了一種導致分裂和不民主的社會政策的話語。 [ 159 ]

2004 年,科學記者羅納德‧貝利 (Ronald Bailey)在自由主義月刊《理性》(Reason)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對福山的主張提出質疑,認為政治平等從來都不是建立在人類生物學事實之上的。他斷言,自由主義不是建立在人類有效平等或事實上的平等的主張之上,而是建立在政治權利和法律面前的平等,或法律上的平等的主張之上。貝利斷言,基因工程的產品可能會很好地改善而不是加劇人類的不平等,讓多數人享有曾經屬於少數人的特權。此外,他認為,「啟蒙運動的最高成就是寬容原則」。他說,事實上,政治自由主義已經是人權和人權問題的解決方案,因為在自由社會中,法律應該平等地適用於所有人,無論貧富、有權勢或無權勢、受過教育或無知、水平如何。[ 160 ]其他同情超人類主義思想的思想家,如拉塞爾·布萊克福德,也反對訴諸傳統,以及他們認為美麗新世界式論證中涉及的危言聳聽[ 161 ]

文化美學

除了社會經濟風險和超人類主義的影響之外,確實還有文化美學的影響和可能的後果。目前,人們選擇透過多種方式在社會中代表自己。一個人的穿著、髮型和身體改變都有助於識別一個人展示自己和被社會感知的方式。根據傅柯的說法,[ 162 ]社會已經透過讓身體感到被監視來統治和控制身體。這種對社會的「監視」決定了大多數人如何選擇以美學方式表達自己。

Jerold Abrams 在 2004 年的一篇文章中概述的風險之一是消除差異以支持普遍性。他認為,這將消除個人透過獨特的外在表達方式顛覆社會可能的壓迫性、主導性結構的能力。這種對人口的控制會產生暴政的危險後果。不僅在認知上而且在身體上增強人類形態的另一個後果將是強化由主導社會結構所延續的「理想」特徵。[ 162 ]

新優生學

人類增強的傳統起源於曾經在生物科學領域佔據重要地位的優生學運動,後來以各種方式政治化。這種連續性在朱利安·赫胥黎本人的例子中尤其明顯[ 163 ]

主要的超人類主義組織強烈譴責此類政策中的強制行為,並拒絕接受這些政策所依據的種族主義階級主義假設,以及透過選擇性人類繁殖可以在實際有意義的時間範圍內實現優生改進的偽科學觀念。[ 164 ]相反,大多數超人類主義思想家主張“新優生學”,一種平等主義 自由主義優生學的形式[ 165 ]在他們 2000 年出版的《從機會到選擇:遺傳學與正義》一書中,非超人類主義生物倫理學家艾倫·布坎南、丹·布洛克、諾曼·丹尼爾斯和丹尼爾·威克勒認為,自由社會有義務鼓勵盡可能廣泛地採用優生增強技術。提高公眾健康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遺傳禀賦和遺傳增強機會不平等可能造成的不平等。[ 166 ]大多數持有類似觀點的超人類主義者仍然與「優生學」一詞保持距離(更喜歡「生髮選擇」或「生殖遺傳學」)[ 156 ],以避免他們的立場與20世紀早期優生學的不可信的理論和實踐相混淆。[ 167 ]

衛生法教授喬治·安納斯(George Annas)和技術法教授洛里·安德魯斯(Lori Andrews)是這些技術的使用可能導致人類與後人類 種姓戰爭這一立場的傑出倡導者[ 150 [ 168 ]

存在風險

英國天文學家皇家馬丁·里斯在 2003 年出版的《我們的最後一小時》一書中指出,先進的科學與技術帶來的災難風險與進步的機會一樣多。然而,里斯並不主張停止科學活動。相反,他呼籲加強安全,或許也該結束傳統的科學開放。[ 169 ]預防原則的倡導者,例如環境運動中的許多人,也贊成在潛在危險領域緩慢、謹慎地前進或停止。一些預防主義者認為,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提供了可能威脅人類生命的替代認知形式的可能性。[ 170 ]

超人類主義者不一定排除對新興技術的具體限制,以減少風險存在的前景。然而,總的來說,他們反駁說,基於預防原則的建議往往是不切實際的,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這與他們聲稱既現實又富有成效的超人類主義技術潮流相反。在他的電視連續劇《連結》中,科學歷史學家詹姆斯·伯克剖析了關於技術變革的幾種觀點,包括預防主義和限制公開探究。伯克對其中一些觀點的實用性提出質疑,但得出的結論是,維持探究和發展的現狀本身就會帶來危險,例如令人困惑的變化速度和地球資源的枯竭。超人類主義的普遍立場是務實的,即社會採取審慎行動,確保安全、清潔替代技術的好處早日到來,而不是助長其認為的反科學觀點技術恐懼症。

尼克·博斯特羅姆認為,即使不發生單一的全球災難性事件,技術進步所促進的基本馬爾薩斯力量和進化力量也有可能消除人類社會的正面。[ 171 ]

博斯特羅姆提出的一個應對生存風險的超人類主義解決方案是控制差異化技術發展,即一系列影響技術發展順序的嘗試。在這種方法中,規劃者將努力阻止可能有害的技術及其應用的開發,同時加速可能有益的技術的開發,特別是那些能夠防止其他技術產生有害影響的技術。[ 78 ]

約書亞·舒斯特 (Joshua Schuster) 和德里克·伍茲 (Derek Woods)在其 2021 年出版的《災難理論》一書中批評了存在風險,反對博斯特羅姆的超人類主義觀點,該觀點強調透過技術進步控制和減輕這些風險。他們認為,這種方法過於依賴邊緣科學和投機技術,無法解決有關人類存在的本質及其局限性的更深層次的哲學和倫理問題。相反,他們主張採取一種更立足於世俗存在主義哲學的方法,重點關注精神毅力社區復原力、國際和平建設環境管理,以更好地應對存在風險。[ 5 ]

反生育主義和生育主義

儘管大多數人都關注人類增強之路上的科學和技術障礙,但羅伯特·贊德伯根認為,當代超人類主義者未能批判性地參與反生育主義的文化潮流,這是後人類未來的一個更大的障礙。反生育主義是一種試圖阻止、限製或終止人類生殖以解決生存問題的立場。如果超人類主義者不能認真對待這種對人類連續性的威脅,他們就會面臨看到整個激進增強大廈倒塌的風險。[ 172 ]

Pronatalist.org 的創始人西蒙·柯林斯 (Simone Collins) 和馬爾科姆·柯林斯 (Malcolm Collins)是積極分子,主要因其對世俗和自願形式的生育主義的觀點和倡導而聞名,這種立場鼓勵提高出生率以扭轉人口下降及其對現代社會生存能力的負面影響。[ 173 ]他們對超人類主義持批判態度,擔心延長壽命會加劇老年政治問題,導致權力的惡性不平衡。柯林斯夫婦感嘆,自願不生孩子的超人類主義者“想要永遠活下去,相信自己是人類文化和生物進化幾個世紀的縮影。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培養出比自己更好的孩子。” [ 174 ]

在新聞媒體中

反民主運動的共同敵人

超人類主義越來越被反民主運動視為共同敵人的刻板印象。這些運動的範圍從普丁的同情者到激進的反疫苗者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批評者認為,無意義的主張往往源自於故意的無知,「普丁同情者」或「陰謀論者」等術語被用來誹謗合法的批評。[ 175 ]

馬庫斯·林登等政治學家指出,普丁在演講中反對所謂的“自由全球主義的美國自我中心主義”,並取消了文化,這與另類媒體中的鼓動類似。這些論述也出現在NachdenkseitenRubikonCompact等平台上,它們被呈現為對西方民主衰落的分析。[ 175 ]

「超人類主義」一詞的宣傳用途旨在創造一種將右翼極端分子神權團體和自由主義者聯合起來的全面的反敘事。超人類主義被描述為對傳統價值和人性的威脅。這些敘述也可以在像亞歷山大·杜金(Alexander Dugin)這樣的思想家中找到,他譴責超人類主義是魔鬼的作品,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則將其等同於對傳統價值觀的否定。[ 175 ]

使用「超人類主義」一詞作為Querfront的意識形態集結點,在共同反對自由民主的右翼左翼和自由主義思想的融合中也很明顯。這種發展強調了個人的人性觀念,而這些觀念往往與多元化社會不相容。它需要對超人類主義的政治影響及其被反民主勢力利用的批判性檢視。[ 175 ]

參見

參考

  1.  卡爾文·默瑟; Throten,特雷西·J.,編輯。 (2015)。宗教與超人類主義:人類增強的未知未來。普拉格。國際標準書號 978-1-4408-3325-0
  2.  尼克·博斯特羅姆(2005)。“超人類主義思想史”(PDF)進化與科技雜誌141):1-25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1 日
  3.  霍普金斯,PD (2012)。 「超人類主義」。應用倫理學百科全書第二414–422國際標準書號 978-0-12-373932-2
  4. “我們對他們來說可能看起來很瘋狂,但他們對我們來說就像殭屍:超人類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挑戰”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1月6日。檢索日期:2016 年1 月 25 日
  5.  舒斯特,約書亞;德里克伍茲(2021)。災難理論:對存在風險的三種批判。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1517912918
  6.  朱利安·赫胥黎(1957)。“超人類主義”新瓶換新酒。倫敦:查托和溫杜斯。13–17頁 。檢索日期:2023 年3 月 1 日
  7.  休斯,詹姆斯 (2004)。公民機器人:為什麼民主社會必須回應重新設計的未來人類。西景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8133-4198-9OCLC  56632213
  8.  大衛蓋勒斯 (2009)。「不朽2.0:矽谷內部人士審視加州的超人類主義運動」原始存檔於2012年5月12日。檢索日期:2012 年4 月 14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9. Google Ngram 檢視器。檢索日期:2013 年4 月 25 日
  10. “後人類研究雜誌:哲學、技術、媒體”
  11.  索爾格納、斯特凡·洛倫茨 (2010)。「超越人文主義:對跨人文主義與後人文主義的反思」進化與科技雜誌。檢索日期:2023 年5 月 24 日第 9 節。
  12.  蘇珊·B·萊文 (2021)。 「創造更高的品種:超人類主義與英美優生學的預言」。後人類的幸福?超人類主義的失敗承諾。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190051495
  13.  格布魯,蒂姆尼特;埃米爾·P·托雷斯 (2024)。“TESCREAL 捆綁包:優生學和透過人工智慧實現烏托邦的承諾”第一個星期一29(4)。DOI10.5210/fm.v29i4.13636
  14.  艾倫·波特(2017 年 6 月 1 日)。“生命倫理學與超人類主義”醫學與哲學雜誌:生物倫理學和醫學哲學論壇42237-260 PMID 2849904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2月7日。檢索日期:2023 年5 月 30 日 
  15.  維塔-莫爾,娜塔莎(2012)。生命擴展。普利茅斯大學。第 74–75頁 另見哈里森,彼得;約瑟夫‧沃利尼亞克 (2015)。「『超人類主義』的歷史註釋與查詢。62 3 ) 465–467。doi10.1093 / notesj /gjv080。ISSN 0029-3970 
  16. “Trasumanar(新詞)”但丁世界.laits.utexas.edu 。檢索日期:2021 年8 月 24 日
  17. “Paradiso 1 – 數字但丁”digitaldante.columbia.edu 。檢索日期:2021 年8 月 24 日
  18. BioEdge:但丁是超人類主義者嗎?生物邊緣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24日。檢索日期:2021 年8 月 24 日
  19.  班布里奇,WS(2011)。科學技術領導:參考手冊。聖人出版品。 p。 582.國際標準書號 978-1-4522-6652-7。檢索日期:2023 年5 月 3 日
  20.  曼佐科,R. (2019)。超人類主義 - 設計人類狀況:歷史、哲學和現狀。施普林格實踐書籍。施普林格國際出版社。 p。 2.國際書號 978-3-030-04958-4。檢索日期:2023 年5 月 3 日
  21.  蕾妮·米爾克斯.超人類主義醫學:我們能否將其力量用於服務人類尊嚴? 《利納克季刊》,2019 年 3 月 29 日
  22. “威廉·戈德溫 (1756–1836) – 簡介”哥德文學。 enotes.com。 2008.原始存檔於2008年8月28日.檢索日期:2008 年8 月 9 日
  23.  萊萬多夫斯基,K.;克萊奇默,B.;施密特,KW(2021)。“175 Jahre Anästhesie und Narkose – Auf dem Weg zu einem “Menschenrecht auf Ohnmacht” .麻醉師70 (10): 811–831 . doi : 10.1007/s00101-021-01043-1 . ISSN  0003-2417 . PMC  8444521 . PMIDID  34529093 .
  24.  Sorgner、Stefan Lorenz(2009 年 3 月)。「尼采、超人類與超人類主義」進化與科技雜誌20(1):29-42
  25.  拉塞爾·布萊克福德(2010)。“社論:尼采和歐洲後人類主義”進化與科技雜誌
  26. Sorgner,Stefan Lorenz(2012 年 4 月 24 日)。“尼采是超人類主義者嗎?”IEET 新聞
  27.  “超人類主義宣言”(PDF).檢索日期:2023 年5 月 24 日
  28. “俄羅斯宇宙主義畫家XX – XXI ct的藝術作品。2013年展覽目錄|蘇聯時代博物館”蘇聯博物館.com。 2016 年 2 月 18 日。檢索日期:2018 年6 月 24 日
  29. FM-2030 (1989)。你是超人類嗎?維京成人。國際標準書號 978-0-446-38806-1OCLC  18134470
  30.  霍爾丹,JBS (1923)。代達羅斯或科學與未來(PDF)。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21年7月15日。
  31.  克拉克,阿瑟·C. (2000)。您好,碳基兩足動物。紐約聖馬丁格里芬分校。
  32.  哈里森、彼得和沃利尼亞克、約瑟夫 (2015)。「『超人類主義』的歷史註釋與查詢。62 ( 3 ): 465–467。doi10.1093/notesj / gjv080 
  33.  克里斯多福赫頓. 「Google的玻璃城堡:超人類未來的崛起與恐懼」流行事物
  34.  林(2010),第 17 頁。 24
  35.  林忠傑 (2010).丹下健三與新陳代謝運動:現代日本的城市烏托邦。勞特利奇。35–36頁  978-1-135-28198-4
  36.  IJ Good, “關於第一台超智能機器的推測” HTML 存檔於 2011 年 11 月 28 日,at the Wayback Machine), Advances in Computers,卷。 1965 年 6 月。
  37.  馬文·明斯基(1960)。 「邁向人工智慧的步伐」。406–45​​ 頁  
  38.  漢斯·莫拉維克(1998)。“電腦硬體什麼時候才能與人腦相媲美?”進化與科技雜誌1.檢索日期:2006 年6 月 23 日
  39.  雷蒙德·庫茲韋爾(1999)。精神機器的時代。維京成人。國際標準書號 978-0-670-88217-5OCLC  224295064
  40.  漢娜·德夫林(2016 年 11 月 18 日)。“人體冷凍學的困境:深度冷凍的屍體適合新生命嗎?”衛報。檢索日期:2018 年9 月 22 日
  41.  羅伯特·艾廷格 (1974)。人變成超人。雅芳。國際標準書號 978-0-380-00047-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28日。
  42. FM-2030 (1973)。UpWingers:未來主義宣言(以電子書形式提供:FW00007527 ed.)。紐約:John Day Co. ISBN 978-0-381-98243-0OCLC  600299
  43. “FM-2030:你是超人類嗎?”Youtube . 2013 年 10 月.原始存檔於 2021 年 10 月 30 日.檢索日期:2017 年3 月 16 日
  44. “EZTV 媒體” .檢索日期:2006 年5 月 1 日
  45.  雷吉斯,埃德(1990)。偉大的曼波雞和超人類的狀況:科學稍微超出了邊緣。珀爾修斯書籍。
  46. Vita-More, Natasha (2003) [修訂,1982 年首次出版]。「超人類主義藝術宣言」。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16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47.  德雷克斯勒 1986
  48.  更多,馬克斯(1990)。“超人類主義:未來主義哲學”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年10月29日。檢索日期:2005 年11 月 14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49.  休斯,詹姆斯(2005)。「2005 年世界超人類主義者協會成員興趣與信仰調查報告」(PDF)原始內容(PDF)存檔於 2006 年 5 月 24 日。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6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50.  世界超人類主義者協會(2002)。《超人類主義宣言》存檔於2006年9月10日。檢索日期:2006 年4 月 3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51.  亞當·基爾希(2020 年 6 月 20 日)。“期待人類的終結”華爾街日報
  52.  人性+.“什麼是超人類主義?”。檢索日期:2015 年12 月 5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53.  艾莉莎·福特(2005 年 5 月至 6 月)。“人性:混音”烏特內雜誌。檢索日期:2007 年3 月 3 日
  54.  威廉·薩勒坦(2006 年 6 月 4 日)。「在超人類主義者之中」板岩
  55. Extropy 研究所(2006)。“下一步” 。檢索日期:2006 年5 月 5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56.  紐維茨,安娜莉(2008)。“未來主義能否擺脫 20 世紀 90 年代?”IO9 .檢索日期:2008 年11 月 18 日
  57.  斯坦布勒,伊利亞。“長壽派對——誰需要它?誰想要它?”IEET 。檢索日期:2012 年8 月 23 日
  58. “長壽科學單一議題政黨”對抗衰老!。 2012 年 7 月 27 日。
  59. “關於”摩門教超人類主義者協會存檔於2019年1月11日。檢索日期:2016 年6 月 4 日
  60. “會員調查結果”摩門教超人類主義者協會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6日。檢索日期:2016 年6 月 4 日
  61. “義大利選出第一位超人類主義議員”。庫茲維萊網。檢索日期:2013 年4 月 25 日
  62.  史蒂文·安布雷羅;傑西卡·隆巴德(2018 年 12 月 14 日)。「偶像的沉默:將西西弗斯神話用於後人類主義話語」後現代的開口998-121高密度脂蛋白2318/1686606ISSN 2069-9387 
  63.  Evans, W.(2022 年 6 月)。《論超人類主義》普羅米修斯:創新的批判性研究382271-74​ S2CID 252023683 
  64.  弗朗西斯·福山(2004 年 9 月至 10 月)。《世界上最危險的思想:超人類主義》(轉載)外交政策(144)42–43JSTOR4152980。檢索日期:2008 年11 月 14 日  
  65.  克里斯多福‧胡克 (2004)。「超人類主義與後人類主義」(PDF)。在《郵報》中,Stephen G.(編輯)。生物倫理學百科全書(第三版)。紐約:麥克米倫。2517–2520頁   978-0-02-865774-5OCLC  52622160
  66.  獲獎者,蘭登(2002 年秋季)。“人類已經過時了嗎?” (PDF)刺蝟評論原始內容(PDF)存檔於 2008 年 9 月 10 日。檢索日期:2007 年12 月 10 日
  67.  克里斯多福‧科南 (2007)。「融合科技辯論的烏托邦面向」(PDF)。在班斯,格哈德;等人。 (編輯)。評估融合技術發展的社會影響(第一版)。柏林:西格瑪版。141–172頁   978-3-89404-941-6OCLC  198816396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 2011 年 1 月 28 日。檢索日期:2008 年8 月 22 日
  68.  MacFarlane, James Michael (2020),“以技術為中心的想像”,超人類主義作為新社會運動,Cha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第 205–233頁,doi10.1007/978-3-030-40090 -3_8國際標準書號 978-3-030-40089-7S2CID  219495940
  69.  博斯特羅姆,尼克. 「為什麼我長大後想成為後人類」(PDF)。檢索日期:2007 年12 月 10 日
  70.  史蒂文·安布雷羅(2018 年 10 月 17 日)。“後人類主義”康文特( 1 28–32 ​ ISSN 2561-4770 
  71.  尼爾·巴明頓(2003 年冬季)。“理論化後人類主義”文化批判。檢索日期:2007 年12 月 10 日
  72.  海爾斯,N.凱瑟琳(1999)。我們如何成為後人類:控制論、文學與資訊學中的虛擬身體。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226-32146-2OCLC  186409073
  73.  派崔克·因尼斯. 《超人類主義:下一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1月6日。檢索日期:2007 年12 月 10 日
  74.  獲獎者,蘭登(2005)。「抵抗是徒勞的:後人類狀況及其倡導者」。在貝利,哈羅德;凱西,提摩西(編輯)。人性已經過時了嗎?。麻省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385–411頁  978-0-262-52428-5
  75.  管理協會,資訊資源(2015)。公共事務與管理:概念、方法、工具與應用:概念、方法、工具與應用。 IGI 全球。 p。 2192.國際書號 978-1-4666-8359-4
  76.  菲爾·萊蒙斯(1985 年 4 月)。"人工智慧" .位元組. p。 125.原始存檔於2015年4月20日。檢索日期:2015 年2 月 14 日
  77.  Kurzweil, Raymond (2005)。奇點臨近:當人類超越生物學。維京成人。國際標準書號 978-0-670-03384-3OCLC  224517172
  78.  尼克·博斯特羅姆(2002)。「存在風險:分析人類滅絕情境」。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1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79.  霍金,史蒂芬. 《宇宙中的生命》公開講座。劍橋大學。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4月21日。檢索日期:2006 年5 月 11 日
  80.  佩利西爾,漢克。 “所有超人類主義者都想要永生嗎?不?為什麼不呢?”未來主義者 46.6 (2012): 65-。網路。
  81.  人類目的與超人類潛能:我們未來演化的宇宙願景,Ted Chu 2014
  82.  《思想家的道德推理指南》,琳達‧艾爾德與理查‧保羅,2013 年
  83.  如何思考奇怪的事:新時代的批判性思考西奧多·希克
  84.  一百億個明天:科幻科技如何成為現實並塑造未來,布萊恩·克萊格,2015 年
  85.  尼克·博斯特羅姆安德斯·桑德伯格(2007)。「自然的智慧:人類增強的演化啟發」(PDF)尼克·博斯特羅姆.檢索日期:2007 年9 月 18 日
  86.  詹姆斯·休斯 (2002)。「超人類主義的政治」。檢索日期:2013 年12 月 14 日{{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87.  邁克爾網球 (2012)。 「道德超人類主義:下一步」。醫學與哲學雜誌37(4)。JMed Philos405–416​ PMID 22855738 
  88.  麥克納米,MJ;愛德華茲,SD (2006)。「超人類主義、醫療科技與滑坡」醫學倫理學雜誌329513-518JSTOR27719694PMC 2563415PMID16943331   
  89. “超人類主義價值”尼克博斯特羅姆.com 。檢索日期:2022 年12 月 21 日
  90.  「享樂主義的命令」www.hedweb.com。檢索日期:2022 年12 月 21 日
  91.  世界超人類主義者協會(2002-2005)。“超人類主義中有哪些潮流?”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0月16日。檢索日期:2007 年11 月 3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92.  詹姆斯·休斯 (2002)。“民主超人類主義2.0”。檢索日期:2007 年1 月 26 日{{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93.  李牛頓 (2019)。超人類主義手冊。施普林格自然。
  94.  “不朽學院”
  95.  喬治·德沃斯基(2008)。「後性別主義:超越性別二元論」。檢索日期:2008 年4 月 13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96.  加約佐,皮耶羅(2018 年 9 月 20 日)。超政治理論與後政治主義—超人類主義政治理論
  97.  雷爾(2002)。Oui au clonage humain:La vie éternelle grâce à la science。魁北克。國際標準書號 978-1-903571-05-7OCLC  226022543
  98.  詹姆斯休斯 (2004)。“自我完善的技術:佛陀會用奈米技術和精神藥物做什麼?”存檔於2007年5月10日。檢索日期:2007 年2 月 21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99. “IEET 機器人佛陀計劃”ieet.org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16日。檢索日期:2014 年10 月 14 日
  100.  伍迪·埃文斯(2014)。「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機器人,請殺死佛陀:反對先驗的超人類主義」進化與科技雜誌。檢索日期:2014 年10 月 14 日
  101.  安德斯·桑德伯格(2000)。“正在上傳” 。檢索日期:2006 年3 月 4 日{{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02.  弗蘭克·J·蒂普勒(1994)。不朽的物理學。雙日。國際標準書號 978-0-19-282147-8OCLC  16830384
  103.  埃里克·斯坦哈特(2008 年 12 月)。「德日進與超人類主義」進化與科技雜誌20(1):1-22
  104.  邁克爾·S·伯德特 (2011)。超人類主義和超越喬治城大學出版社。 p。 20.國際標準書號 978-1-58901-780-1……其他人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二十世紀的弗里曼·戴森和弗蘭克·蒂普勒…
  105.  大衛保羅斯 (2005)。「超人類主義:2000年的形成」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0月10日。檢索日期:2006 年12 月 5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06.  吉森、克勞斯-格爾德 (2004)。「超人類主義與人類遺傳」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22日。檢索日期:2006 年4 月 26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07.  埃里克·戴維斯(1999)。TechGnosis:資訊時代的神話、魔法與神秘主義。三河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609-80474-2OCLC  42925424
  108.  海蒂·坎貝爾;馬克·艾倫·沃克(2005)。“宗教與超人類主義:引入對話”進化與科技雜誌。檢索日期:2006 年3 月 21 日
  109. “TransVision 2004:信仰、超人類主義與希望研討會”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月4日。
  110.  威廉·西姆斯·班布里奇 (2005)。“超人類異端”進化與科技雜誌。檢索日期:2008 年1 月 2 日
  111. “摩門教超人類主義者協會”Youtube .
  112. “CTA 網站”。基督教超人類主義者協會。
  113. “AAR:超人類主義與宗教協商”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12日。
  114.  Prisco, Giulio(2014 年 9 月 9 日)。「宗教是對超級智慧和其他危險技術的魯莽追求的保護」。圖靈教堂。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5月7日。檢索日期:2016 年5 月 8 日
  115.  馬克·艾倫·沃克(2002 年 3 月)。“任何未來哲學的序言”進化與科技雜誌10(1)。ISSN 1541-0099 。檢索日期:2006 年3 月 2 日 
  116.  沃里克,K.;加森,M.;赫特,B.;古德休,I.;基伯德,P.;安德魯斯,B.;泰迪,P。沙德,A.(2003)。「控制論系統植入技術的應用」神經病學檔案60( 10 ):1369–73 。 doi : 10.1001 archneur.60.10.1369PMID 14568806 
  117.  雷蒙德·庫茲韋爾 (1993)。健康生活的 10% 解決方案。三河出版社。
  118.  雷蒙德·庫茲韋爾 (2004)。夢幻之旅:活得夠長,永遠活下去。維京成人。國際標準書號 978-1-57954-954-1OCLC  56011093
  119.  艾略特,卡爾(2003)。 「人類2.0」。威爾遜季刊2713-20  
  120.  Adams, Tim “當人類遇見金屬:超人類的崛起”《衛報》,2017 年 10 月 29 日
  121.  納姆,拉梅茲(2005)。超越人類:擁抱生物增強的承諾。百老匯圖書。國際標準書號 978-0-7679-1843-5OCLC  55878008
  122.  桑德伯格,安德斯(2001)。「形態自由-為什麼我們不只想要它,而且需要它」。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1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23.  加來道雄 (2011)。未來的物理學。美國:雙日。 p。 389.
  124.  英國皇家學會皇家工程院(2004)。「奈米科學與奈米技術(第 6 章)」(PDF)原始內容(PDF)存檔於 2012 年 9 月 9 日。檢索日期:2006 年12 月 5 日{{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25.  喬納森·D·莫雷諾(2006)。心靈戰爭:大腦研究與國防。達納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1-932594-16-4
  126.  邁克爾·戈德布拉特 (2002)。 「DARPA 提高人類表現的計畫」。在《羅科》中,米哈伊爾·C.;威廉·西姆斯·班布里奇(編)。管理奈米生物資訊認知創新:社會融合技術(第一版)。維吉尼亞州阿靈頓:施普林格。第 339 –340頁 國際標準書號 978-1-4020-4106-8;引自McIntosh, Daniel(2008 年 12 月)。 「人類、超人類、後人類:設計演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人類安全雜誌3 ) 4–20​ ISSN 1835-3800 
  127.  桑德伯格,安德斯尼克·博斯特羅姆(2008)。全腦模擬:路線圖(PDF)。技術報告#2008-3。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檢索日期:2009 年4 月 5 日基本概念是採用一個特定的大腦,詳細掃描其結構,並建立一個忠實於原始大腦的軟體模型,當在適當的硬體上運行時,它的行為方式與原始大腦基本相同。 
  128.  範薛;亨利·馬克拉姆(2019 年 5 月 7 日)。“模擬神經科學簡史”神經資訊學前沿13:32 。 doi : 10.3389 fninf.2019.00032ISSN 1662-5196PMC 6513977PMID 31133838   
  129.  喬爾·加羅(2006)。激進的進化:增強我們的思想和身體的承諾和危險——以及作為人類的意義。百老匯。國際標準書號 978-0-7679-1503-8OCLC  68624303
  130. “身體不老,靈魂快樂”新亞特蘭提斯號。檢索日期:2023 年10 月 25 日
  131.  希安·布倫南(2023 年 6 月 1 日)。「弱超人類主義:適度增強作為激進增強的非激進途徑」理論醫學和生物倫理學44 ( )229–248 ​ ISSN 1573-1200PMC 10172256PMID 36780070   
  132.  弗朗西斯·福山(2003 年 5 月 1 日)。我們的後人類未來:生物科技革命的後果。法勒、斯特勞斯和吉魯。 p。 7.國際書號 978-0-374-70618-0
  133.  卡薩斯,米克爾(2017)。El fin del Homo sapiens:自然與超人類主義。馬德里:2017 年。 112.國際標準書號 978-84-16996-35-3
  134.  都柏林,馬克斯(1992)。未來炒作:預言的暴政。羽。國際標準書號 978-0-452-26800-5OCLC  236056666
  135.  格雷戈里·斯托克(2002)。重新設計人類:選擇我們的基因,改變我們的未來。水手書。國際標準書號 978-0-618-34083-5OCLC  51756081
  136.  瑪麗·米奇利(1992)。科學作為救贖。勞特利奇。國際標準書號 978-0-415-06271-8OCLC  181929611
  137.  傑里米·里夫金(1983)。阿爾根尼:一個新字—一個新世界。維京成人。國際標準書號 978-0-670-10885-5
  138.  紐曼,史都華 A.(2003)。「避免克隆時代:人類發育操縱的前景和危險」(PDF)當代衛生法與政策雜誌19(2):431–63原始內容(PDF)存檔於 2008 年 12 月 16 日。檢索日期:2008 年9 月 17 日  
  139.  斯摩稜斯基,克斯汀‧拉貝 (2006)。「父母對種系遺傳增強的責任:存在還是不存在?(公共廣播,史丹佛大學)」。檢索日期:2006 年6 月 18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40.  國際神學委員會(2002)。「共融與管理:按照上帝形象所創造的人類」。檢索日期:2006 年4 月 1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41.  米切爾、本·C. 和基爾納、約翰·F. (2003)。「重塑人類:新烏托邦與真正的人類未來」尊嚴9 (3): 1, 5.原始存檔於2007年9月28日.檢索日期:2006 年12 月 5 日
  142.  海倫·巴拉特(2006)。“超人類主義”原始存檔於2012年4月2日。檢索日期:2006 年12 月 5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43.  羅納德·科爾·特納 (1993)。新創世紀:神學與基因革命。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664-25406-3OCLC  26402489
  144.  特德·彼得斯 (1997)。扮演上帝勞特利奇。國際標準書號 978-0-415-91522-9OCLC  35192269
  145.  蘇珊·博爾多(1993)。無法承受的重量:女性主義、西方文化與身體加州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520-08883-2OCLC  27069938
  146.  亞歷山大·布萊恩 (2000)。「不要死,保持美麗:引入超人改造」有線。檢索日期:2007 年1 月 8 日
  147.  比爾·麥基本(2003)。夠了:在工程時代保持人性。時代圖書。國際標準書號 978-0-8050-7096-5OCLC  237794777
  148.  艾米·奧切特 (1998)。「傑里米·里夫金:對美麗新世界的恐懼」存檔於2005年9月10日。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0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49.  Lee, Keekok (1999)。自然與人工。列剋星敦圖書。國際標準書號 978-0-7391-0061-5OCLC  231842178
  150.  馬西‧達爾諾夫斯基 (2001)。「健康與人權領袖呼籲國際社會禁止物種改變程序」。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1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51.  羅納德·貝利(2003 年 10 月)。“已經夠了”原因。檢索日期:2006 年5 月 31 日
  152.  羅納德·貝利(2001 年 12 月 12 日)。《右翼生物恐懼:亞人類來了!亞人類來了!》原因。檢索日期:2007 年1 月 18 日
  153.  伍迪·埃文斯(2015)。「後人類權利:超人類世界的維度」技術文化12(2)。馬德里康普頓大學 373–384 檢索日期:2016 年12 月 5 日
  154.  格倫、琳達·麥克唐納 (2003)。「人格邊緣的生物技術:不斷發展的法律範式」。檢索日期:2006 年3 月 3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55.  道格拉斯·漢普 (2022)。破壞影像 3:奇點、超人和耶穌的第二次降臨。美國:Eskaton 媒體集團。129–130頁  978-1-63821-417-5
  156.  Silver, Lee M.(1998)。重塑伊甸園:美麗新世界中的複製及超越。哈珀多年生植物。國際標準書號 978-0-380-7924​​3-6OCLC  40094564
  157.  萊昂·卡斯(2001 年 5 月 21 日)。 「防止美麗新世界:為什麼我們現在必須禁止人類克隆」。新共和
  158.  於爾根·哈伯馬斯(2004)。人性的未來。政治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7456-2987-2OCLC  49395577
  159.  查爾斯·普拉特(1995)。“超人文主義”有線。檢索日期:2006 年12 月 5 日
  160.  羅納德·貝利(2004 年 8 月 25 日)。“超人類主義:最危險的想法?”原因。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20 日
  161.  拉塞爾·布萊克福德(2003)。“誰害怕美麗新世界?”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8月23日。檢索日期:2006 年2 月 8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62.  艾布拉姆斯,傑羅德·J. (2004)。 「實用主義、人工智慧與後人類生物倫理:舒斯特曼、羅蒂、傅柯」。人類研究273241-258JSTOR20010374S2CID144876752  
  163.  保羅·溫德林(2024 年 6 月 18 日)。“朱利安·赫胥黎和二十世紀英國優生學的連續性”現代歐洲史雜誌10 ( )480–499 ​ PMC 4366572PMID 25798079  
  164.  巴什福德,A .;萊文,P.(2010 年)。牛津優生學歷史手冊。牛津大學出版社。 p。 545.國際標準書號 978-0-19-537314-1
  165.  世界超人類主義者協會(2002-2005)。“超人類主義者提倡優生學嗎?”存檔於2006年9月9日。檢索日期:2006 年4 月 3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66.  艾倫·布坎南;布洛克,丹·W.;丹尼爾斯,諾曼;丹尼爾·威克勒(2000)。從機會到選擇:遺傳學與正義。劍橋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521-66977-1OCLC  41211380
  167.  蘇珊·B·萊文 (2021)。 「創造更高的品種:超人類主義與英美優生學的預言」。後人類的幸福?超人類主義的失敗承諾。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190051495
  168.  安娜斯,喬治安德魯斯,洛瑞羅薩裡奧·伊薩西(2002)。 「保護瀕臨滅絕的人類:制定一項禁止複製和可繼承改變的國際條約」。28:151。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69.  里斯·馬丁(2003)。我們的最後時刻:科學家的警告:恐怖、錯誤和環境災難如何威脅人類在本世紀的未來——地球上和未來。基礎書籍。書目碼2003ofhs.book.....R國際標準書號 978-0-465-06862-3OCLC  51315429
  170.  阿納爾,亞歷山大休 (2003)。「未來的技術,今天的選擇:奈米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人」(PDF)。 Greenpeace UK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6年4月14日。檢索日期:2006 年4 月 29 日 {{cite journal}}引用期刊需要|journal=幫助
  171.  尼克·博斯特羅姆 (2009)。《人類進化的未來》明白了284 ( 3 ) 8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01-8
  172.  羅伯特·贊德貝爾根(Robbert Zandbergen,2021 年 12 月 9 日)。《道德的崩潰:反生育主義、超人類主義與人類的未來》道德與新興科技雜誌31 11-16​ S2CID 248689623 。檢索日期:2023 年4 月 5 日 
  173.  木衛一多茲(2023 年 4 月 19 日)。「來認識為了拯救人類而繁殖的『精英』夫婦」電訊報
  174.  蘇西·韋斯(2023 年 5 月 24 日)。「想要將我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的科技彌賽亞」自由新聞報
  175.  Linden、Markus(2022 年 9 月 11 日)。“Ideologischer Kitt für die Querfront” Die Zeit(德文)。檢索日期:2024 年4 月 25 日

進一步閱讀

聽聽這篇文章59分鐘
時長:58分45秒。
口語維基百科圖標
此音訊檔案是根據 2008 年 11 月 22 日本文的修訂版創建的,並不反映後續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