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基督教宣教時間表透過列出最重要的宣教外展活動記錄了基督教的全球擴張。
宗徒時代
最早的日期必須全被視為近似日期
- 33 –耶穌偉大的使命是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 1 ] 五旬節,這一天來自地中海盆地各國的 3000 名猶太人皈依了耶穌基督。
- 34 – 在加沙,腓利為皈依者施洗,他是一位埃塞俄比亞人,他已經是猶太皈依者。
- 34 –大數的掃羅皈依。
- 39 –彼得在凱撒利亞馬提瑪的哥尼流家中向外邦人講道。
- 42 –馬克前往埃及亞歷山大[ 2 ]
- 47 –保羅(也稱為塔爾蘇斯的掃羅)開始他的第一次傳教之旅,途經塞浦路斯前往安納托利亞西部,今天土耳其的一部分。[ 3 ]
- 50 –耶路撒冷會議關於接納外邦人進入教會[ 3 ]
- 51 – 保羅開始他的第二次傳教之旅,這趟旅程將帶他穿越現代的土耳其,然後進入希臘[ 4 ]
- 52 –托馬斯抵達印度的馬拉巴爾和科羅曼德爾海岸,並建立了一座教堂,後來成為敘利亞馬拉巴爾納斯拉尼斯教堂[ 5 ]
- 54 – 保羅開始他的第三次傳教之旅[ 6 ]
- 60 – 保羅在羅馬看守下被派往羅馬,在海難後在馬耳他傳福音[ 4 ]
早期基督教
- 100 – 據報道,阿爾及利亞摩納哥出現了第一批基督徒;一位傳教士前往阿爾貝拉,這是亞述人的聖城,基督教會是katholikos(「普世」)
- 112 –小普林尼報告基督教在比提尼亞的快速發展[ 7 ]
- 140 – 赫爾馬斯寫道:「神的兒子…已經被傳到地極」[ 1 ]
- 150 – 福音傳到葡萄牙和摩洛哥[ 1 ]
- 166 –索特主教寫道,基督徒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猶太人[ 8 ]
- 174 – 奧地利出現了第一批基督徒[ 1 ]
- 177 –里昂和維埃納(法國南部)的教堂報告受到迫害[ 9 ]
- 190 – 亞歷山大的帕泰努斯前往印度響應基督教教師的呼籲[ 10 ]
- 196 – 在阿蘇里斯坦(安息人統治的亞述) ,巴爾·戴桑(Bar Daisan)寫到了亞述人、安息人、大夏人(貴霜人)和波斯帝國其他民族中的基督徒[ 11 ]
- 197 –德爾圖良寫道基督教已經滲透到北非社會的各個階層[ 12 ]
- 200 – 據報導,瑞士和比利時出現了第一批基督徒[ 1 ]
- 206 –埃德薩的敘利亞國王阿布加爾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13 ]
- 208 –德爾圖良寫道,基督在英國羅馬城牆的另一邊有追隨者,那裡的羅馬軍團尚未滲透[ 14 ]
- 250 –丹尼斯(或丹尼斯或狄奧尼修斯)與其他六名傳教士一起從羅馬被派往巴黎建立教會[ 15 ]
- 270 –本都基督教領袖格雷戈里·索馬圖格斯去世。據說,當格列高利成為「主教」時,本都只有17名基督徒,而三十年後他去世時,只有17名非基督徒。[ 16 ]
- 280 – 第一間鄉村教會出現在義大利北部;基督教不再只存在於城市地區
- 287 –來自埃及的莫里斯因拒絕向異教神靈獻祭而在瑞士阿高諾被殺[ 17 ]
- 300 –大呼羅珊地區出現第一批基督徒;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有 10% 的人口是基督徒;聖經的部分內容有 10 種不同的語言版本[ 18 ]
- 304 –亞美尼亞接受基督教為國教[ 19 ]
- 306 –尼西比斯第一任主教被任命[ 20 ]
- 311年-羅馬皇帝加萊裡烏斯在塞爾迪卡頒布《塞爾迪卡法令》,正式結束了戴克里先對東方基督教的迫害。
- 313 –君士坦丁皇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合法化[ 21 ]
- 314 年 –亞美尼亞的提裡達梯三世和高加索阿爾巴尼亞國王烏爾奈爾被啟蒙者格列高利皈依
七次大公會議時代
- 327 –伊比利亞的格魯吉亞國王米里安三世被尼諾皈依[ 22 ]
- 330 – 衣索比亞阿克蘇姆國王埃扎納將基督教定為官方宗教
- 332年——由於羅馬和阿克蘇姆之間的緊張關係,一艘船在紅海被摧毀,兩名年輕的羅馬基督徒弗魯門提烏斯和埃德修斯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他們被當作奴隸帶到埃塞俄比亞首都阿克蘇姆,在王室任職。[ 18 ]
- 334 –梅爾夫/河中地區(今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西南部地區)任命第一任主教[ 23 ]
- 337 –君士坦丁皇帝在去世前不久接受洗禮[ 24 ]
- 341 –烏爾菲拉斯開始在今羅馬尼亞與哥德人合作[ 25 ]
- 343 –塞爾迪卡會議,或塞爾迪卡會議[ 26 ](也稱為薩爾迪卡),是由羅馬統治皇帝君士坦斯一世、西方的奧古斯都和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於343年在達契亞民事教區塞爾迪卡召開的會議,東方的奧古斯都。它試圖解決阿里烏派的爭議,約有 170 名主教參加。它是應教宗尤利烏斯一世的要求,由兩位奧古斯都召集的。
- 350 – 聖經被翻譯成埃及科普特語的薩希德方言。[ 27 ]
- 354年-「印度人」西奧菲勒斯報道在印度拜訪基督徒;[ 11 ] Philostorgius提到阿拉伯海也門南部索科特拉群島的基督徒社群[ 28 ]
- 364 –瓦倫斯皇帝統治期間,汪達爾人開始皈依基督教[ 29 ]
- 370 –烏爾菲拉將《聖經》翻譯成哥德語,這是第一個專門為傳教目的而進行的《聖經》翻譯
- 378 –傑羅姆寫道:「從印度到英國,所有國家都迴響著基督的死亡與復活」[ 18 ]
- 380 –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官方國教[ 30 ]
- 382 –傑羅姆受命將福音書(以及隨後的整本聖經)翻譯成拉丁文。[ 31 ]
- 386 –河馬的奧古斯丁皈依[ 32 ]
- 397 –尼尼安向蘇格蘭南部皮克特人傳福音;三名派往義大利北部特倫托地區登山的傳教士殉道[ 33 ]
- 400 – 哈揚在波斯邊境的希爾塔皈依後開始在也門傳講福音;在為本土哥德傳教士開辦一所學校時,約翰·克里索斯托姆(John Chrysostom) 寫道,「『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句話不僅是對使徒說的,也是對我們所說的」[ 18 ]
- 410 – 新約聖經翻譯成亞美尼亞語[ 25 ]
- 420 –謝赫彼得‧阿斯佩貝特領導下的前伊斯蘭阿拉伯貝都因部落皈依[ 34 ]
- 425 –赫拉特(阿富汗)和撒馬爾罕(烏茲別克)任命第一批主教
- 432 –派崔克作為傳教士前往愛爾蘭[ 35 ]
- 450 –列支敦士登報道了第一批基督徒[ 18 ]
- 496 –高盧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率領 3,000 名戰士皈依伊斯蘭教[ 36 ]
- 499年-波斯國王卡瓦德一世逃離祖國,會見了一群前往中亞向土耳其人傳教的基督教傳教士
- 500 –北也門出現第一批基督徒;奈拉姆成為基督教中心
- 508 –馬布布的菲洛克塞努斯開始將聖經翻譯成敘利亞文[ 37 ]
- 529 –努爾西亞的本篤摧毀了卡西諾山的異教寺廟(義大利並建造了一座修道院[ 38 ]
- 535年-居住在中國北部和中亞的嚈噠匈奴人,也稱為白匈奴人,東方教會傳教士教導他們讀寫。
- 542 – 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朱利安(或朱利安努斯)開始向努比亞傳福音,並由一位名叫西奧多的埃及人陪同[ 39 ]
- 563 –哥倫巴從愛爾蘭航行到蘇格蘭,在那裡他在愛奧那島建立了一個福音訓練中心[ 40 ]
- 569 –諾巴蒂亞教會領袖朗吉努斯向阿洛迪亞(位於現在的蘇丹)傳福音
- 578 –最後一位拉赫米德人(前伊斯蘭阿拉伯王子)安努曼三世皈依基督教
- 585 – 愛爾蘭傳教士哥倫巴努斯與十二位傳教士同伴抵達法國布列塔尼
- 592 – 凱爾特/愛爾蘭傳教士Moluag之死(古愛爾蘭語:Mo-Luóc)[ 41 ]
- 596 –額我略大帝派奧古斯丁和一隊傳教士前往(現在的)英格蘭重新傳福音。傳教士定居坎特伯里,一年之內為一萬人施洗[ 42 ]
- 600 –安道爾(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第一批基督教定居者
- 604 – 據報道,索尼島(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所在地)建立了一座教堂[ 43 ]
- 610 –聖哥倫巴努斯和聖加爾從呂克瑟伊(法國)逃往阿萊曼尼亞,並在圖根和布雷根茨傳福音
- 627 –諾森布里亞國王埃德溫皈依[ 44 ]
- 629 –艾爾農的阿曼杜斯被祝聖為傳教主教。他向根特週邊地區傳教,並向多瑙河沿岸的斯拉夫人和納瓦拉的巴斯克人傳教[ 45 ]
- 630 – 東角的改宗(盎格魯撒克遜七國七國之一)[ 44 ]
- 635 – 第一批來自小亞細亞和波斯的基督教傳教士(東方教會的修道士,包括阿洛彭)抵達中國;[ 46 ]林迪斯法恩的艾丹開始在諾森布里亞(英格蘭)的中心傳福音[ 47 ]
- 637 –居住在義大利北部的日耳曼人倫巴底人成為基督徒
- 638 –長安建立了一座教堂,當時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見大秦塔)
- 647 –馬斯特里赫特主教阿瑪迪斯在弗里西亞(荷蘭)和斯拉夫人中開展傳教工作
- 650 – 荷蘭成立第一座教堂[ 18 ]
- 673 –愛爾蘭僧侶Maol Rubha在Aprochrosan建立了一個訓練中心,該中心將作為向蘇格蘭傳教的基地[ 48 ]
- 680 年 – 基督教經文首次被翻譯成阿拉伯語
- 687 – 蘇塞克斯的皈依[ 44 ]
- 689 – 異教徒在維爾茨堡(現在的德國)附近殺死了愛爾蘭傳教士基利安。 [ 49 ]
- 692 –威利布羅德和 11 位同伴穿越北海,成為弗里斯蘭人(現代荷蘭)的傳教士[ 50 ]
- 697 – 穆斯林佔領北非首都迦太基[ 51 ]
- 720 – 哈里發歐麥爾二世向基督教柏柏爾人施加巨大壓力,要求其皈依伊斯蘭教
- 716 –卜尼法斯開始在日耳曼部落傳教[ 52 ]
- 724 – 博尼法斯在黑森州的蓋斯瑪(德國)砍倒了異教徒的托爾聖橡樹[ 53 ]
- 732年-穆斯林從西班牙和法國南部進攻,在圖爾和普瓦捷戰役中被查理·馬特爾阻止
- 740 – 愛爾蘭僧侶抵達冰島[ 54 ]
- 771 –查理曼成為國王,並將下令以白話文進行講道。他也委託翻譯聖經。[ 55 ]
- 781年 -在西安(中國)附近豎立西安碑,以紀念光明宗教在中國的傳播,從而提供了基督教在中國存在的書面記錄[ 56 ]
- 787 –柳德格爾開始在艾姆斯河口(德國)附近的異教徒中傳教[ 57 ]
中世紀
- 822 年 –大摩拉維亞的莫伊米爾一世皈依基督教
- 826 –來自法國的安斯加爾被教宗當局派往丹麥擔任皇家牧師和傳教士;哈拉爾德克拉克 (Harald Klak) 與他的 400 名追隨者在美因茨受洗[ 58 ]
- 828 – 現今斯洛伐克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在尼特拉建成;[ 59 ]第一批傳教士到達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地區[ 18 ]
- 830 – 蘇格蘭出生的埃爾盧夫在(現在的)德國傳教時被汪達爾人殺害[ 60 ]
- 859 –科爾多瓦的尤洛吉烏斯 (Eulogius of Córdoba)被處決,他是西班牙和其他穆斯林主導社會中對抗性基督教見證的支持者。優洛吉斯反對任何與穆斯林文化有親和力的感覺,主張用殉道的宣教學對抗伊斯蘭教。[ 61 ]
- 863 –拉斯蒂斯拉夫邀請西里爾和美多迪烏斯到大摩拉維亞和巴拉頓公國傳福音[ 62 ]
- 864 –保加利亞鮑里斯王子皈依[ 63 ]和保加利亞基督教化
- 867 – 所有塞爾維亞部落都完全基督教化[ 64 ]
- 878年-蒙古時代之前最後一次明確提及中國基督徒
- 880年-第一位斯拉夫大主教在大摩拉維亞建立,以狄烏斯為首;聖經翻譯成斯拉夫語[ 65 ]
- 900 –不來梅-漢堡總教區的傳教士到達挪威[ 65 ]
- 912 –諾曼人成為基督徒[ 66 ]
- 948 –馬札爾人的領袖皈依基督教
- 957 –基輔公主奧爾加受洗[ 67 ]
- 965年-丹麥哈羅德一世皈依基督教,為丹麥人民接受基督教信仰鋪平了道路
- 966 –波蘭國王梅什科一世皈依基督教,開始了基督教波蘭時期[ 68 ]
- 987 –東方教會的修道士訪問中國,發現基督教團體已不復存在[ 69 ]
- 988 –弗拉基米爾一世統治下基輔羅斯的洗禮[ 70 ]
- 995 – 來自挪威的基督教傳教士開始在冰島工作
- 997 –布拉格的阿達爾貝特在普魯士殉道[ 71 ]
1000 至 1499
- 1000 – 冰島議會(Alþingi)普遍同意接受基督教。幸運者萊夫將福音引入格陵蘭,可能是文蘭(紐芬蘭)[ 72 ]
- 1003 – 匈牙利國王派遣傳教士前往特蘭西瓦尼亞[ 73 ]
- 1008年-英國傳教士西格弗里德(或西格德)為瑞典國王奧洛夫施洗
- 1009 –奎爾福特的布魯諾在普魯士被斬首,他曾在那裡擔任傳教士[ 71 ]
- 1015年-據說俄羅斯已「全面」皈依東正教;[ 74 ]奧拉夫二世哈羅德森成為整個挪威的第一位國王。在接下來的 15 年裡,他將組織挪威最終的皈依並融入基督教歐洲。[ 75 ]
- 1017 – 岡瑟試圖改變前波莫瑞州的居民的信仰;任務沒有成功。[ 76 ]
- 1122 – 後來的萊布斯主教伯恩哈德在波美拉尼亞公國發起了一次不成功的傳教活動[ 77 ]
- 1124–28 –奧托‧馮‧班貝格 (Otto von Bamberg)成功皈依波美拉尼亞[ 78 ] 1140 年在波美拉尼亞建立卡明主教區。
- 1168 –阿布薩隆征服並皈依了呂根公國[ 79 ]
- 1200 – 聖經現已 22 種不同語言版本
- 1210 –方濟會成立[ 80 ]
- 1216 –多明我會成立[ 81 ]
- 1219 –亞西西的方濟各向埃及蘇丹介紹福音[ 82 ]
- 1225 –教宗霍諾留三世頒布了多明尼託管令,其中他允許並勸告多明我會和方濟各會加入摩洛哥傳教團[ 83 ]
- 1227 – 博爾特王子在烏克蘭皈依並受洗[ 84 ]
- 1244 年 – 據報道,立陶宛有基督徒,明道加斯國王於 1251 年接受洗禮[ 85 ]
- 1253 – 方濟會魯布魯克威廉開始他的蒙古之旅[ 86 ]
- 1266年 –蒙古領袖可汗派遣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尼科洛·波羅和馬泰奧·波羅返回歐洲,請求教皇派遣100名基督教傳教士(只有兩人回應,一人在到達蒙古領土前死亡)[ 87 ]
- 1276 – Ramon Llull開設訓練中心,派遣傳教士前往北非[ 88 ]
- 1291 – 任命芬蘭第一位土著主教[ 89 ]
- 1294年 – 方濟各會士喬瓦尼·迪·蒙特·科爾維諾抵達中國[ 90 ]
- 1303 –科隆的阿諾德抵達中國協助喬瓦尼·迪·蒙特·科爾維諾[ 91 ]
- 1321 –多明尼加修士喬丹努斯抵達印度,成為第一位常駐羅馬天主教傳教士[ 92 ]
- 1322年-來自義大利的方濟會修士波代諾內的奧多里克抵達中國
- 1323 – 方濟會在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婆羅洲建立聯繫[ 65 ]
- 1326 –察合台汗伊爾奇格代批准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建造一座教堂[ 11 ]
- 1329 –尼西亞落入穆斯林奧斯曼土耳其人手中[ 93 ]
- 1334 – 察合台汗布贊允許基督徒重建教堂,並允許方濟各會在阿塞拜疆的阿爾馬利克建立傳教主教區[ 11 ]
- 1368年-明朝廢除基督教,方濟各會在中國的傳教事業崩潰
- 1379 – 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士彼爾姆的史蒂芬向北前往白海,在烏斯季維姆的伯朝拉河和維切格達河之間的科米人中定居[ 94 ]
- 1382 年 –約翰‧威克利夫 (John Wycliff)將聖經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 95 ]
- 1386 –立陶宛國王雅蓋拉(受洗 – 瓦迪斯瓦夫二世)受洗[ 65 ]
- 1389年-大量基督徒在開羅街頭遊行,譴責伊斯蘭教,並哀嘆他們因害怕受到迫害而放棄了祖先的宗教。他們被斬首,無論男女,隨後對基督徒進行了新的迫害[ 96 ]
- 1400 – 聖經被翻譯成冰島語[ 65 ]
- 1408 – 西班牙多明尼加人文森特·費雷爾開始在義大利傳教,據說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和穆斯林被贏得了對基督的信仰[ 97 ]
- 1410 – 聖經被翻譯成匈牙利文[ 65 ]
- 1420 – 方濟會傳教士陪同葡萄牙探險隊前往馬德拉[ 98 ]
- 1431 – 方濟會傳教士陪同葡萄牙探險隊前往亞速爾群島[ 98 ]
- 1435 年 –西班牙馬略卡島帕爾馬猶太人被迫改宗[ 99 ]
- 1445 –幾內亞比紹報告了第一批基督徒[ 65 ]
- 1448 年 –茅利塔尼亞出現了第一批基督徒
- 1450 – 方濟會傳教士陪同葡萄牙探險隊前往佛得角群島[ 98 ]
- 1453 年 –君士坦丁堡落入穆斯林奧斯曼土耳其人之手,並將其定都。聖索菲亞教堂舉行伊斯蘭感恩儀式[ 100 ]
- 1455年 –羅馬努斯 ·龐蒂菲克斯 (Romanus Pontifex)頒布法令,授予葡萄牙人在博哈多爾角後面的新國家的傳教團贊助權(參見“ Padroado ”)。
- 1462 年 –約翰內斯·古騰堡開始用他的活字印刷工藝印刷《聖經》;教宗庇護二世將非洲葡屬幾內亞海岸的福傳任務交給了阿方索·德博拉諾領導的方濟會[ 101 ]
- 1485 – 在與葡萄牙人接觸後,貝南國王要求在他的王國建立一座教堂[ 101 ]
- 1486年-多明尼加人在西非開始活躍,特別是在塞內加爾的沃洛夫人中。
- 1489 –沃洛夫國王貝希莫伊在塞內加爾受洗[ 102 ]
- 1491 年-第一批傳教士抵達剛果。[ 103 ]在這些方濟會和多明尼加神父的侍奉下,國王很快將接受洗禮,並在王都建造一座教堂。
- 1492年–安哥拉教會誕生
- 1493年-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允許西班牙透過天主教傳教團在新世界殖民;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帶著基督教牧師踏上了第二次前往新大陸的旅程
- 1494 – 第一批宣教士抵達多明尼加共和國
- 1495 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修道院院長Mercedarian Jorge 前往西印度群島旅行。
- 1496 –當瓜蒂卡巴和他的家庭其他成員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受洗時,新世界發生了第一次基督教洗禮[ 104 ]
- 1497 年 – 葡萄牙猶太人被迫改宗[ 105 ]
- 1498 年-肯亞出現第一批基督徒
- 1499年-葡萄牙奧古斯丁傳教士抵達桑給巴爾。由於阿曼-阿拉伯人的征服,他們的使命將於 1698 年結束。
1500 至 1600
- 1500 – 方濟會與卡布拉爾一起進入巴西[ 98 ]
- 1501 年 – 葡萄牙探險家若昂·達·諾瓦 (João da Nova)在莫塞爾灣建造了南非第一座教堂
- 1501年-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將美洲所有新發現的國家授予西班牙王權,條件是為當地居民提供宗教教育
- 1502年-後來成為美洲原住民熱心捍衛者的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前往古巴。由於他在那裡服兵役,他將獲得一份封地,其中包括居住在其上的美洲原住民的服務。
- 1503年-東敘利亞教會宗主教馬爾·以利亞派遣三名傳教士「前往爪哇境內的海島和中國」。[ 106 ]
- 1506 –莫三比克宣教工作開始[ 105 ]
- 1508 – 方濟會開始在委內瑞拉傳福音[ 107 ]
- 1509 –波多黎各第一座教堂建築建成[ 105 ]
- 1510 –多明尼加人開始在海地工作[ 52 ]
- 1511年-馬丁·德·巴倫西亞開始相信詩篇第58篇預言了所有非信徒的皈依。當他思考這段經文時,他問道:“這是什麼時候?這個預言什麼時候應驗……我們已經到了下午,我們的日子結束了,世界的最後時代了。”同一周晚些時候,據報道,在大聲朗讀先知以賽亞的著作時,他看到了大批群眾皈依並受洗的異象。他開始祈禱被選去傳教並讓所有異教徒皈依。 20 年後,他以前往墨西哥的傳教士身分去世。[ 108 ]
- 1512 年 –多明尼加傳教士安東尼奧·德·蒙特西諾返回西班牙,試圖說服斐迪南國王,新的西部殖民地的一切並不如應有的樣子。他報告說,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現為多明尼加共和國和海地)和古巴,原住民在殖民者使用的奴隸制度下迅速滅絕。
- 1513 年 – 在古巴,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被任命為聖職(可能是新世界的第一位任命)。此後不久,拉斯卡薩斯將放棄對他的印第安農奴的所有要求
- 1515 年 – 葡萄牙傳教士弗朗西斯科·阿爾瓦雷斯 (Francisco Álvares)被派往阿比西尼亞 (埃塞俄比亞的舊稱)皇帝達維特二世 ( Dawit II )執行外交任務
- 1515 – 葡萄牙傳教士開始在尼日利亞貝南工作[ 109 ]
- 1517年-德里的莫臥兒統治者向基督教傳教士打開了孟加拉的大門[ 110 ]
- 1518年 – 剛果國王的兒子唐恩里克被教宗利奧十世祝聖為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第一位土著主教[ 111 ]
- 1519 年 – 兩名方濟會士陪同埃爾南·科爾特斯遠徵墨西哥[ 112 ]
- 1520年-德國傳教士馬克西米利安·烏蘭(Maximilian Uhland) ,又名貝納迪諾·德·聖何塞(Bernardino de San José),與新任命的主教亞歷山德羅·杰拉爾迪尼(Alessandro Geraldini)一起前往伊斯帕尼奧拉島。
- 1521 –教皇利奧十世授予方濟各會士弗朗西斯·奎諾內斯許可和能力,與胡安·克拉皮翁一起作為傳教士前往新大陸
- 1522 年 – 葡萄牙傳教士在斯里蘭卡海岸建立存在,並在葡萄牙軍事部隊後開始向內陸移動
- 1523年-馬丁路德根據詩篇第67篇《Es woll uns Gott genädig sein》創作了一首傳教讚美詩。它被稱為“新教第一首傳教聖歌”。[ 113 ]
- 1524 年 – 馬丁‧德‧瓦倫西亞 (Martin de Valencia)與 12 位方濟會修士前往新西班牙
- 1525年——義大利方濟會傳教士朱利奧·扎爾科被派往墨西哥西海岸的米卻肯州,在那裡他將非常精通一些土著語言
- 1526年-方濟各會進入佛羅裡達;[ 114 ]十二位多明尼加修士抵達墨西哥首都
- 1527 年 –殉道者會議— 由再洗禮派組織,這是第一次新教傳教士會議
- 1528 年-方濟會傳教士胡安‧德帕迪利亞抵達墨西哥。他將陪伴科羅納多的探險隊尋找七座城市,並最終在基維拉(現在稱為威奇托)地區定居[ 115 ]
- 1529 年 – 根特的方濟會彼得在拉丁美洲寫道,他和一位同事一天為 14,000 人施洗[ 116 ]
- 1531 – 方濟會胡安‧德帕迪拉開始在墨西哥城東南部的印地安部落中進行一系列傳教之旅[ 12 ]
- 1532 –當傳教士隨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軍事遠徵抵達秘魯時,福音傳播開始了[ 105 ]
- 1533年-俄羅斯極北地區建立佩琴加修道院,向薩米人傳福音;奧古斯丁的命令抵達墨西哥;第一批基督教傳教士抵達東京,也就是現在的越南[ 117 ]
- 1534 年 –科羅曼德海岸帕拉瓦的整個種姓都接受了洗禮——總共大約有 20,000 人[ 118 ]
- 1536 年 – 義大利北部再洗禮派傳教士漢斯·奧貝雷克 (Hans Oberecker) 在維也納被燒死在火刑柱上。[ 119 ]
- 1537年-教宗保祿三世下令「透過宣講神聖的話語並以美好生活的榜樣」將新世界美洲的土著帶到基督面前。 [ 98 ]
- 1538 – 方濟會進入巴拉圭[ 112 ]
- 1539 年 –西班牙方濟各會傳教士馬科斯·德尼扎 (Marcos de Niza)遇到了現在美國西南部的普韋布洛人[ 120 ]
- 1539 年 – 伊格內修斯‧洛約拉 (Ignatius of Loyola)與兩位朋友一起成立了耶穌會,一年後得到教宗保羅三世的批准。
- 1540 – 方濟會到達特立尼達並被食人者殺害
- 1541 – 方濟會開始在加州建立傳教區
- 1542年-法蘭西斯‧澤維爾前往西印度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 121 ]
- 1543 –再洗禮派門 諾·西蒙斯離開荷蘭並開始在德國建立教堂[ 122 ]
- 1544 年 – 方濟會安德烈斯·德·奧爾莫斯 (Andrés de Olmos) 帶領一群印度皈依者前往塔毛利帕斯州
- 1545 年– 安東尼奧·阿勞茲(Antonio Araoz) 在談到方濟各·沙勿略(Francis Xavier) 時,證明了傳教士回國書信的力量:「透過他的書信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獲得的成果,不亞於透過他的教導在印度群島所獲得的成果。[ 123 ]
- 1546 年 – 澤維爾前往印尼的摩羅泰島、安汶島和特爾納特島
- 1547 年 – 富有的西班牙人胡安‧費爾南德斯成為耶穌會士。他將前往日本擔任傳教士。
- 1548 年 – 澤維爾在印度西北海岸的巴坎 (Baçaim)建立了上帝聖名學院
- 1549年-曾在瓜地馬拉和墨西哥的瑪雅人中工作的多明尼加人 路易斯·癌症與兩個同伴登陸坦帕灣(佛羅裡達州)。他們立即被卡盧薩人殺死。[ 124 ]
- 1549年,以澤勿略為首的耶穌會傳教士抵達日本,並在九州建立了根據地。[ 125 ]他們的活動在九州最為成功,約有10萬至20萬皈依者,其中包括許多大名。[ 126 ]
- 1550 年 – 印刷版聖經有 28 種語言版本[ 105 ]
- 1551 年 – 多明尼加人傑羅姆·德·洛艾薩在利馬(秘魯)建立了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以及一家土著人民醫院
- 1553年-葡萄牙傳教士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鎮建造教堂
- 1554 年 – 據報道,暹羅(現稱泰國)有 1,500 人皈依基督教[ 105 ]
- 1555 –約翰‧加爾文派遣胡格諾派前往巴西[ 127 ]
- 1555 年 –多明尼加加斯帕·達克魯斯 (Gaspar da Cruz)第一次嘗試在柬埔寨建立基督教傳教機構,但失敗了。[ 128 ]
- 1556年-加斯帕爾·達克魯斯在中國廣州傳道一個月。 [ 129 ] [ 130 ]
- 1557年-耶穌會主教安德烈·德·奧維耶多帶著五位神父抵達衣索比亞,幫助當地衣索比亞基督徒皈依天主教。[ 131 ]
- 1558 年 –卡巴爾達公爵薩爾坦·伊達羅夫皈依東正教
- 1559 年 – 傳教士維萊拉 (Vilela) 定居日本京都
- 1560 年 –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貢薩洛·達·西爾維拉 (Gonçalo da Silveira)訪問了Munhumutapa 帝國,並在那裡迅速使人皈依
- 1562年——迭戈·德·蘭達燒毀了瑪雅文明的圖書館[ 132 ]
- 1563年-耶穌會傳教士路易斯·弗魯瓦(Luis Frois)抵達日本,他後來寫了耶穌會在日本活動的歷史。大村純忠成為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大名(封建地主)
- 1564 –黎牙實比開始在菲律賓群島進行奧古斯丁工作[ 133 ] [ 134 ]
- 1565年-耶穌會士抵達澳門。
- 1566 年 – 第一個進入現在的美國的耶穌會士佩德羅·馬丁內斯在佛羅裡達州喬治堡島的沙灘上被可怕的印第安人用棍棒打死
- 1567 年 –多明尼加傳教士 Jeronimo da Cruz 和 Sebastiao da Canto抵達泰國大城府
- 1568 年 – 在菲律賓,迪亞哥‧德‧埃雷拉 (Diego de Herrera) 為宿霧酋長圖帕斯 (Tupas)及其兒子施洗
- 1569 年 –熱羅尼莫·達克魯斯和兩名新到達的傳教士被謀殺
- 1570 年 –伊格納西奧·阿澤維多和其他 39 名耶穌會傳教士在前往巴西的途中在加那利群島之一的帕爾馬附近被海盜殺害
- 1571年- 「嚴格遵守」的嘉布遣會修士與塞維利亞的征服者唐‧胡安‧龐塞一起抵達特立尼達島。
- 1572 年 – 耶穌會士抵達墨西哥
- 1573年-隨著方濟會修士的到來,佛羅裡達 印第安民族和部落開始大規模傳福音;奧古斯丁騎士團進入厄瓜多
- 1574 年 –奧古斯丁·吉列爾莫·德·聖瑪麗亞撰寫了一篇論文,論述西班牙政府對墨西哥米卻肯州奇奇梅卡發動的戰爭的非法性
- 1575 年 –京都建造教堂。為日本建築風格,俗稱“南夷寺”
- 1575年——西班牙奧古斯丁會士馬丁·德·拉達和傑羅尼莫·馬丁在中國福建度過了四個月,試圖在那裡安排長期的傳教工作。由於菲律賓發生的無關事件,這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 1577年-多明尼加人進入莫三比克並深入內陸,沿途焚燒穆斯林清真寺[ 135 ]
- 1578 – 西班牙國王命令利馬主教不要授予混血兒聖職
- 1579 年 – 耶穌會士亞歷山德羅·範禮安 (Alessandro Valignano)抵達日本,作為“傳教訪客”,他制定了在該國傳播天主教的基本策略。範禮安的適應主義試圖透過彌補某些日本習俗與羅馬天主教價值觀之間的差距來避免文化摩擦。[ 136 ]
- 1580 年 – 日本大名(封建地主)Arima Harunobu 成為基督徒並改名為 Protasio
- 1582年-以羅明堅、利瑪竇為先驅的耶穌會士開始在中國大陸傳教;介紹西方科學、數學、天文學[ 137 ]
- 1583 年 – 五名耶穌會傳教士在果阿(印度)附近被謀殺
- 1584年 –利瑪竇和一位中國學者將教義問答翻譯成中文,題為《天主實錄》(天主的真實記述)
- 1585年-加爾默羅會領袖傑羅姆·格雷西安會見來自中國的方濟會傳教士馬丁·伊格內修斯·德·洛約拉。兩人簽署了vinculo de hermandad misionera(傳教士兄弟情誼的紐帶),據此,兩個修會將在埃塞俄比亞、中國、菲律賓以及東印度群島和西印度群島合作開展傳教工作。
- 1586 年 – 葡萄牙傳教士若昂·多斯桑托斯報告稱,莫三比克索法拉當地人為了保護農作物而獵殺大象。
- 1587 年 – 當幕府將軍擔心所有外國人會造成分裂並可能給歐洲人提供擾亂日本的機會時,所有外國人都被命令離開日本。他們留下來,但迫害卻不斷升級。
- 1587 – 曼特奧成為第一位接受英國國教會洗禮的美洲印地安人
- 1590年 – 比利時牧師哈德良·薩拉維亞(Hadrian à Saravia)在一本書中有一章認為,大使命對今天的教會仍然具有約束力,因為使徒們沒有完全履行它[ 138 ]
- 1591 – 第一座天主教堂在特立尼達建成;第一位被接納為耶穌會成員的中國人
- 1593年-方濟會抵達日本並在京都建立聖塔安娜醫院;他們與耶穌會士發生爭執。
- 1594 年 – 第一批耶穌會傳教士抵達今日的巴基斯坦
- 1595 –荷蘭東印度公司牧師將他們的事工擴展到歐洲僑民之外[ 139 ]
- 1596年-耶穌會傳教士穿越菲律賓薩馬島,在東邊建立傳教中心
- 1597年-26位日本基督徒因信仰在日本長崎被豐臣秀吉將軍釘死在十字架上。[ 140 ]到了 1620 年代,所有的迫害摧毀了基督教社群。不拒絕基督教的皈依者被殺害。許多基督徒轉入地下,但他們的社區卻消失了。基督教並沒有給日本社會留下永久的印記。[ 141 ]
- 1598年-西班牙傳教士從墨西哥向北推進,進入現在的新墨西哥州。
- 1599年——耶穌會士弗朗西斯科·費爾南德斯前往現在的孟加拉國傑索爾區並在那裡建造了一座教堂
1600 至 1699
- 1600 年 – 法國傳教士抵達現在的蘇聖瑪麗地區。瑪麗 (密西根州)
- 1601 年 – 日本首次任命神父
- 1602年-中國科學家、翻譯家徐光啟受洗
- 1603 年 – 日本耶穌會傳教出版社開始出版日語-葡萄牙語字典
- 1604 年 – 耶穌會傳教士 Abbè Jessè Flèchè抵達新斯科細亞省皇家港
- 1605 年 –羅伯托·德·諾比利前往印度[ 142 ]
- 1606 年 – 日本將軍 德川家康禁止基督教
- 1607 年 – 傳教士胡安·豐特 (Juan Fonte)在墨西哥西北部馬德雷山脈的塔拉烏馬拉人中建立了第一個耶穌會傳教團
- 1608 年 –當塔卡里尤人殺死耶穌會領袖時,前往巴西塞阿拉地區的傳教士探險失敗
- 1609年-傳教士尼古拉斯·特里戈(Nicolas Trigault)訪問中國;他很快(1615)將在歐洲出版利瑪竇的期刊[ 143 ]
- 1610年-中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李之藻受洗[ 144 ]
- 1611 – 兩位耶穌會士開始在新斯科細亞省的米克馬克印第安人中工作[ 114 ]
- 1612 – 耶穌會士在緬因州為阿貝納基人建立了傳教區[ 114 ]
- 1613 年 – 傳教士阿爾瓦魯斯·德·塞梅多 (Alvarus de Semedo)訪問中國
- 1614年 – 日本頒布反基督教法令,4萬多名基督徒被屠殺[ 145 ]
- 1615 年 – 加拿大的法國傳教士在三河市和泰道沙克開設學校,教導原住民兒童,希望讓他們皈依基督教
- 1616年-南京傳教案,中國的祖先崇拜習俗與天主教教義發生衝突,最終導致外國傳教士被驅逐出境。傳教士湯紹爾抵達中國
- 1617年-葡萄牙傳教士弗朗西斯科·德·皮納抵達越南
- 1618年-葡萄牙加爾默羅會從波斯前往巴基斯坦,在特塔(卡拉奇附近)建立教堂
- 1619 –多明尼加傳教士在菲律賓群島建立聖托馬斯大學
- 1620 –加爾默羅會進入果阿[ 146 ]
- 1621 –奧古斯丁派在吉大港建立自己的勢力
- 1622年-教宗額我略六世成立傳播信仰聖會。這成為教宗協調和指導傳教工作的主要機構[ 147 ]
- 1623年-中國西安(Si-ngan-fu)出土了一座石碑(西安碑)。它的銘文是由一位敘利亞僧侶在大約一千年前用漢字和波斯文字寫成的,開頭是這樣的文字:“讓我們讚美主,[基督教]信仰已在中國流行”;它講述了公元 625 年傳教士A-lo-pen(亞伯拉罕)的到來。
- 1624 年 – 日本迫害加劇,50 名基督徒在江戶(現稱東京)被活活燒死
- 1625 –越南驅逐傳教士[ 148 ]
- 1626年-喬裝進入日本後,耶穌會傳教士法蘭西斯‧帕切科在長崎被捕並處死[ 149 ]
- 1627 年 –亞歷山大‧德‧羅茲 (Alexander de Rhodes)前往越南,在三年的事工中為 6,700 名皈依者施洗[ 145 ]
- 1628年-萬民福音派在羅馬成立,培訓來自世界各地的“本土神職人員”
- 1629 年 – 方濟各會傳教士阿隆佐·貝納維德斯 (Alonzo Benavides)在阿帕奇印第安人邊境(即現在的新墨西哥州)建立了聖克拉拉德卡波 (Santa Clara de Capo)
- 1630 年 – 嘗試在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地區在曼索斯印第安人中建立傳教團
- 1631 年 – 荷蘭牧師亞伯拉罕·羅吉烏斯(英語化為羅傑), 《打開異教秘密之門》(1651 年)的作者,開始在印度馬德拉斯附近的荷蘭殖民地普利卡特的泰米爾人中進行 10 年的事工[ 150 ]
- 1632 年 –祖尼印第安人謀殺了一群方濟會傳教士,他們三年前在哈維庫(現在的新墨西哥州)建立了第一個祖尼傳教團
- 1633年-法西利德皇帝驅逐埃塞俄比亞的耶穌會傳教士;德國路德教會派遣彼得·海林作為第一位前往衣索比亞的新教傳教士。[ 151 ]
- 1634 年 – 耶穌會傳教士讓‧德‧布雷博夫 (Jean de Brèbeuf) 前往佩頓 (Petun) 國家(位於加拿大),為一名 40 歲的男子施洗。
- 1635年-方濟各會的一支探險隊離開厄瓜多基多,試圖從西部滲透到亞馬遜流域。儘管其中大多數會在途中被殺死,但仍有少數人會在兩年後設法抵達大西洋海岸。
- 1636年-馬尼拉(菲律賓)的多明尼加人組織了一次前往日本的傳教探險。他們在沖繩群島之一被捕,最終將被長崎法庭判處死刑。
- 1637年-當天花殺死了數千名美洲原住民時,部落巫師將這場災難歸咎於歐洲傳教士
- 1638年-日本正式禁止基督教並判處死刑;頗具影響力的清教徒作家理查德·西布斯(Richard Sibbes)的遺作《噴泉打開了》出版了,他在書中說,福音必須繼續它的旅程,「直到它傳遍全世界」。
- 1639 年——第一批前往新法蘭西擔任傳教士的女性——三名烏爾蘇拉修女——登上“聖約瑟夫”號,啟航前往新法蘭西
- 1640年-耶穌會傳教士抵達加勒比海馬提尼克島;耶穌會士布格里歐 抵達四川
- 1641年——耶穌會傳教士克里斯托瓦爾·德·阿庫納在給西班牙國王的書面報告中描述了亞馬遜河
- 1642 年 – 天主教傳教士艾薩克·喬格斯 (Isaac Jogues)和雷內·古皮爾 (Rene Goupil)在從魁北克返回休倫地區時被莫霍克印第安人抓獲。古皮爾被戰斧砍死,而喬格斯將被關一段時間當奴隸。他利用奴隸身分進行傳教工作[ 152 ]
- 1643年-路德派印地安人傳教士約翰‧坎帕尼烏斯 (John Campanius)沿著德拉瓦河抵達美洲;改革宗牧師約翰內斯·梅格波倫西斯 (Johannes Megapolensis)在紐約州奧爾巴尼牧師期間開始向美洲原住民進行外展活動
- 1644 年 –約翰‧艾略特開始向北美的阿爾岡昆印第安人傳教[ 153 ]
- 1645 年 – 在越南工作三十年後,耶穌會士被驅逐出該國
- 1646 – 耶穌會傳教士艾薩克·喬格斯被指控為巫師後被易洛魁人殺害[ 152 ]
- 1647 年 – 赤足加爾默羅會開始在馬達加斯加開展工作[ 101 ]
- 1648年-海倫娜和其他明皇室成員受洗
- 1649 –新英格蘭福音傳播協會成立,向新英格蘭印第安人傳福音[ 154 ]
- 1650 年 –易洛魁人摧毀休倫尼亞,結束了耶穌會士讓休倫印第安人成為傳教焦點的夢想
- 1651 – 韋茨豪森的特魯赫塞斯伯爵,著名的路德派平信徒,詢問維滕貝格的神學院,為什麼路德派不派遣傳教士來服從大使命[ 155 ]
- 1652 – 耶穌會士安東尼奧·維埃拉作為傳教士返回巴西,在那裡他將捍衛被剝削的土著人民的事業,直到被葡萄牙殖民者驅逐[ 156 ]
- 1653 年 –莫霍克戰隊在蒙特利爾附近俘虜了耶穌會士約瑟夫·龐塞特 (Joseph Poncet)。他受到酷刑,最終將帶著有關和平提議的信息被送回來
- 1654 年 – 約翰‧艾略特為美洲印地安人出版了教理問答[ 157 ]
- 1655年-安哥拉馬坦巴公主Jinga或Zinga皈依;[ 103 ]稍後她將寫信給教皇,敦促派遣更多傳教士
- 1656 年 – 第一批貴格會傳教士抵達現在的麻薩諸塞州波士頓
- 1657 年 –小托馬斯·梅休 (Thomas Mayhew , Jr.) 在前往英格蘭的途中在海上失踪,這次航行的目的是為了將傳教資金的呼籲與個人事務結合起來
- 1658 年 – 在法國傳教士逃離他的地區後,奧農達加印第安人的酋長丹尼爾·加拉孔蒂 (Daniel Garakonthie ) 檢查了法國殖民者的習俗和傳教士的教義,並公開開始保護他所在地區(現在的紐約)的基督徒
- 1659 年 – 耶穌會士亞歷山大‧德‧羅茲 (Alexander de Rhodes)成立巴黎外國傳教會
- 1660 – 基督教傳入柬埔寨
- 1661 –貴格會創始人喬治福克斯派遣3名傳教士到中國(儘管他們從未到達現場)[ 127 ]
- 1662 年 – 法國耶穌會傳教士Julien Garnier航行前往加拿大
- 1663 年 – 約翰‧艾略特 (John Eliot)將《聖經》翻譯成一種阿爾岡昆語言出版(《新約》早於兩年出版)。這本聖經是新大陸印刷的第一本完整的聖經[ 158 ]
- 1664年-查士丁尼‧馮‧韋爾茨[ 159 ]撰寫了三本關於世界宣教必要性的有力小冊子;他將前往荷屬幾內亞(現稱為蘇利南),三個月後他將在那裡去世[ 160 ]
- 1665 年 – 日本封建地主(稱為大名)奉命仿效幕府,任命宗教裁判所每年對基督徒進行審查
- 1666 年 – 約翰‧艾略特 (John Eliot) 出版了他的《印第安語法》(The Indian Grammar ),這是一本為協助印第安人皈依伊斯蘭教而編寫的書。艾略特被描述為“為這樣的作品做一些準備”,他的《語法》是為那些希望學習馬薩諸塞州印第安人所說的方言的傳教士而寫的。
- 1667 – 第一位試圖到達Huaorani(或 Aucas)的傳教士耶穌會士 Pedro Suarez 被長矛刺殺[ 161 ]
- 1668 年 – 新約聖經被翻譯成馬來語(第一個聖經翻譯成東南亞語言)。 -法國傳教士雅克布魯亞斯(Jacques Bruyas)在加拿大傳教士的一封信中感嘆自己對奧奈達語的無知:「一個不懂自己語言、說話時不被理解的人能做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什麼也沒做但結結巴巴;儘管如此,其餘都是小孩子。
- 1669 年 – 渴望與耶穌會士爭奪五大湖西部印第安民族的皈依,蘇爾皮爾西安傳教士弗朗索瓦·多利爾·德·卡松 (François Dollier de Casson)和雷內·布雷昂特·加利尼(René Bréhant de Galinée)率領 2 艘塞內卡印第安人帶領的7 艘獨木舟,率領 27 名男子從蒙特婁出發。
- 1670 年 – 耶穌會士在委內瑞拉奧裡諾科河建立傳教團
- 1671 –貴格會傳教士抵達卡羅萊納州
- 1672 年 –關島的一位酋長殺死了耶穌會傳教士迭戈·路易斯·德·聖維托雷斯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和他的米沙鄢助手佩德羅·卡隆索德 ( Pedro Calungsod ),因為他們在未經酋長許可的情況下為酋長的女兒施洗(有些說法確實說女孩的母親同意接受洗禮)
- 1673年 –法國商人路易斯·若利埃和傳教士雅克·馬凱特訪問現在的伊利諾伊州,後者在那裡為美洲原住民建立了傳教團[ 162 ]
- 1674年-經過25年的努力失敗後,文森派往馬達加斯加的傳教團宣告失敗[ 163 ]
- 1675 年 –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起義導致三名基督教傳教士死亡
- 1676 年——被稱為「莫霍克百合」的卡特里·特卡維薩 (Kateri Tekakwitha)接受耶穌會傳教士的洗禮。她和許多其他美洲原住民一起加入了加拿大的一個傳教士定居點,在那裡,禁慾主義的土著信仰和天主教信仰逐漸融合。
- 1678 年 – 法國傳教士讓‧拉薩爾 (Jean La Salle) 和路易斯‧亨內平 (Louis Hennepin)發現尼加拉瀑布
- 1679 年 – 新來的傳教士胡安·德·伊里戈延 (Juan de Yrigoyen) 在常州寫信,描述了在這座中國城市蓬勃發展的三個基督教會[ 164 ]
- 1680 年 –普韋布洛起義在新墨西哥州爆發,二十一名方濟會傳教士被殺
- 1681 年——抵達新西班牙後,義大利耶穌會士尤西比奧·基諾很快就成為一位作家所描述的「北美最美麗的傳教先驅」。基諾充滿傳福音的熱情,也是一位探險家、天文學家、製圖師、任務建設者、牧場主、牛王和邊境保衛者[ 165 ]
- 1682年——13位傳教士前往東西伯利亞的“偏遠城市”
- 1683 年 – 傳教士路易斯·亨內平 (Louis Hennepin)在探索明尼蘇達州並被達科他州俘虜後返回法國,撰寫了第一本關於明尼蘇達州的書《路易斯安那州描述》(Description de la Louisiane)
- 1684年-法國路易十四派耶穌會傳教士攜帶羅浮宮和凡爾賽宮收藏的禮物來到中國
- 1685年 – 第一位華裔天主教主教祝聖
- 1686年-俄羅斯東正教僧侶作為傳教士抵達中國
- 1687 年 –聖約瑟夫·瓦茲 ( St Joseph Vaz )抵達斯里蘭卡,在遭受荷蘭人的迫害後,他復興了天主教
- 1687 年 –當傳教士登陸阿西尼時,法國開始在現在的象牙海岸活動
- 1689 –來自佛羅裡達州的卡盧薩印第安酋長訪問古巴,討論讓傳教士來到他的人民身邊的想法[ 166 ]
- 1690 – 第一批方濟會傳教士抵達德克薩斯州
- 1691 – 西印度群島基督教信仰協會成立,重點在於向非洲奴隸傳福音[ 167 ]
- 1692年-中國康熙皇帝允許耶穌會士自由傳播基督教,讓他們願意的人皈依基督教
- 1693 年 – 耶穌會傳教士約翰·德·布里託在印度被公開斬首
- 1694 年 – 傳教士兼探險家尤西比奧·基諾 (Eusebio Kino)成為第一個進入亞利桑那州圖森盆地並建立持久定居點的歐洲人
- 1695年-中國第一座俄羅斯東正教教堂落成
- 1696 年 – 耶穌會傳教士弗朗索瓦·皮內 (Francois Pinet) 在今天的芝加哥附近建立了守護天使傳教團。 1700 年,傳教工作似乎毫無結果,傳教團被放棄
- 1697 – 為了向英國殖民地傳福音,多次前往北美傳教的聖公會傳教士托馬斯·布雷 (Thomas Bray)開始為國外福音傳播協會奠定基礎[ 168 ]
- 1698年 –英國聖公會組織的促進基督教知識協會[ 154 ]
- 1699 年 – 魁北克外國傳教會神學院的神父們在卡霍基亞(現在的伊利諾伊州)的塔瑪羅亞印第安人中建立了傳教團
1700年至1799年
- 1700 年——一位瑞典傳教士在賓夕法尼亞州佈道後,一位美洲原住民提出瞭如此深入的問題,以至於這一事件被記錄在1731 年瑞典教會在美國的歷史中。班傑明·富蘭克林的《關於北美野蠻人的評論》(1784 年)中提到了這種互換。 [ 169 ]
- 1701年 –國外福音傳播協會正式成立[ 154 ]
- 1702 年 –喬治·基思 (George Keith)作為新成立的海外福音傳播協會的傳教士返回美國
- 1703 年 –海外福音傳播協會擴及西印度群島[ 170 ]
- 1704 年 – 法國傳教士抵達密西西比河沿岸(現為路易斯安那州)向奇蒂馬查人傳福音
- 1706 年 –德國傳教士Bartholomaus Ziegenbalg抵達特蘭克巴爾
- 1706 年——出生於愛爾蘭的弗朗西斯·馬克米 (Francis Makemie)自 1683 年以來一直在美洲殖民者中擔任長老會巡迴傳教士,他終於能夠組織第一個美國長老會
- 1707年-義大利嘉布遣會傳教士到達尼泊爾加德滿都。美拉德·圖爾農在南京公開了梵蒂岡有關禮儀的決定,其中包括禁止祭祀祖先和孔子的規定。
- 1708 年 – 耶穌會傳教士喬瓦尼·巴蒂斯塔·西多蒂在日本被捕。他被帶到江戶(現在稱為東京)接受新井白石的審訊
- 1709 年 –瑪莎葡萄園印第安人傳教士梅休將《詩篇》和《約翰福音》翻譯成馬薩諸塞語。就新英格蘭殖民地的重要印度語言翻譯而言,這本書將被認為僅次於約翰·艾略特的《印度聖經》
- 1710 –康斯坦伯爵在德國創立第一個現代聖經公會[ 171 ]
- 1711年-亞利桑那州南部和索諾拉州北部的傳教士探險家耶穌會士尤西比奧·基諾在墨西哥北部突然去世。基諾被稱為“牛仔傳教士”,曾為反對墨西哥銀礦對印第安人的剝削而進行鬥爭。
- 1712 年 –印度Tranquebar傳教團利用基督教知識促進會派來的印刷機開始印刷葡萄牙語書籍
- 1713年-耶穌會士伊波利托‧德思德里前往西藏傳教
- 1714 – 新約聖經被翻譯成泰米爾語(印度);[ 172 ]丹麥皇家傳教學院在哥本哈根成立
- 1715 –東正教在滿洲和中國北方恢復傳教活動[ 64 ]
- 1718年-墨西哥總督授權在聖安東尼奧建立阿拉莫傳教所。其使命是成為皈依基督教的美洲原住民的教育中心。
- 1717年-陳茂上書中國皇帝,表達他對天主教傳教士和西方商人的擔憂。他緊急要求全面禁止天主教傳教士到清各省。
- 1718 年 – Bartholomaus Ziegenbalg在印度建造了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教堂建築
- 1719 –艾薩克·瓦茨創作傳教讚美詩 《耶穌將在陽光下統治》[ 173 ]
- 1720 年 – 傳教士約翰·恩斯特·格倫德勒 (Johann Ernst Gruendler) 在印度去世。 1709 年,他在丹麥宣教會的贊助下抵達那裡
- 1721 年 –由於科奇米印第安人的敵意以及當地人口因流行病和缺水而大量死亡,位於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胡安包蒂斯塔馬利巴特傳教團被廢棄。由於中國禮儀的爭議,中國康熙皇帝禁止基督教傳教士。漢斯·埃格德在皇家傳教會學院和卑爾根公司的雙重贊助下前往格陵蘭島。
- 1723年-羅伯特‧米勒出版了《基督教傳播史與異教推翻》,提倡禱告作為改變非基督徒信仰的主要手段[ 173 ]
- 1724年-雍正皇帝禁止北京地區以外的傳教活動
- 1725 年 –克努德·利姆 (Knud Leem)作為傳教士來到芬馬克郡(挪威北極地區)的薩米人
- 1726 年 –前往美洲原住民的貴格會傳教士約翰·賴特 (John Wright) 在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定居
- 1728 – Institutum Judaicum在哈勒成立,作為第一個猶太福音傳教的新教宣教中心[ 174 ]
- 1729年-羅馬天主教傳教士杜泊鬆成為納奇茲起義的第一個受害者。在前往新奧爾良的途中,他被要求在納奇茲哨所停下來做彌撒。他被殺在祭壇前。
- 1730年-法國傳教士倫巴第在法屬圭亞那庫魯河口建立了一個有600多名印地安人的基督教村莊。隆巴德是耶穌會士,被稱為在改變法屬圭亞那印第安人信仰方面最成功的傳教士
- 1731 年 – 當尼古拉斯·路德維希·親岑多夫 (Nicolaus Ludwig Zinzendorf)伯爵參加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六世的加冕典禮並目睹埃格德的兩名因紐特人皈依者時,傳教運動誕生了。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位於赫恩胡特的摩拉維亞教會將開始在加勒比海的奴隸和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中進行傳教工作。[ 175 ]
- 1732 –阿方索斯·利古里(Alphonsus Liguori)創立了羅馬天主教 宗教機構,稱為救贖主教父,目的是在農村人民中進行傳教工作[ 176 ]
- 1733 – 摩拉維亞人在格陵蘭島建立了他們的第一個傳教區[ 177 ]
- 1734 年 – 一位傳教士說服康乃狄克州格羅頓市的一座教堂將其建築借給馬山塔克特·佩科特部落用於基督教禮拜儀式。
- 1735 –約翰衛斯理作為海外福音傳播協會的傳教士前往喬治亞州的印第安人[ 178 ]
- 1736年-中國頒布反基督教法令;摩拉維亞傳教士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涅涅茨人中工作
- 1737 年 – 皮尤牧師 (Rev. Pugh) 是賓州國外福音傳播協會的傳教士,開始向黑人傳道。他指出,奴隸的主人對他們成為基督徒有偏見。
- 1738 年 – 摩拉維亞傳教士喬治·施密特 (George Schmidt) 在南非 Riviersonderend 山谷的 Bavian Kloof(狒狒谷)定居。他開始與幾乎瀕臨滅絕的科伊科伊人合作。
- 1739 年 – 第一位前往Mahican(Mohegan)印第安人的傳教士 John Sergeant 在馬薩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建造了一座住宅,如今已成為一座博物館。
- 1740 年 – 摩拉維亞人大衛‧蔡斯伯格 (David Zeisberger)開始在喬治亞州的克里克人中工作[ 179 ]
- 1740 年 –傳教士約翰·菲利普·法布里修斯 (Johann Phillip Fabricius)抵達南印度
- 1741年-荷蘭傳教士開始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鎮建造基督教堂。需要12年時間才能完成。
- 1742 年 – 摩拉維亞領袖親岑多夫伯爵訪問紐約舍科梅科並為六名印第安人施洗
- 1743 –大衛‧布雷納德開始對北美印地安人事工[ 52 ]
- 1744年-湯瑪斯·湯普森辭去劍橋大學院長職務,成為傳教士。他被海外福音傳播協會派往新澤西州。由於對那裡的奴隸人口特別感興趣,他後來請求開始在非洲進行宣教工作。 1751 年,湯普森成為第一位前往黃金海岸(今加納)的 SPG 傳教士
- 1745 年 –大衛·布雷納德 (David Brainerd ) 在12 月向美洲原住民講道後,寫道:「他們很快就一個接一個地進來了,眼裡含著淚水,想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才能得救……他們之間充滿了驚人的力量,似乎上帝已經壓低了天空並降臨了……上帝即將改變整個世界。
- 1746 – 從波士頓發出號召,要求新世界的基督徒參加為期七年的“祈禱音樂會”,以開展傳教工作[ 180 ]
- 1747 –喬納森‧愛德華茲呼籲為世界宣教祈禱
- 1748年——羅馬天主教徒佩德羅·桑斯和其他四名傳教士以及14名中國基督徒被處決。據報道,桑斯死前,他的一些獄警皈依了基督教。
- 1749 年 – 西班牙方濟會牧師朱尼佩羅·塞拉 (Junípero Serra)(1713-1784 年)作為傳教士抵達墨西哥。改變美洲原住民的信仰。
- 1750 年 –第一次大覺醒運動的傳教士喬納森·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被驅逐出馬薩諸塞州北安普頓的教堂,並以傳教士的身份前往附近的休薩托克印第安人那裡。[ 181 ] 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施瓦茨 (Christian Frederic Schwartz)隨丹麥哈雷傳教團前往印度[ 182 ]
- 1751 年 – 塞繆爾·庫克 (Samuel Cooke) 作為 SPGFP 傳教士抵達新澤西州
- 1752 年 – 第一位前往非洲的聖公會傳教士托馬斯·湯普森 (Thomas Thompson) 抵達黃金海岸(現加納)[ 183 ]
- 1753年-艾哈特和六名同伴的失蹤導致摩拉維亞在拉布拉多的傳教活動暫時放棄。
- 1754 年 – 摩拉維亞人約翰·埃特溫 (John Ettwein) 作為傳教士從德國抵達美國。埃特溫向美洲原住民傳教並建立傳教團,他將南下到達喬治亞州。
- 1755 年 –賓州格納登許滕 (Gnadenhütten)的摩拉維亞傳教區在格納登許滕大屠殺期間遭到襲擊並被摧毀。儘管幾乎不斷受到白人鄰居的威脅,摩拉維亞傳教士約翰·雅各布·施米克在流放和囚禁期間仍然與馬希肯人在一起。當他們在伯利恆尋求庇護時,施米克將加入他的印第安會眾,跟隨他們作為俘虜前往費城,並在他們在賓夕法尼亞州懷盧辛定居後繼續與他們在一起。
- 1756 年 – 內亂迫使吉迪恩·哈雷放棄了他在薩斯奎哈納河六國的傳教工作,他在喬納森·愛德華茲的監督下工作了四年,並獲得了在印第安人中傳播福音協會的任命。
- 1757 年 – 路德會開始向加勒比海地區的黑人傳道[ 184 ]
- 1758年-約翰衛斯理為兩名奴隸施洗,因而打破了衛理公會社會的膚色障礙[ 185 ]
- 1759年——偉大的瑪希肯酋長安卡斯的直系後裔美洲原住民薩姆森·奧科姆被長老會按立。奧康成為第一位以英文出版作品的美洲印地安人。其中包括講道、讚美詩和簡短的自傳。[ 186 ]
- 1760 年 – Adam Voelker 和 Christian Butler 抵達特蘭克巴爾,成為第一批前往印度的摩拉維亞傳教士
- 1760年-衛理公會首次抵達西印度群島。[ 187 ]
- 1761年-俄亥俄州第一位摩拉維亞傳教士弗雷德里克·波斯特在馬斯金格姆北側定居。[ 188 ]
- 1762 年 – 摩拉維亞傳教士約翰·赫克韋爾德 (John Heckewelder ) 在比弗河 (賓夕法尼亞州)河口與 Koquethagacton(“白眼”)交談
- 1763 年 – 紐約長老教會下令收集傳教用的藏品。 1767 年,主教團要求每年進行一次收集工作。
- 1764年-摩拉維亞人決定擴大並開始宣傳他們的傳教活動,特別是在英國殖民地;摩拉維亞延斯港 (Moravian Jens Haven) 進行了前往格陵蘭島的三次探索性傳教之旅中的第一次[ 189 ]
- 1765 年 –蘇利南總督克羅梅林說服三位摩拉維亞傳教士在大里約河源頭附近工作。他們在格蘭曼·阿比尼 (Granman Abini) 村莊的森西亞溪 (Senthea Creek) 附近的薩拉馬卡 (Saramaka)定居下來,在那裡,他們受到了複雜的對待。
- 1766年-來自加納海岸角地區的費圖青年菲利普·夸克(Philip Quaque)在英國學習了十二年,返回非洲。夸克作為傳教士得到國外福音傳播協會的支持,是英國國教會第一位非歐洲人任命的牧師
- 1767年-西班牙將耶穌會士驅逐出新世界的西班牙殖民地
- 1768年-五位來自德國的聯合兄弟會傳教士應丹麥幾內亞公司的邀請抵達黃金海岸(現為加納),並在海岸角城堡學校任教
- 1769 –朱尼佩羅·塞拉 (Junípero Serra)建立了聖地亞哥阿爾卡拉傳教團,這是 21 個上加利福尼亞州傳教團中的第一個[ 190 ]
- 1770 年 – 來自紐約市的自由黑人約翰·馬蘭特開始跨文化事奉,向美洲印第安人傳道。到 1775 年,他已將福音傳播給切羅基人和克里克印第安人以及他稱為卡塔瓦爾人和豪索人的群體。[ 191 ]
- 1771 – 衛理公會法蘭西斯‧阿斯伯里抵達美國;大衛‧艾佛瑞被任命為奧奈達部落的傳教士[ 192 ]
- 1772年——傳教士詹姆斯·貝爾福在參觀加拿大紐芬蘭的錫利灣後將其描述為“最野蠻、無法無天的地方” [ 193 ]
- 1773年-教宗克萊孟十四世解散耶穌會;[ 194 ]兩位多明我會傳教士在越南被斬首
- 1775 – 約翰‧克魯克被利物浦衛理公會派往馬恩島
- 1776 – 西里爾·瓦西里耶維奇·蘇查諾夫 (Cyril Vasilyevich Suchanov)在(西伯利亞)建造了後貝加爾湖(或達烏爾)鄂溫克人中的第一座教堂;愛斯基摩人第一次接受路德會牧師的洗禮發生在拉布拉多。
- 1777 年 – 葡萄牙傳教士在孟加拉國哈什納巴德建造一座教堂
- 1778 年 – 西奧多·斯拉迪奇 (Theodore Sladich) 在為對抗伊斯蘭在巴爾幹西部地區的影響力進行傳教工作時殉道
- 1780 年 – 奧古斯特‧戈特利布‧斯潘伯格 (August Gottlieb Spangenberg) 撰寫了《關於新教教會團結弟兄會 (Unitas Fratrum) 在異教徒中傳播福音和執行使命的方式》。該書最初是用德語寫的,將於 1788 年翻譯成英語。
- 1781 年 –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人非常害怕摩拉維亞傳教士戴維·蔡斯伯格 (David Zeisberger)及其在勒納佩人(也稱特拉華州) 和其他美洲原住民中的影響力,因此逮捕了他和他的助手約翰·赫克維爾德 (John Heckewelder),指控他們叛國罪
- 1782 年 – 獲得自由的奴隸喬治·萊爾 (George Lisle)前往牙買加擔任傳教士[ 195 ]
- 1783 年 – 摩西‧貝克 (Moses Baker) 和喬治‧吉賓斯 (George Gibbions) 都曾經是奴隸,離開美國前往西印度群島成為傳教士
- 1784 年 –韓國出現第一批基督徒;李承勳在中國受洗後回到韓國
- 1784 年 –托馬斯·科克(衛理公會)提交了他的異教徒宣教協會計劃。衛理公會在「異教徒」的傳教活動將於 1786 年開始,當時原本運往新斯科細亞省的可口可樂因暴風雨偏離航線,降落在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安提瓜島。[ 196 ]
- 1785 年 – 約瑟夫·懷特 (Joseph White) 的講道題為“關於在印度伊斯蘭教和巴布亞臣民中嘗試傳播福音的責任”,發表在他的書《講道中包含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歷史和證據的觀點》的第二版中,及其效果。講道首先在牛津大學宣講。
- 1786 年——來自紐約市的自由黑人約翰·馬蘭特 (John Marrant)在日記中寫道,他在紐芬蘭格林港向「大量印第安人和白人」傳教。[ 197 ]馬蘭特的跨文化事工帶領他將福音傳播給切羅基人、克里克人、卡托巴人(他稱他們為卡塔瓦爾人和豪索印第安人)。
- 1787 年 –威廉·凱裡 (William Carey)在英國由特殊浸信會按立,並很快開始敦促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宣教活動。
- 1788 年 – 荷蘭傳教士開始向孟加拉國漁民傳福音
- 1788 年 –理查德·約翰遜牧師 (Rev Richard Johnson)成為澳洲第一位基督教神職人員
- 1789 – 耶穌會士建立喬治城大學,作為美國第一所天主教大學[ 198 ]
- 1790 – 威廉斯王子,一位從南卡羅來納州獲得自由的奴隸,前往巴哈馬拿騷,在那裡他將創辦伯特利聚會所[ 191 ]
- 1791年-一百二十名韓國基督徒因其信仰而遭受酷刑和殺害。事情始於成為基督徒的貴族尹繼忠決定不按照傳統的儒家習俗埋葬他的母親。
- 1792年 –威廉·凱裡(William Carey)撰寫了《基督徒義務調查》(An Inquiry into the Obligations of Christians to use methods for依異教徒皈依),並成立了浸信會傳教士協會(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以支持他在印度開展傳教工作[ 199 ]
- 1793 年 –史蒂芬·巴丁 (Stephen Badin)在美國被按立 雖然巴丁的大部分事工是在他自己的同胞中進行牧師工作,但他在波塔瓦托米印第安人中做了一些外展活動[ 200 ]
- 1794年-八名俄羅斯東正教傳教士抵達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幾個月內已有數千人受洗[ 201 ]
- 1794年-羅馬天主教傳教士周文默進入朝鮮
- 1795年-羅馬天主教傳教士周文默在韓國慶祝復活節首次彌撒
- 1795 –倫敦傳教士協會成立,派遣傳教士前往塔希提島[ 202 ]
- 1796 – 蘇格蘭和格拉斯哥傳教會成立;[ 202 ]在印度,約翰‧菲利普‧法布里修斯 (Johann Philipp Fabricius) 將《聖經》泰米爾語譯本修訂並出版[ 203 ]
- 1797 – 荷蘭傳教會成立;[ 202 ] [ 204 ]達夫號載著36位平信徒和牧師傳教士,航行到南太平洋的三個島嶼;[ 205 ]第一位基督教傳教士(來自倫敦傳教會)訪問太平洋塔瓦塔島的希瓦島;他沒有受到很好的接待。
- 1798年-公理會組織康乃狄克宣教會,將福音傳播到佛蒙特州和俄亥俄州的「異教徒土地」。它的傳教士向歐洲定居者和美洲原住民傳福音。[ 206 ]
- 1799年-英國聖公會傳教會由克拉彭教派在英國倫敦南部成立; [ 202 ] 荷蘭醫生約翰‧范德坎普 (John Vanderkemp)前往非洲開普殖民地[ 207 ]
1800年至1849年
- 1800 –紐約傳道會成立;約翰·賈尼克在柏林創辦了一所學校,培訓年輕人從事傳教服務。[ 208 ]
- 1800 – 包括詹姆斯·迪克森神父在內的愛爾蘭牧師作為囚犯抵達澳洲。
- 1801 年 –約翰‧狄奧多西‧范德肯普 (John Theodosius van der Kemp)移居格拉夫‧裡內特 (Graaff Reinet),為科伊科伊人(霍屯督人)服務。早些時候,他曾幫助建立了荷蘭傳教士協會。 1798年,他前往南非科薩族中擔任傳教士。
- 1802 年 –亨利·馬丁聽到查爾斯·西蒙談論威廉·凱裡在印度的工作,並決心自己成為傳教士。 1805年他將航行前往印度。
- 1803 年 – 麻薩諸塞州浸信會傳道會投票出版傳道雜誌。該期刊現名為《美國浸信會》,是美國最古老的宗教雜誌
- 1804 –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成立;[ 210 ] 聖公會派遣4名德國路德教徒進入塞拉利昂。[ 211 ] [ 212 ]
- 1805 年 – 第一批基督教傳教士抵達納米比亞,他們是來自倫敦傳教會的亞伯拉罕和克里斯蒂安·阿爾布雷希特兄弟。[ 213 ]
- 1806 –威廉斯學院乾草堆祈禱會;安多佛神學院作為傳教士培訓中心成立;新教傳教工作在整個南部非洲認真展開。[ 214 ]
- 1807年-倫敦傳教會的羅伯特·馬禮遜在中國廣州設立傳教團。 [ 215 ]
- 1809 年 –約瑟夫·弗雷 (Joseph Frey)、威廉·威爾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 和劉易斯·韋 (Lewis Way) 建立了教會在猶太人中的事工。
- 1810 年 –美國駐外使團專員委員會(ABCFM) 成立。
- 1811年-英國衛斯理人進入塞拉利昂。[ 216 ]
- 1812 年 – 第一批 ABCFM 外國傳教士Adoniram Judson和Luther Rice抵達塞倫坡,Judson 很快就會前往緬甸。[ 217 ]
- 1813 年 –衛理公會成立衛斯理宣教會。
- 1814年-第一個有記載的中國大陸皈依新教徒蔡高的洗禮;[ 218 ]美國浸信會外國宣教協會成立;[ 202 ] [ 219 ]荷蘭聖經公會成立[ 210 ] 塞繆爾·馬斯登 在聖誕節那天主持了第一次禮拜,開始了新西蘭基督教傳道會的工作。[ 220 ] [ 221 ]
- 1815 年 – 公理會牧師賽勒斯·金斯伯里 (Cyrus Kingsbury)首次為東南部的切羅基人服務,於 1815 年在田納西州奇克莫加附近建立了布雷納德傳教會。 ]
- 1815 年 –美國駐外使團委員會透過美國錫蘭代表團在錫蘭(即現代斯里蘭卡)進行工作;[ 223 ]巴塞爾傳教會組織;里士滿非洲傳教會成立
- 1816 年-羅伯特‧莫法特抵達非洲;[ 224 ] 美國聖經公會成立;[ 210 ] 浸信會信徒夏綠蒂‧懷特抵達印度,成為第一位成為傳教士的美國單身女性。[ 225 ]
- 1816 年– 巴拿馬·肖(Barnabas Shaw) 在南非開設了第一個衛斯理傳教團:利利方丹(Liliefontein),位於開普殖民地北部科伊桑人的哈米斯堡山脈(納馬誇蘭)。
- 1817 年——英國和外國聖經協會代理人詹姆斯湯普森開始在整個拉丁美洲分發聖經。[ 226 ]
- 1818 年-在國王的勉強批准下,傳教工作在馬達加斯加開始。 [ 227 ]
- 1819 年 –傳教士醫生約翰‧斯卡德 (John Scudder, Sr.)加入美國錫蘭傳教團;[ 228 ]衛斯理衛理公會在印度馬德拉斯開始工作; [ 229 ] 雷金納德‧赫伯 (Reginald Heber)為傳教士經典《來自格陵蘭冰冷的山脈》寫下文字。[ 230 ] 阿爾弗雷德·賴特(Alfred Wright,1788-1853)成為前往喬克托民族的長老會傳教士。
- 1820 年 –賽勒斯‧金斯伯里 ( Cyrus Kingsbury)於1820年被派往喬克托民族(今美國密西西比州)建立梅休傳教團。
- 1820 年 –海勒姆·賓厄姆 (Hiram Bingham)前往夏威夷(桑威奇群島)。[ 231 ]
- 1821 年 –非裔美國人洛特凱裡 (Lott Carey) 是浸信會傳教士,與 28 名同事從維吉尼亞州諾福克航行到塞拉利昂;[ 232 ] 新教聖公會宣教委員會成立。[ 219 ]
- 1821 年 –西法斯·沃什伯恩 (Cephas Washburn)於 8 月在今阿肯色州拉塞爾維爾附近建立了德懷特長老會傳教團,為當時居住在阿肯色州領地的切羅基人服務。[ 233 ]
- 1822 年 – 非裔美國人貝齊·斯托克頓 (Betsy Stockton) 被美國宣教委員會派往夏威夷。她因此成為美國委員會任命的第一位單身女性傳教士。[ 234 ]
- 1823年-蘇格蘭傳教會的工人抵達印度孟買; [ 235 ]梁發,第一位華人新教傳教士,由羅伯特‧馬禮遜按立;殖民地與大陸教會協會成立[ 236 ]
- 1824 年 –柏林傳教會成立。[ 204 ]
- 1825 年-喬治博德曼前往緬甸。[ 237 ]公理會傳教士塞繆爾·伍斯特被派往田納西州的布雷納德傳教會,擔任切羅基人牧師。[ 238 ]
- 1826 年 –美國聖經公會向墨西哥發送了第一批聖經。
- 1827 年 – 傳教士蘭斯洛特·愛德華·斯雷凱爾德 (Lancelot Edward Threlkeld)在《監視器》上報道說,他在獵人河和肖爾黑文河的澳大利亞土著中傳播聖經的努力“進展迅速” 。[ 239 ]
- 1828年-教宗良十二世將北韓的使命委託給巴黎外國傳教會。
- 1828年 – 巴塞爾宣教團開始在加納阿克拉的克里斯蒂安堡地區開展工作;[ 240 ]荷蘭傳教士協會卡爾‧居茨拉夫 (Karl Gützlaff)抵達泰國曼谷;[ 241 ]禮賢傳道會成立[ 204 ]
- 1829年-普魯士人喬治·穆勒前往英國向猶太人傳教;艾克希特牙醫安東尼·諾里斯·格羅夫斯在約翰·基託的陪同下以傳教士的身份前往巴格達。
- 1829 年 – 1828 年,大多數切羅基人被驅逐出美國東南部各州的家園後,德懷特長老教會傳教團遷至印地安領地。
- 1830 年 –蘇格蘭教會傳教士亞歷山大‧達夫 (Alexander Duff)抵達加爾各答(原加爾各答);[ 242 ]西伯利亞傳教士威廉·斯旺(William Swan)撰寫了《傳教書信》,這是新教第一部全面論述傳教理論和實踐的書;[ 243 ] 東加國王陶法阿豪一世接受西方傳教士的洗禮;倫敦傳教士協會的約翰威廉斯抵達薩摩亞,在薩瓦伊島的薩帕帕利登陸。德懷特長老教會傳教團在印第安領地薩利索附近重新開放,為被迫沿著淚水之路向西遷移的切羅基人提供服務。[ 244 ]
- 1831 年-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抵達泰國,並於 1849 年撤出,沒有一個皈依者;[ 245 ]四名來自洛磯山脈以外的美洲原住民向東來到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尋求有關「白臉宗教」的資訊。[ 246 ]
- 1832 年 – 前食人族和太平洋島民先驅傳教士 Teava 受約翰威廉斯委託前往薩摩亞馬諾諾島工作。
- 1832 年 – 洛林·S·威廉斯牧師 (Rev. Loring S. Williams) 建立了 Bethabara 傳教站,並在印第安領地(今俄克拉荷馬州麥柯廷縣伊格爾敦)組織了喬克托民族的第一座教堂。[ 247 ]
- 1832 年—受過醫學訓練的長老會牧師阿爾弗雷德·賴特 (Alfred Wright)和他的妻子哈麗特·邦斯 (Harriet Bunce) 被派往密西西比州,在喬克托民族傳教。 1832 年,一群喬克託人被迫移民到印第安領地,之後他們決定在現今俄克拉荷馬州伊格爾敦附近建立一個新傳教區。從那時起直到 1846 年,他們建造並經營了一座教堂和一所學校,為居住在周邊地區的喬克託人服務。賴特將這項任務命名為惠洛克,以紀念達特茅斯學院的朋友兼首任校長埃利亞撒·惠洛克 (Eleazar Wheelock) 。同時,阿爾弗雷德不顧自己虛弱的健康狀況,花了盡可能多的時間將宗教文獻從英語翻譯成喬克托語,直到 1853年去世。
- 1833 年 –約翰·泰勒·瓊斯 (John Taylor Jones)開始在泰國開展浸信會工作;[ 249 ]第一位美國衛理公會傳教士梅爾維爾·貝弗里奇·考克斯 (Melville Beveridge Cox)前往利比里亞,四個月內去世。他臨終時的呼籲是:「在放棄非洲之前,先讓一千人倒下」;[ 250 ]自由意志浸信會外國宣教會開始在印度開展工作。喬治·博羅作為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的代理人抵達俄羅斯。
- 1834 年 – 美國長老教會宣教團在印度旁遮普邦開展工作;[ 251 ] Peter Parker醫學博士,與美國駐外宣教委員會有聯繫,是第一位到中國的美國醫學傳教士,在廣州開設了眼科醫院。[ 252 ]
- 1835 年 – 賽勒斯·拜因頓牧師 (Rev. Cyrus Byington)於1835 年抵達貝塔巴拉傳教會(Bethabara Mission),建立了斯托克布里奇傳教會(Stockbridge Mission),並花了31年時間使用他創建的喬克托語-英語詞典翻譯宗教和世俗材料。拜因頓也在貝塔巴拉的芒廷福克河對岸建立了斯托克布里奇傳教會。[ 253 ]
- 1835 年 – 萊茵傳教會開始在婆羅洲(印尼)的達雅克人中開展工作; [ 254 ]加爾各答主教丹尼爾‧威爾遜稱印度的種姓制度為「毒瘤」。
- 1835 年 –巴泰勒米·布魯吉埃 (Barthélemy Bruguière)在抵達朝鮮之前在中國病逝。喬治·博羅作為聖經公會的代理人抵達西班牙。
- 1836年-皮耶·莫邦抵達韓國;巴黎外方傳教會開始在韓國展開工作。
- 1836 年 –普利茅斯弟兄會開始在印度馬德拉斯工作; [ 255 ] 喬治‧穆勒 (George Müller)在英國布里斯托開始了與孤兒的工作;戈斯納代表團成立;[ 204 ]萊比錫宣教協會成立;[ 204 ]殖民地傳教會成立;普羅維登斯傳教浸信會區協會成立,這是非裔美國浸信會中至少六個全國性組織之一,其唯一目標是在非洲進行傳教工作。
- 1837 年 –洛朗-約瑟夫-馬呂斯·英伯特 (Laurent-Joseph-Marius Imbert)抵達韓國。
- 1837 – 福音路德會宣教委員會成立;[ 256 ]首次將聖經翻譯成日文(實際翻譯工作在新加坡完成)。
- 1838 年 –蘇格蘭教會猶太人調查團;羅伯特·默里·麥切恩(Robert Murray M'Cheyne)和安德魯·博納(Andrew Bonar)等四位蘇格蘭部長前往巴勒斯坦;奧古斯丁派進入澳洲。
- 1839 – 整本聖經以塔希提語出版;三名法國傳教士在北韓殉道;英國新教傳教士,包括約翰威廉斯,在埃羅曼戈(南太平洋瓦努阿圖)被謀殺。[ 257 ]
- 1840 年 –大衛‧利文斯通 (David Livingstone)與倫敦傳道會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 一起在現今的馬拉威(非洲);美國長老教會教徒進入泰國並勞動了 18 年,然後才看到他們的第一個泰國皈依者;[ 245 ]愛爾蘭長老教會宣教會成立;威爾斯加爾文衛理公會宣教會成立。
- 1841 – 愛丁堡醫療佈道會成立;[ 213 ]威爾斯衛理公會開始在印度卡西人中開展工作。
- 1842 年 – 衛理公會傳教士托馬斯·伯奇·弗里曼 (Thomas Birch Freeman)抵達尼日利亞巴達格里。 [ 258 ] [ 259 ]
- 1842 年 – 聖公會進入拉各斯巴達格里。
- 1842 年-戈斯納宣教協會獲得皇家認可;[ 260 ]挪威傳教會在斯塔萬格成立。[ 208 ]
- 1842年 – 基督教猶太教會 (CMJ) 在耶路撒冷舊城區建立基督教堂,這是第一座英國聖公會教堂。
- 1843 年 – 浸信會約翰‧泰勒‧瓊斯將新約聖經翻譯成泰文;[ 261 ]英國猶太人福音傳播協會成立。
- 1843 年 - 長老會傳教士羅伯特·M·洛里奇 (Robert M. Loughridge)來到印第安領地(今俄克拉荷馬州),作為克里克印第安人的傳教士,建立了科維塔傳教團(Koweta Mission )。
- 1843年 - 巴塞爾傳教團和丹麥傳教士安德烈亞斯·里斯招募的二十四名西印度摩拉維亞人航行到黃金海岸(現在的加納)開始傳教工作
- 1844 年 – 德國教會傳教士協會的約翰‧克拉普夫 (Johann Krapf)開始在肯亞海岸的蒙巴薩工作; [ 262 ]第一個基督教青年會(YMCA)由喬治威廉斯創立;喬治史密斯 (George Smith)和湯瑪斯麥克拉奇 (Thomas McClatchie) 是首批前往中國的兩位CMS傳教士。
- 1844 年傳教士漢斯·帕魯丹·史密斯·施羅德 (Hans Paludan Smith Schreuder)抵達南非納塔爾港。
- 1845 年 –美南浸信會宣教組織成立。[ 213 ]
- 1846年-倫敦傳教士協會在南太平洋島嶼紐埃建立工作機構,西方人稱之為「野蠻島」。[ 213 ]
- 1847 年 – 新教禮賢會在中國開始運作。[ 263 ]
- 1847年-長老會威廉·伯恩斯到中國,將《天路歷程》翻譯成中文;摩西·懷特作為衛理公會醫療傳教士航行到中國。
- 1847 年-傳教士約翰·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海耶 (John Christian Frederick Heyer)抵達印度安得拉邦。
- 1848 年-查爾斯·福爾曼前往旁遮普邦;[ 264 ] 德國教會傳教會傳教士約翰內斯‧雷布曼 (Johannes Rebmann)抵達乞力馬扎羅山。[ 211 ]最初,赤道附近一座白雪覆蓋的山峰的故事遭到嘲笑。[ 265 ]
- 1849 年-教會傳教會的約翰‧克拉普夫 (Johann Krapf)是第一位登上肯亞山的歐洲人。[ 211 ]抵達美拉尼西亞阿納托姆島幾週後,傳教士約翰·格迪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在我周圍的黑暗、退化、污染和苦難中,我將在信仰的願景中期待有一天,這些可憐的島民將在救贖靈魂的勝利之歌中團結起來,「歸向愛我們的上帝,用自己的血洗淨我們的罪。」[ 266 ]
1850年至1899年
- 1850年-適逢郭士拉夫訪問歐洲之際,柏林中國婦女協會與柏林中國傳教會聯合成立。 1851 年,隨著 Hermandine Neumann 抵達香港,中國的工作開始了。托馬斯·瓦爾皮·法蘭西牧師 (Rev. Thomas Valpy French ) 於 1850 年來到印度,創立了阿格拉聖約翰學院,並於 1877 年成為拉合爾首任主教。
- 1851年——一艘來自英國的補給船遲到了六個月,艾倫·加德納和六名傳教士同事在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因暴晒和飢餓而死亡。 [ 267 ]
- 1852 年 – Zenana(女性)和醫療傳教團契在英國成立,派遣單身女性傳教士[ 268 ]
- 1853 年 -由路易斯·哈姆斯 (Louis Harms ) 於 1849 年創立的赫爾曼斯堡傳教士協會 (Hermannsburg Missionary Society )已完成第一批年輕傳教士的培訓。他們被送往非洲的一艘船(坎迪斯號),這艘船完全是用捐款建造的。[ 269 ]
- 1854年-亞歷山大·達夫(Alexander Duff)指導下的紐約傳教士會議思考這個問題:「上帝的話語在多大程度上授權我們期待世界歸向基督?」;[ 270 ]英國教會傳教會秘書亨利‧維恩提出了教會自治、自養、自傳的理想;戴德生抵達中國[ 271 ]
- 1855 年 –亨利·斯坦豪爾 (Henry Steinhauer)被任命為加拿大衛理公會傳教士,前往北美印第安人,並被派往阿爾伯塔省 Lac La Biche。斯坦豪爾的傳教工作實際上早在 15 年前就開始了,即 1840 年,當時他被指派到 Lac La Pluie 協助翻譯、教學和解釋奧吉布瓦語和克里語。
- 1856 年 –隨著亨利‧普拉特 (Henry Pratt) 的到來,長老教會開始在哥倫比亞工作[ 272 ]
- 1856 年 – Siméon-François Berneux抵達韓國
- 1857 – 聖經被翻譯成茨瓦納語;荷蘭歸正教會外國傳教士委員會成立;1857 年印度兵變期間,Fatehgarh傳教區有四對傳教士夫婦被殺; [ 273 ]大衛‧利文斯通 (David Livingstone )出版《南非傳教旅行與研究》一書
- 1858 年 –約翰·G·佩頓 (John G. Paton)開始在新赫布里底群島工作;[ 274 ]巴塞爾福音傳道會開始在蘇門答臘島西部(印尼)開展工作
- 1859 年 – 長老會牧師阿什貝爾·格林·西蒙頓 (Rev. Ashbel Green Simonton)抵達裡約熱內盧。
- 1859年-新教傳教士抵達日本;[ 275 ]北美和不列顛群島的復興引起了人們對海外宣教的興趣;阿爾伯特·本傑明·辛普森(基督教傳教士聯盟的創始人)由亨利·格拉坦·吉尼斯的複興事工皈依
- 1860 年 – 英國敘利亞學校協會(MECO 和SIM的前身)由Elizabeth Bowen Thompson成立[ 276 ]
- 1861年-新教運動在現代烏克蘭的奧斯諾瓦村興起;莎拉‧多雷穆斯 (Sarah Doremus)創立了婦女聯盟宣教協會;聖公會在海地開始工作;[ 277 ]萊茵傳教團在路德維希‧諾曼森 (Ludwig Nommensen) 的領導下前往印度尼西亞
- 1862 年 – 巴黎福音教會在塞內加爾開展工作;[ 278 ]第一本薩摩亞語字典出版,由倫敦傳教會的喬治普拉特牧師撰寫。[ 279 ]
- 1863 年 –倫敦傳教會傳教士羅伯特·莫法特 (Robert Moffat)出版了《乾燥之地的水之河》一書,講述了基督教傳入南非的情況,以及莫法特先生的傳教工作
- 1865年-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 268 ]詹姆斯‧萊德勞‧麥斯威爾 (James Laidlaw Maxwell)在台灣建立了第一座可行的教堂。救世軍由威廉·布斯在倫敦創立。範戴克聖經(阿拉伯語)完成。
- 1865 年-恩斯特‧費伯 (Ernst Faber) 抵達中國。[ 280 ]
- 1865年,教會宣教會的亨利‧維恩(Henry Venn,1796-1873)呼籲本土教會「三自」:自養、自主、自傳。[ 281 ]
- 1866年-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發明了無字書,廣泛應用於跨文化佈道;[ 282 ]西奧多·喬納斯·邁耶(Theodore Jonas Meyer,1819-1894)是一名皈依猶太人,在意大利擔任長老會傳教士,護理那些死於霍亂流行的人,直到他自己也感染了這種疾病。勉強活下來後,他成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和事佬。被稱為韓國第一位新教烈士的羅伯特·托馬斯在韓國平壤參與綁架、槍殺當地人後被當地人毆打致死[ 283 ]
- 1867 – 衛理公會在阿根廷開始工作;[ 284 ] 聖經聯盟成立;拉爾斯·奧爾森·斯克雷夫斯魯德 (Lars Olsen Skrefsrud)和漢斯·彼得·伯勒森 (Hans Peter Børresen)開始在印度桑塔爾 人中工作。
- 1868 年 – 羅伯特‧布魯斯 (Robert Bruce) 前往伊朗,加拿大浸信會傳教士阿梅里克斯‧蒂姆帕尼 (Americus Timpany) 開始在印度泰盧固人中開展工作。
- 1869 年 – 第一份衛理公會女性傳教士雜誌《異教徒女性之友》開始出版。中國揚州騷亂摧毀了大陸會的房屋,幾乎引發中英公開戰爭。
- 1870年-第一位女傳教士醫生Clara Swain抵達印度巴雷利;東正教傳教會成立[ 285 ]
- 1871 年 –威廉‧斯隆前往法羅群島,受到弟兄大會的表彰
- 1871 年 –亨利‧史丹利在中非發現大衛‧利文斯通[ 286 ]
- 1872 年 – 第一次全印度傳教士會議,有 136 人參加;[ 287 ] 喬治‧萊斯利‧麥凱在台灣北部建立教會;[ 288 ] Lottie Moon被任命為中國傳教士[ 289 ]
- 1873 年 –與東倫敦國內外傳教士培訓學院聯合在倫敦成立了地區以外傳教士聯盟;第一部分經文(《路加》 )由阿方索·拉拉維 (Alfonso Lallave )翻譯成菲律賓語言Pangasinan [ 290 ]
- 1874 年 –古斯塔夫‧沃內克 (Gustav Warneck)在德國居特斯洛 (Gütersloh)創辦了《Allgemeine Missions Zeitschrift》,這是第一份科學傳教期刊;[ 291 ] 拉德斯托克勳爵首次訪問俄羅斯聖彼得堡,聖彼得堡貴族福音派覺醒的開始;阿爾伯特·斯特奇斯在來自奧瓦的密克羅尼西亞學生的領導下,在莫特洛克群島發起了密克羅尼西亞內政代表團
- 1875年-外國基督教傳教會在基督教會(基督門徒)和基督教會運動中組織起來;克拉 (Clah) 是加拿大印第安人皈依者,他將基督教帶給了英國《金融時報》的當地人。阿拉斯加萬格爾。他採用了菲利普·麥凱的名字。
- 1875 年 -阿諾德‧詹森 (Arnold Jannsen) 在荷蘭斯泰爾創立了羅馬天主教傳教團體神言會 (Society of the Holy Word) 。
- 1876 年 – 9 月,一艘生鏽的遠洋輪船抵達卡拉巴爾河(現為尼日利亞境內)的一個港口。非洲的那部分當時被稱為白人墳墓。該船上唯一的女性是 29 歲的傳教士瑪麗·斯萊索 (Mary Slessor) 。 [ 292 ]
- 1877 年-詹姆斯‧查默斯 (James Chalmers)前往新幾內亞;[ 293 ]長老會謝爾頓·傑克遜和傳教士寡婦阿曼達·麥克法蘭抵達英尺。阿拉斯加弗蘭格爾,他們與菲利普·麥凱(né Clah)一起開始傳教工作。麥克法蘭是阿拉斯加第一位白人女性,被譽為「阿拉斯加勇敢的傳教士」。中國內地會在四川進行定居宣教工作。
- 1878 年 –印度昂戈萊開始群眾歸信基督運動[ 294 ]
- 1880年-女傳教士醫生范妮·巴特勒前往印度;[ 295 ]傳教期刊《萬國福音》由AB Simpson創辦;[ 296 ] 賈斯特斯·亨利·納爾遜和房利美主教卡彭·納爾遜在巴西帕拉州貝倫開始了 45 年的服務,並於1883年在亞馬遜流域建立了第一座新教教堂。
- 1880 年 – 席繩模(1836-1896)皈依基督教,他是一位傑出的儒家哲學家,在獲得鴉片自由後,畢生致力於傳播福音,並為中國山西省和其他城鎮的數千名鴉片癮君子創建康復中心昭成、登村、鶴州、太原、平陽等人及其夫人。 1906年,全國共有復健中心45個,治癒人數達30萬人。[ 297 ] [ 298 ] [ 299 ] [ 300 ]
- 1881年-隨著威廉·泰勒主教的復興,衛理公會在巴基斯坦拉合爾開始工作;北非宣教團(現在的阿拉伯世界事工)是在愛德華·格倫尼在阿爾及利亞的工作基礎上成立的[ 301 ]
- 1881 年 – 國內與外國宣教基金(現稱為 Interlink)在格拉斯哥成立,作為蘇格蘭弟兄傳教士的傳教服務團體
- 1882 年 –倫敦宣教會前往蒙古的傳教士詹姆斯·吉爾莫 (James Gilmour)返回英國休假。在此期間,他出版了一本書:《在蒙古人中》。它寫得非常好,以至於一位評論家寫道:“魯濱遜漂流記已經成為傳教士,在蒙古生活了多年,並寫了一本關於它的書。”關於作者,批評者說:“如果地球上曾經有一個人遵守了基督的律法,並且能夠證明它,並且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正在將它傳授給他們,那麼這個人就是蒙古人所崇拜的。”被稱為「我們的吉爾莫」。
- 1882 年 -傳教士塞繆爾·伍斯特 (Samuel Worcester) 的孫女愛麗絲·瑪麗·羅伯遜 (Alice Mary Robertson)在現今俄克拉荷馬州奧克馬爾吉 (Okmulgee)附近建立了努亞卡傳教會(Nuyaka Mission),主要向克里克民族 (Creek Nation) 傳道。
- 1883年-救世軍進入西巴基斯坦;[ 303 ] AB 辛普森組織了世界福音傳教聯盟。傳教士培訓學院的第一期課程在紐約市舉行。扎伊爾基督教和傳教士聯盟宣教場開放。
- 1884 年 –大衛‧托蘭斯 (David Torrance)被蘇格蘭自由教會的猶太傳教團派往巴勒斯坦擔任醫療傳教士
- 1884 年 –艾莉絲·海森 (Alice Hyson)被 FEH 海恩斯夫人和長老會婦女家庭傳教協會派遣到新墨西哥州陶斯[ 304 ]
- 1885年-長老會傳教士霍勒斯·格蘭特·安德伍德和衛理公會傳教士亨利·阿彭澤勒抵達韓國;[ 305 ]蘇格蘭人揚‧基斯-法爾科納前往阿拉伯半島的亞丁; [ 306 ] “劍橋七人”——CT Studd、M. Beauchamp、WW Cassels、DE Hoste、SP Smith、AT Polhill-Turner、CH Polhill-Turner——隨中國內地會到中國傳教[ 307 ]
- 1886 年—學生志工運動發起,100 名大學和神學院的學生在馬薩諸塞州赫爾蒙山的穆迪會議場地簽署了普林斯頓誓言,誓言上寫著: “上帝願意,我立志成為一名外國傳教士。[ 308 ]
- 1886 年 –傳教士約翰‧弗利爾 (Johann Flierl)抵達新幾內亞
- 1887年-中國內地會一年內派遣了一百名傳教士到中國。多倫多醫生威廉·卡西迪博士被任命為基督教傳教聯盟第一位傳教士。不幸的是,他在前往中國的途中死於天花。然而,卡西迪的死被稱為「點燃聯盟傳教火焰的火花」。
- 1888 年-喬納森·戈福斯 (Jonathan Goforth)航行至中國;[ 309 ] 學生海外宣教志工運動正式組織,約翰‧莫特 (John R. Mott)擔任主席,羅伯特‧懷爾德 (Robert Wilder) 擔任旅遊秘書。運動的座右銘由懷爾德創造,是: 「這一代人向世界傳福音。」 ; [ 310 ]聖經禮物宣教團(現在的Lifewords)成立;阿爾及爾宣教樂隊創始人Lilias Trotter抵達阿爾及爾
- 1889 年 – 傳教士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Paul Olaf Bodding抵達印度桑塔爾帕爾加納斯,並繼續在桑塔爾人中開展由 Skrefsrud 和 Børresen 於 1867 年開始的工作;北非傳教團進入的黎波里,成為利比亞第一個新教傳教團[ 311 ]
- 1890 年 – 長老教會傳教士Robert M. Loughridge創立了考韋塔第一長老教會。
- 1890年-中美洲宣教會由《斯科菲爾德參考聖經》編輯斯科菲爾德創立;[ 306 ]衛理公會查爾斯‧加布里埃爾 (Charles Gabriel) 創作傳教歌曲《發送光明》;中國的約翰·利文斯頓·內維烏斯訪問韓國,概述了他的宣教策略:1)每個信徒都應該成為社會的富有生產力的成員,並積極分享他的信仰; 2)韓國的教會應該是明顯的韓國教會,不受外國控制; 3)韓國教會的領袖將從其成員中選拔和培養; 4)教堂建築將由韓國人利用自己的資源建造;[ 312 ]弗雷德里克‧弗蘭森 (Fredrik Franson)在芝加哥創立了斯堪的納維亞聯盟宣教會,後來被稱為福音派聯盟宣教會。
- 1891 年 – Samuel Zwemer前往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 313 ]於 1890 年建立了阿拉伯傳教團;[ 314 ]海倫·查普曼航行前往剛果(扎伊爾)。她在航行中結識了一位丹麥傳教士威廉·拉斯穆森,並嫁給了他。
- 1892 –雷德克利夫學院,宣教訓練中心在倫敦切爾西成立[ 315 ]
- 1892 年 – Open Air Campaigners在澳洲雪梨成立,名為「Coogee Open Air Mission」。
- 1893 - 查爾斯·弗雷德里克·里夫 (Charles Frederick Reeve) 在浦那發起了浦那和印第安村傳教團。
- 1893年-埃莉諾·切斯納特作為長老會醫療傳教士前往中國;[ 316 ] 蘇丹內政團 (SIM)由尼亞克學院畢業生羅蘭賓漢姆 (Rowland Bingham) 創立[ 317 ]
- 1894 年 –馬達加斯加路德會和 LMS 教會開始索阿塔納納復興運動,持續了 80 年[ 270 ]
- 1895年-彼得·卡梅倫·史考特成立非洲內陸傳教團; [ 210 ]日本聖經公會成立;羅蘭艾倫派海外福音傳播協會宣教士前往其華北宣教區。[ 318 ] 艾米‧卡邁克爾抵達印度。
- 1896 年 – Ödön Scholtz 創辦第一份匈牙利路德會海外傳教期刊Külmisszió [ 319 ]
- 1897 年 –長老教會(美國)開始在委內瑞拉開展工作
- 1897年-俄羅斯東正教會決定在北韓設立傳教團
- 1898 年-特蕾莎·亨廷頓離開新英格蘭的家前往中東。她將在奧斯曼帝國的埃拉澤(哈爾普特)擔任美國傳教士七年。她的家信將出版在一本名為《水上的巨大需要》的書中;加拿大浸信會事工部的阿奇博爾德·雷基 (Archibald Reekie)抵達奧魯羅,成為玻利維亞第一位新教傳教士。加拿大浸信會的工作導致 1905 年玻利維亞的宗教自由得到保障。
- 1899 年 – 詹姆斯‧羅傑斯 (James Rodgers)隨長老會傳教團抵達菲律賓; [ 320 ]中美洲使團進入瓜地馬拉[ 321 ]
1900年至1949年
- 1900 年 – 第一位來自俄羅斯的東正教傳教士進入韓國
- 1900年-美國之友在古巴開業;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的普世傳道會(有 162 個宣教委員會代表); [ 322 ] 189名傳教士及其子女在中國義和團運動中喪生;[ 323 ]南非人安德魯‧穆雷 (Andrew Murray)撰寫了《傳教問題的關鍵》,其中他挑戰教會為世界舉行數週的祈禱[ 324 ]
- 1901年-拿撒勒‧約翰‧迪亞茲前往佛得角群島;[ 325 ]莫德‧卡里啟航前往摩洛哥;由查爾斯·考曼(Charles Cowman)創立的東方傳教會(他的妻子是流行靈修書籍《沙漠中的溪流》的編者);傳教士詹姆斯·查默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被食人族殺害並吃掉[ 326 ]
- 1902-1927年-隨著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反西方的義和團運動上,美國新教徒將前往中國的傳教列為首要任務。 1890年,他們資助了500名傳教士,1914年超過2000名,1920年達到8300名。中學和大量小學。皈依者的數量並不多,但教育影響卻是巨大的。[ 327 ]
- 1902年-普利茅斯弟兄會的瑞士成員進入寮國;[ 328 ]
- 1902 年 – 加州之友年會在瓜地馬拉開始工作
- 1903 年 – 韓國第一個東正教教區開業
- 1903 –拿撒勒人教會進入墨西哥[ 329 ]
- 1903 年 – 在新幾內亞的克里斯蒂安·凱瑟 (Christian Keyser)領導下,在薩特爾伯格傳教站舉行了第一次集體洗禮,為隨後幾年的大規模皈依鋪平了道路
- 1904 年 –前千禧年派神學家威廉‧尤金‧布萊克斯通 (William Eugene Blackstone)開始引用使徒行傳2:5、8:4、馬可福音16:20 和歌羅西書1:23 教導世界已經被傳福音了
- 1904 年 – JP Raud在愛沙尼亞創立歐洲基督教宣教會。今天它被稱為歐洲基督教傳教國際。
- 1905 年 – Gunnerius Tollefsen在救世軍會議上在塞繆爾·洛根·布倫格爾 (Samuel Logan Brengle)的佈道下皈依。後來,他成為一名前往比屬剛果的傳教士,並成為挪威五旬節運動的第一位傳教秘書。[ 330 ]
- 1905年-印度傳教士薩杜·桑達爾·辛格(Sadhu Sundar Singh),前錫克教信徒,開始以薩杜的身份在印度北部和西藏傳教。從 1918 年到 1922 年,他在世界各地傳教,但在西藏的新傳教活動中結束了他的職業生涯。
- 1906 年 –福音派聯盟宣教(TEAM)與 TJ Bach 和 John Christiansen在委內瑞拉開展工作
- 1907年-韓國舉行大規模復興聚會;[ 322 ] 哈蒙‧施梅爾岑巴赫 (Harmon Schmelzenbach)啟航前往非洲;[ 331 ]長老會和衛理公會在菲律賓馬尼拉開設聯合神學院;喬治艾倫創立的玻利維亞印地安人傳教團[ 332 ]
- 1908 年 –福音宣教聯盟與查爾斯·查普曼 (Charles Chapman) 和約翰·芬克 (John Funk)在哥倫比亞開展工作;五旬節運動進入羅馬、義大利南部以及埃及[ 333 ]
- 1909 –五旬節運動透過美國衛理公會威利斯‧胡佛事工到達智利[ 334 ]
- 1910年-約翰·莫特主持的蘇格蘭愛丁堡傳教士會議,開始了現代新教普世主義的傳教合作[ 335 ]
- 1911 –基督教宣教聯盟進入柬埔寨和越南[ 336 ]
- 1912年-英國傳教士團體會議成立;[ 337 ] [ 338 ] 國際代表團評論開始出版[ 322 ]
- 1913 年 – CT Studd成立非洲之心使命,現稱為WEC International;[ 339 ]非裔美國人伊麗莎·戴維斯·喬治從紐約航行前往利比里亞;[ 340 ] 威廉‧懷廷‧博登在準備向中國的穆斯林傳福音時在埃及去世[ 341 ]
- 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他們的國家與殖民當局交戰,英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殖民地的許多非洲和亞洲傳教士在戰爭期間會被驅逐或拘留。
- 1914-1918 世界大戰降低了傳教的熱情,並導致人們越來越懷疑文化帝國主義在與外國人民打交道時是否明智。[ 342 ] [ 343 ]
- 1914年-烏幹達大規模復興運動; CT Studd 報導剛果的復興運動[ 344 ]
- 1914 年 –保羅·奧拉夫·博丁 (Paul Olaf Bodding)完成了《聖經》桑塔利語的翻譯。
- 1915年-金陵女子學院於1913年在中國南京成立,是一所基督教女子學院,正式開學,共有八名學生和六名教師。它得到四個教會的支持:北浸信會、基督教會(基督門徒)、衛理公會和長老會。[ 345 ]
- 1916年-在葡萄牙當局和寬亞馬酋長曼杜姆的壓力下,萊茵傳教士被迫離開安哥拉南部的翁吉瓦。那時,已有四間教會,有 800 位認信會員。
- 1917 – 跨宗派外國傳教協會 (IFMA) 成立[ 346 ]
- 1919年-中文聖經和合本出版;[ 347 ] 福音宣教聯盟進入蘇丹[ 348 ]與馬利[ 349 ]
- 1920年-威廉·哈斯(William Haas)成立浸信會中期宣教會;[ 350 ] 拿撒勒教會進入敘利亞;哥倫佈人進入澳洲和紐西蘭[ 351 ]
- 1921 年 –國際宣教理事會(IMC)成立;挪威宣教理事會成立;哥倫班進入中國
- 1922 年 – 拿撒勒人進入莫三比克
- 1923 年 – 蘇格蘭傳教士開始在英屬多哥蘭工作
- 1924 年 – 聖經教會傳道會在上緬甸開展工作;[ 352 ]浸信會中期宣教團開始在委內瑞拉工作
- 1925年-丹尼爾‧弗萊明出版了《宣教的界線》(基督教青年會出版社),挑戰了對皈依的過度強調。相反,宣教應該專注於與唯物主義、種族不公、戰爭和貧窮等罪惡作鬥爭。[ 353 ] [ 354 ]
- 1925 年 – E. Stanley Jones,衛理公會印度傳教士,撰寫《印度之路上的基督》 [ 355 ]
- 1926 年 –美南浸信會平信徒查爾斯·J·麥克唐納 (Charles J. McDonald) 開始在夏威夷領地瓦西阿瓦( Wahiawa ) 鎮創辦一所主日學校,最終成為瓦西阿瓦第一浸信會教堂(First Baptist Church of Wahiawa)。
- 1927 年 – Ngulhao Thomsong將聖經翻譯成 Thadou-Kuki 語言[ 356 ]東非復興運動 (Balokole) 在盧安達興起並蔓延到其他幾個國家[ 322 ]
- 1928 年 – 古巴聖經學院(西印度群島傳道會)成立;國際傳教理事會耶路撒冷會議;[ 322 ]哈德森‧索斯威爾、法蘭克‧戴維森、凱裡‧托利創立婆羅洲福音派宣教會。
- 1929 – 基督教宣教聯盟進入東婆羅洲(印尼)和泰國[ 357 ]
- 1930 年 –基督教與傳教士聯盟開始在科特迪瓦的 Bauuli 部落中開展工作
- 1931年 – 方濟各會傳教士加布里埃爾·阿萊格拉 (Gabriele Allegra)尊者從義大利抵達中國湖南開始翻譯聖經[ 358 ]
- 1931 年 –克拉倫斯瓊斯 (Clarence Jones) 在厄瓜多基多創辦了HCJB廣播電台;[ 359 ]浸信會中期宣教團進入賴比瑞亞[ 360 ]
- 1932 年 -威廉·歐內斯特·霍金等人。《重新思考宣教:一百年後平信徒的探究》標誌著主流新教教派放棄傳統宣教,將這一領域留給了福音派和原教旨主義者。[ 361 ] [ 362 ]
- 1932年-神召會在哥倫比亞開展宣教工作;平信徒傳道會調查報告發表
- 1933年-葛拉迪絲·艾爾沃德(電影《六福客棧》的主角)抵達中國;哥倫班進入韓國[ 363 ]
- 1934 年 –威廉‧卡梅倫‧湯森 (William Cameron Townsend)開始夏季語言學學院;哥倫佈人進入日本[ 364 ]
- 1935年——美國駐菲律賓傳教士弗蘭克·C·勞巴赫(Frank C. Laubach)完善了“一人教一人”掃盲計劃,該計劃已在全世界範圍內教6000萬人閱讀[ 365 ]
-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傳教士被迫離開該國。
- 1937年——傳教士被義大利侵略者驅逐出埃塞俄比亞後,南部新教(SIM)教會爆發了廣泛的復興;[ 366 ] 奧沃荷澤 (Jesse Irvin Overholzer) 創立的兒童福音團契
- 1938年-馬德拉斯世界傳教士會議召開;[ 367 ]荷蘭傳教學家亨德里克‧克雷默(Hendrik Kraemer )出版了他的開創性著作《非基督教世界中的基督教信息》;西印度群島傳教團進入多明尼加共和國;基督教傳道會被迫離開埃及; Orpha Speicher 博士完成了印度中部雷諾茲紀念醫院的建設[ 368 ]
-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如果他們的國家與殖民當局交戰,英國、法國和比利時殖民地的非洲和亞洲眾多傳教士在戰爭期間被驅逐或拘留
- 1939 年 – 一位生病的傳教士喬伊·里德霍夫 (Joy Ridderhof) 錄製了福音歌曲和信息,並將其發送到洪都拉斯的山區。這是福音錄音的開始[ 369 ]
- 1940 年 – Marianna Slocum 開始在墨西哥進行翻譯工作;[ 370 ]日本憲兵逮捕救世軍執行官
- 1942 年 –威廉‧卡梅倫‧湯森 (William Cameron Townsend)創立威克利夫聖經翻譯公司;新部落使命成立,其願景是接觸玻利維亞部落人民
- 1943 年 – CBFMS 保守浸信會外國宣教協會(現為 WorldVenture)成立,向剛果、南美洲和菲律賓派遣傳教士,目前遍布 60 多個國家。
- 1943 年 –新部落傳教團的五位傳教士在玻利維亞失蹤;[ 371 ] 11名美國浸信會傳教士在菲律賓被日本士兵斬首
- 1944年-日本軍隊撤出後,傳教士返回巴布亞紐幾內亞蘇基
- 1945 –宣教航空聯誼會成立;[ 369 ] 遠東廣播公司(FEBC)成立;[ 372 ]由宗派宣教委員會組成的福音派外國宣教協會[ 373 ] KS Latourette完成了他的七卷集基督教擴張的歷史
- 1945年 –尊者加布里埃萊‧阿萊格拉 (Gabriele Allegra)在北京建立方濟各聖經學院[ 358 ]
- 1946年 –田建森 ( Thomas Tien Ken-sin ) 被教宗庇護十二世任命為第一位華人樞機主教。 1951年,他被共產黨政權驅逐出中國。
- 1946 – 第一次校際傳道會(現稱為「厄巴納」);[ 374 ] 聯合聖經公會成立
- 1947 年 –加拿大惠特比世界傳教士會議;[ 375 ]保守浸信會外國宣教協會開始在科特迪瓦的塞努福人中開展工作[ 376 ]
- 1948年-阿爾弗雷多·德爾·羅索將他的義大利神聖傳教團與拿撒勒教會合併,從而開啟了拿撒勒在歐洲大陸的工作;美南浸信會通過了一項計劃,要求將傳道人數增加兩倍。
- 1949 年 – 美南浸信會宣教委員會在委內瑞拉開展工作,瑪麗‧特里普 (Mary Tripp) 受 CEF 兒童佈道團契派遣前往荷蘭。
- 1949年-俄羅斯東正教停止在韓國的一切活動。
1950年至1999年
- 1950 – Paul Orjala抵達海地;東西印度群島聖經宣教所擁有的 4VEH 廣播電台開始從海地海地角附近廣播[ 377 ]
- 1951年-中國共產黨政府驅逐所有基督教傳教士;這一空白被華人教會所填補,其中 25% 是獨立教會。[ 378 ]
- 1951年-東正教由希臘人重新引入韓國,自1900年首次引入以來,經過近51年的傳播
- 1951 –世界福音派聯盟成立;比爾和沃內特·布萊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創建了校園基督十字軍;[ 379 ]阿拉斯加宣教會成立(後來改名為 InterAct Ministries)。
- 1952年-德國維林根世界傳教士會議;[ 380 ] 環球廣播電台成立[ 381 ]
- 1953 年 – 沃爾特·特羅比什 (Walter Trobisch) 在 1962 年出版了《我愛過一個女孩》 ,開始在喀麥隆北部進行先驅傳教工作[ 382 ]
- 1954 年 –門諾派宣教與慈善機構委員會在古巴開幕;湯米希克斯十字軍東徵期間,阿根廷復興運動爆發;奧古斯丁派在日本重新建立;哥倫布 進入智利[ 383 ]
- 1955年 –韓國東正教隸屬於君士坦丁堡普世宗主教區管轄
- 1955 年 –唐納德‧麥加夫蘭 (Donald McGavran)出版《上帝之橋》;[ 369 ] 敞開的門創始人、荷蘭傳教士「安德魯弟兄」首次進入共產主義東歐走私聖經;
- 1956年-美國傳教士吉姆·艾利奧特、皮特·弗萊明、愛德華·麥卡利、內特·聖特和羅傑·尤德里安在厄瓜多爾東部被瓦奧拉尼印第安人殺害。 (參見奧卡行動)[ 384 ]
- 1957年-東亞基督教大會(EACC)在印尼蘇門答臘島普拉帕成立[ 385 ]
- 1958年-羅瓊加·普戴特完成了《聖經》哈馬爾語(印度)的翻譯,並被任命為印緬先鋒團團長;傳教士伊麗莎白·埃利奧特和雷切爾·聖特首次與厄瓜多爾的瓦奧拉尼部落進行和平接觸。
- 1959 年 –盧米埃廣播電台由西印度群島使命(現為世界團隊)在海地創立; [ 386 ]約瑟芬‧馬基爾成為第一位加入威克利夫聖經翻譯家的非裔美國人;Feba Radio成立於英國。
- 1960年-肯尼斯·斯特拉坎(Kenneth Strachan)開始在中美洲深入佈道;[ 387 ]18,000 摩洛哥人回覆福音宣教聯盟提供免費基督教函授課程的報紙廣告;[ 388 ]Loren Cunningham創立了Youth with a Mission;[ 389 ]亞洲福音團契(AEF)是亞洲最大的本土傳教組織之一,由 GD James 在新加坡發起[ 390 ]
- 1961年 – 國際宣教理事會(IMC)併入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CC),並更名為世界宣教與佈道委員會(CWME);[ 391 ]國際基督教廣播電台現在排名第 30 [ 385 ]
- 1962年-唐·理查森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薩維部落;[ 392 ] 喬治‧維沃(George Verwer) 在墨西哥創立了動員行動
- 1963 年 –拉爾夫‧溫特 (Ralph Winter) 與詹姆斯‧埃默里 (James Emery)在瓜地馬拉發起神學教育推廣運動[ 393 ]
- 1964 年-年輕的傳教士兼飛行員Jerry Douglas Witt;[ 394 ]可能是在墨西哥薩卡特卡斯州米納斯拉斯科羅拉多斯採礦小鎮上空被擊落,當時他從塞斯納170B 上掉落了《聖約翰福音》,導致他和一名與他同行的年輕墨西哥國民喪生;在不同的事件中,剛果叛亂分子殺害了傳教士保羅·卡爾森、菲利斯·萊恩和艾琳·費雷爾,並殘暴地殺害了傳教士醫生海倫·羅斯維爾;[ 395 ]卡爾森登上 12 月 4 日《時代》雜誌封面;[ 396 ]多蘿西婭使命的漢斯·馮·斯塔登向帕特里克·約翰斯通提議他寫一本書,現在的標題是《世界行動》[ 397 ]
- 1966年-中國紅衛兵摧毀教堂;柏林福音傳道大會;[ 398 ]傳教士被驅逐出緬甸;上帝的走私者出版
- 1967 年 – 所有外國傳教士被驅逐出幾內亞[ 399 ]
- 1968年 –加布里埃爾·阿萊格拉法師出版了《Studium Biblicum聖經》中文譯本[ 358 ]
- 1968年-吳庸等人成立華人海外宣教團,派遣台灣宣教士進行跨文化事工;印度重建奧古斯丁騎士團
- 1969年 – OMF International開始向台灣工廠工人進行「工業佈道」[ 400 ]
- 1970 年 –醫療佈道團契 (FAME)在印第安納州哥倫布成立。打破世界上最弱勢群體缺乏醫療保健的危機<www.fameworld.org。法蘭克福使命宣言;[ 401 ] 動員行動推出MV Logos船;[ 402 ] Abp。塞浦路斯的馬卡里奧斯三世(穆斯科斯)為 10,000 人施洗進入肯亞東正教教堂。
- 1971 –古斯塔沃‧古鐵雷斯出版《解放神學》[ 403 ]
- 1972 – 美國宣教學會成立,並出版《宣教學》雜誌[ 404 ]
- 1973 年 – 葛培理的服務吸引了韓國六個城市的四百五十萬人;[ 405 ]第一次全阿薩使命磋商在韓國首爾召開,來自14個國家的25名代表參加;[ 406 ] 世界傳教團在喬治亞成立[ 407 ]
- 1974 年 –洛桑世界福傳大會在瑞士洛桑舉行;傳道師拉爾夫·溫特提出了「隱藏的」或未接觸到的民族的概念。[ 408 ] 洛桑公約簽署並獲得批准
- 1975 年 – Sotirios Trambas抵達首爾
- 1975 年 – 傳教士 Armand Doll 和 Hugh Friberg在共產黨接管政府後在莫三比克被監禁[ 409 ]
- 1976 –美國世界宣教中心在加州帕薩迪納成立; 1600名華人聚集香港參加中國世界福傳大會;伊斯蘭世界大會呼籲基督教傳教士撤離;唐理查森的《和平之子》出現在《讀者文摘》。
- 1977 年 – 印度福音派團契主辦全印度宣教與福傳大會[ 406 ]
- 1978 年 – 在百慕達柳岸舉行 LCWE 福音與文化磋商會;[ 410 ] 哥倫班進入台灣[ 411 ]
- 1979年 –受校園傳道會比爾布萊特委託製作耶穌電影;[ 412 ] Ted Fletcher 創立了先驅者 (Pioneers),這是一家專注於「未得之民群體」的傳教機構;[ 413 ]哥倫班傳教士應拉合爾主教的要求進入巴基斯坦[ 414 ]
- 1980年-菲律賓全國門訓大會;[ 415 ]洛桑世界福音佈道大會在芭達雅舉行[ 416 ]
- 1981年-哥倫比亞恐怖分子綁架並殺害威克利夫聖經翻譯家 切特·比特曼;[ 417 ]珍珠計畫:一夜之間將100萬本聖經送到中國數千名等待的信徒手中[ 418 ]
- 1982年-《新傳教士》的故事成為《時代》雜誌12月27日的封面;[ 419 ]安地斯福音傳教團(原玻利維亞印地安傳教團)併入SIM(原蘇丹內政傳教團)[ 420 ]
- 1983 年 – 國際傳教運動員組織,一個全球足球事工,由 Tim Conrad 創立[ 421 ]
- 1984 年 – 聯合衛理公會宣教協會成立,這是聯合衛理公會內部的自願傳道者派遣機構; 2006年更名為宣教協會;羅傑彼得森 (Roger Petersen) 創立 STEM(短期福音宣教團隊)事工標誌著短期宣教團體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 1985 年 – 成立Every Child Ministries,這是一個專注於非洲兒童和青少年,特別關注被忽視、虐待或邊緣化兒童群體的宣教組織,由John 和Lorella Rouster 創立,以剛果民主共和國(當時的紮伊爾)作為其第一個服務領域[ 422 ]
- 1985 年 – 霍華德‧福爾茨 (Howard Foltz) 創立加速國際宣教策略 (AIMS) [ 423 ]
- 1987 年 – 第二屆國際傳教士兒童會議( MKs ) 在厄瓜多基多舉行
- 1989 年 – 傳教病理學家 Ron Guderian 博士在厄瓜多爾開發出治療方法並幫助消除「盲河」。他也發展出逆轉蛇毒效應的治療方法,挽救了厄瓜多爾鄉村中許多人的生命。這導致厄瓜多爾許多人皈依基督教。
- 1989 年 – 國際基督教團契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Fellowship),一個在斯里蘭卡、印度南部和菲律賓開展業務的小型宣教組織,成為SIM的一部分。第二屆洛桑世界福音宣教大會洛桑第二屆福音派世界宣教大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10/40窗口的概念出現;[ 424 ] Adventures In Missions (Georgia) (AIM)由 Seth Barnes 創立的短期宣教機構; New Tribes Mission 發布的「Ee-Taow」影片。
- 1990 年 – YWAM傳教士傑夫·伍德克 (Jeff Woodke) 和埃爾斯·伍德克 (Els Woodke) 開始與尼日爾阿巴拉克的圖阿雷格人和沃達貝牧民合作。
- 1991年-衣索比亞馬克思主義政府被推翻,傳教士得以返回該國
- 1992 –世界福音宣教會(國家聖潔宣教會)開始在烏幹達開展工作[ 425 ]
- 1993 年 – Trans World Radio 開始使用俄羅斯的 250,000 瓦短波發射機進行廣播;[ 426 ] 英國聖公會邊境傳教團成立
- 1994年-索馬利亞皈依基督教的利巴安·易卜拉欣·哈桑在首都摩加迪沙被伊斯蘭武裝分子殺害;
- 1995 – 傳教士唐‧考克斯在厄瓜多基多被綁架[ 427 ]
- 1996 – 拿撒勒人進入匈牙利、哈薩克、巴基斯坦
- 1997年 –美南浸信會海外宣教部和本土宣教部成為國際宣教部和北美宣教部,擁有一萬位宣教士
- 1998 年 – Ambrosios-Aristotelis Zografos抵達首爾。非洲福音派團契 (AEF) 與SIM合併。
- 1999 年 – Trans World Radio使用 100 萬瓦 AM 發射機從格里戈里奧波爾(摩爾多瓦)播出; [ 426 ]澳洲資深傳教士格雷厄姆·斯圖爾特·斯坦斯和他的兩個兒子在印度東部的車裡睡覺時被印度教極端分子活活燒死。
2000年至今
- 2000 – 亞洲事工學院(ACOM),亞洲福音團契(AEF)的一個事工,[ 428 ]由喬納森·詹姆斯發起,旨在培訓亞洲的國家傳教士。
- 2001年-新部落傳教士馬丁和格雷西亞·伯納姆在菲律賓被穆斯林恐怖組織綁架;浸信會傳教士羅尼·鮑爾斯和她年幼的女兒在一架秘魯空軍噴射機向她們的小型水上飛機開火時喪生。儘管雙腿受重傷,傳教士飛行員凱文唐納森仍將燃燒的飛機降落在亞馬遜河上。
- 2003年 – 出版《回到耶路撒冷:蒙召完成大使命-三位中國教會領袖與保羅‧海特威》將中國和韓國的宣教運動推向前線;科普特神父神父。扎卡里亞·博特羅斯開始在北非、中東、中亞和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地區進行電視和網路宣教活動,導致數千人皈依伊斯蘭教。
- 2004年-四名美南浸信會傳教士在伊拉克被槍手殺害
- 2005 – 韓國天主教聖經完成,首次將整本聖經翻譯成現代韓文。
- 2006年-阿富汗皈依基督教的阿卜杜勒·拉赫曼被當地穆斯林領袖驅逐出阿富汗,並流放到義大利。傳教士維傑·庫馬爾因宣講基督教而被印度教極端分子公開用石頭砸死。
- 2007 – Kriol Bible 完成,第一次將整本聖經翻譯成澳洲原住民語言[ 429 ]
- 2010年 –第三屆洛桑世界福傳大會在南非開普敦舉行
- 2012 年——政治學家羅伯特·伍德伯里 (Robert Woodberry) 進行的一項針對新教傳教士的研究發現,他們常常在他們工作的地區留下非常積極的社會影響。 「在跨國統計分析中,新教傳教活動與較高程度的印刷、教育、經濟發展、組織公民社會、保護私有財產和法治以及較低程度的腐敗密切相關」。[ 430 ]
- 2016 年 – MECO 英國和愛爾蘭與SIM合併。
- 2019 – 梵蒂岡舉行關於亞馬遜傳福音的會議。
參見
參考
- 巴雷特,p。 23
- 凱恩,p。 10
- 威利斯頓‧沃克 (Williston Walker),《基督教會歷史》,1959 年,第 11 頁。 26
- 沃克,p。 27 號
- 尼爾,第 44-45 頁
- “使徒保羅的第三次傳教旅程地圖(公元 53-58 年)”。聖經研究網。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尼爾,p。 28
- 尼爾,p。 30
- 尼爾,p。 24
- 格洛弗,第。 20
- 馬克與露絲狄更斯。「東方教會時間軸」。Oxuscom.com。原文存檔於2016-03-03。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赫伯曼,p。第385章
- 赫伯曼,p。第282章
- 尼爾,p。 31
- 赫伯曼,p。第481章
- 拉圖雷特,1941,卷。我,p。 89
- 沃爾什,馬丁·德·波雷斯。《古代黑人基督徒》,Julian Richardson Associates,1969 年,第 14 頁。 5
- 巴雷特,p。 24
- “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亞美尼亞社區”。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檢索於2007 年 12 月 4 日。
- Barrett、David B.、Todd M. Johnson、Christopher R. Guidry 與 Peter F. Crossing。《世界基督教趨勢》,西元 30 年至西元 2200 年,威廉凱裡圖書館出版社,2001 年,第 14 頁。 115
- 凱恩,p。 33
- 福蒂斯丘,阿德里安.《東方教會三部曲》,Gorgias Press LLC,2001 年,第 14 頁。 17 號
- 科羅列夫斯基,西里爾。天主教崇拜中的生活語言:歷史探究,Longmans,Green,1957 年,第 14 頁。 14
- 安德森,p。 149
- 尼爾,p。 48
- Denzinger 和 Hünermann 2012,第 14 頁。 54.
- 拉圖雷特,1941,卷。我,p。第257章
- “印度基督教”。印度基督教。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赫伯曼,p。 268
- 沃克,第 117-118 頁
- 價格,p。 78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 97
- 拉圖雷特,1941,卷。我,p。 199
- Brunot, Amédée(1978 年春季)。「阿斯佩貝特-彼得…貝都因主教」。天主教近東雜誌。2012 年5 月 16 日檢索。
- 尼爾,p。 49
- 尼爾,第 51、95 頁
- 普萊斯,艾拉·莫里斯。我們的英文聖經的祖先。哈珀,1956 年,第 14 頁。 193.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第333章
- 安德森,p。第347章
- 蓋利,p。 41
- “利斯莫爾的聖莫盧格”。Cushnieent.force9.co.uk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尼爾,第 58-59 頁;塔克,p。 46 [需要驗證]
- “索尼島羅珀勳爵”。羅珀爾德網站。 1935 年 9 月 10 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高等學校年表項目”。Ecole.evansville.edu。原文存檔於2010-06-16。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安德森,p。 16
- 尼爾,p。 81
- 安德森,p。 8
- 因弗內斯蓋爾語協會。因弗內斯蓋爾語協會會刊,該協會,1985 年,第 14 頁。 161
- 赫伯曼,p。第639章
- 凱恩,p。 41
- 蓋利,p。 43
- 塔克 2004 年,第 14 頁。 55
- 尼爾,p。 64
- 莫羅,第 17 頁。第467章
- 赫爾佐格,p。第351章
- 尼爾,p。 82
- 赫伯曼,p。第415章
- 尼爾,p。 69
- “尼特拉·普里比納”。工程尼特拉斯克。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天主教在線。「聖艾爾盧夫 – 聖人與天使 – 聖徒與天使 – 天主教在線」。天主教.org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安德森,第 202-203 頁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 307
- 安德森,第 79-80 頁
- “不列顛群島和愛爾蘭安提阿東正教基督教大主教管區”。不列顛群島和愛爾蘭安提阿東正教基督教總教區。原始存檔於2008年5月13日。
- 巴雷特,p。 25
- 亨利·亞當斯.聖米歇爾山和沙特爾,企鵝經典,1986 年,第 14 頁。 19
- 尼爾,p。 76
- 尼爾,p。 79
- 尼爾,p。 83
- 奧爾森,p。 104
- 尼爾,p。 94
- [1] 存檔於2008年9月7日,在Wayback Machine
- “匈牙利白人與黑人”。梅克.oszk.hu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蒂利里德斯,馬卡里奧斯。《看不見的歷險記:沉默的證人》,東正教研究所出版社,2004 年,第 17 頁。第426章
- 挪威奧拉夫二世傳記摘要。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cite book}}
:|work=
忽略(幫助) - 海茨,格哈德;亨寧·裡舍爾(1995)。歷史在達騰。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德語)。明斯特-柏林:Koehler&Amelang。 p。 157.國際標準書號 3-7338-0195-4。
- Jan M Piskorski,《Pommern im Wandel der Zeiten》,1999 年,第 17 頁。 36、ISBN 83-906184-8-6 OCLC 43087092
- 海茨,格哈德;亨寧·裡舍爾(1995)。歷史在達騰。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德語)。明斯特-柏林:Koehler&Amelang。第161–162頁 。 3-7338-0195-4。
- 格哈德·克勞斯 (Gerhard Krause)、霍斯特·羅伯特·巴爾茨 (Horst Robert Balz)、格哈德·繆勒 (Gerhard Müller)、《神學現實》、沃爾特·德·格魯特(Walter de Gruyter),1997 年,第17 頁。 40ff, ISBN 3-11-015435-8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第430章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第438章
- 尼爾,p。 99
- Fonnesberg-Schmidt,伊本(2007)。教皇和波羅的海十字軍:1147-1254。布里爾。第168–169頁 。 978-90-04-15502-2。檢索日期:2024 年5 月 5 日。
- 尼爾,p。 100
- 尼爾,p。 95
- 尼爾,第 104-105 頁
- 尼爾,p。 107
- 尼爾,p。 116
- 尼爾,p。 93
- 尼爾,p。 108
- 安德森,p。第334章
- 赫伯曼,p。第683章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 602
- 安德森,p。第639章
- 格萊澤,第 14 頁。 82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 611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652-653 頁
- 凱恩,p。 57
- 卡門,亨利.《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歷史修訂》,耶魯大學出版社,1999 年,第 14 頁。 56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613-614 頁
- “非洲大陸的福音化”。Ewtn.com。 1986 年 12 月 31 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德格拉夫特-約翰遜。《非洲的榮耀:消失的黑人文明的故事》,普拉格,1954 年,第 17 頁。 132
- 凱恩,p。 69
- Pané, Ramón,《印第安古物記述:新世界編年史》,Jose Arrom 編輯,Susan C. Griswold 翻譯。杜克大學出版社,1999 年,第 14 頁。 32
- 巴雷特,p。 26
- “幼發拉底河以東:亞洲的早期基督教”。宗教在線.org。原文存檔於2010-06-2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天主教傳教團”。世界精神網。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2] 存檔於2008年10月27日, Wayback Machine
- “偉大的復興,偉大的復興主義者 - 約瑟夫·阿約·巴巴洛拉”。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30 。檢索於2012 年 3 月 4 日。
- “孟加拉基督教福音” (PDF)。 www.islamawareness.net 。檢索於2020 年 5 月 14 日。
- 梅萊迪,托馬斯·帕特里克。《非洲的臉》,麥克米倫,1964 年,第 14 頁。 126
- “方濟各傳教士神恩 – 第 3 部分”.Christusrex.org。 2001年12月3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蓋利,第 44-45 頁
- 凱恩,p。 68
- 安德森,p。 511
- 拉圖雷特,卷。 3,第 3 頁。 113
- ”後冷戰時代的「新」法律發展運動:越南案例研究,第 31 頁 | 《法律與社會評論》。
- 拉圖雷特,卷。 III,第 14 頁。第253章
- Cornelius J. Dyck 和 Dennis D. Martin 編輯。門諾百科全書(1955) 1:196
- 塔克,第。 63 [需要驗證]
- 尼爾,p。 127
- [3] 存檔於2007年6月5日,在Wayback Machine
- [4] 存檔於2006年5月3日, Wayback Machine
- [5] 存檔於2008年1月13日, Wayback Machine
- 羅伯特·里士滿·埃利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好的”:聖弗朗西斯科·澤維爾信件中的日本人”,《西班牙評論》,第71 卷第2 期(2003 年春季) ,第155-169 頁,jstor
- Otis Cary,《日本基督教史:羅馬天主教與希臘東正教傳教》(1909 年)線上版,第 13-241 頁
- 凱恩,p。 76
- 拳擊手,查爾斯·拉爾夫;佩雷拉、加萊奧特;克魯茲,加斯帕達; Rada, Martín de (1953),十六世紀的南中國:加萊奧特·佩雷拉神父 (Galeote Pereira) 的敘述。加斯帕·達·克魯斯 (Gaspar da Cruz),OP [和] 神父。 Martín de Rada,OESA (1550-1575),Hakluyt Society 出版的作品第 106 期,為 Hakluyt Society 印刷,第 lix 頁,第59–63頁
- 李約瑟,約瑟夫.《中國科學與文明》,劍橋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1頁。第542章
- Borao, José Eugenio (2009),“澳門作為中國的非入境點:西班牙多明尼加傳教士的案例(1587-1632)”,澳門在天主教傳播中的作用和地位國際會議澳門東部,2009年11月3 -5日,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中心。 (PDF)
- Paul B. Henze,《時間的層次》(紐約,帕爾格雷夫,2000 年),第 11 頁。 93.
- 蓋利,p。 99
- 凱恩,p。 62
- 凱恩,p。 130
- 凱恩,p。 71
- 尼爾,p。 134
- 拉圖雷特,1953 年,第 11 頁。 939
- 詹姆斯·坦尼斯(James Tanis),“改革派敬虔主義和新教宣教”,《哈佛神學評論》,卷。 67(1974),第。 65.
- 奧爾森,p。 114
- 拉圖雷特,卷。 III,第 14 頁。 328
- 尤吉斯‧艾利索納斯 (Jurgis Ellisonas),《基督教與大名》,載於約翰‧W‧霍爾 (John W. Hall) 編輯。《劍橋日本史:早期現代日本》(1991 年)第 301-372 頁
- 凱恩,p。 64
- “尼古拉斯·特里戈(公元 1577-1628 年)”。尤托皮安.com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安德森,p。第399章
- 巴雷特,p。 27 號
- “加爾默羅會馬拉巴爾傳教團”。Ocd.pcn.net。原文存檔於2018-08-19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赫伯曼,p。第456章
- “信仰與事實中的南越宗教:VII. 南越的羅馬天主教”。Sacred-texts.com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約翰·J·德萊尼和詹姆斯·愛德華·托賓。《天主教傳記辭典》,Doubleday,1961 年,第 14 頁。 227
- 拉圖雷特,1941,卷。 III,第 14 頁。第277章
- 亨澤,p。 99
- 拉圖雷特,1941 年,卷。 III,第 14 頁。 176
- 塔克 2004 年,第 19 頁。 75.
- 凱恩,p。 82
- 奧爾森,p。 115
- 拉圖雷特,1941,卷。 III,第 14 頁。 164
- 塔克 2004 年,第 19 頁。 78.
- 格洛弗,第。 55
- https://de.wikipedia.org/wiki/Justinian_von_Welz
- “從路德到凱裡:虔誠主義和”。教育網。 2002年11月1日。原始存檔於2008年5月16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艾略特,伊麗莎白。《穿越光輝之門》,廷代爾出版社,1986 年,第 17 頁。 15
- 赫伯曼,p。第388章
- 高,博納。馬達加斯加和新教的影響:英國傳教團的工作,1818-95 年,達爾豪斯大學出版社,1979 年,第 17 頁。 2.
- [6] 存檔於2010年6月26日,在Wayback Machine
- 安德森,p。第367章
- “歡迎來到位於佛羅裡達州派恩蘭的蘭德爾研究中心”。Flmnh.ufl.edu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蘭貝斯宮圖書館:基督教信仰協會的論文”。 Mundus.ac.uk。 2002年3月12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拉圖雷特,1941,卷。 III,第 14 頁。 189
- [7] 存檔於2009年6月1日,在Wayback Machine
- 赫爾佐格,卷。第十二頁316
- 克勞森書籍。「十八世紀聖經與 1700-1799 年聖經歷史」。克勞森圖書網。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尼爾,p。 195
- 凱恩,p。 83
- 赫爾佐格,卷。九、第 14 頁。 65
- 格洛弗,第。 52
- 格萊澤,第 14 頁。第689章
- 凱恩,p。 79
- 莫羅,第 17 頁。 913
- 思韋茨,魯本·戈爾德.俄亥俄州上游革命,1775-1777 年:根據威斯康辛歷史學會圖書館的德雷珀手稿彙編。家譜出版社,2002年,第1頁。 45.
- 凱恩,p。 84
- 安德森,p。 195
- 拉圖雷特,1941,卷。 III,第 14 頁。 280
- 拉圖雷特,1941,卷。 V,p。第446章
- “CaribbeanGenWeb”。根網。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聯合衛理公會時間表”。GCAH.org。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3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赫爾佐格,卷。第八頁,第 17 頁。 220
- 拉圖雷特,1941,3:234
- 拉圖雷特,1941,3:223
- 拉圖雷特,1941,3:238
- 赫伯曼,p。 370
- 蓋利,p。 82
- [8] 存檔於2012年2月8日,在Wayback Machine
- “赫伯·埃利斯和埃塞爾·埃利斯的家族史”。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 年10 月27 日。檢索日期:2015 年3 月 1 日。【來源不可靠? ]
- 拉圖雷特,1941,卷。 IV,第 14 頁。 27 號
- 奧爾森,p。 141
- 蓋利,p。 46
- “約翰·馬蘭特的日記 – 3-13”。Blackloyalist.com。原文存檔於2011-07-24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赫伯曼,p。 230
- 凱恩,p。 85
- “早期芝加哥HOME”。Earlychicago.com。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4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拉圖雷特,1941,卷。 IV,第 14 頁。 311
- 凱恩,p。 86
- “巴爾代斯神學院 – 文章 – Arumuka Navalar”。Baldaeus.com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凱恩,p。 80
- 拉圖雷特,1941,卷。五,第 202-203 頁
- 奧爾森,p。 235
- 格洛弗,第。 256
- 拉圖雷特,1941 年,卷。 IV,第 14 頁。 90
- 史密斯,喬治.威廉·凱裡 (William Carey) 的一生,DD,古騰堡計劃,1885 年,第 14 頁。 340
- 凱恩,p。 95
- “教會傳教地圖集(非洲基督教)”。亞當·馬修數字。1896年 。2015 年10 月 19 日檢索。
- 尼爾,p。第259章
- 巴雷特,p。 28
- 凱恩,p。 87
- 《教會傳教地圖集(中國)》 .亞當·馬修數字。1896年 。 2015 年10 月 19 日檢索。
- 格洛弗,第。 263
- 塔克,第。 132【需要驗證】
- 蔡高:C:按人物:故事:中國基督教傳記辭典》。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1 。檢索日期:2012 年7 月 22 日。
- 凱恩,p。 88
- 拉圖雷特,1941,卷。 V,p。 179
- “教會傳教地圖集(紐西蘭)”。亞當·馬修數字。1896年 。 2015 年10 月 19 日檢索。
- 理查德·米茲. “賽勒斯·金斯伯里(1786 - 1870)。”俄克拉荷馬州歷史與文化百科全書。瀏覽日期:2018 年 3 月 9 日。
- 格洛弗,第。 96
- 奧爾森,p。 140
- 懷特,安「計算信仰的成本:美國早期的女性傳教士」《教會歷史》,第 57 卷,第 1 期(1988 年 3 月),第 17 頁。 22; Brackney, William H《浸信會 A 到 Z》Lanham,醫學博士:稻草人出版社,2009 年,第 14 頁。 605
- 奧爾森,p。第283章
- 格洛弗,第。 306
- 格洛弗,第。 73
- 安德森,p。 610
- Jones, Francis A.著名讚美詩及其作者,Hodder 和 Stoughton,1903 年,第 200-203 頁
- 安德森,p。 63
- 拉圖雷特,1941,卷。 V,p。 450
- 埃弗里特,戴安娜. “德懷特任務。”俄克拉荷馬州歷史與文化百科全書。
- 安德森,p。第643章
- 格洛弗,第。 74
- 拉圖雷特,1941,卷。 IV,第 14 頁。 73
- 安德森,p。 71
- Langguth,AJ向西行駛:安德魯傑克遜和內戰的淚水之路。紐約,西蒙與舒斯特。 2010.ISBN 978-1-4165-4859-1。
- “傳教士、字典和澳大利亞原住民,1820-1850 | 語言 | Awabakal | AMRHD | 紐卡斯爾大學 |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edu.au。 2003年1月23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尼爾,p。 260
- 格洛弗,第。 117
- 尼爾,p。 233
- 安德森,p。第652章
- Dianna Everett,“Dwight Mission”,俄克拉荷馬州歷史文化百科全書,2015 年 2 月 21 日瀏覽。
- 凱恩,p。 97
- 拉圖雷特,1941,卷。 IV,第 14 頁。 307
- “伊格爾敦喬克托定居點”。俄克拉荷馬州麥柯廷縣。檢索日期:2018 年 12 月 8 日。
- 皮特曼,基蒂。 「阿爾弗雷德·賴特 (1788-1853)。俄克拉荷馬州歷史和文化百科全書。2018年 12 月 8 日造訪。
- 尼爾,p。 245
- 格洛弗,第。 265
- 格洛弗,第。 76
- 格洛弗,第。 149
- 路易斯·科爾曼.俄克拉荷馬州歷史與文化百科全書。 “伊格爾鎮。”檢索日期:2018 年 12 月 7 日。
- 格洛弗,第。 129
- 格洛弗,第。 75
- 凱恩,p。 89
- 拉圖雷特,1941,卷。五、第 227、228 頁
- “偉大的復興主義者”。偉大的復興。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30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Abi Olowe,2007,大復興大復興者,歐米茄出版社
- “歷史上的今天 – 6 月 7 日”。Chi.lcms.org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TN McCoy – 與時俱進”。My.opera.com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奧爾森,p。第267章
- Gad C. Isay,“宗教義務轉變為跨文化機構:恩斯特·費伯在中國的使命”。Monumenta Serica 54.1 (2006): 253-267。
- “福爾曼家庭文件”。耶魯神學院圖書館特別收藏。HDL:10079/fa/divinity.110。唱片組第110號。
- “路德維希·克拉普夫”。Ntz.info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尤金·邁爾斯. 「約翰‧格迪-宣教士傳記──全球宣教」。Wholesomewords.org。原文存檔於2010-06-2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安德森,第 235-236 頁
- 凱恩,p。 94
- “赫曼斯堡使命”。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0月20日。檢索日期:2015 年3 月 1 日。【來源不可靠? ]
- 巴雷特,p。 29
- 尼爾,第 221、282 頁
- 奧爾森,p。 156
- “富特古爾傳教團及其殉難傳教士的紀念碑:對印度叛變的一些評論。/作者:J.約翰斯頓·沃爾什牧師”。Quod.lib.umich.edu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塔克,第。 225 [需要驗證]
- 格洛弗,第。 171
- Nisbet, Harry C. “聖安東尼學院的基金分配” (PDF)。聖安東尼學院。
- 格洛弗,第。第429章
- “基督教百科全書 | 路德會 - 密蘇裡州主教會議”。LCMS.org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紐西蘭電子文本中心” 。檢索於2009 年 4 月 16 日。
- Gad C. Isay,“宗教義務轉變為跨文化機構:恩斯特·費伯在中國的使命”。Monumenta Serica 54.1 (2006): 253-267。
- 布萊恩‧史丹利(Brian Stanley),《三個自我的教會:1910 年愛丁堡世界傳教士會議的視角》。帝國與英聯邦歷史雜誌36.3 (2008): 435-451。
- 巴爾默,蘭德爾·赫伯特。福音派百科全書,貝勒大學出版社,2004 年,第 14 頁。第764章
- 高宗實樂卷。 3
- 奧爾森,第 156、282 頁
- 拉圖雷特,1941,卷。 IV,第 14 頁。 107
- 安德森,p。第631章
- 奧爾森,p。 163
- 安德森,第 423-424 頁
- 安德森,p。第471章
- 格洛弗,第。 134
- 莫羅,第 17 頁。 1006
- 塔克,第。 171【需要驗證】
- 尼爾,p。 299
- 莫羅,第 17 頁。 206
- 尼爾,p。 217
- 安德森,p。 622
- 泰勒、霍華德夫人、席牧師:儒家學者和基督徒(1900 年;修訂版 1949 年、1989 年)。
- Austin, Alvyn James,《朝聖者與陌生人:英國、加拿大、美國和中國的中國內地會 1865-1990》(博士論文,約克大學,北約克,安大略省,1996 年)。
- Broomhall, AJ,《九號攻擊》,Hudson Taylor 的第 6 卷:1875-87 和中國的開放世紀(1988 年)。
- 肯尼斯·斯科特·拉圖萊特,《中國基督教傳教史》(1966)。
- 奧爾森,p。 152
- 《中國百萬人之中》 .蘇格蘭電力網。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格洛弗,第。 92
- 謝麗爾·J·富特(2005)。新墨西哥邊境的婦女,1846 年至 1912 年。阿爾伯克基:新墨西哥大學出版社。 p。 92.國際標準書號 0-8263-3755-4。2014 年6 月 28 日檢索。
- 凱恩,p。 99
- 奧爾森,p。 157
- 安德森,p。 111
- 塔克 2004 年,第 19 頁。 320.
- 安德森,p。第247章
- 凱恩,p。 103
- 莫羅,第 17 頁。第577章
- 安德森頁。第490章
- 莫羅,第 17 頁。 503
- 莫羅,第 17 頁。 1046
- “培訓宣教工作者 | 在雷德克利夫進行宣教士培訓”。雷德克利夫.org。原文存檔於2009-11-19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塔克 2004 年,第 19 頁。 402.
- 奧爾森,p。 153
- 安德森,p。 12
- 烏哈雷、史蒂芬和吳曉新。中國與基督教:沉重的過去,充滿希望的未來,ME Sharpe,2001年,第1頁。 227
- 尼爾,p。第292章
- 莫羅,第 17 頁。第418章
- 巴雷特,p。 30
- 凱恩,p。 98
- 格洛弗,第。第369章
- 帕克,p。 25
- 赫爾佐格,卷。十一,第 11 頁。 17 號
- Varg (1980),第 17 頁。 102.
- 奧爾森,p。 158
- 帕克,p。 26
- 安德森,p。第674章
- 帕克,p。 27 號
- 拉圖雷特,1941,卷。 V,p。 104
- 格洛弗,第。 229
- “五旬節派” . Mb-soft.com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尼爾,第 331-334 頁
- 尼爾,p。 293
- 拉圖雷特,1941 年,第四卷,第 17 頁。 104
- CBMS 檔案由 SOAS Special Collections 保存
- 安德森,p。第845章
- 蓋利,p。 83
- 安德森,p。 79
- 約翰·巴雷特 (John C. Barrett),“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美國新教宣教運動第一波的衰落”。國際宣教研究公報39#3 (2015): 122-126。在線[篡奪]
- Nathan D. Showalter,十字軍東徵的結束:外國傳教與大戰的學生志願運動(1998)。
- “復興之火 – 傑夫·沃 (Geoff Waugh) 著(18 世紀以來復興的簡要概述)”。開放天堂。原文存檔於2009-05-15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利瑪竇中國基督教史圓桌會議》 . Ricci.rt.usfca.edu。原文存檔於2011-05-17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奧爾森,p。第317章
- “從 Biblica 下載中文聖經” . Ibs.org。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15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格洛弗,第。 280
- 莫羅,第 17 頁。第595章
- 莫羅,第 17 頁。第381章
- “哥倫班使命: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哥倫班網站。 1920 年 1 月 6 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格洛弗,第。 108
- Hutchison,《世界差事》,第 150-158 頁。
- “在線宣教往何處去”。 1925年。
- 安德森,第 339-340 頁
- “基督教在庫基人中的到來”。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23日。檢索日期:2015 年3 月 1 日。
- 格洛弗,第。 119
- “Studium Biblicum OFM”。Sbofmhk.org。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奧爾森,p。 177
- 格洛弗,第。第267章
- Hutchison,《世界差事》,第 150-174 頁。
- 威廉·歐內斯特·霍金等人。重新思考宣教一百年後的外行探究(1932)在線
- “哥倫班宣教在韓國的歷史”。哥倫班網站。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哥倫班傳教在日本的歷史”。哥倫班網站。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5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安德森,p。第385章
- “您可以在哪裡服務”。模擬.org。原存檔於2004-02-25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莫羅,第 17 頁。 1029
- 帕克,p。第232章
- 奧爾森,p。 178
- [9] 存檔於2011年9月27日,在Wayback Machine
- 安德森 1998 年,第 17 頁。 215:「這項工作在其早年遭受了無數的悲劇:1943 年,第一批新兵中的五名男子在玻利維亞叢林中失踪;1946 年,火災摧毀了加州特派團訓練營的兩間宿舍,奪去了他們的生命。
- 凱恩,p。 107
- 莫羅,第 17 頁。第336章
- 莫羅,第 17 頁。 991
- 莫羅,第 17 頁。 1014
- 格洛弗,第。 270
- “海地 4VEH 電台”。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2 。檢索於2009 年 5 月 31 日。
- Daniel H. Bays,中國基督教新史(2011)。
- 安德森,p。 90
- 莫羅,第 17 頁。 1017f
- 伍德,詹姆斯。國際廣播史,IET,技術史系列,1992 年,第 14 頁。 216
- 安德森,p。第679章
- “哥倫班宣教史 – 智利” .哥倫班網站。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安德森,p。 198
- 巴雷特,p。 31
- [10] 存檔於2009年2月28日,在Wayback Machine
- 奧爾森,p。第287章
- 凱恩,p。 119
- 莫羅,第 17 頁。第339章
- 亞洲福音團契. Aefi.org.au。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9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莫羅,第 17 頁。第499章
- 塔克,第。第475章【需要驗證】
- 奧爾森,p。 179
- “維特家族”。www.alasdeamistad.com。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1日。檢索日期:2022 年1 月 14 日。
- Tucker,第 470-471 頁[需要驗證]
- 亨利·科納(1964 年 12 月 4 日)。「時代雜誌 - 美國版 - 1964 年 12 月 4 日,第 84 卷,第 24 期」。時間。卷。 84,沒有。 24.時代公司封面。ISSN 0040-781X。OCLC 131147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5月17日。檢索日期:2014 年5 月 16 日。
- [11] [死連結 ]
- 莫羅,第 17 頁。第637章
- 莫羅,第 17 頁。第412章
- “我們的歷史”。歐姆夫。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巴雷特,p。 32
- [12] 存檔於 2007 年 10 月 31 日, Wayback Machine
- 奧爾森,p。第286章
- 莫羅,第 17 頁。 56
- 凱恩,p。 135
- 凱恩,p。 112
- “世界使命”。短期任務.com 。檢索於2013 年 3 月 20 日。
- 奧爾森,p。 261
- “Muchave,João Zacarias,莫桑比克,拿撒勒教堂”。Dacb.org。原文存檔於2010-12-28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莫羅,第 17 頁。 244
- 台灣哥倫班史.哥倫班網站。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蓋利,第 160-161 頁
- [13] 存檔於2011年9月27日,在Wayback Machine
- “哥倫班宣教在巴基斯坦的歷史”。哥倫班網站。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Winter,Ralph D.,Steven C. Hawthorne,Darrell R. Dorr,D. Bruce Graham,Bruce A. Koch,編輯。《世界基督教運動的觀點:讀者》,威廉凱裡圖書館出版社,1999 年,第 14 頁。第536章
- 莫羅,第 17 頁。 1049
- “CIU新聞”。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檢索日期:2015 年3 月 1 日。
- “新聞文章:中國珍珠計劃的過去與現在”。英國敞開大門。 1981年6月18日。原存檔於2005年9月6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塔克,第。 437【需要驗證】
- 安德森,p。 11
- “MAI 的歷史”。麥足球網。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1998-2000 年使命手冊,蒙羅維亞,CA:MARC,1997 年,第 19 頁。 158
- “顧問委員會”。傳道人外展支持服務。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3日。2009 年6 月 14 日檢索。
- 蓋利,第 159-160 頁
- “世界福音宣教 – 烏幹達 – 歷史” . Wgm.org。原文存檔於2013-04-16 。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歷史 | TWR(環球廣播電台)”。行波堆。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6月15日。檢索於2010 年 7 月 10 日。
- 施萬茨,基思。《日出時的呼喊:唐‧考克斯的綁架與營救》,堪薩斯城燈塔山出版社,2006 年
- 亞洲福音團契.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9 。2014 年2 月 2 日檢索。
- [14] 存檔於2012年1月12日,在Wayback Machine
- 羅伯特·D·伍德伯里,《自由民主的傳教根源》。美國政治科學評論(2012)106#2:244–274。線上 存檔於 2017-08-09 在Wayback Machine
來源
- 安德森,傑拉爾德 H.,編輯。 (1998),基督教宣教傳記辭典,西蒙與舒斯特‧麥克米倫
- 威廉‧班布里奇 (Bainbridge),《基督教宣教世界之旅:普遍調查》 (1882),583 頁;全文線上
- 巴雷特,大衛,編輯。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牛津大學出版社,1982 年
- 布利斯,埃德溫‧孟塞爾,編輯。宣教百科全書。描述性、歷史性、傳記性、統計性。擁有種類齊全的地圖、完整的參考書目以及聖經版本、傳教士團體、傳教站的列表,以及 在線總索引,第 1 卷 1891 年,724 頁;線上第 2 卷 1891 年,726 頁
- 科普爾斯通,J.特里梅尼。衛理公會宣教史,卷。 4:二十世紀展望(1973),1288 頁;衛理公會的全面世界報道 -- 線上dh
- 考克斯、傑弗瑞.自 1700 年以來的英國傳教士企業(2008)。
- 海因里希·丹辛格;胡納曼,彼得,編輯。 (2012)。Enchiridion symbolorum:天主教會的信條、定義和宣言綱要(第 43 版)。舊金山:伊格內修斯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898707465。
- 埃瑟林頓,諾曼,編輯。使命與帝國(牛津大英帝國史同伴系列)(2008)
- 查爾斯·R·蓋利和霍華德·卡爾伯森。發現宣教,堪薩斯城燈塔山出版社,2007 年
- Glazier, Michael 和 Monika K. Hellwig 編輯,《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禮儀出版社,2004 年
- 羅伯特·H·格洛弗(Glover),《世界範圍宣教的進展》,修訂版。作者:J. Herbert Kane,Harper 和 Row,1960 年
- 赫伯曼,查爾斯‧喬治。天主教百科全書,百科全書出版社,1913 年
- 赫爾佐格、約翰·雅各布、菲利普·沙夫和阿爾伯特·豪克。新沙夫-赫爾佐格宗教知識百科全書,12 卷,Funk 和 Wagnalls 公司,1910-11
- 凱恩,J.赫伯特。《基督教世界宣教簡史》,貝克,1982 年
- 科肖爾克,克勞斯;等人。 (2007)。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基督教史,1450-1990:文獻資料書。嗯。 B.Eerdmans 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8028-2889-7。 摘錄和文字搜尋以及非常詳細的目錄
- 拉魯特,肯尼斯‧史考特。基督教史,1975 年第 2 卷
- 拉圖雷特,肯尼斯‧史考特。基督教擴張史,7 卷,(1938-45),最詳細的線上學術史 7 卷
- 梅森,阿爾弗雷德·德威特。傳教士歷史綱要(1912)在線 362 頁
- 莫羅,A.斯科特,大衛伯內特,查爾斯愛德華范恩根和哈羅德A.內特蘭。《福音派世界宣教辭典》,貝克書屋公司,2000 年
- 尼爾、史蒂芬.基督教宣教史。企鵝圖書,1986;綜合調查
- 紐科姆、哈維。傳教百科全書:包含對世界各地傳教活動的全面看法:附有地理描述以及人民的社會、道德和宗教狀況的說明(1860) 792 頁完整在線文本
- 奧爾森,C.戈登。上帝到底在做什麼?全球福音出版社,2003 年
- 帕克,J.弗雷德。世界使命。拿撒勒出版社,1988
- 波科克、蓋琳範雷寧、道格拉斯麥康奈爾。世界宣教的面貌變化:關注當代議題與趨勢(2005); 391頁
- 查爾斯‧羅賓遜 (Robinson),《基督教宣教史》 (1915),綜合報道;在線的
- 謝德,克拉倫斯·普魯蒂。兩個世紀的學生基督教運動:它們的起源和校際生活(1934)在線。
- Tejirian、Eleanor H. 和 Reeva Spector Simon 編輯。衝突、征服與皈依:中東基督教傳教兩千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2 年)280 頁;重點關注 19 世紀和 20 世紀。
- Tiedemann,RG 《中國基督教傳教會參考指南: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2009 年)。
- 塔克,露絲 (2004),從耶路撒冷到伊里安查亞
- 塔克,露絲 (1988),大使命的守護者
- 烏迪,詹姆斯·史都華。 「西方新教教會對東方基督教傳播的態度:到 1914 年的歷史調查」(波士頓大學博士論文,1952 年)在線;主要學術史
- 沃克,威利斯頓。基督教會史。 1959年
- 楊,理查德·福克斯,編輯。「基督教傳教史研究:紀念羅伯特·埃里克·弗萊肯伯格的論文(2009)在線,14 篇關於印度的學術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