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聖殿」(希伯來文:בֵּת הַמִּקְדָּשׁ הַשְּׁלִשִׁй ī, Bē hamMīלִשִׁ й ī,Bē它將接替所羅門聖殿和第二聖殿,前者在大約公元 100 年巴比倫圍攻耶路撒冷期間被摧毀。 西元前 587 年,後者在西元 70 年羅馬圍攻耶路撒冷期間被摧毀。在猶太教中,特別是在正統猶太教中,第三聖殿的概念和願望是神聖的。這將是猶太人最神聖的禮拜場所。希伯來聖經認為,猶太先知呼籲在彌賽亞時代之前或同時建造它。第三聖殿的建造在基督教末世論的一些解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一些虔誠的猶太人群體中,對未來在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建造第三聖殿的預期已被視為以色列的意識形態動機。[ 1 ]由於圓頂清真寺的存在,穆斯林對建造第三聖殿提出了爭議, [ 1 ]圓頂清真寺是倭馬亞哈里發在被毀壞的所羅門聖殿和第二聖殿的遺址上建造的;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圍繞聖殿山的緊張局勢已成為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主要導火線之一,該地區一直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中重要辯論的主題。[ 2 ]由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之間的領土主張存在衝突,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承認對耶路撒冷的任何主權,因為雙方都聲稱耶路撒冷是其首都。
重建的嘗試
自從公元70 年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摧毀 以來,一些猶太人表達了在聖殿山上建造第三聖殿的願望。為此祈禱是每日三次阿米達祈禱的猶太傳統的正式組成部分。[ 3 ]雖然第三聖殿尚未建成,但在猶太教中,第三聖殿的概念和願望是神聖的。
第二聖殿被毀後,「大多數拉比採取的立場是,猶太法律禁止在彌賽亞救贖時代之前重建聖殿[第三聖殿],或者法律過於模糊,彌賽亞必須首先出現。 」[ 3 ]
巴爾·科赫巴起義
西元2世紀初,羅馬皇帝哈德良允許重建被毀的第二聖殿,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西門·巴爾·科赫巴 (Simon bar Kokhba)的軍隊於公元 132 年從羅馬人手中奪取了耶路撒冷,並佔領該城約三年。新寺廟的建設仍在繼續。[ 4 ]巴爾科赫巴未能控制這座城市,導致了密西那的寫作,因為宗教領袖相信下一次重建寺廟的嘗試可能需要幾個世紀的時間,並且必須記錄下對儀式和儀式的記憶,否則他們將迷路了。作為叛亂的懲罰,羅馬人將耶路撒冷改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納,並將該省改名為敘利亞巴勒斯坦。除蒂莎·巴夫節外,猶太人被禁止進入該城。在迫害中倖存的拉比(參見十位烈士)可以繼續在賈夫尼亞上學,只要他們繳納猶太財政費。
朱利安
羅馬皇帝朱利安(公元 361-363 年)重建聖殿的計劃失敗了。朱利安傳統上被稱為叛教者朱利安,因為他透過恢復整個帝國的傳統宗教習俗和聖地來扭轉君士坦丁皇帝的基督教化運動。 [ 5 ]作為這項政策的一部分,朱利安允許猶太人開始建造第三聖殿。[ 6 ] 當時的主要拉比之一希爾基亞拉比(Rabbi Hilkiyah )拒絕了朱利安的金錢,認為外邦人不應該參與聖殿的重建。[需要引用]
根據後來的古代資料,包括他的《教會史》中的索佐門( Sozomen,約公元 400-450 年)和異教歷史學家、朱利安的密友阿米亞努斯·馬塞利努斯[ 7 ],重建聖殿的計畫被中止,因為工人們每次嘗試為了使用現有的下部結構建造聖殿,它們被來自地球內部的可怕火焰燒毀,並且地震摧毀了所做的工作:
重建聖殿的失敗被歸咎於西元363 年的加利利地震 ,以及猶太人自己對此計畫的矛盾。[ 6 ]破壞是有可能的,意外火災也是。神聖幹預是當時基督教歷史學家的普遍觀點。[ 9 ]當朱利安在位不到三年後戰死時,基督徒重新控制了帝國,重建聖殿的機會結束了。
薩珊王朝的附庸國
西元610 年 ,薩珊帝國將拜占庭帝國趕出中東,幾個世紀以來猶太人首次控制了耶路撒冷。新統治者很快就下令重新開始動物祭祀,這是自巴爾·科赫巴時代以來的第一次。不久,在拜占庭人奪回該地區之前,波斯人將控制權交給了基督徒,他們拆毀了部分建成的建築物,[ 10 ]並將其變成垃圾場,這就是哈里發奧馬爾佔領這座城市時的情況在630年代。
穆斯林征服敘利亞
西貝奧斯主教撰寫的公元 7 世紀的亞美尼亞編年史指出,在公元637 年耶路撒冷圍攻期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因宗教差異而相互爭吵,但「以實瑪利的兒子中有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人」 」向他們進行了“真理之路的佈道,據說是在上帝的命令下”,說他們,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應該在他們的父親亞伯拉罕的旗幟下團結起來,進入聖地。[ 11 ] Sebeos 也報導說,猶太人開始重建聖殿,但阿拉伯人驅逐了他們,並將該地方重新用於自己的祈禱。反過來,這些猶太人在不同的地點建造了另一座聖殿。[ 12 ]
在蒙古襲擊敘利亞期間
1267 年,蒙古人突襲敘利亞,從十字軍國家完全統治黎凡特到 1260 年到 1291 年馬穆魯克征服黎凡特之間的空位期,納赫馬尼德斯給他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它包含以下對土地和聖殿的提及:
現代重建工作
在主流正統猶太教中,聖殿的重建通常要等到猶太彌賽亞的到來和神聖的天意。代表一小部分東正教猶太人的一些組織希望在當今時代實現第三聖殿的建設。聖殿研究所、自稱「聖殿山管理局」以及聖殿山和以色列信仰運動都表示,其目標是在聖殿山(摩利亞山)建造第三聖殿。
試圖在聖殿山重建猶太人的存在
1967 年 8 月,以色列佔領聖山後,以色列國防軍 (IDF) 前首席拉比(後來的以色列國首席拉比)拉比什洛莫·戈倫(Shlomo Goren,1994 年去世)開始為猶太人組織公共祈禱。六日戰爭結束後不久,戈倫帶領一群 50 名猶太人登上聖殿山,擊退了抗議的穆斯林守衛和以色列警察,並舉行了祈禱儀式。[ 14 ]哥倫繼續在俯瞰聖殿山的Makhkame 建築中祈禱多年,在那裡他每年進行至聖日禮拜。他的妹夫、海法前首席拉比She'ar Yashuv Cohen (已於 2016 年去世)重申了他在聖殿山建立猶太教堂的呼籲。
戈倫受到以色列國防部的嚴厲批評,以色列國防部注意到戈倫的高階職位,並表示他的行為不恰當。這一事件導致當時的首席拉比重申了猶太教公認的法律,即由於儀式不潔的問題,任何猶太人都不允許登上山。世俗當局對這項裁決表示歡迎,因為它保留了耶路撒冷伊斯蘭宗教基金的現狀。與他的同事不同,戈倫堅持認為猶太人不僅被允許,而且被命令登上山並祈禱。
戈倫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就主張在聖殿山建造第三聖殿。 1983 年夏天,戈倫和其他幾位拉比與在西牆宗教事務部工作的拉比耶胡達·蓋茲(Yehuda Getz ,1995 年去世)一起參觀了蓋茲挖掘的山下的一個房間。這條隧道很快就被發現,並導致該地區年輕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發生大規模鬥毆。以色列警方很快就用混凝土封閉了隧道。[ 15 ]從 1996 年向公眾開放的 西牆隧道可以看到密封的入口。
以色列首席拉比伊塞爾·耶胡達·翁特曼 (Isser Yehuda Unterman)和伊扎克·尼西姆(Yitzhak Nissim)以及其他主要拉比聲稱,“世世代代以來,我們一直警告不要進入聖殿山的任何部分。[ 16 ]最近對這項拉比裁決的研究表明,它既是“史無前例的”,可能是政府對拉比施壓所促成的,而且在防止穆斯林與猶太人在山上的摩擦方面“非常出色”。[ 17 ]正統猶太教宗教猶太復國主義流派中的拉比共識仍然認為禁止猶太人進入聖殿山的任何部分[ 18 ],並於 2005 年 1 月簽署了一份聲明,確認了 1967 年的決定。[ 19 ] 2014 年五旬節前夕,即希伯來曆 5774 年六旬節前夕,400 名猶太人登上了聖殿山;有些人在祈禱時被拍到。[ 20 ]
障礙
實現這些目標最直接、最明顯的障礙是,在聖殿山頂部建造了兩座具有 13 個世紀歷史的伊斯蘭歷史建築,即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考慮到穆斯林世界與這些遺址的聯繫,任何破壞或減少進入這些遺址的行為,或在這些遺址之內、之間、之下、旁邊、懸臂式頂部或代替它們建造猶太建築的行為,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國際衝突。[ 21 ]
圓頂清真寺被認為佔據了第二聖殿曾經矗立的實際空間,但一些學者不同意,而是聲稱該聖殿要么位於圓頂清真寺以北,要么位於第二聖殿以南約 200 米處,通往吉洪淡水泉的通道,或可能位於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之間。[ 22 ]
此外,大多數正統猶太學者拒絕在彌賽亞到來之前建造聖殿的任何嘗試。這是因為對於需要建造它的確切位置存在許多疑問。例如,雖然測量單位以肘為單位,但該測量單位是否等於學術界共識的 1.84 英尺,還是由受人尊敬的歷史學家 Asher Selig Kaufman 提出的 1.43 英尺,存在爭議。[ 23 ]如果不確切知道一肘的大小,祭壇就無法建造。 《塔木德》記載,第二聖殿的建造只有在哈該、撒迦利亞和瑪拉基的直接預言指導下才可能實現。如果沒有有效的預言啟示,即使清真寺不再佔據其位置,重建聖殿也是不可能的。
聖殿山現狀
許多拉比將halakha(猶太宗教法)解釋為禁止猶太人進入至聖所。[ 24 ]由於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處於穆斯林神職人員的控制之下,情況變得複雜,但以色列警察負責管理其安全。[ 25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
2000 年,阿里爾·沙龍(Ariel Sharon) 訪問聖殿山,導致“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軍隊向人群投擲石塊,以色列軍隊向人群發射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恰逢第二次起義開始,並於2005 年結束。[ 25 ]
2006年住棚節期間,民族聯盟 議員烏裡·阿里爾參觀了聖殿山,沒有發生任何事件,以色列警方也沒有看到抗議者的挑釁行為。[ 24 ]
猶太人的觀點
正統猶太教
正統猶太教相信重建第三聖殿並恢復祭祀活動,儘管對於如何重建存在分歧。東正教教師和拉比權威普遍認為,重建應該在猶太彌賽亞時代進行,儘管少數人遵循邁蒙尼德的觀點,認為只要有可能,猶太人就應該努力自己重建聖殿。[ 26 ]【來源不可靠? ] [ 27 ]
東正教猶太人普遍接受的立場是,聖殿建成後將恢復完整的獻祭秩序。[ 28 ]這種信仰植根於正統猶太教的祈禱儀式中。正統猶太人每天誦念三次《阿米達》,其中包含為聖殿的修復和恢復祭祀的祈禱,每天都會背誦當天的祭祀順序和利未人當天唱的詩篇。保守派、改革派和重建派當局不相信恢復古爾邦。
邁蒙尼德在《困惑者指南》中寫道,「上帝故意讓猶太人從祭祀轉向祈禱,因為祈禱是一種更高的崇拜形式」。然而,在他的猶太法典《密西尼托拉》中,他規定第三聖殿將恢復動物祭祀,並詳細說明如何進行。[ 29 ]一些[誰? ]歸因於拉比亞伯拉罕·艾薩克·庫克(Abraham Isaac Kook)的觀點,即不會重新實行動物祭祀。這些關於聖殿禮拜的觀點有時會被誤解(例如,在Olat Raiyah中,評論瑪拉基的預言(「那時,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素祭必蒙上帝喜悅,如同古時的日子和往年一樣) 」 「[瑪拉基書 3:4]),Kook 表示在恢復的聖殿禮拜中只會提供穀物祭,而在Igrot HaRaiyah的一篇相關文章中他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保守的猶太教
保守的猶太教相信彌賽亞和重建聖殿,但不相信祭祀的恢復。因此,保守猶太教的猶太法律和標準委員會修改了禱文。保守派祈禱書呼籲恢復聖殿,但不要求恢復祭祀。每日早晨禮拜中有關獻祭的東正教研究課程已被《塔木德》經文所取代,該經文教導人們仁慈的行為現在可以贖罪。
在日常的阿米達祈禱中,猶太儀式的中心祈禱中,接受「以色列的火祭」和「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素祭」(瑪拉基書3:4)的請求被刪除了。在安息日和猶太節日所做的特別穆薩夫·阿米達祈禱中,希伯來語短語na'ase ve'nakriv(我們將獻上並獻祭)被修改為asu ve'hikrivu(他們獻上並獻祭),暗示獻祭是一種過去的事了。保守黨的祈禱書中保留了在工作日《妥拉》閱讀儀式中恢復“我們生命之家”和讓謝克納居住在“我們中間”的祈禱,儘管並非所有保守黨儀式都這麼說。在保守派祈禱書中,通常保留具有雙重意義的單字和短語,既指聖殿特徵,又指神學或詩歌概念。然而,翻譯和評論通常僅涉及詩意或神學意義。保守猶太教在科哈尼姆和利未人問題上也採取中間立場,保留父係部落血統及其角色的某些方面,但取消了對科哈尼姆可以結婚的限制。
2006 年,猶太法律和標準委員會就保守猶太教中的 Niddah 角色改編了一系列回應, Niddah是對月經期間女性的描述,被認為與聖殿相關概念的角色有關當代猶太教中儀式的純潔性。委員會大多數成員通過的一項答复認為,與進入聖殿相關的儀式純潔性概念不再適用於當代猶太教,並接受了將“家庭純潔性”一詞改為“家庭聖潔”的提議,並解釋了持續存在的問題。[ 31 ] [ 32 ]另一項回應也得到了委員會大多數成員的通過,呼籲保留現有的儀式、術語和基本原理,並認為這些與聖殿相關的儀式和概念仍然具有當代影響和意義。[ 33 ]因此,與保守派猶太教的多元主義哲學一致,關於聖殿相關儀式純潔性概念的持續相關性的兩種觀點都是保守派所允許的觀點。
西奧多·赫茨爾 (Theodor Herzl)在他的小說《阿爾特新蘭》(Altneuland)中收錄了重建後的聖殿,同時也保留了完好無損的圓頂清真寺。[ 34 ]
改革派猶太教
改革派猶太教不相信重建中央聖殿或恢復聖殿的祭祀或崇拜。它認為聖殿和祭祀時代是一個更原始的儀式形式的時期,猶太教是從這個時期演變而來的,不應該回歸。[ 35 ]它也認為科哈尼姆和利未人的特殊角色代表了與現代平等主義原則不相容的種姓制度,並且不保留這些角色。此外,改革派認為shul或猶太教堂是現代寺廟;因此,「聖殿」出現在改革猶太教的眾多教會名稱中。[ 36 ]事實上,將猶太教堂重新命名為「聖殿」是 19 世紀德國早期宗教改革的標誌之一,當時柏林被宣佈為新耶路撒冷,改革派猶太人試圖展示他們堅定的德國民族主義。在大屠殺以及隨後的現代以色列國的建立和後來的成功之後,作為改革猶太教大部分歷史特徵的反猶太復國主義顯著消退。然而,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聖殿的信仰並不是主流改革猶太教的一部分。[ 37 ]
基督教觀點
雖然基督教中對於在耶路撒冷建造第三座聖殿的意義或要求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但根據《新約》、《新約》的作者(耶利米書 31:31-34中提到)其標誌是聖靈住在信徒裡面(以西結書 36:26-27),因此每個信徒的身體和信徒的每次聚會都構成了聖殿,或者說聖殿已被取代。保羅在寫給哥林多信徒的信中闡明了這個概念:
這個想法與這樣的信仰有關,即基督自己自稱為新聖殿,並做了聖殿的過去和所做的事(約翰福音2:19-21),並且他的子民作為“聖殿身體的一部分」基督」(指教會)也是這座聖殿的一部分(哥林多後書 6:16;以弗所書 2:19-22;彼得前書 2:4-5)。根據NT Wright 的說法,結果是地上的聖殿(以及耶路撒冷城和以色列土地)不再具有精神意義:
- 〔保羅〕將教會,甚至個別基督徒稱為「永生神的殿」(哥林多前書 3:16, 6:19)。對西方基督徒來說,不合時宜地認為聖殿只是猶太教中的大教堂,這個形像只是眾多隱喻中的一個,沒有太多明顯的意義。然而,對於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來說,聖殿具有巨大的意義。因此,當保羅在受難二十五年內使用這樣的圖像時(實際的聖殿仍然矗立著),這是他[保羅]思想中發生的巨大變化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指標。聖殿已被教會所取代。如果聖殿是這樣,而羅馬書第四章中的土地也是如此,那麼耶路撒冷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在正常的猶太世界觀中,耶路撒冷在兩者之間形成了同心圓。[ 38 ]
根據賴特的說法,在耶穌和保羅的教導中,
本·邁耶 (Ben F. Meyer)也認為,耶穌將有關錫安和聖殿的預言應用到了他自己和他的追隨者身上:
- [耶穌]用錫安和聖殿的末世意象證實了救贖的預言-屬於「萬民朝聖」所引發的末世主題。但與同時代人的普遍預期相反,耶穌預期聖殿會在即將到來的末世考驗中被毀(馬可福音 13:2=馬太福音 24:2=路加福音 21:6)。這種組合似乎是矛盾的。祂如何能同時預言聖殿在苦難中的毀滅,並確認關於錫安和聖殿的應許和預言在末日應驗呢?這個悖論是無法解決的,除非人們注意到耶穌關於錫安和聖殿意象的話的另一個特點,即對他自己的門徒一致應用錫安和聖殿的意象:山上的城(太5:14 ) ;參考湯瑪斯,32),宇宙岩石(太16:18;參考約翰福音1:42),新聖所(可14:58;太26:61)。大量的應許和預言將在這個末世論和彌賽亞的信徒圈中實現。[ 39 ]
因此,有些人認為第三座聖殿的需要被減少、多餘,或完全被取消和取代,而有些人則認為第三座聖殿的建造是基督教末世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對於基督教內第三座聖殿的重要性的不同觀點通常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應用於「末日」預言的字面或精神解釋的水平;各種經文之間的感知關係,例如《但以理書》、《橄欖山講論》、《帖撒羅尼迦後書》和《以西結書》(等等);是否認為存在雙重契約;舊約中關於以色列復興的應許是否仍未實現,還是在彌賽亞身上全部實現了(哥林多後書 1:20)。例如,這些因素決定了《但以理書》9:27或《帖撒羅尼迦後書》2:4是否被解讀為指的是尚未修復的第三聖殿。
下面闡述了其中一些觀點。
基督教主流
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主流觀點認為,聖殿內的動物祭祀預示著耶穌在逾越節第一天被釘在十字架上並流血,為全世界的罪孽做出了犧牲 。[ 40 ]希伯來書經常被引用來支持這一觀點:聖殿獻祭被描述為不完美的,因為它們需要重複(10:1-4),並且屬於一個「正在成為」的聖約。過時且變老」並且「準備消失」(ch. 8:13,ESV)。另見舊約法律的廢除。基督的受難是徹底解決了罪的獻祭,因此不再需要進一步的動物獻祭。基督自己被比喻為始終站立並進行儀式和獻祭的大祭司。然而,基督在完成了祂的犧牲後,「坐下了」-最終達到了完美(10:11-14,18)。此外,至聖所的幔子或幔子被視為在十字架上被撕裂-象徵性地與這種神學有關(10:19-21),並且字面上根據馬太福音(27:50) –51 )。由於這些原因,第三座寺廟的部分目的是重新建立動物祭祀,被認為是不必要的,因此被取代。愛任紐[ 41 ]和希波呂托斯[ 42 ]是早期教會作家之一,他們預見到重建聖殿是為敵基督者的統治做準備所必需的。
此外,耶穌自己在回答一位撒瑪利亞人詢問在基利心山或錫安山敬拜是否正確時指出,「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而是用心靈敬拜父」事實上」。他談到希律王聖殿時說:「一塊石頭不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所有的石頭都會被推倒」—約翰福音 4:21,路加福音 21:6。
新教
時代論者
那些相信未來重建聖殿重要性的新教徒(即一些時代論者)認為,考慮到《以西結書》第 39 章及後續章節的文本(除了千禧年),獻祭制度的重要性已轉移到十字架紀念上。因為以西結詳細解釋了千禧年聖殿的結構和性質,猶太人將在其中再次擔任祭司;另一些人則認為,也許耶穌的贖罪祭並沒有消除它,而是認罪和寬恕的禮儀性實物課程(有點像今天的水洗禮和聖餐);這種動物祭祀仍然適合用於淨化儀式以及慶祝和感謝上帝的行為。一些時代論者認為,當耶穌第二次降臨時,耶穌從新耶路撒冷城統治地球時,情況也會如此。[詳細說明]有些人將《但以理書》中的一段經文(《但以理書》12:11)解釋為預言,即在新重建的聖殿中的獻祭結束後不久,這個時代的終結將發生。[需要引用]
1762 年,查爾斯‧衛斯理 (Charles Wesley)寫道:[ 43 ]
時代福音派
許多福音派基督徒相信,新約中與猶太聖殿相關的預言,例如馬太福音24-25 章和帖撒羅尼迦後書2:1-12,在公元70 年羅馬摧毀耶路撒冷期間並未完全應驗(這是一種完全末日 實現論的信仰)這些預言指的是未來的聖殿。這種觀點是時代論的核心部分,時代論是一種聖經解釋框架,強調聖經字面主義,並斷言猶太人仍然是上帝的選民。根據哈爾·林賽 ( Hal Lindsey)和蒂姆·拉哈耶 (Tim LaHaye)等時代論神學家的說法,當敵基督者(通常被認為是類似於歐盟或聯合國的跨國聯盟的政治領導人)與其他國家簽訂和平條約時,第三聖殿將被重建。敵基督者後來利用這座聖殿作為宣稱自己是上帝和期待已久的彌賽亞的場所,要求人類崇拜。
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
天主教和東正教基督徒相信,聖體聖事在本質上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自我犧牲是一體的,與僅僅是準備性的聖殿獻祭相比,這是一種更加優越的祭品,正如《聖殿書信》中所解釋的。他們也相信基督本身就是《啟示錄》中所說的新聖殿,而《啟示錄》最好被理解為聖體聖事,即人間天堂。他們的教堂建築旨在模仿所羅門聖殿,其中包含聖體聖事的會幕被認為是新的「至聖所」。因此,他們並不認為未來可能重建耶路撒冷聖殿有任何意義。
東正教也引用但以理書 9 章 27 節(「…他將要獻祭和供奉停止…」)來表明獻祭將隨著彌賽亞的到來而停止,並提到根據耶穌的說法,聖保羅和聖父們,聖殿只有在敵基督時代才會被重建。
引用:馬太福音 24:15 “當你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之物站在聖所的時候(讓讀者明白)…”
帖撒羅尼迦後書 2:3-4「不要讓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欺騙你們。除非背道的事先發生,不法的人若不顯露出來*,那抗拒並高舉自己超過一切所謂神和物體的人注定要滅亡*崇拜,以便坐在上帝的殿裡,*聲稱他是神——你不記得我還在你身邊的時候,我就告訴過你這些事情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