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的一部分 |
基督教 |
---|
基督徒對貧窮和財富的看法各不相同。極端的觀點認為財富和物質主義是一種應該避免甚至打擊的罪。另一種觀點則將繁榮和幸福視為上帝的祝福。
許多採取前一種立場的人討論了與塑造西方世界的現代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有關的話題。美國 神學家 約翰·B·科布認為,「統治西方並透過它統治東方大部分地區的經濟主義」直接反對傳統的基督教教義。科布引用了耶穌的教導:「人不能同時服事上帝和瑪門(財富)」。他斷言,很明顯,“西方社會是為財富服務的”,因此在西方,財富戰勝了上帝。[ 1 ] 蘇格蘭神學家傑克‧馬奧尼 (Jack Mahoney) 將耶穌在馬可福音 10 章 23-27 節中的言論描述為「幾個世紀以來,這些言論在基督徒群體中留下瞭如此深刻的印記,以至於那些富裕的人,甚至生活舒適的人,常常感到不安和良心不安。[ 3 ]
有些基督徒認為,要正確理解基督教關於財富和貧窮的教義,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即財富的累積不是一個人生活的中心焦點,而是培育「美好生活」的資源。[ 4 ]大衛·W·米勒教授建構了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標題,展示了新教徒對財富的三種普遍態度。根據這個標題,新教徒對財富有不同的看法:(1)對基督教信仰的冒犯,(2)信仰的障礙,以及(3)信仰的結果。[ 5 ]
財富與信仰
財富是對信仰的冒犯
根據歷史學家艾倫·S·卡漢(Alan S. Kahan)的說法,基督教中有一股觀點認為富人「特別有罪」。卡漢斷言,在基督教的這一派別中,審判日被視為「社會秩序將被顛覆, [……]窮人將成為真正受祝福的人」的時刻。[ 6 ]
大衛‧米勒認為,這種觀點與三世紀摩尼教的觀點類似,他們認為精神世界是善的,物質世界是惡的,認為兩者是不可調和的衝突。[ 5 ] 因此,這基督教派別勸告基督徒放棄物質和世俗的享樂,以跟隨耶穌。作為一個例子,米勒引用了耶穌對門徒的訓誡:「旅途中不要帶任何東西」。[ 7 ]
財富是信仰的障礙
根據大衛·米勒的說法,路德教傳統之父馬丁路德將瑪門(或對財富的渴望)視為「地球上最常見的偶像」。米勒引用耶穌與富有的統治者的遭遇[ 8 ]作為財富成為信仰障礙的例子。根據米勒的說法,富人的財富本身並不是障礙,而是富人不願意放棄財富來跟隨耶穌。米勒引用了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中的觀察:“想要致富的人陷入誘惑和陷阱,陷入許多愚蠢和有害的慾望,使人陷入毀滅和毀滅。” [ 9 ]保羅繼續指出「貪愛金錢是萬惡之源」。[ 10 ]米勒強調“信仰的障礙是對金錢的熱愛,而不是金錢本身。” [ 5 ]
卡漢引用耶穌禁止累積物質財富的禁令作為例子,「美好的[基督徒]生活是貧窮和慈善的生活,將財寶儲存在天上而不是地上」。[ 6 ]
耶穌勸告他的追隨者從他們的生活中除去那些導致他們犯罪的東西,他說:「如果你的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下來。對你來說,帶著殘疾進入生命,比用兩隻手進入地獄更好。[ 13 ]為了消除對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渴望成為信仰的障礙,一些基督徒發誓要貧窮。基督教有著悠久的自願貧困傳統,表現為禁慾主義、慈善和施捨。[ 14 ]
卡漢認為基督教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引發了一種他稱之為「偉大放棄」的現象的開始,其中「數百萬人以上帝的名義放棄性和金錢」。[ 6 ]
羅馬天主教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寫道:“貪婪是對上帝的犯罪,就像所有致命的罪一樣,因為人類為了暫時的事物而譴責永恆的事物。” [ 15 ]
在羅馬天主教中,貧窮是福音派的忠告之一。教宗本篤十六世區分了「選擇的貧窮」(耶穌提出的精神貧窮)和「要對抗的貧窮」(不公義和強加的貧窮)。他認為,前者所隱含的溫和有利於團結,是有效打擊後者濫用行為的必要條件。[ 16 ]某些宗教機構和使徒生活社團也發誓要生活在極端貧困中。例如,方濟會傳統上放棄了所有個人和公司形式的所有權;又如,天主教工人運動提倡自願貧窮。[ 17 ] [ 18 ]基督徒,例如新修道院派,可能會選擇拒絕個人財富並遵循禁慾的生活方式,部分原因是為了抗議「擁抱財富、奢侈和炫耀權力的教會和公眾」。[ 19 ]
財富是信仰的結果
新教的一種思考方式認為,追求財富不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一種宗教召喚或義務。這種觀點通常歸因於加爾文主義和清教徒神學,它們將努力工作和節儉的生活方式本身視為精神行為。衛理公會傳統之父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 ) 是獲得財富的堅定支持者,根據他著名的《講道50》,他說:「盡你所能獲得,盡你所能儲蓄,盡你所能給予。[ 5 ]約翰衛斯理和他的衛理公會教徒以教會、醫院和學校的形式對慈善事業持續做出巨大貢獻而聞名。
將財富視為信仰結果的人包括提出成功神學的現代傳道者和作家,他們教導上帝向那些相信祂並遵守祂的律法的人許諾財富和豐富。繁榮神學(也稱為「健康與財富福音」)是一種基督教宗教信仰,其支持者聲稱聖經教導說,財務祝福是上帝對基督徒的旨意。大多數成功神學教師認為,信仰、積極言論和對特定基督教事工的捐款相結合,總是會為那些實踐這些行動的人帶來物質財富的增加。成功神學幾乎總是與延續論結合起來教授。
成功神學在 20 世紀 50 年代的治癒復興運動期間首次在美國嶄露頭角。一些評論家將成功神學的起源與新思想運動的影響聯繫起來。後來它在信仰之道運動和 20 世紀 80 年代的電視佈道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它被許多有影響力的靈恩運動領袖所接受,並得到世界各地基督教傳教士的推廣。它被主流福音派領袖嚴厲批評為非聖經教義或徹頭徹尾的異端。
基督教的前身
科西莫·佩羅塔教授將早期基督教時期描述為「三種偉大文化的相遇和衝突:古典文化、希伯來文化(舊約)和基督教文化」。佩羅塔將這些文化描述為對金錢和財富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希伯來文化珍惜物質財富,而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要麼蔑視物質財富,要麼對此漠不關心。然而,佩羅塔指出,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態度的動機截然不同,因此態度的邏輯意涵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20 ]
舊約中猶太人的態度
佩羅塔將舊約經文中所表達的猶太人的態度描述為「與古典觀點完全不同」。他指出,舊約的猶太人並不像希臘羅馬思想家那樣蔑視奴役和僱用工作。相反,這類工作受到聖經誡命的保護,要按時向工人支付工資,而不是欺騙他們。窮人在負債時受到保護,免於剝削。佩羅塔聲稱,這些戒律的目標「不僅是為了保護窮人,也是為了防止財富過度累積在少數人手中」。從本質上講,窮人是「受到上帝保護的」。然而,佩羅塔指出,舊約作者並不欣賞貧窮,也不認為貧窮是一種正面的價值觀。窮人受到保護,因為弱者應該受到保護,免受剝削。[ 21 ]
佩羅塔指出,舊約中物質財富受到高度重視。希伯來人尋求它,上帝承諾如果他們遵守祂的誡命,就會祝福他們。[ 21 ] 約瑟夫·弗朗西斯·凱利寫道,《聖經》作者毫無疑問地表明,上帝使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羅門等人獲得了財富,而這種財富是神的恩惠的標誌。然而,凱利也指出,舊約堅持富人援助窮人。阿摩司等先知譴責富人壓迫窮人、壓榨有需要的人。總而言之,凱利寫道,“《舊約》認為財富是一件好事,但警告富人不要利用自己的地位來傷害窮人。富人有義務減輕窮人的痛苦。” [ 22 ]
新約
福音書
耶穌在福音書的多處經文中明確譴責對財富的過度熱愛是一種內在的罪惡,特別是在路加福音中(路加福音16:10-15 [ 23 ]是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他也不斷地警告財富的危險,因為財富會成為蒙上帝喜悅的障礙。正如《播種者的寓言》中所說:
耶穌使瑪門成為財富的化身,與上帝相對立,它要求一個人像上帝一樣服務和忠誠。然而,耶穌拒絕人類雙重服事的可能性,並指出沒有人可以同時服事上帝和瑪門。
在耶穌和富有的年輕人的故事中,年輕的統治者的財富阻止他跟隨耶穌從而獲得王國。耶穌這樣評論年輕人的沮喪:
在登山寶訓和平原寶訓中,耶穌勸告他的聽眾變賣地上的財物,分給窮人,這樣就可以為自己提供“天上永不枯竭的財寶,那裡沒有賊可以近前,也沒有人可以偷竊” 。[ 26 ]他補充說:“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路 12:34)[ 27 ]
在愚人財主的比喻中,耶穌講述了一個財主的故事,他決定放棄所有的勞動,對自己說:
耶穌補充說:“凡為自己積蓄財物,卻在神面前不富足的人,就會遭遇這樣的事。” (路 12:21)[ 29 ]
耶穌和撒該(路 19:1-10)[ 30 ]是積攢天上財寶、向神致富的榜樣。悔改的稅吏撒該不僅歡迎耶穌進入他的家,而且高興地承諾將把自己一半的財產分給窮人,如果他欺騙了任何人,多付的錢將退還四倍(路加福音19:8) 。[ 31 ]
路加將正確使用財富與門徒訓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獲得天上的財寶與照顧窮人、赤身露體和飢餓者聯繫在一起,因為上帝應該對窮人特別感興趣。這個主題與舊約中神對窮人的保護和照顧是一致的。因此,耶穌在宣告祂的使命時 引用了先知以賽亞的話(以賽亞書61:1-2)[ 32 ] :
路加福音表達了對窮人的特別關注,他們是耶穌慈悲和事工的對象。在路加福音的八福版本中,窮人作為神國的繼承者而受到祝福(路加福音 6:20),[ 34 ]即使相應的咒詛是針對富人的(路加福音6:24- 26)。[ 35 ]
上帝對窮人的特別關心也體現在《聖母頌》中富人和窮人之間命運的末世「大逆轉」的主題中(路加福音 1:46-55):[ 36 ]
耶穌一再使用「許多在先的將在後,而在後的將在前」[ 38 ]以及類似的修辭手法也表達了這一點。[ 39 ]
在婚筵的比喻中,「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子的」成為上帝的尊貴客人,而其他人則因為世俗的憂慮和財產而拒絕邀請(路加福音14:7-14)。[ 40 ]
使徒行傳
路加在使徒行傳中繼續關心富人和窮人,並更加關注新生基督教團體的團結。兩段著名的經文(使徒行傳 2:43-45;使徒行傳 4:32-37)在整個歷史中一直被視為基督徒利益共同體的「規範理想」 ,而是描述了團契的程度(koinōnia)在耶路撒冷社區中,這是獨特的基督教認同的一部分。使徒行傳也描繪了財富的正面和負面用途:那些對窮人實行施捨和慷慨的人(使徒行傳 9:36;使徒行傳 10:2-4)以及那些將金錢置於他人需要之上的人(徒 5:1) –11;徒 8:14-24)。
書信
對保羅來說,財富主要指神和基督的品格和活動-屬靈的祝福和/拯救-(例如,羅馬書2:4;羅馬書9:23;哥林多後書8:9;以弗所書1:7-18;以弗所書2 :4-7)儘管他偶爾提到當時典型的猶太虔誠和希臘羅馬道德教義,例如慷慨(羅馬書12:8-13;哥林多後書8:2;以弗所書4:28;提摩太前書6:17))和熱情好客(提摩太前書 5:10),並警告不要驕傲(提摩太前書6: 17)和貪婪(哥林多前書 5:11;提摩太前書 3:8)。提摩太前書 6:10似乎反映了當時流行的犬儒斯多葛派道德教義:“貪愛金錢是萬惡之源。”保羅慷慨的重點是為耶路撒冷教會捐款(加拉太書 2.10;林前書 16.1-4;林後書 8.1 - 9.15;羅馬書 15.25-31),作為猶太和外邦信徒之間團結的重要像徵。呼籲物質和精神的互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提摩太前書 6:17 的教導暗示早期教會中有富有的信徒。
與財富累積相關的一個概念是世俗,雅各書和約翰書信都譴責了這個概念:「難道你不知道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嗎?因此,凡想與世俗為友的,就等於是自己與世俗為友。約翰的第一封書信也有類似的說法:「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翰一書 2:15)。
雅各書也因其對壓迫性富人的強烈譴責而引人注目,他們可能是主要由窮人組成的基督教社區的局外人。雅各採納了《詩篇》中「邪惡的富人」和「虔誠的窮人」的慣例,並採納了它的聲音,指控富人囤積財富、剋扣工資、腐敗、驕傲、奢侈、貪婪和謀殺等罪孽;並譴責他們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日的愚蠢行為。
啟示
最後,啟示錄以極大的矛盾態度對待地上的財富和商業活動。雖然耶穌揭露了老底嘉教會誇耀財富的真正貧窮(3.17-18),但他卻將自己呈現為財富的真正來源和分配者(參考哥林多後書 8.13-15)。後來,塵世的財富和商業活動與巴比倫的罪惡連結在一起,巴比倫是塵世的邪惡力量,擁有自以為是的榮耀和奢華,其墮落迫在眉睫(18.1-24)。然而,啟示錄也用奢華的唯物主義描述來描繪新耶路撒冷,它是由純金製成,裝飾著「各種寶石」(21.18-19)。
早期基督教
早期基督教似乎採用了希伯來聖經中的許多倫理主題。然而,新約中耶穌和他的使徒的教義表現出“對弱勢群體的需求的敏銳敏感性”,腓特烈認為這“為涉及財富和追求經濟利益的基督教教義增添了關鍵優勢。[ 41 ]
艾倫·卡漢指出,耶穌是一個窮人,這一事實象徵著「對貧窮和財富的看法發生了一場革命」。[ 42 ]這並不是說基督教的態度並沒有從基督教的希臘羅馬和猶太教先驅那裡借鏡任何東西。卡漢承認,“基督教神學吸收了希臘羅馬人對金錢的態度,這補充了它自己的態度。”然而,正如卡漢所說,“以前從未有任何神被認為是貧窮的。” [ 42 ]他將基督教慈善事業描述為「與古典傳統中所讚揚的慷慨在本質上有所不同」。[ 43 ]
卡漢將早期基督徒的態度與塞內卡等古典思想家的態度進行了對比。新約敦促基督徒變賣物質財產,把錢分給窮人。卡漢認為,基督教慈善事業的目標是平等,而希臘羅馬人對待窮人的態度中不存在這個概念。[ 43 ]
科西莫·佩羅塔(Cosimo Perrotta)將基督徒對待貧困和工作的態度描述為「更接近舊約的傳統,而不是古典文化」。[ 20 ] 然而,歐文‧克里斯托爾認為,基督教對財富的態度與舊約希伯來人的態度明顯不同。克里斯托爾斷言,傳統猶太教沒有與基督教斷言「富人很難進入天堂」類似的戒律。[ 44 ]
佩羅塔將基督教描述為不像蘇格拉底、犬儒派和塞內卡等古典思想家那樣蔑視物質財富,但也不像舊約作者那樣渴望物質財富。[ 21 ]
教父時代
許多教父譴責私有財產,並提倡財產的公共所有權作為基督徒遵循的理想。然而,他們很早就認為這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不太現實的理想,並將私有財產視為「人類墮落所造成的必然之惡」。[ 45 ] 美國神學家羅伯特·格蘭特指出,雖然幾乎所有教父都譴責“為了金錢而貪愛金錢,並堅持施捨的積極義務”,但他們似乎都沒有提倡普遍應用耶穌的教導。的忠告,即。為了跟隨他而放棄所有的世俗財產。[ 46 ]
奧古斯丁敦促基督徒放棄對物質財富和成功的渴望。他認為累積財富對基督徒來說並不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儘管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建議將財產用於公共和社區的利益,但他認可財產的私人所有權和財富的積累。[ 47 ] 拉克坦修斯寫道:“財產所有權包含罪惡和美德的物質,但共產主義 [communitas] 只包含罪惡的許可。” [ 46 ]
中世紀歐洲
到中世紀初期,基督教家長式倫理「在西歐文化中根深蒂固」。貪婪、貪婪和財富累積等個人主義和物質主義的追求被譴責為非基督教的。[ 48 ]
馬德琳‧格雷將中世紀的社會福利體系描述為「透過教會組織並以貧窮的精神價值觀念為基礎的體系」。
根據歷史學家艾倫·卡漢的說法,基督教神學家經常譴責商人。例如,他引用了奧坦的霍諾裡烏斯的話,他寫道,商人幾乎沒有機會去天堂,而農民可能得救。他進一步引用了格拉提安的說法,他寫道:「購買某種東西的人,是為了通過將其原樣出售而獲得收益,而當他購買它時,這個人就是被從上帝的聖殿中驅逐出來的買家和賣家。[ 50 ]
然而,中世紀時期基督徒對財富累積的態度卻改變了。托馬斯·阿奎那將貪婪定義為不僅是對財富的渴望,而且是對財富的過度渴望。阿奎那寫道,擁有「外部財富」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這些財富對他維持「生活條件」是必要的。這顯示貴族有權比農民獲得更多的財富。不可接受的是一個人尋求超越其地位的更多財富或渴望更高的人生地位。[ 42 ]這段時期出現了基督是否擁有財產的激烈爭論。
教會發展成為中世紀歐洲最強大的機構,比任何君主都更強大。在土地是財富的主要形式的時代,教會非常富有,一度擁有西歐 20% 至 30% 的土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財富和權力導致了濫用權力和腐敗。
修道主義
早在六世紀和七世紀,修道院社區就透過《Consenseria Monachorum》等協議解決了遭受外來侵略時的財產和財富轉移問題。[ 51 ] [ 52 ]到了十一世紀,由於君主和貴族的慷慨捐贈,本篤會修道院變得富裕起來。較大寺院的住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為了回應這種財富和權力,一場改革運動興起,尋求一種更簡單、更樸素的修道院生活,僧侶們用手工作,而不是充當農奴的地主。[ 53 ]
13世紀初,多明我會和方濟會等托缽修會脫離了現有宗教修會的做法,發誓過上極端貧困,並積極傳教和服務社區,而不是退入修道院。阿西西的方濟各認為貧窮是效法基督的關鍵要素,基督「出生在馬槽裡時是貧窮的,在世上生活時也是貧窮的,當他死在十字架上時是赤裸裸的」。[ 54 ]
方濟各會對貧窮的公開承諾向平信徒提供了與教會的財富和權力形成鮮明對比,引發了「尷尬的問題」。[ 55 ]
早期的改革嘗試
普遍的腐敗引發了改革的呼聲,這使教會與國家權力的相互依存關係受到質疑。[ 56 ]改革者尖銳批評教會的奢侈財富和神職人員的唯利是圖行為。[ 57 ] 例如,改革家彼得‧達米安(Peter Damian)努力提醒教會階級制度和平信徒,貪財是萬惡之源。
宗教改革
新興的資本主義中產階級對他們的財富流向教會感到不滿。在北歐,他們支持當地的改革者反對他們認為起源於羅馬的腐敗、貪婪和唯利是圖。[ 58 ]
加爾文主義
一種學派認為加爾文主義為後來北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種觀點中,加爾文主義的元素代表了對中世紀對高利貸以及隱含的利潤的譴責的反抗。 [需要引用] RH Tawney (1880-1962) 和Max Weber (1864-1920)的頗具影響力的著作中提出了這種聯繫。
加爾文批評反對收取利息的人所引用的某些經文段落。他重新解釋了其中一些段落,並暗示其他一些段落因條件的變化而變得無關緊要。他也駁斥了這樣的論點(基於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即對貨幣收取利息是錯誤的,因為貨幣本身是貧瘠的。他說,房子的牆壁和屋頂也是荒蕪的,但向允許他使用的人收費是可以的。同樣的道理,錢也可以生得豐碩。[ 59 ]
清教主義
對清教徒來說,工作不僅僅是維持生活所需的艱苦苦役。約瑟夫·康福爾蒂將清教徒對待工作的態度描述為「一種職業的特徵——一種召喚,透過這種召喚,一個人可以改善世界、救贖時間、榮耀上帝,並追隨生命的救贖之旅」。[ 60 ] 蓋羅·威爾莫爾將清教徒的社會倫理描述為專注於「財富的獲取和適當的管理,作為上帝恩惠的外在像徵以及隨之而來的個人救贖」。[ 61 ] 清教徒被敦促成為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並將他們的利潤投資為勤奮的工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使他們能夠「為一個富有生產力的社會和一個充滿活力、擴張的教會做出貢獻」。清教徒被建議尋求足夠的舒適和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但要避免追求奢侈品或為了自身的目的而累積物質財富。[ 60 ]
資本主義的興起
在 1904-05 年發表的兩篇期刊文章中,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了一個論點,即改革宗(即加爾文主義)新教產生了支撐現代資本主義的性格特徵和價值觀。這些文章的英文譯本於 1930 年以書的形式出版,名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韋伯認為,北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因為新教(特別是加爾文教)倫理影響了大批人到世俗世界工作、發展自己的企業、從事貿易和累積投資財富。換句話說,新教的職業道德是無計畫、不協調的群眾行動背後的一股力量,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韋伯的著作使學者們關注西方文明的獨特性及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本質問題。學者們試圖解釋這樣一個事實:北歐和西歐及其海外分支的經濟成長比世界其他地區(包括天主教和東正教相對新教占主導地位的地區)要快得多。有些人觀察到,爆炸性的經濟成長幾乎與這些地區新教興起的同時或之後不久發生。史丹利·恩格曼斷言,儘管有些學者可能認為這兩種現象無關,但許多人會發現很難接受這樣的論點。[ 62 ]
張伯倫(John Chamberlain) 寫道:「每當圍困條件不佔優勢時,基督教就傾向於導致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本身並不是基督教的;這只是說,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物質副產品。[ 63 ]
羅德尼‧史塔克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基督教理性是資本主義成功和西方崛起背後的主要動力。[ 64 ]
約翰·B·科布認為,「統治西方並透過它統治東方大部分地區的經濟主義」直接反對傳統的基督教教義。科布引用了耶穌的教導:「人不能同時服事上帝和瑪門(財富)」。他斷言,很明顯,“西方社會是為財富服務的”,因此在西方,財富戰勝了上帝。[ 1 ]
高利貸
舊約「譴責收取利息的做法,因為貸款應該是一種同情和照顧鄰居的行為」;它教導「從貸款中獲利就是剝削那個人,並且侮辱上帝的聖約(出埃及記22:25-27)」。[ 65 ]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是歸正會所堅持的信仰告白,它教導說,高利貸——無論如何收取利息——是第八誡所禁止的罪行。[ 66 ]
天主教聖母無染原罪之心傳教聖子會教導說,收取利息是有罪的:[ 65 ]
社會正義
社會正義通常是指創造一個基於平等和團結原則、理解和重視人權、承認每個人的尊嚴的社會或機構的理念。[ 67 ] [ 68 ]「社會正義」這個術語和現代概念是由耶穌會士路易吉 ·塔帕雷利 (Luigi Taparelli ) 在 1840 年根據聖托馬斯·阿奎那 (St. Thomas Aquinas)的教義創造的,並於1848 年由安東尼奧·羅斯米尼·塞爾巴蒂 (Antonio Rosmini-Serbati)進一步闡述。[ 67 ] [ 68 ] [ 69 ] [ 70 ] [ 71 ]這個想法是由道德神學家約翰·A·瑞安(John A. Ryan)闡述的,他提出了生活工資的概念。考夫林神父在 1920 世紀 30 年代和 1940 年代的出版物中也使用過這個詞。它是天主教社會教義、聖公會社會福音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綠黨所擁護的綠黨四大支柱之一。社會正義作為一種世俗概念,與宗教教義不同,主要出現在二十世紀末,主要受到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影響。一些社會正義的原則已經被政治領域的左翼人士所接受。
肯特·範蒂爾認為,財富被富人從窮人手中奪走的觀點意味著,財富的重新分配更多的是歸還問題,而不是盜竊問題。[ 72 ]
天主教社會教學
天主教社會教義是天主教會在貧窮與財富、經濟、社會組織和國家角色等議題上發展出來的一套教義。它的基礎被廣泛考慮[由誰? ]是由教宗良十三世 1891 年通諭《 Rerum novarum》所奠定的,該通諭提倡經濟分配主義並譴責社會主義。
根據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說法,其目的「只是為了幫助淨化理性,並在此時此地為承認和實現正義做出貢獻……[教會]必須透過理性論證發揮自己的作用,她必須重新喚醒精神能量,沒有這種能量,正義…就無法獲勝和繁榮”,[ 74 ]根據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說法,其基礎“建立在人類尊嚴、團結和輔助性的三重基石上”。[ 75 ]這些關注點與猶太法律和舊約預言書中的元素相呼應,並讓人回想起新約中記載的耶穌基督的教義,例如他的宣言:「無論你為我這些最小的兄弟之一所做的一切, ,你已經為我做了。 (太 25:40)
天主教社會教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左翼和右翼的現代社會和政治意識形態的一貫批評:自由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自由意志主義、資本主義、[ 76 ] 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都受到譴責,至少在它們的方面是這樣的。
歐文‧克里斯托爾認為,那些「經歷基督教衝動、模仿基督的衝動的人會傾向於社會主義…的原因之一是基督教對窮人的態度。」[ 44 ]
阿諾德·湯因比將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描述為“基督教異端”,因為它只關注信仰的某些要素而排除其他要素。[ 77 ]唐納德·特雷德戈爾德將湯因比的描述解釋為適用於基督教態度而不是基督教教義。[ 78 ]雅克‧馬裡坦在他的《道德哲學》一書中呼應了湯因比的觀點,將卡爾‧馬克思的教義描述為「基督教異端」。[ 79 ]馬丁路德金在讀完《馬裡坦》後評論說,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是為了回應「一個不忠於自己原則的基督教世界」。金嚴厲批評了蘇聯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政權。金說,可悲的是,共產主義政權創造了「新的階級和新的不公正詞彙」。[ 80 ]
基督教社會主義
基督教社會主義通常指那些政治上既是基督教又是社會主義的基督教左派人士,他們認為這兩種哲學是相互關聯的。這一類可以包括解放神學和社會福音教義。
利奧十三世的《Rerum novarum》 通諭(1891)是天主教關於社會問題的教義的起點,該教義在 20 世紀的過程中得到了擴展和更新。儘管將社會思想作為宗教思想的對象引入,Rerum novarum明確拒絕了所謂的「社會主義的主要宗旨」:
通諭提倡一種基於階級間社會團結、尊重所有人的需求和權利的 社團主義。
美國猶他州 聖公會主教富蘭克林‧史賓塞‧斯伯丁在 1914 年 11 月號的《基督教社會主義者》中指出:
儘管明確拒絕社會主義,但在天主教較多的歐洲國家,通諭的教義啟發了新的受基督教啟發的社會主義政黨的形成。世界各地的許多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和政黨都加入了國際宗教社會主義者聯盟。它在 21 個國家擁有代表 200,000 名會員的會員組織。
基督教社會主義者將耶穌的平等主義和支持耶穌的平等主義
麥可摩爾的電影《資本主義:愛情故事》也有一個宗教成分,摩爾在其中審視資本主義是否是一種罪惡以及耶穌是否會成為一個資本主義者,[ 82 ]以揭示支持福音派保守派的意識形態矛盾 。
解放神學
解放神學[ 83 ]是政治神學中的基督教運動,它將耶穌基督的教義解釋為從不公義的經濟、政治或社會條件中解放出來。它被支持者描述為“通過窮人的苦難、鬥爭和希望來解釋基督教信仰,並通過窮人的眼睛對社會、天主教信仰和基督教進行批判”,[ 84 ]而批評者則將其描述為基督教化的。 [ 85 ] 儘管解放神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場國際性、跨教派的運動,但它最初是在 20 世紀 50 年代至 1960 年代拉丁美洲羅馬天主教會內部的一場運動。解放神學的出現主要是對該地區社會不公所造成的貧窮的道德反應。這個術語由秘魯神父古斯塔沃·古鐵雷斯 (Gustavo Gutiérrez)於 1971 年創造,他撰寫了該運動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解放神學》。其他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巴西的萊昂納多·博夫、薩爾瓦多的喬恩·索布里諾和烏拉圭的胡安·路易斯第二。 [ 86 ] [ 87 ]聖薩爾瓦多前大主教聖奧斯卡·羅梅羅( Saint Óscar Romero)是解放神學的傑出倡導者,於 1980 年薩爾瓦多內戰期間被暗殺; 2018年,他被教宗方濟各封為聖人。
參見
參考
- 小約翰·B·科布,《東方經濟學觀點》。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6日。檢索於2011 年 4 月 10 日。
- 馬可福音 10:23-27
- 馬奧尼,傑克(1995)。配套神學百科全書。泰勒和弗朗西斯. p。 759.
- 利亞科普洛斯,喬治·P. (2007)。教會與社會:正統基督教觀點、過去的經驗與現代挑戰。薩默塞特霍爾出版社。 p。 88.國際標準書號 9780977461059。
- Miller,David W.(2007 年 4 月)。「財富創造與信仰結合:新教的反思」。穆斯林、基督教和猶太教對創造財富的看法; 2007 年 4 月 23 日至 24 日。
- 2010 年,第 14 頁。 43.
- 馬可福音 6:8-9
- 馬可福音 10:17-31
- 1 提摩太書 6:9
- 1 提摩太書 6:10
- 馬可福音 10:23-25
- 太 6:19-21
- 馬可福音 9:42–49
- 塞繆爾·威爾斯;本‧庫什 (2010)。介紹基督教倫理。約翰威利父子。 p。 244 .國際標準書號 9781405152778。
基督徒土地財富高利貸。
- 神學大全,Pt。 II-II,問題 118,藝術。 1 .檢索日期:2023 年 4 月 28 日。
-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講道。梵蒂岡.va . 2009 年 1 月 1 日。檢索日期:2022 年1 月 31 日。
- Dorothy Day )(1945 年 2 月)。「更多關於神聖的貧窮。這是自願的貧窮」。天主教工人。原始存檔於2011年5月11日。檢索日期:2010 年10 月 5 日。
- 康奈爾,湯姆;羅伯特‧艾爾斯伯格(1995)。一分錢一冊:天主教工人的讀物。奧比斯圖書。 p。 198.
從最深層來說,自願貧窮是一種看待世界和世界事物的方式。
[...] 福音書說得很清楚:富人被告知要賣掉他所有的一切,分給窮人,因為駱駝穿過針眼比富人進入天堂更容易。我們被明確指示「你不能既服事上帝又事奉瑪門」。
- 艾爾文法爾布施 (2005)。基督教百科全書。嗯。 B.Eerdmans 出版社。 p。 307.國際標準書號 978-0-8028-2416-5。2012 年6 月 18 日檢索。
- 佩羅塔、科西莫 (2004)。消費作為投資:從赫西俄德到亞當斯密對商品的恐懼。心理出版社。 p。 43.國際標準書號 9780203694572。
- 佩羅塔,科西莫 (2004)。消費作為投資:從赫西俄德到亞當斯密對商品的恐懼。心理出版社。 p。 44.國際標準書號 9780203694572。
- 約瑟夫·弗朗西斯·凱利 (1997)。早期基督徒的世界。禮儀出版社。 p。 166 .國際標準書號 9780814653135。
舊約對貧窮和財富的態度。
- 路加福音 16:10-15
- 可 4:19
- 太 19:23-27
- 路加福音 12:33
- 路加福音 12:34
- 路 12:16-20
- 路加福音 12:21
- 路 19:1-10
- 路加福音 19:8
- 以賽亞書 61:1-2
- 路 4:18-19
- 路加福音 6:20-23
- 路加福音 6:24-26
- 路加福音 1:46–55
- 路加福音 1:51-53
- 馬太福音 19:30、馬太福音 20:16、馬可福音 10:31和路加福音 13:30
- 馬太福音 23:12、路加福音 14:11和路加福音 18:14
- 路加福音 14:7-14
- 羅伯特·弗雷德里克(2002)。商業道德的伴侶。威利-布萊克威爾。第292–93頁 。 9781405101028。
- 2010 年,第 14 頁。 44.
- 卡漢 2010,p。 42.
- 克里斯托爾歐文 (1995)。新保守主義:一個想法的自傳。西蒙和舒斯特。 p。 437.國際標準書號 9780028740218。
- 理查德·西奧多·伊利;托馬斯·休厄爾·亞當斯;洛倫茲,馬克斯‧奧托;楊,艾琳·阿伯特 (1920)。經濟學概要。麥克米倫。 p。 743 .
基督徒父親對金錢財富的態度。
- 羅伯特‧麥奎因格蘭特 (2004)。奧古斯都到君士坦丁:基督教在羅馬世界的興起與勝利。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 p。 49.國際標準書號 9780664227722。
- 羅斯巴德,默里N. (2006)。奧地利學派的經濟思想史觀點。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 p。 33 .國際標準書號 9781610164771。
基督徒父親對金錢財富的態度。
- 亨特,EK(2002)。財產與先知:經濟制度與意識形態的演變。我夏普。 p。 10.國際書號 9780765632715。
- 格雷,瑪德琳(2003)。新教改革:信仰、實踐與傳統。蘇塞克斯學術出版社。 p。 119.國際標準書號 9781903900116。
- 卡漢 2010 年,第 17 頁。 46.
- 查爾斯·朱利安·比什科 (1948)。“西班牙 Consenseria Monachorum 的日期和性質”。美國語言學雜誌。69(4 ):377-395。 JSTOR 290910。 也在[1]
- 中世紀早期權力地形圖,作者:Frans Theuws、 Mayke de Jong、Carine van Rhijn 2001 ISBN 90-04-11734-2 p。第357章
- 羅伯特·巴特利特 (2001)。中世紀全景。蓋蒂出版社。 p。 56.國際標準書號 9780892366422。
- 《道成肉身:基督教思想史》瑪格麗特·露絲·邁爾斯著,2004年ISBN 978-1-4051-0846-1,第160-61頁
- 威廉·卡爾·普拉徹(William Carl Placher,1988 年 4 月 15 日)。基督教神學史讀本:從它的開始到宗教改革前夕。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第 144 頁–。國際標準書號 978-0-664-24057-8。2011 年10 月 11 日檢索。
- 威廉·卡爾·普拉徹 (1988)。基督教神學史讀本:從它的開始到宗教改革前夕。威斯敏斯特約翰諾克斯出版社。 p。 144.國際標準書號 9780664240578。
- 阿曼達·波特菲爾德(2005)。基督教歷史上的治癒。美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p。 81.國際標準書號 9780198035749。
- 赫里克,奇斯曼·阿比亞 (1917)。商業和工業史。麥克米倫公司。 95 .
中世紀歐洲基督教會的財富。
- 加爾文的立場在一封給朋友的信中得到了表達,該信被Le Van Baumer, Franklin, ed.引用。 (1978)。西方思想主流:中世紀至今西歐思想史讀本。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0-300-02233-6。
- 康福爾蒂,約瑟夫 A. (2006)。聖人與陌生人:英屬北美的新英格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 p。 42.國際標準書號 9780801882531。
- 威爾莫爾,蓋洛德·S. (1989)。非裔美國人宗教研究:跨學科選集。杜克大學出版社。 p。 12 .國際標準書號 0822309262。
清教徒的財富管理。
- 恩格曼,史丹利L. (2000-02-29)。「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7 。檢索於2011 年 4 月 10 日。
- 約翰·張伯倫 (1976)。資本主義的根源。
- 羅德尼·斯塔克(2005)。理性的勝利:基督教如何導致自由、資本主義和西方的成功。紐約:蘭登書屋。國際標準書號 1-4000-6228-4。
- Considine, Kevin P. (2016)。“收取貸款利息有罪嗎?”。美國天主教徒。檢索日期:2020 年6 月 4 日。
- 羅伯特·考克斯 (1853)。安息日法律和安息日職責:考慮其自然和聖經依據以及宗教自由原則。麥克拉克倫和史都華。 p。 180.
- Zajda,約瑟一世;馬揚諾維奇,S.;魯斯特,V.(2006)。教育和社會正義。施普林格。國際標準書號 1-4020-4721-5。
- 巴茨,Janie B.;里奇凱倫 (2005)。護理道德:貫穿課程並付諸實踐。瓊斯和巴特利特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8-0-7637-4735-0。
護理道德巴茨·里奇·瓊斯。
- 《戰場刑事司法》作者:Gregg Barak,格林伍德出版集團 2007 年, ISBN 978-0-313-34040-6
- 工程與社會正義,Donna Riley,摩根和 Claypool 出版社 2008 年, ISBN 978-1-59829-626-6
- 靈性、社會正義與語言學習 作者:David I. Smith、 Terry A. Osborn,資訊時代出版 2007 年, ISBN 1-59311-599-7
- 高爾斯頓,威廉·A.;彼得·H·霍芬伯格(2010)。貧窮與道德:宗教與世俗觀點。劍橋大學出版社。 p。 72.國際標準書號 9781139491068。
- “新聞:最後通知 | Sky TG24 | Sky TG24”。tg24.sky.it。
- (教宗本篤十六世,Deus Caritas Est,28)。
- (約翰保羅二世,1999 年使徒勸誡,美國教會,55)。
- Quadragesimo anno,§ 99 ff
- 阿諾德·湯因比 (1961)。歷史研究。 p。 545.
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是基督教異端,因為它挑出了基督教的幾個要素,並集中在這些要素上,而排除了其他要素。它從基督教那裡汲取了社會理想、不寬容和熱情。
- Treadgold,唐納德·W. (1973)。俄羅斯和中國的西方:俄羅斯,1472-1917。劍橋大學出版社。 p。 256 .國際標準書號 9780521097253。
阿諾德·湯因比共產主義基督教異端。
- 馬裡坦,雅克。道德哲學。
這就是說,馬克思是猶太基督教傳統的異端,馬克思主義是“基督教異端”,是最新的基督教異端。
- 從民權到人權:馬丁路德金恩和爭取經濟正義的鬥爭。賓夕法尼亞大學出版社。 2007 年。 42 .國際標準書號 9780812239690。
馬丁路德金恩貧窮富有。
- 大衛‧伯曼 (2007)。1890-1920 年西部山區的激進主義。科羅拉多大學出版社。第 11–12頁 。
- 邁克爾·摩爾(2009 年 10 月 4 日)。「對於今天早上要去教堂的人來說…」《赫芬頓郵報》。檢索日期:2010 年5 月 3 日。
- 在大眾媒體中,「解放神學」有時可以被寬鬆地使用,指涉各種積極的基督教思想。在本文中,該術語將以此處概述的狹義含義使用。
- 菲利普‧貝里曼, 《解放神學: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革命運動的基本事實》(1987 年)
- “[大衛]霍洛維茨首先將解放神學描述為“馬克思化基督教的一種形式”,儘管措辭尷尬,但它仍然有效,但隨後他稱之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的一種形式,這對大多數解放來說根本不正確神學...” Robert Shaffer, “學術話語的可接受界限 存檔於 2013-09-04 at the Wayback Machine ,”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 Newsletter 35, 2007 年11月。
- Richard P. McBrien,《天主教》(Harper Collins,1994 年),第四章。
- Gustavo Gutierrez,《解放神學》,第一版(西班牙語),秘魯利馬出版,1971 年;第一版英文版由 Orbis Books(紐約瑪利諾)出版,1973 年。
- Zraick,凱倫(2018 年 10 月 13 日)。「大主教奧斯卡·羅梅羅在做彌撒時被殺,將於週日被任命為聖人」。紐約時報。檢索日期:2021 年4 月 27 日。
- Wojda, Paul J.,“解放神學”,載於 RP McBrien 編輯,天主教百科全書(Harper Collins,1995)。
進一步閱讀
- 克勞斯,羅伯特G.;威廉·E·迪爾 (1984)。財富與貧窮:基督教的四種經濟學觀點。大學間出版社。
- 桑德拉‧伊利‧惠勒 (1995)。財富作為危險和義務:新約關於財產的觀點。嗯。 B.Eerdmans 出版社。
- 佩羅塔,科西莫(2004)。消費作為投資:從赫西俄德到亞當斯密對商品的恐懼。心理出版社。
- 蘇珊·R·霍爾曼 (2008)。早期教會和社會的財富和貧窮。貝克學術。
- 卡漢,艾倫·S.(2010)。心靈VS。金錢:知識分子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戰爭。交易出版商。國際標準書號 978-1-4128-2877-2。
- 尼爾布朗文;艾倫,寶琳;梅耶爾,溫蒂(2009)。宣揚古代晚期的貧窮:觀念與現實。福音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耶 穌 對 他 說 : 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愛 主 ─ 你 的 神 。
—— Matthew 22:37 —— 馬 太 福 音 22:37